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1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基本上学完了,距离本学期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如何高效利用这一个月的线上学习,是摆在语文学科的一个问题。因此,我通过问卷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意向问询。绝大部分同学想先利用这段时间读些书,等到距离期末考试两周的时间时集中复习。所以接下来,我便策划落实了两周的“线上阅读周”活动。
一、讲清阅读意义与规则,做好前期准备。通过课上的引导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阅读周活动,让他们认识其意义,既包括提升语文素养,从读书中获取无限乐趣,也包括缓解长期看电子屏幕的视力疲惫等方面,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再告知学生我们如何开展阅读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后续的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地进行打好基础。
二、阅读课课堂设计要丰富,阅读效果监测要及时。
一节课40分钟,我将其设计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一次“课前小超话”:老师展示一个关键词,如“孙悟空”(因近期在读《西游记》)、“李白”(学生对其比较了解,有话可说)、“红颜祸水”(涉及历史知识和学生认知)、“内卷”(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等词语,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围绕该话题进行思考并组织语言,然后随机抽取一位同学进行2分钟演讲。提升学生思维思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也能激活网课的活力。第二板块是根据老师提示的阅读方法进行30分钟的阅读,要求打开摄像头,安静读书,可以圈画你喜欢的地方,为课下作摘抄做准备。第三板块是进行当堂5分钟的阅读效果小测验,或者找同学分享自己本节课的读书感受和圈画内容。根据当天阅读内容两者选其一。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将其中的小测验进行了“游戏模拟”式的晋级制,每次阅读以后,问卷星做对9个选择题检测,则向前晋升一个级别。最终的文圣可以获得奖励,包括一本图书和一周一次的作业减免。这些级别包括“伴读书童——倔强童生——快乐秀才——进击举人——荣耀贡士——进士及第——状元郎——大文豪——文圣”。
三、课下联动,加强阅读的持续性与延展性。如果只是课堂读30分钟,效果并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引导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不断延续也是关键,因此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法:一是班级打卡,课代表组织,每天课下读20分钟。二是完成阅读记录卡,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与夯实。为给学生减负,阅读记录卡基本上在20分钟内可完成,且是两天一页,从而避免作业成为负担。三是利用好早读,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提议我给他们拓展一些古诗词和优秀作文,所以在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外,通过早读拓展材料进一步扩大阅读面。此次期中考试后,有学生反馈之前背诵的优秀片段用在了作文中,感觉收获很大。
为学生减负增效是必然,不过前提是老师要做好很多前期工作,例如课堂阅读的内容选择、问卷星的每日检测,这就要求老师先读完推荐学生读的内容,设计一些难度适中但又有效、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题目。其实是另一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因心有所爱而无怨兮。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2
我理解的“减负增效”指的应该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减负增效,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为,毕竟在教学关系中,老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作为老师,我认为能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效备课。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带领学生在大量的读写现象中把握读写规律,然后再运用这些规律指导孩子们的读写。所以,我一直比较注重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发现读写规律。比如:在进行“写人记叙文读写指导”时,我就是运用《温柔的加拿大交警》、《鲁迅是个调皮鬼》、《我的农民父亲》三篇写人记叙文引导“一人一事一特点”、“一人多事一特点”、“一人多事多特点”的构思规律的。然后,指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确定用哪种构思规律。接下来,为了加深认识,我又带领孩子们阅读了《俗世奇人》、《人生》、《小英雄雨来》以及《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让孩子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小说都是写人记叙文,《俗世奇人》是小说集,运用了“一人一事一特点”的构思规律,《人生》、《小英雄雨来》则是用了“一人多事多特点”,《红楼梦》则是“多人多事多特点”的构思规律。又如:带领孩子们重温《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他们了解“一事多写步步推进”的写作规律。后来看电视剧《开端》,再次引导孩子们发现这种规律不仅能用在文学作品里,还可以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综上,由读到写再到用,步步为营、由浅入深逐步教孩子们学会读写。
二、精心布置作业。语文不像理科,有目的地狂刷一段时间题就可以快速提高成绩。语文不像英语,尽管都是语言,但光靠背诵也不能大面积的提高成绩。语文倒跟体育很像,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她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练出好身材、好气质、好体魄。这几年,尽管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就是因为短期努力效果不好而被边缘化。怎么办?精心布置作业!比如:我想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就凭我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的状态肯定是做不好的。我就选择了借助资料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转发了一个介绍中华筷子文化的小视频,要求孩子们反复观看,写一篇《小筷子,大文化》的随笔。小视频既提供了资料,又普及了文化,既训练了读写又培养了作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类似这样的作业可以作为拓展作业序列来做,时长日久熏陶渐染达到较好的疗效。
三、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外因。所以,正确引导孩子们科学、正确的面对学习。有一天和同事聊到关于作业的问题,甚至得出了真正理想的作业状态是没有作业。这里的没有作业的意思,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放学后合理安排自己各科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被老师的作业牵着鼻子走。毕竟,老师的作业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的情况。怎么办呢?各科协调、分层布置、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的作业。大体来说,基础性作业(字词背默常识类)每人都得保质保量完成。阅读提升类作业(阅读专项作业)必须规范完成,拓展类作业(活动实践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而各科协调、科学合理就目前来看还是个难题,期望看到同仁的高见。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3
“减负”不能降低教学质量,“双减”不能减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实现日日清。当天作业当天清,当天的目标当天完成,课堂上,教师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及时而有效地实现知识点由理解到识记、运用的转换,做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精心选择课后作业。
1、小题大做,提倡学生跳出“题海”,教师跳入“题海”。也就是说,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习题前一定要大量地查阅资料,精心选择习题。
2、避免重复练,讲清要点后,题型要适当变化。做到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3、有题先做,布置作业之前自己先做一遍,在教学中解决作业中的难点,避免先费时间练习,发现错误太多再花时间讲解。
4、有作业必查,有查必反馈,有反馈必纠错。批改作业时应放慢速度,发现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思考原因,便于在下一次课堂教学时先进行纠错。
正确理解“双减”的含义,并且随机应变,采取正确的策略,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4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升级与改革。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的“双减”政策,为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解决语文作业问题。
一、优化课堂,提升质量。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学生必须随时做好课堂上的准备工作。比如,在讲九上小说单元内容时,我采用整合教材的方法,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把六篇课文速度三遍,解决两个问题:每篇小说的主人公和线索。做好充分的预习后,利用一周时间解决两个单元的课文,而后利用语文课堂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或者同一题材的小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又能大量的阅读课外的小说,自然就能提高语文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学之前,我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他们的学习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以《春》为例,以春天为主题,探讨其景物的描述与修辞,并顺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记忆,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段。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又向学生提问比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前演讲,积累素材。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一个学生讲述一个观点和一个名人的事例,并对事例加以简单分析,老师适当的加以评论,引导学生学会论述文段的写作。学生学会议论事例后再由学生分析议论文段的写作是否完整。课前小积累,既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又锻炼了学生口才和心理素质,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四、作业量化,限时训练。在完成语文教学后,在确保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安排适当的十多分钟的作业,每天坚持,每道题都设置分值,对应中考,在自习课上进行三四十分的小测试,没有自习时就利用中午十几分钟的时间完成十四分的试题。每天如此的练习或测试,学生的语文作业虽然不多,但效果较好。
除此之外,我还在教学中实行分层布置作业,在充分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我会分层布置作业,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乘着减负增效的春风,我也在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的驱动下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上,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减少了他们的课业负担。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5
减负增效”就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合理安排他们的课业负担,从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核心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内涵是减少课内外那些机械重复、低效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减轻孩子课业负担的主角,我们应该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确立科学的质量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抓好日常教学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以生为本,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效率。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用减负这个手段,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下面谈谈我对“减负增效”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学生学得充实快乐,这就要求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打造简洁高效的课堂!孩子的减负,无疑是对老师的加负。我们要把一节课的时间利用到极致,压缩孩子的学习时间,但不减少知识量,这是对老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挑战!
二、精心设计练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讲评、辅导。
课堂作业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也就是“堂堂清”。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另外,及时批改课堂作业,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
三、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和自主学习。
不能死读书,死读书。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过程需要活跃的思维,需要探索的勇气,如果学生探索着学习知识,就会变得爱思考,还能学到灵活的知识。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
现在,知识信息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课件的制作等等。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综上,我认为“减负”不仅仅是减一些作业,减一些教辅,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减负增效”任重道远,我要不断探索、实践,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6
20__年__月,“双减”政策的推行,让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地位更加凸显,教师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的课堂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以减促增,考验着每一位教师。对于历史课堂而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课标为依托,优化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各学科发展的规律制定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课程标准就是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但课程标准不单是给学生减负,更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堂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进而能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遵循历史逻辑,系统梳理知识。历史学科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繁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既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又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历史课堂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九年级的历史是复习课,在历史课复习的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梳理重大历史事件。如以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社会形态、两大历史任务和四条基本线索。其次,按照年代尺帮助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一单元的复习。
三、控制练习总量,选练典型题目。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借助历史规律梳理重大历史事件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习题作为巩固提升。历史的学习离不开习题的演练,但又要走出题海怪圈,为学生减负也为教师减负。所以,习题的设计应适度,如果一下子过难,学生会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另外习题的难易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选择习题时自己要明确,我想通过这个题目告诉学生什么,达到什么效果。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是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基于此,在复习中结合新课标和中考要求给学生精选一些典型试题,为学生提供练习提升的机会。
在规范教学行为,有效地贯彻“双减”的大背景下,“减负增效”关键是教师。作为教师应该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减负增效的道路上,我将会继续努力!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7
最初接触到“减负增效”这个概念,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可能会认为它等同于减少作业。其实非也,减负增效的落脚点,最终应该是在增效上。那么,如何能够做到减负的同时又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整合教材、精心备课
如何能让学生头脑清晰有条理地在40分钟内学会最多的东西呢?以我现在所教的仁爱英语初中教材Unit2Topic1为例,这个话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have和has表达陈述句及在Do和Does的帮助下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
在设计这个课时,我觉得它每个Section之间界限相对分明,整体感不够。所以这节课我先引导学生说出nose,head,arm,mouth等表身体部位的名词,并按自己的设计写在了第二块黑板上。之后,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说出了描述这些肢体的形容词。
然后让他们看大标题“Ihaveasmallnose。”,让他们说出这句话是用什么做的主语,再引导孩子们把所有的人称代词主格都说出来,由我列在最左边的黑板上,并特意把后面跟have主格的写在一起,后面跟has的主格写在一起。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对比have和has的区别,把他们列在主格和表身体部位的名词短语之间。这样,陈述句就出来了。
这样学生就可以看着黑板随意组合陈述句了。
陈述句练会之后,就可以列出学生说的几个陈述句在第三块儿黑板上。如Ihaveawidemouth。Hehasshorthair。Theyhaveroundfaces。列句子不能盲目地列,要挑有第一人称做主语的,第三人称做主语的,还有复数做主语的。然后就抛出问题,它们怎么变疑问句?之前学的变疑问句都是be动词提前,这几个没有be,该怎么办?实义动词不能完全提前,需要借助谁的帮助呢?最后引出do和does,并进行对比,学生的疑惑顿解,很快就能把Ihaveawidemouth。变成Doyouhaveawidemouth?并很快能得出其回答Yes,Ido。/No,Idon’t。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人称做主语的陈述句变疑问句时,has要变回have这个情况是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学着趣味记忆:助动词是照妖镜,任何动词见到它都要现原形。
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组对话,这样一来,一节课把两节课要讲的内容全都学扎实了。
二、作业试做,作业精选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紧扣课堂,并且需要自己先做一遍,对作业的难度,做作业用的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地给学生发小卷儿,打造题海战术。
我们现在用的同步练习册,我都会在给学生开新课前把题全部做完,确定哪些题是需要在课堂上当做堂清处理的,哪些是可以删掉的,哪些是可以放在课下做的,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在授课时按照既定计划执行,利用高效的课堂,尽量让学生在回家时少作业或者没作业,为学生多腾出时间给自己查漏补缺。
其次,还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缝隙时间,比如中午预备前,有一部分学生来了之后很茫然,并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的正题,那么从来校到预备这10分钟时间都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可以翻译4句话,或者做2个句型转换,或者写一篇小作文,让他们写完上交,老师抓紧批改。虽然只有10分钟,但是可以从他们那10分钟的作业中看出学生上午学的知识点掌握了没,还有哪些语法问题需要我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利用一些时间再帮他们巩固所学。这样改作业,可以会导致一天需要改两次作业,甚至有些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还需要我对他们进行面批作业。这样肯定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但是,也确确实实减了学生的负,也增了效。
减负增效不只是个口号,想要做到它,需要踏踏实实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争取做到既给学生减负增效,也给自己减负增效。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8
我认为教育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上的,课堂是学生的“正餐”,正餐吃好了,才有营养。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英语课堂的“有度”,课堂活动才能取得成效。把握英语课堂活动的“度”是减负增效的利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我的做法。
我觉得课堂的“度”是由教学活动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
首先,课前热身,提高兴趣。
英语的课节通常都在上午第一二节,学生很可能没有从早上的混沌中醒来,又或者思维还没有完全兴奋起来,再或者是由于刚上完其它课,加上课间休息,处于兴奋状态,很难一下子安静下来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在这个时候如果直接导入新课,未免有所不妥。课前需要热身唤醒身体和思维,因此课前热身活动必不可少。课堂的warming-up有利于为学生学习英语做铺垫,我通常课前为了创造英语氛国,利用英语歌曲,小动画,视频,或学生的对话,以及3分钟英语演讲等作为课堂热身活动的开始,这种活动会使得课前气氛热烈,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需要做到适可而止,同时一定要注意,课前活动是为上课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热身活动应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为了纯粹的娱乐而逗乐,浪费宝贵的40分钟。我觉得教师应该巧妙地在这时应用教学活动,使学生思维中不该兴奋的区域逐步得到抑制,使该兴奋的区域逐渐兴奋起来。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与英语搭不上边,我通常情况下不会立刻马上开始讲课,我会采取一些形式各异的小活动来激发课堂。例如说出“Let'splayagame。”振奋人心的语言,话语一旦说出,那么离成功的课堂就不远了。当学生们猛然听到“Let’splayagame。”时,他们就会立即投来质疑的目光,我在此时会进行因势利导,引出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时间的把握,这个游戏只与本节课所学内容有联系,而并不是重难点,作为热身它不能用太长时间,引出气氛就要停止,不能影响占用学新内容的时间。
其次,课中活动,“质”“量”共存。
我觉得课堂有度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要求课堂节奏有松有弛,不能让学生一根弦绷到底,弦容易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也不能让课堂松散无序,盲目高兴,活动的数量要适宜,活动太多,课堂就成了一个实验基地,纯粹为活动服务,脱离了教学的本质,活动太少,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做不到松弛有度,通常情况下我通过新旧知识衔接,讲练结合,口头与书面转化,自主发言与课堂提问,团队合作与个人创新等不同方式去进行不同活动的设计,在课堂上既能体现学生个人魅力,也能体现小组团队精神。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
最后,课后升华,情感归属。
英语新课标强调“拓展学习渠道,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语言能力,通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的设计的方式,在以“反思”为起点,以“提炼”为依据的基础上,确保英语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后延、升华这一重要环节。做到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升华和对应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达到共情。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9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地理是比较难学的科目,一方面地理学科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另一方面地理又是一门文理交融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刚开始就学习经纬线、地球的运动等抽象的内容,更是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下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我觉得按照我们的“十六字”教学法实施教学,对于重点知识的识记,课堂上至少有四次机会:第一次是课堂前几分钟自主学习时间,通过通读课本,填写课前导学案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次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进一步思考理解重难点知识;第三次是教师的课堂总结,再一次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堂清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
其次,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地理课堂的课上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力,学生的关注点容易被转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地理教学过程。
1、形成小组合作的模式
不论是哪一门学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探讨的习惯,这样在遇到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这就给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提供了展示个人观点的机会,也促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也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高效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一幅地图既能生动形象的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又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对地图的兴趣转向对现象背后原因的探求,可以不断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地圖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各种景观图、分布图、概念和原理图、统计图表等的判读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学生而言,地图是领悟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帮助其建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地图,更多的运用地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这门课程,
3、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把现代科技应用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图表来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地震、板块运动等,利用计算机特有的功能,如颜色、箭头、线条和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等来展示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运动的过程,可以把原本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单、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计算机的另一个优势就是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综合加工处理教学内容,这就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多种途径,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最后,严格把控练习题的质量,注重书面作业的质量。
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各种信息。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布置的书面作业都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过的内容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对作业的质量的控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不相关的作业。在布置地理作业时,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外,还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库,为学生布置更有效的作业。
总而言之,对于减轻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丰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这样才能真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10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颁布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减负增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值得不断探寻的问题。追根溯源,“减负增效”的关键是课堂,有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是我不断努力追求的方向。我谈以下几点浅显的体会与思考:
一、充分全面备课。
双减政策下,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握准确核心素养要求,真正做到减量不减质。认真备好每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备学生,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结合课堂实际准备课件、学生展示台资料,为课堂的需要提前做足准备。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化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我们应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题目,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教学活动,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课堂中需要我们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外,还要预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上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堂练习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及时的点拨和指导,也可以跟进针对性的变式练。
2、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听课效率。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设计适当的学习方式,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能主动思考、思维活跃起来。
课堂的听课不只是“听”。课堂上一定要“会”听课,善于听课,主动听课。就比如老师在讲一道题,不能只是单纯地用耳朵听声音,而是要更多地用脑子想,老师讲之前先想一想,如果这道题换成我去讲,该采用什么思路才能让别人听得明白,讲题过程中想一想,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哪一步可以更完善,讲完题之后也想一想,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自己的思考方向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用这样的方式去听课,大脑一直处于思考状态,听课效率也必将大大提高。
三、作业典型适量。
作业设计要新颖、典型,适量。适量的数学作业是既课堂的有效补充,又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作业的布置既然不能在量上做文章,那就需要在“质”上下功夫了,那就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老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选取教学中重点,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易混点练习作为学生把作业题,这样学生作业才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下足功夫,应该让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都集中课堂的教学上,千方百计地让课堂高效起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11
在“双减”、新课标颁布、网课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向课堂要效益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网课的原因,我们时常感叹“摸不着”学生,课堂效率低,以往的线下教学的某些做法已经不太合适了。为摆脱困境,我尝试着结合“问题链”教学法来解决问题。
所谓“问题链”就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某节课、某主题或者是某个活动精心设计成的一组具有一定内在逻辑性和知识结构性的连接成链的问题集合,它由若干主问题和支问题构成。而问题链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问题链教学法,能够活跃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问题链不是一个个问题的简单的累积,问题链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链的设计要有趣味性。由于人的注意力是会有起伏性的,对于青少年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同一件事情上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将问题毫无逻辑地堆积起来,那么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第一课。
根据单元内容及前后单元的联系我们可以把单元大概念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与和平——动荡与重构。这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实际上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而战争与和平——动荡与重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分析完这点后,我们可以先给列举出世界史中已经学习过的重大战争,如布匿战争、斯巴达克起义、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等,再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课题,设问: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战争,为什么这场战争称为“世界”大战?破题导入后再引导学生追溯“资本主义发展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进行提问: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会爆发世界大战?这样就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的学习。通过这种问题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当然本课的问题链不止这两个问题。
二、问题链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问题链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单元的大概念、单元主题,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偏离主题,偏离课标和教材。在设计时要始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不仅仅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更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设计。
三、问题链的设计要有价值,有梯度、有层次性。设计问题链时问题不能仅仅是在书本上寻找文字简单呈现而已,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探究性,使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有效互动。将核心问题串起来具体化,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进行梯度设问,由表及里,由浅人深,才能促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认识的升华。
比如在教授九下《美国内战》一课时,我们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南北战争的影响定位本课重点。在突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和意义这一重点时,我们出示了四则材料并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阅读材料1回答,为什么林肯政府没有在战争一开始就解放黑奴?②阅读材料2回答,《宅地法》是如何体现林肯“拯救联邦”这一目标的?③阅读材料3和材料4回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如何体现林肯政府“拯救联邦”这一目标的?④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两个文件对战局所起的作用。以上四个问题组成一组问题链,层层递进。问题①为问题②③解决做好铺垫,问题②③则是问题①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化。前三个问题的解决让问题④的探究水到渠成,这就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延展了课堂教学的力度。
问题链教学是我们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可以推动“知识能力型课堂”向“思维成长型课堂”的转变,可以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当然了,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加强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还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并在课后对问题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12
20__年__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吹响了为学生减负的号角。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减负增效”,是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所谓减负,是指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注重能力培养。我觉得减负增效的基本原则是教材的灵活使用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课下作业布置丰富化创新化,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一、注重情境教学,实现减负增效。
“情境”是20__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新课标高度重视情境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统编教科书每个单元的导语页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说明单元人文主题的一句话,一幅图画,以及单元核心的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这三者的整体联系,就是编者力求呈现的单元学习情境。此外,统编教科书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其中精心设计的插图,展现了青少年视角下的大千世界,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投入新的学习中。这些元素为教师正确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提供了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单元导语页创设单元整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实现减负增效。
在教学之前,如果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重视有效的课堂建设,按照课程的内容来编排课程,就会使课堂上的时间最大化。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最专注的时刻,在这个时间段讲完课堂上最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时,教师可以利用前十分钟播放小视频介绍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文学常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图画的创作背景和故事,避免在课堂上遇到理解上的问题;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讲解文章说明的内容和说明顺序,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适当提高声音来间接地提醒;在课后的总结中,让同学们再次观看动漫视频了解当时北宋都城的繁华,以便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了解。
三、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实现减负增效。
青春恰似火,兴趣正当时。由于语文基础、思维能力、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生动的教学形式,诙谐的语言,构建出一个层次化,多元化的语文课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上都能得到最大的收益。比如,对那些比较活跃的同学,可以通过多问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基础薄弱、思维迟钝的学生,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向进行教学,让他们打牢自己的基础,建立自己的语文学习自信。运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四、布置作业多样化,实现减负增效。
多元化的课后作业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各层次的综合情况。设计问题时,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创设有挑战性的高级作业,让他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作业分为必答题和选择题两种,必答题包含了基础知识,难度较低,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学生一般能按时完成;选答题会相应增加难度,为了得出正确的答案,要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于这些选答题,老师没有统一的要求,学生可以不做,也可以少做或多做。
落实双减政策,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切实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教育回归本真,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坚守;落实减负增效,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责任与使命。回首教改路漫漫,矢志不改吾初心。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13
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减负增效要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减负增效应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对学困生,要及时辅导。我们要反复研究教材教法,分析重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课堂上要了解学生,尊重差异,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不可能都一样聪明一样乖。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情和苦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乐意学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减负增效将事半功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
巧设实验引发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喷泉实验、魔术棒水中生火、小刀镀铜、粉尘爆炸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精心设疑,激发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巧设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授酸碱中和反应时,我们可以设疑。同学们被蚊虫叮咬过吗?尤其是蚂蚁和蜜蜂,学生马上会想学化学与被蚊虫叮咬有联系吗?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我们通过实验告诉学生,酸和碱可以相互反应,生成中性的物质,而这些昆虫分泌出来的大多是酸,我们可以用碱性的肥皂去中和它,减轻痛苦。
三、分层设计作业,减轻作业负担
布置作业时不能盲目布置大量的练习,而应该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分层设计作业。一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好奇心较强,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中考真题或高质量的模拟题,也可以搭配几道难度较大,需要琢磨钻研的作业,让他们在完成学业任务之余培养自我探究能力,减少他们对简单作业反复做的枯燥感;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一般,老师可以让他们选择基础题和中等题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知识;还有一些学习起来十分吃力的学生,需要遵循深入浅出和减负增效的规则,只需做本节课的基础题,甚至是课堂上讲过的原题,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我们这样分层作业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有目的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减负增效总结心得体会 篇14
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靠无限的延长时间来获得成功是愚昧的,为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教改,减负增效,我们知道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减负增效”,首先从改革课堂教学开始,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减负的效果,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切实的改进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减负增效。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的理想课堂,师生应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资源共享、行为互动、观念互促、和谐共进。在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摆脱预设教案的束缚、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应该在民主的旗帜下,使课堂始终充盈着人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但是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放松更不能演化为放纵,实践中,放松,别忘了明确的要求,到位的指导、适时的“调控”,别让变了味儿的“活”,走了样的“动”,迷惑了我们的理性,只有致力于营造充分而又合理的放松情境,才会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放开老师的手脚,才能构建轻松、民主教学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方向,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尽力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角色;学生则应在“欲罢不能”的参与状态中,主动探索新知、主动与人交流、主动实践操作、主动尝试创新。我们的课堂不能单一传授,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
二、科学设计课堂,提升课堂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保障,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只有向课堂要质量,才能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双减,就需要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老师有个通病,就是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感觉自己课堂上讲的少,怕漏掉那个知识点,影响到孩子的成绩,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是满堂灌,有的不仅仅自己课堂的40分钟用完,还把学生的课间十分钟、课余时间给占用了,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如果我们能及时优化课堂结构,该讲的详细讲,不重要的就不讲,或者课本上已经有的就不用再讲,要充分相信学生,会的学生,即使你不讲,他们看看课本也会,不会的,即使老师讲两节课,三节课,他还是不会。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简化过程把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在课堂上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回顾,进行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这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双减。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质减负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去设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应该重视导入语的设置。可以创设情境,情景模拟、播放歌曲、播放视频、电影电视剧片段、讲故事、诗词朗诵、有趣的史料、新闻发布会、图片图像等形式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状态。
新授课过程中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以旅游的形式去学习知识。还可以指定同学扮演记者去采访,从采访过程中获得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情景模拟、说相声快板等。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历史记录片、历史电影电视剧,从而掌握知识。课堂小结可以用三字经、顺口溜、巧妙的思维导图来总结。板书设计要醒目科学,一目了然,画龙点睛来吸引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去学习,获得知识。
四、作业布置要精,批改反馈要细
重新审视教学的各环节,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作业,通过聚焦作业研究,分层设计、布置、评价的实践探索。
1、题型全面、合理。初中历史作业的题型应该包括基础的知识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题,拓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力争做到题型全面、合理。
2、精选作业内容,精心选编习题。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弄清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的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根据班级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题目的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选,精心选编习题,作业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层次性、延展性、探究性。我们应做到“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避免简单、低效的重复、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以及超越身心承受力的加班加点上。
3、要分层布置作业,难易适度。作业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效参与,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区别对待。布置作业的内容尽量做到难易适度,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作业应因人而异。
五、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第二课堂是老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的课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实践创新探究能力的关键。在历史课中的探究性学习,也正是包含了这种大量亲身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第二课堂,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找课外读物和有关的图文音像资料等,请教老师求助家长,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小论文,以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见解,从而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探究能力。除此,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写观后感,或编历史剧本,所写内容只要是依据材料发表议论、观点鲜明即可。然后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实践创新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吸收知识、内化知识为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切实贯彻双减思想,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直观,生动,有针对性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推动双减理念进一步落地落实。力争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下,起到增质减负。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要在思考与收获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