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4-02-28 13:58:21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

今天参加了王红霞小学音乐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郭英老师主讲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认真聆听后,受益匪浅。

新课标相比老课标,可以说有非常大的变化,相比老课标,新课标聚焦当下,注重综合发展,强调融合,始终以核心素养贯穿始终,让音乐不再单一,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养,郭老师的解读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新课标的发布,预示着新的教学变革,让我们紧扣时代脉搏,适应新的要求,不断尝试和突破自己,在新时代下的音乐教育工作中,奋发努力,不断前行!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2

艺术新课标从宏观上对于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进行了规划,这能够使美术教学更为整体、连贯和完整。课标中第一学段便是从身边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美,促进学生拥有时刻发现美的意识。课标也对课堂材料的运用提出了要求,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媒介来完成作品,这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

课标的学习任务设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第二学段开始就有关于美术史的学习内容,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创作的奠基,有历史底蕴的人才能够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观摩历史中的名作、了解美术史的名家、知悉不同美术流派,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能量,这有利于美术创新性发展。

课标也强调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学生从儿童时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形成。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3

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在工作室的组织下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艺术课程标准,让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注重学科综合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出处 wWW.zuOWeNBa.nEt

三、提升教师个人的整合能力和转化能力

整合能力指的是教师如何利用唱、听、动、演的结合,给孩子提供空间、资源,来提高我们的课程质量,这就要老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在转化能力方面,首先我们应聚焦在作品中心(每一节课都是范例的教学),由此去发现本节范例教学的育人价值,如何开发育人价值,老师们就要学会去转化教学策略,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自身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强化素养育人的意识,提升新课标的转化能力,为打造有质量的音乐课堂做好储备。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我们一起研学了《(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课标》,发现新课标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融入了音乐、舞蹈、吟唱等内容,进一步加强了美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新课标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科技的联系,也就对我们美术教师做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更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5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四个核心素养、五个维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这与2011年版课标既有相同,又有创新改进。相同的是它们都明确的指出,音乐育人的重要性。创新之处在于,2011版课标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阐述,而《(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有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

比如3-5年级的教学目标,第一维度:以学生获得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审美感知核心素养。

第二个维度:以学生参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以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表现特征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第三个维度:以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探究活动、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第四个维度:以理解中外音乐相关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目标,侧重指向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第五个维度:以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音乐与社会生活等的关系,在生活中创造和运用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目标,侧重指向的也是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设计有趣,内容丰富,极具教育意义是我读到新课标的主要感受,除此之外,新课标也引起了我对自身能力重要性的思考。

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老师不仅要有优秀的审美能力,也要兼具知识面的广度。课标设计中外美术常识,多种美术技法,也要培育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课标要求学生体会多种美术方式,结合多学科要素,除了本学科的基础要扎实广泛外,也需要教师对多种学科有所涉猎。

除教学内容外,新课标也强调了教师教学能力。对待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扎实的专业基础配合新颖的教学方式。除传统教学要点外,面对新时代学生的语言方式,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流行元素的运用和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能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

新课标让我对新时代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所了解,我们需要以此为目标完善自身。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7

在研读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并对比2011版发现首先改革了艺术课程的设置。1-7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了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在8-9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并结合美育进中考的趋势,说明艺术在教育中的分量大幅增加。其次新课标变化较大的有三个内容,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增加学科质量。其中课程内容要求结构化,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也分别对应学什么、学得怎么样以及怎么学。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在两点,一是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实施要求。二是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指导性也加强了学段衔接。新课标在学段划分也有所不同,将学段划分为四个。第一学段为1-2年级以唱游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3-5为第二学段,6-7为第三学段,8-9为第四学段,并根据每个学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确定了相应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进行了一体化的设计,也注重了不能学段的学习差异性。

以本人教学的三年级为例,仔细研读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内容,从三点进行学习分析,内容要求即是学什么。第二学段在内容要求中有六个学习任务包括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创编与展示、小型歌舞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有着极其细化的内容。如在独唱与合作演唱汇总,学唱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歌、戏曲唱段,反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歌曲,以及其他主题鲜明、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在技法和表现上有初步要求的中外优秀歌曲,详细的说明了内容要求。新课标中多次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词语,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自信”等词语,证明国家教育的方向则是立足于本土,富有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不过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呢?一方面,多看,多听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发现传统音乐美在哪?第二方面,多思考,对比思考其他国家的文化(如欧洲音乐)与我国文化的区别,想一想我国的传统文化好在哪里?第三多学。新课标中加入了戏剧(戏曲)也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新课标学段二中对于学业要求即学得怎么样也有着仔细的叙述,如学习任务听赏与评述中则有能听出音乐的主题,随音乐哼唱或默唱,区分乐句和乐段,了解二段体、三段体、回旋曲式等音乐结构,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示或乐谱等加以表示。

新课标中对于教学提示即怎么学,也给出了详细的解读,并包括三个方面,一、教学策略建议二、情景素材建议三、学生活动建议。给不同的课形给出了一一样的教学建议,设计更具有一线教学思维,让教师的教学与备课更具科学性与规范性。

亮点还有注重跨学科联系与学习,在课程理念中第三点突出课程综合,以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在2011版的课标中艺术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学习内容和要求缺乏系统性。2022版打破了学科壁垒,是一种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其他学科建立关联并融合的综合性活动。

新课标也优化了评价标准不够明确以及学习内容和要求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增强了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也是考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也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2版课标给音乐教师给了非常详细的目标以及教学流程,需仔细研读找出适合自己的教法以及适合学生的学法,让学生能在学习音乐知识中感受更多,收获更多。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8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9

在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初步阅读及学习后,作为一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有以下感想。

首先,新课标中提到将在保持义务教育九年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更多艺术课程内容。这意味着艺术类学科将逐步进入学生课堂,并且与以往的单一美术或音乐课不同,在艺术课程更加丰富的同时,进行更利于学生发展的艺术学科教学,来真正地进行美育。

新课标提到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形式和记忆的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提出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这是对艺术教育的认同以及对进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的强调。而将美术等科目加入中考,也可以提升教师、家长及学生对艺术类学科的重视程度,可以打破以往大家对文化课的极度重视,而视艺术类学科为副科的观念。同时,在一直以来的教育环境中,家长总是认为学生走向艺术的道路是因为文化课方面有所不足,而新课标的推出提高了艺术类学科在学校教育的占比,也正式向家长及学生释放了艺术学科与文化类学科同等重要的信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开启了美育的新纪元。艺术课程的目的也有了更完整全面的解释:提高学生审美感知,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另外,新课标也对未来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新课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提升审美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感受,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这些课程目标将会成为未来艺术类学科教师的上课标准以及授课目的,提高教师备课上课的积极性与深度。而美术类课程目标则更加细化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的任务与学业要求,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方向、更加有目的地去进行美术教学。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0

课程标准修订一大亮点,是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整合为“艺术”,艺术课程强调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合了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融合”课程、综合课程,声乐、器乐等教学内容无不渗透着舞蹈、美术等课程元素。如果音乐教师能将“融合理念”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欣赏”“表现”“创造”等艺术实践与相关学科、相关文化相结合,音乐课堂的“厚度”便能增加不少。

通过学习,老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也更加明晰了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及肩上的重任。今后,老师们将继续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力争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向美而行。音乐课堂,“美”字当头。美,不仅应停留在音乐本身的审美,更应延伸到音乐背后的意味。相信新版课标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师驰骋课堂的“船桨”,向着更美好的远方,乘风破浪、扬帆启航。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1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了5个学科,在原有的音乐、美术学科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丰富的学科设置,为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架设了平台。

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第二阶段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设置兼顾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由浅入深。但是第二学段的“美术,融入舞蹈”,我有些疑虑,是在美术学科中融入舞蹈,还是单独的一个学科“融入舞蹈”。把小学的毕业学段(6年级)和初一学段(7年级)融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

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含了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美术学科分为4个学段,共20个学习任务。教师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掌握学习内容,完成艺术实践活动,提高艺术素养。4类艺术实践贯穿于各个学段,并相互融合,教师可灵活运用。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2

读完2022版艺术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说说我的心得:

一、主要变化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程理念

1、坚持以美育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

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

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设计思路

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

3、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四、新课标的突破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1、新课标的第一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学业质量

2011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

标准,它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即要落实因人

导学等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3

本学段教学以“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为起点,要求学生学习中外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技巧,将其运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学习任务中,再进行“融入跨学科学习”综合探索活动。5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在这一学段的学习过程中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了要求。

1、从学生的角度看:我关注到了要求学生能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用比较、探究等方法去欣赏、评述中外美术作品,学习并使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欣赏民间玩具,并运用相应技法体民间玩具的制作,能融合不同学科,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自我探究能力。

2、从教师的站位看:我们教师要建立大美术观。基于学生美术的知识储备,我们要始终立足美术课堂,将更多的学科领域相结合,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更中国化、更系统化、更生活化、更艺术化,用多层次、多视角地探索去研究美术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4

艺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戏剧、影视5个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艺术素养,并能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性以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层层推进,各学段课程设计科学合理。通过“欣赏·评述”,让学生学会感知美。通过“造型·表现”,让学生懂得发现美。通过“设计·应用”中发散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综合·探索”,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索,提升核心素养。

对于初中美术老师来说,新课标是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内容中,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位学生至少选择2项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元素融入课堂中,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新时代的美术老师,面临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新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我们要将新理念和新形象出现在新时代的美术课堂上,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成为符合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的方式贯穿于不同的学段,每个学段都提出了非常详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每个课程的内容框架以图示的方式一目了然,8-9年级还开设艺术选项,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这样的选课方式给我很多思考:

思考一:请进来还是走出去。目前艺术老师以音乐美术老师为主,对于戏曲和影视两个类别还是很陌生的。首先要利用好社会资源把这两方面的专业人员请进到学校来,给孩子们教授课程。但专业人员不是专业的老师,教学方面也会有所欠缺,这就需要艺术老师走出去,多参加培训让自己增长技能和知识面,和专业的人员相辅相成,更好的引导孩子去进行艺术实践并有所获。

思考二:融合课题调动多种艺术实践。如果用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去艺术实践是否可行,例如:给学生一幅《簪花仕女图》可以让学生融合舞蹈、戏剧、美术、影视,来合作完成一个艺术课题。这就要求艺术教师联动起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为学生完成课题做指导。学生也可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参与。这样的实践经验综合了多门学科。尤其是艺术学科的相互融合。对学生来说在综合化的学习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意,最后呈现出的作品是以后艺术学习的道路上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