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2024-04-14 09:13:28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

建民初中广大师生:

大家好!秋冬季来临,又进入了出血热疾病的高发期。为了预防出血热的发生及传播,请大家注意灭鼠防鼠、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注意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等疾病防范。现将《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疾病——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发给你们,请各位家长高度重视。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我国高发,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群均易感。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3周,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鼠为主要传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家鼠主要为褐家鼠。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为:

①起病急,高热达38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衰竭状;

②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三痛”;

③面红、颈红、前胸红,称“三红”呈醉酒貌;

④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结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01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①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

②饮食传播:老鼠的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③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02蠕虫传播

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灭鼠、防鼠

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捕鼠夹和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和缝,排水口加铁栅栏,米面等粮食应放在密闭不易咬破的容器里等措施。

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到60岁的高危人群。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实物,特别是暴露在外的食物和水;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

搞好环境卫生

不到草地上嬉戏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尿;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减少鼠类隐藏地及孳生地;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以上就是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的知识。让我们共同学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好传染病的防控,携手守护健康校园。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2

亲爱的家长:

您好!秋冬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能力和水平,规范各类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平安稳定,制定预防出血热方案,全面落实,预防为主,杜绝此现象发生。掌握了解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传播途径:

1、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未见直接人-人传播。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人群。

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伴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

2、灭鼠和防鼠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应着重灭家鼠及野鼠。

3、清洁环境,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灭螨、防螨。

4、搞好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堆放,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经常接触可能有老鼠活动的土壤和植被的园林、清洁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手套;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损伤后要正规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温馨提示: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也多加注意,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3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进入秋冬季节,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家长朋友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以上总结的“三痛三红三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如何诊断?

看血常规: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只要出现这个,结合临床表现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也许有人会问,我早期是“感冒”,最后医师怎么诊断为“出血热”了?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好转,而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积极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这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2、流行区易感人群接种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型)和乳鼠脑纯化汉滩病毒灭活疫苗(I型)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疫苗注射后88%~94%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加强注射。

3、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

4、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5、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6、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7、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8、及时就诊: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家长朋友们,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丑小鸭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4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冬季是出血热季节性发病高峰,学校人口密集,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了预防和控制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希望全体家长朋友能够配合学校,共同预防出血热疾病,关注身体健康。

一、什么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顾名思义,即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3周。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出血热的病原体为汉坦病毒,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类。1955年冬,陕西首次在修建宝成铁路的秦岭工地工人中发现出血热病例。

三、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出血热的病原体——汉坦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触和虫媒等多种途径传播。一般认为鼠类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咬人等途径,将汉坦病毒传染给人。

四、哪些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人群?

出血热常年发生,但发病大高峰一般在秋冬季的11-12月,另外有个小高峰在每年6-7月。这与每年当地农村集中开展的夏收和秋收有关,农民下地劳作时间长,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经过1月左右的潜伏期后发病,时间逻辑相符,也与国内同类型疫区情况相似。因此,农民、学生等群体发病率高。

五、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有哪些特点?

“三早一就”治疗: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除发热外其他症状可不明显,因此最易误判,一些患者因此贻误治疗时机。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因此,一旦怀疑自己感染此病,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延误,导致病情加重。

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灭鼠。学校、社区应多次、统一组织集中灭鼠,切实降低鼠密度。

2、防鼠。学校教室、图书馆、体育馆、食堂、仓库、厕所等场所应安装纱窗、纱门、挡鼠板,防止老鼠进入;从以上场所通向外界的下水管道等外口应有防鼠设施;及时堵塞校内任何地方发现的鼠洞,做到无鼠患。

3、整治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床下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清除一切可能造成鼠类滋生、栖息的环境。

4、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存等工作,杜绝或尽量减少宿舍存放食物。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杜绝病从口入。

5、改变行为习惯。

室内:杜绝或尽量避免从食堂打饭带进宿舍再吃,或在宿舍叫外卖食用。鼠类在野外觅食困难,容易入户。特别是褐家鼠,为家野两栖,可从下水管道通过卫生间蹲便器进入室内。

室外: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容易经常出没的地方活动。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在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活动,有可能存在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气溶胶污染。

6、接种疫苗防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16岁及以上人员应积极主动接种出血热疫苗。

家长朋友们,出血热疾病“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同时克服紧张心理,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其流行与传播,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5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为了更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传播,温馨提示家长朋友们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

什么是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毒引起血管壁渗透性增强而发生出血,流行广,疫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死亡率达6%至15%。

西安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4-6月(或5-7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出血热的传播方式

出血热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垂直等多途径传播。最常见的是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发病,以及吸入被带毒老鼠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感染。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就是最容易带来出血热的老鼠。

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染的,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西安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个头不大,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较低。

出血热的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在田间、野外、建筑工地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得出血热。

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发烧类似,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在这里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及幼儿,目前正值出血热发病高峰期,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如何预防出血热

灭鼠和防鼠

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可采用粘鼠板灭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入室内;也可投放毒饵,门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铁丝网等防止老鼠进入;也可用鼠笼鼠夹进行捕鼠灭鼠。

疫苗接种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西安市辖区16-60岁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种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全程规范接种共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接种时间与第二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请确保至少完成基础针次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若完成基础免疫后超过一年,可随时对第三针进行补种。

被老鼠咬伤后,不建议立即接种出血热疫苗,因为出血热疫苗主要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接种,而不用于暴露后的应急接种。咬伤后,建议首先前往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然后自行观察两周,若在两周内出现发热、感冒症状,不要自己吃退烧药,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有老鼠咬伤历史;若观察2周后无任何症状,这时则可以选择去接种点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预防再次感染。

个人防护

冬季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袖长裤,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

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

要维持场所环境整洁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老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综合医院诊治。

预防出血热,我们在行动

教职工培训

为强化教职工针对出血热疾病防控措施的认识,我园组织开展专项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培训,保健医详细讲解了流行性出血热的概念、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救治要点以及预防措施,带领全园教职工熟练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

线上答题

通过我们明确出血热防治的重要性,了解出血热的传染源,学习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掌握防治措施。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线上测试,以此为抓手,提高教师认识,为园所防治流行性出血热打下扎实基础。

全园消杀

1、做好防鼠挡鼠工作。开展爱卫运动,排查园区内外是否存在鼠迹。

2、开展园区卫生大扫除,进行环境整治。做好班级、公共区域、户外大型玩具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提醒并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严防病从口入。

家园共育

1、请您配合幼儿园保健医及班级教师做好晨午检,如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

2、如幼儿因病不能来园,请您向班级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如确诊为传染病,切不可隐瞒。

3、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作息,多吃水果多喝水,增加幼儿的自身免疫力。

4、高峰期尽量不带幼儿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避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

5、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6

各位家长大家好:

随着天气转冷,流行性出血热也逐渐进入高发季节。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请家长们了解以下防护知识,增强防护意识,家校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传染源

主要由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等啮齿动物携带和传播,它主要是通过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屎或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等途径而感染。

典型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症状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泻、腹痛、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红,颈红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可有腔道出血。

传播途径

1、呼吸道: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2。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接触带病毒鼠的排泄物、分泌物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3。消化道:食用被带毒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4。虫媒传播:体表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人血,引起感染。

预防措施

1、灭鼠是根本措施。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清除垃圾,消灭老鼠栖息场所。

2、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三针。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三针。

3、搞好室内卫生。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4、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障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儿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家长们,值此传染病高发及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果您或家人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或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请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以免误诊,延误病情。家校健康,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7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出血热是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每年十月开始,xx省xx地区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阅读学习以下有关出血热防治知识!

什么是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8-10年左右有一个发病高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4-6月或5-7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人。

哪些人容易患出血热?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以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的农民、学生、青壮年为主。

出血热早期主要有哪些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

出血热会造成哪些损害?

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病变在肾脏、肾上腺皮质、右心房内膜下、皮肤粘膜等处显著;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脑膜炎、肺水肿。

为什么出血热必须尽早治疗?

尽早治疗能有效减少低血压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肿、继发感染等严重威胁生存率的并发症的出现,有效降低死亡率。

为什么出血热患者不能自行使用退烧药?

出血热病毒致病的病理基础为全身小血管损伤,从而引起大量血浆外渗,所以发热期后常出现低血压休克。如果在高热时给予强效退热药物,可因大汗而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加重低血压休克。那么高热时怎么办呢?可给予冰袋冷敷降温,另外,此期常用地塞米松减轻中毒症状,也有退热作用。

出血热能否治好?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率可以高达近20%,死因多是肾脏遭到病毒破坏而衰竭。然而近十年来,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率已经下降到1%左右。虽然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非常凶险的疾病,但经过有效的救治,一般预后都比较好,不留有后遗症,肾损害是暂时的,经过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

如何预防出血热?

(1)防鼠灭鼠注意家庭卫生,应用药物或机械等方法及时灭鼠。

(2)接种出血热疫苗,疫苗接种是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特别须注意的是,大高峰期间(10月—次年1月)有高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退烧药,以免贻误病情进而加重危险。

温馨提示

若有发热、感冒等疑似出血热症状者,请及时赴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出血热建议就诊医院:

成人:xx市第八医院

儿童:xx市儿童医院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8

各位家长:

大家好!秋冬季是出血热病例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等季节性传染病预防工作,高新区实验小学在学生恢复线下教学后,第一时间派专人排查防鼠网、门窗、挡鼠板等防鼠设施,并对校园环境卫生及卫生死角进行科学、全面的消杀、清洁。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每年的10月、11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4-6月或5-7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二、出血热有哪些传播途径?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人。

三、早期主要有哪些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

四、为什么出血热必须尽早治疗?

尽早治疗能有效减少低血压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肿、继发感染等严重威胁生存率的并发症的出现,有效降低死亡率。

五、如何预防出血热?

1、灭鼠、防鼠。灭鼠主要是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捕鼠夹、粘鼠板等。防鼠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合缝,排水口加铁栅,食物勿暴露放置等措施。

2、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乱倒。餐具用前应煮沸消毒。

3、整治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清理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防护。

4、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剩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或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避免误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守护好每一位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认真学习传染病知识,做好疾病防控,共同携手,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9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冬季是出血热季节性发病高峰,我省部分地区出现出血热病例。学校人口密集,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了预防和控制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学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出血热防控知识告知如下: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体温常在39-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上胸部潮红),发病急,全身症状有浑身酸痛、极度疲乏的感觉,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人象喝醉酒一样,眼结膜和咽部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点,并伴有眼结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等。该病可引发肾衰竭,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1、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污染尘埃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带毒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水或食物。

4、螨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四、预防措施

1、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为老鼠,所以预防的关键是尽可能的灭鼠、不吃不碰老鼠爬过的食物。

2、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居家时每周要使用“84”消毒液对孩子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具,活动场所和房间进行定期规范消毒。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让孩子不要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避免带孩子去不通风的密闭场所。

5、学习、生活有规律。衣、食细节要注意,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6、切莫掉以轻心。由于冬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并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如实向学校汇报病情。

7、接种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0

家长朋友们,您好!

最近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xx、xx、xx等沿山区县为高发区,通常在秋冬季的11月到次年1月有一个大高峰,在春夏季的5月到7月有一个小高峰。发病季节性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人的活动接触有关。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也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出血热病毒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是鼠类。野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褐家鼠。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的方法。

(2)灭鼠和防鼠是关键。

(3)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通风,生活垃圾及时清除。

(4)粮食、食品应存放在严密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剩饭菜必须加热后方可食用。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防鼠灭鼠以及做好自身防护是预防出血热的主要措施。应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容易出没的地方活动,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以长期实施防鼠灭鼠的措施。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以及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此外,接种出血热疫苗是个人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办法。出血热高发地区的16岁-60岁的人群,要积极到就近的接种单位,进行全程规范的出血热疫苗接种。在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者有较长期的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可以提前接种出血热疫苗进行预防,防止被感染。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也多加注意,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1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冬季是出血热的高发季节,为了学生及家人安全,现特对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等方面知识进行普及,希望我们能一起关注我们的生命健康。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病例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且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依次会出现少尿、多尿、血压降低等现象。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①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

②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③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防流行性出血热应该注意什么?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于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避免感染出血热?

根据《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积极开展灭鼠防鼠,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灭鼠措施,大力控制鼠害。

搞好厨房的清洁卫生,餐具要正确存放,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剩饭等食用前要再加热处理。

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不进入杂草丛生的草地,不在草地踢球、打球。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不要再野外和草坪上随地坐卧或露宿。

在此呼吁各位家长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疫区或没有卫生保证的公共场所去,为了预防出血热,可到当地社区或医疗机构注射出血热疫苗进行预防,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注意休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2

家长朋友,您好!

最近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一、发病特点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

三红:脸红、脖子红、前胸后背红;

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发热似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出现以上症状请尽快到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传播途径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有:

1、接触感染,由带病毒动物咬伤或鼠的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是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3、消化道感染。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入机体后受到感染。还有螨媒传播及垂直传播。

三、预防措施、

1、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在灭鼠的同时也要注意灭螨、防螨。实施环境改造、断绝鼠粮、消除鼠类隐蔽处所等,以改变、破坏适宜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存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杜绝病从口入。

3、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床下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堵塞鼠洞,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老鼠入屋,做到无鼠患。

4、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以高发乡镇作为目标人群,对16-60岁人群进行常规免疫接种。接种疫苗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C、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温馨提示: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也多加注意,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3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发生多种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就是其中的一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做好预防措施刻不容缓!现对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等方面知识向全体家长提出以下宣传和倡议内容,请家长仔细阅读,积极配合。

流行性出血热的疾病简介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划归为乙类传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的5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全球发病人数和病死人数最多的国家,从1950年-2016年,共发生患者1,627,013例,其中死亡47,054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近1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病人数约10,000人,占全世界同期发病人数的50%以上。xx省属全国病例高发省份。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疾病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该病典型表现为:发热(38-40度)、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吐泻、全身关节痛、皮肤黏膜三红(脸、颈、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特性、临床表现

本病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所以鼠是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五种:

1、呼吸道传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引起的人的感染。

2、消化道传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食物、水,被人误食后可感染此病。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者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可感染此病。

4、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

5、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体温常在39-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上胸部潮红),发病急,全身症状有浑身酸痛、极度疲乏的感觉,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人象喝醉酒一样,眼结膜和咽部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点,并伴有眼结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等。该病可引发肾衰竭,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1、年满16——60周岁可在对应辖区接种单位接种。接种剂数:出血热疫苗共接种3剂次,接种第1剂14天后接种第2剂,接种第2剂后6个月至12个月内接种第3剂。

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至7月和11月至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于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朋友认真阅读《告家长书》内容,遵循科学的方法,及时预防、及时接种、减少孩子生病的机率。

2、切莫隐瞒疾病,不愿医治。由于冬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区第三人民医院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及时到区医院就诊治疗。

3、如果孩子有相关症状,应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原则,查清病情如实向学校汇报病情。

4、倡议各位家长就近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出血热疫苗。

感谢您的配合!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4

尊敬的家长:

您好!由于冬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易引发多种传染性疾病,肾病综合症出血热就是其中的一种。肾病综合症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休克以及致死率很高为主要特点。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发病特点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全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流行高峰,即4-5月小高峰和10月到次年1月的大高峰。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1)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

(2)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3)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

临床表现

出血热疾病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该病典型表现为:发热(38-40度)、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吐泻、全身关节痛、皮肤黏膜三红(脸、颈、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防治措施

1、灭鼠和防鼠是防止出血热疾病流行的关键。

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2、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

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贮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紫外线、乙醇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杀灭作用。

3、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饭前、便后勤洗手;家庭垃圾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最大限度降低鼠类滋生条件;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

4、根据《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呈酒醉貌)等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请家长朋友认真阅读以上内容,遵循科学的方法,及时预防、降低孩子生病的机率。如果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并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如实向幼儿园汇报病情。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家园携手,做好预防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5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0月到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学习一些有关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

2、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1、传染源:鼠为主要传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家鼠主要为褐家鼠。

2、临床表现: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有:

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

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

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

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如何传播

1、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粘膜。

饮食传播:老鼠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2、螨虫传播: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3、母婴传播: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或捕鼠夹、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合缝,排水口加铁栅,粮食勿暴露堆放,应放在密封、不易被咬破的容器里等措施。

2、预防接种: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60岁的高危人群。

3、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

4、搞好环境卫生: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尿;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类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类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就诊,就近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积极应对,就可以阻断疾病的传播。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6

尊敬的家长们:

你们好!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发生多种传染病,肾综合症出血热就是其中的一种,肾综合症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师生、家长了解、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1、什么是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8-10年左右有一个发病高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4-6月或5-7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2、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人。

3、哪些人容易患出血热?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以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的农民、学生、青壮年为主。

4、出血热早期主要有哪些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

5、出血热会造成哪些损害?

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病变在肾脏、肾上腺皮质、右心房内膜下、皮肤粘膜等处显著;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脑膜炎、肺水肿。

6、为什么出血热必须尽早治疗?

尽早治疗能有效减少低血压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肿、继发感染等严重威胁生存率的并发症的出现,有效降低死亡率。

7、为什么出血热患者不能自行使用退烧药?

出血热病毒致病的病理基础为全身小血管损伤,从而引起大量血浆外渗,所以发热期后常出现低血压休克。如果在高热时给予强效退热药物,可因大汗而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加重低血压休克。那么高热时怎么办呢?可给予冰袋冷敷降温,另外,此期常用地塞米松减轻中毒症状,也有退热作用。

8、出血热为什么会出现休克?

由于病毒和免疫反应广泛损伤全身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使全身血容量下降而出现低血压休克,病情继续发展可能引起大出血、继发感染或多尿期水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休克。

9、出血热能否治好?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率可以高达近20%,死因多是肾脏遭到病毒破坏而衰竭。然而近十年来,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率已经下降到1%左右。虽然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非常凶险的疾病,但经过有效的救治,一般预后都比较好,不留有后遗症,肾损害是暂时的,经过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

10、如何预防出血热?

1防鼠灭鼠注意家庭卫生,应用药物或机械等方法及时灭鼠。

2接种出血热疫苗,疫苗接种是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7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省关中地区属于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区域,秋冬季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流行高峰期,加之今年夏秋季多雨水天气,部分地区发生水涝,破坏了鼠类野外生存环境,导致鼠类向人类居住区迁徙,造成人鼠接触机会增加,出血热发病隐患增加。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xx年10月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全省流行性出血热现已进入发病高峰。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健康,现向全体师生再次普及出血热防控知识,请您认真阅读。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宣传

什么是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五期临床过程为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天。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出血热的症状

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出血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粘膜。人食用了被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食物。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尘土扬起时,被人吸入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其次为青年学生。出血热流行的小高峰为每年的5—7月,大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

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滋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度)、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8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休克以及致死率很高为主要特点。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幼儿园和家庭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广大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有关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经常被认为是感冒而耽误治疗,由于人体发病后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所以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发病特点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全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流行高峰,即4-5月小高峰和10月到次年1月的大高峰。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传播途径

鼠类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撕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导致人发病,人群普遍易感,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目前,引起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汉坦病毒主要有两种,由野鼠携带的汉滩病毒型(Ⅰ型)和由家鼠携带的汉城病毒型(Ⅱ型),我省关中地区是I型和Ⅱ型病毒均存在的混合型疫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主。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且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依次会出现少尿、多尿、血压降低等现象。

防止治措施

1、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

防鼠:实施环境改造、断绝鼠粮、消除鼠类隐蔽处所等,以改变、破坏适宜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造成不利于害鼠生存和繁殖的条件,以降低害鼠密度,是生态防治的重要手段。

灭鼠:利用捕鼠器械如捕鼠夹、鼠笼、套扣、压板、铁刺、电子捕捉器等物理方法等进行灭鼠,也可以用胃毒剂、熏杀剂、驱避剂和绝育剂等有毒化合物灭鼠。

2、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存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杜绝病从口入。

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床下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堵塞鼠洞,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老鼠入屋,做到无鼠患。

3、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在野外活动中不要在田间坐卧,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及时清理室内、外垃圾,消灭鼠类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自己直接与尘土接触,或者土地上的那一些气溶胶接触。

4、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

接种疫苗—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经过灭活处理的、含有I型和Ⅱ型汉坦病毒(双价)蛋白质疫苗。由于是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所以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病。

接种人群:16-60岁的适龄人群。

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5、及时就医

不明原因发热39-40℃,曾接触过被老鼠污染的食物、器物;被老鼠咬伤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让我们家园携手,做好预防措施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19

尊敬的各位家长: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发生多种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就是其中一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家长和孩子们均居家工作学习,所以家长们更应该注意家居环境卫生,防止出血热等其他类传染病的发生。

出血热是什么?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鼠类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的尿、粪或唾液,经气溶胶吸入、破损皮肤侵入、进食被鼠类污染的食物或寄生虫叮咬等途径而感染,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一旦发病,症状严重,并发症多,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秋、冬季为流行高峰期,即每年10月至次年的2月为发病高峰。

它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为:4-45天,一般为1-2周。

典型表现: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早期有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症状。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

它是怎么传的?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

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颗粒,经过呼吸道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被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类咬伤或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人破损皮肤、黏膜接触,可感染人体。

4、虫媒传播:鼠类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感染。

它该如何预防?

防鼠灭鼠

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避免与鼠类直接接触或与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食物或粮食要采取防鼠设施,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或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尽量不在野外住宿或坐草地。

疫苗接种

防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双价灭活的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是经过灭活处理的、含有I型和Ⅱ型汉坦病毒(双价)蛋白质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所以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出血热。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要重新开始免疫。

做好个人防护及卫生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消灭鼠类滋生环境。及时清除校内家里堆放的垃圾及杂物(特别是厨余垃圾),妥善保存食物,断绝鼠粮;无死角巡查,封洞加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破坏鼠类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切断鼠类入室入校途径,是生态灭鼠的重要手段。

居家要时常清洗、晾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保持居室干燥、通风、整洁,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杜绝病从口入,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三早一就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知识,增强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人群感染率。进入高发季节,若出现发烧或感冒症状时,不要自行用药,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防延误病情。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为了大家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20

尊敬的各位家长:

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为帮助家长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现将有关知识告诉大家,希望做好预防。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包括野鼠及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有哪些

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临床表现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三、本地发病期在什么时间

全年均可发病,小高峰为每年4-6月,大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陕西关中地区的出血热疫情常年发生,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6-7月和11-12月两个时间段,这与每年农村集中开展的五月夏收和十月秋收有关。农民下地劳作时间长,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经过1月左右的潜伏期后发病,时间逻辑相符,也与国内同类型疫区情况相似。

四、怎样预防出血热

1、灭鼠、防鼠:这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2、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16岁及以上人群应积极主动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3、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

4、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5、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6、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7、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8、及时就诊: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必须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大夫有被老鼠接触史。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21

各位家长:

进入秋季,各种传染病也蓄势待发。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对病毒说再见吧!

流行性出血热

秋冬季节,出血热发病已进入高发季,幼儿园人口比较密集,是传染病最容易光顾的场所。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因,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已刻不容缓。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1、积极做好灭鼠工作,通过投放毒饵的方式和堵塞鼠洞等方式进行灭鼠,放毒饵一定要远孩子容易接触的地方,防止误食。

2、定时打开室内门窗自然通风,定期要使用“84”消毒液对生活用品、学习用具进行规范消毒。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清扫住所内垃圾,保持住所环境干净卫生,做到卫生无死角、无盲区,阻隔老鼠滋生环境。饭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要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自身条件,定期注射出血热疫苗,增强身体自身免疫力。

5、学习、生活有规律。衣、食细节要注意,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多饮水,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如出现发热症状,切莫讳疾忌医,应及时到校医院就诊治疗。

6、建议同学们不外出就餐、减少食用外卖,应选择在有卫生保障的餐厅进行就餐。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主要症状是: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菌容易侵入。

2、定时通透室内空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3、补充营养。增加水分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

4、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做好个人卫生。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

7、免疫预防。疾病流行前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预防作用的中药汤剂。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22

亲爱的家长:

您好!夏季是流行性出血热多发易发的季节。为预防控制出血热在校园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

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2、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16-60岁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种出血热疫苗。

3、饮食卫生

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滋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物、勤晒床被、不要共用毛巾、口杯等日常用品,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特别是怀疑有老鼠爬过的水果、蔬菜等。

6、有症状早就医

有不明原因发热、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过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避免误诊。

特别注意

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西安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个头不大,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较低。

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

2、请各位家长朋友配合我校开展晨午检及因病追踪工作,不刻意隐瞒孩子病情。

3、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清洗书包,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4、坚决禁止学生带食品入校,校内就餐时不得把未吃完的食物放置在书桌、书包或者教室其他地方,以免招惹老鼠、猫、鸟类,杜绝传染源。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学校全体教职工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23

随着天气转冷,流感、水痘、出血热等多种传染病也逐渐进入高发季节。目前,是xx出血热发病大高峰季节。xx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冬季要做的事,防范出血热不能少。

什么是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健康提示

出血热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垂直等多途径传播。最常见的是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发病。

特别注意:

1、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染的。

2、要注意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xx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个头不大,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较低。

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在发病初期,大多病人的临床表现像感冒、发烧,容易忽视。

出血热的预防

健康提示

1、灭鼠和防鼠

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可采用粘鼠板灭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入室内;也可投放毒饵,门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铁丝网等防止老鼠进入;也可用鼠笼鼠夹进行捕鼠灭鼠。

2、疫苗接种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xx市辖区16-60岁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种出血热疫苗。

3、个体防护

尽量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1)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避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

(2)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

(3)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被老鼠咬伤后的建议

被老鼠咬伤后,不建议立即接种出血热疫苗,因为出血热疫苗主要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接种,而不用于暴露后的应急接种。咬伤后,建议首先前往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然后自行观察两周,若在两周内出现发热、感冒症状,不要自己吃退烧药,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有老鼠咬伤历史;若观察2周后无任何症状,这时则可以选择去接种点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预防再次感染。温馨提示:在冬季高峰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告家长书 篇24

家长朋友们:

您好!

进入十二月,气温将显著下降,不少致病微生物随着一波波的冷空气“粉墨登场”,目前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我省关中地区高发的流行季节,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做好防控。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未见直接人-人传播报道。

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做好防鼠灭鼠措施。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

4、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

温馨提示: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也多加注意,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