作文吧高中作文高考作文内容页

2025年全国Ⅱ卷高考满分作文

2025-08-12 22:35:03 高考作文 打开翻译

梦匣启时见山河‌

指尖拂过千年前斑驳的壁彩,细尘在午后的光束里轻舞。这位年轻的敦煌修复师,日复一日俯身于洞窟的幽深,他的梦,是让沉睡的色彩重新呼吸,让残缺的飞天再度凌空。这不仅是他的“我的梦”,更是无数守护者心中无声的“中国梦”——让断裂的文脉重新鲜活。(‌开篇场景化描写,将个人梦想(修复壁画)置于宏大文化传承(中国梦)的背景下,点题自然。‌)

夜阑人静,洞窟的寒气渗入梦乡。他常梦见自己化身魏晋的画工,指尖蘸取矿石研磨的璀璨,在砂壁上勾勒飞天的飘逸裙裾;或是梦回盛唐,聆听丝路驼铃与佛国梵音在石窟中共鸣……梦,是时光的隧道,以一种超越理性的力量,将个体渺小的生命与浩瀚的民族记忆紧密相连。正如古人吟哦“昨夜闲潭梦落花”,是个体的感伤;“我欲因之梦吴越”,是心灵对远方的奔赴;而修复师的梦,则锚定于文化星河的坐标,是“铁马冰河入梦来”般深沉的历史叩问。(‌承接开篇,具体描述“梦”的呈现方式,巧妙引用材料古诗句,赋予个人梦境以历史纵深和文化厚度,阐释“梦”作为个体感受与民族期冀载体的独特功能。‌)

他习惯将梦境倾注于修复日志的边角。笔下,有梦中画工传授的已失传的矿物颜料配比秘方,有对壁画某处细微纹饰的顿悟。文字凝固了稍纵即逝的梦痕,成为破解历史密码的线索。这是“向别人讲述”、“用文字记录”梦想的实践,更是“以行动实现”梦想的阶梯——每一次对梦境的复盘与践行,都让壁上黯淡的金箔,在现实中多一分重绽光华的可能。(‌紧扣材料第二层次,描述“讲述”、“记录”梦的具体实践——修复日志,并点明其如何转化为“实现”梦想的行动力量。‌)

然而,当材料掷出“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的奇思,他心中震颤不已。他想起了已故的恩师魏奶奶,那位将一生献给敦煌的老专家。魏奶奶晚年视力模糊,却总念叨着某个窟顶藻井图案的细节,那是她终生的遗憾。“若能赠梦……”他摩挲着魏奶奶留下的旧工具,一个念头如灵光乍现: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扫描、建模,将自己梦境中关于失传技法的片段,关于壁画原始璀璨色彩的感知,甚至那份触摸历史的心跳,编码成可沉浸体验的“数字梦境”。(‌核心段落,巧妙回应“赠梦”设定。将科幻想象合理化为“数字梦境”技术,并赋予深厚的现实情感基础——弥补前辈遗憾。实现材料的关键跨越。‌)

当魏奶奶的后人戴上VR设备,泪流满面地“进入”那曾无数次萦绕在父亲/母亲心头的图案世界时,当年轻学子在共享的“梦境课堂”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工匠的虔诚与智慧时,“赠梦”不再是虚幻的呓语。它成为了跨越时空的薪火传递,是将个体呕心沥血守护文明碎片的执着之“梦”,化作滋养更多心灵、唤起共同文化血脉认同的宝贵礼物。个人的技艺之梦、守护之梦(我的梦),便在赠予的刹那,融入了民族文脉赓续、文化自信重建的壮阔长河(中国梦),完成了从“小我”向“大我”的能量转化。(‌深刻阐释“赠梦”的意义:不仅是技术实现,更是精神的传承与能量的转化,将“我的梦”与“中国梦”进行有机融合与升华。点明赠梦促成了个体价值在集体事业中的绽放。‌)

梦匣启封,洞见的不只是个人心湖的涟漪,更是千古江山的魂魄。或许,“赠梦”的终极意义,正是在于让我们得以捧出自己的那一点星火,汇入民族复兴的光之河流。当无数承载着个体热望与时代担当的梦境交织共振,“我的梦”便不再是孤立岛屿,“中国梦”也不再是抽象图腾,而是一部由亿万心灵共同谱写、响彻寰宇的壮丽史诗。(‌结尾诗意升华,将“赠梦”的个体行为上升到汇聚民族伟力的高度。用“梦匣”、“星火”、“光之河流”、“史诗”等意象,呼应开头壁画意象,形成闭环,意境开阔深远。‌)

我的梦,中国梦

那个反复出现的梦境总是如此清晰:漏雨的教室里,孩子们踮着脚用矿泉水瓶接屋顶滴落的水珠,突然"啪嗒"一声,一本崭新的课本从裂缝中掉进我怀里。三年前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个梦让我在师范专业的选项前画上了坚定的勾。如今站在支教学校的讲台上才明白,原来梦不是虚幻的泡沫,而是生活给我们最诚实的提示。

晨雾还未散尽时,阿吉的篮球声就惊醒了山间的麻雀。这个总梦见自己扣篮的男孩,用结满老茧的手掌告诉我:梦是现实的缺口在发光。就像隔壁卫生所的李医生,自从梦见山区医院有了CT机,他的白大褂口袋里就总揣着远程诊疗的笔记。这让我想起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执着,原来千百年来,那些最动人的梦想,都诞生在现实最需要改变的地方。

手机突然振动——是第112条"教室改造计划"的众筹达成通知。翻看这237条从梦境诞生的灵感:第38条废旧轮胎花盆里已开出波斯菊,第76条校园广播站正在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文化站的小黑板见证着奇迹,孩子们用粉笔画的"梦中校园",正被无数双温暖的手重新描绘。

上周的"梦想课堂"上,当小梅讲述"梦见妈妈来开家长会"时,窗外的山风突然安静了。第二天,阿龙举着视频连线的手机冲进教室,屏幕那头的父亲穿着工装服站在脚手架前。那一刻我忽然懂得,赠梦不需要宏大仪式,当真诚的愿望被传递,就会像春风唤醒冻土,让不可能的种子破土而出。

昨夜又梦见那间教室,但这次裂缝里落下的是工程师阿叔拧紧螺丝溅起的阳光,是大学生姐姐行李箱里散落的书页,是返乡青年带来的智能黑板。这些碎片渐渐拼出一幅新图景:我的梦很小,只想让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但当无数个这样的梦像北斗七星连成星座,就成了照亮乡村振兴的光源。正如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的浪漫追寻,每个普通人的梦想,都是中国故事最生动的注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