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评课稿 篇1
新学期第一次听朱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我惊讶于学生的课堂常规。
据了解,六一班还是有好几个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孩子,但是,在课堂中,我认不出来他们。因为,整节课,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这学期,我担任班主任,课堂常规是我最头痛的。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二.朱老师在巡堂和课堂讲解中,很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阅读、写作的一些方法。
实施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交流时,每一个小组都有序地进行讨论、交流,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我的课堂中,也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但往往达不到效果,学生一讨论,教室就像闹市一样乱哄哄的,并且没有价值高的答案出来。
三、朗读方面。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朱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更换形式让学生朗读,富有层次感,并且及时地学生进行评价和表扬,学生的热情很高。
四、知识迁移方面。
教学让我们既要教学、研读文本,但又还要切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所谓,“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朱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对“奇葩”的理解。
纵观朱老师整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效,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
《各具特色的民居》评课稿 篇2
《各具特色的民居》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听了卜老师的课后,不仅没有一丝乏味,反而觉得特别有趣。再看学生的表现,相信他们也与我有同感。
1、我们知道师生关系对课堂的顺利进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略读课文,并且是一篇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来说,比较枯燥无味,杨老师凭借着对教学的热情,声情并貌的讲解,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卜老师以她独特的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整堂课下来不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者都感到很轻松,很惬意。
2、导入部分以各地民居图片的内容为切入点,进而引出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流畅自然,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3、从教学过程来看,卜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两个民居各自的特点,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概括的词语虽各不相同,但在无形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4、课堂上,卜老师放手让孩子们围绕“世界奇葩”和“绿色之家”去研读课文,以填表的形式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收获,并适时点拨,能较好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汇报表现,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5、略读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卜老师首先让学生自由读、用喜欢的方式读再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出示了自学提示和方法,设计了探究的问题,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完成,通过研读,孩子们了解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建筑起因、材料、形状结构及文化内涵,逐步落实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好的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
6、总的来说,教师思路清晰,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循序渐进。先扫除字词障碍,再整体把握,然后精读品味,最后学以致用,拓展练习。整个过程特别清晰,而且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对于说明方法的教学,吴老师更是发挥了她风趣、幽默的`优点,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大大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在本节课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
1、对于文章的表达方法,杨老师在课文中也做了强调,但是导读提示上已经对文章的表达方法作了详细的要求,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再去细细品读句子,再次走进文本,真正体会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学生又一次通过学习,加深了对不同民居的不同特色的认识。
2、卜老师在文章的开头出示了四川羌寨民居、江南水乡民居等各有特色的民居,学生只看到了美丽的图片,但对其特色完全不了解。品德与社会上有关民风民俗的知识也有,应拓展课程资源,加强课程整合,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民风民俗的材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定会锦上添花。
《各具特色的民居》评课稿 篇3
前两天,我有幸听了学校各教研组推出的几节优质课。听完后比较兴奋,看到了齐礼闫小学的希望,看到了年轻教师的进步。老师们的个人素质都比较强,每个人有每个人独特的教学方式,独特的教学魅力。因本人专业素质不高,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用专业语言表达感受,所以就用最朴实的直白的语言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几位老师都能从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落实到位,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都能够突出个人的教学风格。
2、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的写字训练,教的.有方法,学的有兴趣。中高年级的写话练习,老师安排的巧妙恰当,学生有话说,有话写,感悟都比较深刻,这样的练习都是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基础。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训练扎实,从学生的读书水平可以看出这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数学老师则把知识获取的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明白了知识是如何获取的,这就是“我要学,我会学”的训练过程,符合近年来数学的教学改革模式。
3、所有老师的课都上得真实,不做作,不作秀。授课老师都是从学生的“学”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老师起到了帮扶,支持的作用,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换过程,这是老师们可喜的进步,这是齐礼闫小学的新希望。
不足之处:各人有各人的教学风格,每一节课都会有遗憾,有不足,不可能有完美的课。这都是他们反思的点,只有不足才能有进步的空间。我在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
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这些老师相比,最大的不足是,让学生说得多,写得少。课堂组织有些松散,有些随意,教学态度不够严谨,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我也要试着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去上。现在我也试着放手让学生来讲课,有些内容简单一些的阅读课,我都让学生来备课,讲课。别说,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小老师还都比较积极,讲课内容还都像模像样。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我课前向全班布置了预习的作业,又找来几组学生,每组两到三人搜集资料,提前备课。课堂上让学生讲授,提问。学生还都能模仿老师上课的方式,先导入,再讲授,提问,板书。教学流程都很到位。有的课堂导入还很新颖,在讲《客家民居》时,学生先讲了客家人的来历,让学生对客家这个民族有一定的了解,接着将内容,读课文,还讲了说明方法,其中讲到“做引用”这种说明方法,这在我的备课中都没用涉及到,我很惊讶,学生备课太认真了。还有一组学生在讲《傣家竹楼》时,竟是这样导入的: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接着讲了讲了傣家竹楼的来历。真是太让我惊喜了。今后我也要改变教学思路和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好的教学方式运用起来。
《各具特色的民居》评课稿 篇4
有幸听取了胡老师执教的《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感触很多,受益匪浅。在教学本课时胡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客家民居》,让学生在默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找到客家民居的特点,是营垒式住宅,叙述中运用列数字法写出了客家民居的传统魅力,崇尚圆形,八卦布局这一特点,学生在读一读,拓展议一议中真切感受到其中特色,文化特征在民居中的体现。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体会到客家民居的特色,并深受其感染。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有方向地学习,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傣家竹楼》的学习中,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中展示了傣家竹楼的特色。这样,一导一放,在对比中学习,并在形成能力中学会运用能力。
优点及不足:
1、导入采用教学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各种特色民居,使学生一目了然,且紧扣文章主题。
2、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突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3、老师随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引导,但学生平时对于日常生活还需多加关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不够。
《各具特色的民居》评课稿 篇5
新学期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我惊讶于学生的课堂常规。据了解,六三班还是有好几个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孩子,但是,在课堂中,我认不出来他们。因为,整节课,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作为新教师,课堂常规是我最头痛的。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二、王老师在巡堂和课堂讲解中,很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阅读、写作的一些方法。实施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交流时,每一个小组都有序地进行讨论、交流,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我的'课堂中,也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但往往达不到效果,学生一讨论,教室就像闹市一样乱哄哄的,并且没有价值高的答案出来。
三、朗读方面。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朱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更换形式让学生朗读,富有层次感,并且及时地学生进行评价和表扬,学生的热情很高。
四、知识迁移方面。教学让我们既要教学、研读文本,但又还要切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所谓,“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积累名言的同时,加深了对“奇葩”的理解。
纵观王老师整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效,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
《各具特色的民居》评课稿 篇6
新学期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受益非浅,感受颇多。
一、我惊讶于学生的课堂常规。据了解,六三班还是有好几个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孩子,但是,在课堂中,我认不出来他们。因为,整节课,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作为新教师,课堂常规是我最头痛的。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二、王老师在巡堂和课堂讲解中,很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阅读、写作的一些方法。实施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交流时,每一个小组都有序地进行讨论、交流,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我的课堂中,也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但往往达不到效果,学生一讨论,教室就像闹市一样乱哄哄的,并且没有价值高的答案出来。
三、朗读方面。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朱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更换形式让学生朗读,富有层次感,并且及时地学生进行评价和表扬,学生的热情很高。
四、知识迁移方面。教学让我们既要教学、研读文本,但又还要切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所谓,“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积累名言的同时,加深了对“奇葩”的理解。
纵观王老师整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效,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