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
通过研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我今后的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转变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新课标中指出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每个学习阶段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科育人的重要性;关注知识的内在关联,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另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艺术教学需与时俱进;建立奖励机制,注重多角度、多样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造,增强学生学习艺术的自信心。我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引,我们的艺术教育会越来越稳扎稳打,越走越远!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2
有幸通过研修网聆听了专家们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与教学指导,专家们着眼艺术核心素养,并特别强调:坚持素养导向,落实因材施教,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从如何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到教师、学生观念的转变,再到学科内、跨学科的新融合及如何实施新课程等进行了答疑解惑,精彩的讲座使我对最新艺术课程标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跟上“变化”,积极理解适应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势在必行,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着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艺术课程标准》解读课,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新课标提出的艺术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不同之处在于将“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合并,变成了“审美感知”,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回归到人本身,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
新课标的明显总体目标并不是纯粹的知识要点学习,反而是重视核心素养的塑造。重点是塑造学生终生发展趋势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备课教案设计中,不但需有阶段两性知识总体目标,还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这门课能提升学生怎样的素养?怎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方法,更为客观性、多方位地检测学生的学习完成状况。
二、强调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美术课程为例,课程内容框架非常全面,1-2年级的“欣赏美术”,让孩子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的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利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达所见所闻及感受;改进生活用品,学会从外观及使用功能了解物品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意见进行改进和美化。3-5年级的“表达美术”,让学生感受中外美术魅力;利用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理;学做传统工艺品,学习工艺师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到6-7年级的“美术创新”,整个课程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美术,发现自己的特长。
三、艺术课程安排更加系统多元
美术课程大致分为四类: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通过听觉+视觉+知觉,包括美术知识的教学、美术技法的培养,并让孩子学习自主创作一些美术作品。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盖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索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以艺术学科为主题,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高度重视艺术与其它科目的关联,充分运用教育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因素、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开阔视野的多元性,扩宽艺术视线,与学生们一起成长,持续塑造艺术素质和想像力。
四、个人总结反思
通过学习,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教育的意义、多元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办法及其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导下教学方式的转变角度。培训的成效不单单是看学生的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学生对理解的自身素质,实际的意见反馈点是提升学业质量的描述。最先要加强老师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能力,次之要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整合和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另外,此次学习让我对今后的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核心素养、学科融合、过程评价、高质量美育、艺术素养、教师能力等关键词,将成为今后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继续加强自己的美术技能,努力发展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综合能力,努力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实施,发展自己,成就学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3
5月13日上午,深圳市教科院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第一期《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活动。通过此次解读讲座,新课标的修改让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感受:
一、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二、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对于它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等等改变让我深有感触。课程还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加强课程综合
课程中加入舞蹈和戏剧,提倡1-7年级趣味唱游、情景表演和小型歌舞剧。加强这种综合与联系,音乐学科标准在欣赏、表现、创造三种艺术实践基础上增加了“联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基于艺术及艺术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艺术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时间、空间、文化和历史等多个维度中。这也让我不得不思考,身为舞蹈教师的我,是否能将以上这些新的内容融入我的音乐课堂,发挥我的专业优势,让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改,也让我感受到艺术教育一直在朝着时代前沿在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身为教育的一份子,瞬间感觉身上的责任又更重了一些。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4
新课标修订原则强调了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三方面,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相较于上一次课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并且全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求做出了改善。
新课标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艺术课标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现在教育部对于孩子音体美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了艺术课程和各学科之间的衔接,且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课程在学生学习的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是比较重要的。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媚俗倾向。
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5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负起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急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结合实践,将新课标落实到常规教学之中,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优化音乐课堂。
通过学习,首先我感受到新课标更为重视整体性,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教学内容整合为“艺术课程标准”,在这种整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和尝试运用多方向的知识技能,来更好的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其次,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多元化,“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类涵盖了14向学习内容,将原本静态的知识、技能、文化、观念等内容,以多种学习任务的方式组合起来,将课程内容和艺术实践、学生生活相联系。
最后,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目标,教师自己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按照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音乐学科的综合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正面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立德树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将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运用的实际教学中,为培养有理想、有信仰、有价值的创新人才尽一份力。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我认为此次艺术新课标是基于当今社会实际所做出的积极调整,教学需求上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是基于客观状况当前教学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等问题做出的一系列变革要求。
课程方案上,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全方位的给课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使课程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课程标准上,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学段链接,这一系列举措是基于美术课程存在的客观问题所做出的优化调整,这是更贴合实践,并加强以人为本的重大举措。
这里我着重解析一下艺术新课标的设计思路,这是相当贴合中小学生美术课程的设计方案,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关于各年级学生应分阶段进行设计课程的问题,这是贴合了学生各个时期的发展要求和学习特点所作出的调整,提升了艺术课程美育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要求。第二是聚焦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多方面,培养全方位人才。同时加强了学科互动,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联动。第三则是优化了评价机制,使其反馈能力加强,教师可以产生针对性互动,加强多元性。总而言之,新课标提供了美术教育的新蓝图。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舞蹈作为艺术的一部分,下面谈谈我从艺术课标中对舞蹈课标的一些新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重视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准备的在好在精彩,学生不感兴趣,那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备课得备学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何把我们的教学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前提下融入教学设计里面,从而达到我们的课程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都采用ppt、做游戏、模仿动作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标学习中,当中提到了感知和体验能力,瞬时茅舍顿开。什么是感知和体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形状、色彩、声音、动作、情节等要素敏锐感受力,以及为获得这种感受力而具有的好奇心和不断获得新发现和新体验的探索能力。这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在是像传统的教学中一味的你教我学的模式,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探索,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关注学科的综合性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课程采用综合性艺术教育理念,舞蹈做为艺术的一种,更是注重学生的综合性。是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强调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更加丰富,在愉悦身心学习的同时获得综合发展。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8
为进一步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到“备”有所依,“教”有所依。5月7日在李英副校长的指导和郭鹏程主任的组织下,音乐组开展了以“精准备课研课标注重落实促高效”为主题的新课标学习解读活动。在深刻把握课程标准核心、本质、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李文玲校长提出“心阳光”教育理念,五育融合,润心成长,使新课程标准落到教学中去。
首先孙璐老师对新旧课标低年级段部分进行解读,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的目标是:1。“趣味唱游”;2。“聆听音乐”;3。“情境表演”;4。“发现身边的音乐”。从这一改变中我们不难看出,旧课标说的比较笼统,而新课标说的非常具体。新课标注重课堂的实际效果,对老师的指导性要求更强。
毛尚老师从高年级学段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细化了新版中6个学习任务:1、欣赏与评论;2、独唱与合作表演;3、独奏与合作演奏;4、创编与展示;5、小型歌舞剧表演;6、探索生活中的音乐,课标中的六个学习任务还分别配备了完善的学业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务,是培育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孙璐老师和毛尚老师对新课标的对比解读,教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9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完善了学生培养目标,落实“五育”并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从课程类别与科目设置上看艺术课程最大的改革是,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美术课程内容包括了四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学习内容,每一学段均设置5项学习任务,将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贯穿其中。5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从新课程标准总的来看,是减轻负担,并不是降低要求,新课标的课程和课时设定上做的调整,但是要求上并未降低。留给老师的任务还是相当重的,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学艺术”,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美术教学的全过程。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0
解读《艺术课程标准》,感受颇深。大多数时间我是对比之前课标来学习的,也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同仁对新课标的认知与解读,见仁见智,但总归是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新课程标准的框架,深入了解支撑他的理念以及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智慧理解并活学活用。
本次新课标提出要将影视教育及戏剧教育相融合,这更能体现出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方法只是唱歌、律动、聆听以及表现,很少让孩子们自己去表演,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要不只是学唱一首歌,要不就是单纯的跳一支舞,但真正的将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戏剧与本单元所学歌曲的思想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我们从未思考过的问题。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所理解的音乐教育,应从课堂40分钟延展到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活动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将戏剧教学、影视教学有效的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结合音乐课堂所学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人文背景,创作内涵,从而达到终身热爱音乐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多元化多方位多手段的开发挖掘好音乐教学资源,全方位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要重视紧密围绕目标展开音乐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应注重这及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总之,新发布的艺术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课程的研究方向,让我们知道音乐课堂不光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品质,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以及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优秀品质,音乐多元化发展,对我们音乐教师亦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领悟,做艺术课标的践行者,做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者,做学生音乐涵养提升的引路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1
八月,骄阳似火。在这火热的日子里,我参加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暑期教师研修活动和县里组织的小学音乐教师暑期新课标培训活动,倾听了各级专家老师们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整体解读》,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对新课标充满着期待。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真情感悟。
一、坚持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美的情操。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
课堂是我们育人的主阵地,音乐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在音乐体验中唤起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并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这些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在以后的课堂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用准确、声情并茂的范唱去感染学生;用科学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美。
二、重视艺术体验,激发学生创造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很大的作用。从教育的效果看,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成正比。实践证明,音乐才能发展好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反应敏锐,记忆力好,语言表达能力也强。演唱、演奏和欣赏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扩大音乐视野,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要鉴赏艺术,那么,你应当是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
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种能力,而没有想象力的音乐可以说不是好音乐。音乐中的想象力与思考事物的想象力,在思维方法上是一致的,只是音乐的想象力往往更为强烈。
同样,音乐创作和科学创造都是灵感的产物,科学创造更需要灵感。爱因斯坦是开创“相对论”的伟大科学家,他在思考问题时,离不开音乐,碰到难题就去拉拉小提琴或弹弹钢琴。爱好音乐的伟大科学家岂止爱因斯坦一人?有的科学家自己不会演奏乐器,但当他在实验与研究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常请别人为他演奏名曲,以便在音乐欣赏中解决难题。
我国宋代的沈括,明代的朱载堉,既是精通多种学科的科学家,又是闻名后世的音乐家。在我国当代科学家中,李四光、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都是音乐爱好者,有颇深的音乐造诣。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之所以喜爱音乐,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提到很高的地位,绝不是他们对音乐的偏爱,而是他们深感音乐启发了他们的智慧,培养了科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突出课程综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原来的音乐、美术、艺术综合三门课程“三合一”组成了一门艺术课程,并且加入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三个学科。此次课标修订,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五个学科共同组成了一门艺术课。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上,欣赏课可以让学生听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畅想大草原上的牛、羊,是如何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用朗诵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戏剧的形式来表现牛儿、羊儿你追我赶在草原上玩耍嬉戏的情景等等。
可以看出,课程综合对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扩大知识领域、发展智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强化素养育人的意识,提升新课标的转化能力,为打造有质量的音乐课堂做好储备,这是一线音乐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不断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唯有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担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通过学习新课标,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努力改变自己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用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勇于创新,在学生的音乐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坚信,新课标将带来全新的改变,定会给学生们带去新的惊喜,带领我们走向新的征程。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2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和以前的课程标准有了很大的区别。1-2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增加了改进生活用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3-5年级学生课程融入跨学科学习内容。6-7年级增加了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创编校园微电影的内容。2022版新课标在学生的学习中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技能思维的培养,也是对美术教师能力进行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行,不断学习,让我们与学生共同进步。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标的总目标让艺术课程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大众,这让孩子们在提升审美感知力的时候不再敬畏的接受机械的知识,而是扎根于祖国的土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承载了中华千年历史的艺术尤其是独树一帜的美术。怎样引导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在一幅幅作品,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中,去感知,体悟,增强文化自信。怎样结合现在社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的表达民族自信的艺术作品,例如:舞绘《千里江山图》等都给了我们艺术课程更多丰富的素材。在民族自信的同时对于不同的民族、国家的艺术文化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分段学习为学生的艺术学习之路每一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为学生每个年龄段打造了符合其特点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探究、体验、领会,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也为个阶段的艺术教师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学习2024版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4
阅读了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与实施要求上的进一步完善,体现了国家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新课标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统合成一门大的艺术学科,这样做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能够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关联,丰富艺术教学的多样性。
同时,新课标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课程设置要求,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课程中要求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设计,让课程与这一学段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相适应,循序渐进地为下一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非常重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动手能力,启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并且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和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