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2024-03-04 15:25:33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1

新课标中的总目标、分目标与2011版的课标相比,有相当多的变化,更符合我国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1、总目标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更高、眼界更广、格局更大。要求学生在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提高艺术表现能力、提升创意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要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可谓古今中外皆学问,中国特色是根本。

2、学段目标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过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新课标对四个学段的年龄段进行了调整,除第一学段1-2年级不变外,把第二学段改成了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下照顾到幼小衔接、中体现出小初对接、上兼顾到初高延续,幼、小、初、高,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承上启下的一条龙的整体。

3、新课标美术学科各学段的创造实践都有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要求,相比2011版课标中只7-9年级才有学习动画的表现方法,很显然更符合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

课程目标在不断的进步,教师的素养提高也得快马加鞭啊!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2

1、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第二学段(3-5年级)的美术课程内容由“感受身边的美”扩展到“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学习中外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技巧,对学生对美术的眼界、思维和表现能力提出了高一阶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依托教材、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范畴,得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听解说、谈体会,这对于市区学校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方便,而农村学校则可能更多的关注到“学做传统工艺品”,在民间有便捷的材料、有根植乡村的工艺大师和使用群体,所以,个人以为城市和农村的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有侧重的践行课标要求,取长补短,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wWw.zUowENba.NET )

2、规划的深于随机的。“融入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探索活动。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虽说有了一定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但可能仅限于随机的碎片化的探索,需要老师的整体规划和专业引领,以大单元教学或项目化课程的方式进行系统性、深入性、专业性的研究学习,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3

通读课程内容,美术课程主要以四大类的艺术实践为基础,这与我们现行教材结构大致相同,但新课标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它将每个实践部分又细化为四项学习内容,再按学段将16项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一一对应。

值得注意思考的是,之前我在这四类的教学中,关联不是很大。比如我在“欣赏·评述”时,着重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感知作品,表达感受和想法,而不会让学生尝试动手;“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时,我更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只略带而过。

新课标对应的第三、四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有创编校园微电影,传承传统工艺的等,这些对于我们实施起来还是有些阻碍的。在艺术进中考背景下,创编微电影就显得有些鸡肋,我所在地区教师一般忽略。而传承传统工艺,只适合于纸上谈兵,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客观条件受限制,只能通过视频,或以简代繁等方式,让学生适当参与体验,艺术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最近研读新课标,我会在课堂上融入新的理解。如今天讲七下《多变的色彩》,我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技能同时结合生活,互动开展情境教学,如衣饰色彩搭配灯等,采用项目化课程、问题情境大单元教学,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提升核心素养。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4

艺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戏剧、影视5个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艺术素养,并能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性以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层层推进,各学段课程设计科学合理。通过“欣赏·评述”,让学生学会感知美。通过“造型·表现”,让学生懂得发现美。通过“设计·应用”中发散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综合·探索”,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索,提升核心素养。

对于初中美术老师来说,新课标是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内容中,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位学生至少选择2项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元素融入课堂中,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新时代的美术老师,面临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新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我们要将新理念和新形象出现在新时代的美术课堂上,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成为符合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的方式贯穿于不同的学段,每个学段都提出了非常详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每个课程的内容框架以图示的方式一目了然,8-9年级还开设艺术选项,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这样的选课方式给我很多思考:

思考一:请进来还是走出去。目前艺术老师以音乐美术老师为主,对于戏曲和影视两个类别还是很陌生的。首先要利用好社会资源把这两方面的专业人员请进到学校来,给孩子们教授课程。但专业人员不是专业的老师,教学方面也会有所欠缺,这就需要艺术老师走出去,多参加培训让自己增长技能和知识面,和专业的人员相辅相成,更好的引导孩子去进行艺术实践并有所获。

思考二:融合课题调动多种艺术实践。如果用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去艺术实践是否可行,例如:给学生一幅《簪花仕女图》可以让学生融合舞蹈、戏剧、美术、影视,来合作完成一个艺术课题。这就要求艺术教师联动起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为学生完成课题做指导。学生也可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参与。这样的实践经验综合了多门学科。尤其是艺术学科的相互融合。对学生来说在综合化的学习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意,最后呈现出的作品是以后艺术学习的道路上宝贵的经验。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5

新课标的总目标让艺术课程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大众,这让孩子们在提升审美感知力的时候不再敬畏的接受机械的知识,而是扎根于祖国的土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承载了中华千年历史的艺术尤其是独树一帜的美术。怎样引导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在一幅幅作品,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中,去感知,体悟,增强文化自信。怎样结合现在社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的表达民族自信的艺术作品,例如:舞绘《千里江山图》等都给了我们艺术课程更多丰富的素材。在民族自信的同时对于不同的民族、国家的艺术文化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分段学习为学生的艺术学习之路每一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为学生每个年龄段打造了符合其特点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探究、体验、领会,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也为个阶段的艺术教师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6

今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新的改革动向?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个暑假,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修订的思路、改革动向、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等。现撷取点滴感悟分享:

一、美术新课标变化很大,有了一些新的改革动向。

1、强调了学科的融合和跨学科教学。以及对创新的追求,决定不能一个学科单打独斗,需要综合跨学科。解决“三维目标”16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和“综合与探索”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二、新课标教学的五大特征:以核心素养为教学中心,以美术为主,跨学科融合,以大概念引领课程教学,提供明确的学业质量标准。新课标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美术素养、人文素养、教学素养。跨学科融合:跨学科素养、现代课程理念。任务驱动:美术知识技能、美术创造能力。

1、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具备的关键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美术综合能力,核心是美术技能。在课程理念中,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以美育人;在课程目标中,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通过对《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假期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7

研读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等部分感悟:1。艺术课程以艺术实践为基础,包括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等具体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并运用艺术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艺术课程的教育目标。

2、具体到美术学科课程中的4大类艺术实践即“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共涵盖了16项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各学段设置了5项学习任务,将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贯穿其中,以“欣赏·评述”为起点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到强调发展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再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即“综合·探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四个学段共20项学习任务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各种能力,渐进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如“欣赏·评述”学习任务中的第一学段(1-2年级)欣赏身边的美、第二学段(3-5年级)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第三学段(6-7年级)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第四学段(8-9年级)概览中外美术史,完全体现了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本,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身边事物到社会再到世界,从微小处出发逐步触及到宏大。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8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二、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体发展新课标中,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致。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平衡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设计思路

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的失去兴趣。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牢。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是广泛的,它代表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教师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也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热爱祖热爱民族的意义。

五、感悟: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9

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力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为理念,将艺术课程分为四个学段。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探究、体验、领会艺术的魅力,在艺术的世界中,求真,崇善,尚美。

一、强调核心素养

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这使得艺术课程的育人标准更加清晰,指明了教学与评价的方向。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这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运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

二、注重学科融合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社会等关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的融合姊妹艺术。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促进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加舞蹈,曲艺等艺术节目的排演。

三、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室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轻松活力、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通过本次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融通。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要整体上贯穿各学段的目标任务,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课程标准2024心得体会 篇10

壬寅初秋,暑热难消,于书桌前,我执笔思索,心亦清凉,写下心得体会,作为对新课标的浅薄认知。

读义务教育阶段艺术之新课标,我深感两点:一是教学要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二是教学要注重立德树人的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的核心素养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部分。新课标强调,艺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落实这些核心素养的形成,就不能单纯地只教知识、教技能,要改变教学策略、方法方式。注重核心素养形成的美术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旧有的关系,使课堂从以往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要求改变旧有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美术教师要从“坐而论道”、”走捷径”中走出来,要巧妙创设情境问题、任务项目等方式,使学生去经历,去探究,去创作,去完成,而不是简单地听讲、临摹、练习等;要求改变旧有的知识内容设计,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强调美术与其它学科,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关联,突出综合性,创新性。

新课标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其本质是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而作为具有思想情感的人而言,道德教育关系国家、民族希望。《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样描述艺术课程的价值: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导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要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祖国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应运而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紧跟时代,更加努力,奋发有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征程上不断砥砺奋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