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课本剧 篇1
[人物 篇1
我:即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彭荆风;以“我”的身份传神地演绎了一段军民一家、有关爱与奉献的故事。
老余:与“我”同行的老马帮,又非常丰富地在边境生活的经验。
老人:一位住在红河附近的瑶族老人,喜欢偶尔打猎。
小梨花:住在附近的少女“梨花”的妹妹。
瑶族少女们:在附近生活的孩子们,天性活泼。
[剧目梗概 篇1
“我”很悲催地和同路的老余在暮色中沿着哀牢山艰难地前行着……正当我着急,生怕要在山里露宿的时候……
[服装要求 篇1
全部采解放初期时期服饰;瑶族服饰。
第一幕
(北风呼啸声中,“我”和同行的老余艰难的前行着……)
(深蓝色场灯)
(干冰机启动)
我:(让呼啸的寒风吹迷了眼)老…老余!
老余:啊!怎么啦?
我: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不会就要在这山上露宿吧?
老余:恐怕……要不咱俩再坚持坚持吧,不然太不安全了……
(“我”和老余从下场口下)
(“我”和老余又从下场口上,坡太陡,老余拉了“我”一把)
我:唉……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老余:(突然眼前一亮)看!(拍了拍“我”)是梨花!
我:(跟着也眼前一亮,随即又垂头丧气)得了吧!老余!都这时候了,你咋还有心情赏花呢!
老余:你看吧!这你可就不知道啦!如果这里有梨树,那要不了多远前边一定会有人家!
我:哦?还有这种说法?
老余:这还不是因为……
(寒风呼啸又起)
老余:咱俩快别磨蹭了,赶紧走吧!
我:好好好!
(寒风呼啸声渐强)
(“我”和老余从上场口下场)
熄灯
第二幕
灯光启
(上场口有一扇房门,屋里摆着两个小竹凳)
画外音(老余):快看!前面有人家了!
(“我”和老余从上场口上场,走到小屋旁)
我:老余,你说这屋里黑灯瞎火的,是不是房主人睡了?
老余:就算这大山里的人都睡得早,这也太早了。
我:要是房主人睡了……要不就算了吧,咱别打扰人家。
老余:嗨!没事的!这山里人啊,都好客!就算人家休息了,相信也会让咱们进去的!出自 wwW.zuoWEnBA.nEt
(老余上前敲了敲屋门,等了一会屋里没有人应声)
老余:屋里有人吗!?
(老余拿手电筒突然照到了门板边上,发现那里用黑炭写着“请进!”二字)
老余:我们进来了!我们是两个路过的旅人!
(我和老余走进去)
我:嚯……得救了!我差点以为就要露宿山林了!
老余:嘿!别急,让我瞅瞅。
(老余打着手电筒又在屋子里四处查看起来)
老余:(指着舞台下场侧)你瞧!
我:嗯……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是!?
老余:咱们莫不是遇见了大善人?
我:那……你说……
老余: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屋主人这么好客……咱俩先做点吃的去……
(“我”和老余下)
熄灯
第三幕
我: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开门声,瑶族老人走进来
我:谢谢你。
老佘:谢谢你给我们送来这些吃的!
瑶族老人: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的人呢
我和老余假装端饭给瑶族老人
瑶族老人: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停顿一会儿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我和老余:主人家是谁?
瑶族老人:先摇一摇头不晓得。
我和老余:粮食交给谁呢?
瑶族老人:用手指指天花板上的房梁挂在屋梁上。
我:老人家,你可真会开玩笑!
瑶族老人:不,我不是开玩笑。停顿一会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第四幕
瑶族老人: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瑶族老人: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是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她真是个好姑娘!
老余:是啊,是啊!
瑶族老人: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来送粮食来的。
上床,入睡,做动作
第二天一早起床,做伸懒腰的动作
我:既然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更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来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再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挖深一些吧!
老余和瑶族老人:好啊,开始劳动吧!
我做挖水沟的动作,老余作垫起脚抱一捆草扔到房顶上的动作,瑶族老人做贴在墙壁上观察墙壁的动作
哈尼小姑娘们从入场口上场,小梨花站在最前面
瑶族老人走到哈尼小姑娘们面前,身鞠一躬,行个大礼
哈尼小姑娘们四散跳开
哈尼小姑娘们:笑着哈哈哈!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哈哈哈哈哈!
瑶族老人:我要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我和老余:是啊,就是这间小草房救了我们!
小梨花:摇头,挥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小梨花: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就想啊,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这时候啊,恰好我的姐姐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他便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他们要在这里常住吗?解放军叔叔们说,他们只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他们这样做的!我的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就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药草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老余:原来你还不是梨花。
我:那么你的姐姐梨花呢?
小梨花: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用手指向远方
老余:你的姐姐出嫁后,你肯定是接过任务来关照这小茅屋吧。
小姑娘先行从入场口退场,老于和我慢慢的走,从退场口退场,其中我慢慢的说
我: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课本剧 篇2
第一幕:发现小茅屋
时间:某一天。
地点: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
人物:我(彭荆风)、老余。
幕启。
起伏的青山延伸到远方。
夕阳下,陡峭的山,茂密的林,构成一副温馨柔和的夕阳美景图。
我:着急地太阳都下山了,今夜我们赶不到太阳寨,只能在山中露宿了。
我们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梨树林。
老余:看!梨花!(指着前面)(兴奋地)前面一定有人家!
我们在离树林里走着,月光淡淡的,夜风凉凉的。
老余:(得意地)快看,有人家了。
我:我们快去看看吧。
我们走近一看,一间草顶、竹篾泥墙的小茅屋在梨树林边。
我:(敲敲门)屋里好像没人。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开手电,仔细上下打量起这个小屋
幕落。
第二幕:投宿小茅屋
时间:某一天。
地点:梨树林边的小茅屋处。
人物:我(彭荆风)、老余。
幕启。
我们站在小茅屋前。
老余:(拿着手电筒)你看,门是从外面扣着的……门上有字!
我:“请进”……(感激地)这个屋主人真热情!我们进去吧,能歇歇脚也知足了。
我们推开门进去,小屋看上去很久没人住了,里面的设施很简陋,但又很齐全。一张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还有个大竹筒,我发现里面装满了水,正好口渴了,就喝了一口。
我:(咂咂嘴)这水真好喝,清清凉凉的。屋主人想得也太周到了吧,什么都准备了。
老余:是啊。你来看,这边墙上还有字,屋主人连吃饭方面都考虑到了。
我过去看了看,还真一点儿也不错。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生起了火,开始烧饭。
我:依我看,我们今天就在这儿过夜吧,错过了,方圆几十里都没个歇脚的地方。老余:(微笑着)是啊,今晚又到不了太阳寨,这里是最舒服的过夜之所了。
吃完饭,洗完脚,我们浑身都暖和了起来,一天的疲劳都消散了,肚子不再空荡荡的,整个人舒服极了。
我们躺在床上聊天,干草铺非常柔软,舒适得很。
我:老余啊,你说这家主人会是干什么的呢?
老余:我猜是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心地肯定还非常善良。
我们俩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温馨极了。
幕落。
第三幕:巧遇“屋主人”
时间:某一天。
地点:小茅屋里。
人物:我(彭荆风)、老余、瑶族老人。
幕启。
正说着,小茅屋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了。
门前,一位瑶族老人提着一杆明火枪,扛着一袋米站在那里。他须眉花白,脸上饱含着岁月的沧桑。
老余:(上前抓住老人的手)您老就是这间屋子的主人吧,非常感谢您的热情款待。
我:(帮老人扛米,把米放到墙边)对呀,您真是太好了,没有您的款待,我们今天只能露宿。
老余:(激动地),没有您,我们现在还是又累又饿,无处休息呢。
瑶族老人:(瞪大了眼睛)(惊讶地)……
我:真的是太感谢您了!
我们停下来后,瑶族老人才真正能插上话了。
瑶族老人:(笑着)你们弄错了,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这下轮到我们惊讶了。老人看上去又累又饿,我们请他到火塘前坐下,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
瑶族老人:多谢了。说了半天还是得多感谢你们。
等老人吃完饭,我们和他攀谈了起来。
瑶族老人:(燃起一根烟)我是来给主人加送粮食的。
我:主人家是谁?
瑶族老人:不知道。
老余:那你该把粮食给谁呢?“好奇地”
瑶族老人:(平静地)挂在屋梁上。
老余:(似信非信地)老人家,快别开玩笑了。
瑶族老人:我没开玩笑。(悠闲地)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时爱打猎,上个月我追麂子到这里迷路了,绝望中发现了这个屋子。为说清楚我用了人家的东西,我撕了头巾上的红布挂在门上,打算过几天来道谢。看,那东西还在那儿呢!(指着门后)(停了一会儿)我从一个赶马人那儿得知,小屋主人大概是对门山头上的一位哈尼小姑娘梨花。她说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过路人们被帮助都很受感动,都尽力把用了的东西补上,我这次是专门来送粮食的。
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小茅屋的主人是小姑娘梨花,多么好的梨花啊!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甜。梦中,我看见一个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幕落。
第四幕:小茅屋由来
时间:第二天早上。
地点:小茅屋。
人物:我(彭荆风)、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一群哈尼小姑娘。
幕启。
早上醒来,走出小茅屋,迎面扑来青草混着梨花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我:(伸了个懒腰)晚上睡得真舒服!
老余:(点点头)是啊,这多亏了那位哈尼小姑娘梨花啊!
瑶族老人:不然我们一起把小茅屋简单休息一下吧,也做点儿贡献。
我和老余都点头表示赞成。于是,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们开始干活。
正干着活儿,梨树林中闪出来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她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朝气。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她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这估计就是梨花了。
瑶族老人:(上前行了个大礼)谢谢,太感谢你们了!
他突然的行为吓得小姑娘们小雀似的蹦开了。
哈尼小姑娘们:(哈哈大笑)老爷爷,您给我们行如此大礼,就不怕折损我们吗?瑶族老人:(严肃感激地)我感谢你们盖了这小屋。
梨花妹妹:(赶忙摇手)爷爷,您不该谢我们,应该谢谢解放军叔叔,这小茅屋是他们盖的。十多年前,一小队解放军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于是他们就盖了这屋子,给过路人避风雨、歇脚用。我姐姐当时正好在这儿拾菌子,听说他们在发扬雷锋精神,很受感动,就常常找机会来照料小屋。
原来,她是梨花的妹妹,不是梨花姑娘。
我:那你姐梨花呢?
梨花妹妹:嗯。我也想像姐姐那样帮助别人,这样我很快乐!
小姑娘检查了小茅屋设施,发现一切良好后就离开了。
看着远去的哈尼小姑娘和包围了她们的纯洁、美丽的梨花,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诗、一副对联,老余也想到了。我们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老余:驿路梨花处处开。
我:雷锋精神代代传!
幕落
(全剧终)
驿路梨花课本剧 篇3
人物“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哈尼小姑娘甲、乙、丙、丁
第一幕
幕启
(山上,夜晚,皓月当空,“我”和老余在山上走着。台中摆放几棵梨树、一幢小茅屋)
“我”(有些绝望地)山,好大的山啊!走到现在也没遇着几个人。都这么晚了!
老余(着急地)是啊是啊!看来是赶不到太阳寨了,只有在这深山里露宿的份儿了!
(“我”和老余向前走几步,来到梨花树前)
老余(充满希望、肯定地)看!梨花!老彭啊,有梨花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家!
“我”(心中默许,想道)老余,你是个在边境生活多年的人,你说的应该没错儿!
(“我”和老余向小屋方向走几步)
老余(眯着眼,指向小屋,激动地)快看,有人家了!
(老余拿出手电筒,照在门上)
老余上面还有字呢!是“请进”!
“我”(指着墙)这上面也有字,说是屋后边有干柴、米和辣子!这主人可真客气!
老余(应和地)是啊!待会儿他回来时得好好感谢他!
第二幕
(屋内,火光通明,“我”和老余在火旁烤火吃米饭)
“我”(边吃边说)老余,你说这家主人是干啥的?
老余(若有所思地)他可能是一位护山守林的老人吧!
(门吱一声开了,瑶族老人提着猎枪,背着一袋米上场)
“我”(抓住老人的手,十分感激地)多谢你啊!在这边界的荒山野岭中,要不是有您的小屋,您的食物,恐怕我们就得空着肚子露宿山野了!
老余(应和地)说的没错儿!您简直就是我们的救世主,荒山野岭中的一位活雷锋啊!
瑶族老人(微笑着,连连摆手)不是不是!我才不是主人呢!也是很你们一样的过路人!(肚子咕咕叫声)唉,不觉着自己又饿了!
(“我”和老余赶忙给瑶族老人端水送饭)
第三幕
(夜深了,“我”、老余、瑶族老人饭后坐在桌前)
瑶族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弄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我”(抬头对视,微笑着)没事没事,我们这吃的还不是您的!
瑶族老人(燃起一袋旱烟)主人真的不是我,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我”主人家是谁?
瑶族老人(轻轻晃头)真不晓得。
老余(疑惑地追问)粮食交给谁呢?
瑶族老人(抬头虚指上方)就挂在屋梁上。
“我”和老余(齐声,调侃地)您可真会开玩笑!
瑶族老人(悠闲地吐了口烟)我真不是开玩笑!上个月啊,我打猎时迷了路,不知怎的就转到这个山头了!没有寨子也没有人,我正失望着,就看到了梨花林和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怎么行?(两手一摊)我没有笔,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瑶族老人(再抽了口烟,指了指门后面)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我”(顺着手指方向瞧,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那您知道主人是谁吗?
瑶族老人我到处打听,从一个赶马人那儿知道了个大概,是对面山头上有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荒山野岭的,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和老余(啧啧称赞)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欣慰地点了点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东西补上,好让后人方便,(站起身,拍了拍梁上的米袋)这不,我这次就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灯光逐渐暗淡,一片寂静,“我”、老余和瑶族老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睡着了)
第四幕
(清晨,偶有鸟鸣,天气晴朗,“我”、老余和瑶族老人伸懒腰,做起床状)
“我”(微笑,回味着)你们知道吗?昨天夜晚,我不仅睡得十分香甜,还在恍惚间看到了一位哈尼族姑娘在梨花林中歌唱,多么奇妙啊!
老余(咧嘴,微笑)瞧,你都梦到这了!一个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可这应该向她学习,不如我们也来修葺这屋子吧!
“我”和瑶族老人(点点头)好呀!好呀!
(“我”、老余和瑶族老人拿起铲子,挖深排水沟,给屋顶添草)
(梨花妹妹、哈尼族小姑娘甲、乙、丙、丁上场)
“我”(抬起来,欢喜状,手指来人方向)看!梨花来了!
瑶族老人(走到梨花妹妹面前,深深弯下腰,感激地)太感谢了!感谢你们盖了这件小草房!
梨花妹妹和哈尼族小姑娘甲、乙、丙、丁(慌忙蹦开身,大笑着)老爷爷,您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梨花妹妹(摇了摇手,连忙道)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这儿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便动手砍树割草造了这间房子。我姐姐恰好来这儿拾菌子,以为他们要在这儿长住,可解放军说,他们是为了方便路人,是雷锋同志让我们这样做的。我姐姐很是感动,以后便在上山时照料这小茅屋。
我”(恍然大悟状)原来你不是梨花啊!梨花哪儿去了呢?
梨花妹妹(有些伤感)前几年嫁到山那头了!她临行前还叮嘱我,让我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微微地一笑)你们姐妹俩这是为这过路人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呢!这是个“驿路梨花处处开”啊!
老余(连连点头赞同)这也是“雷锋精神代代传”呀!
(“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和哈尼小姑娘甲、乙、丙、丁齐声哈哈大笑,一起继续动手修葺小茅屋)
幕落
驿路梨花课本剧 篇4
人物老彭、老余、瑶族老人、梨花,一群哈尼小姑娘(5个),一队解放军(10个)。
第一幕
幕启
[人迹罕至的深山中,黄昏、夕阳 篇4
老彭(着急、皱眉)怎么还没到太阳寨?我们今天不会要住在这深山老林里吧!
老余(自我安慰)别着急,先别着急。
[几分钟的赶路 篇4
[梨花林出现]老余嘿!快看那儿!有梨花!
老彭(陶醉)好美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语气肯定)再往前走走。这儿有梨树,前面就肯定有人住。
幕落
第二幕
幕启
[夜幕降临,月亮升起,花瓣飘落 篇4
[小茅屋出现]老余(兴奋)快看!有人家了!
[一路小跑过去 篇4
老余[打着手电筒,照着门板上的字,此时镜头特写“请进” 篇4
老彭[站在老余身后(自言自语)]请进。
[推门进去 篇4
老彭[弯腰看火塘,轻轻拍床,尝水(神情享受)][此时镜头依次特写火塘、竹床,大竹筒里的水 篇4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了一圈,灯光落在字上,轻念]屋后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此时镜头渐渐拉近,特写墙上的字 篇4
老余[把手电筒放在桌上]咱们今晚就住这儿吧。
老彭[一边生火]你说这屋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坐在竹床上]可能是个守山护林的老人吧。
幕落
第三幕
幕启
[桌上摆着饭菜,火塘里生着火,老彭和老余坐在桌边 篇4
[瑶族老人开门进入(提着明火枪,扛着米) 篇4
老彭、老余[放下碗筷,冲到老人面前]谢谢您,谢谢您,要不是您的小屋,我们今晚就没地方住了。
老人(疑问,瞪大眼睛)我不……
老彭、老余(打断老人的话,激动)不不不,真的谢谢您……
老人(笑)我可不是这屋的主人,我也是个过路人呢。[坐下喝了口热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上个月,我来这儿打猎,东转西转,就迷路了,看见这屋子,就在这儿住了一晚。后来听别人说,这屋主人是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屋就是专门帮助过路人的。
幕落
第四幕
幕启
[早晨,太阳高挂在天上 篇4
[老彭坐在竹床上,老人和老余坐在桌边 篇4
老彭不急着走的话,我们把这屋修理一下吧。
老余和老人好,现在就干吧。
[三人起身走出屋子 篇4
[老余站在梯子上,老人扶着梯子,老彭正在挖排水沟 篇4
[哈尼小姑娘入镜 篇4
老彭[停下手中的活,抬头]那个小姑娘,像是梨花哎!
老人[丢下手中的茅草,走到小姑娘们面前,深深鞠躬(严肃)]谢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小姑娘们蹦开(哈哈笑) 篇4
为首的小姑娘(摇手)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幕落
第五幕
幕启
[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狂风暴雨 篇4
[一队解放军入镜(全身湿透) 篇4
其中一位(不断擦着脸上的雨水)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挨寨,要是有过路人在这儿碰上这种鬼天气,可怎么好?
另一位咱们明早在这儿盖个能避风雨的小屋吧!
其余人好!
[第二天早上,解放军们分工盖房 篇4
[梨花入镜(挎着篮子)][同时播放歌曲《梨花》“看那梨花开了梨花又开了,听你听你听你听听到了么?我说花儿开了花儿开了,你听到了么?就像回忆里那样,那样懒洋洋拉着,暖着我,那样看着你随风扬起微笑,石板路映雨点梨花,还有模糊的身影”部分 篇4
梨花(好奇)你们要在这里常住?
其中一位(停下手中的活)不,我们要学雷锋同志的精神。在这儿盖个小屋,方便路人避风雨。
幕落
第六幕
幕启
为首的哈尼小姑娘我姐姐很受感动,后来就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间小茅屋。
老彭原来你是梨花的妹妹啊!那梨花呢?
哈尼小姑娘前几年嫁到山那边了。
老余这几年是你在照管这小茅屋?
哈尼小姑娘嗯。
幕落
第七幕
幕启
[老彭和老余站在开满梨花的山上,看向远方 篇4
[镜头渐渐拉远,青山、梨花、蓝天、白云,人物位于画面正中央 篇4
[同时播放《梨花又开放》“重返了故乡,梨花又开放。找到了我的梦,我一腔衷肠。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哦,永生永世也不能忘。” 篇4
幕落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