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廉洁从家出发廉洁家风故事讲述范文 篇1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是检察干警,丈夫邹经明是公务员,女儿研究生在读。
我在恩施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一干就是25年。我始终践行“心中无群众,不配做检察”的誓言,所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律文书规范无差错。之前,我办理的一起房屋纠纷抗诉案还成为全省的精品案例,选入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例选》。同时,自觉遵守检察人员纪律,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给自己“约法三章”:有关案件的酒场一概不去,有关案件的礼品一概不收,有关案件的说情一概不听。我曾先后被州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先进检察官”,被恩施州人民政府、恩施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恩施州委政法委表彰为“恩施州十佳政法干警”、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被湖北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并荣立二等功一次。
邹经明是恩施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精准扶贫和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他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患病出院不久,他就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到屯堡乡罗针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全体“尖刀班”成员攻坚克难,让全村392户贫困户如期脱贫,顺利通过省和国家级的评估验收。他曾被恩施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综治工作先进工作者”。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是我们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传给女儿最宝贵的财富。2017年,我患病住院治疗期间,邹经明精心护理、陪护,女儿大学临近毕业,准备论文答辩时还坚持每天与我通话,鼓励我战胜病魔。女儿大学毕业后的假期,从她爸爸手中接过照顾我的任务,陪我完成了6次化疗。现在,我的身体已逐渐康复。来源 wwW.ZUowEnbA.nET
对国忠诚,敬畏事业,热爱家庭,我将始终坚持树廉洁家风,并将这一家风传承下去。
2024年廉洁从家出发廉洁家风故事讲述范文 篇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革命年代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求索、艰苦奋斗,他的英雄事迹犹如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为子孙后辈树立起了坚实的榜样。今年《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邀请到了李大钊之孙李宏塔、李亚中,听他们讲述李大钊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优良家风。
作为革命英烈的后代,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在回忆起祖父时,谈到李大钊在牺牲时只给家里留下了一块大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接受《开学第一课》的访谈时,李大钊之孙李亚中说到了祖父写的这副对联,“这个‘文章’是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篇大的‘文章’。”
正如李宏塔所说,李大钊一生简朴,他曾是北大图书馆的主任兼任教授,每月的工资有200多块大洋,但他从来不坐黄包车去上班,工作时的午餐总是吃自带的馒头或窝头,把大部分的钱都用来发展党的事业、接济穷苦群众,以至于每月发工资时都要先扣下一部分交给夫人保管,以保证家中基本的衣食开销。
李大钊朴素清廉的生活作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孙辈李宏塔和李亚中。李宏塔是今年“七一勋章”的获得者,曾在安徽省民政厅工作的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在一套55平方米的旧房里住了16年,在他看来,生活的优渥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为群众办实事。在民政系统工作期间,李宏塔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进村入户做调研工作,把低保户、孤寡老人、孤残儿童视为自己的亲人。
2003年淮河洪灾,李宏塔带头深入一线查看灾情,他走进受灾群众的帐篷测量气温,发现酷热难忍,他立即提议当地党政机关腾出办公室来安置群众……在基层的工作中,李宏塔始终牢记着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最大的权力,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优良家风,在孙辈的世代传承中更加鲜活有力。从李大钊为革命献身的英勇事迹,到李宏塔严于律己、服务民众的奉献精神,百年风雨征程,不变的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和使命。
2024年廉洁从家出发廉洁家风故事讲述范文 篇3
父亲是一名老铁路职工,作为一名铁路列车轮对检验员,他要负责列车车轮入厂、出厂检验的最后一道工序,责任重大。在他身上,老一代铁路人顽强拼搏、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精神体现得特别明显。儿时的我也时常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待工作生活一丝不苟的态度。
我小时候每年秋季,父亲单位都会组织发放秋菜。有一次,负责发放秋菜的叔叔把秤称错了,我家本来应得500斤白菜,结果称回来1000斤。回家后,父亲觉得不对劲,特意又返回发菜地点,重新过秤,确认果然是那个叔叔因疏忽多发了。在物质相对匮乏的70年代末期,500斤秋菜对于我家来说可谓意义非凡。我清楚地记得,别人听说这事儿后,都说父亲“傻”,父亲并不辩解,一笑了之。这件事虽小,但在我幼小的心中,却烙下了深印,懵懂的我也记住了爸爸说的“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句话。
参加工作特别是走上列车长岗位后,父亲对我的嘱咐更多了,他就像一名义务监督员,没事就提醒我,万不可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我走上管理岗位后,父亲更是反复告诫我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多为企业奉献,多为职工做事。
从小到大,父亲的言行潜移默化深深影响了我的行为,使我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恪守行为底线,努力工作,绝不做有损于集体和别人的事。
前年,母亲患病,在天津做完手术,和父亲坐我们段的车返回牡丹江。列车长知道他们老两口是我父母后,特意在餐车安排了饭菜。父亲非常过意不去,坚持让我交上餐费。虽然餐车人员一再推辞,但我还是按照父亲意愿交上餐费,因为我懂父亲。
去年,儿子高考升学,他嘱咐我不要声张,只在家中亲友小聚庆祝一下就好。不用说,我自然照办。如今,父亲已近暮年,我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教诲我会永远铭刻于心,也会传给我的子辈,并告诉他一直传承下去。
2024年廉洁从家出发廉洁家风故事讲述范文 篇4
自古忠贤传家久,从来家风似清风。在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中,家风,不仅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翼和劝勉,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一个温暖的词语,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宗族的励志故事都凝结在了家风传承的点点滴滴中。
我的爷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建国前老党员,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挥洒过青春和热血,93岁的时候,两袖清风的老人离开了我们。
清正廉洁、敬业奉献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以爷爷为参照系一以贯之的家风要求。在爷爷根深蒂固的思想深处,公权是绝对不能私用的,所以虽然爷爷在县城是德高望重的领导,但是我的三个姑姑都是农民,二姑想走出农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请求自己的父亲在县城给她找个工作,结果爷爷把她安排在了煤厂拉煤,每天灰头土脸,比种地还要辛劳。我的父亲退休前是水泥厂的工人,爷爷挂在嘴边的话是,领导的儿子就是要比别人觉悟高,所以父亲被分配到了水泥厂最脏最累的生产车间,经常昼夜加班,终因劳累过度在一个加班的夜晚发生了意外,疲惫的身躯在机器的剧烈撞击下,瞬间扭曲变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终身残疾,那一年我父亲十八岁。以后的岁月里,爷爷每谈及此事说到伤心处也会流泪,但这泪水里只有对儿子的心疼和亏欠却没有丝毫后悔当初的决定。我的叔叔中专毕业后,走上了从政的道路,扎根基层30年,在乡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一直克勤克俭,为人称赞。逢年过节别人想尽各种办法送给他的红包,他一一装进信封寄给送礼者。妹妹大学毕业想找个好工作,叔叔语气坚定地说凭自己的本事,走后门,我无能为力。
很多人不能理解爷爷和叔叔的做法,但作为后辈的我非常理解和认同。都说我的爷爷会过日子,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可是为什么村里修路,爷爷拿出了10万元的毕生积蓄;都说我的父亲憨直,可为什么小学都没毕业的他,却能把厂里的账目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说我的叔叔不近人情,可为什么他退休多年,老百姓还能如数家珍般地记着他的好。那是因为良好的家风传承从未间断,理想信念的开关从未松懈。
每年的清明在我们家都会有一项非常庄重的活动,那就是一家人陪着我爷爷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拜谒革命烈士,为烈士扫墓,这样固定的程序年年如此,一直到他住进医院。革命烈士纪念塔的联名碑上有爷爷生死与共的战友的名字。多少次面对那密密麻麻62576位烈士的英明,爷爷老泪纵横,那段历史和岁月已深深印刻在他老人家思想和记忆深处。从革命烈士纪念堂出来,爷爷总会教导我们牢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常怀感恩之心,常念律己之道,常思岗位之责。
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家风也促使我们这一辈人,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凭借自身的努力有了体面的工作,成为科级干部的我更是牢记爷爷和父辈的谆谆教导。如今我也会给我的孩子们讲我爷爷的故事。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家风薪火相传,如灯塔永不熄灭。
2024年廉洁从家出发廉洁家风故事讲述范文 篇5
印象中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早年间父亲在外务工,逢年过节才回家;后来我外出读书,读的是寄宿制学校;再后来父亲因车祸骤然离世,那时候我还不满18岁。这一世,父亲与我就像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难得能团聚一次,但父亲留给我的,却是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跟着父亲去山上采药。老家在秦岭脚下的小山村,每年八九月份,正是五味子成熟的季节。在深山密林中,七缠八绕的枝蔓上挂满了玛瑙一般玲珑的五味子,一嘟噜一嘟噜地在树梢间摇曳着,十分诱人。大人们采摘下来晒干卖给收药材的商贩,小孩子则大多是垂涎于它的美味。
印象中一般是起个大早,带着馍馍和水,背着绳子口袋,拿着镰刀斧子,父亲就带着我上山了。小时候总是对大山充满了好奇,刚出发的时候从来都是蹦蹦跳跳地前进,不管父亲在后面嘱咐多少次“慢点,好好走路”,我也无动于衷。渐渐地,太阳慢慢升起,林间的鸣蝉愈发聒噪,我丧失了新鲜感,不再去关心林间窜出来的野鸡野兔,手中的蚂蚱不知什么时候也丢在了路边,看着前方父亲越来越远的背影,开始撒娇耍赖不想走了。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停下脚步等我,然后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走不动了吧?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来,像我这样,慢下来,一步一步保持匀速,走久了也不觉得累……”
我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听得进去,大抵是没有,要不然父亲也不会说那么多次。只是后来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在我小学六年级刚转学去县城读书功课跟不上的时候,在我一个人去南方读大学极度不适应的时候,在我大四临近毕业对找工作茫然无措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起这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它很通俗,却很有用。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父亲不再外出务工后,经村民大会选举,担任了村里的会计兼村民小组长。小时候,我总以为拥有这样的“职务”很风光,后来才明白,母亲为什么老是因为这个跟父亲吵架拌嘴,这些所谓的“职务”,在那个时候很多人根本都看不上,用母亲的话说“你领的那点补贴都不够给你换鞋的,踏踏实实务农多好。”父亲总是微笑着不做声,村里有事依然随叫随到。
有一次,又有村民过来找父亲调解纠纷,父亲还没出声,母亲就不乐意了,“你做的是村民小组长,又不是他们家的家长,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你管”,我不知道母亲的话是说给父亲,还是说给来求助的村民,只是记得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最终父亲还是去了,一如往常。后来我从母亲陆陆续续的抱怨声中慢慢了解了原委,来求助的这个村民(说起来我应该叫大哥),家里情况不好,又没有兄弟姐妹帮衬,自己太老实,经常被别人欺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有事就来找我父亲。这次找他麻烦的是村里有名的混混,仗着在外面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在村里一贯是横行霸道,好多人敢怒不敢言。母亲不想让父亲出头,也是怕对方耍混给家里惹上麻烦。
后来我问过父亲,为什么明知道不好管,还要去管。初中学历的父亲难得地绉了一句“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见我不太懂,又解释说“既然做了小组长,这件事就得管。”我没有再问下去,但心中隐隐知道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担当。后来我读大学选择法学专业,再后来到检察院、纪委监委工作,很大程度也跟父亲的言传身教有关。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父亲做村干部的时候,在家里专门找了个柜子存放村里的物品,不用的时候都是上锁的,偶尔在他工作的时候,我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大约是一些账簿、笔记本还有钱款。这些东西他从来都不给我们碰,每次工作完,父亲总是归置的整整齐齐,然后放入一个专门的大皮包里。
记得我上初三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在整理完他的办公物品后,很郑重地叫我到跟前,严肃地跟我说:“儿子,以后万一爸爸有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帮我把这个公文包完整地交到村委,交给你赵叔叔(指当时的村长)”,我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会的”,望着父亲欣慰的表情,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说什么混账话,要交也是你自己去交”,当母亲的怒吼从隔壁传来的时候,我才明白过来,这话不吉利。父亲听出了母亲的意思,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子,这些都是村里的资料,在我手里每一笔账目都写得清清楚楚、每一笔钱款都用的明明白白,我希望交接出去的时候,依然是清楚明白。”我听懂了,也听见隔壁母亲缝纫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时至今日,我都会想,如果能再选一次,我一定不会去接父亲的话。谁都没有想到,父亲一语成谶,因为车祸,永远留在了他41岁那一年。我在父亲下葬后的第二天就把他的公文包送到了村委,交到了村长手中,并且看着村干部一笔一笔地把账目核算清楚,把父亲保管的钱款和票据交接到新人手里。随后,我把那个空置了的公文包烧给了父亲,告诉他我一直记得他参与竞选时的话“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告诉他村委和乡亲们都很认可他生前的作为,告诉他此件事已了,可以安息了。
我很难说清楚父亲给我留下了什么,他好像什么都没留下,又好像留下了所有他能给予我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在那个漫天凄风冷雨的秋季,我默默地收拾起行囊,踏上了南下求学的火车,从此一直沿着父亲期望的方向坚定地走去……
2024年廉洁从家出发廉洁家风故事讲述范文 篇6
十年前,我正在房间收拾行李将要离家来泉州工作,平时话少的父亲特意喊我到床边坐下,语重心长地叮嘱说:“参加工作啦,要记得不要怕吃亏,不要贪便宜。”
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总是多干活不计较得失。小时候的我一开始不太理解,尤其遇到得了便宜还蛮不讲理的人更觉气愤,可父亲总说吃亏是福。长大后,我渐渐认识到父亲嘱托的重量。我发现,恰恰多付出的时候就是个人成长速度最快的时候,甘于奉献会收获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所以,肯吃亏并不是傻,能吃亏反而是一种能力。我也把这份道理和嘱托交给孩子,将这份福气长长久久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