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2024-03-05 12:28:41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1

2022版课标整合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各部分内容,使课程标准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适切性,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屏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

此外,韩震教授的报告,让我对义教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同时,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2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是必经之路,为此我反复研读了2022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有下列点滴体会,掩卷记录,深思待续。

01

找准新变化,明确新方向

首先,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了课程设置,将小学原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同时增加了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道德与法治课的系统性、科学性、普及性、实践性、人文性不断增强,落实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势在必行。

其次,关于课程,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设立了跨学科主体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这就进一步明确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方向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来源 wwW.ZUowEnbA.nET

再次,关于课程理念,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我总结了以下四点: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核心。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4。让教与学根植于儿童的生活。可见立德树人的根基在于儿童的生活,这就为我们的备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02

把握新理念,运用新方法

首先,研读新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其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包括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健全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责任意识包括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面对这些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有把每个学段需要达到的度,很明确的分割到相应学段。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来说,我们面临挑战的是如何将新理念与具体课程相结合。

其次,面对新理念,作为一名专业老师,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1。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来严格要求自己。2。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注重课堂的民主性、生活化、多样性。让活动贯穿课堂始终。3。思想性和亲和力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面对小学生,特别是小学1、2年级低段学生,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生活中,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潜移默化地将美好道德融入学生心里。

03

不断研修,深化认识

对于新课标的研读和领会,学习一直在路上,为此我提出以下疑惑:面对“主题式编排、生活化取材”的教材,我们对于教材的重组和系统化思想之间的矛盾,如何合理解决?

坚守初心使命,精研核心素养,愿我们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再谱写新华章!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3

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除了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六大课程主题,更是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教师在下一步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自己真的是收获匪浅。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

自己也清楚了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同时,进一步扎扎实实提升个人的专业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关注教育生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全力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实施路径创设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给学生营造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4

暑假,我认真学习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下面谈一谈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新课标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是优化了课程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二是明确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三是明确了课程内容的五大主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四是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学业质量描述与“课程目标”中的“学段目标”相对应,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将提高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比例,充分体现课程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新课标的变化提示我们,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硬灌输”已经不再适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5

韩震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上特别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具体课程内容目标相协调。首先要基于课程本质,凝炼核心素养,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进行全面整合,呈现课程目标新模式。

思政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作为未来的思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效。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6

通过观看韩震教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总体解读”,了解到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为本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念、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这四个方面。

韩震教授通过将2022年的课程标准与2021年的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与比较,发现今年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更加强调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的追求,坚持核心素养的导向,比以往的课标更加具备时代性。同时,也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一门必修课程,它更需要在大、中、小学的思政课中体现出它一体化的特征,保持一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不应再像以往那样忽视每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联系,而应该关注各个阶段间的衔接与关联性,注重课程目标的年段适应性和学段连续性,如此才能有利于打破思政课的校际和学段壁垒,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

经过此次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建设思政一体化、推动和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同时对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7

聆听了韩震教授对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我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理解。

首先,作为老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其次,针对当下的国际形势,新课标给出了培养方向和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健全人格、生命意识的培养,培养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后,课堂上要利用好现代科技,增加真实情景的展示,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更有效地把思想观、价值观潜移默化根植于学生内心,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8

8月19日我们聆听了xx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石慧萍老师关于《用新课标精神指导课改实践》的专题培训,石老师从课程修订背景、课标的特点与作用、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等多方面让我们对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的目的。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每位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关于修订的主要背景

一是中央作出新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三是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标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同时,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标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修订完善。

二、课标特点与作用

新课标修订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导向,要让核心素养落地;主动回应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新期待。课标特点与功能体现在: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指导性;让课标真正成为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及课程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据,直接依据是刚性的要求,国家和学校组织的一切有关课程的活动都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教科书必须依据课标编写,教学必须依据标准展开,考试评价必须依据标准命制试题。总之,课程标准是带有法的性质的课程活动纲领、准则,或者说是一门具有法律法规性质的实践性的“教育学”。

三、课标的主要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组成,这六个板块是标准的主体。其中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中”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是新增部分。课程性质是一门课程的“定性”,主要回答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什么;课程理念是对本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定位”,主要阐述课程改革的立场、方向和观点;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所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的预设和期待;课程内容是这门课程所规定的学习范围和对象;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学完阶段性内容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课程实施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的活动。这六个板块相对完整地阐述了一门课程的主要教育教学问题。

四、课标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五大方面

第一: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彰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2011版课程标准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程目标的。新课标凝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着力培养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阐述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表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第二:建立清晰的内容框架,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融入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相关主题,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呈现教育主题。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统筹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内容,构建起了四个学段围绕主题内容的课程体系。这样既避免了学段间的交叉重复,形成学段间层层深入的学习进阶,又与高中思想课程有机衔接,落实了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要求。

第三: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它不是衡量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多少和深浅,而是以素养为导向,全面反映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能够做什么的关键特征,反映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它采取分学段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清晰的水平梯度。

第四: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提出具体教学建议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制定素养目标,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教学中强调实践性,坚持灌输启发相结合。

第五: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还专门论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引导树立科学的育人目标,提高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为了能够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评价建议:重视表现性评价,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主体的参与,发挥育人合力;采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更加多元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抓住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终评价等主要环节有效落实评价;课程标准给我们明确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对考试性质和目的、命题原则、命题规划、题目命制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五、今后努力的反向

第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备课时在梳理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对相关内容对应的主题、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质量目标、学段目标、核心素养都有哪些,需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碎片化”教学。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生活实践,倡导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教学中要积极拓展教材,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也可以用本学科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四: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立足教学实践需要,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一方面整合各课时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整体性设计作业任务,强化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与要求之间的关联,减少哪些低水平、反复操作性作业在不同课时的简单重复,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和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备课、上课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的发挥指引作用。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9

8月19日矿区教育局组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学习,主题为《用新课标精神指导课改实践》,内容围绕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解读与落地进行,我感受颇多。

主讲人xx市教研室教研员石慧萍老师从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变化切入,探讨了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各科在考试与教学中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接着介绍了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变化,随后深入而系统地剖析了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结构、逻辑与变化要点,让参会老师都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清晰而准确的把握。下午,石老师又对新课标的课改实践进行了详细指导,石老师用两个清晰的案例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将课标要求落实到日常的备课工作中,如何进行单元设计,以及大单元教学、项目化研究、情景化教学应当避免的形式主义倾向,真正踏实地钻研如何将课改精神落实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学当中。

通过培训,我深深认识到2022新课标的改版对今后的教学与考试提出了新的导向与要求。与旧版课标不同的是,新课标以系统而清晰的结构与方式让我看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清晰体现,并且以直接而具体的教学建议的方式引导教师如何将素养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学业质量目标切实有效地落实在每节常态课中。我深切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课真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所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提出的教学建议明确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及时搜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随时关注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在课堂中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需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这些素材。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特别注意按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既要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会,又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在思考中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以规范和引导,其中需特别注意自己的案例选取和措辞的政治准确性,需要正视学生的困惑与疑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结论、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潜移默化中达成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素养目标,在灌启结合中辩证地呈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这对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深切感受到教师任重而道远,我自身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不断适应和达到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才能肩负得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在教学形式上,新课标更加注重案例教学和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强调校内外相联结,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为适应新课标的变化与要求,我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及社会的重大时事,搜集正面、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第二,在教学日常中认真研读新课标要求,尤其是素养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扎实将其落地;第三,在教学日常中需特别注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第四,要扎实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灌启结合的原则,给予开放性,同时还要锻炼自己解决生成性问题,并且在开放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和结论的能力,练习收放的尺度,逐渐能够越来越收放自如;第五,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与研究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教学,尽量将碎片化的知识以符合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的方式形成一个体系,尝试给学生呈现一片森林而不只是一棵树木,在活学活用中下功夫。

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今天的我们应当鼓足干劲、加油前行!

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学习体会 篇10

新版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均有创新举措。研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改革重点:

1、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2、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

3、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二。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思想性

1、细化培养要求,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2、是充实更新课程内容,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三。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新课标为导向,注重教学改革,所授课程形式按照新课标要求去做,上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