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将于202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进行。为更好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宣传科学幼小衔接教育理念,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请大朋友们认真观看学前教育宣传片。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启动仪式
2022年5月24日,xx市xx幼儿园举行了“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开始啦。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
教育部去年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什么时候进行幼小衔接呢?
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已经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为幼儿今后进入小学能自主地收拾文具、整理书包做好准备。
小班
可以鼓励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物品。将自己的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将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中班
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学做值日生等。
引导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争当时间的小主人等。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一、身心准备——了解小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成人可以和孩子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参观小学或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等,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增强上小学的光荣、自豪感。
2、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正确处理好用餐、盥洗、如厕等事情。引导孩子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削笔刀等工具,会整理衣物、图书、玩具、收拾书包等物品。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人多时按次序排队、不插队,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等等。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自律小任务。例如,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叠被子、游戏后请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等。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力、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记忆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力”。到了大班下学期,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
最后的话
“幼小衔接”是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工作,xx市xx幼儿园将与您携手,积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向家长宣传科学理念,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助点力”、孩子“加点油”、家长“尽点责”,齐心帮助孩子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后续,我园将继续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坚定的决心,实施科学衔接、有效衔接,促进幼儿更平稳地向小学过渡。
学前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2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什么时间开始?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什么?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得更好。
幼小衔接常见误区
每当幼儿升入大班,关于幼小衔接的各种疑问、各种操作就会扑面而来,让家长和老师们手忙脚乱、紧张不已。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家长们、老师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做好幼小衔接。但由于自身教育观念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部分家长以及老师在幼小衔接时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01、“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情”
幼小衔接,正式提上日程是在幼儿园大班时期,因此许多家长、老师会认为这是大班的事情,小中班幼儿的家长和老师也可能会忽略幼小衔接前期铺垫。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不仅是指他们知识经验的掌握,还包括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这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而这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一年龄阶段为下一个年龄阶段的培养做准备,只有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才能够由量变引发质变。
因此,无论幼儿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家长和老师们也应该要有幼小衔接的意识,将幼小衔接的内容内化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循序渐进,才能让幼儿更加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幼小衔接不仅是大班的事情,而是整个幼儿园阶段的事情。
02、“幼小衔接就是要多学知识”
在幼小衔接阶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在大部分家长的心中。因此这些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就会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幼小衔接班。
事实上,学习品质对儿童在学校能否取得成功尤其重要。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习品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学习态度方面聚焦于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与动力;在学习行为和习惯方面则关注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力、目标性、合作性等;在学习方法层面重视儿童的观察、探究、分享与展示等。”这些学习品质的养成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或重要领域,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教育规律,过度追求知识的增长而给幼儿提前灌输小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挫败感和厌学心理。
03、“幼小衔接是孩子的事”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很多大班家长、老师都意识到了孩子角色身份的变化,因此会在孩子的角色身份转变上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有些家长却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即将从一个幼儿家长转变成了一名小学生的家长。
而部分幼儿老师在与家长进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小衔接时,关注的也是孩子方面的准备,未能与幼儿家长在自身角色变化的准备工作上进行讲解和沟通,以至于家长未能重视起自身的角色变化,忽略了自己也要做出相应准备提前适应角色变化。
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中,家长在为幼儿做好相关准备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出相应的准备提前适应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变化;如有一些家长忽视了自身的准备,教师也应与家长进行沟通讲解,帮助家长明晰自己角色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04、“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
现如今,仍有部分家长、老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这不仅是部分家长、老师的观念,也是当今中国幼小衔接的实然状态。
从幼儿园教师层面看来,幼儿园老师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幼小衔接工作,未能与小学建立双向衔接,共同承担起幼小衔接的重要任务。
从家长层面看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对幼小衔接的内容与含义的认识还较为片面。一些家长在参与幼小衔接时,更为注重的是家长自己努力,忽视了参与幼儿园活动,这样就会使得家长无法及时获取幼小衔接活动的相关重要信息,造成家园、家校合作的脱节,也容易陷入幼小衔接的一些误区。
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幼小衔接中也应该积极与小学建立合作,三方共同构建幼小衔接活动,共同促进幼儿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05、“‘零起点’等于‘零准备’”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中的关键期之一。有些家长在进行幼小衔接时,会陷入以上误区;此外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不需要任何准备。因为教育部提出了“零起点”教学。“零起点”真的就等于“零准备”了吗?
“零起点”是“零准备”吗?
“零起点”教学强调小学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的零起点,以及课程实施的“零”起点这两方面。但“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
小学是系统化学校教育的起点,有着与幼儿园教育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与幼儿园相比,孩子的角色、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以及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大变化需要儿童在进入小学前有一个的平缓的过渡和充分的入学准备。
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的。坚持“零起点”教学,不是让我们不做任何准备,而是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一些幼小衔接的误区,如何更好地使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上实现双向衔接,如何正确地做好入学准备。
幼儿园的话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学前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3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关于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亦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
教师:走进孩子内心,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
让孩子成为主角
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
而我们,就在这里
静静地守护,静待花开
01、你是小话痨,我是好听众
当孩子主动分享一些事情时,教师的回应态度很重要,如果教师认真对待和倾听,孩子就会被激发出更强的倾诉意愿,并且会受到鼓励、积极表现,获取更多信息。所以,孩子爱说话,说明他跟你相处是放松且愉快的,并且也对你充满了信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好好珍惜那个有点“小话痨”的孩子,成为他们的一名好听众,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故事。
02、你多元表达,我倾听支持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自由创设符号,把自己活动中所见、所乐、所想、所悟等感受,用动作、语言、符号、图案等,代替内心的话,进行多元表达,即游戏表征。游戏表征是儿童思维内化的过程,他们用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需要教师的一百零一次看见。幼儿表征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读懂幼儿的关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和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惑,以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当我们学会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探索、发现和成长的开始。
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相伴成长!
家长:相伴孩子成长,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教育是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01、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0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地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03、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0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敷衍、心不在焉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任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说话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05、具体怎样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
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在行动!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学前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4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每年的5月20日—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__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欢迎各位家长和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你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吗?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通知》强调:
宣传月期间要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宣传展示幼儿园教师在日常保教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01、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看到孩子浑身是土,脸上还挂着彩的样子,家长就能猜出孩子是打架了。有些父母可能会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
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地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0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地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03、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0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敷衍、心不在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任家长,把父母当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或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具体怎样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地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
学前教育的日益变革促使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待逐渐转变,倾听者角色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指引着每一位教师主动关注幼儿在情境中的情绪体验,用心捕捉与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谨慎地倾听和优雅地接收所有儿童的语言。
在__幼儿园里,我们互通互融,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地有声;在__幼儿园里,我们大胆创新,让学前教育的科研发展回归本真,多层次、精准化破解学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孩子的发展共筑美好未来。
2023年“学前教育宣传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蹲下,倾听,记录
不断贴近孩子
深入理解孩子
全力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学前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5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一种都应该被倾听与探索;孩子有一百种游戏,每一种都应该被尊重与看到;孩子有一百个想法,每一个都应该被了解与鼓励。
关于学前教育宣传月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亦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
01、教师:走进孩子内心,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
让孩子成为主角
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
而我们,就在这里
静静地守护,静待花开。
1、你是小话痨,我是好听众
当孩子主动分享一些事情时,教师的回应态度很重要,如果教师认真对待和倾听,孩子就会被激发出更强的倾诉意愿,并且会受到鼓励、积极表现,获取更多信息。所以,孩子爱说话,说明他跟你相处是放松且愉快的,并且也对你充满了信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好好珍惜那个有点“小话痨”的孩子,成为他们的一名好听众,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故事。
2、你多元表达,我倾听支持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自由创设符号,把自己活动中所见、所乐、所想、所悟等感受,用动作、语言、符号、图案等,代替内心的话,进行多元表达,即游戏表征。游戏表征是儿童思维内化的过程,他们用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需要教师的一百零一次看见。幼儿表征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读懂幼儿的关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和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惑,以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当我们学会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探索、发现和成长的开始。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相伴成长!
02、家长:相伴孩子成长,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教育是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01、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看到孩子浑身是土,脸上还挂着彩的样子,家长就能猜出孩子是打架了。有些父母可能会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
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0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03、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0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的很敷衍、心不在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心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成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在行动!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学前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6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成长的指针嘀嗒前行,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当“幼小衔接”再一次成为父母高度关注的话题时,我们迎来了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的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科学的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贯穿于幼儿园全过程,3-6岁阶段都是衔接期,幼小衔接是具有长久性、连续性、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态度和习惯,能力和品质。比如小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中班发展合群、社会性,大班要做到做事有条理,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其中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我们要重点关注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学习工具、自我保护能力和遵守规则意识。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明确指出了四准备和四适应内容,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让我们根据指导意见中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准备内容有什么。
幼小衔接,家长怎么准备?
一、身心准备——了解小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我们需要帮助孩子: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愿望与兴趣,是做好事情的首要前提,所以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和老师,带孩子参观小学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不同,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多对孩子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等等),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唤起孩子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如: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开心、生气、难过的情绪情感,和孩子一起阅读情绪类绘本,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孩子适应小学集体生活。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主动佩戴口罩,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保护视力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首先,可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其次,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学习用品、玩具,会削铅笔等。最后,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例如“1分钟挑战”游戏、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等),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
3、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生活中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孩子讲解安全常识,教会孩子牢记父母的姓名、电话、地址,通过安全绘本、安全视频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如: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习理解时间的长短、合理规划课间生活;通过游戏活动,树立规则意识。
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
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等。同时,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
家长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自律小任务。例如,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叠被子、游戏后请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等。需要注意的是,过程中要有耐心,重方法,少训斥,以鼓励的方式支持,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进步的动力会更大。
4、形成热爱集体的情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当孩子进入小学,也需要努力融入新的班集体。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多聊聊幼儿园班级的事,萌发他们初步的集体归属感,带领孩子参观红色基地、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宝丰和祖国妈妈的繁荣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切莫为此不耐烦,建议家长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如:引导孩子做一些前书写准备,在看看说说、涂涂画画中学习汉字的构成,或尝试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力”。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看谁听得准”的游戏,给孩子读一组词,规定动物或水果某一标准让他认真听,当听到属于这一标准的词时就拍手;玩“看谁记得对”的游戏,准备一些物品,让孩子看几分钟,然后盖上让孩子把物品说出来,看谁说的对、说的多,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实物点数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此外,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学会书写自己的姓名。
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一同携手,创设一个科学、高质量的成长环境,共同陪伴孩子们走过这一重要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