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2024-03-27 23:24:38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1

做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成就最好的教师。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被点燃,是王蒙长篇小说《青春岁月》让李老师认识到:不能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仅仅视为教书,而更应该把自己的社会理想、人生抱负倾注在教育之中。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应是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开始跋涉的,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脚印一直在砥砺前行。李老师说:“苏霍姆林斯基以他真诚的人文关怀和富有魅力的思想以及充满韵味的语言征服了我”。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李镇西老师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称李镇西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狂热信徒”,毫不夸张,因为李老师也毫不讳言自己就是立志做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的忠实追随者,所以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充满“真诚的人文情怀”。正是苏霍姆林斯基,让李老师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的教育,要把学生当做富有个性的“人”,并且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他自己的工作乐趣融在一起。正是苏霍姆林斯基,交给李老师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那就是“集体”:“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个发号施令的人。”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李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李镇西老师已经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足以促成李老师成一教育大家,何止最好的老师呢!

做一个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成就最好的教师。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是一份让人为之执着的、让人为之疯狂的、让人为之痴迷的——育人的事业。

爱学生,首先要有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这就是无私奉献的心。“捧着一根草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老先生的奉献之心,他以这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其次,爱学生就是要充分理解学生,要懂得儿童,要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走进学生,读懂学生,融入学生。三是要有平等之心,甘心拜小孩子为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四是要有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要有责任心,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要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人。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群爱读书的老师,带领一群爱阅读的孩子在教育路上奔跑。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成长路上的思考,就不会成为一个思考者,更不会成为有思想的好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就是今天要比昨天好,让更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从李镇西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是对教育忘我的、痴迷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那种挚爱教育的深深情怀!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2

寒假开始读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其中读到《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和《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两部分,感触颇大。

去年满怀热情进入小学,面对一群活泼跳脱的小学生,我一边因他们的可爱娇憨而心生喜爱,一边又因他们不时扰动课堂纪律而怒从中烧。唉,这群孩子啊,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又变成魔鬼,真让我束手无策。

心里有两个声音在争辩,一个声音说:“不打不成器,你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了,他们才会褪去小魔王的外衣,显现乖巧可爱的天使本色。”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修理修理就听话了。另一个声音说:“天使也有调皮的时候,他们只是自然地展现出真实的自己,不要用暴君的专制手段去限制他们的成长,万一给他们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要用爱去感化他们。想到心理学上要以来访者为中心,尊重、积极关注来访者,我又退却了,还是用爱来引导吧!我就这样在纠结中摸索前行。

慢慢地,领悟到“玉不琢不成器”,这些天真纯净的孩子就像一块块璞玉,不经雕琢难以成才。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一棵小树苗,如若不加修剪,任凭枝丫乱长,它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一个风筝,如若没有线绳的牵制,它不会飞得又高又远。教育之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它包含着“必要的合理的惩罚”。那么,什么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这个度怎么把握?我想这个惩罚必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出发点,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前提,因势利导,促使其向上、向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受罚者被迫就范,不是强力征服,而是让其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让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像李镇西老师书中提到的那个用透明胶带封住说话的学生的嘴的行为就是过激的、不合理的。

读过一个小故事,可作为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的典范。英国某小学有位叫迈克劳德的学生,他调皮淘气,为了想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天竟把校长的爱犬给杀了。校长并没有计较“杀狗之仇”,只是给他布置了这样一道“特殊作业”,责令其画两张解剖图:一是狗的血液循环图,二是狗的骨骼结构图。难以相信的是,通过画狗的解剖图,迈克劳德竟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此后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校长布置的特殊作业真是用心良苦!他着眼于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因势利导,较好地保护了少年迈克劳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算得上是一次有积极作用的惩罚!

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读李镇西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愿以李老师为榜样,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3

踏上工作岗位三年了,在这期间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在寻觅答案。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三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点我深有体会。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4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名家,经历了诸多酸甜苦辣。诸多教育名家的题词,足见李老师的影响力之大。

有幸读此书,是我的造化。他书中所说的:“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如果人人都能秉承这样的一种思想和心态来对待工作,对待生活,那将是充实的,也将是幸福的,无疑也会是成功的。我想说,我可以!

读完全书,激情澎湃,总感觉教育事业竟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教语文。李镇西老师就是教语文的,他可以带孩子们游山玩水,他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唤醒童心,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经历苦乐年华,这都源于他的用心。他是以心换心的。这是我读此书最突出的一点收获。

李镇西老师自己也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童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们可以背着他去医院,看他病了的妹妹(一人拿一样东西凑齐来当礼品),学生们偷偷准备为他过生日……书中诸多鲜活生动的例子,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激情,这是冷冰冰的说教与单纯的深奥的教育教学理论所不能比的。究其根本原因,是他把爱充满全心,把爱充满了教育事业。

一句话,爱是教育的灵魂。一个缺乏爱心的老师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老师的,更主要的还得使自己的学生也具备爱他人的良好品质。爱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内容。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这样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仅限于这一点,那么,师爱的作用还远远未发挥尽,李老师实践着这一内容,也充实着这一内容。万同的故事、余鑫的事迹等都能证明这一点。

这些鲜活的生命从李老师的笔端流淌而出,带给我们激情,带给我们启示,也引起我们更深入地去思考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另外一点最深刻的体会:李镇西老师的爱的源泉,爱的智慧,来自诸多教育名家的书籍,特别是苏联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它影响很大。

著作中处处可见苏霍姆林斯基的引文。如:“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向我指出了教师本人素质的重要性:“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有才干来培养。”正是苏霍姆林斯基,交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这就是“集体”:“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是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足见影响之深。那么,我读的第二本书就定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思想若是缺乏源头活水—书籍的话,就成了僵化的思想,人也就成了一汪“死水”,自己无趣,学生也不喜欢。所以应该多看书。李镇西老师尚且虚心的从名家那里吸取养料和动力,何况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教师呢?多看书,多写些随笔,尽力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和爱,这是想有所作为的唯一途径。

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长期坚持,定会结出硕果。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5

近年来,教育界流行一种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颇丰。他的那份质朴,那份对学生深沉的爱,深深地感染了我。《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李镇西把自己的理性思考融合在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中,全面解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语言简单而富有诗意、生动而富有内涵,读这本书,让人忍不住兴奋、感慨,印象非常深刻。

李镇西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等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从李镇西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这本书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爱是永恒的教育,李镇西极力地强调这一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们要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阴暗的角落也需要阳光的照耀,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换位思考,孩子如果做了错事,要及时地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冷漠或恶语相对,这样他们才会明辨是非,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吝啬对他们的表扬,让他们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关注他们的亮点,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最喜欢李镇西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读着李镇西的话语,感受着他的内心,体会着他的教学行为,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洗礼。其中,他的班主任经验和教育方式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启发着我。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不断反思,今天和昨天比,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读完李镇西的书,我可以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和昨天的我相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会做得更好!

我经常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好老师的最低要求是什么?读了李镇西的书,我明白了,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最低要求。

那什么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首先应当是充满人情味、人道和人性的教育。唯独童心才能唤起爱心,唯独爱心才能唤起童心,老师不注入情感,任何教育都无法谈起。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爱自己的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这不是说说就行。我们需要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我们需要有追求“真”的勇气和毅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身为老师,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发自内心地爱,给予每一个学生尊重。

当学生与我们不协调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地去看、去听、去思考。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质疑和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生活才会变得新鲜和丰富起来。

我们可能不会成为特别有名的老师,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思想优秀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6

《做最好的老师》由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所著,李老师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本书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李镇西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这一章谈到,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当读到这段文字时,我想到了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学生正在庆祝生日,晒出了班主任雒仁斌亲手为他写的一张英文祝福卡片,通过孩子的话语,能看出孩子非常激动、幸福无比。联系李镇西所谈的观点,我很受触动——比较起苍白的语言,老师能用心的记住孩子们的生日并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这种细节中的爱更能打动孩子们,更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谈到“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时,李镇西的一句话让我颇有共鸣,他说:“教师应该唤起后进生的尊严感,使他们具有平等意识,使他们产生‘我有着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的智慧’的自信与自尊。”

我的班级管理指导教师杨袁对我说过,教师可以把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交给学习比较弱的孩子,比如打扫卫生、看午休、看自习、收发作业、管理绿植……他们很乐意完成这些工作,而且会由此产生成就感,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感,会更加自信、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对学习弱的孩子,教师更应该为他们提供被看见、被肯定、被赞赏的机会,让他们充满自尊、自信的走向今后的生活。

李镇西还提到“解放班主任工作”——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大胆放手民主管理、由体力型的勤杂工成为科研型的教育者。

一些班主任之所以会感到太累,原因之一是他们对班上的事情过分的不放心,事事亲历亲为、一手包办。一个班离不开班主任的个人权威,更离不开班级的集体意志。学会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能力,首先就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大胆放手民主管理。班主任获得解放后,才能真正还原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更好,还可以有充沛的精力看书学习,进修提高,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

读到这里,我想起有一天我在课后服务时间去班级,推开门时班里安安静静,所有同学都在自己认真地学习,而教室里是没有老师的。后来杨老师告诉我,她正在慢慢地培养孩子们自主管理,老师在或不在,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能正常开展,孩子们会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这也是我未来努力与学习的方向!

《做最好的老师》中,还有很多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让我对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指明了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会在工作中尝试运用书中的经验,并及时反思,相信会收获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7

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获益匪浅。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当我们一味指责学生时,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也有过错。说第一遍,他不会,我们就应该说第二遍,第三遍,一直到会为止。李老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的文章,给我极大的鼓舞。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耐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我会不断努力的。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8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那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老师。

李镇西老师的这段话的前半段是我的老师曾经激励着我去奋斗的格言;而后半段话是作为老师的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怎样的心态去做一个好老师。

李镇西老师的书一直在我的书单之中,忙完一天的工作,打开他的书,我就仿佛是一辆耗干了汽油的车开进了加油站,补充进接下来新里程的能量。有时做事不得法,也会打开书,去寻找锦囊妙计一般的学习老师怎么对待他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他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一份职业和孩子们。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滋养孩子,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最亮的闪光点,这比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来得真诚且高效。用最强有力的恒心俯在教育事业中去,才能找到这个职业最高级的幸福。用最坚定的责任心去对待这份工作,才能不辜负每一颗真挚且热烈的向师之心。

曾经我以为我已经深谙作为一名老师的手段,必定不会有难倒我的事情,然而新接手一年级的班级还是让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迟迟找不到适度的心态与方法与面对这样一群虽稚嫩但很有自己的想法,虽调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这样一群刚刚萌芽的学生们。所以又重新打开书,放空自己之前多有的经验去重新汲取经验,重新绘画自己的教育职业。而深入书中的每一句话时,又会产生新的感悟,期待这一遍阅读能咀嚼出不一样的味道。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9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其实什么算是最好,自己心里一直存在着疑问,拿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路灯,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书中没有通篇的大道理,完全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实录。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过:“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对上课迟到、做错事情、违犯纪律的学生严加责罚。这样适得其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童年拉开了我们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烂漫的季节里,孩子填写着那份美丽的色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着。让我们放下架子,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笑口常开,还学生童真,相信学生必将因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可爱、更快乐!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10

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了最好的你——李镇西。

快放暑假时,学校让每人选一本书,假期里读。在很多书里,我一眼就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名字,太多人提及李镇西,我也早知“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所以毫不犹豫就选了李镇西老师的这本《做最好的老师(上)》。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呢?不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吗?原来“最好”是相对的“最好”,是作为老师给自己树立的人生和事业的目标。就像作为医生,就要做像钟南山院士一样做医德和医术都最好的医生;作为科研人员,就要做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一心为民又能潜心钻研的最好的研究人员。所以作为老师也要做有理想、有情怀、有爱心、有扎实知识的最好的老师。虽然这个“最好”不容易达到,但每天都多一点的“更好”,终会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相同

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站在二楼向下看,看到的可能都是垃圾,但如果你从二十楼向下看,那你看到的一定是广阔的风景。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孩子,他们总是班里的“被告”对象,是班级“大事记”的制造者,也是班主任爆炸的“点火机”,每每看到他们都会头疼不已。但看过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因为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是教育资源,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是教育契机,每一道教育难题都是科研课题。”原来我们平时所苦恼的特殊儿童,担心的突发事件,头疼的教育难题都是智慧的源泉,真是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相同。如果我们站在“研究”的高度看待班里的“个别学生”,将他的情况进行分类,是纪律型、品德型还是心理型、生理型,或是“多重综合征”。无论哪种类型,我们都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去翻阅书籍找到相关的“救治”方法。“开药”后,我们还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追踪记录等。这一系列“研究”进行下来,也许这个孩子不一定能“完全康复”,但他的很多行为一定能得到部分改善,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关注多了,关心多了,关系好了,所以最后定会是“双赢”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跳出班级这个圈儿,用更高的眼光去看待班级问题,班级管理也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理想能照亮前行的路

暑假在看《典籍里的中国》时,我突然觉得真正的老师不能只会上课,而应像孔子一样有思想,有理想,有人格魅力。孔子开坛讲学,有弟子三千,55岁又开始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又修订“六经”,他有理想,有情怀,且将理想、情怀付诸行动,因此他成了教育界的先祖,受万世敬仰。孔子的年代已离我们很远,但他的经历却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作为老师,我们应不断地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培养教育情怀,树立人生理想。我们这个时代教知识的老师很多,但用理想、情怀影响孩子的老师并不多。在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也说:“高素质教师应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生活中真正的专家型教师和有思想、有心理学素养的教师不多,但做不了研究专家,我们可以做爱好者。如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喜欢研究古诗词,喜欢朗诵,喜欢写作,那么他的语文课应该会更有魅力;做不了教育大家,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集百家之长;做不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修炼观察和读心的本领。天地何其广阔,但如果有一颗追光而行的心,也终会到达想去的远方。我一直觉得真正合格的教师不应只是一个麻木的教书机器,他的心中是应有理想和责任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每一位中国人应有的人生理想,更是每一位老师应具备的品格,因为老师是引导和影响下一代最直接的人。

读书、写作是成功的捷径

李镇西老师特别喜欢读苏霍姆林斯基,他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他也因此被称为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谁是天生的大家、名师,都不过是慢慢学习的而已。李老师初为人师时也犯过很多错误,比如他体罚过学生,伤过最纯真的童心。但他爱读书,他从苏霍姆林斯基那里读到了爱心、从陶行知那里读到了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也从魏书生以及其他大家的相关作品中读到了对自我的审视和超越,他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他看的比较远,成长的特别快。这也让我想起了去年徐佳佳老师在我们学校做读书分享时说,她总是会背一个比较宽、比较大的包,因为这样的包可以放得下一本书、一个本儿,还有笔,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她就看书,就像现在很多人只要有一点点空闲,就看手机一样。其实我们周边很多成长比较快的老师,他们都在不停地读书。书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书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都拥有一骑绝尘的本领,却还优秀得干干净净,所以读书真的是成功的捷径。

如果说阅读是吸收,那么写作就是表达。其实我也不会写作,每次真正要写点东西时也是把自己逼到快要崩溃。那么问题出在哪呢?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首先是对写作的认识有误。写作不一定都得有华丽的辞藻以及高深的手法,自然朴实的也不错。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不懂很多写作技巧,也没有很深的文学功底,我只有一颗真诚的心。所以我不得不走“朴素风”,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结合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的实践。有时候我也会去模仿,比如学别人加小标题,有些道理如果讲不清楚就去查找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会更加立体可感。其次文章写不好也可能是平时缺少积累。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老师曾说:“一名教师如果坚持每天写1000字教学随笔,坚持10年一定成功。如果不成功,我愿以一赔十。”这就是积累的力量。那么平时要积累什么呢?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大概说了四种记录:“记录一: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都可以以随感格言的形式记下来;记录二:教育笔记,在班级教育与管理中,成功与失败的做法,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等;记录三:教改实验报告、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总结等材料;记录四: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写成的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育论文。”平时多积累素材,到一定程度了,就自然成“书”了。

写在最后

暑假匆匆而过,开学后学校让交回这本书重新漂流,我内心又百般不舍,感觉自己读得还太粗,不够细致,很多东西还没有品到。于是任性的我就又买了一本相同的书,而且是上下册合订的。拿到书后,心里那是一种恣意痛快,终于又可以再读李镇西啦,而且还可以勾勾划划,做批注,心里美极了!

读一本书时就是在和一位教育大家对话,就是在结交一个志同道合的真诚朋友。感恩在书中的“相遇”,感恩这种方式的“相知相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坚,行则将至”,让我们行动起来,以书为友,携手遇见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11

新学期伊始,学校发给每位老师一本书——《做最好的老师》,我在闲暇之余,阅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教育教学精华,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从教十多年,在这期间有过喜悦,也有过悲伤;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时候常常为棘手的事而束手无策,我经常反思,怎样才是最好的老师呢,读了这本书,豁然开朗。

名师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差距在哪里;名师的经验体会,开启了我智慧之门;名师的独到见解,引发起我的认识与反思。对照名师,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吸取他的教育智慧、借鉴他的有效方法,为我所用,为成为“最好的老师”迈进一步。下面就结合我的教育实践,谈谈给我的启示。

一、阅读与写作,提高自身素质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到,从教二十余年,一直在不停地阅读,他阅读过得书籍涵盖了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数量多达两百部。有人也曾经怀疑,他的工作这么繁忙,哪有这么多时间来阅读,李老师说他不过是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而已,每天晚上至少要看几十分钟的书才能入睡,不管是外出开会、讲学或者旅游,必带上几本书。李老师说这些阅读不仅增加了他的学问功底、学识的功底,也让他有了远比“语文”更宽阔的人文视野,让他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语文教育,让他的语文课变得丰满而更有深度。然而思考总是伴随着阅读而产生,思考又引发写作的灵感,李老师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表的文章有1000多篇,专著出版了30余本。我想今天李老师能成为一位知名的学者、教育家,与他的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教师本是读书人,反而成了不知读书的“读书人”,试问,今天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地潜下心做学问,又有多少人通过终身学习来提高自己,我想,更多的是成了应付几节课的教书匠。就拿我自己来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总是强调让学生多阅读、勤练笔,然而自己却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或因没有时间阅读写作,或因工作繁琐而疲惫不堪,或只为评职称临时抱佛脚,更有甚者,将大好的时间用来上网看新闻,玩游戏,那一本本名著只是书架的摆设,那一篇篇文章堆在书箱里发黄。虽然也常常看书,却只是为了教学翻阅资料;虽然也偶然写作,却是没有思想的干瘪文字。

李镇西老师的成长过程,让我深受启发。要想提高自己的素质,还需通过阅读来汲取养料;要想成为最好的老师,还需持之以恒地读书写作;要想成为一位名师,更需要李老师那样厚积薄发。基于此,从现在开始,让阅读与写作丰盈自己的人生。

二、童心与爱心,赢得学生尊重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因为拥有童心,才能避免年龄上的距离,才能把学生当作朋友,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而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也只有做到童心和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是李镇西老师在平时教育工作的真切体会。

然而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表现出师者所谓的尊严,总认为学生就应该尊重教师,总认为老师的尊严不可“侵犯”。事实上,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总是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时学生对我们的尊严是“漠视”,甚至师生之间发生语言、肢体冲突。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反思,我们是否尊重了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对此我有着真实的感受。一个月前,就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当时我在课堂“津津有味”讲着自己的课,突然发现有一个同学趴在桌上睡着了,于是边讲边走到他的旁边,用课本狠狠地拍打了他一下,当时他并没有完全惊醒,依然是昏昏沉沉,回想他最近的表现,我气不打一处来,又是狠狠批了一顿,看看他完全低下了头,我才解气。直到一个星期以后交上来一篇周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每天晚上坚持自学到凌晨一二点,所以才导致课堂上没有精神。现在想来,已是后悔不已。我自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自以为这样做是爱学生,殊不知,我们的发火有时深深地伤害了学生,我们并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也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呢?

三、民主教育,变革课堂模式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是自由的,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课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大胆地让学生提出问题,畅所欲言,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而不是精心设计问题,“牵牛鼻子”式的教学,更不是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他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教师、学生、作者三方平等对话,课堂上充满互相尊重、互相宽容的民主精神。这就是他的“语文民主教育”理念。

语文民主教育的理念实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精神权利的教育。这一点与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不学不教、教在问题、先练后讲、不练不讲、讲在方法”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这种理念的实施首先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材分析式”的课堂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践行这种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在驾驭课堂教学环节不能定于一格,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例如在讲授《娜塔莎》一课时,并没有从人物形象、描写手法方面按部就班,而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个人物,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从文本分析人物,落实人物的描写方法,圆形人物的理解等教学目标。这样一堂课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总之,实施语文民主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从变革教学课堂模式开始。

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相信只要我们日积月累,不断阅读与写作;带着一颗童心和爱心,走进学生的心里;践行民主教育,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我也可以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感悟 篇12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最近,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本可以说是李老师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李老师用他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跌岩起伏、曲折动人的教育故事,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汇其中,发人深省。

初拿到这本书时,我也曾咋舌这位“大家”为何如此的自信,一本书就可以让阅读的老师们成为最好的老师么?但最终我才明白,这里的“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正如同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事实上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的,只是少数。但是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我”。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那么,有的人是那高大挺拔的乔木,有的人就是低矮翠绿的灌木;有的人是参天坚毅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婆婀娜的杨柳。它们也都展示着自己形象,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李镇西老师的成就,也许我永远无法相比拟,但如果我的每一天都过的比昨天认真努力,我每一天的备课都比昨天细致,我每一天的课堂都比昨天高效,我每一次的师生沟通都比上一次真诚有效,我每一回处理学生间矛盾都比上一次机智快速,我今天帮助的“后进生”都比昨天进步明显……我平凡中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领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快乐。如果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是不是就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呢?就像我们前两天学过的课文——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我也可以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可能我永远也不能成名成家,但我仍可以在自己的讲台上发光发亮,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高兴,学生也快乐。做这样的教师,多么有意思!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