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4-03-16 07:50:01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

近日,认真研读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有三点感悟分享如下:

一、从美术到艺术

我觉得此次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原来的“美术”单科课程标准变成了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课程标准。

我认为,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叠加,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迁移性的构建趋势。对全体师生都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求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有学科融合意识,注重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知识迁移与运用和引导学生开展问题驱动式项目学习,从而达到美育目的。

二、从四美理念到家国情怀

2022版课程标准提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这就提醒了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们,艺术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以“美”感化学生的思想,以“美”滋润学生的心田,以“美”筑国家未来之根本。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情怀的、爱国、爱民的中国人。

三、从分段衔接到优化评价

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新课标还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并按照5个学科各学段具体要求,分别设定具有可测性、可评性的学业质量标准,并且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

无论是遵循学生艺术学习规律,重视阶段性、连续性发展,还是落实学业评价,都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艺术学习的发展关注,掌握1、2项艺术特长的落实,评价的合理与公平。这也对艺术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需要关注学生整体、持续发展,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实操性训练,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等。作文 WwW.ZuOwENbA.NeT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奋斗在一线教育阵地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愿作学生艺术的领路人,心灵的交流者,成长路上的同路人。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2

今天研读了新课标课程内容部分的第二学段(3-5年级)。该学段共有五大学习任务:1。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2。表达自己的想法;3。装点我们的生活;4。学做传统工艺品;5。融入跨学科学习。与第一学段相比,我认为第二阶段学生的作业在原有基础上主要有两点作了强化。

一、提升对学生表达自我情感能力的要求。它不管是运用1-2种美术语言分享表述对美术作品的体会与感受,还是运用传统或者现代的材料工具进行创作,表现所思所想也罢,我们教师更加需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欣赏方法,以及平面、立体、动态等不同表现形式的造型能力。

二、在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基础上,提高了综合探索和学习迁移的能力。要求学生针对问题,可以通过美术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艺术实践包括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学习内容是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任务是艺术实践的具体化,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完成的项目、解决的问题等。讲述了义务教育各阶段开设的具体科目。新课程标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和我们展示了美术课程内容的框架,直观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学会深入的解读各种艺术作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进行传承与创造、将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相结合,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4

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把之前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变革为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综合性特征突显“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5

学习《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给我带来了以下启示:首先,转变育人方式,加强课程与实践的结合。新课标重视艺术课程的实践性、体验性和创造性,这符合“知行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育思想。其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单元化、主题化和项目式学习。新课标强调知识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和综合性,通过单元学习、主题化探讨,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艺术素材的地域性、时代性和鲜活性。我们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挖掘深耕中国大地的,反映科技与进步、文化与创新等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素材,通过艺术的课堂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让生活更美好。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艺术教师,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通过视觉、听觉、知觉促进学生通感能力;通过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7

打开2017年版2011修改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85页!再打开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124页!心情异常焦虑,但又不能置之不理,一开始想要迅速的领会、掌握其精华,奈何心浮气躁肯定无法成事。压下心头烦躁,细啃美术课标。

回忆26年来的初中美术教学生涯,一路过来跌跌撞撞,寻寻觅觅,从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学习,我们及时更新,成为学生们随时需要的美术老师。从2022年新版课标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几个大变革。一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育。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即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与方法。三改变以学科知识划分课业的形式,实施课程综合化。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大学,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点举措就是改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往昔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更好地把小组活动融入课堂中,如何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无疑给我们拨开了迷雾。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课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划分课业的形式,而从学习方式入手,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领域,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融美术的各个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设计出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综合、探索”领域是围绕人的发展目标确立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杜林思考,交流合作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开发创造潜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每次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和完成布置的任务,每每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在咀嚼课标的某个瞬间,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美术。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每一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单纯地希望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艺术,爱上了历史,爱上了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8

今天下午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新课标培训方案发布会,让我感受非常深刻。我越来越感受到新课标对于教师的高要求,不仅仅是让我们只改变教学方法,而是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作为艺体学科的负责人,听了赵校长的讲话,我深深感受到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应该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深深领悟到艺体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体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会后我将认真组织奥中校区艺体教研组成员深入学习课程方案及新课程标准,做好任务的分组分工,积极配合集团各项工作。

细品新课标,把握新方向。通过不断地学习,老师们对于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也更加明晰了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及肩上的重任。今后,老师们将继续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9

仔细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了“新三门”的学习。这一举措可以感受到国家在教育艺术顶层设计上更注重课程育人,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贯彻“五育”并举的理念。标准强调在课程内容中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取向,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实践性与创造性。整个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开展,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及文化理解四大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新增加的“新三门”课程,其标准按年级逐步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运用形象思维尝试创作情景生动、意蕴健康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之成长为“五育”全面、积极上进的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建设者。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0

在“新课标”解读学习的过程中,我有了如下认识:

1、新课标明确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完善了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2、注重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以音乐为主体融合其他课程,建立新的教学联系。

3、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具体化,把义务教学阶段学生分成4个学段进行培养,每个学段之间培养所达成的目标非常清晰。培养学生审美、表现、创造、文化理解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非常注重每个学段之间的衔接。

4、加重戏曲、曲艺的分量,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5、了解音乐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每个年段都给出了具体的标准。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1

2022年4月21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2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4月21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优化了学校的育人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但该、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课标”的颁布也体现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育人的总体目标。对此,我也有以下感悟:

一、加强学科融通,完善课程结构

“新课标”指出:“设立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艺术这一学科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其他学科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能发现不同的音乐作品都与不同学科有着联系,如:音乐与舞蹈律动、音乐与古诗文、音乐与动画、音乐与科创、音乐与历史、音乐与数学等等,音乐与学科文化的融合能有效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以“新课标”的指导为宗旨,实现音乐课堂与其他学科的多角度融通,科学完善音乐课堂结构。

二、聚焦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育人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新课标”也为我们做了解答,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优化了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的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还融入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进行开发。从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当代的艺术教育聚焦的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是对于“人”的全面培养,帮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三、落实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适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坚持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可以看出,“新课标”的评价标准把艺术学科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对老师的日常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以教学评价为平台,促使学科教学更加科学、更加系统,以全面育人为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一起研读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和“学段目标”部分,我重点思考的是第一学段(1-2年级,如何将艺术课程的幼小衔接做到无缝对接。

1、为了“能感知身边的美”,我们要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尽管中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2、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3、为了“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要带幼儿去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艺术作品,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并及时肯定幼儿作品的有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上午十点教育部通过了关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里面的内容很具有前瞻性,值得我们阅读以及不断地探讨其内容与成果。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

第一,从课时设计,课程大体方向上来看;“艺术”课程的课时量已经与占比比较大的体育课程相当,由此可见教育部与国家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对艺术修养的重视与关注。而从课程大体方向,也就是课程内容来看共分为四类:“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这更加直观地叙述了美术学科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本次新课标从一个较为崭新的角度要求学生,与之前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更加具体,而且在划分年龄段上,年龄划分十分详细,考虑到了学生认知心理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从本次的主要变化来看,个人认为从响应“双减”政策和细化实施要求是一个比较巨大的转变,“艺术”课程以美术为主线,融入其它课程,也就是注意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层次,“美育”的重要性不需我过多赘述,新课标侧面说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发展。美育的开展,意味着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加强,故此本次艺术课程标准,也是对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的“考察”与提升。我们常说“想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次的变化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内容方面的显性变化,也体现了对于师资力量提升的隐形要求。

第三,从指导性这一方面来看,从分级到有更加具体的指导,我注意到这一段话“……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也就是这一次的艺术课程标准强化了具体的指导方法,提供的案例分析也可以知道其“指导方法的具体性”,故新课标的指导更加详细且标准化,对于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强的学校无疑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思及硬件和软件设备相对弱的学校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商讨。

无论如何,这一次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都是一次较为完善与创新的课程标准,个人认为重视艺术类课程教育会比较吻合本时代要求的方向—有本领,我们现阶段除了基本的基础课本知识之外,更应该考虑到在未来更高的要求—有一门擅长的爱好。提出崭新的课程标准是与时俱进的,所以在未来研读和学习课标时会有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涌现。另一方面,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旧有事物的崩塌,所以我们既要前瞻远景也要回溯过去,作为未来的教师,认真研究此次推出的新课标和熟识旧课标,都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