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

2024-05-03 09:02:01 工作总结 打开翻译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 篇1

何为“儒雅”?一是学识深湛,二是气度温文尔雅。从一看来,在座诸君,为人师表,皆曾十年寒窗,囊萤映雪,万人同过独木桥。然后鱼跃龙门,登临高等学府,拜名师,研经著,深造数载,略有小成,乃走向讲台,手执教鞭,经营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业也。学问之深湛,有目共睹之,此所谓增城职校,儒雅之师也。

深湛学问既有之,温文尔雅之气度又从何来呢?

读书人儒雅,君不见潇洒飘逸、放浪不羁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让我们无限神往。读万卷书,就是读书人风度儒雅的雄厚基础。

谢冕老师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品味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不禁潸然泪下;吟诵他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体会到了那种离别之痛;赏读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感受到离愁别绪的伤悲。品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流逝;吟诵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明了人世间的坎坷。

为人师表,我们当胸怀壮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道出了我们的愿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我们为教育事业建立功勋的不死决心。“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儒雅教师的豪情万丈。所以说,诵读经典,让我们铸就了儒雅为师的理想和追求。

做儒雅教师更是一种心态,文如明灯,为我指路。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显示了人生不为追名逐利而烦恼,只为享受生活而释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我们一种人生的洒脱,一种豁达的淡然;有了执着的追求,更要拿得起,放得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儒雅教师的风度。

儒雅是骨子里的东西,真正儒雅的人,一举手一投足,就能体现出来,无须刻意表现。正所谓“胸怀家国行方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的人不肯读书学习,没有文化修养,一身名牌,但胸无点墨,谈吐粗俗。即便硬是学别人儒雅,也只能学得皮毛,附庸风雅,不伦不类,最终只落得个贻笑大方。老师们,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诵读经典名篇吧,学习儒雅文化,共建书香校园,同造儒雅师风。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度过了开学x个星期的快乐生活,我们终于迎来了老师们与同学们期盼已久的读书节。今年的读书节已经是第八届了,在过去的七届读书节中,我和大家一样,收获颇丰。学校里也举办了许许多多庆祝读书节的活动。古诗文背诵比赛让我领略到了古文的无限美力以及诗人的更富情感;读书让我提高了画画水平,但最重要的还是获得了新的读书方面的知识。

以前的历届读书节都令我记忆犹新,每次读书节时,大家都好像在偷偷较着劲儿似的,比谁读的书多,比谁读的书好。但我觉得,读书就像吃饭,应该细嚼慢咽,绝对不能狼吞虎咽,不然就会一点儿营养也吸收不到。读书时还要拿着笔和本子做一下摘录,这样,写时就不怕没有好词佳句,内容空洞了。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我读过的书不是很多吧,但也还行。《西顿动物记》令我感到动物也有人一样的心;《城南旧事》让我走进了小英子的童年生活;《独船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人间的真谛;《骆驼祥子》让我了解了一个车夫的悲惨命运;四本《森林报》让我仿佛看到了森林中一年四季的奇闻趣事……

这届读书节,我想我应该多读一些古代方面的书,多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真期待诸葛亮、宋江、廉颇等人快点做进我的生活。

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爱读书、读好书、把书读好,书就是你的良师益友,与书交上了朋友,你一定会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有了书,你的生命一定会迸出更加五彩斑斓的火花!

谢谢大家!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 篇3

首先,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感谢区委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能我有幸在这里和各位前辈分享有关读书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请大家就读书这件事说一句话,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共鸣,大家回复非常踊跃——有的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朋友,书友多少种朋友就有多少类;也有人说,读书的过程就像思想在旅行,还有人说,没有书的人生无法想象……看来对于读书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关于读书和个人的关系,我觉得杨绛先生有一段话总结的非常精辟,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确实是这样,读书带给人的是一种极致的自由,同时也无限延伸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我个人而言,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而读书的过程也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人生体验。在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音乐,戏剧,美食,旅行……在享受这些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和志同道合者来分享,在分享中得到认同,获得更大满足。国家博物馆一位公众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在所有的分享当中,知识的分享是最高层次的分享。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我们今天在这儿正是在做这样一件高尚的事情。我们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但读书又不仅仅只为追求个人的愉悦,知识需要传递才更有力量,在交流中建立更加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在互动、碰撞中促进思考,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

而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困惑。所谓智者多忧,前不久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映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影片,其中有一部南美洲的电影《蛇之拥抱》深深打动了我,电影是根据上世纪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在亚马逊丛林中的探险改编的,其中有个情节是探险家和当地部落的一段冲突——常年的丛林生活使探险家和当地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他们的文化也十分了解,又一次,在他去部落交换食物补给后正离开时,突然发现他的指南针被部落的孩子拿去了,他非常焦急,再三要求首领归还。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以为探险家的焦虑是担心没有指南针而无法继续旅行,因为他一再重复说,我不能把指南针留在这里,甚至不惜要动武强行夺回。这让他的印第安向导十分气愤,他说:“知识是属于所有人的,你们白人不能垄断!”但是探险家却说:“不,你不明白,我真的不能把指南针留在这里,他们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星象和风向之中,如果有了指南针,他们就会依赖它,而忘记从祖先继承来的知识,忘记自然赐予的天赋。”而在影片的结尾,随着欧洲文化不断强势入侵,印第安人的雨林文化最终消亡了。

这段情节让我感触很深,和古人相比,我们获取和分享知识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可能面临选择:如何辨别,怎样取舍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对读书那份纯粹的热爱,我们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是装点门楣、充实谈资、提高身份,还是求道解惑、学以致用、经世济人?目的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我们的阅读和分享,不应该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为了炫耀博学,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明辨和思考的能力,是能够塑造独立的思想,建设积极的行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就像刚才法师所说,学修并进,最终达到回归天真、知行合一的境界。

如果总结几个关键字的话,我理想中的读书轨迹,应该是一个从内心愉悦到传递力量,再到改变行为的升华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于读书与分享的一点粗浅的体会。最后,再次感谢区委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本次活动付出的心血,我也希望能在今后更多地参加这样的活动,和大家一起努力,在阅读中发现更好的自己,在分享中创造更美的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