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劳动教育不止于“纸面上”主题征文 篇1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直接决定了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渐被淡化,弱化的现象越来越严峻,必须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我认为,劳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补上劳动这一课,也就是要回归教育初心——育人。世界瞬息万变,唯独初心不能变。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体验,通过实践,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劳动理念根植于心。
可是,当下普遍不重视劳动,一些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出现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还有些中小学生不会剥鸡蛋、系鞋带等,”大头婴”似乎已成为常态,有些大学生因自理能力欠缺而被退学,还有的需要家长陪读,这些从根本上反映出不重视劳动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劳动在学校层面受重视程度不高,劳动教育和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场所欠缺等,这些问题若不抓紧解决,将影响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正视和解决当前劳动教育中的问题,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复兴圆梦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所以,必须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
如何让劳动教育不止于“纸面上”主题征文 篇2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取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们简单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不少青少年仍然缺乏劳动意识与劳动知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并不鲜见。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有的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比较陈旧,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脱节问题比较明显。
加强劳动教育,需要从上到下推进。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使劳动教育成为社会共识。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意味着我国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接下来,就要不折不扣抓落实,在实践中让“硬指标”真正过硬。
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劳动教育不只是传授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这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协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家庭都应当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他们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期待劳动教育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期待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用双手成就美好未来。
如何让劳动教育不止于“纸面上”主题征文 篇3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将一步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与此同时,劳动被越来越多人忽视,人们甚至质疑智能时代下是否还值得提倡劳动。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很有必要。
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需求,都是人们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物质生活的一切,都是劳动的成果,是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钻研,工厂工人勤勤恳恳地工作换来的;我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文艺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索、文化守护者不辞劳苦地坚持换来的。
人类从劳动中进化,也从劳动中进步。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不去劳动,不去创造,终究一无所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去付出劳动,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劳动,是我们磨练意志、提高素养的需要,也是人类进化的条件。人类的进化在劳动中实现,最终发展到我们今天灵活的四肢、发达的头脑,这是劳动的结果。劳动,这个富有意义而又朴实的词汇,蕴藏着道不尽的人生哲理。
加强青少年一代的劳动教育意义深远。青少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实现青少年一代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正如我们的主席所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中国人民,最能体会到劳动的辛勤和劳动的快乐。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劳动最光荣”,中国人民用70年的辛勤劳动,共同筑就了我们如今的共和国。
劳动,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如何让劳动教育不止于“纸面上”主题征文 篇4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为此,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大中小学各学段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自立意识。
但是,也有许多同学不赞同这项措施,有些同学认为劳动课没有必要,觉得有花时间劳动还不如学习,亦有同学认为劳动占用了学习时间,会耽误学业。这便让同学们认为没有必要劳动,而慢慢失去了劳动的能力。我认为学习应该劳逸结合,否则会使自己身心俱疲,从而导致压力倍增、身体素质变差。
劳动其实是一件令人很快乐的事情,当看到自己打扫的地板干净、窗户被自己擦的明亮、碗被自己刷的干干净净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为你开心,心里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自己会很开心很满足。况且劳动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具有主动服务于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这难道不是一件既快乐又值得去做的事情吗?
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缺失,应该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自觉投入到劳动当中,俗话说“劳动人民最光荣”,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也有许许多多的劳动之歌来赞颂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也应该付诸行动,在家里主动帮忙做家务,在学校按时做好值日工作,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这不也是劳动的意义所在吗?
愿我们在努力学习之余,不忘劳动的本质意义,携手共绘美好青春的画卷,踏上星辰大海之路。
如何让劳动教育不止于“纸面上”主题征文 篇5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是人成长所需之课堂。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人类就是在刀耕火种的劳动淬炼中,实现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提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我们建设新时代,从眼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长远的圆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通过每一个人持之以恒的劳动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万丈高楼从地起,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无论是对于国家发展,还是个人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劳动教育事关全面发展的大计,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又要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起锚地。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学校,而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劳动启蒙的主导者,在家长”足蒸暑土气””汗滴禾下土”的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使劳动像一颗种子,在家庭教育中落地生根。《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作为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事,把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在小到整理书桌房间,大到参加家务劳动中,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在长期家务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操练场。课程和实践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应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独立课程,适时适当适度融入专业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纪律、劳动法、职业道德等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开设一些与家政、烹饪、手工、园艺、耕种、饲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养服务等相关的劳动实践课程。注重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分学段组织学生参与打扫教室、楼道、操场等校园劳动,参与社区服务等集中劳动,参与校外生产劳动锻炼。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参加劳动,学会诚实劳动,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其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不断完善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
社会是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强调体力劳动,而是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作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场,一方面要真正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主动承担起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搭建劳动教育平台的社会责任,加强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岗位开发,为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创造机会,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另一方面要根除”重教轻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劳动最美,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全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