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2024-01-30 08:45:36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

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1、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2

自从假期网络学习新课标解读之后,对初中数学新课标,我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代替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学习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的进去,又要保证基础一般的学生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国家未来的优秀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3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认真学习,我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初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我在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有以下体会:

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四、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干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六,初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相应的高中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则

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干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5

今年暑假我们参加了线上培训,数学2022版新课标的学习。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标数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初中数学是义务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我们知道数学其实就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的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史教授谈到: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提倡把跨学科内容、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数学课程。带给我们新的启发与思考。各学科教学不是割裂与排斥的,数学的学习不能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数学课程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放眼于长远的未来。数学教育应该是培养乐于探究,敢于创新,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学科融合”的育人理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有跨学科教学实施的意识。能够主动发现与挖掘生活实践以及其它学科中蕴含的数学因素。其次我们要有学科融合课程实施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用数学的思维学会思考、懂得决策、敢于创新,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不能只专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要走出数学,拓宽认知领域。我们要正视挑战,敢于创新,懂得跨,学会融。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成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专研精神。

新课标的培训虽然结束,但是我还是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都有所收获,既学到了数学的知识,又获得能力的提高。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6

8月26日,参加了史宁中老师解读的数学新课标,感悟很多,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作为新教师,这样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一定要从新入职开始,打破传统课堂,踏踏实实,努力一步步按照新课标要求,打造高效课堂!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7

8月26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安排下,组织全县教师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全校数学老师聆听了史中宁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使我对数学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一-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老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四、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感,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物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他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8

在听了专家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以下体会:

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9

“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的最深感触。以下是我的一点认识:

一、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己的学生都能从我这里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二、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所以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并且向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要利用情境、游戏等形式变的有趣,使学生喜欢。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作业的形式不再单单是书面的形式,而是要走入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到的知识真用的上了,在生活的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让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六、自主探究,放手探索,把课堂交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才能快乐地学数学。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0

为深入解读新课标,明晰新学年教学思路和策略,8月26日县教研室精心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这次线上培训。我们学校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不仅要求每位老师把学习的视频上传到学校工作群,而且听课结束发听课笔记,同时每人写一份心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标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改革,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有了更系统、清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地思考。

一、明确了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了课标的修订,是紧密结合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目标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培养比我们更加优秀的新一代,才能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此我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国家意志,谋划课程总纲,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站位上,绘制育人蓝图,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是一项国家行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教师眼里不能只有知识、考试,而是国家发展、青少年的使命担当。

二、明确了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以及义务教育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三是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四是加强课程整合注重关联;五是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三、明确了新课标总目标的变化,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总目标表述为“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新课标指向了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明确了新课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基本理念

一是“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二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强调“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三是“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四是“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提出“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五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强调“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践行新课标理念,赋能新课堂

(一)潜心研究教材。

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看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整体结构及编排体系,了解新旧知识衔接,注意预设与生成,把握知识点的纵横关系,要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本质,探究数学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灵魂——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数学价值。研究教材可对不同教材版本进行对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二)聚焦目标达成,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引领着教学的方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1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一领域的教学应把握最终的落脚点。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等,致力于落实核心素养。

(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

义务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素养导向下教学实践中要突出整体化、结构化、一致性,以“主题”统领,实现深度覆盖,促进融会贯通。学习方式可以是前置性作业学习、单元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力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的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动脑子,多想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作为乡村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为乡村孩子们的发展奠基,为国育人,为党育才。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线上培训会,我对《义教课标整体解读》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建设》都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0版解读》,使我再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究竟在哪里?怎样进一步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史宁中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了方向,新课标中反复提及的“整体性、一致性”,对我启发比较大,比如数的运算,我校前期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时,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本质打通,抓住了加减法运算的一致性,我们的教学实践探索和新课标的“整体性、一致性”有了不谋而合之意。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其所以然”,明白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抓住了统领性概念,就可以拨开笼罩在数及其运算表面的层层面纱,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知识的本源性、一致性与整体性。

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所需要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都是一致的、发展的,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我理解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主线就是“三会”,“三会”的关键是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获取的重要方式是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是思维品质以及做事方式的综合体现。如果还以原来的教育方式教学生,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就不可能培养创新精神,更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备课观念,首先要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发掘数学知识里蕴含的核心素养;其次,每位教师教师要具备“大教学”观,内心要了解整学期课的内容、了解整个小学学段或初中学段的知识结构、了解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学科脉络和逻辑结构,才能清楚的把将要培养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针对性的作用于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做到有的放矢。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2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做为一名教师,必须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渊博的学识,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培养较强的人格魅力,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让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持续学习、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育观念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培训,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通过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努力拥有宽厚的教学文化,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等。

二、通过培训,对新课标的理念与变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较全面的认识。

在新课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标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新课标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三、通过培训,感受到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文字,感知知识,从中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并深深体会到知识与现时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3

2022年8月26日我校参加了“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会。前半场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专家以“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为主题,给我们详细解读了义务教育新课程;后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研究院石芳教授从国内外的现实背景阐述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标准的变革,以及变革后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下午场由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史宁中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我校对于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

第一,宏观了解了新时代的育人蓝图,课程总纲。崔允漷所长从“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与实践的课程——体验的课程”入手,得出课程应该是以育人为结果。我们明白了课程应该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着手,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制定具体要求。

第二,课程建设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到课堂,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变不科学的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疾,为国家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明确了课程标准修订的必要性。课程标准的修订时遵循时代的潮流,它是教育进步“共同愿景”的产物。今天中国教育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进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我们只有培养比我们更加优秀的新一代,才能让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创新型民族而复兴。

第四,理解了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眼里只有知识、考试,而是心中有国家的发展、青少年的使命与担当。

第五,领悟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的基本思想包含抽象、推理、模型。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与人的行为(思维、做事)有关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本人参与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发展,它比抽象、推理、模型更上位。

第六,加深了数学课程性质的认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版初中数学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4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解读,将其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航标,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并研读新《课标》的新变化,让教育教学更有品质。

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标》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课程教育导向目标更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读新《课标》会发现,本次修订的各课程标准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这种具体化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中对标对表,精准施策,从而更好地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学目标,也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其次,注重优化课程内容,彰显学科融合,有利于助推学生进行深度与广度的学习。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这既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更是培养适应于国家未来,民族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特别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以音乐、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的课程优化设计,对于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增强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教师的大教学观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最后,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双减”精神,让教与学更有章可循。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很好地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为今后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真正明白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变。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坚持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学校或每一位教育者,都要认真研读,准确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品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