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2024-04-27 17:42:28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1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哎——小气鬼,这么一点点水都不舍得,还得去兑热水,小气鬼,喝凉水……”

总会有几个捣蛋鬼,在我做事情时吵来吵去,不理又白被骂,有一天,我终于忍无可忍:“给我滚!”可是他们几个还是比跟屁虫还能跟,抓住我的尾巴不放,带头的几个告诉我,如果我不当小气鬼他们就放过我。

转眼美术课到了,我用仅存的一小根铅笔涂画着期末的考试作业,他们斜瞄我一眼,心事重重,心里似乎盘算着什么,突然他从座位上跳起来,抡着拳头:“哈哈!”怪声笑着,他顺手抓起彩铅,将它扔进了垃圾桶里,我气急败坏,他却毫不顾虑我的心情,一本正经,慢悠悠地说:“你看又小气了,一根彩铅算什么,换一支!”我只得装得有模有样,但作业一笔也没画。

时间过得飞快,太阳越升越高,火热一般喷向地面,“该吃中午饭了。”语文老师依旧用那甜蜜的声音提醒我们,我们也照常规规矩矩的去排队取餐盒,说真的,我们学校的饭菜难吃得要死,打开饭盒,一股奇怪的味道差点把我熏倒,我吃两口就想作呕,可是想把食物成功放回箱子里是要经历一个很严格的“安检”的,一旁的同学又扑来,挤眉弄眼,:“不就是午饭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扔了!”

我突然豁然开朗,偷偷摸摸地把饭给倒掉了,不料这一幕被生活老师发现了,他呵了一声,我和那位同学就知道大难临头了,生活老师说:“你们为什么要把饭给丢掉?”那个同学似乎很懂我:“不然就是小气!”“那么说老师也很小气哟!美术老师吃大餐,把剩饭打包回来,音乐老师用破衣服缝了一个布娃娃……这是节约!”

我和那同学醒悟了:“原来这不是小气,是节约啊,现在我国人口那么多,每人浪费一粒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以后不要浪费,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2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

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中央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3

《谷客》

稻谷黄了。

第一道镰影拉开了夏收的序幕。

谷客出现了。

谷客是一群神秘的人。他们头缠布帕,身穿黑衣,脚扎绑带,来自湘桂交界的大山。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从大山里出来?因为山外的大部分壮年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老弱妇孺留在家,收割成了沉重的负担。他们是来帮工的客人,人们叫他们谷客。

他们三三两两进了村,带着简单的行李。三言两语,几个简单的手势,便接过雇主的镰刀和谷篓,走进谷地。白天干完活,晚上,他们睡在雇主的平房顶上或屋檐下。

谷客是一群沉默寡言的人。他们只顾埋头干活,从不计较雇主的工钱和伙食,也不理会人们的鄙夷和同情。

做完农活,接过工钱,他们又像来时一样离去。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没有人问他们的家到底在什么地方。

我最早知道的那三个谷客,是我母亲雇请来帮忙收稻谷的。其中两个男的少年老成,身粗腰壮。那女子年龄有十六七岁,头发扎成辫子盘在头上,衣袖和裤脚都绣了彩纹,端庄朴素。

记得有一天,他们吃完早饭准备去田里,我也找来一把镰刀跟着走。下到田里,其中一个男谷客瞟了我一眼,遂脱掉布衣往腰上一扎,“喳”地一刀开了镰。

我那时十七八岁,基本上能理解他眼神的含义。他可能觉得,像我那样文文弱弱的样子,不要说割稻谷,恐怕在酷热的日头下晒一会儿也会受不住。

但我怎么肯被瞧不起?心想,既然来了,就必须干出个样子。

等我挽好衣袖,扎住裤脚,准备试镰的时候,那个瞟我的谷客已经割了一个来回又到了我眼前了。

只见他放下一把稻谷,直起腰来,用衣袖在脸上抹了一把,眼神柔和,操着一口生硬的汉话对我说:“你别割了,去给我们找些水来,好吗?”

“好吧。”我犹豫了片刻,缓缓说道。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竟然嘴一咧,笑了。他的笑容像九月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我也摸摸头跟着笑了,虽然有点小尴尬,不服气和好胜心却没那么强了。

晚上,我特意让母亲多做了几道菜,又买了两瓶酒,想好好招待一下这三位谷客。

我们当地人都知道,他们不抽烟不饮酒,可能和风俗习惯有关。

最终,他们经不住我的再三劝说,最后每人喝了约半杯酒。

经过几天的相处,这一顿饭下来,我们的距离无形中拉近了许多,聊了不少。

我知道了他们三人的关系,那个找我要水的谷客是姑娘的哥哥,另一个谷客则是姑娘的对象。

饭后,我们一起在河边纳凉,我觉得我和他们已经是朋友了。

我问道,听说山里人热情外向,能歌善舞,为什么你们却这样沉默?哥哥反问,听说山外人惯爱欺生,向来看不起山里人,为什么你不是那样?时间仿佛停滞了几秒,我们都一愣,又几乎是同时大笑开来。

如今,我年纪越来越大,阅历越来越丰富。想起当年的那三个谷客,又不禁想到陕甘地区的关中麦客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一样的勤劳俭朴,像稻谷和麦子一样,充实着大地。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4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凉爽的秋风,送给我们一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海,让我们享受一种丰收的喜悦。我不禁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提到这些,也许会有人说:“现在我们已经过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是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就是硬道理。粮食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粮食稳,人心稳,社会稳。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一日三餐丰富可口,可是种地的农民伯伯们天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地里辛苦的劳动?当有同学把饭菜倒掉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这些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的劳作换来的?

白居易有诗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可以看出,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可如今真正爱惜粮食的又有多少人呢?如果我们每人每天都浪费一些食物,那14亿人,每天一共浪费多少食物呢?有时甚至我们浪费的半碗食物,也能让那些印度饿的皮包瘦骨的孩子们维持两三天的生活。《平凡的世界》描述了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生活。孙少平每天“饿的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我们现在的生活对他来说多么幸福啊!我国的国徽就是有两穗饱满的麦穗组成的。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粮食。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以俭为先。”妈妈对我说过:“粮食在手,心里不愁。”就像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他们都很节约粮食,他们知道没有粮食是多么的可怕。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我对爱粮节粮总结了以下几点:

1、如到外面吃自助餐或者其他的餐饮,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拿。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不打闹玩耍,尽量不剩饭剩菜。

4、如有浪费情况请勇敢制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凡事要从点滴做起,节约粮食也同样如此,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爱粮节粮的人吧!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5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在我牙牙学语的小时候,妈妈经常教我读好《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记忆犹新,但那个时候的我还太小,不理解诗中的含义,随着我渐渐长大,直到我有机会回乡看到老家的伯伯,才亲眼看到什么是“辛勤种植”,也慢慢体会到了“爱粮节粮的真正含义”。

那一天,我走在老家的田间地头,看见了很多上了年纪的伯伯、婶婶在给农作物拔草浇水。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他们一个个辛劳的背影在不停的忙碌着,真是一群勤劳的人呀。可是这么热的天他们的身体能吃得消吗?正在思考间走到了大伯家门口,大伯家新盖的楼房,有好几间房子,其中一间专门用来存粮食,地上放三四个大麻袋,大伯告诉奶奶今年收成不是很好,等伯伯端上做好的饭时,我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吃得很仔细,生怕掉一粒米。我边吃着饭,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那些正在汗流浃背农民伯伯们的背影,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酸,从乡下回来,我总忘不了那些背影,我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并懂得要爱惜粮食。

不知不觉,我马上就上四年级了,我慢慢领会了《悯农》这首诗的意思,从心底里懂得了爱粮节粮的可贵,它就在日常行为中,在我们的一点一滴中,让我们一起爱爱惜粮食吧,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6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你可曾知道,我们面前美味可口的糕点是怎么来的吗?让我用身边的故事告诉你吧!

我时常因为挑食受到父母的指责,每次因为碗中剩下的半碗米饭被爷爷责骂,爷爷总是说我生在好时代而不懂得珍惜,而他出生在1958年,正好赶上我国的3年自然灾害,当时饿得饥肠咕咕,身体发育不协调,甚至还出现浮肿,身边人用树叶充饥,后来用当地的一种白色泥土充饥,好多人因此离世。听着爷爷讲的往事,我感到内疚,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我们手中的美食,从今往后我要做到爱粮节粮。

我们如何节粮呢?我们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去餐馆吃饭时根据人数点菜,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家,同时我还要引导弟弟做到不浪费粮食。我们要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要时刻牢记《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7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浪费粮食,是我国最严重的一种现象。今年因为疫情的肆虐,全国掀起了一阵缺粮的风暴。许多地方紧急缺粮,xxx在会议上提出要节约粮食,制止餐饮粮费。看着新闻的报道,我长叹一口气,决定再也不浪费了……

那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外面吃,来到酒店,我们点了许多菜,什么大虾呀、大肉啊、水果啊……菜一上来,我眼睛都亮了,左手筷子,右手汤勺,吃得不亦乐乎,米粒都沾嘴边了。这时,我没注意到,有几粒悄无声息地掉在了盘里,我压根没注意到,依旧狼吞虎咽地啃着鸭肉。这一幕恰好被妈妈看见了,她指着那几粒米,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也许一粒米微不足道,可是我们中国足足有14亿人,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那加起来就浪费了14亿粒米,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啊!”我羞得满脸通红,眼睛不敢正视妈妈,小心翼翼地把盆中的米夹起来,放进嘴里。那一刻,我感觉我放进嘴里的不仅仅是几粒米,而是一份重要的责任,一份节约粮食的责任!这几粒米,也许可以把国家从陡峭的悬崖边拉回安稳的平地,使国家不再担心粮食的问题。我把最后的几道菜尽量吃完,吃不完的叫服务员打包,便回家了。躺在床上,我想,今天我收到最好的礼物,也许就是妈妈给予我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美德吧!

从今以后,我养成了节约粮食的习惯,吃多少煮多少,实现光盘行动。现在,全家都叫我“节约小标兵”呢!

节约粮食,是地球上最美的行动,让我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担上节约的责任,一起浇灌最鲜艳的节约之花!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8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珍惜粮食,是我们被迫在眉睫的事。让我们一起从身边做起,不浪费这宝贵的粮食。

大家一定都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诗句,他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学会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使命。但还有些同学只知道,诗的意思却不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

我经常吃东西挑三捡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爸爸妈妈见此场景便对我说: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多不容易,麦子收完以后还要种玉米、花生、辣椒并且每年这个时候都不怎么下雨,种完庄稼后会过一两天再用水浇一遍等花生喝饱水以后会快速发芽,辣椒会快速生长,成活率高。还要施肥、除草……听妈妈说完。我以前并不应该那样浪费粮食,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让我们一起节约粮食吧!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9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许多多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出生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让我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可以浪费粮食,要知道每粒粮食的背后是多少农民伯伯和农业科学家努力的成果,我们应该好好珍惜面前的粮食。

说到爱惜粮食我想到了一件趣事。记得那是一年夏天。我的弟弟总是爱剩饭,实在吃不完的就倒掉,爸爸妈妈实在拿他没办法就只好让他回老家,去农田体验一下。弟弟听了之后高兴得很想着可以玩两天了,在田地里东奔西跑,一会踩坏香菜,一会踢烂西瓜。爷爷说他几句后弟弟才反应过来。弟弟到老家一星期就吃不消了。回来他哭着说他知道错,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听完这句话我和爸爸妈妈都笑了。

虽然老师在学校也强调着不能浪费粮食但有些同学却根本不听。例如:学校食堂吃饭时许多同学都因为饭菜不合胃口就直接倒掉。还有人们在聚餐中也会浪费许多粮食。在家庭吃饭时也有不少粮食被浪费。这样每年就有许许多多粮食被浪费,这可是我们十四亿中国人一年的粮食量,还有些同学嘴上说这要节约粮食可背后却在浪费。

我们要珍惜粮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所以从今天起和我一起珍惜粮食吧!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10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的重要性对于人民来说,不言而喻。无论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一不在诉说着粮食的重要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的根本和命脉。然而,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人口不断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加上耕地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粮食短缺问题严重,我国依旧需要进口国外粮食。一米一粟来之不易,因此,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人人有责。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碎;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时,你是否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当你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读书声时,你是否在为自己的浪费感到羞愧?当你看到饭桌上残留下的粒粒米饭时,你是否感觉到那异样的眼光?所幸,如今的我们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曾提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浪费之风务必狠刹。”“我们的财力是增加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等许多反对铺张浪费的“粮”言“粮”语。

确实,节约粮食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是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11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近段时间,节约粮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奢侈浪费之风有所抬头,其中尤以餐饮浪费现象尤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一粒种子长成沉甸甸的稻穗或麦穗,要经过犁地、撒种、施肥、拔草、浇水、除虫等多道程序,通过收割、扬场、脱粒,农民辛苦劳作,才能被送入粮仓,再经过运输、商超、烹饪,最后才会变成摆到餐桌上的香甜饭菜,每一粒粮食凝聚着无数滴汗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诗句几乎人人学过,但如今生活好了,我们却很难对爱粮节粮形成直观、全方位的认识。《悯农》不只是古老的诗句,也是粮食的“溯源”写实。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之名言深刻地阐述勤俭与成败、勤俭节约与民众的内在联系。古人尚且能意识到勤俭对于个人有着修身养性、正本清源的作用,作为接受了现代文明熏陶的公民,更应该以俭养德,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爱惜粮食、保护环境作为座右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看似寻常小事,实则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与道德传承,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大事要事。让我们永远不忘初心,将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世界粮食日征文2024 篇12

《锅巴米团》

我幼时在江苏乡村长大,那里一入夜便一片漆黑,寂静得很。走夜路时,稍微有点声响,就能把自己吓的魂飞魄散。

乡下自由,可以随意嬉戏追逐。一到夏天,最不缺的就是各种飞虫,每天都能跟各种小虫子打交道。乡下还有美丽的景色,到了秋忙时节,金黄遍野的麦田,麦浪滚滚,麦秆儿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我的太祖母每每看见成熟的麦子,总是欢喜地拍手。

她已经八十几岁了,可能是过去一直做惯了农活的缘故,身子骨很硬朗,若不是家里人拦着,她指不定都要跟着我外公他们一起下田去割麦呢。

不让她割麦,她留在家里给干农活的人准备饭菜,总归是闲不下来。

太祖母曾跟我讲起,在她小的时候,是吃不饱饭的,饿肚子更是时有的事。所以她看着我被养的圆乎乎的脸蛋,感到特别满意,经常捏啊捏的。我有时抱怨青春期的自己太胖,就立即遭到她的反驳。她说,在她们那个时代,这可是能吃饱饭的象征,家里有矿的人家才能把气色养得这么好,我被她的这个说法逗得哈哈大笑。

农忙时,外公外婆需要下田去干农活,我便跟太祖母留在家里做饭,她烧火,我来做。

家里土灶做出的饭特别香,一打开锅盖,扑面而来的热气里藏着米香,直往鼻子里钻。往往我放学回家还没进门,一闻见这香味,我肚里的馋虫瞬间就被勾了出来。

大灶煮的米饭,锅底通常会结一层黢黑的锅巴,不太好看。太祖母神秘的告诉我,她有办法让这黑锅巴变得好吃起来。

只见她洗好手以后,往手上蘸了点菜籽油,然后从锅里熟练地抓起一些锅巴,趁热迅速的将它捏成团,一个黑乎乎的锅巴米团就在她手中慢慢成型了。捏好后,她将那个米团递给了我,让我尝尝。

我在一旁早已等的饥肠辘辘,拿过米团以后,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锅巴变得松软,微焦的边缘因为菜籽油的加入,口感丰富了许多,我迫不及待地又咬了一口。这瞬间,使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社戏》中的蚕豆。这个锅巴捏成的米团,成为了我心里最好吃的“蚕豆”。

在那之后,我总缠着太祖母给我捏米团。太祖母却笑我,这在以前,是穷人家为了不浪费粮食衍生出的吃法,到我这,反倒成了念念不忘的美味。她答应我,会再给我做,不过我必须达到她的要求,那就是我每一次吃饭,一定要将碗里的饭都吃掉,一粒都不可以剩。

我自然是乖乖听话,每一次吃完饭,都将碗底亮给她看,告诉她,我没有浪费一粒米。

我的好表现得到了太祖母的奖励,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能吃到她捏的锅巴米团,香喷喷,油滋滋的,让我不胜欢喜。

在我长大以后,我尝试着用她的方法去捏锅巴米团,可是出来的味道总和太祖母做的差了很多,好吃是好吃的,但不再是记忆里那熟悉的味道。

今年春天,外婆在田里插秧的时候,我的孩子见着好玩,急匆匆的跑到了稻田旁,一脚踩了进去。我一看,气便不打一处来,捣蛋的他被我拎了出来,好生训斥了一番,并让他把踩歪的秧苗自己重新栽好。

小家伙起先还有点不情愿,见我脸色铁青,就也不得不再次下田,照着外婆栽苗的样子,将苗一株株重新栽好。到后来,像是发现了新乐趣一般,他栽好了自己踩歪的几株后,又上前去帮着外婆一起弄剩余的,越弄越熟练,插秧的姿势看起来有模有样的。

我不禁被他逗笑了,站在稻田旁看他许久,直到他满腿泥泞的来抱住我的腰,跟我撒娇:“妈妈,插秧好累啊。”

我笑着说:“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以后吃饭还掉不掉米粒了。”

他赶忙摇了摇头:“不了,我以后一定都将碗里的饭吃光光。”

在我对粮食的记忆里,最深刻的便是在乡下成长的那段时光中,见证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没有哪一个步骤是轻松的。

我作为一名90后,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动荡的年代,没有感受过生活的疾苦。可在长辈们给我讲过的故事中,我能体会到在那个吃不饱的岁月里,每一个人对每一粒米都弥足珍惜的情感。

未来,我也会继续告诉我的孩子,要想学会人生的道理,就先从珍惜粮食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