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2024-03-17 14:12:50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1

“哥以前也很潇洒,后来被抓去学了医”。这是最近网络上比较火的一个段子,用学医前后对比来形成反差效果。我老公也拿来调侃自己。他出生于__省__市__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到大成绩都特别好,本想着报考个经济类的高等院校,却因为***妈的一场病,几经周转后才被中医给治好,这坚定了我公公婆婆让他学中医的决心,就这样他被“抓”去__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了。学医之路本就是充满“艰辛”,好不容易即将毕业,公公婆婆的决定,再次影响了他:在面对毕业工作去向选择这个问题的时候,公公婆婆在与校系办老师充分沟通、了解后,毅然将他们唯一的儿子,送到了__这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他的从医之路。

我自己也是一名临床一线医生,我也和我的老公、和其他很多白衣战士们一样,都将自己的青春洒在了__这块热土上,可以说,我们一起见证了__的飞速发展,见证了__县中医医院的日益强大!结婚11年,我们俩完美地诠释了最好的懂得,那就是感同身受!所以,恰逢在第__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想从一个妻子的角度,来跟大家讲述一下,我身边的这位好医生——成恺伦。

20__年6月,他正式步入临床,应医院统筹安排,他先后到急诊科、五官科、感染科、骨科、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历练,16年来,时间见证了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懵懂少年,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凭借着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坚定信念,逐渐成长为医院的青年骨干。20__—20__年,因工作表现突出,成为医院首批选送至__省人民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治疗的医生,在进修期间,他不负医院重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机械取栓等高新技术,填补了我院该项技术的空缺。20__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带头创建了__县中医医院卒中中心,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使许多危重的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避免了死亡或瘫痪的严重并发症。

也正因为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使急性脑中风的患者,尤其是发病3—6小时以内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并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及介入治疗,成恺伦医生全年无休,24小时在线,只要有危、急、重病人,不管是本科室或者外科室,他都会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支援救治病人。

20__年冬季,是__近十年来的一个特大寒冬,雨雪持续不停,这样恶劣的天气,哪怕是体格健硕的他,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也发烧了。那天,从不向我诉说苦痛的他对我说他感觉好累,全身酸痛,出于医生的警觉性,我给他量了个体温,38。8℃……平常人发烧了,虽然难受,至少可以休息一下,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发烧了又怎样?凌晨1点,接到科室值班医师救援电话,一老年女性患者,突发晕厥伴言语障碍及肢体偏瘫,发病1小时,时间窗内病人,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当我看着他拖着疲倦的身体,全然不顾自己也在发烧,从床上爬起来,在室外只有1℃的天气里,骑着摩托车赶往医院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心疼他,我多想自私一次叫他不要去医院了,就让值班医生去处理吧,但我不能,因为我也是医生,我懂他,我懂得他不顾自己只为救人的仁心!我只能哽咽地对他说,把羽绒服的扣子扣紧,把帽子、手套戴好。你们也许会问,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要骑摩托车呢?因为快!因为可以节约时间!因为可以为病人争取治疗的时间!成医生他迅速赶到科室,询问病情、查看病人、静脉溶栓、介入治疗,一系列积极的治疗后,患者奇迹般地恢复了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当把病人的病情以及注意事项跟家属再次详细交代后,回到家已是凌晨4点钟了,我也彻夜未眠,因为此时我也只是一名家属,我也在担心我生病的老公他怎么样了……但是,他回来的时候却兴奋像一个刚刚得到礼物的小孩子一样,因为他成功地挽救了一个人,甚至挽救了需要有专人守护瘫痪病人的家庭!没有什么比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并且恢复得好能更让他骄傲,他,以此为荣!仅仅休息了两个多小时,7点钟,赶到医院继续进行常态工作。他不是铁打的汉子,只是因为他身上披着这身白大衣,他便不能退缩。当患者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连声说:“成主任,谢谢你,真的是太感谢你了,是你救了我的命,是你给了我好好活下去的机会”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所有的疲劳都会烟消云散,内心反而更加坚定了要为群众健康而奋斗的决心!这就是我的老公成恺伦,那个一直以自己职业为骄傲的中国好医生!

十几年来,数不清的会诊单,数不清的急诊加班,甚至说不清他的工作时间段到底是怎样的,他早上六七点钟来上班,也许晚上九十点钟还没有下班,只要是涉及他专业领域的问题,不管是中午一点、两点,也不管是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好像没有人顾及他是不是在吃饭,他是不是在睡觉,只要你有需要,尽管打他电话吧!我有时候会笑他:“你怕么是个假主任”,可他却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是因为我被人们所需要,这才是作为中层领导干部该有的样子!”就这样,我老公他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认可,并且在业务上积极进取,现已担任__省康复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__省预防医学会脑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__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项学会职务,并且对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造诣颇深。

如果说,一个医生,在一个岗位上不辞辛苦、默默奉献是一种责任,那么,一个医生,他可以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舍小家顾大家,在医疗岗位上时时刻刻充满了热情,除了热爱,那还能是什么?是的,就是热爱,就是因为他热爱这份救死扶伤的职业,所以他敬佑生命、甘于奉献,那么他成就的必然是大爱无疆!相信所有的白衣战士们也会和我老公一样,在这条平凡的从医道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铿锵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2

小的时候,虽然清贫但很快乐!我想大抵是纯朴、祥和、信念、梦想等等不同于当下吧。

记得高考那年盛夏的一个正午,我在竹床上午休,门前柳树上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彰显夏日的炎热!朦胧之际,只听门外一片喧嚣:乡邻们在跟母亲道喜“你家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恭喜呀!”不一会,屋里屋外挤满了乡亲,沸腾声和着一片知了声,却让人清凉起来!乡亲们知道我报考的是医学院,都说村里要有医生啦,一声声诚挚祝贺,一片片殷殷期望,铭刻在我的脑海中。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五年大学生活青春勃发,老师为人师表、同学真诚好学,大学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球场、宿舍都是我人生的加油站。五年的学习剪影仍历历在目,医学生很苦,专业课程就有三十多门,毕业时的书籍码起来比人高,同学们都以优良的成绩学成毕业,我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就在心中立志“一定做一名好医生”!顺便透露个小秘密,有一天偶然听女朋友说县人民医院的院长是她家俵亲只是素未谋面,于是有了“夫志当存高远”的隐隐驿动。

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幸福的,有助学金、包分配等。毕业后如愿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骄傲地成为了嘉鱼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报到后,被安排到妇产科工作,对一名男生来说真心是不想当妇产科医生,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上班后,科室里有前辈恩师李青荣主任等诸多良师,她们精湛的技术,严谨的医风,高尚的情怀,和蔼的笑容,让我很快融入到科室并投入到工作当中,也开启了我从医的启蒙之路。记忆中,李主任对工作严苛得令人胆怯!每天查房我都是抱着十多份病历,边查看边汇报不敢出半点差错,还时不时的被打断提问,甚是紧张!“回去翻书、明天再问”这是主任对我回答不上问题时常说的话。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一次顺产接生,新生儿因羊水污染发生“吸入性窒息”,主任朝我急喊:“快拿吸管清理呼吸道”,我急忙拆开导尿管,不顾一切的采取口对口吮吸呼吸道内羊水,吸一口吐一口,一下又一下,直至吸取干净,然后倒提新生儿拍打几下,“哇——哇哇”,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在产房里响起,医护们紧绷的心终于放下、绽放出满意的笑容!我也是幸福感油然而生!事后有人问我“羊水”的滋味咋样?想一想,有像一杯浓郁的咖啡、又有如人生修行,苦涩中含着一滋清甜。

几年间,我先后在医务科、党办历练,但回归临床的执着未曾停歇。刚巧援外荣归的宋勋章院长开始组建骨科病区,我便有幸成为骨科一员。师傅宋院长医术精湛,和蔼和善,师道尊严有口皆碑,修养品格万流景仰,经纶满腹堪称楷模,是我医路上传帮带的引路人,是我人生路上做人行事的典范。师傅对专业的钻研可谓“痴迷”,率先在全市开展“髋关节置换术”、“肢体延长术”等,平时对待工作一丝不苛,习惯于当天做的手术一定会在当晚到病房再次诊查,师傅的言行就像灯塔始终照亮着我前行。

在临床学习一年后,我被选派到山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进修显微外科,为期一年。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去到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饮食很不习惯,每餐馒头稀饭咸菜。几天下来已倍感煎熬!但最难的是与家人联系不畅,时间稍久总会想家,打电话还必须到街上邮政局。记得远行告别父母、吻别妻儿时,儿子刚7个月大,待到我春节团聚已满周岁多。回到家那天,儿子正在咱家楼下蹲着与小伙伴玩耍,我便情不自禁地靠上去抱抱,儿子却害怕地站起,呼喊着奶奶、妈妈,其时真有《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苦涩。直到他奶奶抱起他说“这是爸爸”,好半天才扑到我的怀里,瞬间泪目!

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的支持与付出!进修结业收获满满,感谢第八十九医院以王成琪教授为首的老师们!是您们带我进入到了匠心神工的显微外科、领略到了最顶尖的微观解剖技艺以及严谨的军纪风采,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王教授在进修期间的特别爱护!当您伏案撰写书稿的日日夜夜,您让我陪同并为您誊写稿件,更是获益良多。您赠予我的风筝之都——潍坊风筝节盛会门票,是希望我去领悟放风筝的寓意以及风筝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是鞭策我在今后的医学事业上“放飞风筝、放飞梦想”!

再回首,医路漫漫其修远,平凡而神圣!临床如“临战”,要感恩前辈、同事和同道,行医者“干到老,学到老”是最确切的告示,做一名好医生是人民的期望,时代的呼唤。人生漫漫亦灿灿,走近真善美,必有良师相伴,耳濡目染,润物无声,浸染到无数的优秀品德、学术造诣。

唯有珍惜当下,把握未来,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最灿烂的光辉!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3

8月的__阳光不再炽热,秋雨一场接一场仿佛将整个__都揉进雨中,在这凉凉秋雨中,____的院区内却一直温暖如春。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对这份事业爱得深沉,如果说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事业成功的基础,那么我们护理人员就应当是健康的卫士,生命的守护神。每天面对着一张张被疾病折磨而扭曲的面孔,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用我们的爱心来换取病人的绝望,用我们的责任心换取病人的病痛。

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就要关爱自己的病人,把病人当家人,能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不但用精湛的技术给病人提供高标准的理疗和服务,更要在生活上关心、关爱他们。有一件小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想起来,就让我的心里涌动春天般的暧意和感动。7月份的一天,患者住进了我们病房,那天中午当我走进病房的那一刻,看到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地上,就着热水啃着又干又硬的馒头,我问老人为什么不去餐厅买些热饭,老人不好意思的说:“老伴躺在病床上,没人照顾,离开我又不放心,我又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在手机上买饭,所以这两天,一直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凉馒头,只是苦了老伴,让她跟我一起受罪。”我听完老人的话,鼻子一酸,他们太苦了,一个老人又要照顾老伴,又不会买饭,生活太辛苦。随即,我走进护士站,把同事为我打的饭端过来,让老人吃,老人执意不肯,嘴里呐呐的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我怎么能吃您的饭呢?”我动情的对老人说:“大娘生病了,需要营养,光吃馒头可不行,再说,您照顾老伴,营养跟不上,身体不好,要是也病了,这怎么行!”老人没有再把我递过去的饭,使劲往外推,但我看到老人在接过饭时,眼中分明有泪花。从那以后,我还号召科里其他护理人员也都行动起来,也尽其所能帮助这位老人。以后,再吃饭时,我总是特意走到室病房里看一看,也总能看到,每次吃饭,老人都有热腾腾的饭,老人见到我,也会高兴的说:“今天是小王帮我带的饭,饭菜很合胃口,实在太麻烦你们了。”话语中满是感激和高兴。出院时,老人说你们的服务真好,把病人当亲人一样待。以后,我也总是留心,再发现有这样生活困难的病人时,尽量去帮助他们。每次听到他们说谢谢时,心里总是暖暖的,这句话即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护理的激励和鞭策。

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就要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身上的温暖和力量。护理工作是平凡的,我们护士也正是没有翅膀的天使,为病人带去温暖和期望。始终践行让医疗更温暖,让生命更健康的服务理念,让医院更美好,让身体更健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让我们将这份永恒不变的爱心和执着传下去吧。愿“南丁格尔精神”这盏不灭的灯永远亮在我们心中。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4

《显微镜下谱人生》

每一个医者都有这样的梦想,“救死扶伤”“起死回生”,“在世华佗”……然而,当我们怀揣着梦想踏上工作岗位,渐渐地我们发现“救死扶伤”的背后隐藏着太多默默无闻的付出,“起死回生”的瞬间体现的是对专业的精准考量,“在世华佗”的词典里拥有是多少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

20多年前,从镇卫生院调入市中医院,从副院长回归一名普通的病理科医生,从平步青云到实实在在的业务钻研,他从没有过丝毫怨言和抵触。20年来,他在显微镜下辨善恶,在微观世界里求真知,在医疗救治的紧要关头指方向。他也成了中医院病理科的代名词。他,就是__市中医院病理科主任——陆__,一位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老党员。

“病理科”,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这里,没有锦旗、没有掌声,每天重复着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制片,阅片及报告签发……

行医之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作为“医生”的“医生”,生命的法官,病理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靠着放大数十到1千倍的显微镜,靠着个人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分辨着每一块带有温度的切片:披着羊皮的狼抑或裹着狼皮的羊……有时全部的付出也不一定得到病人的理解和信任,有一次,我院外科膀胱活检,陆主任慎之又慎,最终确定为:“尿路上皮非典型增生”,转至上级医院,由于后期病人出现腹腔广泛转移,病理结论受到严重质疑,陆主任反复检查,依然找不出推翻先前诊断的理由,吃饭、散步,脑子里全部都是片子,坐立难安后陆主任决定亲自去拜访专家,最终专家的结论与陆主任一致,这才对自己、对病人有了交代。后期随访中发现,病人实则脐带管脓肿,与膀胱病变无丝毫关联,脓液排出后,症状消失,而并非万恶的癌。

何为信任,信任是建立在医者的学术性、专业性之上,进一步悬崖,退一步更是深渊!

探求真理没有捷径可走,那必将是一条清贫而又寂寞的漫漫长路。20年来他一头钻进那枯燥无味的病理标本中,剖析各种组织的变化,《诊断病理学》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他的读书心得,学而知不足,他的勤奋和刻苦,使他很快成为我市医学界病理专业的行家里手。20__年在__市抗癌协会举办的“胃肠道早癌疑难病理读片”竞赛中陆__荣获一等奖。

幕后的他们,工作却不轻松,科室不仅担负着本院门诊和病房各类标本的病理诊断工作,还接受大量院外病理标本检查及院外的疑难病理切片会诊,年病检量8000例,细胞学检查7000例,在同级医院处于领先。20__年,我院开展免疫组化,提高了对淋巴瘤的诊断率;20__年HPV检测技术引进,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有限,在设备、试剂等条件有限情况下,病理科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从每周开展1次,到现在每周两次,再分两批,HPV发现癌前病变的意义逐渐被临床及患者接受,工作量也逐年上升。

钟南山院士曾说:“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一个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病理科正是最为坚实的基石。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病理医师是医师中的小众,他们不仰仗虚无的光环去照亮,因为这不足以维系这份职业的坚定,不足以形成神圣的职业理念……陆主任带领他的病理团队,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透过一张张涂片去帮助迷雾中的医生还有患者,即便默默,亦是幸福。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陆__主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他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感染着影响着周围的同事,用比学超越、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带领着中医院病理科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5

《他用大爱撑起健康蓝天》

有一种坚守源自信念,有一种信念源自梦想。33年前,陈__怀揣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梦想,从医学院校毕业踏进__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余年的坚守!他是__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十二病区主任,所在的呼吸科是医院重点科室,病区里的床位常年处于饱和状态,病人一多加上责任心又重,一年12个月里有10个月在加班,几乎从来没有休息天,轮到他值班,他肯定是24小时在岗,不是排他值班,他也会照常来上班,排不排班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不同。女儿高中的三年,他从未接送过一次,高考的日子,也没能陪同女儿,仍然照常上班……他总说要为病人抓住每一线生机,有1%的希望也一定要尽100%努力。

眼科医生已下达“最后通牒”

他却用“一只眼”抢救患者

提及丈夫陈__,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管__说,“老陈一生中救过多少人我估计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什么都好,就是脑子一根筋,脑子里想的只有病人,没有自己。冬天用的听诊器要捂热了才放在病人身上,遇到有困难的病人不顾风险给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工作起来更是拼命,前年由于总是熬夜、劳累,导致眼压升高,眼科医生都跟他说了,再不好好治疗休息就可能会永久失明,他自己也是医生,生了病却不遵医嘱,一拖再拖,最后我们是连哄带骗带逼迫地给他的眼睛做了手术。没想到还没出院,一只眼睛还没拆线,他就又跑去手术室给病人做气管镜了。”

20__年4月1日,陈__的眼疾加重,眼压急剧升高,右眼模糊不清,几乎看不见,胀痛明显。眼科同事给他下了最后通牒。经过一周的降眼压消炎治疗,陈__在星期五做了眼科手术。而之所以选在周五,是因为陈__还惦记着周末恢复两天,可以赶上周一上班,不耽误给病人看病。

住院期间,陈__接到了来自患者的电话,焦急不已,不顾眼科医生反对坚持出院,上班。医生劝他不能过早使用眼睛,刚做完手术活动后会加重出血,但他哪里听啊,他惦记着病区里的病人。“我只是右眼不好,其他都没有问题。病人信任我,怎么能不去呢?”。而彼时,他手术后的右眼仅有左眼的三分之一大,红肿明显,充满了血丝。那天,急诊又接诊了一名咯血病人,严重呼吸困难,随时会窒息死亡。时间紧迫,陈__飞奔向手术室,用“一只眼”紧急为病人做了经支气管镜血块清除术。10分钟后,随着血块成功清除,病人呼吸困难立刻得到缓解,转危为安。

第二天一早,在科室早交班结束后,陈__带着同组的医生开始到病房逐一查看。他拿着病历本对着病人耐心地询问、细致地查体和观察,不时跟家属交流。病人感动地说道:“陈主任,你眼睛都这样了还要来查房啊?”陈__反而嘱咐病人,要好好休息、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患者们说起陈主任来,纷纷称赞这位医生太了不起了!“他见人总是笑嘻嘻的,十分的平易近人,在空余时间总和我们谈话交心,了解我们的想法和生活中的困难,征询我们对病区医疗诊治方面的意见。”

生命延长线上他忘我救治

家属手书长达12页的感谢信

20__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__市第六人民医院收到一封长达12页、近5000字的手书感谢信。写信人是__区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工委主任丁__,他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收拾心情,回忆母亲生前在六院走过的最后五年旅程,用“信心”、“境界”、“情怀”三个主题词揭开母亲31次住院背后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陈__主任及六院人文情怀的感激之情,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20__年底,丁先生的母亲因患慢阻肺等多种肺科方面的疾病,病情一度危重,在外院重症监护室住了13天,由于病情危重,被多次告知治疗已到极限,要求转出重症监护室,同时表示经由专家的鉴定评估,也不适合进入普通病房治疗。万般无奈之下,不肯放弃救治母亲的丁__到处打听哪家医院治疗肺部疾病比较有名。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推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通了陈__的电话。原以为母亲这样危重的病情,陈主任可能会婉拒,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电话那头,陈__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让丁__和全家人难以忘怀的暖心事不胜枚举。曾有一次,老人出院,丁__却在云南省出差,陈__主动放弃难得的半天休息,驾驶自己的私家车将老人平安送回__新联家中,连口水都没有喝。还有一次,丁先生母亲咳嗽吐血比较频繁,而且吐血的量也越来越多。陈__会同其他科室医生分析,认为最好做血管介入治疗,当即确定治疗方案,分头准备。因为考虑到已经到晚上的时间了,丁__想请大家吃个饭再做手术,但大家都沉浸在做手术的氛围中,谁都不愿意、谁都没有吃晚饭的意念。那晚7时许,介入手术全面展开,一直到夜里10:30完成。丁__不无感动地说,“三个半小时,陈__等医护人员滴水未进,他们为了共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我到现在还没问,他们那天晚餐怎么解决的。”这件事在丁__的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他说:“在为病人诊疗过程中,在为患者手术中,陈主任竟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达到无我的境界。”

虽然由于科学医学的发展跟不上疾病的需要,老人最终还是走了,但是,丁__依然十分感激,“陈__主任及其团队敏锐的洞察和精准的把握,让我的母亲一直生活到20__年12月,整整延续了五年的生命,留给我母子亲情的美好回忆。虽母亲已离世,但我们全家与六院之间的关系绝不会因此而疏远,相反会更加紧密。因为在六院,我们全家人充分感受到一种精诚至善的人文关怀和‘和谐、责任、使命、效率’的医院文化。这封感谢信既是一家人的心意,也是母亲的生前心愿和叮咛嘱托,希望更多被疑难肺病折磨的患者在陈__及其团队的精心治疗与照顾下遇见新的希望。”

曾经,有一位97岁高龄的梁大爷,生前是六院呼吸科病房的“老病号”。梁大爷的保姆说,“这儿的医生护士真是没得说,我都看在眼里呢。有天凌晨2点,我们老爷子被120送来时已是神志不清,陈主任从家里赶来,亲自给他吸痰,溅了他一脸,这痰该有多脏啊,闻着就臭,何况还有病菌,人家陈主任眉头都没皱一下,还帮他擦嘴,所以他什么都听陈主任的,还给陈主任写了两副毛笔字。”

从医33年来,陈__受到多少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赞誉无法计数,墙上的锦旗、感谢信一面叠一面,一封叠一封,几乎没有地方再放。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加班加点里,陈__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时间让给病人,把脏累留给自己,把康复带给患者。即便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他仍然怀着仁爱和敬畏之心,恪守医德,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尽全力去帮助患者,温暖患者。在六院这片充满人文情怀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走过了50年的峥嵘岁月,奠定了“人文六院”的深厚底蕴,他们不忘初心,始终如一,为守护患者健康不懈努力。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6

《行医》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题记

南方的冬日别样的寒,寒的刺骨,寒的连呜咽都变的如此仓促,仿佛连口中呼出的热气也变得如此的奢侈,屋外下着雪吧!不,哪里会是雪,无非是夹杂的雨水,混合的一团糟,如同自己的内心无处得以宁静。医者,生与死,似乎早就看惯,何来忧伤。我努力的宽慰自己,呵!是呀,可谁又比医者更在乎生命,生死看淡。每个人从这个世界匆忙的到来,又怎么能如此仓促的离开。医者,可以一次次为新生命的诞生而欢喜,可以一次次为生命的逝去而努力挽留,就连死亡也要默默颂首殇歌。

“我是医生吗?”,他总是自讨没趣的询问自己。他从未因为自己是赤脚医生而怀疑自己,还总是笑称自己为行医。“良者,德也;医者,道也!”他嘴中总是能念叨那些晦涩难懂的话,如今他也老了,那本就瘦弱的身影变得更加枯瘦;老的总是开始回忆,那年他悉心救治的孩童也已经长得很高了吧;老的开始感伤,甚至也管不住自己的眼泪,总是能想起曾经那些因病痛而逝去的生命。

“这世界上有一种病叫做穷病。”在乡下一直都有句话叫无病便是福,他总是讲到以前医术与巫术既然混为一谈,那时,我还总是笑称他是个老骗子,他也总是笑着追打着我这个臭小子。那时还没有医保,没有所谓的交通便捷,巫医之术未有别,小病自己熬,大病任由天,而他们这些赤脚医生背着药箱,努力的奔走在生命的岔道口。

他姓何,十里八村的人总是称他为何先生,我以前从来未曾知晓过除了老师,竟然还有一种职业可以称之为先生的。他瘦高的个头儿,皮肤黝黑,平时带着副金丝边眼镜,从他眯起的眼角也总能感受到一丝的安心与希望,说话也总是那样温和动听。那时,像他这样的赤脚医生是没有编制的,说句不当讲的话,这叫做行生,可惜的是这何先生不是一个做生意的料,总是搞得自己务农治病两不误。活生生没有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村里的人总说何先生看病有股耐心,他下药适量,村子里小孩发烧感冒,总能第一天打完针,吃些药,晚上在被窝中冒一身汗,第二天准能生龙活虎的。所以一有什么不适都爱去找他,他也总是乐呵乐呵的背着他那小药箱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好像从不知疲倦一样。

何先生说他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位好医生。小病他总能治好,而大病,他也无可奈何。我记忆最深的是邻居家的王大爷在市医院和县级医院的呼吸内科多次就诊,均未发现明显问题。后来到何先生跟前,何先生凭借工作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检查报告,怀疑肺癌,后经上级医院确诊肺癌,且已有纵膈转移,手术治疗也治愈不好,况且大爷年事已高,又何必挨上一刀。我并不知道后来缘由,大爷还是被接回家中调养。后来,邻居家请来了何先生,不报希望的问,“老爷子这病能治好吗?”何先生面露难看的思索着,看着大爷满怀期待的目光,却最终挤出了一个“能”字。后来,何先生在那些日子里不管刮风下雨,也总会来到邻居家,照顾大爷。最终王大爷还是过世了,而那最后一天,何先生无奈的声音我始终记得,“老爷子,走了吗?”“走了。”“那我也走了。”何先生恐怕便是这样一直的目送自己的同乡病人,并陪同他们走过最后一段人生旅程的吧!或许也便是从那一刻开始,何先生在我心中变得不一样了,作为一个乡村医生的他,却能如同家人般陪伴他的患者度过最后的时光。那一刻,似乎有一颗种子在内心慢慢的生了根。

如今,社会变好了,赤脚医生也不知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正规的医疗社与卫生所。何先生也在不断的努力中进入了大豫镇中心卫生院,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也成为了一名像何先生那样的医生,何先生那为村民的健康日夜奔波而日渐枯瘦的身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头。

“医者,当无愧于心”何先生的话语时刻在我的脑海响起,我愿以医者之心对待每一位怀着病痛前来之人,尽我之所能将这条医者之路走的更远,更长……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7

《一个真正的医者》

对于一名医者而言,从古至今,“生命”始终与“仁心”联系在一起。19__年,怀揣着“医者仁心”的信念,他从__走进了__市第五人民医院,也从一名二等功铁杆军人转变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医者。角色的转换并未改变他的初衷,他依然是那个工作认真、任劳任怨的“好人”。他,就是身处于__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的彭__主任。

身为医生,当然离不开值班,两天一次的手术室值班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忙”和“急”。它意味着至少24小时要住在值班室里,忙起来的话,“通宵达旦”是一点也不过份的形容词。为了随时接纳急诊手术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打过来的,需要他快速气管插管的急救电话,和衣而卧成了他三十年值班生涯的一种固定格式。他说,这样的手术室值班对他来说极其富有刺激性,又具有挑战性。所以虽然辛苦,但他还是喜欢值班,因为值班会给他一种医生特有的享受——战胜死神,拯救生命。

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把他从梦中惊醒。不用说,又是一个十万火急的急救电话——一个住院病人突然发生窒息,急需气管插管。时间就是生命,他条件反射般地一跃而起,习惯性地披衣下床,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内科病房。

病房里早已是乱成一团,医生护士正忙着抢救,家属们在病房外心急火燎。这样的抢救场面对他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了,他麻利地打开了气管切开包,熟练地把开口器放入了病人口中。但,当喉镜接触到喉部时,本来毫无反应的病人竟然发出一阵刺激性的呛咳,胃内容物随之喷涌而出,全部喷到正在弯腰插管的他身上。顿时,他的脸颊、白大褂、甚至头发上都沾满了污秽之物,酸臭味布满了整个屋子。旁边的护士急忙递过一块纱布,他快速地摇摇手:“不碍事,病人要紧。”于他而言,病人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抢救成功后,当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回味那抢救成功的喜悦时,只见站在病人床头的他扶着床栏,靠着墙,慢慢地蹲了下来。他的脸色是苍白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原来,一个小时前他刚做完了一台急诊手术,不再年轻的身躯实在承受不了他这样超负荷的连轴转。在我们的极力要求下,他才勉勉强强回到了值班室,一杯温开水下肚,他的脸色缓和了许多。我们暗暗松了一口气,叮嘱他一定要好好休息。让人意外的是,没过多久,他又出现在病房,但,仍难掩疲惫之色。他强打精神,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养精蓄锐了半小时,足以应付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窗外,仍是一片漆黑,时针指着三点。他笑笑,看来又是个不眠夜了。

我突然觉得,如此感动的瞬间、如此美好的夜晚应该把它永久地保留下来,但,这样的夜晚,对他来说,又是何其多!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他苦在其中、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而他疲惫的身影,苍白的脸颊,细密的汗珠,在我们眼里无不构成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在我们的心中唱响着一首最美的赞歌。

感谢上苍给了我们如此至真至善至爱的职业,它固有的光芒可以令世间所有的名利都黯然失色。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从他的身上,我们依旧能看到,医者对医学、对生命的那种深爱,就像一盏灯,尽管闪烁飘摇,但始终熠熠生辉。他就是我心中的最美医师——麻醉科彭__主任,一个真正的医者。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8

《平凡的使命》

都说看病贵、看病难,其实,行医也难……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4年前深秋的一个值班日,值班医生小美和同事们正在吃晚饭,突然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内容大致是科室某住院患者在晚饭后半小时,在医院散步的过程中突然心悸、胸痛、大汗……听起来像是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情况紧急,病人需要立即检查,小美和同事们立即开始准备。根据病历资料显示,这是个50多岁的中年男性,因糖尿病住院,无心脏病史,近期病情稳定。既然病情稳定,为何会突发状况?这期间发生了什么?病人有没有生命危险?一连串的疑问让小美和同事们在等待中显得有些焦急和忐忑……

5分钟左右,随着电梯门打开,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和呼救声,一个体型肥胖的中年男人被左右夹扶着走进来,表情痛苦而烦躁,大汗淋漓……来不及细问发生了什么,值班人员迅速将病人安放到抢救床,此刻,病人意识是清楚的,但血压测不出,心电显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图形类似于数学上的正弦波)。不好!这是恶性心律失常,病人有猝死风险,需要立即启用复律的“核武器”——电除颤!

心血管科医生迅速赶到,一起开始了争分夺秒的生命抢夺战。病人的心电随着身体猛烈的跳动而被打断,大家眼里流淌着对正常波形的渴望。然而,10分钟过去,除颤仪的功率从200J逐渐增加至360J,那正弦波依然顽固。两个姑娘从未见过如此顽固的心律失常,心里忐忑不安,请示上级的同时,手上的操作更是不敢懈怠。由于持续的恶性心律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重要脏器缺血缺氧,病人的意识逐渐转为模糊。因普通病房抢救条件有限,病人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更高级的生命支持。但是,治疗措施不能由医生单方面决定,还需要病人和家属的书面知情同意。就在这紧要关头,值班人员迅速连线患者妻子,在简明讲述情况危急后,妻子表示同意立即转科抢救,但又表示在1小时以后才能赶到医院,希望先转病人后签字。很显然,这样的情况,小美的心里是打鼓的。然而,抢救生命高于一切!

刻不容缓,病人在众抢救人员的合力下转进了ICU,接上了呼吸机。小美终于松了口气,这才感觉到上衣冰凉、腰酸腿痛。但是病人的情况并不乐观,心律依然没有好转,逐渐转入了昏迷,眼看生还的机会越来越小。

终于,家属到了!十几个家属一起在监护室门口焦急等待着。作为原科室的值班医生,小美有义务跟家属面对面交流情况。他们本不认识,但白大衣就是身份,还没等小美开口,就被家属围住,质问为何好好的病人会成现在这样!小美害怕极了,她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她也不知道为何,她只是一直在拼命和死神争夺,甚至来不及多问,当然,也来不及委屈。她故作镇定,努力尝试沟通的声音迅速湮没在愤怒中,她能感觉到家属心中那股燃烧的力量。更糟糕的是,家属拒绝沟通,妻子也拒绝签字,并否认了电话同意这一说法。

科主任、主管医生随后纷纷到达现场,压力终于得以分担。大家紧张地忙碌着,不知不觉已是深夜,他们来来回回,在监护室和病房之间布满了脚印,但病人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也许是惊惧、劳累过度,又或者是那闭眼都闪现在眼前的正弦波,小美突然感到心口一阵悸痛,紧接着大汗、黑蒙……是的,也是心律失常,同事们又开始抢救小美。这是另外一种心律失常,恶性程度没有这么高,因反复发作药物不能控制最后住院治疗,手术很成功。当然,那位病人并没有这么幸运,他走了。

后面,事情终于有了原委。当很久以后家属送来歉意与感谢时,他们对视的微笑终归融化了所有。善举,也许有时不被理解,但相信总能柳暗花明。小美的心悸痊愈了,后来我问她,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会这样做吗?她说还会!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者最平凡的使命!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9

《生门》的导演陈为军曾说过一段话:“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和老婆的事,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婴儿的生门都是无数女性面临的生死之门。

妇产科里来来往往的人,此起彼伏的婴儿啼哭声,显得格外的热闹。这群人中,总是能看到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时而给孕妇检查,时而询问患者情况,她就是产科主任袁__医师。她每天都是新生命到来的见证者和保驾护航者,同时也是生门的守护者。作为产科主任,袁__经常放弃休息,奔波在保障母婴安全的第一线。

虽然大多的时候,产妇都能按照医生的医嘱,做好产前的检查和生产的准备工作,安安心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但是也有突发情况的时候,届时整个产科都高度紧张,不敢耽搁一分钟。我院高危门诊5月份接诊了一例外省来我市的流动孕产妇,从未做过正规产检,初步诊断:G2P1孕34+3周,疤痕子宫2013年剖宫产史。一个多月来多次电话联系督促前来产检,但是孕妇从来都没有来。群体保健科知道这一情况后,当即汇报了保健部,并第一时间联系孕妇所在辖区的卫生院,进行上门劝导。但是产妇及其家属以经济困难等理由拒绝入院检查,情况变得非常紧急。袁__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刚上完门诊,顾不得休息,中午12点,袁主任就已经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孕妇所在的出租屋内。袁主任详细询问了病史并为孕妇进行血压测量和胎心听诊,她发现孕妇不能准确提供末次月经,整个孕期只有一次检查,母儿情况不明,而且孕妇双下肢已经水肿、分泌物增多,需要马上到医院进行妊娠风险评估。袁主任耐心地向孕妇和家属告知了相关情况,但孕妇和家属还是以家庭经济困难、没有人照顾等原因推诿,一定要等到有分娩症状才去医院。袁__主任苦口婆心地再三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孕妇和家属十月怀胎不容易,一切以孕妇和胎儿生命为重,现在必须马上去医院。最终说服了孕妇和家属于当天下午来我院检查评估。孕妇来院后,袁__主任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对该孕妇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经超声提示羊水量极少,胎儿情况十分危险,需要立即处置。事不宜迟,袁主任立即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准备手术。当晚9点半,伴随着清脆的啼哭声,一名男婴顺利娩出,体重3950克,母子平安。袁主任感慨地说:“幸亏来的及时,子宫疤痕处已经非常薄了,羊水几乎没有,如果再晚一点的话,孕妇和宝宝都很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孕妇的婆婆更是激动地拉着医务人员的手连声说:“谢谢主任!谢谢医生!幸亏有你们!是你们帮了我们大忙,救了我媳妇和孙子!”

古人云: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生门矣死门,在这一扇门之后,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迎接你的是怎样的劫难,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平安更温暖。

妇产科是一个窗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生命的诞生,总会牵动个人、家庭、社会的复杂纠结;生活本就不易,生产背后是普罗大众的人情冷暖。袁__主任凭借着多年临床经验,总能化险为夷,为每一个孕产妇进行保驾护航。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10

《他把对孩子的爱,浓缩在自己的生命里》

他,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地工作?

——张__同志忘记病痛,专注工作,因为他心系着那些同样有伤痛、病痛的孩子们。

“医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他怀揣着梦想期望和雄心壮志来到__妇幼儿外科,期待着努力着将科室大力发展起来。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和工作的压力以及孩子上学、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他默默地肩负着、忍受着、克服着,没有任何抱怨。直到有一天,身体出现了寒战高热等严重不适症状,他才告诉护士长,护士长立即带他去体检,最终确定立即手术治疗。术后休息了没多久,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给患儿做手术的过程中,忍受着常人不能理解的痛苦和煎熬,有时甚至难受到腿脚直打哆嗦……家属和患儿期盼、痛苦的眼神,深深触动着他的心,让他一直努力坚持在岗位上无怨无悔。用他的爱心、诚心、细心,换来患儿和家长的舒心、放心、安心。

他有一颗一心为病人的责任心。谦和的谈吐,微笑的言语,得到了许多家属的认可和赞扬。儿外科的病种杂多,每天要接诊很多位患儿,接受很多家属的询问,对每一位住院患儿的情况还要如数家珍。耐心、用心地和家属解释沟通,经常汗水涟涟、嘴唇干裂,连口水都没有时间喝。他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一次难度极大的手术,经历了11个多小时,直至后半夜两点多。手术结束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在科室将就着睡了三个多小时,第二天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去。他总是将心比心,淡泊宁静、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儿。

张__主任看过很多疑难杂症,也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痛苦。但他认为,无论在哪里,再黑暗,也总是有光亮的——在患者中,也有很多乐观向上的家庭,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了温暖与正能量。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指导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应该做好和一个疾病长期伴存的状态。儿童还有一些疾病属于先天异常,如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往往胎儿期就被发现,出生即需要治疗,这类畸形大多治疗效果较好。通过手术矫正后,患儿能够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健康生活。所以医护人员的宣教尤为重要,在门诊时间,他经常跟家属宣讲,强调一些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好多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许多都是家庭的养育方式有问题,所以他经常研究社会学、家庭心理学,思考一些当代社会的育儿经。

为了最大化方便患儿家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张__主任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告知大家他的工作就是给孩子外科方面疾病的治疗与保健科普,包括胎儿发育异常的咨询,新生儿先天畸形的矫治,儿童期发育异常的诊治等。告知大家:他的理想,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他的目标,给患儿最专业的治疗;他的愿望,让天下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赠之所需,极为最佳”,对于患病的孩子来说,健康就是最好的礼物!

他既是一位儿外科专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室管理者。来医院后对科室进行了规划。第一,把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优势和自己儿科的优势结合起来;第二,结合自身的专业专长,填补地区行业空白;第三,兼顾常见病和多发病。第四,利用儿童医院的优势,将来的病房将设置新生儿外科病房。有了产科以后,如果没有新生儿医生和病房保驾护航,就像是缺一条腿。

作为儿外科主任,张__主任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团队建立起来,要有凝聚力,不断吸收新生力量。整个科室学习氛围很浓。20__年举办了两期国家级学习班,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儿外科专家进行精彩授课,影响力极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在医院的领导下,依托妇幼保健院的科普品牌,科室将派人去周边学校、幼儿园,进行科普宣传,和周边学校、居委会建立很好的联系。

张__主任说:很感谢医院领导给他这么一个舞台,也感谢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珍惜生命、善待他人、真诚服务,有了机会和舞台,才成就了现在的他。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11

《我与医院的这十年》

你是我的默水莲藕,我是你的小荷尖角

入职十年,我和医院就像藕荷之联,她成就着我,我代表着她。

十年前,我千里返乡,进入医院工作,只求学有所用,不误前程。

十年后,我毅然踏出国门,身披杏林霞彩,担起援外之重任,融入时代洪流。

十年间,医院赓续着时代磨砺,燋烁粹炼,动韧之间,已是百炼成钢。

十年间,潜移默化中,她改变了我,塑造了我,改变着一人一生。

这十年,我与医院互相见证,成就着最好的自己。

百年气蕴,耳濡目染,医疗质量,深入我心

那时的__市中医院刚刚完成三院合并,迁入崭新的院区,秉承着百年的光辉历史和传统,承载着山城独有的中医文化和梦想,整装待发,重启新征。彼时,__区大量人口迁入,社区发展加快,民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给正在发展磨合中的新院提出了挑战。院领导适时地提出以医疗质量与安全为基石,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抓手的发展战略。

保障医疗质量,发挥中医特色,服务百姓健康,深入每一位职工心中。百年老院服务于民的精神正深深影响着像我一样刚入职的年轻职工,这样的理念也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职工心里。我响应医院号召,积极参加医院提倡的日学、周学、月学、季学“四学”活动,提高专业技能,确保临床医疗质量。

那时我所在的针灸科把中风恢复期列为优势病种建设,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的“醒脑开窍”针法,作为提升中风患者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但这项技术难度高,穴位手法要求严格,在运针时强调针感,需要达到高频小幅捻转,频率在100-120次/分的量化要求。对于我和很多年轻的同志来说具有相当难度,在学习训练中每每不得要领,遭遇技术瓶颈,这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这时科室主任及老前辈们纷纷耐心地指导我们,在查房时亲身示范,在学习会上一对一指导,我被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激励,决心一定要通过努力掌握这门技法,不能影响科室医疗质量。

我自己下载学习视频模拟体会,查房中细心观察主任们的操作,利用业余时间向老专家们求教,自己也制作了模具进行练习,并且在自己的身体上实战,虽然感觉疼痛,但是一想到全科同志都在努力,自己绝不能拖后腿。我以这样的信念坚持练习,终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我看到中风患者好转率逐渐提升时,看到他们曾经瘫痪的肢体又能重新活动时,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满足。

科室主任王__老师也勉励我,年轻同志在临床中不能只关心量,更要注重质,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病人的医疗质量,你的针刺手法是否到位,是否切中病机,都将决定一个病人恢复和预后,错过了治疗时间窗,就会耽误人家,故而责任重大。她引用了“大医精诚”里的话: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斯盖医之本意。她的话让我体会了精诚的医德要义,体会到了百年名院的深沉底蕴。正是医院不断深入的内涵建设,使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意识到了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性,这既是一名医生的操守,也是医者仁心的体现,更是一所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它会鞭策着我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完善自我,坚持初心,秉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大医精神。

热爱中医,发扬中医,做弘扬杏林的中医人

随着我院不断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就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为此,“弘扬传统医学,发挥中医特色,提高综合实力,服务百姓健康”的使命早已印记在每一位职工心中。我经常告诫自己牢记初心,扎根岐黄,服务于民。在认真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加社区义诊、宣传等活动,也代表医院参加比赛,受到上级肯定。在20__年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中,我与另外两名队员代表医院参加__赛区的角逐。这是一次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大好机会,也是为我院争光的平台。各路高手汇集,强者如云,比赛过程扣人心弦,跌宕起伏,让我久久难忘。

比赛开始我们稳定发挥,一马当先,但在抢答环节中出现了抢答器失灵,我们连连失去机会,渐渐地被拉开了分数,几乎垫底,一时间我和队友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场休息时,院长鼓励我们,不怕挫折,沉稳应战,你们就是医院最好的代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代表的是__市中医院,__地区最好最强的中医院,我们应当是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主力军,这份责任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一定要争取这个机会,一定要进军全国决赛。这是医院强大实力给我的信心和自信,是百年辉煌院史赋予的责任和期望。

比赛随后进入决定成败的问答环节,我和队友们团结一致,以舍我其谁的勇气选择了最难的一题,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当我们沉着冷静,铿锵有力地回答完问题后,评委齐刷刷地亮出了满分的成绩,一举扭转了战局,主持人也兴奋地说“恭喜__市中医院队反败为胜,总分第一名”,我和队员们热泣相拥,这个第一不容易,但是我们争取到了。那一刻我突然感觉我仿佛和医院同呼吸,共荣辱,融为一体。它以自己的底蕴和气质影响着我,任何时候不轻言放弃,要迎难而上。锻造着我们自信笃然、砥砺前行、敢于亮剑的职业气质。我想这就是医院多年来给予我的宝贵财富。

勇担使命,荣为院使,跨出国门,远征海外

20__年,我被光荣地推选为第11批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队队员,代表医院,代表国家踏上了援外之路。对我个人来说,医院和党组织给我这个机会,是对我工作能力和党性忠诚的肯定,而能够为国家出征更是无尚的光荣。我下定决心,好好完成援外任务,不能辜负医院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期望。

我们援助的国家名字叫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地区一个有宽广陆地和无数岛屿的国家,但是由于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物资匮乏,尤其是医疗资源稀缺,人民的生命健康常常受到疾患的巨大威胁。3月我们受命进驻该国最大的公立医院,支援临床救治工作。

我负责援助的是理疗科,每天会有很多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就诊,而缺少系统的康复治疗体系使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恢复时机,以致于残障率很高。在缺医少药的巴新,简便灵验的针灸则成了一剂再理想不过的灵丹妙药了。我总结了前几任中医队员的经验,又结合当地人食性天然,体质“轻灵”的特点,采用针与灸结合,理疗为辅的治疗模式,把中医院成熟的动留针术和醒脑开窍针法运用于肢体瘫痪病人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赢得同事和病人的赞叹。

20__年1月,一名叫杰拉德的年青病人来就诊,因为受刀伤至整个右臂功能瘫痪,肌肉萎缩,病程已经4个多月已未见好,当地医生表示已经无能为力,可能致残终身。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是打击很大,心情消沉。后来他被转诊到我这里,我查看了情况后觉得虽然难度大但仍有一线希望。于是我为他制定了中医针灸的治疗策略,叮嘱他一定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教授他艾灸的使用方法,亲自录制指导视频让他在家里坚持锻炼。

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治疗,杰拉德终于可以开始活动他的右手了。他越来越自信,积极配合治疗。20__年5月10日,镜头记录下了他用自己康复的右手重新写字的场景,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道“针灸太神奇了,毛医生是我最好的朋友”,现场所有人都由衷地为针灸的疗效而叹服,科室的同事也纷纷表示祝贺,他们中许多人对传统中医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同事甚至希望能和我学习针灸,在疫情之后能到中国学习。为此我感到十分的高兴,能够让中医的文化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是让我引以为傲的事。

20__年9月,德尔塔疫情在巴新汹涌暴发了,医院人满为患,人人自危。中国向巴新紧急捐赠了20万支中国疫苗,而作为中国医疗队队员,我和队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始终坚守在疫苗接种的第一线,为当地民众和华侨生命健康构筑起坚实的防御屏障。此时一道紧迫的命令从大使馆发出,中部高地省一中方工地营区出现密集型感染,大量员工出现症状,需要医疗队派员支援。由于地处偏远,人员众多,医疗条件差,疫情严重,此行的任务难度和危险都不言而喻。队长要求队员们志愿报名,我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队长说“你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啊,人数上百,近距离接触感染病人,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我深知此行艰难,但一想到那么多工人同胞正孤立无援,遭受病毒的折磨,翘首以盼地等着我们救援时,我没有理由退缩。

工作十年来,医院“以人为本、仁爱包容、精诚奉献”的立院理念早已铭记在我的心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此时此刻还有很多同事战友同样奋战在抗疫前线,即便相隔万里,我们都会做出无畏的选择。接下来的10来天时间里,我在营区开始救治工作,每天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疲倦异常,但丝毫没有减轻我的工作热情。工人们情绪焦虑,担心受怕,我与他们建立了一对一的微信群,每次查完房后会和他们交心聊天,讲解相关知识,解除精神上的紧张疑虑。同时结合本次疫情的特点,我给大多数轻症患者开出中医药处方,发挥中成药“解毒散邪”的优势缓解肺系症状,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两周后这个营区所有工人病情都得到缓解,全部转阴,没有出现一例重症。大使馆参赞尤其提到在这次紧急事件中,中医药在治疗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工作十年来,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医生开始,在医院积极进取、不断奋进的感召下逐步成长,吸收了珍贵的养分,学会了认真、谨慎、从容,深知责任和担当,这是我的成长。

十年来,我在医院浓厚的中医氛围熏陶下,热爱中医,弘扬中医,更为杏林摇旗呐喊,这是我的荣幸。

十年来,医院飞速发展,实力跃升,我见证了她的壮大,崛起。“科学规范,严谨求实,传承发展,开拓创新”的院训始终规范着我的言行,引领着我的思想。如今,我把自己视作她的一部分,与院共荣辱,共进退。十年的光阴,我与她历经磨炼,早已紧密相连。她是我的默水莲藕,我是她的小荷尖角,我和医院就像藕荷之联,她成就着我,我代表着她。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12

《无影灯下的战士》

泓哥,全名杨__。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病房值夜班的时候,“马上跟手术室打电话,急诊插管。”刚挂断电话,就看见一位翩翩少年急匆匆的跑过来,只见他单膝跪地、迅速准确的为患者置入气管导管,患者呼吸马上恢复正常。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白衣天使……

泓哥,我第二次见到他,是20__年我调入手术室的那一天,他的外表发生了小改变:不再是年少俊秀的小男生,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身材还有一点微微发福;没有变化的是:腼腆害羞,和女孩子说话时依旧会脸红。但是,他已经成长为科室里的万能麻醉医生。

“泓哥,快点帮我看看,我的喉罩漏气。”“好的,我马上来。”在年轻麻醉医生的召唤下,他火速赶到需要帮忙的手术间,重新摆正手术患者的体位,查找喉罩漏气的原因,发现是喉罩型号选择不合适,于是立即更换合适型号的喉罩并置入在患者的气道内,果然,再没出现漏气现象。将患者安顿妥当后,他还耐心的向年轻麻醉医生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喉罩型号、如何处理麻醉前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患者体位与喉罩及气管导管的关系……

“泓哥,5间电脑出现故障,麻醉信息录不进去,快点帮我看看。”“好的,我这边处理好了马上就来。”片刻之后,他马上现身在电脑旁,进过一番查找,发现是因为显示器里面的线路脱落,他赶紧找来螺丝刀,三下五除二的打开显示器的后壳,找到脱落的线路一把接上,电脑马上恢复正常。

当然,泓哥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他还是我们科室的抢救能手。记得跟他一起搭台一例急诊手术,手术患者是一位78岁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大伯,由于手术体位的特殊性,患者不得不长时间的取俯卧位进行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突然血压升高至190/110mmHg、心率达到186次/分、血氧降至88%,泓哥作为当台手术的麻醉医生立即叫停手术,并告知手术医生患者出现了急性心衰症状,同时将患者取半坐卧位,给予高流量面罩输氧、镇静、降压、强心、利尿等一系列处理后,患者的心衰症状马上得到缓解。

送病人去ICU的路上,天刚刚亮起来,橙红色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又是新的一天。通过我们的努力,又给了患者生的希望。回到科室,我不由自主的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保驾护航

在没有进入手术室工作之前,对麻醉医生这个职业了解的少之又少,认为麻醉医生不就是帮忙的吗,也没有见过多少赞美麻醉医生的词语的呀!

在进入手术室工作之后,对麻醉医生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麻醉医生,一个大家印象中打一针就可以坐在那里休息的职业,但却承担着每一台手术的风险。俗话说:“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绝不是小事情。除了保证病人不会感到疼痛外,还要保证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要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手术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这样才能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平安苏醒。

麻醉医生是衬托手术医生的绿叶,是手术团队中极其重要的成员,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每一台完美手术的背后都离不开每一位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

泓哥就是这样一位全能的麻醉医生,作为同事,因为有了他,我们变得幸福;作为病人,因为有了他,他们变的幸运。他就是黑暗的夜空中升起的一轮明月,照亮了前方的路,温暖的病人的心!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13

《一名急诊医生的修炼》

8年前,我从一名内科医生转为一名急危重症医生。8年间,医院和科室都在飞速发展,而我从一开始新手上路的“忐忑”,慢慢也有了一些职场老鸟的“从容”。

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捉摸的知识系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指引和医院、科室的发展,给了我们不断学习的机会。工作中,除了学习,也有习惯和本能,还要靠一些经验,有时也有一点运气的成分。虽然我们知道的和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有一段差距,不过正是这个差距驱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3年前的一天,新冠疫情正肆虐中华大地,全民紧张的时刻,急诊科还是一如既往地进行着每天的工作。记得当时120出诊接回一80余岁女性患者,因晚饭后在厨房洗碗时突发晕厥倒地,导致头颅后枕部血肿。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的病史。接诊到患者时,患者已经清醒,对答如流,四肢活动自如,但是患者血压显示正常的低线上,心肺无异常,上腹感压痛。这让我很困惑。

晕厥最常见的是神经源性或是心源性,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偏低和上腹压痛,而且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在此之前患者并无上腹疼痛、呕吐、腹泻、黑便的病史,心中总有声音在提示着我:患者病情并不简单。患者头部血肿头颅CT的检查是必需的,因疫情刚开始,核酸检测并未普及,患者住院需行胸部CT筛查,现在患者腹部有体征,是不是还需要一个腹部CT的检查?如果这样总体费用会比较高,家属能不能理解和接受?种种情况使我难以抉择,最后只能协调放射科医生扫胸部CT时稍微多扫一点腹部,能看到肝胆胰脾就好。就是这多扫的一点,就发现了大问题,患者肝脏有一个巨块型肿瘤,并且已经破裂导致腹腔有出血,所以患者虽有高血压,但就诊时的血压只是在正常的低线,因为血压降低导致患者大脑供血不足而晕厥倒地。

当我们把结果告知家属时,家属已是惊讶不已,因为患者平素精神状态良好,没有腹痛、食欲降低、体重下降这些肿瘤前兆的表现,可能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下降,入院的第二天早上患者就去世了,但家属还是对我们感激万分。如若当时忽略了患者的血压偏低及上腹疼痛的情况,患者迅速死亡,可能又是一起医患纠纷。医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且要对它追根究底。

这让我回想起另一个案例:40余岁男性,因头疼1周左右来院就诊,头痛程度并不剧烈,但是患者外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就诊时已是6月份,却戴着一个和他衣着并不协调的毛绒帽子。我回想起在重医神经内科转科的时候,很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头痛的病人都喜欢戴着一个帽子保暖。虽然患者在一周内做过头颅CT,但直觉提示患者需要复查一个头颅CT,经沟通,患者最终同意了行头颅CT检查,结果证实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住院治疗后,最终患者预后良好。如果当时没有坚持复查头颅CT,患者离院回家可能会迅速昏迷。

工作时间越长,接触病人越多,就会发现我们不仅要掌握疾病的一般发展规律、熟知恰当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洞悉具体的细节,急诊医生更是要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利用特定的资源,出诊时还需要用上数量有限的可调配的人手,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机挽救病人的生命,但事实是“我们知道的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有一段差距”,总有一些不能尽善尽美。

人们常常关注那些伟大的运动员,从他们身上寻找成功的秘诀。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运动员身上的确有一些长处值得学习,比如: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不过医学领域和运动场有两个关键性的区别:第一,我们输赢的“赌注”是人的生命;第二,急诊医生的每一次出诊都没有教练,事先已不会有相同情形的演练;你永远不知道你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病情。

当病人面临生命危险时,我们做出的任何决断、发生任何的疏失,从本质上都关乎病人的生死存亡,大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会让我们压力倍增,我们只能竭尽全力发挥专业,让每一个人尽可能地活得健康长久,但具体到每一个病人的时候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尽可能多的掌握浩瀚无边的信息,但每每遇到一些新的疑难情况,我们的所知又总是不够完备;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工作中体现人性化,态度和蔼、满怀关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但医疗工作之所以让我们热爱,就是因为在解决了每一个困境、挽救了每一个生命之后所获得的快乐总是无可替代的。

随着医院发展、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我们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病种越来越繁多复杂,医生的自我修炼也永远不会停止。医生做出的每一次选择都很难完美,但当每一个正确的决策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成功拉回时所获的快乐,绝不亚于NBA球场上最后一秒的三分绝杀,令人热血沸腾、久久回味!这也是支撑着我们一直走下去的动力。不断地在磨炼中完成一次一次的蜕变,是医生一生都在做的事!第五个医师节,献给每一位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师们!

医院2024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作品 篇14

《平凡的一天——血液净化室》

每个综合性医院都有那么一个病人群体,他们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医院度过,作息时间规律;也有那么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每年没有春节,没有小长假,365天不分昼夜的准备全院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她们守护了他们,他们感恩她们;她们变成了他们最亲的人,他们成为了“陪伴”她们最多的人。

无论炎夏还是寒冬,每天清晨6点,夜色刚褪去的天边,刚露出鱼腹白,她们就已经匆匆赶到了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医生开始预检分诊,查看每个透析患者,体温、血压、体重,并根据血检结果,调整透析方案;护士开始安装透析导管,调整透析机参数。直到上午8点多,六十多号患者都开始透析后,医生便开始了查房,询问每位患者透析过程是否出现头昏头痛、心慌胸闷、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在家是否规律口服药物,血压是否平稳,有哪些药物需要调整,有无过量摄水摄盐,夏天是否大量进食水果,冬天穿衣厚重,透析通路是否通畅。医生每日询问这些看似稀疏寻常的问题,却是“一不留神”就能夺走透析患者生命的“洪水猛兽”。护士则不断巡视病房,每小时查看、测量生命体征,注意血流量、静脉压的变化,透析液的温度、破膜、凝血,还要注意一些突发的危急情况,如:空气栓塞、低血压、低血糖、心脏骤停等等。更多的时候,她们还是患者的心理辅导师,与患者诚恳交谈,信心鼓励:快乐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勇敢的面对生活。

10点多,医生查完房就要根据查房的病情变化,开立新医嘱,调整患者用药,尽可能控制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直到中午11点,也是一天中最忙的时间。上午4小时的透析结束,她们开始为每个透析患者测量体温、血压、体重,确保每位患者都做到充分透析。护士开始对透析机进行清理消毒工作。同时下午的透析患者已至,她们有条不紊的开始透析前的预检分诊,查看每个透析患者,体温、血压、体重,并根据血检结果,调整透析方案,询问每位患者在家用药情况,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安全上机透析。如果有未能按时“上班”的患者,医护人员就需要打电话询问没来透析的原因,是没有赶上进城班车,还是需要调整透析时间,当然也不乏有突然离世的患者……直到所有患者透析顺利结束,她们就开始对病区及透析机开始消杀,为明天的患者提供安全、暖心的透析环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尿毒症透析的患者越来越来,而医院单次能接待的透析患者数量有限,为尽量服务到每一名需要透析的患者,医护人员不得不开展三班,甚至是夜间的透析工作。日未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她们的“标签”。

透析室的一天极其平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不息,透析不止;透析室的一天极其不平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让他们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让受尽病痛折磨的他们,也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温暖港湾。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坚守,只为实现我们曾经的医学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