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2024-03-16 13:00:45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明白国家不仅要强在军事国力,更要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对中华文化怀有高度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新时代有志青年必须怀有自强不息,自立自强的奋进意识;刚劲豪迈,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是人民获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本途径,让我们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回答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

今天学习了杜泽逊院长的课,我深深认识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新性转化的必要性以及方法,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典籍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肩负起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从点滴小事做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刻苦学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真理和事实。在当今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次的演讲课堂中,杜教授从什么是文化开始引入,并且对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文化教育。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我们需要戒骄戒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4

本期开学第一课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丰富的古书,杜泽逊教授也向我们深刻讲解罗姑孰中蕴含的丰富的内涵与韵味,解释了其中的道理以及运用于现实社会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原本的道理。听教授所解释的数条古代道理,由自然之理进而了解到为人处世的真理,我受益匪浅,也懂得了许多,借此激励我帮助我更好的学习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5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之地。而以山东古称为名的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也正是以中华文化为主题。

老师从诸如易经,礼记这样的经典中选取名句。不仅是对其内容进行翻译,更是结合当代的实际生活,作出可以被二十一世纪的人民理解和实践的阐释。做到深入而浅出。

在今天对古文经典的学习和发扬,决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不然,就让那些鲜活热烈的思想之火,成为了空洞的死物,只有结合现实的体验和领悟,才是有意义的讲学。陈寅恪曾说研究历史是:”发煌心曲代下注脚”阅读经典与其当作是学习知识,毋宁说是与先贤为伴,重走一遍思想之路。在我们每一次真挚的述说中,每个人都成为了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6

开学第一讲带领我们学习了五经四书和《荀子》中的名言警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等。通过专家的讲述,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的影响和作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7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以古代典籍为舟,带大家一起畅游华夏文明之河,感受国学经典里蕴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智慧,以及其跨越时间的非凡力量。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8

民族复兴的根本是文化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在神州大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我辈青年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勇担使命,心向苍穹。9月29日晚,我观看《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犹如重新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到了青春的力量。

树高叶茂,联于根系。作为主讲人,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将带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反复提到,用青年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的理解,要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能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之中讲述苦旅。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唯有继续于这文化的苦旅当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才能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长桥。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9

中华文明璀璨绚烂,在世界的星海中坚定而勇毅地闪耀着自己的光芒。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自古以来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从天文历法到诗书古籍,从哲学思想到民本理念,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与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齐鲁更甚。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孔孟之道,红色文明的沐浴和洗礼之下,身为齐鲁儿女,我们肩负着传承的使命,担当着复兴的重任,更应以积极的姿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承者。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否定之否定辩证认识的发展阶段,文化自信失而复得。百年来的认知与探索,犹如穿越大江大河的惊涛骇浪。无数血的教训,使得今天的我们终于意识到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传统文化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与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传统即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深厚的精神现实。

在新时代,各行各业都肩负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领域,我们应该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与利用之路,在加强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让文物活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进行遗产价值挖掘提升和功能创造性转化,深化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品质与服务。另一方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国民科学、思想与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认同感、自豪感,并反哺经济社会发展,反哺民族文化复兴,反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伟大实践,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1

杜泽逊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四书五经里面的经典名言,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教导我们要格物,去了解实践中的事物,从而达到致知的目的,而且还介绍了里面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与民族智慧,从中我学到了做人的智慧以及处事的道理,学会了如何做好自己,如何礼待他人,如何自我发展,如何集体进步,这为我的大学发展铺上了坚固的道路,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2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3

爱国就是让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图强,为祖国伟大复兴而永不止步。我相信中国只会越来越强大,一定会在未来的世界里,成为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大国。我会更加努力,把知识学好,同时把自身体能素质跟上,这样才不会辜负党与祖国的栽培,祖国未来的路上我一定奉陪到底。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4

优秀的文化我们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最高的“道”就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之道,就是“大道”。个人如何发展好,是“小道”,只有处理好“小道”,才能体会到“大道”的真谛。“小道”和“大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今社会应当努力营造大同社会,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贯彻到底。这个道理运用到我们现今的日常生活中去也是十分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刻体会领悟大道与小道,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言行更有深度。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6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要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鲜明旗帜。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8

观看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我的内心似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感触颇多,身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有机会生长在这和平盛世,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可谓是幸福无比。我们是学生,现在读书是我们的本职。我们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19

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呈现了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经典著作中的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对于我们青年来说,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心系国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大道之行,以天下为公,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民族的力量源泉。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0

《开学第一课》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外的东西,它没有生搬硬套的公式和死记硬背的古诗词,让我们对祖国未来发展道路有了更加的明确的认识。所以当下我们要做好自身,投身学习,争取将来有一天能够为祖国的事业做出一份贡献,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今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吧,少年!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赓续传承至今。开学第一讲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老师为我们列举了中国经典名句,小到个人,大到社会、民族和国家,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以提升自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现如今,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这是我们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力量和中流砥柱,定当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感召力。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2

视频看罢,沉心长思。几十条中国传统文化名言,或用于治国之道,或用于为人处世。观看《开学第一讲》,感悟颇深。一是惊叹古人的智慧。“怨之所聚,乱之本也”揭露怨恨产生混乱的本质;“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反应全面立体待事的视角。二是古代智慧仍有现实意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当今仍有着指导作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仍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篇章!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3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系统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在新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表现的更为重要,更为突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4

在观看了杜泽逊教授的“开学第一讲”后,我的心中颇有些感悟,这个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杜泽逊教授用古代典籍让我们体会到了华夏文明的浓厚文化底蕴,让我们知道了何为优秀传统文化,带我们探索了国学经典里无尽的奥妙。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国家富强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饱读诗书,传承优秀传承文化,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奉献!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5

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坐埃,重新“活”起来。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6

本次我们部门通过学习开学第一讲,我们的感受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予了中华民族巨大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无论是在日常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份人生的必答卷,承担起当代传统文化复兴的重担,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人文辉煌与文化成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瑰宝,是民族之根和华夏之魂。因为文化厚重,所以精神动力不竭,因为文化多彩,所以历史绚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道德先行,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7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繁荣的生活,背后离不开我们伟大的党,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所换回来当今的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要以这些党员为心中的学习榜样,学习他们身上那种忧国忧民、愿为祖国贡献一生的精神。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深刻的认知到,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热爱祖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少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伟大中国精神。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8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屏幕上的一段段英雄先进事迹,一个个爱国志士,一句句激奋人心的话语时时浮现眼前,何为爱国?爱国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能够舍小家为大家。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到“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报国为民风范,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抱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大德、大勇、大爱在国家发生危难之时,常常被彻底激发,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史就是中华儿女克服灾难、战胜苦难的爱国奋斗史。

现如今,举国上下都在面临着新冠疫情,疫情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资源。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要在灾难中获得补偿,就必须时刻充满自省、自律、自觉、自信的精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加剧蔓延,对教育而言,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要引导青年人从国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对比中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鼓励学生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充分认识远大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未来道阻且长,吾辈青年更应“撸起袖子加油干”,朝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去时代的漫漫长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29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的传统建筑更是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不管是城墙、陵墓,还是古桥、楼阁,都透露着气派古典、庄严淡雅的气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更是运用他们的智慧,造出了现代人都难以企及的长城、赵州桥等著名建筑。中国传统文化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内容丰富多彩,经久不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4年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2024心得体会 篇30

今天,在学校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自主观看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齐鲁大讲堂,受益颇深。

在此次讲堂中,讲师们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为建设文化强省接续青春力量,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怎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以及未来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前景等问题。下面我将对此发表我的一点感悟。

千年来,出自中国的伟人,数也数不清。圣贤的孔子、老子,教会我们为人之道;航海家郑和,为我们点明前往更广阔世界的灯;军事家孙武、孙斌,让我们认识了千变万化的战术;革命先烈孙中山,为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让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那是名副其实。从甲骨文、小篆、金文、到正楷,狂草,最后再到博大精深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独创的对联形式,哪一个是吹出来的?!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似乎看见东方雄狮从血泊中站起,仰天怒吼,愤怒地夺回了自己的孩子——香港、澳门。看着伤痕累累的孩子们,“雄狮”把敌人一个个赶出了疆土,让敌人望而生畏。

现在,祖国强大起来,当你站在长城之上,你会有一股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当你停在九寨沟,望着这五彩缤纷的山水时;当你站在黄山之顶,看着云雾环绕的黄山时;你是否激动,热情奔涌,并且难以平复。那是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每一天,都会有新的贡献者加入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列中。虽然中国遭受了千万次的打击,遭受了外国人的侮辱,但是,中国人永远都会自强不息。我们要努力,因为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是中国人,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更加发达更加强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