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2024-03-17 23:30:01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

2022,去影院看的电影不多,在网络上也没怎么看过影片。

2023的大年初一,在小姑娘的提议下,一起去影院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

我是文科生,看惯了文艺生活主题的影片。《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片,一开始,我被其中各种复杂的画面与特效镜头弄得头晕乎乎,大概二十分钟后,慢慢适应影片风格。

因为临时购票,我们坐的是最前排的座位,荧幕太近,不过没影响观影心情,近三小时的沉浸式样静坐,完全被各种情节吸引。《流浪地球2》影片情节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刘培强的爱情线索,一条是图恒宇的亲情线索。线索多,内容丰,错落有致。主要聚焦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展现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真可堪称为一部硬核的科幻片,但不乏脉脉温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家、对故土的情感,更能看到中国的世界主义与人道情怀。

我对该影片印象最深的是李雪健扮演的周先生反复用铿锵有力的语调,一字一字蹦出来的“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有这样几个情节特别难忘:

沙溢饰演的张鹏,看着旁边举起手报名的年轻飞行员,对方回报以坚定的目光。作为队长的张鹏拉下了他的手,对方疑惑的看着他。他怼过去:看什么看,月球是我们的。随后跨出队伍大喊一声:中国航天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队伍里瞬间站出多位符合年龄的飞行员。和张鹏共同作战过多次的诺夫一看,急眼了:也跟着呼吁50岁以上的出列。很快各国都开始号召超过年龄的队员站出来,而站出来的每个人,都没有丝毫犹疑,而且他们很清楚这样的选择,只有单程去票没有归程,当他们亲手启动引爆器,自己也将粉身碎骨,葬身太空。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做出这样的大义选择呢?我们都知道答案“责任”。

由此,我不由自主想到了《斑羚飞度》。一群羚羊被逼至绝境,老羚羊以身体做为年轻羚羊飞跃的垫脚石,情愿笔直坠入悬崖,为跳跃延长两米距离,这2米,就是整个羊群的生机。

让年轻一代好好活下去,是老羚羊们的使命,也更是我们人类的使命。

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使命,所以“危难当前,唯有责任”。我想,这可能也是影片获得高票房记录的一个重要看点吧。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2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出自 wwW.zuoWEnBA.nEt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3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2》,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1点了,怎么说呢,逻辑上确实比较混乱,因场景太过于宏大,每一条线,每个场景无法去深入的讲述,加上剪辑快速切换,让人目不暇接,路上听许多人讲没看懂。

我是没看彩蛋就出来了的,所以后面关于莫斯的彩蛋和图恒宇这些,我是没有看到的。个人感觉,特效这块比第一部有进步,国产科幻工业化天花板又提升了一些。

电影分两条线来叙说故事,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从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父亲,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试图用数字生命计划让女儿另类重生,这也代表着两种选择,两个方向,两人惟一的交集便是在刘培强面试领航者号航天员的时候,刘培强为了让家人获得入住地下城的资格去参加选拔,而图恒宇是作为面试官(隔着块单面玻璃),出门的时候两人相向而过,这也是两条线惟一一次交汇。

但也正是这一次交汇,让图恒宇坚定了让女儿另类重生的想法,两个父亲,做了相同的选择,这是做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就是保护自己的小孩。刘培强选择离开地球去领航者号服役,而让家人拥有了活下去的机会。图恒宇则是通过550C让女儿另类重生,拥有了完整的一生,而不仅仅只是两分钟。

同样的,承担责任的场景还有沙溢饰演的张鹏,也贡献了全片惟一的泪点,为保护年轻的航天员,他选择站了出来,去完成有去无回的任务,那句: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航天飞行中队成员出列,让人泪目。

还有图恒宇重启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时候,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而他在临死的时候上传了自己的意识进入了数字空间,在数字空间里完成了自己未完的使命,这也是责任。

中国人的责任感,向来是很强烈的,特别是男人,可以为了小家、大家、国家不惜牺牲自己,而电影中也没有了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没有了靠个人拯救世界的情节,有的只是团结、协作、互助、责任,每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责任,或有退缩,但终将向前。

而中国人背负的责任,也终将打败所有的困难,为生存迎来转机。

危难来临之时,只有责任。那是一句重锤,无时无刻的提醒我们,去完成属于自己的责任,当父母的责任,当夫妻的责任,当职员的责任。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4

我是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春节档自然是不容错过。在网上看多了各种影评,《流浪地球2》的口碑很不错,就想去看一下。

我们这边《流浪地球2》的票价60多,不过打印出来的票价是35,我看网上也有人说过这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去深究了。

不过,这次选的观影位置,对我不太友好——最后一排。理论上视野绝佳,但是我忽略了我的眼镜度数偏低了,所以电影画面看起来还是有些模糊的。以至于整场看下来我时不时要去折腾一下我的眼镜的位置。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近视的话,还是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的。

电影看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故事节奏比较紧凑,虽然电影看起来是三个小时,但看的过程中真的不知不觉就过来了。中间去厕所的人并不多,全场也基本满座。

电影画面上不断出现的月球临近地球、核爆启动之类的倒计时,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特效方面做得也确实很棒,大家盛赞的太空电梯不说,我觉得后面那个核弹自爆引动月球自身核聚变的过程,画面就很震撼。

至于人物故事方面,很多人称赞的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的那条线,我却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刘德华扮演的人物,和马老师的对话处处显示着他为了给数据里的孩子一个完整的生命会想办法搞事的。我以为他会迫不及待,结果他却隐忍了十几年才付诸行动,多少出乎了我的预料。

而不少人觉得一般的吴京演的刘培强的那条线,我的印象反倒深刻一些。他追求韩朵朵的过程里的一些搞怪,多少冲淡了故事的一点伤感。

另外,电影一开始,人类联合进行移山计划,遭到恐怖组织的打击,不理解的人们游行示威,这些场面在现实的西方世界已是司空见惯。

而沙溢的角色和那个老外的互动颇具喜感,最后他们舍身炸月球的时候,也很让人动容。

如果说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我没来得及看大家提醒的彩蛋。因为这一点,导致我以为图恒宇也变成了数据生命,他和女儿一起合力修好了北京地下的互联网功能,让地球上的行星发动机成功运作,就有种强行开挂的感觉了。这一点我也不知道是电影设计的锅,还是影院的锅。因为最后月球炸了,地球流浪了,影院灯就开了,就有工作人员提醒大家离场,不要忘了随身物品之类的。感觉有必要二刷一下,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故事。

上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个初步的观影感受,理解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我其实不太会写影评,因为很少写的缘故,所以也没什么深度,希望没有浪费你的时间。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5

在浩瀚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白点,但这个小小白点却是我们的一切。”—《流浪地球2》这是最打动我的一句话。

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星球,但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存与发展不应该牺牲环境为代价。太多的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落实到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很多人选择了无视。

我也不是说自己是多么高尚的人,但我却一直坚持着:做人应当遵守的最低道德标准去要求自己,我也经常教育小孩一定要讲文明,碰到了自己能够去做、而且是好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伸出自己的手去做。比如:我小区大门口的垃圾回收屋,有个洗手池,经常有人洗了手忘记关水龙头。我看到了会把它关掉。或许这也是和我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有关吧,小时候家里吃的水都是母亲清晨从一公里外的水井里挑回来的,水对我家来说绝对不能浪费。

刚开始四岁的儿子天真的看着我说:“爸爸爸爸为什么你要把他关掉啊”。我看着他说:“爸爸把它关掉,不然水流走了,就没有水了”。小孩子看着我,天真的眼神表示出了疑惑:水不是一直都有的吗?

是啊!水不就是从水龙头流出来的吗?怎么会没有呢?

我笑了笑,没有解释,因为我知道对他,“挑水”这个字眼就和宇宙一样的陌生。我只是和他说:“等你能够的着的时候,看到没有关的水龙头一定要把它关掉啊”。

现在七岁的他,从小区大门口经过时,看到没有关的水龙头就会把他关掉。做为一个普通的父亲没有太多的财富能给他,我只希望他能长大成为一个正直的普通人。

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世界观很重要。孩子的未来也决定着未来世界的发展。

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保护好了我们的金山银山。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生态环境最近这些年确实比以前有了改善。我记得小时候好像没有出台《动物保护法》,最能直观的感觉到,最受伤害的就是鸟类,很多人拿着气枪到处打鸟。到后来基本上只要你一咳嗽,十米开外的鸟就受惊的飞走了。现在呢,你到鸟的身边一米的距离它都不带看你的。为什么呢?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果。

环境保护就是依靠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随手的一件垃圾,随手的一根烟头,都可以让它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6

今天和家人一起看了网上好评不断的流浪地球2,流浪地球19年当时也是全家一起观看过,所以这次一抽出时间,就再次去捧场。

我个人对吴京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当初的战狼系列和红海行动相比,我也更喜欢后者一点,但是两部流浪地球看过后,我对吴京确实佩服又喜欢上了。

这两部流浪地球,如果1没有吴京的全力支持,无法诞生,至于2里面吴京的演绎,虽然按我这种老影迷有不少槽点可以吐槽,但是整部电影我还是愿意打出9分以上的高分,3个小时全程无尿点名副其实。

流浪地球1-2真正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我从来没想过第二部的完成度会有这么高,导演郭帆功不可没。

资本市场自然是不服气的,远程畜牧业养出来的文艺圈和电影券疯狂的捧国师那历史虚无主义的满江红,我个人对这部电影不想做任何评价。

第五代导演最好早点集体谢幕,他们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新生代年轻导演都自带膝盖骨,话只能说到这份上了。

美国影评人集体恼羞成怒的打低分和绞尽脑汁的找角度批判这些事儿就不用说了,一万多家影院只有100多家愿意上片,这种事也不用多言。

很多事儿就是文化之争,种族之争,文明之争。只不过西方人是全力以赴,咱们国内的很多文化精英是不愿意睁眼,或者心里门清儿,口是心非习惯了。而很多的普罗大众却又懵懵懂懂,被西式价值观的舆论场牵着鼻子走却不自知。

笔者其实是个心胸狭隘的小市民资产阶级软弱左派青年,现实中胆怯又懦弱,做过很多年口嗨骨灰级键盘愤青,如果按我本人,或者说当下逐渐自信许多的新生代网民,左派青年的想法,流浪地球这种剧情不够爽,应对这种百年后的危机,中国人早就按部就班的开启了星际移民,奔赴星辰大海,不跟这破星球上的强盗,骗子,小偷国家们玩了,让它们烂在地球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理智告诉我,口嗨虽然一时爽,但是现实逻辑的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口号不是空谈。咱们是真的能做出这种流浪地球里面这种丰功伟业的伟大民族和文明,至于西方人它们配不配?我只能说冷暖自知。

好莱坞的美式价值观不用过多阐述,整个中国70后,80后,90后都是看着这些长大的,三代老中青网民的三观,到底被西方价值观污染了,还是阅尽千帆后觉醒了,每个人自己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下面说点细节,很多人对片中刘德华的角色工程师图恒宇故事线不太满意,我本人倒是觉得这条线和剧情契合度还可以,我个人感觉,如果能把数字生命细节再完善下,比如加上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时间差流动设定,更能说明为啥数字生命派会反对流浪地球的“移山计划”,因为对数字生命派来说,全体人类逃避式的躲进虚拟空间,无限的拉长和现实世界的时间差,在太阳氦闪最后这100年也许可以达到一个相对的永恒。

数字生命派的剧情,以及片尾最后彩蛋揭示人工智能moss是大反派都是原著小说里面没有的原创剧情,我个人感觉整体思路还是比较契合原著小说的。

对于moss是隐藏大反派这一点我倒是没有太多惊喜,因为片中从一开始就各种用监控设备监控全局的片段来隐喻人工智能的叛变。moss和刘培强在流浪地球1里面的剧情对话也早就揭示了自己的目的和逻辑,一个在第一部结局早已暴露的大反派在第二部里面完善自己的人设也不稀奇。

moss这个设定原本是致敬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2001的角色,在流浪地球2里面的剧情走向,却把它在第一部里面已经明示的死亡结局画上了一个问号,把这个设定打到了一个甚至大幅魔改原著剧情的地位。

因为按照2里面的设定,它甚至对自己的原身量子计算机550W诞生前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干涉,片尾彩蛋moss的阐述,2044太空电梯叛乱事件,他是黑手,流浪地球1剧情里面的2075年逃离木星危机也有它,然后还提到了后续2078年太阳氦闪事件,而且片中披露的一点细节,1978年各国政府就接收过2044这个时间点的警示信号,再加上片尾moss对话中提及的为了克服人类对历史当下,未来的执念,很明显是暗示了这一切的幕后黑手moss已经开始s涉及时间概念了,我个人感觉设定有点突兀,看完彩蛋,一下从科幻太空人类文明史诗跳跃到了美式时间旅行,日式时间线,或者星际穿越多维空间世界观,懵了。

片尾彩蛋moss还揭露了自身诞生是对图丫丫“人在回路”的学习和多次迭代,加上数字生命父亲图恒宇这个变量,然后诞生的一个逻辑集合,这个设定有点类似传统科幻小说里面量子黑盒计算机的概念,只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内部不可测,诞生混沌无序又偶然,不可复制。彩蛋片尾的无数个图恒宇和图丫丫的场景隐藏在moss电子眼里,和神秘的敲门声,郭导应该是想表现moss的本质,并为第三部埋伏笔。

我少年看过对流浪地球的原著,印象中最震撼的一幕,是逃离木星后的2078年,主角夫妻分道扬镳,各自加入了政府军和反对派,反对派最终攻破了联合政府,处死了全体联合政府人员,然后正要减速行星发动机,返回太阳系的时候,太阳氦闪了,随后反对派沉默了,接手了联合政府的职责,带着人类和地球继续2000多年的流浪计划。

说实话,我对这个剧情很期待,流浪地球3按目前剧情走向,应该就是这里,我想看看郭导会怎么演绎。

换个角度叙事,2022年末咱们被形势逼着放开后,当时很多人也拿这个剧情隐喻过很多东西,我当时也是感慨万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流浪地球2是用中国电影工业讲述了中国价值观,东方集体主义,集体牺牲英雄主义,这些优点足以掩盖很多影评人从自我角度寻找的的电影细节槽点。

笔者很少写电影影评,这次愿意这么长篇大论,是真心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和希望,希望每一个感兴趣的中国观众,可以自己去体验这部里程碑作品。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7

看完了流浪地球2。没看过大刘原著,只能基于首遍观影印象,说下极端个人主观体验。

细节精致、场面宏大、各种高科技设备机械等制作狂霸拽酷炫,贯穿始终,堪称视觉的极致盛宴。这种画面的冲击震撼确实无法在手机屏幕上感受到,仅此,就值得去影院朵颐饕餮。对于恐高恐黑的我,尤为舒适的当属宇宙图景的绘制。之前在科技馆所看的宇宙科学片,真实图景浩瀚深邃,个个星球之外弥漫无边黑暗,即便我们置身的地球都成为无限渺小的存在,个人不过如一粒灰尘,瞬息飘灭的强烈虚无感急速膨胀为无法克制的巨大恐慌。球2里涉及到的太空都是作为背景,画面主体是人类的文明,比如太空电梯、飞船等,或者是人类的家园一一地球。观影过程中不会出现置身太空之中的失重感和虚无感。个人始终有依存、有归属,占据半个画面的蓝色星球,如此美丽、美好且令人温暖。对家园的高度依恋也许是中国科幻作家设定带着地球一起去宇宙流浪的情感根源吧?

观影的过程却有点痛苦。除了三小时的超长观看导致的疲累,还有许多的困难:急速对话充斥着密集陌生的科技术语和数据,应接不暇;人物的动作、表情、行为、话语如同10倍速快进,消化不良;太空、地面、水下、地球上各城市等等,多样化场景转换频繁,区分困难。我这个衰老的低配置的cpu大脑完全来不及进行巨量巨类信息的理解、处理,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这是在哪、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干什么的茫然无知状态,无法同步剧情、无法共鸣情感。视觉审美的兴奋感维持了我半个小时的专注力后,再也无法阻止场域与视阈的剥离。就象一个差生,拼命笔直支撑着身体、努力专心倾听老师的讲解、奋笔疾书地记笔记,还是搞不懂在讲什么,终于精疲力尽、大脑当机,忍不住困倦烦躁、小动作不断。导演的表达与观众的理解脱节,就如同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脱节,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因为对情节的不明白,导致对故事发展(事件因果关系)的难以理解。比如,故事开始时,太空电梯及其基地遭到了谁的武装攻击?是数字生命派对真实人类派行动的破坏吗?为啥最后又发展为刘德华的数字生命拯救了人类地球?史前人类断骨愈合的故事能够类比当下人类面临共同毁灭亟需团结的境况吗?李雪健是什么身份可以对其他各国科学家发号司令?其方式简单粗暴,对下属“你不需要准备,一字不落念稿子就可以了”,在确知执行任务的人全部阵亡后仍要求科学家们“我的人会完成任务,你发射就可以了”,最后当然成功了,但依赖的是刘德华转变为数字生命的境遇偶然。这究竟在讲述科学还是在讲述玄学?是领导人物的决策疯狂还是我的大脑疯了。我的大脑一直在抽筋……

剧情不解进而造成无法形成对人设的清晰认知。吴京一见钟情的浪漫不是俗套的见色起意?虽然,后续铺展了两人舍命互助对敌、结婚生子至女方去世的感情线。突然,又设置个在可照顾幼子的岳父和必死的妻子之间进行抉择的“两难冲突,可是,当时的局面和后续的道路只能选择岳父啊。决择引发的情绪炸裂对吴京形象的构建不是多余的吗?决择的必然唯一性也让球1里的少年刘启的人物印象不只是一个叛逆中二,更像一个不懂感恩父亲付出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巨婴。还有,为啥李雪健饰演的领导时而深情演说说服、时而讲故事循循善诱、转而又严肃刻板命令?好分裂的人格啊!为啥刘德华饰演的父亲前不顾系统过载可能致使月球发射失败带来地球毁灭也要执意上传女儿的生命资料、后又舍身完成系统开启任务拯救地球?成功结果能弥补风险过程的过失从而让观众认可角色的行为吗?黑人小哥两次强调自己没有编制只是合同工所以没有医疗保险,事关全人类生死的任务你录用个生死场合还要纠结医疗保险的合同工?!在此对照,之前录取领航员的资格审查环节设置的两难抉择吴京悲情被冲刷得有点搞笑了吧。

最后的最后,剧终前终于暴露了前面人类遭遇的所有攻击、破坏、困难都是MOSS制造的。这也让我明白球1里为何MOSS会擅自作出放弃地球的决策。但是!整个故事讲述的不是人类应对太阳系毁灭的灾难?应对的对象,是一个摄像头,一个系统,一个机器?!

那么,整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真实人类?吴京?刘德华?领导们?)?主线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以上只是一个被剧情搞疯了的差生的疑问,不是质问。求科幻爱好者们和大刘作品研读专家们耐心解惑,别歧视暴凌我这个差生。

个人对故事发展的设想。如果人类走向数字生命的命运,如果机器系统控制了一切,故事也可以发展为黑客帝国那样:主角世界是数字世界,不断自我修正bug完成系统升级,而真实人类沦为苟且于地底黑暗角落的配角。

如果真实人类仍然是主体,接下来的流浪故事该如何更好地表达复杂人性的冲突?如何更好地讲清楚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撞?如何更好地呈现主角们(真实人类或者球1里的少年吴启)的人物成长?

看了球2也明白了球1里面的一些场景。比如,地表为何成为冰冻世界,MOSS为何叛变人类,刘启为何长成为叛逆中二少年(虽然仍然不能接受)。

结尾好像有两首主题曲,伴奏着一屏又一屏密密麻麻的展列参与各项工作的人员和机构的字幕,让人深感这部科幻大制作的认真、努力、用心和不易,由衷升起对导演郭帆的敬意,热切期待下一部科幻宏篇巨制的诞生。最后一首歌挺好听的。可惜只剩我这一个习惯等待字幕滚动直到白屏的观众。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8

中国科幻电影没有让人失望!《流浪地球》2是一部让人很感动的电影!在危机与困境中,爱,责任,勇气,希望,信念,团结能让人类战胜一切!

整部影片多线并行,出场人物众多,电影时间较长,隐喻和伏笔很多,特效场面宏大,出境的飞机很帅,人物形象丰满,每个主线人物的故事都很完整!但也因为主线过多,时间太长,会让观众觉得剧情有些散乱,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爱情,亲情,友情,心中有爱,才能让人鼓起勇气,充满希望,接受责任,坚定信念,团结一致!电影中把这几方面表达的很好,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细腻浪漫隐忍的情感!也许表达的不够强烈,但心中充满了爱!

当肩负起家的责任,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家人!为了完成任务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完成任务,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其他人!自己经历了很多艰难痛苦,被人问怎么样时,却含泪说很好!父爱如山,想让女儿活下去平安度过一生,也许方法有些极端,但没有尝试过就无法分辨对错!

电影不但让人感动,也有一些小幽默和吐槽。笨拙的情感表达,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吐槽房价终于跌了……都会让人会心一笑!制定计划时,永远都要有备选方案,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意外!

演员的表演都很好,也很符合人物,亮点很多,堪称完美!偶有点小瑕疵,也不影响观感!

当危机来临时,面对家人的离去时,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会影响人类的命运。没有什么万事太平,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这些无名英雄肩负起了一切,才能让我们幸福的生活!

心中充满爱,接受责任,鼓起勇气,坚定信念,我们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下去,给自己时间,所有的读者朋友们,都会成功!梦想成真,一夜暴富!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9

要我来评价流浪地球Ⅱ的表现,那就是两个字:炸裂。

个人认为它值得夸赞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是它脱离了个人英雄主义,成功地描绘了一个群像。第二点是它充分展现了人性。还有一些拍摄手法上和情节的设计我认为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夹杂着讲吧。

首先说他脱离了个人英雄主义,这是相较于第一部而言的。第一部已经做出了尝试,但是最后关头还是只能依靠刘培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这还是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比如速度与激情,经典几个人拯救世界,就很个人英雄主义。这是脱离现实的,像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么多年从来都是几个阶级的团结协作的成就。因此,现实往往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历史永远不是个人的。在月球危机的时候,虽然刘培强坚持独自完成剩余的核弹布置,但是他前有队友完成大部分的核弹布置,后有引爆核弹的敢死队。这样的情节弱化了刘培强个人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就算刘培强在小行星带中坠机了也不影响人类渡过月球危机,敢死队完全可以帮忙布置剩下的核弹。群体的力量在剧本上是一种必然性的体现。剧本想要去除个人英雄主义就必须保证宏观上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绝对关联,要把个人因素视作无关变量,或者是弱化个人因素,那么剧本就算是去除掉个人英雄主义了。

修复北京根服务器的情节我认为有点美中不足,还是有点故意制造紧张点的嫌疑。但是总的决策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宏观上影片中的决策必然导向点火成功的结果,后备队的派出也增加了合理性。后备队最后清理出来的缺口是够人进出的,所以大概率即使图恒宇没能完成任务后备队应该也有能力挽回。不过影片中故意让时间卡得很死这点会让上面说法的合理性减少,这是美中不足的。瑕不掩瑜,流浪地球Ⅱ成功地把中国式的价值观——即强调了群体力量而非个人力量——传达了出去,可以说的上是上乘之作。

流浪地球Ⅱ在人物塑造上是顶级的。在重大变故面前,影片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正反两面。图恒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影片当中他所有的行为的动机都是自私的。把550A贡献出去只是想要更强大的算力给女儿完整一生。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使用非法手段强行接入550W。最后修复根服务器也只是为了女儿的人格备份卡。这是人性中自私的部分,不过到了最后他拼尽全力履行职责也确实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流浪地球Ⅱ在对于普通人的刻画上就很有大刘的味道,人们质疑移山计划,发动恐袭暴乱,作为人性的刻画十分真实。

综上所述,我认为流浪地球Ⅱ好看的原因就是真实、脚踏实地。因为真实,所以不个人英雄主义;因为真实,所以对人性描摹得精准到位。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0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比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好吗?影片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爱情——爱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而爱情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哪怕地球会毁灭,人类将灭亡,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爱!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影片中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会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区区几个字,彰显出的却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度思考。而后,当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明明就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选择离开家人入驻空间站。但是,在把这张票给妻子还是给岳父上,让他犯了难……图恒宇不满足于女儿丫丫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而是继续躬身于科研,以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当老马提示他:拥有了永恒“数据生命”的丫丫,可能是个天使,也可能是个恶魔时。他选择了相信。所以,当自己溺水时,让女儿记住了秘钥。并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静与睿智,令人印象深刻。当人类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以此来逼迫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也许手段不够委婉,但初衷却是好的,也算勉强能够接受。不过,至少透漏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它会自行判断而不会听从人类的“发号施令”。

这就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备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庞大的资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那么,它还能够始终不改造福人类的初心吗?我想未必。人类不能对此太乐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必须要保持清醒,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优胜。不然,人类就可能失去对于自身命运掌控的权利。

当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吗?流浪出太阳系,真的是最优选择吗?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改造太阳吗?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拿出来应急吗?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上万个引擎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否如鸡蛋一样散了黄?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须要抛弃月亮吗?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吗?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1

春节假期去看了《流浪地球2》,总体而言很不错,节奏张弛有度,有燃点有泪点,特效拉满不输好莱坞,强烈推荐。

和原著小说对人性辛辣讽刺的暗黑底色不同,电影选取的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最开始阶段的一小部分篇章,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一致应对文明危机的浪漫主义故事。电影看完,留在我脑海中最回味悠长的,不是哪一段情节或者哪一个科幻设定,而是全人类不论国籍、种族、性别、年龄,都几乎不计个人得失的为应对危机而努力,是“团结”这两个字。

现实生活中,这种程度的团结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在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如果真的面临危机,别说是几百年以后才会造成地球毁灭,哪怕灭顶之灾就近在眼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仍然是:一开始各国就会为计划中你出多少资源我承担多少损失而争吵,哪怕第一步走出去了,计划执行过程中有任何的损失都会引发质疑,会有人强调人权,有人要求自由,有人说被歧视,有人说有阴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执行计划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计划夭折,而灾难终将到来。如果不信,看看新冠病毒威胁下人类社会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了。

有点矛盾的是,人类之所以能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就文明,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通过虚构概念的能力或者通俗的说,讲故事的能力,人类可以建立起互相协作的群体,随着人类的发展演化,这些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协作模式越来越复杂,最终迸发出远超个体能力简单相加的巨大能量。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协作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财产私有也成为了可能,这一方面加强了人类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协作的摩擦。“协作”和“自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协作”的力量,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自私”带来的驱动力。强行摒弃其中任何一个,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至少从已经过去的人类文明历史来看,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所谓“普世价值”成为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则被恶毒的和独裁专制划上等号,这导致社会在“自私”的方向上走的太远,社会协作的摩擦力空前巨大。以美国为例,从2000年开始,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不管是哪位总统在位,除了发动战争以外,美国政府几乎没有能力推动任何重大计划。无论是全民医保,控制非法移民,控枪、重振基建,还是抗击新冠,所有的计划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半途而废。如今的美国社会被各种政治议题切割成了细小的碎片,每个碎片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寸步不让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任何一项政策总是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即使从比例上来说是少数,但如果这部分人懂得利用媒体、懂得抱团发出声音,在美国的选票政治体制下,一定会产生足够的政治影响力来阻挠和破坏对他们不利的这项政策。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仍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但近40年来伴随着经济融入欧美主导的国际大循环中,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作为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利器,也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甚至一度全面占领舆论高地。直到特朗普上台以后搞经济脱钩和新冠疫情之后西方的拉垮表现,才终于让集体主义思想开始绝地反击,让团结的力量再次在普罗大众面前得以展现,也让像《流浪地球》这样歌颂人类团结的优秀影片有机会得到广泛好评。

可是这样由外部压力和特殊事件造就的团结是脆弱的,是经不起考验的,2022年底的一系列争论和风波就印证了这一点。那怎样才能长期维持住一个团结的社会呢?我认为需要有三个要素:信仰、公平、先锋队。

首先需要有信仰。这里说的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共产主义,也可以是别的需要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说的简单点,需要整个社会对“我们应当去往何方”这件事有基本共识。就好像一个企业需要有战略愿景和目标,才能让不同部门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应当做,有多大价值。只有有了这样的共识,有了这样共同的信仰,才会有人能愿意为此承受个人的利益损失,克服协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摩擦。正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我们才能看到虔诚的传道士为了传教披荆斩棘、劳苦一生,能看到老一辈的革命者愿意为了保卫中国和建设中国完全不顾个人得失,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有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价值追求。

其次需要建立基本公平的分配机制。这不是要求每件事情任何时点上都绝对公平,但是在有人为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做出了贡献付出了牺牲之后,需要尽可能的为他们做出补偿,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则如果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长期普遍存在,必将侵蚀信仰的根基,最终导致信仰坍塌。历史上,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黑暗,苏联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阶层僵化,都是典型的负面案例。

最后需要有先锋队。先锋队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完善和传播共同的信仰体系。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成长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任何的信仰体系,如果想要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就不能死扣经典,必须不断的进化,于是需要有“专家”来开展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而所有的进化调整又需要及时宣传给普罗大众,让理论体系与社会实际不要脱节,于是需要有人来进行信仰的宣传教育。先锋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当带头模范。相对“言传”,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身教”的宣传,如果能看到身边有人为社会共同的信仰做出牺牲,那么我对于这个信仰的相信程度将会显著提升,如果能看到社会最终没有亏待那些做出牺牲的人,那么我对于社会公平体系的信任度也会显著提升。在大部分的宗教体系中,都有类似神学家、传道士、苦修士这样的角色,而在共产主义体系中,共产党员起到的应当也是这两个作用。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给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我们最终是否能够达成这个愿景,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之所以谨慎,是因为从目前的现实出发,我暂时看不到实现这个愿景的任何现实路径,甚至无论是从全球视角还是国内视角,和20年前相比,我们离这个愿景似乎还更远了一些。而之所以仍保持乐观,是因为拉到更长远的时间尺度,人类的组织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从最早的狩猎采集团体,到城邦、再到国家,我们人类能够组织起越来越大规模的协作体系,那么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未来一定能够建立起超越国家的组织形式,直至终有一天,覆盖全球所有人。

愿天下大同,人类从此无纷争。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2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电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2》,本部电影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整部电影让人十分感动,不禁让人们伤感。其中我最感动是:图恒宇为了复活因车祸去世的女儿丫丫启动了数字生命计划,甚至威胁上头,只希望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生,他甚至因此魔怔。但是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最终中国的互联网才能连上,让全世界都发动机都能够完美点火。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流浪地球1》里面的一段:

国际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为了让地球能够成功脱离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国际空间站,使空间站中的30万吨燃料引爆木星。刘培强常常对自己的儿子刘启说过一句话:“当你想你爸爸的时候。便遥望木星。倒数三秒就能看见我。我就在那儿,”可当刘启长大后知道了父亲是在骗他。并对父亲的离开不理解,甚至记恨父亲。刘培强的离开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为了地球文明的延续而不惜牺牲自己。在刘启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亲要离开他。别人却享受着父亲最终成功的果实。

两部《流浪地球》都是一样的,这些英雄的离去都是为了能够让地球上的人们拥有活下去的希望。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英雄。

我觉得,人要有正义感。当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地球将会毁灭,人类再无挽回的机会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牺牲家庭。他具有顾大局。舍小家的精神。这本身就算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英雄。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3

电影上说:“没有人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我在想如果星空中没有月亮,那将是多大的遗憾。然而这样的遗憾在《流浪地球》2中,变成不得已。那是人类自我拯救进程里的败笔,但好在这部片子全程以“爱”贯穿,一切就都变得值得。

汪曾褀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活着才有意义。“影片中无论是刘培强对韩朵朵浪漫极致的爱、还是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之爱,还是那233个引爆核弹的50岁以上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长者以生命对人类的献礼,马兆的牺牲,还是图恒宇对女儿YY执念般的爱,将一切变得极具意义。

而更吸引我的是:“人类的数字生命将永生。”这简直太棒了。想想,在元宇宙里,你以你自己的身份,以数字的形式永不停歇地在成长、进化,日益变成更好的你自己。你的肉身或者早已经灰飞烟灭,但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会沿着你惯性的思维模式去延续,去爱着你爱的人,去完成你未竟的事业,甚至去拯救世界。我想那便是希望吧。而让人类生生不息的或者正是这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吧。

回望我们生命的这一路走来,许多的不可能,都在一些人的灵光乍现的时候变成了可能。所以,我期待元宇宙时刻的早点到来,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会有另一个我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活得生机勃勃,活色生香,这很美好。这种希望就象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值得期待,充满生长的力量,或者这也可以定义为“活着”,象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叫活着。而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活着”永续,是一种精神的永续,生生不息。

忽然觉得,这许多年都没有参与过网络游戏,应该算是一种遗憾。如果可以,希望这个2023年可以参与体验一下网格游戏,去感觉一下虚拟现实,去拥抱科技与现实的种种驳接。

电影,最终以[Moss小苔藓]来终结,我想一方面希望人类,在恢宏、广袤的宇宙中,即便缈小如苔米,也将以人类的方式,将人类的文明传承下去。是啊:“如若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是多么的寂寥。”即使科技如何使人欣喜,具有智慧,但人类,才是这个宇宙,当仁不让的主角,人类自己的主角。一如小苔藓,忽然想起袁枚的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4

一百年后,太阳会膨胀到吞灭地球。是选择一时安稳顺其自然,过完当代人的一生?还是想办法远离地球,让后代有生存的机会?

看完《流浪地球》,我想到的最多的,是选择。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人类文明繁衍生息,世界各国放下成见,放下斗争,汇聚在一起执行移山计划。一场飞来横祸,父亲失去了妻女,不顾同事导师的劝阻,将女儿残存的意识导入已被禁止的数字生命技术。理性的科学家,在理智与情感中,义无反顾地想让女儿活下去。地表气候越来越恶劣,可全球只有一半人有资格进入地下城,为了让家人活下去,刘培强毅然决然参与空间站驻站宇航员选拔,前路未卜,将名额留给年幼的儿子和岳父。月球危机近在咫尺,需要三百名宇航员去月球引爆核弹,大家心知肚明是单程票,热血青年毫不犹豫地报名,为了保护年轻生命,各国航天中队五十岁以上的老队员自愿前往,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们。谁不向往新生,但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一次次选择的背后,是人性的挣扎,是权衡,是约束与渴望。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每一次选择都是艰难的角逐。

成长,就是教你权衡利弊,做出最好的选择。小时候,选择是随心而定,喜欢就是答案,长大后,在做出抉择之前,我们考虑的更多,受到的影响更多,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再也无法单单听从内心。小时候,总盼着长大,不受约束,特立独行。真正长大后才发现,那一个个洒脱的身影背后,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世界,选项少了,难度却大了。

人生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大到选择一座城市、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一份工作,小到选择吃什么、坐哪趟车……我们常常以为,选择了一个就会错过其它,可事实上,无论我们怎么选,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

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艰辛,只要我们能接纳自己的选择,不管走在哪条路上,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尊重自己人生里的每一次选择,正视选择后出现的每一个遗憾,不要被某一次不完美的选择圈定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你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即使你所做的选择不那么完美,但也没有人能阻挡你在不完美的选择里让自己变得更完美。选择热爱,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平山河的勇气。

希望我们都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不回头,不后悔,坚定不移,朝着选择的方向,奔跑!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5

大年初二,天微冷微雨,适合抱一桶香甜的爆米花,揣一颗火热的心去观影。第一选项,绝对是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演员带来的科幻片《流浪地球2》。我这人有个习惯,在前的珠玉得了我的青睐,我就会死心眼地追着期待追着喜欢下去,成为生生不息粉,即便是某些续篇不尽如人意,我也吐槽也表示失望,但是我还是喜欢一路陪伴着。

这个第二部没有让我失望。它其实是第一部中故事的前传,电影补充解释了第一部的某些内容情节,例如人们为什么要住到地下城去,流浪地球计划的由来等。两部不同主人公的电影非常巧妙地连贯起来了,故事有承接性条理性,看得才叫清爽,一瞬间就唤醒了我几年前的回忆,尤其是达叔的那几个简短的镜头闪现,让怀旧的我顿时泪目。然而,导演郭帆绝对不是在消费观影者的怀旧情怀,他有更大的野心。有连贯,有突破,有进步,有新意,是我对所有续集的期待。《流浪地球2》的场景更大了,不再是第一部里的国内公路线了,有了世界各国的基地点、月球的太空站点,感觉这盘棋下得挺大;特技制作更炫了,那个无人战斗机群、太空梯的画面实在太令人震撼了;主题线索更丰富了,人物塑造更立体了,有吴京角色的感情故事,有刘德华角色的家庭故事,有很多很多其他人物的惊鸿一面,在各种各样人物的故事拉扯里,梳理出主线与副线,我们在不长的故事里感受着复杂的人性。

有人评论,电影过于煽情了,我却不以为然。电影艺术的呈现是多样性的,有凸显导演风格的叙事手法审美价值,也有如音乐一样优美的节奏,有如法学一般严谨的逻辑……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思想情感的审美吧!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何为选择。图恒宇在事业与女儿中选择了让女儿以数字生命获得完整;刘培强在自己与家庭间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家人;张鹏在去与留的中间选择了把生存的机会给更年轻的生命,那句“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一响起,我情不自禁就泪潸潸了;李雪健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隐隐约约间总让我看到某个我一直敬佩的人物的影子,他在放弃与坚持中选择了坚信……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出发点,猛然间让我想起了《琅琊榜》里我最喜欢的几句台词:“我曾经因为你的选择非常难过。但我毕竟已经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而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不能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可抱怨的。”是啊,我只管选择我认为值得的!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大义面前,总会有人,总要有人,有所选也有所不择!如果问题摆在我面前,我会如何做这道选择题?不敢深思,还好,这还不是我们要做的选择题!就让我们如此厚颜无耻地选择忽视答案吧!也许,真的有这样一个时刻了,我们也能做出认为值得的选择,毕竟,电影给了观者启发。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感谢作家刘慈欣编写的故事,也感谢影片所有工作人员的呈现!观影让我们获得了精神的愉悦,道德的提升,从而有内心的满足。没有点点滴滴的煽情铺陈,哪里来的情感渲染?

由此,我也突然想起了最近自己的工作思量,在我们的诗词教学里是不是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线?关于家国情怀的线?“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中国人的舍小家就大义的铮铮风骨处处可见,处处可闻!作为老师,我也要像一个导演,去铺陈吧,去渲染吧!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6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7

看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一个年轻的爸爸忙着工作,他的儿子却在旁边捣乱。为了不被干扰,他就把一张世界地图撕碎了丢给孩子,让他把地图拼接好。本以为可以让孩子安静一段时间,没想到孩子一会就把地图拼好了。惊异的爸爸问孩子怎么这么快拼好了地图?孩子说:地图背面有个人的照片,根据人的模样拼接,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

在北京工作的侄子春节回家,邀请我看电影《流浪地球》,于是,大年初三踏进横店影视城。

影片开演,很宏大的题材,地球面临毁灭,人类拼死保卫地球,出台了“移山计划、数字人类计划、流浪地球计划”。观众们在感叹科幻片魔幻的画面、地球人的勇敢和担当、人类面对毁灭时的坦然时,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的人性光辉和温暖,让人为之动容。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由于他开车时的一次走神,致使女儿丫丫被撞身亡。而他冒着被逮捕的危险,把女儿的思维植入550C系统,想利用数字生命计划延续女儿生命,让女儿在智能数字世界里拥有完整的一生。

由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名宇航员。他和同样是宇航员的韩朵朵相爱并生子。可是妻子却罹患二型辐射病,生命只剩下84。3天。他毅然报名参加保护地球计划,只为家人能享受“特惠机会”——可以优先进入地下城避难。

在地球面临毁灭之时,由沙溢饰演的中国宇航员。在危机时刻,需要报名参加有来无回的地球拯救计划时,他按下一位举手报名的小伙子的手,高喊:50岁以上的中国航天员,请随我出征。

看完之后感慨良多,我们总习惯把小道理推及到国家民族甚至宇宙时空角度,而我却想把这部影片涉及到的宏大的问题浓缩至个人和家庭角度。我想:其一、我们所在的地球严重内耗,意识形态之争、战火纷飞、饥饿瘟疫,无不在透支地球,跟电影里毁灭前的地球何其相似!未来某天,我们能否有一个类似电影里的“地球联合政府”,不分地域和种族,让地球每一位公民都均等地享受美好的生活。其二、民强比国富更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公正、自由、富裕和尊严。其三、人性的温暖的光辉,不要像在类似电影里的特殊时刻才闪亮,而是要在平时的每一天。

而这些要想实现,前提是看重人、尊重人!就像我开头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我们的世界才不至被毁灭!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心得体会 篇18

电影可给人启示,可让人深思,可令人感动。看了《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我的心深有感触。

《流浪地球2》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了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影片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如空间站“太空电梯”被劫持、核武“轰炸”月球等。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一场视觉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面上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起初张鹏问刘培强:“地球还没好吗?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太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韩朵朵,遇见了爱情。爱情是美好的,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存在。

当太空电梯危机后,联合政府出现严重分歧,导致月球和地球的行星发动机建造停滞。此时,中国代表周喆挺身而出,宣布中国将独立完成两台行星发动机的建造,以验证移山计划的可行性。这时,周喆的学生郝晓晞却说这不公平,可周喆却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区区几个字,彰显出的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度思考。

而后,当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组织中国航天飞行队中50岁以上的出列,他们明明知道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以实际行动,用生命践行了周喆“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

影片中扣人心弦的还有亲情。刘培强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入地下城的门票,选择离开家人,入住空间站。周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即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选择了放弃,继续躬身于科研,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

纵观整部电影,无不围绕着爱情、亲情、人类大义展开。这不仅是一部科幻片,更是一部充满温情、以情动人的电影。可能在未来的世界,地球真的将踏上流浪之路,寄托中国人相思之情的月亮将要解体,山川湖海,风雨雷电,时间,故乡,一切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