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观看《南京摄影馆》有感

2025-08-03 00:35:33 观后感 打开翻译

前言

我把《南京照相馆》这个片子看完了,总共137分钟的长度。

电影院里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大家陆续离场,我拖着步子尾随其后,眼里还挂着泪花,心头一阵发紧,脑子都被这片子震得有点儿懵,但那句话一直在耳边回响:

鸡鸣寺的鸡不叫,莫愁湖的愁倒更让人愁。

还记得今年三月刚去过南京,欣赏了鸡鸣寺的樱花,品味了莫愁湖的传统韵味,也体会到了南京浓厚的人文气息。

那电影里的南京,正是88年前的南京,那时的所有美好都已不复存在,只有满地哀号、血光冲天的景象。

回家以后,心里老是放不下这事儿。

带着一肚子的委屈和气愤,还有点揪心,我忍不住写下了这些字,想和大家唠唠这部电影,还有我的想法。

一,影片观感

《南京照相馆》这部片子,说的是一帮原本互不认识的老百姓,眼看着日军的暴行,心头那个恨呐,干脆豁出去拼了命,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证据照片送出去。

城门城门有多高?三十六丈高,骑着高头大马,挥着大刀,从你家门口溜达一圈。

这原本是南京大街小巷里常听到的一首童谣,旋律轻快,还透着几分顽皮。

可电影里一播出来,眼前是日本兵架着梯子、刀上晕着鲜血、军车碾过一地中国同胞的身影,这场景让人看着都心头一紧。

那伙魔头在这儿横行霸道,放火杀人、抢东西,啥坏事都干,把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中国人都欺负个遍。

一帮一帮的中国百姓被日军赶到长江边,一声令下,枪林弹雨倾泻而下,四周都是惨叫声和哀嚎。

等人被杀光了,他们还不算完,居然还去侮辱尸体,甚至把耳朵割下来,用来邀功。

片里的那个藏在尸体堆里的警察啊,为了保命,只能装死,哪怕是忍着割耳朵那种疼得要命的折磨,也咬紧牙关不敢动。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还嘀咕了下,人咋能硬核到这个地步啊。

可一打听资料才晓得,原来南京那么多老一辈人家,全是靠这个维持生计哒。

他们说出来的话,一个劲儿地敲打在心头,听着真让人难受。

日本人杀完百姓后,还会仔细查看剩下的人,看看肩膀和手上有没有茧子,或者用布带绑着腿的迹象。

这一番查下来,差不多每个人都被揪了出来,干了一辈子活的中国老百姓,哪里会没有扛担子的老茧呢?

这么细腻的碰撞,真让人直戳心窝子。

咱们自家人的遗体没人给立个碑纪念,要么被随便埋着,要么直接扔进河里。

当时,历史记载里有位日本兵还描述了眼前那幕:

长江的水早就变成了血红色,夕阳映照下,挺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儿,我当时要是有彩色胶片就好了,这样就能把这美丽的色彩都拍下来。

我们心里的伤痛,竟成了日军心中那梦幻般的瞬间,真是令人痛心不已啊!

日军不仅欺压老百姓,还试图掠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宝藏,他们弄走瓷器、玉器、字画,一个个打包完好,运回自己国家去。

这让我忍不住想到那些仍然散落在外的国宝级文物。

大英博物馆里那尊商代双羊尊,泉屋博物馆里的商代食人卣,差不多啊,日本的每个博物馆里都能遇见咱们中国的文物。

这也难怪谁不气得咯!

更让人生气的是,日本人竟然把这些罪行全都拍了下来,还让照相馆洗出来,反复观看寻求快感,那一张张笑脸就像是恶魔一样。

拍下那些不堪的事情后,他们还强迫老百姓假装一副其乐融融、幸福安康的样子,纯粹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国家遮羞,图个面子好看。

这段时间里,有一场戏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一个妇人抱着婴儿,婴儿的哭声把日本人惹恼了,他们立马冲上去,把孩子夺过来,把人家摔死了。

那一瞬间,影院里的观众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即传来轻轻的抽泣声。

说实话,拍这场的时候真挺费劲,小宝宝一点都不配合,人家妈妈装作离开,他居然连哭都不哭。

有意思的是,旁边的大爷随口说了句“你看这日本鬼子”,结果小家伙一看到扮演日本兵的演员,立马就哇哇大哭起来。

就是隔着一堵墙啊!这头装模作样笑呵呵,那头却是满地横尸,谁看了心里不窝火呀!

咱中国人,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人这么折腾咱的江山?这地盘儿,一寸都不能给!

日军占领时,妇女和孩子们先坐车撤离,撤退的人群中,有人带着牲畜,有人携带药品,还有人搬着画作,而也有一些人紧紧牵着家人的手,一步不松。

这些物品里透着中国人对美好日子的期盼,对救人一命的善良、对几千年传承文化的珍视,还有大家相互扶持的那份情谊。

日本人想着要把中国各个城市的砖头全都搬去,打算建那个八纮一字塔,中国的军人哪里会让他们得逞,拼了命也要把这事拦下来。

即使落到了敌手,他们一个字都不肯软,日军想靠杀人镇住他们,结果反倒招来了更多指骂。

中国士兵就像钢铁一样,子弹打不穿他们的脊背,也绝对不能打垮他们的气节。

中国的老百姓也有血性,在危难时刻,“己命”掰不过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日本人打算销毁那些罪行的底片,一群原本准备偷偷逃生的中国人,偏偏在危急关头选择相互救助,用生命将照片传出去,揭露真相,让日本侵略者永远蒙羞。

《南京照相馆》保留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证据,申奥导演对祖国满腔热忱,人家敢碰这题材,而且还拍得挺细腻。

这些群演真是拼了老命,顾不上自个儿的安全,身上就抹点防护剂,硬是在大火里坚持着挨烧。

那些被装在麻袋里的平头百姓,都是群众演员亲自上阵,从岸上滚到河里,忍一会儿再被捞上来。

他们这么拼命,咱花三十多块钱也值了。

而且,主演们的发挥也是挺不错的。

展现了那个时代各种职业、年龄段和性别的人们,在遇到不同境遇时所流露的悲伤情感。

二,演员演技

第一位是王骁,扮演金承宗这个角色。

王骁,大家心里的“无冕影帝”,演技绝对不用担心。

在剧中,他扮演了吉祥照相馆的老板。日军袭来时,他一家藏在地窖里,突然听到上面传来的动静,他立刻翻身站起,手握斧头,满头汗水,双腿都在发抖,能看出他当时的紧张状态。

后来,为了保护家人,他帮日军洗照片,可当看到照片上的内容时,他皱起了眉头,眼里满是愤怒,一句“这照片不能洗,洗脸巾就是汉奸”把他对日本人的仇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位是刘昊然,扮演苏柳昌。

苏柳昌原本干的是邮差这活,后头借用了照相馆学徒的名头先混口饭吃。

这段时间,他曾想过溜走,可是突然发现日本人在深夜还在杀人,那场景把他吓得喘不过气来,赶紧掉头就跑,可怕得腿都软了,跑得东倒西歪的,真挺有代入感的。

就这样一个人,最后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保护同伴,竟然愿意牺牲自己,他那撕心裂肺的呐喊“走啊”听得人心里一颤,真是令人震撼。

说实话,刘昊然演这种外表单纯、内心却有股狠劲儿的角色,还真有他的味道。

第三个要说的就是王传君(饰 王广海)。

王传君在剧中性格挺怕事的,为了混口饭吃,他只好一直待在日本人身边当翻译,那个畏畏缩缩的样子,他演得真是到位。

在他看来,他并不算汉奸,因为他用这个身份帮了不少同胞,可终究那些日本人还是想要宰了他。

当刀落下时,王传君浑身冒着冷汗,双眼紧闭,嘴唇抖个不停,吓得不轻。

拍戏那会儿,边上的小演员直接被他的表现吓懵了,忍不住嚎啕大哭,等到拍完还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不撒手,真让人看着心里发酸。

第四个是高叶饰演的林毓秀。

高叶扮演的林毓秀是位民国时期的女星。南京太平那会儿,她经常身着精致旗袍,唱着自己钟爱的戏曲,举手投足间充满韵味,真是让人看得心头一紧。

等到南京被占了以后,她的梦想也跟着被战火打乱,只能拿出以前光彩照人的照片,一边回忆一边抹泪,心里满是惘然。

高叶那下巴颤个不停,嘴角还往下撇,看着就晓得她心里有多憋屈、多无可奈何。

高叶真叫人揪心的场面还是那回日本兵摔娃娃,她硬是被迫抱着孩子遗体照相,眼泪哗哗的,偏偏不敢吭声,把那会中国人只能咬牙忍着的委屈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位,周游(演宋存义)

说实在的,起初真没认出周游,他在剧里扮警察,为了角色他是真的完全抛弃了偶像的包袱。

躺在尸体堆里,被割耳朵的那场戏真是搞得人心跳加快,伴随着刀刃划过的声音,眼前的周游肌肉紧绷、手指微微颤抖,气氛紧张得让人忍不住屏住呼吸。

等人一走,他就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嘴巴张大在那猛吸气,两个眼睛里全是血丝,想喊出来又死死憋着,脖子和额头上的青筋都鼓得吓人。

周游那会儿,把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点血性劲头,全给展现出来了。

第六位是杨恩又,扮演金婉仪这角儿。

既然走写实路线,小娃娃们肯定得有位置,杨恩又才11岁,就有胆量参与这种类型的影片,真是有两把刷子。

在戏里,她扮演了王骁的女儿,是个在战火中努力求生的小孩。

这沉闷的剧情中,每次瞧见她那双清澈、亮晶晶的大眼睛,总觉得心头被洗涤了一遍。

那小姑娘的演技真不赖,看到她因为心疼还小的弟弟,啥都没去过,眼里全是遗憾和心疼。她那一行泪一掉,现场的观众都跟着湿了。

第七个角色是王真儿饰演的赵宜芳。

王真儿本身就演技很不错,在剧中,她是王骁的老婆。说来也巧,一家子困在地窖里头头发都没法打理,她和闺女就干脆把长头发给剪了。

她一点架子都没有,直接把自己的长发给剪成稀稀拉拉的短发,还是那种挺难看的寸头造型。

八成是真被角色带进去了,王真儿拍戏的时候,每回碰上哭戏都一副不太愿意演的样子。

特别是全家搂作一团的时候,她边哭边惦记着老公,那眼泪、鼻涕、口水都糊一脸,真是像极了生活里的样子!

结语

说到结尾,整个人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感觉顺畅了许多。

别忘了国之痛,也该永远记住那些仇恨和屈辱。

奋发图强,让我们用心过好每一天,珍惜那些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回报社会,献力于国家的发展。

大家伙都把这部电影给刷过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