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2024-05-16 16:40:47 工作总结 打开翻译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1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C.0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

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2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形如a(a0)的式子为二次根式;性质:a(a0)是一个非负数;aaa0;

2a2aa0。

2二次根式的乘除:ababa0,b0;

aaa0,b0。bb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Sp(p)(pb)(pc),p为pabc。2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bb24ac公式法:x

2a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那么有x1x2,x1x2第三章旋转1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

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

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第四章圆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

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

baca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

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

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在

dr

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

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第五章概率初步

1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2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mnm稳定在n3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3

矩形知识点

1、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作文网 zUOwEnBa.Net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正方形知识点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圆知识点

圆的面积s=π×r×r

其中,π是周围率,约等于3.14

r是圆的半径。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2πR.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径。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R的平方).S代表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

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对数公式

对数公式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公式,如果a^x=N(a>0,且a≠1),则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做x=log(a)(N),其中a要写于log右下。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N叫做真数。通常我们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

拓展阅读:数学学习技巧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过分依赖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4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设增长率为x):

(1)第一年为a ,第二年为a(1+x)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三年=第三年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第23章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5

第21章二次根式知识框图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是非负数;(2);(3);

I.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概念:

1、定义: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0=0

2、概念:式子√ā(a≥0)叫二次根式。√ā(a≥0)是一个非负数。

II.二次根式√ā的简单性质和几何意义

1)a≥0;√ā≥0[双重非负性]

2)(√ā)^2=a(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3)√(a^2+b^2)表示平面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勾股定理推论。

IV.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1运算法则

√a√b=√ab(a≥0,b≥0)

√a/b=√a/√b(a≥0,b>0)

二数二次根之积,等于二数之积的二次根。2共轭因式

如果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的积不再含有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共轭因式,也称互为有理化根式。

V.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1同类二次根式

一般地,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把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进行合并

Ⅵ.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确定运算顺序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3正确使用乘法公式4大多数分母有理化要及时

5在有些简便运算中也许可以约分,不要盲目有理化

VII.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有两种方法I.分母是单项式

如:√a/√b=√a×√b/√b×√b=√ab/b

II.分母是多项式要利用平方差公式

如1/√a+√b=√a-√b/(√a+√b)(√a-√b)=√a-√b/a-bIII.分母是多项式要利用平方差公式

如1/√a+√b=√a-√b/(√a+√b)(√a-√b)=√a-√b/a-b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框图

旋转的定义

旋转对称中心

大于360°)。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

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

也就是说:

①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②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正(2N)边形(N为大于1的正整数),线段,矩形,菱形,圆

只是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等.第24章圆知识框图

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r。

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以直线AB与圆O为例(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r。

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P<R+r;内切P=R-r;内含P<R-r。

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和定理

一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

⑴圆的确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圆的对称性质: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⑵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⑶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

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③S三角=1/2*△三角形周长*内切圆半径

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线段)

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有关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半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那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切线的夹角。〖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nπr/1804.扇形面积S=π(R^2-r^2)5.圆锥侧面积S=πrl

第25章概率初步知识框图

第26章二次函数

知识框图

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顶点式:y=a(x-h)^2+k

交点式(与x轴):y=a(x-x1)(x-x2)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4ac=0时,P在x轴上。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0,c)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_______

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4a;在{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4a}相反不变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c(a≠0)解析式:

第27章相似知识框图

相似三角形的认识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triangles)。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这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引理,是以下判定方法证明的基础。这个引理的证明方法需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射影定理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推论

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那个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

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congruenttriangles)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全等三角形的特征:1.形状完全相同,相似比是k=1。

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而相似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因此,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SAS找全等三角形。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框图

第29章投影与视图知识框图

代数重点难点总结

方程(组)

一、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二、一元二次方程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⑶公式法: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3.根的判别式:b24ac

bc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x1+x2=,x1x2=

aa逆定理:若,则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x-x1)(x-x2)=0。5.常用等式:

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1.分式方程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去分母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⑷验根及方法2.无理方程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分母有理化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四、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⑸解方程及检验。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函数及其图象

重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二、函数

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三、二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⑴定义:

⑵图象:抛物线(用描点法画出:先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再对称地描点)。用配方法变为,则顶点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a>0时,开口向上;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

四边形

重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⑶外角和:360°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第十章圆

重难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一、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定义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3.“三点定圆”定理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相离、相切、相交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正多边形及计算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等)六、一组计算公式1.圆周长公式2.圆面积公式3.扇形面积公式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七、点的轨迹六条基本轨迹八、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4.等分圆周:4、8;6、3等分九、基本图形十、重要辅助线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6.两圆相交公共弦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6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x,=│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联系:都是非负数,=│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幂,乘方运算)。

①a>0时,>0;②a<0时,>0(n是偶数),<0(n是奇数)。

⑵零指数:=1(a≠0)。

负整指数:=1/(a≠0,p是正整数)。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7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quadratice quation of one variable或asingle—variable quadratice quation)。

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补充说明

3、方程的两根与方程中各数有如下关系:X1+X2=—b/a,X1X2=c/a(也称韦达定理)。

4、方程两根为x1,x2时,方程为:x2—(x1+x2)X+x1x2=0(根据韦达定理逆推而得)。

5、在系数a0的情况下,b2—4ac0时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0时无实数根。(在复数范围内有两个复数根)。

一般式

ax2+bx+c=0(a、b、c是实数,a0)

例如:x2+2x+1=0

配方式

a(x+b/2a)2=(b2—4ac)/4a

两根式(交点式)

a(x—x1)(x—x2)=0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8

一、考试成绩分析

1、试卷分析

1)试卷共三道大题,28道小题。

2)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难易程度:难:中:易=6:3:1

4)知识结构:本次考试共考二章内容,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圆。

2、各班成绩分析

1班:平均分:59.90及格率:24.14%

2班:平均分:63.62及格率:41.38%

3班:平均分:62.57及格率:42.86%

4班:平均分:60.94及格率:48.39%

5班:平均分:101.47及格率:93.62%优秀率:34.04%

6班:平均分:98.13及格率:82.69%优秀率:28.85%

3、错题原因分析:

填空选择题的错题是10题,18题,19题,20题。原因:概念掌握不扎实。不会应用性质灵活地解决问题。21题:计算能力差。22题:粗心。23题、24题、25题、26题:(题目难度在加大)学生一看到这几个题目就有点恐惧,一时产生退缩的心理;再加上基础不扎实,时间紧,导致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的应用,不会整体代入进行计算,对方程的根的情况没有系统掌握,对几何定理的理解不够透彻。28题,(难度)灵活运用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和三角形相似,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反思:本次考试基础性较强,概念题占比例较大,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许多基础性的东西都有错误,特别是涉及到的一些计算题,学生的错误率是相当高的。这也说明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

这届初三只有极少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概念理解得较透彻,计算题和解方程的准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应用题审题不清,导致出现不少错误。几何证明题分析问题的思路上不去,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得不够好。另外,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接受能力较差,懒动脑懒动笔,碰到思维力度较强的题目就无法解答,特别是回家作业的质量是相当低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发展不理想学生的辅导,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今后工作的做法:

1、在钻研教材,研究考点,解题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作为初三教师在练习中不断反思,归纳。加强备课和上课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在日常的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分层教学,尤其是复习阶段,力争让每个人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并狠抓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情况。

3、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加强综合题目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大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对优等生的提优,力争不同层次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

5、考场经验不足,部分同学对于时间的分配,一些大题的技巧还不行。

6、重视课堂监测和平时作业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弥补,不能拖后。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9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初三数学考试总结 篇10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个特殊时期,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九年级数学组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结合上级建议和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老师们充分利用钉钉线上教学平台,全心投入,精心准备,认真完成资源选用、线上备课、线上教学以及课后答疑等环节。

用心备课、精心研磨是保证四十五分钟课堂质量的重要前提,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和组织策略,数学组教研工作力求精细,设计紧扣知识点,一点一点总结,一点一点练习,重难点精讲精练,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们时刻关注互动区域。学生如果有疑问,老师适时进行答疑讲解,及时和学生互动,在发起直播时选择保存,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群里观看直播回放。这样的讲课方式不但锻炼了老师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线上学习不主动的情况,老师会经常查看直播学生数据,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反馈给家长,督促学生观看直播回放,保证每一个学生不掉队。

老师们通过钉钉平台布置作业,面向全体,立足基础。批改作业时,老师们做到人人过关,及时督促学生订正。对于个别不按时交作业的同学,通过钉钉、微信、电话等方式提醒到家长,做到全面覆盖。

疫情还未结束,线上教学仍在继续,作为教师虽不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但“师者人心、香远益清”,老师们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并肩携手,齐抗疫情,期待花枝春满,山河无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