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案例

2024-01-29 11:59:22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案例 篇1

数字赋能书院治理体系优化

一、工作背景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变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___师范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基础良好,是“____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____省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项目试点高校”。学校设立网络科技管理服务中心,建有教务、人事、科研、学工、OA等20项应用系统,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___师范学院知新书院自2021年8月成立之初,与网络科技管理服务中心协作,尝试搭建并不断升级完善知新书院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战略规划,智慧服务、支持与评价,数字人才与文化三个部分的设计与运行,为书院科学管理、个性服务、智慧应用的管理模式提供技术指导与数据支撑。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一)整合基础数据资源

对原分属各学院的学生数据进行有效梳理,包括对基础数据的汇聚、教育层面的标注和书院专属数据库的建立。通过数据汇聚技术,伴随式识别不同场景下学生活动的各类表现,实现对不同场域下同一学生的数据规整与打通,对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

(二)坚持问题导向,利用数字资源赋能书院治理体系优化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重在探索,在实践中知新书院遇到一些现实的难点和堵点。

1、社区治理模式改变原有院(系)管理模式,使得治理对象更为复杂多元。知新书院入驻包括工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等四大学科门类的学生,学生来源、专业特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给传统意义上的院(系)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2、学生融合住宿、交叉渗透需要书院治理模式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按照书院建设普遍规律,知新书院采取打通专业、界别的方式混合住宿,促进学生文理渗透、融合发展,传统辅导员(班主任)——宿舍——学生横向管理体系需要重构和优化,网格化、发散式的治理需求更为明显。

3、多主体参与治理需要书院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书院建设过程中,书院是主体。但专业学院的参与和协同、多元化的导师团队入驻、多学科管理服务对象(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如何构建畅通参与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准确预警机制等尤为重要。

基于此,知新书院智慧社区数据平台以学生吃、住、行、学4个方面为主题特征数据库,通过可视化集成展示,为书院管理提供直观数据参考;通过数据关联分析,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精准细致的个性服务;通过基于书院数据平台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提前预警、提前介入,优化书院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二、工作举措

(一)强化规划引导,围绕书院实际制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立足“如何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平台建设工作。成立了跨部门协同建设平台领导小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书院、网络科技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责任人结合书院实际情况,系统谋划平台的整体架构、核心维度,保证平台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

(二)夯实数字底座,协同搭建书院教、育、管、服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在学校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由知新书院牵头,会同学校网络科技管理服务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部门,整合业务和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组,研究开展平台建设工作。其中知新书院主要负责应用需求设计,网络管理中心负责硬件支持和部署维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选派骨干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各部门共同建立沟通平台,不定期召开项目专题会议,做到项目工作有计划、有部署。

(三)筑牢治理基础,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相关数据分析模型

1、技术架构搭建:三层构架连通理念与实践的关键桥梁。依托学校数字化建设成果,搭建三层次技术架构,包括数据源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挖掘与分析预警层,如图1所示。数据源层主要涵盖多类型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数据处理层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定时批量采集,数据存储和处理运算。数据挖掘与分析预警层包括数据挖掘分析组件,开展数据检索、分析、融合,进行可视化展示,实现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以及信息发布。

2、学生行为分析模型:全数据收集为学生精准“画像”。依托学习分析理论和学生事务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书院学生行为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平台突破原有组织架构,将学生管理范围进行独立整合。以书院社区化管理需求为依据,获取学生基本信息、课内外学习、校园生活等多维度学生日常行为数据,运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实现了数据驱动下书院科学综合管理。

(四)优化治理体系,数字赋能书院教、育、管、服治理方式变革

挖掘与分析预警层,如图1所示。数据源层主要涵盖多类型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数据处理层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定时批量采集,数据存储和处理运算。数据挖掘与分析预警层包括数据挖掘分析组件,开展数据检索、分析、融合,进行可视化展示,实现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以及信息发布。

1、数字赋能书院日常决策。通过搭建科学、可视的书院大数据平台,有效连接校内数据渠道,将学生基础信息、消费数据、门禁记录、学业成绩等方面以可视化方式进行集成展示,为辅助决策提供能直观监测的重要客观数据参考,避免了简单化思维与碎片化分析,促进教育管理中枢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2、数字赋能书院日常管理服务。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书院学生的基础信息、生活轨迹与学习行为等多维度原始数据进行变量关联耦合,一方面从整体角度,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掌握学生群体学习生活动态,在社区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量身定制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管理服务策略与措施;另一方面根据个体的行为过程和效果反馈,在心理辅导、学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更精细有效的个性化管理服务。

3、数字赋能书院风险评估与预警。基于数据平台中学生数据收集、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建立“信息分析、提前研判、及时干预和实时反馈”的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流程,克服传统学生报告、人工排查等手段存在的疏漏、滞后等缺陷。在学业成绩、校内消费、宿舍出入等方面建立预警机制,帮助书院管理者快速定位危机来源和危机预警,让问题研判前瞻化,实现学生危机管理模式从应急到预防的转变。

(五)保障各项权益,细化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重视、关心和支持书院建设,确保研究经费及时到位,保障数据平台建设顺利开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

2、工作组成员的配备结构合理,既有在学工第一线、富有创新精神的辅导员教师,又有具备大数据项目建设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3、___师范学院2014年获批____省第一批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项目,经过多年建设,网络已经覆盖教学、办公区域和教工生活园区,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硬件基础及技术保障。

三、工作成效

知新书院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于2021年9月正式上线,学生范围涵盖马克思主义学院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一至大三学生,共计253间宿舍,1524名学生。大数据平台分为两个页面:一是学生情况一览,如图3所示,主要展示学生基本信息、宿舍门禁数据、一卡通消费数据等可视化内容;二是知新书院图书总览,如图4所示,主要展示书院学生图书馆课外学习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提取、清洗、去噪、整合等,形成准确及时而又富有价值的统计数据,支持书院学生行为分析应用。

(一)学生基本信息

对学生基本信息情况分类展示,包括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月均消费、年龄分布、生源分布、民族分布等板块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宏观展示书院学生基本情况。其中,对生源分布进行数据下潜,为书院开展地域文化活动提供快速、准确、清晰的数据支撑。

(二)宿舍进出管理

通过对宿舍门禁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掌握学生日常进出宿舍峰值时间段,如图5所示,为疫情常态化管理下避免人群聚集,采取错峰就餐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此外,如图6所示,对学生夜间长时间未归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实现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精准掌握,引导形成健康科学的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生活管理方式。

(三)精准资助

通过一卡通消费数据挖掘与分析,开展精准资助,如图7所示。通过设定受资助对象寻找策略,对全体学生每月消费记录进行排序。为保护学生隐私,页面数据采用脱敏处理,隐藏关键信息。为减小误差,在算法中增设一个关键条件,即月消费次数大于50次,为受资助对象评选提供数据支撑,最大可能帮助最需要的学生改善生活状况。

(四)教育教学

1、学生学习行为引导。平台集学生学习活动信息感知获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数据表征、教育教学评价的获取和评价结果的应用实践等功能于一体,整合教务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制定数据共享机制,既为教师对学生开展综合素养评价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也为学生精准学习效果预测、精准学习行为引导提供数据遵循。

2、学生学业预警与兴趣发掘。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以及队列建设、成长溯源、安全保障等功能,动态跟踪学生学业情况,对学习困难学生做到及时、针对性的学业预警与帮扶,如图8所示。此外,通过进出图书馆次数和图书借阅次数,侧面反应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课外兴趣点,为通识教育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四、工作经验

(一)具体经验

1、可持续发展:开放的互联网应用生态和数据生态。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通过积极吸收先进技术,与其他部门数据共享,构建教育融合生态,稳步推进教学、育人、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用不断累积的教育大数据助力学校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2、协同配合:优势发挥与主体责任齐头并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本项目中,由学校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各平台大数据的整合、共享和管理工作,书院根据自身社区化管理特征开展功能设计,按所授予权限开展相关应用工作。多部门协作为知新书院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以生为本:技术驱动与服务驱动双向发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大数据平台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满足书院制改革下学生教育管理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优先围绕现有管理模式中的痛点难题,设计大数据应用场景的核心功能,增强师生对数据驱动下科学治理的信任感、获得感。

(二)不足与改进举措

知新书院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实现主要预设目标,但从整体上来看,距离智慧平台的大数据自动化分析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进一步拓宽学生行为分析的数据范围。由于学生在校行为影响因素多样复杂,项目初期从相对狭义范围内的学生行为出发,选择了校园行为中较为共性的部分。尤其在学业分析环节,仅对照影响学生成绩的行为因素,而这只是学生个人数字画像的一部分。下一步,将扩大学生行为数据范围,建立更为丰富的学生数字描述模型,提高数据关联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方法。平台设计过程中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减少数据误差,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例如消费过程分析中,不区分不同支付需求,会对消费排序产生干扰;门禁系统未区分节假日,造成多余预警。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数据样本收集方法,减少对源数据分析的干扰,实现渐进式、增量式、迭代式的动态提升。

3、持续优化数据挖掘、分析方法。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将会产生更多具有价值的数据,催生更加多优质的数据分析需求。未来,平台将积极更新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大数据平台分析,进一步提高数据挖掘的可靠性和技术分析的实用性,进一步提升系统韧性。通过落实试点探索、亮点示范、经验推广三个环节,大力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案例 篇2

基于OMO的数据保护治理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____学院是____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和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十四五期间,学校加速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基于中台技术的数据生态体系。

一、工作背景

随着学校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断推进,学校数据量和数据使用频次较十三五期间显著增长,学校现有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模式在数据支撑、数据保护、网络安全防护、应急处置响应等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如何确保学校数据资产的安全使用,实现数据保护与数据应用均衡发展,高质量推进学校各项业务数字化转型,成为了____学院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关键安全问题

(一)数据家底不清

数据底数不清、数据暴露面不清和数据保护着力点不清是学校数据保护治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已成为学校数据安全工作有效开展的制约性因素。____学院数据资产规模大,二级部门多,业务系统多,厘清数据难度大。此外,由于十三五期间学校数据和安全闭环未完全形成,导致数据治理只能把系统生成的数据通过业务部门定义的数据质量和安全标准在全量数据中心构建出来,因为不触及业务,在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检验方面也很难着力,从而使得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导致针对数据的安全防护难以精准实施。

(二)数据流向不明

十三五期间学校数据安全主要采用传统单点建设为主,围绕数据处理活动,进行了分段堡垒式保护,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但随着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应用的快速发展,学校数据访问形式变得多样复杂,数据使用频次显著增多,原有管理体系越来越难以明晰数据流向,有效建立数据关联,让数据有序、安全、可控的流动到所需用户当中。

(三)安全运营乏力

受限于机制体制等因素,学校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人员配备不足,数据服务能力不强,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手段和能力薄弱。主要体现为:1。业务系统使用单位和设备运维厂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机制为数据和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现、分析、处置、溯源提供协同保障。2。缺乏专业安全团队持续对安全告警进行监测、分析、处置等闭环操作。3。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面对黑客日新月异的攻击手法,缺乏融合内外部安全能力持续提升自身应对网络及数据安全威胁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工作举措

为深入推进____学院数字化转型,提升学校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的保障与处置能力,遵循全域覆盖、厘清家底、统筹管理、团队协同、运营为王的一体化安全保障理念,学校于2021年9月启动了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新模式构建工程,构建基于OMO的数据保护治理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一)组织领导

1、机构建设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负责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设立了网络信息安全科和校园数据服务科,统筹网络安全和数据服务,整合运营力量、协调沟通专家团队,确保安全监测与事件处置形成最大合力。

2、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并颁布了系列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制度,并于适时进行更新和完善,包含:《____学院数据标准管理办法》《____学院数据确权管理办法》《____学院数据治理管理办法》《____学院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办法》《____学院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等。

3、团队建设

建立安全运营团队,在信息化办公室统筹管理下开展工作,按照“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指导思想,实现“动态防御,主动防御,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护,联防联控”。设立安全监测组,负责对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设立安全分析组,对安全监测组提交的攻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攻击严重性;设立预警通告组,根据收集的威胁情报、上级安全通告、安全事件分析结果,发起处置通知流程并协调反馈;设立安全运维组,负责日常运维和定期运维工作,保障网络环境、平台设备,以及相关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开展系统安全检查;设立攻防渗透组,负责业务系统上线前准入测试、组织攻防演练、组织护网行动、常态化漏洞黑盒测试、安全脚本及接口开发等。

(二)协同推动

1、内部协同

1数据协同。建立灵活、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交换平台,并基于其构建共享数据库,提供反映学校全面情况的数据信息。构建全局共享数据集,并形成全局数据共享的管理、维护、处理和服务机制,实现学校数据资源的共享、集成和高效利用。2身份协同。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和校级用户中心,提供多种认证方式,对用户进行统一权限分配,并辅以功能完善的全局权限审计能力,确保每个系统的数据访问安全。3校内单位协同。从场景应用视角出发,信息化办公室协同各业务部门,共同制定数据保护整体目标、总体方法、原则规范等内容,落实自身责任,协同推进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

2、外部协同

(1)对应用系统厂商开发的数据字段标准、数据访问接口等进行统一规范,要求系统厂商必须无条件提供系统对接接口,确保新建系统数据合规。(2)对硬件设备和安全设备厂商进行统一规范,要求厂商提供7*24小时的在线响应或线下驻场服务,确保安全事情及时响应处置。

(三)技术创新

1、数据治理驱动安全防护

结合学校数据现状,开展数据保护治理,对学校数据资产进行采集、确权、流传、备份、理解、分析和定位,根据数据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不同,对数据进行个性化防护,通过数据安全服务为用户提供针对不同数据、不同使用者的数据管控手段,从而实现在适当安全保护下的数据自由流动。

1推行数据确权。梳理现有数据资产,确定校内数据总体情况,摸清全校数据家底。2制定脱敏规则。对重要数据进行脱敏操作,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数据服务。3建立申请流程。数据需求单位线上申请,经逐级审批后,最终由信息化办公室加密后统一授权,保证每条数据安全使用。4数据统一备份。实现数据统一自动备份,当灾难发生时,确保数据高效支撑系统恢复运行,保证业务连续服务能力。5统一访问权限。整合统一用户中心,确保人员信息数据的一致性,统一设置访问角色并授予对应数据权限,实现在系统登录、数据使用、密码找回等场景身份核验一致性,确保数据使用合规安全。6移动端应用安全加固。对学校专属APP“云上黄淮”进行定期安全扫描和定期加固,增强对恶意入侵的抵抗能力,确保移动端数据安全。

2、建立数据链监测及追溯系统

构建数据全链体系,可视化反映校内数据流动情况。从数据全景和数据全链两个维度展现不同粗细粒度数据来源去向信息,当数据出现问题时有源可溯,有据可寻。通过数据库细粒度审计与告警、数据信息资源分类目录发布与审批下载、API解析和还原等技术手段,对网络流量中数据内容进行监测,统一对数据流动进行分级分类标记和敏感数据识别,结合线下工程师和线上工程师的辨别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风险并有效追溯。

3、建立API数据调用审批与监测系统

1实现应用层和数据层分离,应用通过API接口审批方式访问数据。对全校已有的API接口按照主题分类包装到前端,构建API服务查询、展示、收藏、调用、申请、评分一体化服务模块,实现API在线申请和统一审批,确保数据使用安全。2构建API监测系统进行安全监测。通过对应用流量进行采集,解析流量中的应用API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实现面向API漏洞的攻击检测与防护、面向API数据的泄露检测,使API传输数据风险可视化、数据泄露可视化、传输行为可视化等,显著提升API安全防护能力。

4、构建OMO网络安全协同运营体系

建立基于OMO的安全协同运营体系,形成融合线上线下安全人员、技术工具、制度流程的一体化安全工作新模式。线下安全分析师利用学校内外网环境中的安全设备,针对学校数据和网络,实时分析处置告警信息;线上安全分析师利用线上服务支撑工具确诊安全事件,厘清事件损害范围,判定线下安全处置措施的有效性;以运营脚本驱动线上线下分析师深度参与监测、分析、处置、溯源的安全事件处置闭环过程,确保分析过程与安全处置完备精准。

(四)项目管理与实施保障

项目整体管理和实施由信息化办公室统筹负责,主要措施有:1。明确数据质量和网络安全管理组织,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责任人及数据质量管理专员;2。明确数据质量管理和安全运营团队工作所涉及的数据标准与网络安全标准制定与优化、系统建设与改造、数据质量自查与校核、数据安全监管及考核评估、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等相关经费保障;3。对从事数据采集、检查、考核和安全事件监测、分析、处置的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四、工作成效

(一)实际应用效果

1、数据运转全程可监测

实现对10多个部门30+系统的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可视化安全监测。通过统计报表、作业日志、监控大屏等多种不同维度的监测手段,保证任何一个数据运转环节出现安全问题时,管理部门均可在第一时间发现。涵盖:1200+数据采集作业的实时监控;211个数据子集、248个数据子类的7000万+数据变化概览;37大数据子类脱敏管理;440+API服务和22+数据目录服务的使用审核监测;5业务数据质量监测分析与质量报告定期推送。6重要业务系统数据库100余个备份管理。

2、安全风险全域可感知

运营团队结合数据感知中心扫描工具,统计维护全域100+数据库及其账号、20+文件系统、40+应用、40+API接口等数据资产基础信息,从敏感数据位置、敏感数据总量、敏感数据类型、敏感数据便签、敏感级别等多个维度,梳理学校数据资产台账,构建学校敏感数据资产分布全景态势图。

基于资产台账和敏感数据资产分布全景态势图,数据感知中心采用分布式方式部署业务数据流量探针,结合数据库审计探针,对分散在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库及API接口访问流量日志和各类审计告警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对安全策略变更和数据库、应用、API等涉敏对象的敏感数据量、敏感数据类型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智能预测,生成敏感数据流动态势图。

数据感知中心对分布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数据资产安全告警、事件处置等指标数据,通过日志比对、基线异常、概率异常、行为链判别等建模分析,识别如账号风险、应用访问风险、数据库访问风险、用户异常行为风险、API安全威胁、DLP违规等不同场景的安全风险并进行综合呈现,形成数据安全风险态势图,从而实现围绕数据的分布、流动、风险的全域智能感知。

3、安全事件全程可闭环响应

通过OMO网络安全协同运营体系,对安全事件实现了7*24小时线上、线下资源有机融合,协同开展实时监测、联合分析、快速处置,每月平均采集接收事件3500多万起,经研判分析筛选出安全事件210多万起,处置高危事件10余起,有效解决了学校自身安全问题发现难、确认难、处置难、溯源难等四难困境,确保学校数据和网络安全。

针对安全事件,OMO体系采用一体化SADR(监测、分析、处置、报告)模式。首先通过前端探针动态监测感知,分析安全事件类型,归类后进行安全事件定级,然后交由二线分析师研判事件威胁程度,威胁较大时上报专家团队进行协同处置,最终交由一线工程师按照安全事件处置办法进行现场处置,安全事件解除威胁后形成安全事件报告,交由网络安全管理员进行留档,确保安全事件全流程闭环。

(二)用户体验

1、通过数据主题分类和共享权限划分,既保证了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数据,又能在系统设定的共享数据权限下在线完成数据申请调用,实现了数据使用的便捷性与合规性统一。

2、通过对数据使用申请的管理与审批,实现所有数据使用情况的在线审查,确保每一项数据合理安全使用,同时结合数据全链监测和API监测,确保数据使用安全可追溯。

3、通过OMO网络安全协同运营体系,依托数据保护治理工作的成果,能够持续、动态、闭环地开展日常安全防护和重要时期重点保护,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实战化安全演练场景,提高了师生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师生安全项目的经验。

(三)规模效应

____学院探索的“基于OMO数据保护治理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安全工作新模式,使学校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网络安全运营中心,融合了校园网、物联网、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业务安全保障运营,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可以大幅节省数字校园运维和网络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可取得安全保障的最佳效果。

项目的建成运行以及安全运营团队的落地,为国内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范例,也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五、工作经验

(一)数据保护治理

应遵循数据保护治理战略层—战术层—战役层闭环建设。厘清数据底数,明晰数据安全问题,形成数据保护治理的有效手段,同时开展场景化数据保护治理工作,形成标杆效应,以局部战役性的数据保护治理撬动和推动学校全面的数据安全建设。

(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应依托先进的安全运营理念和安全运营团队,结合学校实际环境和安全工具,融合外部专业安全人员与工具,共同建设完整的威胁分析与处置技术堆栈,构建高效的持续监测、主动发现、闭环响应的安全事件处置响应体系。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案例 篇3

一、工作背景

____市____高级中学始建于1950年2月,2009年以来学校引入高品质发展的办学理念——____教育,一直践行____教育的中国化,学校确定了“民主、公开、规范”的治校方略,明确了“五个一”的学校管理思路和“四种素养”“五项技能”的具体育人目标,经历了四个“三年发展规划”:第一阶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居安思危、三足鼎立”,第二阶段“保持规模、稳定结构、精耕细作、培育特色”,第三阶段“出名师、育英才、上水平、有特色”,第四阶段在智慧教育理念引导下,由“三治”(校长治校、教师治教、学生治学)到“三智”,实现“校长智校、教师智教、学生智学”,高效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未来,我们希望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好智能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的科技“红利”,进一步优化个性化学习手册和精准教学智慧课堂系统的融合应用,以作业改革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以大数据应用促进精准教学,让大数据成为建构高质量校本资源体系、完善科学评价路径的“良药”,打造信息化教学的“____七中”。

开展数据驱动教学的深度探究,构建数据驱动教学实践共同体,探索数据驱动教学评一体化新模式,传播数据驱动教学文化,为“三新”实施背景下学校落实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提供参考,积极探索学校大脑应用价值,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工作举措

(一)工作思路

“____教育”,前几年我校提出教学诊断、资源整合、三度教学等相关理念,从2016年,我校进入新的阶段,学校将智慧课堂从引入到成熟运用,现在我校过渡到了“大数据驱动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系统。

1、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基于____教育理念,立足培养目标,顶层设计,协调行政、教师等教学实施主体,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课程管理、教学改革、考试评价、资源开发、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专业支撑和条件保障。

2、问题导向,专项研究

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及时解决课程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积极探索,重点突破

基于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实现重点突破。

4、以评促建,示范引领

通过自我评估,梳理工作进展,总结经验成果,发现先进典型,诊断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促进改进完善,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品质提升提供新经验,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结对帮扶作用。

(二)技术建设方案

构建学校应用总体架构、支撑所有业务应用的基础运行环境。建设以中心机房为核心节点、连接所有教学班的校园网,形成一个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的基础构架。

基于____教育平台,汇聚教、学、研、管、评等应用和数据,满足老师、学生、家长的常态化应用,通过学校大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报告,为班主任、教师提供面向教育教学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服务,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教育决策支撑。

总体架构设计建立在统一规划____教育体系之上,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服务,保证信息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维体系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方便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消除资源建设的无序和重复,推动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保障基础运行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提升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设备层

基础设备层即基础运行环境建设,通过超融合计算系统、平板管控系统、物联网接入系统,从数据传输、计算、安全等方面,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稳定高效、易用实用。

2、平台层

平台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各个应用子系统提供全局统一基础性支撑服务,使各信息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协同,通过支撑平台构建教育信息系统统一的公共软件环境,更好地满足学校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平台支撑层包括基础支撑服务、数据支撑服务、教育资源服务等。

3、能力层

能力层整合内、外部各类教育信息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建立不同粒度、不同主题、不同维度的信息资源库,完成从“数出多门”到“一数一源、数入一库、数出一门”的转变,真正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全局共享的信息资源及服务中心。标准数据层主要包括教育数据资产、数据指标模型、学科知识图谱、数据自主分析。

4、应用层

应用层是各类教育应用系统的集合,应用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业务并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为教育决策、教育教学和公共服务提供全面的应用功能支撑,进而实现教育教学个性化、教育管理精细化和教育决策科学化。

5、访问层

访问层是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访问层在集成各个应用子系统的数据、功能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等各类用户提供各自所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同时面向最终用户提供多种访问渠道,包括多种终端设备访问形式。

6、标准与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主要从管理、业务、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是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标准、业务应用标准、技术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六部分内容。

7、多层级运营体系

建立“以制度为基础、以流程规范为保证、以技术工具为手段、以服务支持为后盾”的运行维护与技术服务体系,及时完成对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运行问题的及时处理,支持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同时,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维护技术支持队伍的建设,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主要包括运行维护服务制度、运行维护服务工作流程、运行维护服务组织、运行维护服务队伍、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

(三)制度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成熟技术,坚持需求主导、深化应用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规范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1、需求导向、分类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实现从供给导向至需求导向转变,因事制宜,有效满足需求。

2、以人为本、普惠全体

“以人为本”旨在增强涉及人员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提高服务效率,突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率,鼓励自主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个性化应用,让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参与者。

3、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对现有数据资源的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梳理,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着力打破部门界限,加强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开发利用。

4、全面管控,确保安全

以安全可控为目标,在现有政务网络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

5、集约优化,协同联动

整合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深入了解各部门业务信息化需求,充分激发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制度衔接,促进纵横协同、上下联动。实施推门听课、教研组每周教研会召开、每周行政会汇报、教师增值评价评定、学生阶段工作汇报等。

(四)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成立大数据中心,支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为课堂观察、教学评价提供依托。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挖掘和知识生成,大数据中心就是要打造学校的云端大脑,建立学校的神经网络,用数据说话,让事实发声,服务于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

三、工作成效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学校大脑,科学合理利用学校整体数据,满足各部门需求,为师生们提供数据服务,为学校领导提供全局性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理论框架模型的试点验证与迭代优化,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最终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弘扬高尚师德,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学校大脑进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分析,从教师队伍的基本信息、师德师能、教学情况、教研科研、育人成果、职业发展、工作绩效维度入手,综合分析全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发展情况,为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教师发展分析报告,通过汇聚教师基本信息、教师教学信息、教科研信息、学生成绩信息等多个方面数据,形成有效的教师发展分析依据,生成各层级教师发展报告。方便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年级进行教学师资力量配备、学科进行协同提升、班级进行教学管理、教师个人了解自身。

(二)建立质量共同体

年级质量共同体:以年级长为核心。年级管委会协调各个学科,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学科利益服从年级整体利益,统筹时间、资源和人力,协同作战,力争整体利益最大化。

班级质量共同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结合班情,科学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地提高薄弱学科教学质量,团结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班主任要重视班风建设,以保持良好班风促质量提升。

学科质量共同体:以备组长为核心。备课组长依靠学科教师,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聪明才智,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减少认知冲突、情绪冲突,培育与其他成员的信任关系,实现知识的共享,共同提高学科质量。

(三)运用管理模型,加强质量监控

教师增值评价旨在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反映教师教学、班级管理、教师教研、重点培优等过程执行情况,通过将学生成绩进行加工、挖掘、分析,以实现教师的多维、量化、公平的评价目标。在教学上,对任教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相对评价;在管理上,对全年级班级进行统一评价;在教研上,对于不同科目的教研团队。实现有效的教学成果评价,促进多元化行政管理,有效推动教学进步。

(四)开展活动激励学生

适时开展经验交流会、综合节表彰会、名家讲堂、励志讲座、班会、家长会、誓师会、心理调适等活动,用活动点燃激情,用活动启迪智慧,用活动净化心灵,用活动陶冶情操,用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提升素质。

(五)建立导师制

以年级为单位、以班级为小组、班主任为组长,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制。学校大脑通过对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精准回溯,如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出勤、实践活动、课堂纪律、自习辅导、就餐规律性等影响因子分析,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学生、问题学生,帮助学生自主设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学生在思想、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得到深入全面的引导,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学优生:组织学科社团,开展课外活动,补充拓展、探究、项目式学习,培养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给予学优生更大的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其充分发挥潜能。

踩线生:分析薄弱学科、薄弱知识点;分析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分析学习环境和心里状况;利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

学困生: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激发自信;爱心培育,品格感召;循循诱导,激励为主;多方协作,同步教育。

(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大脑通过对学生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学业变化等数据,基于各因子对学生心理变化影响,定期形成心理干预学生报告。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心理健康教师精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理困惑,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四、工作经验

利用大数据学校大脑,提高了我校教师数据意识与数据处理能力,引导我校教师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更多关注学习过程,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持续观察和评价,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改进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水平,提高学习能力;丰富评价的内容和视角,推进过程性评价。但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需要持之以恒地试错、总结和创新,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赋能。

1、经验式变精细化,大数据技术助力精准教学:全流程采集学情数据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经过“沉淀”,将考情分析、学情数据、校本作业、校本试卷、专题知识点等资源根据多维度标签,在精准教学系统内“哺育”壮大,高质量校本资源体系初具规模,因校制宜的精准教学模式在探索中日趋成熟。

2、管理模式转变:学校大脑能够及时推送数据汇聚、资源共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学动态、教师评价、学业负担信息等资源,并可结合知识点深入分析教学难点、重点、考点、薄弱点,推动管理模式由依靠经验转变为依靠精准数据,靠数据管理。

3、教学效率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能够帮助老师将“测、练”数据“云化”,动态流转到“教、学”环节,及时实现“以学定教”。

4、建成优质资源:优质试题资源以及备授课资源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学成果的复用性,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有效支撑教与学活动开展。

5、服务个性发展: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学生各方面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精准刻画学生画像,形成学生成长报告,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全记录。

未来,我们希望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好智能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的科技“红利”,开展数据驱动教学的深度探究,构建数据驱动教学实践共同体,探索数据驱动教学评一体化新模式,传播数据驱动教学文化,为新教材、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校落实新教学、新评价提供参考,打造数据驱动的“____七中”。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案例 篇4

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助力学校数字化转型

一、工作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育也像其他领域一样,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数据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到,并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资产。国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教育数据建设给出了明确的规划和指导,《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决策和部署,同时,结合《____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要求,开展了数据治理及应用分析为一体的平台搭建。

我校信息化经历了“简单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单一的业务应用、中期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数字校园整合集成”等历程,现在进入到高度集成、以流程优化和服务整合为主的智慧校园应用建设阶段。伴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与建设阶段相关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也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校信息化体系,并随业务发展存储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在建设前期,由于技术、资金限制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出台滞后等因素,信息化的建设并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各业务部门只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或引进独立的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开发方式、开发技术、整体架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数据的存储也存在数据编码、数据结构、数据接口等不一致问题,导致数据重复存储,难以统一进行数据治理和管理,同时,各管理系统之间信息闭塞,没有利用数据资源的优势。基于这样的现状,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但没能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反倒增加了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的难度,较大地减弱了信息管理和服务的便利性,制约了对信息化应用的探索,延缓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为此,____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经验总结,于2022年正式启动了围绕数据中心的数据治理以及系列应用生态体系构建的相关工作。通过构建底层数据治理体系,建立专业的数据管理应用服务,形成一站式综合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业务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服务、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和高效的数据应用服务。主要建设目标如下:

1制定全校层面统一信息标准,规范数据来源,采用统一业务数据录入(产生)标准,保障业务数据的规范性。

2建立全校统一数据中心,梳理全校数据架构,从全局上盘活数据资产,对整个智慧校园各业务领域的数据模型、数据关系、数据处理有清晰化的认识。

3基于底层数据治理体系,强化数据应用及数据分析服务,梳理清晰的“数据流”,构建综合校情及特色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应用,在数据应用层面深化数据治理服务。

最终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互享,带动管理结构优化、科研水平提升、办学质量进阶、学生管理精细化,助推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支撑学校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工作举措

(一)注重顶层设计,确立数据治理组织架构。

“凡事预则立”,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关系着数据治理的成效。数据治理并非单一的技术问题,涉及全校多个业务部门和工作流程,甚至涉及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领导层面的关注,需要全校上下的通力配合和大力支持才能完成,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校级层面的管理组织架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级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对相关工作中的决策、权责、协调等方面进行明确和组织管理,保障数据治理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二)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数据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做顶层规范和约束。我校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分别从数据的交换管理、质量管理、使用与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适用于学校的数据管理办法,并由全校各部门遵照执行。

(三)统一思想,转变思维。

各部门是否能够真正的理解并重视,是高校数据治理工作最后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各业务部门对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我校在定期开展的信息化专题会议和日常的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中不断的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家的固有传统观念,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局面。促进学校各类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更好地推动数据共治共享工作。

(四)立足学校实际,分步骤实施。

数据治理及应用分析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的大工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实施前期立足学校的实际,结合自身需要,认真对比分析了各个厂商在教育行业的技术、经验和案例。同时到其他高校参观学习,借鉴相关高校建设和管理经验,完成我校数据治理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定制。项目实施中遵循以下工作机制:

第一阶段:摸家底。到相关业务系统管理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完成初始的数据调研工作,掌握数据资产基本情况,整理数据相关需求点、痛点、难点和未来所需亮点,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阶段:定标准。定标准是数据治理乃至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制定校级数据标准体系能够为学校信息化高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标准转为数据治理的检测规则,制度转为数据开发和应用的流程规范。

第三阶段:搭平台。建设数据中台,实现基础数据采集,标准、制度和权责落地的过程,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环节,将前两步的工作成果实现在线化管理。

第四阶段:质量监督、开放共享。通过数据治理完成数据质量的提升,完善数据血缘体系。

第五阶段:建应用。数据工作的服务目标是应用建设,应用建设又反哺数据工作形成闭环,通过建应用,对学校的各类角色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促进智慧校园整体业务发展,提供数据持续运营之道。基于数据中台建设和数据治理成果,学校的各业务系统、师生个人数据中心、站群系统、一站式服务平台、数据可视化系统均与数据中台打通,让数据走向应用、服务于师生。

三、工作成效

(一)学校建设了大数据中心,形成了全局数据视野。

大数据中心通过实时采集各业务系统主要工作数据,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数据可管理、可溯源,力求数据有效准确,构建符合教育部标准的数据平台,对外提供数据发布、数据应用服务、数据质量管理,让数据质量逐步提升。

当前,大数据中心集成了覆盖7个业务部门关联的10个校内校务办公应用系统共计263个数据表、4027个信息项数据,数据项注释率从原24%提升至90%以上,进一步明确数据含义,制定数据治理制度规范文件5份,最终形成139个数据资产表,业务数据涵盖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数据中心按照“一数一源”制定统一标准规范,为业务系统提供了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有效支撑了各部门业务之间的高效协同与数据联动,且全程可管可控,保障了数据安全。

1、统一数据标准消除信息孤岛

在数据标准调研和数据处理阶段,建立了10类标准数据集、20个数据类,34数据子集,165个代码集合,对来自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标准的存储,打通信息孤岛,形成统一人员编号、统一业务表达(专业、人员类型、项目类型等分类方式)的数据资产集合,为学校后期数据综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2、明确数据管理分工,开启自主管理

在数据权责方面,通过部门走访、调研,确定了校内权威数据来源和权威部门,明确了数据管理责任分工。通过权威数据来源的确认,达成了一数一源的目标,后期基于数据管理权责开展数据质量的提供工作;在数据管理方面,校级宏观数据交换链路、单数据的处理链路全部基于线上化自动生成和管理,数据质量问题、故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3、提供快速便捷的数据共享开放服务

基于整理的数据资产,结合部分个性化的数据服务需求,对外发布100多个数据清单为校内各单位、学院提供自助式、线上化的数据服务。截止2022年底,数据中台累计处理52次线上数据申请,覆盖校内7个业务管理单位的10个信息化系统和1个教育部中台的数据对接需求。数据资产交换共享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且全程可管可控,保障了数据安全。

2022年5月25日,我校被列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的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名单。通过数据推送较快的完成了教育部数据中台要求对接的表单。

(二)打造“个人数据中心”,让师生心中有“数”。

通过打造“个人数据中心”,汇聚师生个人数据资产,按主题域并分层级展示个人在校工作、科研、学习、生活等相关过程与成果数据,提供统一、便捷的数据查询界面,解决数据跨系统查询问题,并支持个人数据纠错和补录。

从管理角度出发,不同角色数据查看权限不同。比如相关部门负责人可掌握相应数据资产的汇总情况,从而更好地辅助科学决策。招生老师也可以更便捷地掌握新生的各种数据,做好新生在校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和场景联动,确保校园安全可防可控。

(三)搭建“一站式”师生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

一站式服务平台兼有收文、发文、工作督办等办公一体化功能,打通了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对业务的梳理、优化、再造、公开,实现服务治理;通过对数据的共享、利用、纠错和反哺,提高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通过碎片化轻应用实现对长尾业务的敏捷支持,实现IT治理。服务治理、数据治理、IT治理三者共同推动学校的数字化转型。

(四)数据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中心治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使得分析的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有了保障。“数据可视化”提供了自助敏捷数据开发能力,当前学校围绕教师、学生、科研、资产等主题做了指标统计与展示,未来可依照学校各级管理要求,灵活调整展示内容,并与学校PC门户、移动门户打通,让数据呈现“即在眼前,又在手边”。

数据可视化的发展需要依赖学校指标体系建设,将“业务数据化”,才能更好地服务决策、服务管理;数据可视化将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数据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四、工作经验

数据治理项目建设通过上下同力,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信息应用推进和数据安全的相互制约

在日常应用中,过于注重信息化的应用普及便捷,暴露出系统过多、信息安全管理滞后、系统运维不及时、个人隐私保护不强等风险,制约了应用的进一步优化和推进。因此,做好行政和业务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同时加强学校师生个人信息安全的教育和防护,避免因噎废食。

2、数据质量管理和提升的困难重重

切实提升数据质量是高校数据治理的根本目的,在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之余,如何最终让缺失的数据补起来,让错误的数据改过来,是数据治理项目收尾的最关键、也是最有难度的环节。于信息化处来说“我们不生产数据,我们是数据的搬运工”,数据来自于师生,来自各业务部门,如何推动全校重视数据问题,参与解决数据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二)下一步改进举措

1、增强队伍建设,成立数据治理领导小组。

团队技术力量不足是高校信息化部门普遍面临的困难,对数据治理而言则凸显的更为厉害。要对数据治理的成果持续维护就需要拥有专业的数据管理技术人才,与外部专业的数据公司合作,形成合力,在保障数据治理工程有效推进以及数据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提升团队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理解能力。

2、充实信息化管理队伍,集思广益

信息化管理队伍人员有限,难以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信息化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动员全校所有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数据治理工作中来。不但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数据服务,还可以丰富数据应用的成果。未来将朝着两个方向努力:

一是与教务处联合举办数据分析应用设计大赛,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优秀的创意。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战操练情境,达到历练学生、服务育人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优秀的作品在创业学院进行孵化,参加校外竞赛或以微服务的方式为全校师生服务。

二是积极探索数据治理与应用科研课题,让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进来,从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的角度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利用,如通过知识图谱、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运用,挖掘深层次数据关系和价值,为学校发展提供内参。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案例 篇5

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助力____“双减”显实效

作为____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和承担省会政治功能的核心区,____区现有区属中小学、幼儿园95所,在校生14。7万人。近年来,____区始终把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作为高质量建设人民满意教育、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融入“高水平打造‘创新智城·品质____’、建设国家一流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径,加快构建开放、包容、灵活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新体系,以信息技术引领育人方式变革,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着力做好落实“双减”的“加”“减”法。

一、工作背景

为加快推进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____省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____省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区”等建设工作,____区于2021年重点围绕“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教学基础环境提升、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师生信息素养提升“1+3”工程,开启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不断摸索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方法与模式。近三年的探索中,将信息技术和优秀教育经验相结合,打造“双减”背景下“三段十步”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被评为____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试验区,冠军中学、文化路一小被评为____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试验校。但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着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体系尚未健全、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区域数字化教育治理水平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要求我区充分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数字化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二、工作举措

(一)机制创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1、多角色协同共建。一是各部门协同,做好顶层规划。区人民政府与____市教育局签订战略性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实施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工程。二是各小组协同,确保纵向贯通。分别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局、校两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各科室协同,确保横向合力。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区教育局各科室按照职责分工,统筹推进,细化、量化推进计划。四是区校协同,形成“统分结合”的生态。区教育局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构建具有灵活高效支撑力的应用生态圈。

2、高校、专家、智能团协同,提供新型理念和模式。我区采用多种方式,多方协同,强化推进。一是谋划高校合作。与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协作,编写《____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二是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众多国家和省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成立____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三是建立智能团队。建立以校长、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智能团队,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服务于学校师生进行论证提升。

(二)体系创新,重构教育体系新样态

____区践行立德树人育人宗旨,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以信息数据为核心要素,以云平台为抓手,构建了“管理—教学—学习”三大体系,力求将数智能技术、数字思维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和教育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重塑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系统性功能,关注师生发展,提升全面育人质量。

1、构建智慧管理体系。基于教育大数据支撑教学、教研、培训等管理业务进行整合分析,形成面向教育管理者的多维度指标监测与分析,通过丰富的监测模板以及功能强大的决策分析引擎实现多维度区域教育资源监管与决策辅助。

2、构建智慧教学体系。建设具有新基建特色的智慧教学环境,结合教育应用生态,聚焦课程、教学、创客、素质评价等关键环节实现对师生备、教、学、测、练、考、实践全场景的数据采集分析,实现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实现设备互联与应用生态构建,打造基于教学大数据的智慧课堂,促进精准教学。①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实现设备互联与应用生态构建,打造基于教学大数据的智慧课堂,促进精准教学;②建设STEAM创客教室,以开拓学生科技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为目标;③基于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的指导要求,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构建智慧学习体系。建设以教学大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教师管理、评价、培养一体化的智慧教师发展管理体系。通过对教师生涯全过程管理、教师技能全方位监测、教师发展全数据化评价等手段实现对教师成长的精准监测与定向提升。

三、工作成效

(一)教与学方法不断创新,帮助师生减负增效

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各学校着力探索信息化视域下的教育治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初步实现减负增效。

1、赋能教学,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减负。资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老师们通过智慧课堂和智慧教育云平台可以获取海量精品教育资源,包含课件、教案、学案、试卷、视频、素材等。基础资源覆盖全学科全版本。基础资源总数超300万套,全面覆盖小学、初中各学段所有学科和版本。试题资源总数超600万套。面向____区20所全面建设学校571名四、七年级教师开展“智慧教育工具应用有效性研究”,跟踪发现通过智慧教育新技术的应用,教师备课时长减少26%,公开课备课时长减少了68。2%,作业批改时间减少43%,作业针对性提升37%,课堂互动性提升46%,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备授课和作业批改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深度教研和辅导学生。

2、赋能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有效性。为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就需要借助数据构建学生的精准画像,针对性的为学生推荐优质的学习资源。____区学生通过个性化手册实现一生一作业,有效减少了传统学习知识内化效率低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目前,已累计为11所初中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累计生成个性化学习手册4万余份,精准解决错题668万多道,推荐变式题88万多道。通过跟踪发现,学生低效重复练习减少了37%,错题解决率提64%,知识点平均得分率提升17%,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为“双减”落地保驾护航。在云端平台的支撑下,系统构建教学过程数据化、教育决策精准化、教学效果可视化、学习过程个性化的____教育新模式。

(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打造数字化教学新模

____区持续创新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课外教学全场景,构建更加适宜学生发展、更加关注个性差异的学习环境,初步形成“三段十步”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校一策”探索适应学校发展特色的智慧教育常态化教学应用新模式,聚焦“AI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英语听说教学、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等方向。截止目前,已探索出了不同学科、学段的创新型教与学模式10个,如____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的“PWP”三阶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和“八步十环”个性化学习模式,纬五路第一小学的“五段式”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____市第八中学形成了“六维一体”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群英中学心动教学模式等,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深化全区教学改革,促进了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课后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助力五育并举

“双减”不仅要求教育回归课堂主阵地,同时也要加强课后服务建设,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我区要求各学校积极实践,将教育信息化融入到课后服务建设过程中,构建新时代下“五育并举”的新型课程体系,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促进学生五育发展、推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德铸魂,涵养学生精神面貌。____市____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开展暖小娃“红领巾·心向党”学生朗读比赛,____市第八中学开展“七秩芳华,长歌奋进”诗歌朗诵等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形成正向健康的人格。智育固本,让学生触摸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AI创新教育社团应运而生,各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从体验、理解、开发、创新四大层次,让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鉴赏力、理解力、应用力”有全面的提升。智慧体育,让学生运动起来。借助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辅助老师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情况与身体状态,生成个人运动画像与运动处方。美育浸润,让学生发现美。巧用智慧书法,使学生们享受着美与科技融合的现代课堂,提高了美学素养,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劳育淬炼,乐享生活创造美好未来。____市____区文化路第一小学、____金桂中学等多所学校利用“七彩作业”沉淀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良好劳动品质。

(四)研训分层分类,助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1、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依托AI教研平台,各学校多次组织、自发开展智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全区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智慧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模式创新实践研究,总结凝练典型的区域协同教研模式。目前构建出了“四层三维”云教研模式,突破了线下教研的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推进区域内、校际间的优质教研力量整合和辐射,提升教研的有效性。截止目前,开展听评课磨课129次,教研27场次。同时,创新线上研训模式,开展“线上泛在学习、线上泛在考核”,提升全体教师智慧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水平。目前共开设40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课程,考核通过率98。7%。借助AI教研平台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截止目前教师线上学习部分已结束,平台共有82所学校7241名学员参训,参训率98。29%,合格率97。93%。此外,在____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教师斩获省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市级一等奖10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个,区级共计3个。

2、智慧教育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____区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模式,围绕智慧教育开展学术成果探索。通过打造10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评选100名应用优秀教师,遴选200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在各级课堂教学展评中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____区教师连续六届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总数占全省总数1/10。同时,已申报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0项,通过立项14项,覆盖了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智慧作业、学生发展等应用场景。如____区实验小学“智慧教育背景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发现”的市级课题研究、____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省级课题“智慧课堂下初中生持久阅读兴趣提升的研究”等,全面促进了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及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探索思考

____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智慧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多主体协同发展的政策,加强横向、纵向协调联动管理机制,构建区政府各部门、区教育局及各学校小组、教育局各科室、高校智能团队、先行先试学校、区校两级、政企相互协同发展的“七个协同”信息化发展机制,形成齐抓共进、运转高效和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全面推进____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数字化建设重新定义了学校、重新认识了学习、重新理解了课堂、重新构建了学习路径,在不断的深入运用中,仍需要解决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应用场景的基础问题,比如建设与智慧教育相匹配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提升学校智慧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在教务、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二是扩大智慧教育在全学科的深入应用,比如智慧美术、智慧音乐、智慧劳动等,通过全学科的信息化、智能化,尤其是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应用技术,拓宽五育并举的育人方式。

下一步,____区将围绕“数据驱动、共建共享、均衡发展、精准施策”的目标,不断深入探索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技术驱动向育人为本的改变,逐步实现全区“学习个性化、教学智能化、评价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的整体飞跃,打造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未来教育新方向。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案例 篇6

智慧教学新生态赋能教师职业发展

一、工作背景

(一)项目实施背景

以信息技术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根据____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的实施意见》、《____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____理工学院作为____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示范校建设单位,深刻认识到智慧教学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大规模建设智慧教室、优化数字化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创新数字化评价模式等途径,不断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积极探索适应信息化需求的教师职业发展新途径。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教学环境方面。传统多媒体教学环境功能单一、技术落后,难以满足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创新与发展的需求,亟待改善。

2、教学改革方面。一线教师是智慧教学的主体组织者、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以及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需要进行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

3、教学评价方面。原有的教学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教学反馈不够客观全面,教学决策多依赖教师个人经验,缺乏教学数据的分析与评价,不利于教师快速成长与职业发展。

4、教师技术方面。教师的智慧教学水平与信息化技术能力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不足成为了阻碍教师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专业的研修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信息素养。

5、管理决策方面。学校教学管理者大多是采用传统的决策方式,缺少大数据分析等支撑,教学管理亟需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变革。

二、工作举措

学校党委对智慧教学工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智慧教学实施方案等,不断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形成了“智慧5赋能”教师职业发展新模式。分别在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评价、智慧研训、智慧决策五大方面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

(一)聚焦智慧环境——打造先进实用的智慧教学环境

自____理工学院入选____省高校智慧校园试点项目以来,学校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领先的全景支付一校通平台,完成了校园5G网络的全覆盖。学校对标____省智慧教室架构技术标准,先后建设了160个基础型、拓展型、高级型智慧教室,1个智慧教学可视化管理中心,全校智慧教室覆盖率达到60%。其中,智慧教室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分组互动式教学、AI智慧微课录制以及课堂管理、互动、评价数字化。智慧教学可视化管理中心依托督导巡课、IOP物联网智慧教学融合、大数据分析、智慧教学资源四大平台,实现了全校智慧化的教学督导、评价、分析与管理。每个学期平均有600多门课程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录制的课程资源达到40T以上。

(二)聚焦智慧教学——探索智能创新的教学改革模式

1、拓展载体、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更迭

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1265名教师使用)、雨课堂(998名教师使用)、讯飞AI课堂(976名教师使用)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智慧化教学(占比90%以上)。其中超过60%的教师能够利用多个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师生、生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

2、交流互鉴、催生教师教学技术创新

学校建成的智慧教学环境和平台助力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智慧教学水平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学校每年举办10余次校级观摩、竞赛等活动,参与人数达到教师总数60%以上,多位教师在省级及以上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3、头脑风暴、引领教师教学理念变革

在智慧教学环境下推进数字化素养技能提升和智慧课程细胞工程,触发教师们的头脑风暴。通过采用BOPPPS、对分课堂、混合式、融合式、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设计理念与智慧教学技术手段,重塑教师角色,形成具有智慧教育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聚焦智慧研训——构架全面立体的信息素养提升体系

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是工作之重,学校全面开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等信息素养提升路径,通过智慧环境构建“333”研训体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发展新生态环境。

1、实施“培训+研究+竞赛-三位一体”的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通过定期举办智慧教学名师示范课、教师研修工作坊,开展“智慧教学环境及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智慧校园及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基于智慧课堂的应用型课程开发与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体验,不断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遴选智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选智慧教学改革优秀案例,培育大量智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激励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智慧课堂的教学革命。

2、实施“青椒养成、黄椒进阶、红椒引领”的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学校全方位谋划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工作,精心锻造“名师、导师、学科教师、专业教师、课程组教师”的多主体带动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三椒共振”的有效模式。

“青椒”方案: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信息素养培育、教学技能提升等专题培训,近年来先后培训1700人次,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黄椒”方案: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分享、学习身边的典型案例、社会热点案例,并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提升信息意识、数据分析思维、数字化工具使用、教法创新等核心素养,培育创新、一流课程。“红椒”方案:培养资深教学名师,通过名师讲坛、研学沙龙等推动骨干教师快速向名师成长。该计划先后培养____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其中,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培养的信息化金牌培训师李蒙教授,先后受邀到省内外80余所高校培训教师上万人。

3、实施“校政企三方协同”的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近年来,学校联合国际院校、智慧科企、政府等三方通力合作,全面推动教师智慧教学的前沿及纵深发展。分别联合芬兰、德国等院校(线上、线下)培训教师800余人次;依托“一带一路”援外等政府项目培训教师约370人次;与科企联办的培训中,参与教师达578人次。通过不断的技术学习与交流,提升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教学创新意识,同时增强了教师智慧教育强国的使命感、自豪感。

(四)聚焦智慧评价——打造多元化、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1、专家与督导评价数字化

依托教学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评测、学习分析、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技术方法,提供教与学的立体、综合性评价,构成智慧教学数字化评价体系。通过智能巡课督导,推进多目标同步督导、重点目标多时段持续督导,形成智慧化闭环反馈机制。建立教师数字化评价档案,结合课程画像的大数据与各个课堂听课的评价数据,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趋势,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2、同行评价与自我评价数字化

学校通过汇聚录播平台录制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供广大教师观摩、学习以及相互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教师本人可以通过课堂录像、案例库、反思互评等教学反馈数据进行自我评价,及时调整、改进,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优秀案例及多样的解决方案。

(五)聚焦智慧决策——形成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保障

依靠智慧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度挖掘。在促进对教师、学生学习质量科学评价的同时,寻找教学过程中的短板弱项,在此基础上为实施精准帮扶、及时干预提供了决策依据。学校出台了《____理工学院教师发展培训管理办法》、《____理工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精心构建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与机制,形成严格的制度保障。

三、工作成效

(一)实际应用效果

1、智慧教学环境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创新突破持续涌现

在智慧教学环境助力下,广大教师在课程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两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电子工程应用设计》等5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个项目获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22年度,获得____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2、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领域创新突破持续涌现

教师利用智慧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改革,课堂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多位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____省教学技能竞赛中大放异彩,获得国家级二、三等奖以及____省特等奖、一等奖等。

3、打造教师成长平台,教师综合能力创新突破持续涌现

利用智慧教室的远程视频交互功能,实现与芬兰坦佩雷应用____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等14个国家的25所高校开展远程视频会议及学术研讨。教师发表国际期刊论文与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数量明显增加。

4、赋能信息应用场景,智慧教学成果创新突破不断持续涌现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近三年,共计100多位教师分别在____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____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等活动中取得佳绩。这些教师的获奖成果和作品在校内得以广泛推广、交流,影响学校大批中青年教师纷纷探索、实施信息化教学。

(二)辐射和影响

学校的智慧校园环境和智慧教学成果受到上级和兄弟院校领导的广泛认可。由____省教育厅主办的2022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____省教育系统2022年度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均选定我校智慧教室作为比赛场地。我校教师利用拓展型智慧教室中先进的设备充分展现了其智慧教学水平,全省各地参赛教师们通过此次大赛机会充分观摩、学习,对于教师们今后在各自学校开展智慧教学起到较好的促进示范作用。

(三)规模效益

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覆盖三个校区,保障了疫情之下3万名师生的教育教学,面向社会举办了20余场的技能培训,有力支撑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学校成功通过了“____省高校智慧校园试点项目”验收,获得“____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示范校”殊荣。智慧环境下教学新生态有效助力教师成长、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学校获批“____省首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也是当年豫西地区唯一的示范中心。

2022年9月27日,由____省教育厅主办,____理工学院、____省高等教育学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____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工作推进会在我校举行。我校智慧教学建设成果得到上级和兄弟院校领导的赞赏,50余所本科院校领导200余人前来交流、调研,为全省推广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工作经验

(一)组织架构是首要因素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智慧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领导机构,有利于快速调动所需的各类资源,便于协调各方力量,凝心聚力、高效开展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

(二)筹措资金是有效保障

高校资金普遍比较紧张,学校解放思想、广开渠道、多方筹措,充分利用银校合作资金,改善了智慧教学基础环境,建立了智慧教学平台,为教师的智慧化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培训是主要途径

学校多部门联合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培训,不断革新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激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创新,助力教师职业发展。

(四)全面评价是驱动载体

通过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教学督导、教学评价覆盖教学全过程成为现实。实现教学评价由经验驱动到数字驱动的转变,为教师提升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支撑。

五、下一步举措

(一)持续推进智慧教学新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更高的智慧教室覆盖率,仍需要大笔建设资金。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攻坚克难,实现全校智慧教学环境全覆盖,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持续赋能发力。

(二)持续推进全体教师智慧化培训纵深发展

学校将不断总结智慧教学应用中的成功案例,持续推广应用先进的智慧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形成系统、规范的应用案例视频资源库,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公众号(EIT),推广教育信息技术工具与智慧教学设计理念。

(三)持续推进信息元素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把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提升的主要渠道,在教学管理、教师培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将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全面融入党务、行政、学生等各方面,不断开拓信息化场景应用新模式,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