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2024-03-07 21:33:50 各类稿件 打开翻译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1

《半条棉被》

大家好!我是初二(21)班的____,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党史故事是《半条棉被》,故事的主人公是村民徐解秀和3位女红军。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湖南省汝城县文明司,也就是今天的文明瑶族乡,红军卫生部干部团驻沙洲村。红军来到沙洲村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许多人都上山躲起来了。徐解秀由于生孩子坐月子,又是小脚,就留下来在家看孩子。

留在村里的人很快就发现,这次来的部队和以往只会抢东西的白军不同。他们打扫卫生、清扫街道,帮村民劈柴火、修房子,看见水缸没有水了就主动去挑水。不少战士累了、困了,也不进村民家门,就在街头、场院里和衣而睡,天上下起雨雪,战士们就挤在屋檐下躲避。

时已入冬,寒风凛冽。善良的徐解秀看到红军这么艰苦,就让3名女红军住到了家里。但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一张旧木板床,床上只铺了稻草,盖的是一堆烂棉絮,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们就拿出唯一的一条棉被,同徐解秀母子挤在这一张旧床上。

几天后,女红军们要出发了。她们决定把这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夫妇,但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要。于是一位女红军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这条被子剪成了两半,她拉着徐解秀的手哽咽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我们一定回来看你们,再送一床新棉被给你”。徐解秀的眼睛湿润了,坚持要丈夫带路,领着女红军们翻过大山。

几十年过去了,3个女红军再也没回来,她们早已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只有那半床棉被陪伴着徐解秀老人,从青丝变成白发。老人去世前对后人说“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好人”。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爷爷说,“半条棉被”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2

《铮铮巾帼英雄骨甘将热血沃中华》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岁月无声,山河为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1950年,一部根据真实的抗日故事改编的电影轰动全国,在亿万观众中,有个叫陈掖贤的年轻人,和大家一样,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震撼和鼓舞,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银幕上铁骨铮铮的女英雄,就是他从未谋面的妈妈——赵一曼。在陈掖贤不满周岁的时候,赵一曼抱着他拍下一张合影,便把他托付给伯父,自己远赴东北投入战争。她“挎双枪,骑白马”,奋勇杀敌,身先士卒,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来源 wwW.ZUowEnbA.nET

1935年,在与日军的一场战争中,赵一曼腿部重伤不幸被俘。狡猾的日军为了获得我党我军的重要机密,用刀子搅动赵一曼的伤口,用鞭子抽打她的腹部,她几次痛晕过去,醒来仍坚贞不屈。她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仰,就是反满抗日。1936年8月2日,日军将赵一曼绑在大车上“游行示众”。当赵一曼昂首走到草坪中央时,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年仅31岁。

在牺牲前,她给儿子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遗书中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经历了整整21年,陈掖贤才看到这封遗书和那张从未见过的合影。看着妈妈在遗书中一遍遍深情地呼唤自己的乳名,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泪流满面。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赵一曼的生命定格在了31岁,正是有无数个像赵一曼一样的先烈,割舍亲情顽强斗争,用生命保卫了革命信仰的种子,才换来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畅谈红色经典,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内心的震撼,更是精神的洗礼。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赵一曼精神的种子,必将在我们新时代的沃土上,继续生根、发芽、绽放!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3

铜铁岭战斗

明溪是中央苏区早期二十一县之一,是一片历经革命洗礼、见证光辉岁月的红色热土。1930年,毛泽东带领红军挺进闽西,在行经宁化、清流、归化转战赣南途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壮丽名篇《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其中的“归化”,就是明溪。

从明溪县城一路向北,往将乐县方向,15分钟行程,依山蜿蜒上行到达山顶,铜铁岭隧道就在眼前了。这是明溪和将乐的交界处,隧道南面的叫铁岭、北面的叫铜岭,这一地带统称“铜铁岭”。1934年,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级战役在这里打响!这,就是铜铁岭战斗!

1933年,蒋介石集结50万精锐之师“围剿”中央苏区,明溪成立归化警备区,担负着牵制敌军东路进攻的艰巨任务,成为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的主战场和指挥中心之一。

1934年3月,国民党东路军第10纵队汤恩伯步步逼近明溪等县。15日,红7军团和地方武装携手合作,兵分三路,利用地利之便迂回包围县东南大岭头,并追敌52师卢兴邦部至胡坊西十里之地。这一招,就是“敌驻我扰”;敌人不甘心失败,派敌10师李默庵部从将乐出发进犯明溪。22日,敌10师进入铜铁岭一带。守卫在铜岭的红7军团部队与敌前锋部队接触后,且战且退,转到铁岭口,将敌诱入红军主力火力网内。红军立即分头出击,在打死打伤敌人近300名后主动撤出战斗。这一招,就是“敌进我退”;在侦知占领明溪县城的敌10师将回师将乐后,红军连夜行军赶赴铜铁岭设伏。26日午后,红军战士突如天兵降临,向进入伏击圈敌10师敌猛烈射击。这一招,就是“敌疲我打”;敌狼奔豕突,仓皇逃往将乐白莲。红军尾追,一鼓作气扫清铜铁岭一带残敌,共毙敌俘敌百余名。这一招,就是“敌退我追”。战斗前后的短短十余天时间,我军将毛泽东反“围剿”的游击战术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战,严重打击了敌人的东方封锁线计划,迟滞了国民党军由福建方向向中央苏区中部进攻的步伐,是一次伟大胜利。

胜利,充满了鲜花和喜悦!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远离了战争的残酷。但我们不能忘了,这胜利是红军将士们用鲜血浇灌出来的。铜铁岭战斗,还有无数百姓参与其中,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拿着砍刀长矛上了战场!他们或许加入部队,或许牺牲,或许,默默无名……

先烈们,放心吧,我们会守护自己的家园!

先烈们,放心吧,我们不会忘记过往历史!

先烈们,安息吧,英雄的歌谣会永世传唱!

朋友们,让我们在这血染的记忆里追寻先辈们的足迹,踏上奋发有为的新征程!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4

《张思德尝百草》

“为人民服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中。这五个字是敬爱的毛主席为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题写的。这位红军战士就是—张思德。

在1936年的夏天,红四方面军来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地,要想走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党组织向战士们发起尝百草的号召,那时候的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他主动参加了尝百草这个活动。这一天,部队来到一个水草旺盛的沼泽地旁扎营,有一位小战士突然大叫起来说:“是野萝卜!”便跑向沼泽地。张思德听见了往那边一看,确实有几株长得像萝卜的草,长在沼泽地旁边,战士拔起来就要往嘴里塞,张思德马上跑过去拦住小战士说:“先等等,让我尝一尝有没有毒。”他放在嘴巴里尝了尝,又甜又涩,不一会儿他就头昏脑胀,眼前出现了幻影。他急忙对身边的战友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栽倒了,失去了知觉。

后来,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9月5日,危险到来时,张思德同志毫不犹豫地把战友推了出去,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二十九岁。

今天我们需要纪念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今天的祖国更需要大批继承这种精神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5

《彭老总动员群众勇支前》

冬日送暖驱严寒,百里深山笑开颜。

彭总领咱举刀枪,革命火种遍地燃。

1934年1月,彭德怀同志率领东方军由广昌出发,几经辗转,最终大军屯兵在明溪县夏阳乡的地美一带。彭老总在这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抓住有利时机练兵备战,做好攻打沙县的部署。

由于长期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压迫,当地百姓生活困苦,人心惶惶。红军刚驻扎于此,百姓对其并不是十分不了解。一天清晨,警卫班的几个战士外出执勤归来,路过一座小草寮,想进去躲避风雨。进寮一看,发现角落里藏着两箩筐稻谷,上面用茅草遮盖得严严实实。战士们喜出望外,可是该怎么处理呢?大伙儿谁也拿不定主意。回到驻地后,战士们立即向彭老总汇报,彭老总严肃认真地说:“这显然是边远山区群众对我们不了解,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接着细心交代战士写好一张字条,放在稻谷上面。后来,藏稻谷的群众发现了那张字条,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红军看到了,我们不会拿群众东西。”这位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激动地说:“红军真好,不拿群众一分一毫,是咱自己的亲人呀!”

东方军进驻地美的日日夜夜,彭老总除了指挥练兵,还经常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一次和老乡谈心时,彭老总同情但坚定地对乡亲们说:“当今世道太不公平了,地主、资本家压迫剥削农民,咱农民兄弟一年到晚赶牛扶犁,泡水沾泥,到头来却肥了财主,饿了自己。咱们农民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出一个新世界来”。大伙儿听着心里劲足足的,可转念一想,担忧地问道:“理是这个理,可是靠咱这赤手空拳的能行吗?”彭老总进一步启发大伙儿:“一个巴掌打不响,众人拳头推倒墙。全国人民都举起铁拳头,就能把旧社会砸碎。”彭老总一番意味深长的宣传发动,极大地鼓舞了地美群众的斗志,也更加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1934年1月中旬,彭老总率东方军包围沙县城,红旗招展,号声震天。地美一带群众,家家动员,人人动手,踊跃支前。激战中,乡亲们翻山涉水,冒着枪林弹雨,救护伤员,协助东方军顺利攻克沙县城,上演了一场军民团结、勇夺沙县城的动人故事。

此次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彭老总在宣传思想工作上的不懈努力。诚然,宣传思想工作是鼓舞、激励和动员群众的有力武器,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正确导向、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凝聚民心,传递党的好声音,用新思想不断谱写中华民族的崭新篇章!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6

《金色的鱼钩》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二(26)班的____。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金色的鱼钩》。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件特殊的物品——一只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鱼钩的故事。

1935年秋天,那是长征极为艰苦的岁月,红军进入荒凉的草地,战士们在饥寒交迫中前进。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落在大部队后面。炊事班长留下来照顾我们。我们叫他“老班长”。

一路上,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料我们的身体,他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很快,干粮吃完了。他看到水塘有鱼,就把缝衣针弯成一只鱼钩去钓鱼,做成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可每一次端来鱼汤,他总是说自己吃过了,然后收拾我们吃剩的鱼骨头、鱼刺。

我不信。有一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原来他从没喝过鱼汤!老班长抬起头,望着夜色缓缓地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说,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你们带出草地。小梁,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可这天,照常出去钓鱼的老班长却迟迟没有回来。我们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水塘边找到了昏迷不醒的他。

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当我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虚弱地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我几乎要哭出来了。“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不,你们吃吧。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他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因为,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7

明溪旧称归化,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在这片热土上,邱文澜、邱惠莲两兄妹相继抛头颅、洒热血,成为远近闻名的邱门双烈士。

1929年,邱文澜秘密成立了明溪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归化城市小组。1930年,明溪县建立了中共归化县城市特别支部,邱文澜任书记。

1931年,红军解放明溪。文澜组织了明溪当地24名青年参加红军,并由这24名战士组成了特别行动小组。

1933年1月,明溪,在这样的寒冬腊月里异常寒冷,加上一场大雨,那更是冰得刺骨。豆大的雨点打在文澜颤抖的脸上,他和他的队伍正守在罗地村这个小山坡上执行任务。在漫天大雨里,他们二十几个人,显得很渺小,但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山坡上。雨越下越大,雨滴打在地面上溅起的泥巴,像针一样扎进他们的眼睛,他们,他们不敢闭上眼睛,生怕把敌人放过去。

突然,敌人探路的机枪扫射过来,“啪”一道血溅在文澜脸上,文澜的手掌被打穿。他不敢,也顾不得给自己包扎,眼睛死死地盯住敌人的方向,嘴里默数敌人的距离,“三、二、一”“给我打”一声令下,队伍像脱缰的野马向山下冲去,把国民党匪团歼灭。

任务完成后,文澜带着队伍走到罗翠伯公坳蛟坪附近,突然,四周火光冲天,刀光闪闪,“不好,是大刀会,两两一组,准备战斗。”文澜大声喊道。激战20多分钟,文澜强顶着受伤的身躯,回头一看,其他战友都牺牲了,文澜喊道:“兄弟们,我把你们带出来,却没把你们带回去,我愧对你们的亲人,但,你们对得起三万多归化人民”。十几个匪徒挥刀朝着文澜砍去,他用尽最后一口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22岁。

文澜的妹妹邱惠莲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后,立马从古城区苏维埃政府赶回明溪料理哥哥的后事。她揩干哥哥的血迹,埋好哥哥的遗体,母亲在边上对惠莲说:“莲啊,你哥已经不在了,我们不想再失去你,你就别出去了,好吗?”

但受过革命熏陶的惠莲,一颗耿耿赤心,她说:“我要做个花木兰”。在家门口磕了三个响头,又毅然出征,挺进在革命的征途上。

1934年,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洋城战斗中,惠莲为了掩护战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19岁。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这,就是邱文澜、邱惠莲邱门双烈士的故事。时代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但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永远不会变。“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把自我奉献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我们当代青年,更是要勇担时代重任,成为国之栋梁。正如李大钊所期望的:舍青春中华之使命,如今正手握书卷的你我,是否以使命为鞭策,正为未来奠基?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8

一副珍藏了89年的老花镜

故事发生在1934年1月的一个夜晚。

明溪县夏阳乡新坊村贫农吴银娣大娘的小茅草屋里驻着红军部队的一个连部。这天夜晚,北风不停地吹着,天上飘着雪花。大娘坐在桌旁,在小豆油灯下,为红军补衣服。大娘那个细心劲儿,真不亚于给自己亲人补衣服。密密麻麻地缝着,把衣服上的破洞给缝补得严严实实的。“嗨!这些孩子为了穷人打仗,消灭白狗子,连衣服破了都没有时间补,他们的娘真不知要怎样惦念着呦!”大娘自言自语地说着。

门“吱”的一声开了,走进一位五官端正、英俊威武二十几岁模样的小伙子。大娘抬头一看,原来是连长!大娘连忙招呼他坐下烤火。连长看着大娘冒着严寒在昏暗的豆油灯下为他细心地缝补衣服,感激得热泪盈眶,嘴唇抖动着可怎么也说不出话儿。“孩子,我睡不着呀,这些活,我干习惯了,你稍微等等,马上就缝好了。”说着,大娘拿起针就穿线,可是大娘毕竟上了年纪,眼也花了,在昏暗的豆油灯下,连穿几次线都没穿过去,急得大娘直跺脚。连长见状,转身往隔壁房间走,不多时连长手里拿着一副铜丝镜框、椭圆形镜片的老式眼镜走进屋来,递给大娘说:“大娘,这副老花眼镜是俺打土豪时捡来的,您老用正合适。”大娘戴上后,周遭瞬间变得清晰起来,她说道:“这玩意儿可真灵,今后干活,眼可好用多了,看你为大娘办了一件好事”。大娘缝补着衣服陷入了回忆中……大娘自嫁入新坊村后,她的勤劳质朴、心灵手巧,常常受到村民们的夸赞。可是,大娘和丈夫拼死拼活地劳动,还常常揭不开锅,地主的田租、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压得大娘一家直不起身来。直到红军来到了这里,打土豪、分田地、日子才有了盼头。而大家从没有忘记是谁改变了这一切,村民们总是尽力为红军做些事。

红军走后,大娘为了纪念与红军的这份情谊,把连长送给她的眼镜,视为传家宝珍藏着。伪保长不知从何处听说大娘家有副红军送的眼镜,认为这下可有报功领赏的机会了。一天,天刚蒙蒙亮,伪保长带领一伙保安队窜进大娘家,揪住大娘的衣领,威逼她交出红军送的眼镜。面对这些疯狗,大娘投以蔑视的眼光,理都不理他们,昂然自若地站立着。伪保长得不到口供,又搜不出实物气急败坏,打破了铁锅、砸坏了水缸、摔坏了农具,灰溜溜地走了。原来,大娘早已把眼镜用九层油纸和红布裹了起来,放在坛子里埋在床铺的地底下。在那白色恐怖、十分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大娘看到眼镜就坚信红军一定会胜利归来。

这副凝结着红军和穷苦百姓鱼水之情的老花镜,现在明溪县博物馆革命历史展厅展出,是浴血奋斗的革命岁月军政军民团结共同夺取胜利的见证。

历史总是以深邃的逻辑启迪未来。实践证明,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今天,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我们坚信,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激发出新的伟力,谱写出新的壮丽华章。

红土地上的女英烈

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而又生生不息的民族。我们曾光耀世界,豪迈汉唐;我们也曾闭关锁国,遍体鳞伤。但是,我们未曾在痛苦中沉沦,我们未曾在苦难中消亡,因为在最黑暗的时候,总会有人燃烧着生命带来不灭的光明。今天此刻,我怀着沉痛和敬仰的心情,给大家分享一个革命女英烈的故事。

1934年10月的一天黄昏,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在归化坪埠村路口,一伙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县保安团匪徒,押着一位饱受酷刑、遍体伤痕的“红军嫂”走向刑场。“红军嫂”视死如归,拼出全身力气高喊: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刽子手在她身上连刺20多刀,鲜血洒满了路面。这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红军嫂”,就是归化县苏维埃政府妇女代表、县女工农妇代表会副主任严凤文烈士。

因家境贫寒,凤文从小就被卖给袁家当丫鬟。后来袁家家境败落,凤文又被卖给农民罗有承为妻,几年后生下一子取名禹生。

1931年7月,工农红军解放了归化城,凤文逐渐接受了红色教育,积极支前参战。她动员丈夫孩子协助红军行动、组织同村姐妹为红军缝制衣物、带红军活捉土豪罗某、为红军提供反动民团躲藏的窝点及攻打的路线。

1934年秋,红军奉命撤离坪埠到宁化集结。凤文又组织村民为红军运送武器弹药,他们抄小路、爬山岭,肩挑步行120华里到达宁化泉上路口,才与红军依依惜别。

红军一走,国民党民团便卷土重来。凤文惨遭杀害。她牺牲时年仅41岁,丈夫也被民团关押,受尽折磨,那年儿子禹生才9岁。

郁郁青柏掩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享受到了,当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当我们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默默地想象着他们模糊的身影、青春的面孔、想象着他们的眼睛在闭合前的那一瞬,格外明亮的憧憬,他们的身躯不朽,已长成满山的翠竹青松,他们的英魂不朽,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奔流!

新中国的黎明来了,阳光洒满了神州大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非只是一句空话,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脊梁。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山河已无恙,华夏不复殇。英雄永不朽,吾辈当自强。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9

《一封家书》

大家好!我是初二(13)班的____,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张特殊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0年,根据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改编的电影轰动全国,在台下的亿万观众中,有一个叫陈掖贤的人,被赵一曼的事迹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荧幕上铁骨铮铮的女英雄就是他的妈妈。原来在陈掖贤未满周岁的时候,母亲抱着他拍了一张合影后,便把他托付给了伯父收养,自己远赴东北,投入了抗日工作,后来不幸受伤被捕,英勇就义。

陈掖贤从未见过母亲,直到国家工作人员找到他,才得知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正是自己的母亲,并拿到了那张从未见过的合影,看着母亲搂抱着自己的那张照片,陈掖贤放声大哭,他连夜赶往东北,在烈士纪念馆用颤抖的手抄下了收在日军档案里母亲写给自己的这封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做了反满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您,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陈掖贤看到妈妈的这封遗书,禁不住再一次放声大哭:妈,我终于找到您了!革命战争年代里,正是因为有了像赵一曼奶奶这样的革命先辈,割舍亲情,流血辆牲,才有了今天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篇10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伤亡很大。

10月,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冷云为首的第5军妇女团8名女战士。抗联战士们发现日军围了上来,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女战士们就地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只顾着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女兵们冲大部队齐声高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日军得知突袭他们的只有8名女兵时,顿时猖狂起来,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8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时,多次组织部队回来营救,都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弹尽粮绝的情况下,8名女战士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时机,毁掉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手挽手走进了冰冷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的壮举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新中国成立后,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电影《中华女儿》,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时刻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