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4-10-31 09:10:53 工作报告 打开翻译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目的

刑法学对犯罪动机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犯罪动机所起到的作用。任何的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行为。在刑法界也一致认为犯罪是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犯罪的助管方面就是犯罪动机,这就需要对犯罪动机进行认真的研究,虽然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是却是在量刑时所需要参照的方面。

1.2研究意义

犯罪动机有助于我们科学的对犯罪的本质进行把握,准确的定罪量刑才能真正地实现刑罚的目的,更全面的发挥刑法的作用。通过对犯罪动机的研究,来确立犯罪动机在我国的合理地位。另外,不同的司法部门对犯罪动机的理解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案件处理,这就导致很多刑罚的不公。这就需要对犯罪动机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加公平的处理各种案件。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在刑事立法中对犯罪动机的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意大利,犯罪动机被作为一种犯罪行为的主观因素在定罪和量刑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在《意大利刑法典》中,就对犯罪动机的不同对所需负责的刑事责任给予了定量;在德国,犯罪动机被当做定罪量刑的一个要件来处理的,德国刑法对犯罪人量刑的依据主要强调的是犯罪动机;在英国美国的刑法体系中,对犯罪人的定罪量刑主要取决于这个人的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时常影响着量刑的大小,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2.2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犯罪动机并不是犯罪的要件,对犯罪的性质也不影响,只是在对犯罪人进行定罪量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我国的法律中,没有对犯罪动机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司法条文中也没有出现过动机的字样,对于犯罪动机对犯罪人的.裁判的影响作用也是很少,因为犯罪动机是一个主观的影响因素,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这就造成了犯罪动机在我国的刑法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3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刑法学研究逐渐的认识到,犯罪动机影响着犯罪人的心理作用,与犯罪行为和犯罪目的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人们也可以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人进行说教,然后达到调节犯罪行为的效果,在我国刑法的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将犯罪动机纳入到定罪量刑的一个因素来考虑。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以及犯罪目的之间的关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1、犯罪动机的涵义以及特点;

2、犯罪动机的生成条件;

3、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以及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一)工作条件:1、教师指导;2、图书信息资源;3、计算机等。

(二)解决办法:

1、积极主动和导师交流沟通,及时向导师反馈论文设计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同时,和论文小组同学讨论论文写作心得,交流互助。

2、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学院的资料室查阅需要的文献资料。

3、通过学校电子阅览室等途径基本能够满足论文设计的电子设备需要。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冯亚东,张丽。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2]牛忠志。论犯罪动机-为犯罪动机的构成要件地位而呐喊[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xx(01)。

[3]陈和华。犯罪动机理论问题之再思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xx(05)。

[4]钱飞。主观罪恶的心理指数[J]。消费导刊。20xx(04)。

七、指导老师意见:

签字:年月日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2

关于开题报告论文范文例文 与“数学课堂语言的生活化”的开题报告有关本科开题报告范文论文范文检索。

陕西省南郑县新集中学 723100

1 选题依据

快乐教学方法已在教育部门开展了十多年了,这一思维方式基本上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不足,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语言生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地创新。

然而,目前我校仍很匮乏,把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电子教学等误以为是语言生活化。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教师的自身素养,学生学识的欠缺,生活范围的局限性等等。此外,加之中考的主导,教学评价的不足,造成了教改的不能深入。

新课标的变化,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方向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使语言的生活化能完全地融人到教学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可使课堂产生融洽,合作,互敬的气氛,为营造良好的动力机制。故而,本课题组就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作了一些实践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风格。

2 理论价值

语言生活化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因此,实践中产生新的做法和思想,可丰富教学理论的内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知识的重现,重现确认,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跟随时代的必需。是教育理论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数学语言生活化是联系知识、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开放性,提升了人们对教学中问题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事情,是教学主导与主体的体现。它应归交往行为的范例,可以丰富理论,起到活学活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 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的要点是要用语言来交流,言谈与倾听,沟通与合作。以师生心理世界开放为特性,以互动为方式,使师生之间心灵世界得以相遇,从而引发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性,教师的专业化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语言的生活化,不仅可以把知识引入社会实践,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促进其积极思考,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教学的深刻革命,同时也是给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找到适合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准确地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4 研究内容

4.1 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及其应用范围。

4.2 对语言生活化程度的理解和表述。

4.3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知识,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达。

4.4 对数学教学的辅助指导作用方法。

5 研究途径

5.1 收集资料法:查阅资料,了解知识的动态,借鉴有用的做法。来源 wwW.ZUowEnbA.nET

5.2 调查法:了解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运用效果,并提出新方法。

5.3 行动研究法:分析实施中的问题,并不断地改进。

5.4 经验总结法:对课堂实践研究、分析、整理相应的方法。

6 进程设计

6.1 准备阶段:

6.1.1 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向与研究策略。

6.1.2 学习有关理论,落实课目。

6.1.3 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并了解其障碍,找出问题,写出报告。

6.1.4 为研究课题提供情况,找到研究的基点。

6.2 实施阶段:

6.2.1 分析学生学习障碍,规划好“语言生活化”的实施方案。

6.2.2 边实践边改进,克服旧的教育理念的习惯思维,顺利开展研究。

6.2.3 整理可操作性资料,在教学中研究实践。

6.2.4 写出相关论文,写出。

7 研究能力

本课题聘请了我校数学组成员,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也有学校的教学中坚,县级优秀教学能力,等大力的支持。有编写学习资料的青年教师,他们教学成绩优异,获得社会的好评,所以我坚信本课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8 实施方案

8.1 保证每周有1节课时间进行课堂实践研究。

8.2 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设计教学方案,做到灵活多变、生活化。

8.3 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通俗易懂,使学生有化繁为易的感受。

8.4 研究过程中,请相关教师给予帮助,提出建议,及时改进。

8.5 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寻找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8.6 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和教训,产生研究成果,写出论文。

9 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识与实践中生活的联系。

(2)通过语言生活化,重设教学“场景”

难点:(1)生活中教学知识的寻找

(2)做好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平衡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学生敢于设问的场景

10 预期成果

(1)形成初中数学课堂中语言生活化得失的分析。

(2)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3)总结经验,促进教学,撰写论文。

(4)指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及其得与失。

“数学语言生活化”的结题报告

1 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逐步进入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有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的主导性显示无尽的力量,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课堂的模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点,并成为教研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主动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畏学”“苦学”为“乐学”,“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过程是不断地发现,探求,总结,不断的创新,从学习的成功获得乐趣,实现成功,从中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种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学生的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时间。我们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时期,进行教育。然而,如今数学教学情况不令人满意,只有少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大部分学生走进了“苦学”的状态,身心疲惫,把数学学习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4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数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另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初中数学无用而直接放弃。这对数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极大,因此,解决好这种现状成为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

1.1 教学改革是发展只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急需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1.2 高效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精讲多练,适应社会的发展是顺应时 展的需要,更是教改提高教育质量的必须。

1.3 高效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高效的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应用各种方案,合理有效,快捷地掌握更多知识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的能量做到最大的释放。

本课题研究依据课堂教学依托社会环境,从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出发,针对我校的情况,引进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及当今的教育思想探求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方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互动,面向社会,向社会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使学生在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爱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交流合作为主要方式,课堂活动为支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加强课堂内容,获取更大的效益。也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力量源泉。

2 理论依据

2.1 基于优化教学理念:即在有效的时间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全面地孝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奠定了本课题研究依据。

2.2 有效的教学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教学效率,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最大的能量,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因而,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3 课题研究目标

3.1 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数学教学上有所新的突破。

3.2 发展目标。

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终身受用。

4 课题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有效时间,把握情况,注意取舍,做到让学生多讲一些,多做一些,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的更多一些。

5 研究方法

5.1 调查法。

①学生对数学的喜欢情况。

②互助学习,以通俗的语言表述知识。

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引人生活中。

5.2 案例法。

5.3 文献法。

5.4 行动研究法

6 研究成果

6.1 增强主体意识:

通过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联系社会生活构建数学模型,参与,合作展示学生的能力,语言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6.2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兴趣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6.3 提升了教师的素养。

从枯燥的教学中,转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中,更灵活有效地解决难题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6.4 撰写一些案例,心得,论文,提炼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研究累积了丰富的素材。

论文《数学问题生活化》

案例:《应用题教学的对策》

7 研究过程

7.1 从兴趣和能力着眼。

①数学话题轻松,使学生对数学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进入课堂,相信学生,共同进步。

③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密切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7.2 合作讨论。

①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②让神奇的数学从生活体现。

③记好课堂笔记。

7.3 共同进步。

①结对子帮助学生共同进步。

②诊治错题,找出症结,引以为戒。

7.4 师生的共同反思。

反思是教与学的力量源泉,是探索,总结,再探索,再总结的一个提升过程,逐步完善教学,而学生也逐步掌握知识的内涵,扩展其外延,并应用于生活实践。

8 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8.1 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即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巩固与推广并拓展。

8.2 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在整个研修中,还有一些未尽之事,但反映状况良好,今后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在学中研,研中学,多次反复的提升,增强信心,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3

一、题目来源背景(现状、前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深入,海洋测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够进行条带式全覆盖测量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成为海洋测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多波束声纳技术发展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多波束测深仪是当前能高精度高效率探测海底地貌的最好装备。不同于单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在测量端面内形成十几个至上百个测深点,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回向散射强度数据,多波束测深具有全覆盖、高精度、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多波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海底地形探测,海底障碍物探测,航道检测等海洋测绘的各个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二、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价值、改进及创新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与一般应用方法,探讨多波束外业测量的实施,针对多波束测量中影响多波束测深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介绍多波束测深内业的数据后处理,分析各个因素对数据精度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应用价值:

(1)介绍了多波束测深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2)多波束测深仪的校准及安装

(3)影响多波束测深外业实施的各个因素

(4)影响勘测数据处理的误差来源及平差和精度评定方法

(5)展望未来,介绍多波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改进及创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多波束测深系统有着单波束测深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但是,在某些场合,当多波束测量数据出现一些偏差时,却比单波束难以识别和判断,如果这些偏差数据不能够正确进行辨别和剔除,必将影响多波束的测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因此,必须对造成数据偏差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这些之中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仪器本身因素。外界环境因素要视情况而定,仪器本身的精度是大概固定的,本文中就应用水槽法检验了多波束的精度,并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准备情况

案头文献资料研究,案例比较研究,分析归纳法,数据模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

四、进度安排

20xx年3月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

20xx年4月 通过对资料进一步研究撰写初稿

20xx年5月上旬 通过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意见进行初步修改

20xx年5月中旬 通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20xx年5月下旬 交论文终稿准备进行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

[1] 丁继胜 周兴华 刘忠臣 张卫红. 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的工作原理[J]. 海洋测绘, 1999(8):15-22.

[2] 李荣胜. 浅谈FANSWEEP20型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及参数设置[C]. //江苏省测绘学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南京安泰测绘有限公司, 20xx:98-102.

[3] 李成刚 王伟伟 阎军. 传统多波束与具有相干特点的多波束系统的研究[J]. 海洋测绘, 20xx, 27(2):77-80.

[4] 张永昭. 影响多波束测深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C].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 广东海事局测绘大队, 20xx:151-155.

[5] 李家彪; 郑玉龙; 王小波; 吴自银. 多波束测深及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J]. 海洋测绘 , 20xx(1):26-32.

[6] 董庆亮. 表层声速对多波束系统测量的影响 [J]. 测绘通报 , 20xx(2):7-10.

[7] 潘贤亮; 袁士彬. 声速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C]. //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 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 20xx:53-56.

[8] 董庆亮; 韩红旗; 方兆宝; 潘乐; 陈岳英; 路高峰. 声速剖面改正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 [J]. 海洋测绘 , 20xx, 27(2):56-58.

[9] 赵君毅; 阳凡林; 刘智敏; 李真; 赵相伟. 多波束测深表层声速误差的动态影响及改正方法 [J]. 测绘科学 , 20xx, 35(6):23-25.

[10] 吴自银; 金翔龙; 郑玉龙; 李家彪; 余平. 多波束测深边缘波束误差的综合校正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xx, 27(4):88-94.

[11] 郭发滨; 周兴华; 陈义兰. 多波束测深数据出现失真的因果分析 [J]. 海洋测绘 , 20xx, 28(1):59-61.

[12] 胡佳; 李明叁; 孙强.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声速误差自动改正方法 [J]. 海洋技术, 20xx, 29(4):66-69.

[13] 段福楼; 郇庆军; 王玉峰; 丰启明; 葛健; 任宪伟. 近海区域多波束水深测量的水位改正方法 [J]. 海洋测绘 , 20xx, 32(4):44-46.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4

题目 浅析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张三专业 某某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叶丽 职称 讲师

应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计划与写作提纲等。

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日趋激烈,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最具收益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目前部分私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过于简单,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几乎无培训投入,激励机制非常简单。因为私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员工流动性大,员工对培训方面的积极性欠佳。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越大,企业对各种类型的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私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意义: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一日益凸显其在企业价值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私营企业迫切需要调整经营观念和人才意识,建立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久经营。如何合理利用人才,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非常必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私营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 收集有关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资料

2、 了解私营企业,以及私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 分析我国私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4、 依据这些问题,提出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难点是发现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培训机制不健全等等。

本课题的重点是根据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对策分析,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创造平等宽松的用人环境,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等措施。

解决的主要问题:

找相关的书籍对题目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

利用空闲的时间在图书馆多看看相关方面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

拜访在这些方面有经验的人进行了解,使自己的思路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联系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使自己对论文的结构和框架能够很多的把握

利用现在的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来获取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晓梅.我国私营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口学刊,20xx,06:40-42.

[2]张国威.我国私营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方威,邓德胜.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xx,01:32-35.

[4]刘建和.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xx,04:48-49.

[5]张平.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北方经济,20xx,09:26-27.

[6]丁丽莉,仰书纲.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企业活力,20xx,06:21-23.

[7]陈显民.如何提高当代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xx,04:311-314.

[8]柯文进,马士成.浅析中小型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35-38.

[9]俞赛平.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8:224.

[10]俞赛平.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xx,09:58-63.

[11]陈艾卉.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S2:13-15.

[12]刘娟.私营企业低成本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27:144-145.

[13]刘银花.私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xx,04:97-100.

[14]刘银花.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xx,08:62-65.

[15]丁媛.浅析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xx,01:28.

[16]辛颖.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17-18.

[17]张霞,丁正.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xx,S1:92-93.

[18]王宝贵.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合理利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6:43-44.

[19]贾敏.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xx,07:48.

[20]郭永刚.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xx,06:104.

写作提纲:

目录

一、引言

二、私营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私营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及其内容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三、私营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减少劳动耗损,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私营企业的竞争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对企业管理工作有指导作用

(五)人力资源是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二)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2、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3、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4、家族式管理模式阻碍人力资源的发展

5、私营企业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5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VI战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VI战略必须不断调整、完善和成熟。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就是要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和正确、准确、快捷地传达出来,并贯穿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之中,也就是使企业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主体性内容通过视觉表达的方式得到外显化。使社会公众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VI应以建立企业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也就是说,视觉识别的内容必须反映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价值观念和文化特征。并广泛应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统一的传播,和企业的行为相辅相成。

只有从识别和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和竞争的`角度,VI才能更好的进行定位,并以此为依据,企业自身认真整理、分析、审视和确认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产业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之演绎为视觉的符码或符号系统。这时设计成视觉传达的基本元素,可以统一地、有控制地应用在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使其在具体的条件和背景下得到充实,使有限的内涵产生无限的外延,在观众的心目中,真正成为企业的同一物,而不是装饰品。

所以说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

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VI设计应该坚持风格的统一性原则;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强调人性化的原则;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可实施性原则;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严格管理的原则。

现代企业为什么要有VI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

企业或机构可以通过VI设计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规范系统、有控制的将企业或机构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独特的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增强品牌美誉度和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形象识别系统应运而生。60年代全球最早导入VI的著名企业如美国可口可乐、70年代日本、80年代风行台韩。80年代末国内一些企业如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海尔都相继导入。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转播不无关系。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翅膀。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设计任务:使用PSAICDR等相关设计软件设计一套完整的企业VI识别系统设计内容:

(1)VI基础系统的设计

企业名称

标志及标志创意说明标志设计规范标志墨稿、反复稿标志网络制图标志标准制图规范标志字体简称中文字体全称中文字体

标志与文字组合(简称)标志与文字组合(全称)标准色、辅助色辅助图形

背景色使用规定背景色度、色相吉祥物

(2)VI应用系统的设计

办公事物用品公关活动用品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

2、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

1、标志设计中的创新(创意)表现。

2.CI设计中VI设计。

3、标志的基础系统中的细节问题

4、论文提纲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6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初步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再进一步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加以应用于实践。探讨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含义、内容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意义:研究或探讨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课题,对我国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特点和内容,可以更科学地分析社会转型、新军事变革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影响,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防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推进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改革的进程。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现状是国防教育畸形发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国防教育理论也太过时,国防教育发展方向扭曲,已经不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求,随着新军事变革带来了战争信息化、对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又正处于高速的社会转型期,带来了青年的献身国防意识薄弱、价值取向曲扭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现在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历练,加上市场经济对国防教育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冲击;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很少有通过学习专业技术,主动参与为打信息化战争而做好准备,都认为打仗时军人的职责,国家安全和民族观念淡化普通高校多大学生爱国思想的价值观培养、政治工作及心理健康培育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完善,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著相当稀少,对大学生的国防系统性研究理论和实践性理论寥寥无几。

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新近科技用于军事,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将成为国防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将是时代所需。尤其实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在世界新的世界格局中,我国面对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主权挑战,我国国防教育应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努力培养既懂科学技术又懂利用信息技术作战指挥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要与战争的信息化的需求,要与战争的现代化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新一代普通高校的大学的国防教育核心价值的培育以及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的培养和信息科技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普通高校人才素质培养,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后勤保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课题研究内容:信息化条件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就是要振兴国防,要是全民树立牢固的国防思想,人人关心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的准备,要认真分析军事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普通高校目前国防教育目标的影响。现代化的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转型,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推动武器装备日新月异地更新换代,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作战思想,急剧地改变作战样式,级大地推动军事各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是一场军事高科技的战争,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形式一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成信息网络化控制权的能力。普通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危机管理形成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培养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端技术人才,并成立大学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机构,严格把握好我国国防教育的过程,使每个大学生不断自我强化国防观念。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含义和内容,分析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所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浅谈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有效措施。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信息化战争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带来的影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事业的任务要求提出怎样的挑战,以及怎样解决我国高校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思路:了解信息化的含义或概念,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角度去剖析国防教育目标含义、内容及国防教育的过程。最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角度,浅析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浅谈我国普通高校要实现真正的国防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电脑一台,自行准备;

2、图书资料、网上查找、学校图书馆查阅、导师提供、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论文题目论证与审核,20xx年11月5日~30日(20xx~20xx第一学期第10~13周)

第二阶段:发布选题通知,20xx年12月3日~21日(20xx~20xx第一学期第14~16周)

第三阶段:做好开题准备20xx年12月24日~20xx年1月18日(20xx~20xx第一学期第17~20周)

第四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0xx年1月21日~3月3日(寒假期间)

第五阶段:完成《选题审核表》、《任务书》的审核与签署,并审核开题报告,20xx年3月4日~10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周)

第六阶段:开展论文撰写或设计,填写的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记录,学院开展中期检查:20xx年3月11日~5月5日(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2~9周)

第七阶段:完成论文(设计)定稿,打印、装订,送指导教师评阅20xx年5月6日~12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0周)

第八阶段:论文(设计)交叉评审与成绩评定,20xx年5月13日~19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1周)

第九节段:论文(设计)答辩,20xx年5月20日~5月31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2~14周)

第十节段:总结工作,公布成绩,20xx年6月3日~6月16日(20xx~20xx第二学期第15、16周)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7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主要研究莱州市草艺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及其所在地人文地理优势,还有生产加工的过程介绍和改进建议,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前景观望,提出一些建议和发展方向研究。

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介绍莱州市的人文地理环境

2.介绍草编艺术品的历史及文化底蕴

3. 对其加工材料的来源做研究

4.对其市场生存能力做研究介绍

5.草编艺术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6.举例研究齐生产成本和利润

7.对其销售和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8.分析与其他草艺品出口地(国)的产品对比

9.对其销售.加工流程做分析研究

10.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其生产销售的问题

11.对生产和销售提出改进意见

12.对草编艺术品的发展前景展望

3、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1. 根据国内的一系列研究情况综合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外贸企业已经在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对外贸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按照其宗旨和基本原则进行经济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履行谈判中承诺的市场开放的义务,将为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伙伴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市场准入机会。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享受国民待遇,投资环境将更为宽松、透明、稳定。这毫无疑问将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两面效应,后一点是我们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不同的行业所受的影响各不相同,就中国外贸企业而言, “ 入世”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和中国法律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关。中国自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颁布第一部调整外国投资的法律——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至1999年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用了整整20年时间。到20xx年法律框架已经日渐成熟,总的来看,中国外资法已经与国际惯例接轨,朝更开放自由的方向转变或转型时期,中国的外资法的重大变革对中国的外贸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可占。

理论上讲外贸企业应具有进出口功能,但由于某一时期中国特定的环境因素,假如人民币无法完全自由兑换,政府的政策导向等,使得出口功能对中国外贸企业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大部分外贸企业无法自己生产产品出口,它们必须寻找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并组织出口。出口产业竞争力属于国际竞争力范畴,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按照迈克尔(E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状况、机遇和政府行为等6个因素。参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6个因素,我们根据海关统计数据, 采用贸易竞争指数评价指标,对中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筛选评价。 贸易竞争指数=Xi-Mi/Xi+Mi,其中Mi、Xi为某i产品的进出口额)。 此指标主要反映一国(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某i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数值越大,竞争优势越明显。

统计分析表明:目前,中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外贸企业类型依然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所不同的是,我们将纺织品与资源性产品分开,得出基本相同的结果,存在的差异是,纺织品的竞争力要远高于其它产品,也高于资源性产品,但其竞争力呈下降趋势,这一点与国内的分析结果一致。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的化工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还尚无巨大优势可言,但必须看到,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要高于化工品及有关产品,而且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可能要高于其贸易竞争指数所反映的状况。因为在这些产品的出口额中,三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产品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企业作为中国机电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生力军,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这些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这些产品生产设备及零部件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相关进口额高居不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目前具有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产业依然是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但其比较优势在逐年下降;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还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其竞争力在逐年上升。在今后一段时期中,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产品的选择空间,很可能被继续局限在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8

一、立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研究目的、意义等):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绿色经济作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之一,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 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保障,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建设的主战常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山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山区生态环境的稳定与优化是人类生存环境有效平衡的保障。无论从全球还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最不发达地区大多是山区, 研究山区、保护山区、开发山区,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经历了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后,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尤其是山区经济的统筹发展中,大家开始关注发展的方式和质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形态,追求的是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和谐发展,自然成为区域统筹,发展山区经济的必然选择。

浙江共有57个山区县市,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7%,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有着丰富的山区资源。但是由于山区特有的区位地理以及环境制约等因素,全省山区的经济社会并不平衡,综合来看也落后于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已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据xx年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山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水平(27359元)的达到14个(不包括10个没有测算数据的山区县),其中宁波、嘉兴和绍兴市山区县的城镇居民收入均超过全省水平,山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省水平(11303元)的有23个,其中宁波、嘉兴、湖州和绍兴市山区县的农村居民收入均超过全省水平,台州、衢州和丽水市山区县的农村居民收入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恩格尔系数低于全省水平35.5%的山区县达到18个。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和环境保护三项合计支出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比重达到25%以上的山区县有30个,最高的开化县达到33%。山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不平衡,已经成为浙江省统筹区域发展,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山区资源,加快建设“山上浙江”,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富民强省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局。

临安地处长三角南翼、杭州市西郊,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4个乡镇298个行政村,人口52万,是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76.55%,是杭嘉湖重要优质水源供给地和浙西北主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在经历了与自然的激烈交锋后,临安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秉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品质临安”。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

xx年,临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40.8亿元,增长10.6%,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9.2亿元,增长30.3%,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增长24.4%。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94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26元,增长15.9%。初步走了一条依托生态优势和科技创新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当前,临安市经济已经进入到人均gdp 3000美元—6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世界经济正处于周期性放缓阶段,虽然临安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自主创新、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会越来越突出。因此,探寻临安山区绿色经济的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本文以临安山区为研究对象,总结研究其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是统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之上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旨在探讨一条山区如何依据自身的条件开发属于自己独特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这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方案的执行及实现都有深远意义,值得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眩

1.研究概况

(1) 国外研究现状:关于如何解决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不断冲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西方理论界出现了“浅绿色”和“深绿色”两种观点。“浅绿色”观点认为,人类通过科技进步可以找到新的能源和替代资源,并可望依靠科技手段克服现在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深绿色”观点认为,虽然科技进步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发现可替代的资源,但这也只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缓解环境压力,并不能永远的解决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因为它不能否定地球本身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一问题。所以“深绿色”观点认为:主张用节制物质欲望的“节俭社会”来替代现行的“消费社会”和后工业的“丰裕社会”;绿色经济是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经济模式,它不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的,而以发展为目的;强调自力更生和非中心化的社会共同体;在技术上强调对社会有用、对人类有益并面向人的技术。

总之,“深绿色”所倡导的绿色经济是以保护生态、节俭资源为基础的,以满足人类在长久的未来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裕的生活环境和宽松的人均资源使用量水平为前提的、适度规模和适度技术的、区域性自己自足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模式。

(2) 国内研究现状: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存在着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扭曲的价格体系。原料生产与加工企业凭借对自然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而获得了产品的超额利润,而环境资源的破坏却没有得到补偿。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了严重的外部不经济性。因此,在市场经济新体制下,除了对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进行些行之有效的改革外,还应该从生态的角度通过经济手段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因此,我国经济学者们也开始对绿色经济如何发展进行了研究。我国的经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界定绿色经济的涵义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认为绿色经济就是以环境或生态要素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产业,如生态旅

游业、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林业。

②认为绿色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二者是一致的。如刘国光认为,从狭义角度来讲,绿色经济是建立在可再生、可更新的生态资源特别是绿色植物资源基础上的经济。从广义角度来看,绿色经济是建立在可循环利用资源,不产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经济能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经济。

③从环境资源的角度来定义绿色经济。认为绿色经济是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和新的经济模式,是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总体评价。它是用经济增长是否符合环境资源保护标准、是否在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是否有利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为标准来评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④认为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经济。如曲格平认为这主要体现在:

绿色经济是以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为特征的环保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是因为环境保护而引发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环境资源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影响、解决现阶段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矛盾及探讨今后经济发展的途径。但是这些观点也有不足之处:

(1)绿色经济理论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绝大部分观点只是对绿色经济做定性描述,没有定量分析。即使绿色gdp理论也只是提出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与实际应用还有相当距离。

(2)一些绿色经济的观点还较为肤浅,只是机械的从文字表面意义来理解;或者是过于绝对的理解绿色经济,认为为了保护环境与资源就必须让经济“零增长”。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绿色经济不是只要“绿色”,而且还要“经济”,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更健康、更有效的发展。

(3)简单的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同起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处理好代内平衡与代际平衡。前者包括系统平衡和地域平衡,系统平衡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地域平衡是指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后者是指上一代人要为后来人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能因为上一代人的利益损害后来人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经济的理论基础与表现形式,而发展绿色经济既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实现人的福利最大化。

(4)缺乏系统的,能够依据区域地理、环境、生态等条件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多停留在表面,且不切实际。

二、研究内容(说明课题的具体内容,独创及新颖之处,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以及完成论文的条件和可能性:

(一)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系统总结法。

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文件检索。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通过个案分析,可以借鉴其成功之道,发展绿色经济理论,建立适于山区发展的绿色经济道路。根据研究系统的丰富了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具有深远意义。

(二)可行性分析:本人对临安的现状、发展历程以及发展中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都十分了解。对近些年来浙江省在山区经济发展、区域统筹发展以及生态省建设也十分关注。目前文献材料的收集已经基本完成,同时利用各类期刊文献以及各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用文献法具有可行性;个案研究法作为当前非常推崇的经济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浙江山区临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绿色经济发展的途径,采用个案分析法具有可行性;根据个案的研究和对绿色经济理论的研究,可以系统总结出山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可行性。

四、总结

本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主要在运用了绿色经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手法,用成功实例发展理论,用新的理论模式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两者交互,产生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根据实例总结了适于山区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9

论文题目:试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经济与法学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国家提出农业哺育工业、加快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此政策指引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可是与我国蒸蒸日上的工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城镇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增收的缓慢,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都远远跟不上跟不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步伐。我国工农业两条腿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带来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平衡发展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认识到农民增收的迫切性之后,近几年我国政府也从多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缓了城镇农村居民贫富拉大的步伐。可是我国的农民收入还较大的落后于城镇居民,无论从其收入增加的迫切性上还是从农村发展的潜力方面,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步伐、让农民进一步增收成为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新增长点,也是解决我国很多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1]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

[2]王庆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xx(2)。

[3]顾馨梅新农村建设中促进苏中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xx(23)。

[4]赵航。王庆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J]-乡镇经济20xx(12)。

[5]胡青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xx(3)。

[6]曾晓玲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硕士20xx.

[7]谢勇。徐倩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探源[J]-城市问题20xx(5)

[8]吕军书有效调控我国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J]-湖湘论坛20xx(07)

[9]吕军书缩小收入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期刊论文]-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xx(02)。

[10]陈赛蓉美国农业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1、从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知道了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才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者是开发新的途径,或者是拓宽原有的收入途径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这是研究农民增收问题所必须要了解的问题。

2、在我国过去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农民收入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原因有哪些。从国家政策、农村地区发展局限性、农业发展局限性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3、在认识到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好,我们国家主要从那几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在三农问题上还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法途径。归根到底来说,农民增收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倾向,因此向政策看起,借有力政策的东风增加农民收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发展较快的农村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怎么样才能让个别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推广。提出合理的、有效的、在原有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文献法,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搜集相关方面的资料,在网络上有针对性的搜集所需要的数据

2、个案研究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说明问题

3、经验总结法,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农民收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4、调查法,通过其他同学对全国各地农村的不同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5、其他方式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深度、广度、工作量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的意见)

开题报告,经过多次修改后,基本上已经符合学校对于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的前期态度积极,认真准备,收集资料,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体反映如下:

1、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规范;

2、选题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专业要求已经选题的思想性、时代性、开创性;

3、选题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

4、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5、进度安排合理。

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0

一、选题背景

云南,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聚集地,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滋养着这片神奇的红土高原,在这载歌载舞的海洋世界里,可以一览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感叹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震撼我们的更是民族的信仰,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创造力。云南的15个独有民族,因其历史、地域、环境、民俗等多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人文景观。通过对比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感受民族情感的表达,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共同的民族心理,这一民族心理维系着民族的凝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像法国著名学者赖明(GustaveLeBon)深有体会地说,从他在各国游历中所带回的最明显的印象,即每一民族具有一种心理组织,就像其解剖学上之性质一样固定,并且有其感情,其思想,其制度,其信仰与其艺术等都是从其中所引出的。早于19世纪末,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独立学科,研究涉及到知觉、认知、行为、人际关系等领域,而后,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心理学衍生出众多心理学分支学科,如《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舞蹈心理学》等等,由此可知,心理学早已根据心理活动为出发点,通过心理现象研究与分析问题,解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行为活动,这种行为表现反映着内在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探究与分析,亦是进一步对民族文化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深层挖掘。自古至今,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征,及鲜活动感的节奏与舞韵而生生不息。从原始时期以宣泄情感、通灵祈福到今日的娱乐审美、大众普及,它的“内外形态”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细微的变化,每一次的变革都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影响与推动,这一变迁便是内外的统一体。如《民族心理学》所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心理模式,使得民族成员以民族所特有的心理方式或心理模式作用于外部世界。毋庸置疑,文化的发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舞蹈作为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行为,具有生命、运动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注定了它的内外形态必然跟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因此,舞蹈心理特征作为舞蹈的内部形态,支配着舞蹈的行为表现,反映着该民族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哈尼族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众多,支系纷繁,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品质。在经过漫长的迁徙与战争,生存与发展,该民族的舞蹈文化与舞蹈心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蜕变过程,当民族传统舞蹈心理面临多种冲击,其渴望求新、求异、又求同的动机与心理,便形成了当代特有的民族舞蹈心理结构。笔者试图通过对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形态特征的分析,挖掘其舞蹈心理特征,通过舞蹈的外部形态所反映的舞蹈心理特征,旨在描述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特征及舞蹈心理特征现状,阐释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剖析其发展规律与发展走向。以及特有的舞蹈心理联系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与教学,在编创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与教育教学中,以强烈的时代感和舞美感紧密结合教学,充分展示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与教学意义。故此,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与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紧密相连,是深入理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正基于此,构成了笔者写作的动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哈尼族历史悠久,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支系繁多,舞蹈种类亦是丰富多彩。无论是祭祀性舞蹈、劳动性舞蹈、仿生性舞蹈等,都折射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与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哈尼族民间舞蹈也随之反映了社会发展态势和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当代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哈尼族人民,经历着多元文化的冲击,生态环境的变迁,现代审美情趣的影响,这些因素无疑对传统舞蹈文化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心理特征产生了息息相关的影响。通过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所反映出的舞蹈心理特征,揭示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文化意蕴,把握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向,融合当代哈尼族对舞蹈文化的认知与审美追求,在传承,保护,发展的过程中,联系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促进哈尼族民间舞蹈的长足发展,突显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一、以哈尼族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历史文化,舞蹈形态、生活环境等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探索舞蹈心理特征为出发点,进行多角度的剖析,通过舞蹈外部形态分析其舞蹈心理特征变化,以形态联系心态,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与心态进行昔与今的对比与分析,阐释其当代的内在文化意蕴与发展规律,丰富哈尼族民间舞蹈理论体系,为哈尼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与探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以当代哈尼族的舞蹈心理特征联系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编创,包括元素提取、体态的定位、风格的把握,根据民族特有的舞蹈心理,准确地加工整合舞蹈组合,最终以反映符合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审美需求和心理特征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挖掘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应用价值和审美意蕴,丰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三、哈尼族民间舞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民间类舞蹈,艺术专业类舞蹈,社会舞蹈类等等,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与心态亦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蜕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刻有时代烙印的舞蹈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把握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在涵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必要手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哈尼族民间舞蹈种类纷繁,建国以来蒸蒸日上的哈尼族民间舞蹈创作,极大的丰富了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棕扇舞作为哈尼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特征。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工作者在云南哈尼族地区首见在丧葬仪式中以棕扇为道具而舞,这是早期的棕扇舞表现形式。1957由红河州歌舞团朱子洸编导以棕扇舞为元素编创的《白鹇鸟》,参加北京国庆十周年献礼晚会演出,这是首次将棕扇舞进行艺术加工搬上舞台。1986年棕扇舞曾被选中参加由云南省民委和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民俗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表演。1988年云南民族艺术节,哈尼族棕扇舞方队参加了开幕式文艺表演。20xx年红河州州庆之时,由红河州歌舞团编导王佳敏编导编排的《白鹇鸟与棕扇》,参加第六届荷花奖舞蹈大赛,荣获作品十佳奖。舞蹈以道具棕扇作为白鹇鸟的羽翼,以模仿白鹇鸟林中窥探、嬉戏展翅、寻食饮水等各种生动有趣的生活状态,惟妙惟肖地展现了“白鹇鸟”优美妙曼的舞姿。棕扇舞作为哈尼族的代表性舞蹈,是舞蹈编导创作较多的哈尼族民间舞蹈之一,在提取哈尼族民间原生态舞蹈元素的同时,编导融合了自己对哈尼族棕扇舞的理解与创新,营造了不同年代赋有时代特征和深层文化意境的哈尼族舞蹈作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哈尼族舞蹈创作与文化发展。

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使得民间舞蹈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在高校教育的良好平台中,民族民间舞蹈从乡间走入课堂,经过系统的挖掘、整理、加工,最终以教材组合的形式得以应用和发扬。如今,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层出不穷,如北京舞蹈学院《东北秧歌舞蹈教材》、《维吾尔族舞蹈教材》等等、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精品课程《藏族舞蹈教学组合》、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精品课程《蒙古舞教学组合课》、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精品课程《彝族民间舞蹈代表性组合》、《傣族民间舞蹈精品课程》、《云南滇南彝族民间舞蹈组合课》等等,由此可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立与发展日益壮大,各高校也在极力挖掘民间舞蹈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目前,搜集《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和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现状,有以下几点:20xx年11月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舞蹈系参加《舞蹈世界》,表演了哈尼族民间舞蹈《四季》、《樱花》、《长街宴》等,包括创作的舞蹈作品《山谷木屐》和哈尼族音舞诗画剧《阿密车》,舞蹈以舞蹈作品的形式表现了文华学院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思路与教学理念。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编创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棕扇舞》和《鋩鼓舞》,立足于本土,传承和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教材的建构处于初级尝试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红河学院舞蹈系编创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从《体态动律》到《乐作舞》、《鋩鼓舞》、《棕扇舞》等一系列的教学,通过哈尼族舞蹈教材中的舞蹈形态与风格特征,向学生传递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彰显了红河学院的教学特色。根据以上资料信息的收集,可以得知云南当地的院校已开始对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立进行探索与实践,但是至今,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应用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更未普及到舞蹈教育教学中,它的建构与完整还待研究与整理。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民族学、艺术人类学、民族心理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等学科对哈尼族民间舞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探索。在舞蹈本体与舞蹈形态相关的社会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以揭示当代哈尼族舞蹈形态以及舞蹈心理特征的联系,阐释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与发展动态,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发展提供研究途径与理论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这是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主要以观察法和调查法为主,通过观察其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的改变,以及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行为特征,获得第一手资料,以外显性变化论证分析当代的舞蹈心理特征及其变化因素。调查法以收集大量数据,包括事实资料和所需的心理资料,以结合观察法,收集客观详实的资料,运用田野调查法感受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行为与心理。

二、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进行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以自陈测验金额投射测验为主,自陈量表法是让被试者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投射测验根据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通过问题,根据被测者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的答案,探索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

三、舞蹈形态学方法:于平老师在其《舞蹈形态学》中将本学科分为“风格化原则”的历史研究和“生命化原则”预测研究,研究当代哈尼族舞蹈心理特征,必须维系其历史,通过舞蹈本体在历时性的变化中,分析其心理特征。通过人体运动的视觉效果,产生对其“心态对应”的感知,即心灵感受与运动人体的“心物同构,”以“形态”联系“心态”,从而通过舞蹈的外部形态窥探其舞蹈心理特征。四、舞蹈生态学方法: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其一就是对舞蹈形态的观察与分析,环境对舞蹈的影响必然反映在舞蹈形态上,因而通过舞蹈形态来联系与环境的多层关系。其二,关注历时性文献追溯与共时性田野考察相互印证,运用典型舞畴分析法——形态特征的提取,以把握与分析其舞蹈的本质。

五、写作提纲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5

绪论8-16

一、选题缘起8-9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9-10

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10-11

四、研究现状11-16

(一)、哈尼族民间舞蹈本体的研究现状:11-14

(二)、哈尼族民间舞蹈的理论研究现状:14-15

(三)、当代哈尼族舞蹈心理特征探索研究现状15-16

第一章民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含义16-18

第一节各学科与舞蹈心理特征的渊源16-17

第二节本文对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界定17-18

第二章当代哈尼族舞蹈所反映的舞蹈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18-32

第一节当代哈尼族多类型舞蹈心理特征18-26

一、民间舞蹈心理特征18-19

二、教育教学类舞蹈心理特征19-22

三、创作型舞蹈心理特征22-24

四、社会舞蹈心理特征24-26

第二节影响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多元因素26-32

一、物质层面27-28

二、制度层面28-29

三、行为方面29-30

四、心理层面30-32

第三章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解读32-40

第一节民间原初性的舞蹈形态与舞蹈心理特征32-35

一、戈奎乡棕扇舞32-33

二、大水沟乡同尼尼舞33-34

三、绿春县乐作舞34-35

第二节民俗活动中的舞蹈形态与舞蹈心理特征35-37

一、戈奎乡棕扇舞35-36

二、大水沟乡同尼尼舞36-37

三、绿春县乐作舞37

第三节艺术加工类的舞蹈形态和舞蹈心理特征37-40

一、戈奎乡棕扇舞37-38

二、大水沟乡同尼尼舞38-39

三、绿春县乐作舞39-40

第四章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0-52

第一节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与舞蹈教材建构的联系40-43

一、教材编创的理念与思路40-42

二、教材编创的目的与意义42-43

第二节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在舞蹈教材编创中的应用43-49

一、传统舞蹈心理特征与当代舞蹈心理特征的结合44-45

二、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解析及教材教学应用45-49

第三节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49-52

一、突出地方院校特色精品课程49-50

二、当代社会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50-52

结语52-54

致谢54-56

参考文献56-57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学术期刊类:

[1]袁蓉.论云南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组合教材发展及其规律[J]艺术教育,20xx年第3期

[2]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20xx(4)

[3]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xx年第二期

[4]张晨.从民间到舞台的棕扇舞-试论红河哈尼族审美文化变迁[J].云南民族大学,20xx

[5]张谛.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J].红河学院学报,20xx

[6]曹天明.哈尼族丧葬礼俗中的扇子舞[J].民族艺术研究,20xx

[7]龙倮贵.红河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xx

学术著作类:

[1]李静.民族心理学[M].民族出版社,20xx.10

[2]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06.01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7.12.01

[4]王军.教育民族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

[5]赵荣,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6]刘建.宗教与舞蹈[M].民族出版社20xx年5月版

[7]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与调查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07

[8]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10月

[9]李今印、刘金吾.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舞蹈[M].云南民族出版社

[10]云南地方艺术集成志.哈尼族民间舞蹈[M]云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10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