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
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儿童入学做好准备,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形成家园校共育合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科学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幼儿园阶段要做好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①身心准备方面:培养幼儿向往入学的意愿(大班),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愿意为入学做准备;注重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不乱发脾气;培养运动习惯,能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能连续参加体育活动半小时以上;培养动作协调能力,注重手部动作协调,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
②生活准备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调整一日作息,保持规律作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培养安全防护意识,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幼儿学会求救的方法;培养幼儿参与劳动的意识,引导幼儿承担适当的劳动任务,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引导幼儿尊重身边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③社会准备方面: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乐于结交新朋友,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丰富幼儿分工合作的经验,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尝试协商解决;营造宽容的交往氛围,引培养幼儿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培养诚实守规意识,增强规则意识,提高自觉守规的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任务意识,大班下学期,强化任务意识,创造条件,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热爱集体的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带幼儿参加形式多样的爱家乡爱祖国活动,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④学习准备方面:培养好奇好问的习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培养学习习惯,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任务,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做事;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幼儿提供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大班下学期),引导幼儿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阶段应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的准备和适应。
①身心适应方面:引导儿童喜欢上学,帮助儿童逐步熟悉校园环境,认识老师和新同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快乐向上的心态,引导培养儿童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愿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引导教育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训练动作协调,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培养儿童体育锻炼的习惯。
②生活适应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能够逐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作息转变。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能主动喝水,引导教育儿童学习保护视力的基本方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能独自做好基本的自我服务;学会及时收纳、分类管理好自己的物品,能做好课前准备。培养安全自护意识,教育孩子认识安全标识,学会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能安排好课间活动,教育孩子不做危险游戏。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安排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③社会适应方面: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教育引导儿童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教育儿童遵规守纪,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规则的制定,帮助儿童逐步理解并学习遵守小学规则。培养良好的品德,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培养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带孩子参加一些适宜的活动,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
④学习适应方面:培养乐学好问的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敢问敢想;培养专注学习的习惯,引导儿童专注做事,指导儿童学习制订计划并坚持完成;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根据学习需求为儿童提供可直接操作、亲身体验的材料;营造阅读氛围,坚持亲子阅读,培养儿童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丰富儿童的数学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经验。
家长朋友们,“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让我们携起手来,行动起来,共同努力,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生活、健康快乐成长全力保驾护航!
最后感谢各位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2
尊敬的大班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再过两个月,您的孩子即将告别快乐的幼儿园时光,迈进小学的大门,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学校教育。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它必然引起孩子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和学习活动的一系列变化,您和孩子准备好了吗?是不是也有一些焦虑和困惑?别着急,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关于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家长们也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哦。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
而家长也需要做好过渡期间的准备:
调整好心态,调整教育方法,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家长最想知道的想必就是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与小学都有什么不同。
三、幼小衔接家长应持什么态度?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
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1、生活习惯的养成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会整理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
(4)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2、行为习惯的培养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例如: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拿取课本及文具等准备工作,当学习活动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中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
(4)养成爱卫生的习惯。爱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勤洗手、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洁的东西,包括有的孩子喜欢咬铅笔等都需要纠正。
3、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孩子应该具有的一项重要学习习惯。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得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2)正确的书写姿势。
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保持规范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4、良好的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理性看待“幼升小”,悉心陪伴,科学衔接,送给孩子一份最珍贵的入学礼物,还孩子们一个幸福、多彩的童年!帮助孩子开启一段美好的学习旅程!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3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一种都应该被倾听与探索;孩子有一百种游戏,每一种都应该被尊重与看到;孩子有一百个想法,每一个都应该被了解与鼓励。
关于学前教育宣传月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亦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
01、教师:走进孩子内心,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
让孩子成为主角
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
而我们,就在这里
静静地守护,静待花开。
1、你是小话痨,我是好听众
当孩子主动分享一些事情时,教师的回应态度很重要,如果教师认真对待和倾听,孩子就会被激发出更强的倾诉意愿,并且会受到鼓励、积极表现,获取更多信息。所以,孩子爱说话,说明他跟你相处是放松且愉快的,并且也对你充满了信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好好珍惜那个有点“小话痨”的孩子,成为他们的一名好听众,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故事。
2、你多元表达,我倾听支持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自由创设符号,把自己活动中所见、所乐、所想、所悟等感受,用动作、语言、符号、图案等,代替内心的话,进行多元表达,即游戏表征。游戏表征是儿童思维内化的过程,他们用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需要教师的一百零一次看见。幼儿表征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读懂幼儿的关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和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惑,以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当我们学会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探索、发现和成长的开始。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相伴成长!
02、家长:相伴孩子成长,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教育是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01、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看到孩子浑身是土,脸上还挂着彩的样子,家长就能猜出孩子是打架了。有些父母可能会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
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0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03、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0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的很敷衍、心不在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心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成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在行动!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4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学前教育宣传月”什么时间开始?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什么?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得更好。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阶段也是幼儿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意义重大,不容小觑。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学习方式,小学教育则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表现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压力大,容易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度到小学生活就显得非常重要。
幼小衔接怎么做?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
身心准备,希望幼儿做到向往入学,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做到情绪良好,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做到喜欢运动和动作协调,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发展大肌肉运动。
生活准备,希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整一日作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生活自理,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学会安全防护,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求救的方法;做到参与劳动,承担适当的劳动任务,参与力所能力的家务劳动,尊重身边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社会准备,希望幼儿学会交往合作,拓展交往范围,丰富分工合作的经验,营造宽容接纳的师幼交往氛围;做到诚实守规,增强规则意识,提高自觉守规的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强化任务意识;做到热爱集体,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准备,希望幼儿好奇好问,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任务,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做事;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幼儿提供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幼小街接家长工作,幼儿园一直在行动!
科学的幼小衔接必须通过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了让孩子顺利、有序地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幼小街接家长工作,幼儿园一直在行动!在常规宣传教育活动中,老师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开展幼小衔接宣传教育,包括日常幼小衔接相关资讯推文转发,引导家长与幼儿园一起积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近日,还利用幼儿离园时间向家长派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我要上小学了!》家长必读宣传手册,给家长提供更为专业且全面的指引,共同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为帮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我园坚持以小班为起点,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全程衔接,通过四大准备内容和科学渗透一日生活为基础进行全面、自然的衔接,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5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是教育部举行的面向公众宣传学前教育的活动。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面向全社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今年是全国第__个学前教育宣传月,让我们一起了解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走近“学前教育宣传月”
1、活动主题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2、活动时间
20__年5月20日——6月20日
3、宣传重点
多种途径展示、分享幼儿园的具体做法,深入推进幼小衔接方面的实践探索。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如何“顺利衔接”到“适应接受”
对孩子未来的学习至关重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
幼小衔接不是大班临毕业时的一个阶段任务,是孩子进入小学所需的态度情感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幼儿园阶段。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齐心协力、精诚合作。
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是从孩子进入幼儿园那一刻起,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的长期过程。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
比如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小储物柜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
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
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
幼小衔接“接”什么?
由于外在环境、教育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注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孩子需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而家长也需要做好过渡期间的准备:调整好心态,调整教育方法,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等等。
让幼小衔接不再是目的,而是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成为终身学习的驿站。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为了幼小衔接科学有效,家园共育形成合力,__区__幼儿园将在学前教育宣传月推出幼小衔接系列推文,敬请期待!
科学幼小衔接,是一个慢慢熏陶、逐渐内化的过程。科学推动幼小双向衔接,让教育回归本真。我们深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因我们的陪伴而快乐绽放。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行动!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6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每年的5月20日—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__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的很敷衍、心不在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任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具体怎样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在行动!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7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关于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亦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
教师:走进孩子内心,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
让孩子成为主角
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
而我们,就在这里
静静地守护,静待花开
01、你是小话痨,我是好听众
当孩子主动分享一些事情时,教师的回应态度很重要,如果教师认真对待和倾听,孩子就会被激发出更强的倾诉意愿,并且会受到鼓励、积极表现,获取更多信息。所以,孩子爱说话,说明他跟你相处是放松且愉快的,并且也对你充满了信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好好珍惜那个有点“小话痨”的孩子,成为他们的一名好听众,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故事。
02、你多元表达,我倾听支持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自由创设符号,把自己活动中所见、所乐、所想、所悟等感受,用动作、语言、符号、图案等,代替内心的话,进行多元表达,即游戏表征。游戏表征是儿童思维内化的过程,他们用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需要教师的一百零一次看见。幼儿表征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读懂幼儿的关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和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惑,以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当我们学会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探索、发现和成长的开始。
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相伴成长!
家长:相伴孩子成长,从倾听开始。
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教育是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01、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0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地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03、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0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敷衍、心不在焉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任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说话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05、具体怎样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
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在行动!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8
亲爱的家长朋友:
5月20日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正式启动了,本期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关于幼小衔接,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幼小衔接吧。
一、何谓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孩子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是坚持儿童为本的双向衔接、是坚持系统推进、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从而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质量。
二、何时开始衔接?
幼儿园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身心基本素质,也就是“习惯培养”。大班开始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和习惯养成,为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准备。
三、衔接什么呢?
一是衔接健康。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半小时,引领家长和孩子因地制宜的进行身体锻炼和运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同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
二是衔接习惯、能力和品质。在一日保教中遵循规律、充分利用主题、实践、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
三是衔接情感和情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重视幼儿的愉悦情感体验,减少消极情感的困扰,形成健康的情趣,开朗的性格。
四是衔接规则意识。班级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并在一日活动中强化幼儿内在的秩序感、规则意识。
五是衔接自我管理与任务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服务意识,任务意识。
[温馨提醒]3——6岁的孩子以形象记忆为主,数学的符号以及汉字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幼小衔接不等同于“幼儿园小学化”,幼小衔接应该是在学习上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时间上与小学过度,在能力上和社会搭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上学习能力的过渡,孩子才能真正的实现幼小衔接。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9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关于学前教育宣传月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家长应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1、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优秀的家长一定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发现孩子不好的表现先听听发生了什么,不要急于下结论或代替孩子下结论。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才能了解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帮助孩子成长。
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3、不要以“忙”为借口打断孩子的倾诉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的很敷衍、心不在焉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相信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成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5、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
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在行动!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0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每年的5月20日—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我们将迎来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关于学前教育宣传月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亦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
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教育是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听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的很敷衍、心不在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心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成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开。
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在行动!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1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今年是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什么时间开始?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什么?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
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
比如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小储物柜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比如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
比如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
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一)生活习惯培养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
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子,在活动、游戏或开放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看电视、喝水等。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二)行为习惯培养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良好的坐姿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也有益处。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例如:养成做事有计划、有准备的好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等准备工作,当学习生活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打招呼,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交车上碰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
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讲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的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勤洗手、戴口罩,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净的东西,发现了及时纠正。
(三)学习习惯培养
1、良好的倾听习惯
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应是孩子所具有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习惯。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的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重中之重。
2、正确的读写姿势
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宝贝们的坐姿、握笔姿势可要规范哦!
(四)良好的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这么简单都不会,进入小学怎么办?”“上了小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这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压力,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积极的情绪会帮助孩子克服很多问题。
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虽然出不了门,但是我们可以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姐姐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哦!资料来解决疑惑。
3、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
宝贝们对小学一定十分好奇吧,是不是很想去小学参观一下呢?“宅”家的日子同样也可以参观到小学哦,请爸爸妈妈上网为宝贝们收集一些小学的照片,我们来一个“云参观”。参观结束后,更可以用画笔记录下你心目中的小学哦!
幼儿园的话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2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关于学前教育宣传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为什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不懂得多么深奥的语言表达,更不懂得用语言抒情……他们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将自己的内心完完全全的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来。
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背后一定有一个正当理由。他们可能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也可能是用“非正常”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个时候,我们坐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则是对孩子最好的关注和支持。
所以,当我们见到他们做出某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倾听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他们的行动中知晓他们的需求,从而给予他们照顾,帮助他们成长。
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成人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一起分享,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怎样倾听孩子的心声
1、耐心倾听
父母先减少内心的负面情绪,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面,你才能够有耐心倾听下去。别忽视孩子的感受,不要让孩子觉得他的痛苦不重要。
2、目光接触
在我们和孩子交流时,眼睛和耳朵一样的重要。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一扇窗户。我们也能够用眼睛去传达:“我就在这里,听你说话!”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身,是不是对孩子生气的时候、命令孩子的时候,会对孩子说:“看着我,听我说话……”这样的话语呢?那么,孩子讲话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让自己蹲下来,眼神保持在孩子身上?
3、全神贯注
当孩子需要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面对孩子,给予他全神贯注的注意力。即使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也需要先跟孩子道声歉意,给予自己一定的时间,然后要遵守自己和孩子的约定。当我们已经准备好和孩子正式交流时,就要关掉电脑、放下手机,提醒自己,这一段时间,我们要全部给孩子。
4、切忌主观
为人父母,总会习惯于口若悬河的指导孩子。但是,我们需要把“教”孩子和“听”孩子分开成两个场合。在孩子需要倾听的时候,我们不要主观判断打断孩子的说话。我们可以微笑、点头或拍一拍孩子,以这种方式来支持和鼓励孩子表达,但不要打断孩子说话。你的干扰会打断孩子思维的连贯性,会让他感觉沮丧。
5、共情共鸣
当孩子说完话后,你可以用稍微不同的词语重申一下他刚才所说的,以表示你一直在倾听他的想法。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在抱怨他朋友时,你可以这样说:“看起来你这一天和朋友相处得不愉快。”这样说不仅表示你在听孩子诉苦,而且如果你误解了他传递的信息,这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机会来解释说明。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3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什么时间开始?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什么?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得更好。
幼小衔接常见误区
每当幼儿升入大班,关于幼小衔接的各种疑问、各种操作就会扑面而来,让家长和老师们手忙脚乱、紧张不已。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家长们、老师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做好幼小衔接。但由于自身教育观念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部分家长以及老师在幼小衔接时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01、“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情”
幼小衔接,正式提上日程是在幼儿园大班时期,因此许多家长、老师会认为这是大班的事情,小中班幼儿的家长和老师也可能会忽略幼小衔接前期铺垫。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不仅是指他们知识经验的掌握,还包括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这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而这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一年龄阶段为下一个年龄阶段的培养做准备,只有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才能够由量变引发质变。
因此,无论幼儿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家长和老师们也应该要有幼小衔接的意识,将幼小衔接的内容内化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循序渐进,才能让幼儿更加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幼小衔接不仅是大班的事情,而是整个幼儿园阶段的事情。
02、“幼小衔接就是要多学知识”
在幼小衔接阶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在大部分家长的心中。因此这些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就会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幼小衔接班。
事实上,学习品质对儿童在学校能否取得成功尤其重要。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习品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学习态度方面聚焦于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与动力;在学习行为和习惯方面则关注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力、目标性、合作性等;在学习方法层面重视儿童的观察、探究、分享与展示等。”这些学习品质的养成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或重要领域,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教育规律,过度追求知识的增长而给幼儿提前灌输小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挫败感和厌学心理。
03、“幼小衔接是孩子的事”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很多大班家长、老师都意识到了孩子角色身份的变化,因此会在孩子的角色身份转变上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有些家长却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即将从一个幼儿家长转变成了一名小学生的家长。
而部分幼儿老师在与家长进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小衔接时,关注的也是孩子方面的准备,未能与幼儿家长在自身角色变化的准备工作上进行讲解和沟通,以至于家长未能重视起自身的角色变化,忽略了自己也要做出相应准备提前适应角色变化。
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中,家长在为幼儿做好相关准备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出相应的准备提前适应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变化;如有一些家长忽视了自身的准备,教师也应与家长进行沟通讲解,帮助家长明晰自己角色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04、“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
现如今,仍有部分家长、老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这不仅是部分家长、老师的观念,也是当今中国幼小衔接的实然状态。
从幼儿园教师层面看来,幼儿园老师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幼小衔接工作,未能与小学建立双向衔接,共同承担起幼小衔接的重要任务。
从家长层面看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对幼小衔接的内容与含义的认识还较为片面。一些家长在参与幼小衔接时,更为注重的是家长自己努力,忽视了参与幼儿园活动,这样就会使得家长无法及时获取幼小衔接活动的相关重要信息,造成家园、家校合作的脱节,也容易陷入幼小衔接的一些误区。
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幼小衔接中也应该积极与小学建立合作,三方共同构建幼小衔接活动,共同促进幼儿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05、“‘零起点’等于‘零准备’”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中的关键期之一。有些家长在进行幼小衔接时,会陷入以上误区;此外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不需要任何准备。因为教育部提出了“零起点”教学。“零起点”真的就等于“零准备”了吗?
“零起点”是“零准备”吗?
“零起点”教学强调小学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的零起点,以及课程实施的“零”起点这两方面。但“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
小学是系统化学校教育的起点,有着与幼儿园教育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与幼儿园相比,孩子的角色、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以及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大变化需要儿童在进入小学前有一个的平缓的过渡和充分的入学准备。
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的。坚持“零起点”教学,不是让我们不做任何准备,而是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一些幼小衔接的误区,如何更好地使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上实现双向衔接,如何正确地做好入学准备。
幼儿园的话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4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每年的5月20日—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__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__年。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欢迎各位家长和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你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吗?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通知》强调:
宣传月期间要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宣传展示幼儿园教师在日常保教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知》明确,宣传重点为: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01、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看到孩子浑身是土,脸上还挂着彩的样子,家长就能猜出孩子是打架了。有些父母可能会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
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地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02、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
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地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
03、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
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04、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敷衍、心不在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任家长,把父母当自己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或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具体怎样做呢?
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地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好的教育就是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守护,静待花
学前教育的日益变革促使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待逐渐转变,倾听者角色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指引着每一位教师主动关注幼儿在情境中的情绪体验,用心捕捉与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谨慎地倾听和优雅地接收所有儿童的语言。
在__幼儿园里,我们互通互融,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地有声;在__幼儿园里,我们大胆创新,让学前教育的科研发展回归本真,多层次、精准化破解学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孩子的发展共筑美好未来。
2023年“学前教育宣传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蹲下,倾听,记录
不断贴近孩子
深入理解孩子
全力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用心教育
努力成就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5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们好!20__年5月,我们将迎来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学前教育宣传月”什么时间开始?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什么?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01、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可以帮助父母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孩子,在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梳理问题。而且在听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和表现,是会影响孩子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会倾听的父母,才可以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只有有效的沟通,父母能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02、倾听的技巧
一、耐心认真的倾听,做到有效回应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要学会认真的倾听,这样的方式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在倾听的过程中,懂得安静,管好自己的嘴,不轻易的打断。等到孩子表达完,认真的给孩子回应、出谋划策,才是让孩子受益的。
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感受,切记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这样会让幼儿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会避着你。敞开心扉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倾听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二、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我们应以欣赏、发展的目光看待孩子,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要多的去表扬和鼓励孩子。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特别是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他提出批评的时候,家长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表扬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要勇敢的去面对自己的过错,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三、学会和孩子共情
有的时候父母和孩子相处,其实缺少的就是共情的能力。只有和孩子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所以多一些同理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你会发现有的时候是我们大人想错了。
四、和孩子有固定的亲子游戏时间
父母要和孩子有固定的亲子活动时间。不要总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我要给孩子挣钱,给他们更好的物质生活。我要多努力工作,孩子以后再陪。试想有多少个以后,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你的以后将会在遗憾中错过。所以固定和孩子游戏的时间,多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放下那些工作,玩一些亲子游戏。
五、自己做到一心一意
成人通常喜欢做事情三心二意,比如看着孩子写作业,自己却拿着手机玩游戏,看着电视剧,刷着抖音等。这些三心二意,其实是错误的。自己消遣可以,但是不要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当孩子想跟父母表达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一心一意。很专注,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表达的必要。
03、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皆是课程,一切课程都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从课程观来看,幼儿园的一切课程都来源于生活,让课程生活化。从游戏观来看,让幼儿学会生活,把在园的生活用幼儿喜爱的学习方式赋予它教育意义,让生活课程化。
家长们要切实扭转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坚决抵制和摒弃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和教育内容的错误倾向,重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素质准备,注重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勤学好问、认真专注的学习习惯,建立初步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等道德品质。
04、参与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您相信,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和父母一起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靠得是耐力,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学前教育,便是孩子们一生的奠基工程,地基挖得深、夯得实,将来才能够建造起坚固的高楼大厦!
倾听是一个人必备的基础技能,成人的世界需要这些,孩子的世界更是如此。在生活中孩子有的时候不是需要多少玩具和美食,他们内心真正的需要其实是父母的陪伴。有的时候最好的陪伴,不是父母的唠叨和催促,而是倾听,学会正确的倾听,给予积极认真的回应,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我们做家长应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6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成长的指针嘀嗒前行,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当“幼小衔接”再一次成为父母高度关注的话题时,我们迎来了第__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的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科学的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贯穿于幼儿园全过程,3-6岁阶段都是衔接期,幼小衔接是具有长久性、连续性、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态度和习惯,能力和品质。比如小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中班发展合群、社会性,大班要做到做事有条理,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其中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我们要重点关注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学习工具、自我保护能力和遵守规则意识。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明确指出了四准备和四适应内容,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让我们根据指导意见中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准备内容有什么。
幼小衔接,家长怎么准备?
一、身心准备——了解小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我们需要帮助孩子: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愿望与兴趣,是做好事情的首要前提,所以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和老师,带孩子参观小学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不同,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多对孩子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等等),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唤起孩子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如: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开心、生气、难过的情绪情感,和孩子一起阅读情绪类绘本,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孩子适应小学集体生活。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主动佩戴口罩,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保护视力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首先,可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其次,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学习用品、玩具,会削铅笔等。最后,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例如“1分钟挑战”游戏、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等),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
3、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生活中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孩子讲解安全常识,教会孩子牢记父母的姓名、电话、地址,通过安全绘本、安全视频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如: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习理解时间的长短、合理规划课间生活;通过游戏活动,树立规则意识。
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
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等。同时,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
家长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自律小任务。例如,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叠被子、游戏后请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等。需要注意的是,过程中要有耐心,重方法,少训斥,以鼓励的方式支持,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进步的动力会更大。
4、形成热爱集体的情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当孩子进入小学,也需要努力融入新的班集体。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多聊聊幼儿园班级的事,萌发他们初步的集体归属感,带领孩子参观红色基地、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宝丰和祖国妈妈的繁荣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切莫为此不耐烦,建议家长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如:引导孩子做一些前书写准备,在看看说说、涂涂画画中学习汉字的构成,或尝试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力”。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看谁听得准”的游戏,给孩子读一组词,规定动物或水果某一标准让他认真听,当听到属于这一标准的词时就拍手;玩“看谁记得对”的游戏,准备一些物品,让孩子看几分钟,然后盖上让孩子把物品说出来,看谁说的对、说的多,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实物点数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此外,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学会书写自己的姓名。
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一同携手,创设一个科学、高质量的成长环境,共同陪伴孩子们走过这一重要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