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小学德育工作交流材料发言稿

2024-05-15 15:51:50 各类稿件 打开翻译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心为帅,归研于习”。

一般而言,我们做任何事情,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统领,这个统领不单指目标或方向,而是我们在做事干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一个基本遵循,或者说是一种情感或情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行之久远。我在这里说“以心为帅”,就是要表达用“心”来统领教研工作的意思。要做到“以心为帅”,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心”是什么。孟子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而且孟子还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端”就是根源。可见孟子所说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一个人“仁、义、礼、智”四种情感状态的根源。人所有的情感由“心”而发,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心”就是人生命情感真实的存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一个教研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来统领我们的工作呢?我以为,要有为人师表的职业敬畏心。过去大家把教师称为“先生”,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包含着人们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教师”赋予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份职业,一个身份,更是一个标准,一份事业。所以,做一名教育人需要时时处处自省、自爱、自尊,慎独、慎微、慎言行。“老师”这份职业更像学生灵魂的“摆渡人”,所以不敢有丝毫懈怠,也容不得亵渎。要有教无类的爱心。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只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更重要的是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贫穷与富有、聪慧与愚钝、调皮与守纪、成绩好与差等,都要用爱心包容、靠近和感染,要做到一视同仁。要有因材施教的耐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小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是脑力劳动,也是个体力活,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要坚持做到“诲人不倦”,不厌其烦才好。孟子还说过一句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所谓“放心”,就是放出去的心,或者说丢失了的心。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职业敬畏心、爱心和耐心是否已经丢失,如果丢失了,请一定要把他找回来,否则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没了根本。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统帅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呢。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和“研”人为的隔离开来,把“教学”和“教研”当做两件事来看。这样一来,于学校而言,“教研”成了教学以外的工作;于教师而言,“教研”成了一种负担。其实“实践即研究”,“上课即教研”。课前我们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案,“研”就在发生;上课时我们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课堂有效,“研”就在发生;课后我们批阅作业,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研”就在发生;月考、中期和期末等阶段性考试结束后,我们认真分析成绩,分析试卷,分析学情,为改进以后的教学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研”就在发生。如果有人说,我们虽然没有开展“教研”,但我们教学效果很好,他一定是骗人的;如果有人说,我们想搞“教研”,但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说明他在课前、上课和课后下的功夫还不够,教学常规还没有做到位。“教”和“研”是不能分开的,“研”是“教”之动,“教”是“研”之行。有“教”无“研”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有“研”无“教”是无源之水,终会干涸。“归研于习”就是要让“教研”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教学中。“习”的本义是小鸟一日数飞,反复练习飞翔。因此,“归研于习”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归纳、总结,反思、归纳、总结。

总的来讲,“以心为帅,归研于习”就是要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每一位教师和教研人都要常怀职业敬畏心、爱心和耐心,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反思、归纳、总结,这便是我们需要营造的教研常态。

去年以来,教育部,省教育厅都相继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前段时间,市教育局也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估计很快会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出来,市上的《方案》出来后,我们县里也会制定落实方案。现在看来,从上到下,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当前,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教研机构,聘任学校教研室主任,就充分说明县上和局党委下功夫抓教研教改的决心。舞台有了,戏还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如何唱好后面的戏,是我们当前要深入思考和躬身实践的重中之重。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教研人,我们该干些啥?第二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干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基础教育教研工作?

先来说说第一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教研人,我们该干些啥?省教育厅《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实施方案》中关于教研机构的工作职责是这样表述的:

各级教研机构要充分履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等职责,定期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短短107个字,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段话课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岗位职责,二是方法路径,三是目标任务。理解这段话,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一个是“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的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要想推进课程改革,必须要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便是我们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头等大事。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途径在课堂上,课堂变了,教师才会变,教师变了,学校才会变。所以,我们要放开手脚改变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胆子要大些,心要细一些,思路要广一些,办法要多一些。一个是“教学诊断与改进。”这里引入了一个医学中的词语“诊断”。我就用医生打个比方。一个良医瞧病,诊断结果是正确的,能做到对症下药,自然会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但是如果是一个庸医瞧病呢?《窦娥冤》中有一庸医,叫“赛卢医”,他有句台词,“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这里就涉及一个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问题。如果教研诊断不出真问题,找不准真原因,这条职责就很难落实。全国有1200多万基础教育教师,有近10万专业教研员,甘肃省有1000名左右。可以说,专业教研员是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教研员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一线教师中来。要到哪里去?还是要回到教师队伍中去。去干什么?去大量的实践,既能做到潜心研究,又能以身示范,还要靠前指导。因此,一句“教学诊断与改进”背后,是要我们能够建立起一支有师德、有能力、有专业、能服务的教研队伍,这一点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各学校的教研室都成立起来了,也聘任了教研室主任,这个不能只作为一个机构存在,不能只是一种身份的呈现,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一个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就要立足学校自身实际,解决自己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有时候常把一些优秀学校好的教研方法和形式不加改造的吸收过来,直接就用,导致在实施过程中这里也不合适,那里也不对劲,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就像我们借来穿的衣服帽子和鞋子,总不如自己的合体。所以吸收借鉴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加以改造,让好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特征,符合自己的校情、教情和学情。一个是“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这句话涉及到教研方法,基础教育的教研工作主战场就在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教研工作一旦离开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就会成为断了线的风筝,漫无目的。满天乱飞。研究成果不是在办公室里凭空搞出来的,一定要立足教学实践,才能做出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备、教、学、评一体化”。简单的讲“备”就是教师备课,“教”就是教师教学,“学”就是学生学的情况,“评”就是教学评估评价。四个环节涵盖了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我们是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一条主线。教研的过程,就要按照“备、教、学、评”四个环节展开。

解读完新时期教研工作的职责任务,我们不难发现,职责中伴随着工作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基础教育的教研工作一定是植根于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中,调动和利用一些优质资源,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加强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从而开创全县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更具体些,但愿给大家能给一些启发。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直指职责。职责就是任务、是目标、是抓手。校级教研室成立了,还一定要建好学科教研组,要把每一名专任教师都要纳入到相应的学科教研组中,作为兼职教研员存在。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出详细可操作的教研计划,这一点必须要保证。校级教研室的工作状态不同于学校其他行政处室,不在于上传下达,忙于事务,承办活动,而是要盯紧课堂,盯紧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因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有价值、有意义。基于此,教研工作一定要通过教研组和一线教师下沉到教学工作中去,教研室要通过一线教师、教研组把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零散的问题一一收集上来,再通过归纳整理,作为任务系统的、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分解到各个教研组和教师头上,跟踪研究,逐一解决,这样才能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获取真实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才能为学校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还要把常规教学的检查评比抓到手上,客观全面的对常规教学和教师教研进行评估考核,并做好评估考核结果运用,从而促进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确保教研工作能说得上话,发的了力。学校教研室成立了,局党委安排要及时着手制定学校教研室和学校教研工作的考评机制,要求制定出具体的评估方案,每年对学校教研室和学校教研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去年县上出台了及激励机制,加大了对教研工作的奖励,我们就要通过评估把奖励落到实处。

二是直指德育。老实说,我们现在的德育恰似一壶没有烧开的水。我们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建立有师德师风档案,也有师德师风的考核机制。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有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品德分考核,很多学校还在搞“国旗下的研究”等养成教育活动。对德育不可谓不重视,但效果如何呢?当我们坐在公交车上,听着穿校服的少男少女说着不堪入耳的脏话,且旁若无人时,我们会作何感想。有人说穿校服、佩戴校徽是为了不让孩子们攀比,我看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学生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知道做一名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当我们看到学生目无尊长、不知敬畏、不懂感恩、自私自利时,我们作何感想。《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我们不能让“经典”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培养学生的“孝悌心”还是要从“诵读经典”开始,我们抓“阅读”教学更要从“经典”入手。给孩子们选择阅读的书籍,先从带“子”带“经”的开始。冷静想一想,今天我们不缺知识,不缺技能,缺的正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如何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还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多读一些伟大的人文经典,多读一些历史。还要让孩子们“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用大量的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培育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当女生厕所里的烟头比男生厕所里的还要多的时候,我们作何感想;当我们身边的孩子,在经受了一点挫折后便自残自毁,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之花瞬间凋谢时,我们又作何感谢。凡此种种,都是今后我们开展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一个导向,也是摆在我们教育人、教师和教研员面前的“大课题”。诚然,要做好德育,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能完全解决的,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但今天,我们主要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做好我们应该做好的事。学校层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改革“评价”入手,评价要多元化,要让评价体现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经出台了新的评价机制,我们要提早准备,做好基础工作,在新的评价机制引领下,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当然,“分数”一定要要的,没有好的“分数”,我们大山里的孩子就难以考上大学继续学习,接受高等教育。同样我们还要着眼孩子们健全人格的培养,圣人讲:每一个人的成才之道无他,只有一条路,就是磨炼。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在磨练中构建起坚固的精神家园,能够安心立命。这一点,我们学校能做的还是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习惯开始,从早晨的广播体操开始。我们好多学校的早操和课间操做的很不好,动作不规范,没有朝气。有些学校甚至不做早操课间操,让人匪夷所思。基础教育不是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点一点渗透;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来抓,没有细节,你的学问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仅仅只是提出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试想一下,我们的孩子把广播体操都做不好,还能念好书吗?教育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轻轻松松能抓好的;办学也不同于办企业,不是制造产品,也无需广而告之,需要的是生命静静的、健康的成长过程。教研也不是一两个课题,几篇论文和几节优质课或是搞几次活动能够涵盖的。就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还任重道远。

三是直指课堂。一句话,我们搞教研的目的就是要让课堂教学有效果。有人归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三个主要缺点:“一言堂”即满堂灌;“两剥夺”即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练习的机会。“三脱节”即讲与练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课内与课外脱节。如果我们深入课堂多听几节“常态课”,你可能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确存在,而且不仅过去存在,现在依然存在。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还不容乐观,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难点难以突破,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突显出来等。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变,而且这个“变”要真“变”。如何做到真“变”,这就是我们教研室要干的事。一要先搞一个学校自己的课堂教学标准要求来,这个标准一定要依照《课程标准》和学情来制定,用标准来约束和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不能任由教师自我经验和喜好组织和实施教学。虽说“教无定法”“无招胜有招”,但哪一个武林高手不是从最基本扎马步、练体能、一招一式中成长起来的。教师的基本功无非是就是“三字一话”、制定教案、驾驭课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把这些先扎扎实实的练好,不愁教学水平和能力提不高,不愁形不成自己的风格。二要让教师从单打独斗的状态走向合作分享。这一点主要依靠“集体备课”。有些学校说,自己规模小,没有平行班,没法搞集体备课,这是因为对“集体备课”认识不到位。“集体备课”不单是同级同学科的,特殊情况下,可以打破学段界限,打破学科界限来做。同一学科我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的学科我们可以分享智慧,“集体备课”的本质是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高效率、共同提升,只要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拘泥于形式,束缚住我们的手脚。三要扎扎实实做好听评课。这两年,我们学校都开始重视开展听评课,这是好的。开展好听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听评课的关键不在“听”,而在“评”。评课其实就是在“磨课”、在“研课”。我们先要把听评课分出几个类型来,因为不同的类型,评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样就会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一个是了解检查型的,这种类型的听评课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门听课”,是随机抽样开展的,目的是发现学校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改进。一个是指导帮助型,这种类型目的是发现诊断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比方说新入职教师的“过关课”,要紧盯对象,连续追踪、帮助成长,目的是夯实年轻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规范教学行为。一个是总结推广型的,这种类型目的是促进教师形成个人风格,将成功的经验传播辐射,整体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摩课”“示范课”,要观察鉴别,凝练提升,专家协助,目的是总结好的方式方法,全校推广。一个是实验研究型,这种类型目的是对教改实验进行探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研究课”,要定期开展,团队协作,看淡成败,目的是寻找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一个是考核评比型,这种类型的目的是参加竞赛、评选优质课或职称评定。要一锤定音,客观公正,细化标准,目的是好中选优,储备骨干教师资源。今后我们学校开展听评课,做听评课计划就按这个来,你就会发现,你们学校开展的听评课肯定会提升一个档次,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要强调一点的是,“评课”不是“评人”,“火药味”不要太浓,要多维度、多主体、多层次的去评,不要大家听一听,坐在一起评一评了事,把观点想法、意见建议只留在自己的听评课记录上,评完后一定要弄出一个东西来。四要正确开发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由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选择已有的课程,一种是改变已有的课程,一种是开发新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由学校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同类学校资源共享,合作完成。校本课程开发未必一定要编写教材,但必须要有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包含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保障等。而且校本课程质量未必一定很高,主要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当前,我们很多学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完全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资源,把“活动课程化”就可以作为今后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条主要途径。千万不要在“百度上”下载一些内容,然后把下载的内容合在一起,就说我们搞了一个校本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那样做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

四是直指问题。前面我说,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因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有价值、有意义。如何解决我们教学工作具体存在的问题。我推荐给大家几个方法。一个可以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针对具体问题比如:学生书写潦草、阅读量不高、做事拖沓、广播操做的不规范等等、等等,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这些“小课题”做好了就能解决“大问题”。再一个可以开展教师沙龙、小讲座或主题小论坛,广泛开展交流。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我们也要相信本土成长起来的真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到学校上示范课、观摩课。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本地的成功者、校友到学校做报告,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启迪学生心智,效果或许会更好些,因为身边的人和事离我们不遥远,不陌生。还有就是广泛开展校级交流,做到合作共赢。平时调研我们都会发现,这所学校做得好的工作正好是其他学校没做好的工作,基于此,我们今后会推行联片教研,区域教研。

五是直指教师。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第一等事就是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点毋庸置疑。教师专业成长就是要让教师先明白自己是一名教师,然后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教育撒播的是做人的种子,自己不感动,如何感动人?“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作为教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因此做一名教师穿戴千万不敢随便,字迹千万不敢潦草,说话千万不敢随意,态度千万不敢生硬,错误千万不敢不认,行动千万不敢落后,备课千万不敢马虎,书报千万不敢不读,这些也就构成了教师的基本素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教研工作要带着教师一起学习,“一年不学,自己知道;两年不学,同事知道;三年不学,学生知道。”教学的自信力必定是来自教师深厚的学养,一个有胆识的教师必然是好学深思,能够身体力行的。

自古以来,成十分名者,乃作十分艰难之事。要做成一件事,终归要有点气魄的。

做好新时代的教研工作需要一点“底气”。今天,我们聘任了各位学校教研室主任,大家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有一定专业知识、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展教研工作,不但要敢想,更要敢放开手干,大胆尝试,大胆实践。要充分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以妄自菲薄,组织给了我这个任务,就要理直气壮、千方百计的把它做好。

做好新时代的教研工作需要一点“静气”。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课改”整整20年了。教育理论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而且一线教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主张,有乱象丛生的现象。当前,我们一些老师在网上获取的碎片知识多,系统学习的太少,蠢蠢欲动,急于求成,心总是静不下来,缺乏倾听,缺乏链接,缺乏反思。课堂革命是静悄悄的,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这就要求我们简简单单教学,潜下心来研究,舍去教育教学中的浮华繁缛。教研就要引导全体老师心气平和,进行思辨,去伪存真。

做好新时代的教研工作需要一点“正气”。改革必定会产生矛盾,一定会有斗争。课程改革也不会例外,一定会有抵触和争论。在实践工作中大家也可能已经遇到过这样一种人,学校只要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或是推行一项新的制度,总是不合他的意,你让他提些具体意见建议,他又说不出来一个所以然来,反正就是不配合,这就“歪风邪气”。做教研教改肯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困难,只要我们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就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推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时候,强扭的瓜也会是甜的。

做好新时代的教研工作需要一点“大气”。研究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舍得能够投入时间和精力。要能把别人喝茶休闲、听音乐散步的时间花在研究上。如果教育是一台大戏,教研就是幕后的剧务,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这就足够。如果教育是一条大河,教研就是一条小小的支流,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壮丽,但只要我们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的注入大河中,这就足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后,我想分享给大家一首歌,歌名叫《追寻》。这首歌很好听,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句歌词:“追寻,生命里那份纯真。”它令我感动,也给了我深思。现在看来,心中存留一份“纯真”是多么的珍贵。心中留一份“纯真”,我们就不会浮躁,不会因为急功近利而失了方寸。心中留一份“纯真”,我们爱才会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静静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追寻

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

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

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

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

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

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永远

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忠贞

抚平冉冉逝去的光阴

又见过去岁月如歌的年轮

一页页一篇篇,刻骨铭心的画面

我心驰神往不懈地追寻,追寻

我生命的那份纯真

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永远

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和忠贞,追寻

我生命的那份纯真

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

我苦苦追寻,那人世间的大爱无疆

大道无垠,我执着地求索在漫漫路上

那传颂和不朽的真爱,追寻

我生命的那份纯真

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

我苦苦追寻,那人世间的大爱无疆

大道无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