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我,走进江城武汉,遇见“国培”,便有了前行的底气,努力的方向。
我一直认为,一名教师能工作之余,参与沉浸式学习,是一种幸福。不断学习,方能让你有机会、有能力拨开云雾,找准方向,踏歌而行。
炎炎七月,我有幸参加了一场有高度、有热度、有效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学习——20__年____省“国培计划”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提升培训。
沉浸式的十天学习,收获颇多。国培研修时光是充实的,丰富的课程让我们结识了众多名师大家,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国培研修的时光是宝贵的,借助研修进行了反思,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和底气;国培研修的时光是深情的,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酷暑炎夏,来自全省多地志同道合的百余名学友共聚一堂,思维碰撞,朝向教育“明亮的那方”;国培研修的时光是强大的,内心深处的许多信念,安安静静又轰轰烈烈,在某个动情之处蓬勃抖擞地被点燃!
当下,教育正处于“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的“素养时代”。虽然教育改革艰难,但小学教育一定是那个最诗意、最浪漫、最广阔的精神牧场。正如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所说,未来不一定是我们能抵达的地方,但一定是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的地方。我幸运地身在一所“好学校”,所以必须成为一名“好老师”。因为时代的变速已不容我们停步躺平,现在的教师必须快速变身为“未来教师”。我是谁?我应该成长为什么模样?在赴武汉参训的路上,我对照研修活动课程表作了思索、厘清了此次研修我的聚焦点,我该学什么,我该怎么学。
本次国培理实一体,设置齐全,培训模块“超有料”。培训方针对一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设置了师德修炼与实践、课程标准解读(20__年版)、义务段法治教育、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途径、学科教师专业培养、单元教学设计等研修模块,可谓是一顿“盛宴”。
置身国培课堂,驱走炎热的不是空调,而是大咖们带来的一股“春风”。他们或风趣,或平易,或学富五车,或治学严谨,一堂堂精彩的课如一扇扇打开的窗,让我们的目光能看得更远;又如旅途中矗立着的行道树,为小憩的行人撑起片片浓荫,以便他们奔赴更远的诗和远方。幽默风趣的夏循澡老师从“何为师德与师德规范,师德规范是如何表述的,师德失范现象与成因,从哪些方面加强师德修养”四个方面进行专业的诠释,热爱教育的火苗忽地在我心中升腾;学识渊博的上超望老师通过专题授课解决了我们的课件制作难题,实用有效;和蔼可亲的姜瑛莉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线教师如何写好教育叙事,让我顿悟,“教而不研则浅”,鼓励我们从小处着手,记录教育的美好,做科研型教师;气场十足的吴智勤老师带来的讲座《素养立意,育人为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如一场及时雨,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落地,激起了我的反省……专家的箴言妙语深深地震撼着我、启迪着我,让我再次找回初心——热爱教育,深耕道法,醉心课堂。
潜心教研
记忆犹新的是,好几位教育专家都在课堂上讲述了自我的成长之路。但印象最为深刻的要算吴又存老师——全国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优秀政治教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国培计划”专家、“____省优秀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的“初中思品教材培训专家”。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坚定信仰、德法兼修、诗词歌赋、真情涌动”四个方面分享了精彩的成长故事,号召全体思政教师“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我永远不能忘记20__年3月18日,我怀着神圣与光荣的心情,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获邀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我代表全国思政课教师,也作为____省唯一发言的代表,做了近7分钟的发言。当我们聆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我们170位思政课教师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习近平总书记缓步走到我们发言席前面,与我们一一握手。与我握手时,我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手很宽厚很有力量……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许,尤其是能面对面地聆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我兴奋得一夜无眠。”听完吴老师激情的讲述,我们为他的高光时刻鼓掌,除了敬佩,还有一份自豪,因为我们同是思政人。
“人生在于奋斗!我牢牢记住了这一点,我要做最勤奋的教师!我酷爱诗词,不断积淀自身的人文素养,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读书、学习上。我注重知识的搜集和整理,多少次下班后,人去楼空,忙碌了一整天的我仍在办公室里‘孤军奋战’。用眼睛、剪刀和胶水,从每天看的报刊杂志上把与教学有联系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地贴在本子上,‘掐下’一朵朵浪花,装扮成教学园地里永远的春天。天长日久,我积攒了40多本密密匝匝的‘资料库’,做了百余本总计20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每堂课,我都用一辈子去准备,像打磨钻石一样,打磨自己的课,尽力使每一个点都达到极致。我的思政课逐渐成了学校的‘香饽饽’,慢慢成了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吴老师深情讲述的话音刚落,教室里满堂喝彩。是啊,不拼的人生,哪来的真功夫!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来都不是一部浪漫史,需要每一天追问自省,每一天以一种拼搏的姿态,努力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能走多远,用一生来践行。
我也常常问自己:我有自己的路吗?我该如何铺就自己的成长路呢?是啊,同为教师,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听完名师的报告,我从心出发,本心而思。
文化积淀上有差距。以前我们常说,“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缸,或是一池流淌不息的有营养的水”。这些教育专家名家,无一不是爱读书的人,善总结的人。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
善于思考上有差距。“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上。”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目耕”(读书),“舌耕”(教书),“笔耕”(写作)。作为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我有过多少有价值的思考?读了一些书,但是缺少系统梳理,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深知“勤能补拙是良训”,更多时候知行不统一。
持之以恒上有差距。我发现,名师身上都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干劲儿,舍得在学习上、研究上下工夫。当吴又存老师将他积攒的40多本密密匝匝的“资料库”,百余本总计20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呈现于我们眼前,我看到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他的才华横溢便来自这份日积月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背后是无尽的付出,漫长的等待。还记得上学期整理校长早安声,整理完成,我惊叹了!习以为常的每个工作日一则,少则百把个字,多则三四百字,前前后后三四年时间,校长每天清晨的那份坚持,那份对美好教育的记录竟长达十多万字。一份用持之以恒换来的美好,岂不是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功之花,人们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作为教师,我们唯有爱教育,专教育,方能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鼓励广大思政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这些振聋发聩的语言,直击心灵深处的声音不断滋养着我的初心,淬炼着我的灵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一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____之要求,上好思政课,为学生点亮成长成才的明灯!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很荣幸来到____科技学院参加“国培计划20__”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提升培训。七月骄阳似火,每次走在校园沥青路上,都感觉层层热浪迎面扑来。但是,当我静下心来,坐在凉爽舒适的智慧化教室里,听着教育专家和一线化学教育大咖的课时,我的内心是非常震撼的。听着这些教育新理念,我突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孩童口中的“奥特曼”(outman)了。现将我培训中感触最深的四点汇报如下:
一、师德修养与教师成长
____科技学院的邹强教授针对(1)感知师德,师德意义(2)理解师德,师德规范(3)探问师德,师德价值(4)培养师德,师德品质问题,层层深入,剥丝抽茧,把师德内涵,师德要求,师德品质的形成等逐一阐述。他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但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要培养有道德的人;教师应自带道德光芒,照亮自己,引导学生,服务于社会;育人者必须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____科技学院的刘宗南教授跟我们讲的主题是“人·教师·教师成长”,他向我们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四个设问:(1)我要带学生到哪里去?(2)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或载体?(3)我如何带学生去?(4)我知道如何把他们带到那里去?教师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题,学生是带着一定的概念框架和经验进入课堂的,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控制学生的学习,而是让学生能独立地思考、分析、批判、解决问题。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质量的前提
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宋海潮校长这节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从分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入手,此时学生的对立性获得较大的发展,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成人感”更加明显。我们要给学生一种信念,理想目标远大于知识本身的教学。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让学生开心起来,高兴起来,“趣用”化学,关爱学困生,让学生会学、乐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质量的前提,他提出了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万能公式:我看到……
我听到……我感觉到……我就欣赏………
三、新课标与实验教学
这次培训,专家们多次跟我们解读了20__新课标,我们要提高思想意识,新课标是新的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科学教学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加强新旧课标的对比学习,要有大概念的学习理念。我内心触动最大的时有关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不管是重庆市教科院的钱胜教授的讲解还是武汉第三寄宿学校的刘建中校长,他们传递给我的信息都是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强大功能,空谈无济于事,实验决定一切!他们都分别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我们熟悉的实验入手,让我看到了学生动手实验后,我们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动手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会大大提升。我们应该要提升学生的素养,以有价值的问题为驱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我们要设计情境问题教学,化学源于生活,必将服务于生活;教科书式静态的,课堂却是生动活泼你的,具有生命力的;学生不能只作知识的储备者,而更应该是发现者和运用者。
四、撰写教学论文
论文,是一个让我谈起来就头疼的话题。这次钱胜教授告诉我们一个不撰写论文的教师是不合格的,他给我们讲了高难度的论文写法。后来,咸宁市黄新阶名师工作室的黄新阶老师,带着他的专业团队来给我们细致地指导了写论文的有关细节。从论题的选择、查阅资料、撰写、修改以及投稿等角度细致描述,还让他们团队的年轻教师来分享写作的经验。一个异常的实验现象,课本上或者习题的有见解不一样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一篇论文素材的来源。原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后要多向这个方向靠拢,多去尝试写作。
在培训过程中,我参加了班级组织的微课大赛和教学设计大赛,在比赛过程中,我从各位老师和评委身上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很多事,真的时需要我们亲自去体验,这样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远远大于一张证书所能带给我的。人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决不能闭门造车!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参加了由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组织的“国培计划(20__)”—初中骨干校长课程领导力能力提升项目培训。
培训中,我先后聆听了西安市第四完全中学董彩凤校长的《校园文化视域下的博雅校本课程建设》、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一初级中学陈健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编辑部谢凡主任的《从实践研究到专业表达:校长领导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培训学院院长梁朝阳《校长的课程自觉与课程领导力》、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长刘鹏《“双减”背景下的三个课堂建设》、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积军《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原西安市第三中学校长巨立宪《学校管理内部评价》、西安文理学院舒荣教授《讲政治、传真理、植信仰—新时代师德的修养》、广东省特级教师谢先刚《校本教师发展》、原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曹永川《新时代教育方针变迁视域下校长“五育并举”的责任担当》等多名专家教授的讲座。
我们实地参观了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实地参观中初步了解了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校本知行课程的育人理念及开展情况,观摩了博雅课程学科融合课《水果之王—周至猕猴桃》,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了解我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培训期间,我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困惑。举办校长论坛分享教育心得和管理经验,这些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开阔视野任重道远
培训期间,众多教育专家、教授、校长给我们做了精彩纷呈的讲座,引领我们接触教育教学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和思想,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现状,认真分析、反思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探寻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寻求解决学校发展现状的有效措施。一场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怎样与教师沟通;怎样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校人文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学校管理者应尽快转变观念,变革学生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愉快的成长环境。“眼界决定境界”,在短短的几天中,著名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报告让我凝眉深思又豁然开朗。
勤于思考不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倡导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为我们培训的所有领导、专家几乎都提到了校长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我在实践中也深深的认识到校长必须是学校中不断学习的榜样,成为学校中喜欢学习的楷模,只有校长善于学习,我们才能营造学习的氛围,我们的教师才能静下心来学习,我们的校园才能绽放文化的书香。
校长除了学习,更要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校长都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拥有自己的办学思路和办学主见。校长要站在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俯视学校教育的现状,建构学校发展的目标,而且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不断地根植于学校、教师中,站在学校的高度、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永远保持做校长的那份清醒。
把握方向理念引领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评价他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走在前面。”由此可见一所学校的办学,校长是灵魂,校长是办学思想之魂、办学方向之魂。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巨大作用。只有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才会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从而达成思想认识上的统一,这样学校的发展才会步入良性循环,学校的教____能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审视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发展,成名成家;让每一位学生都进步,成人成才”,我们在其内涵上还要学会与国家《纲要》对比,充分挖掘其内涵。首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其次是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什么?教师的成名成家需要什么优质的服务?下一步我们要发动教师,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求得专家的指导,尽快形成共识。在制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时,要有贯穿始终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适度而清晰,执行机制合理而有效。
团队建设凝聚提升
领导班子执行力在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办好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执行力作保证,再好的思想和理念也难以得到贯彻与落实。”“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指领导在办学中的作用。校长在办学过程中要有一个好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但要实现这些思想和理念关键之所在是校长和学校的领导班子的所作所为,如果班子成员的思想跟不上教育发展,理解不透教育思想和理念,执行力不够,学校就难以发展。
校长要有凝聚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协调发挥好每一位老师的长处。当好主管不主观,总揽不独揽,处理事务果断不武断,要清醒认识到威信是靠自身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来树立,工作中对下属要信任、不猜疑,要大度,但要有原则性。讲政治、讲团结,决策要科学合理,在行为上,作风要民主,多同班子成员沟通,多引导、多激励,要学会放权,尊重信任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集集体智慧想办法,出点子、谋思路,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放心、放手、放胆地抓所负责的学校管理工作。
和谐氛围全面发展
“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芒。”在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上,学校一定要实行阳光操作,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确保教师的利益不受侵犯,让教师有一种安全感,让和谐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从而让教师充分享受工作、享受职业幸福。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愉悦中教学,在教学中愉悦;在愉悦中生活,在生活中愉悦。在学校管理中,要让教师积极参与进来,把教师作为管理者中的一员,行使主人的权利,履行主人的义务。要搭建教师参与管理的平台,畅通教师参与管理的渠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个别谈心交流、建立校长信箱、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参与管理建立通道。
借鉴创新与时俱进
20__年,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又一次考验和机遇。如何落实“双减”,让教育回归本真,把教育的主阵地还给学校,把快乐成长还给孩子,是新时代对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又一道新命题。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明白要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五育并举”,作为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就得转变理念,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做起;其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推进“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把课堂改革落到实处,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次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但我的学习、领悟、实践才刚刚开始。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一定会牢记自己的责任使命,站在新时代的最前沿,不断为学校的发展寻找新的支撑点,把学校办成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摇篮。
教育是一门爱与严的艺术,也是一场浪漫的修行,在这条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教育者。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尽管疫情肆虐,尽管网课繁重,尽管不幸被感染,但是从12月12号到24号,我依然不折不扣地参加了为期13天的初中语文国培班学习。因为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学习之旅,我发自内心地渴望通过这样一场思想与灵魂的旅行来填补自己的空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而且有多位专家都是带病给我们上课的,他们的精神也时时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因此每节课我都认真聆听,用心领会。专家的讲解往往如醍醐灌顶,名师的指导常常让我茅塞顿开,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在收获的幸福中,也更加清晰地明确了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梳理我粗浅的学习认知。
一、理念引领指明方向
杨亮老师《基于统编教材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讲座、丁亚宏老师《从教学评角度学习新课标》的讲座以及周枫琳老师《新课标落地的挑战与思考》的讲座,都从新课程标准的视角谈起,高屋建瓴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他们或结合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结合新的中考试题,或结合教材习题的编排,或结合语文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对新课标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解读,对学习任务群等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甚至对其中重要的段落进行逐字逐句地解析,具体细致地指导我们如何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使我们明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什么要这样培养人。
他们的讲座使我重新审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指明方向,统编教材是载体,课堂教学是手段。心中有纲领,行动才能有方向;研究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这需要下大功夫;只有守正创新,课堂才能开辟新天地,这是硬功夫。做到这些,既能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也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二、技能指导夯实功底
吕娟老师、聂智老师、周枫琳老师、蔡水英老师分别从朗读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古诗文教学的角度展开讲座,周老师工作室的成员还给我们展示了初中六册教材的作文教学微型课,真是干货满满。
吕娟老师紧扣教材,运用大量丰富的例子给我们指导了重音停连,声韵声调、语气语调、情感节奏等朗读技巧;又从读音、韵脚、标点等多个角度给我们指导了朗读活动的设计;最后又给我们指导了朗读活动的评价。吕老师关于朗读的指导全面而又细致,其中朗读活动的穿越、文体变一变、人称变一变、骈散变一变、缓急节奏变一变,更是令我耳目一新。
聂智老师在讲座中强调阅读教学应该将单元的各部分各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对目标、内容、任务、评价进行整合与结构化设计;强调学习任务群应该有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以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他以自己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来阐述,使我们有法可依。他的讲座使我明白阅读教学要始终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统领,应该用学习任务将容易平面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整合起来,实现学习过程的层次化,达成有深度、结构化的认知建构。
周枫琳老师的作文讲座告诉我生活需要凝视,写作需要感知,而学生的凝视和感知能力是要靠教师实实在在的训练才能真正培养起来的。周老师在物、事、人、景方面的系列性感知训练令我脑洞大开。我反思了自己平常空洞苍白的作文教学,认识到要运用具体的方法和支架来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感知习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感受生活的美好,表达心中的情感。
蔡水英老师的讲座从古诗文的价值意义、古诗文教学的三个层级、古诗文教学活动的六个要求、九个重要教学策略等方面给我们一一分析,其中的抓住一个字来带动全篇的阅读、在品字上下功夫等策略等对我都很有启发。她的讲座站位高,内容实,非常接地气。听了她的讲座,我再度反观当下的古诗文教学现状,从而决定彻底摒弃费时费力却不出效的教学诟病,决心用一个语文教师的情怀和温度去传承中华文化,用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古诗文经典在语文课堂上散发芳香和光泽,让它们的生命在学生心灵的田园复活,乃至郁郁葱葱。那才是古诗文教学应有的样子。
河师大附中的老师们以微型课的方式向我们倾囊相授他们的研究成果,每一节作文课他们都开发出来那么多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通过具体的策略或支架使教材中高高在上的理论落地。真不知道他们研读了多少书本,查阅了多少资料,经过多少轮研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古诗文教学、朗读教学,这些都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几位老师从不同的领域讲起,却都讲到了朗读,讲到了语言,讲到了品析;都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来落实课标精神;都追求自身专业的发展到达成学生能力的发展,实现高效教学。这一场基本技能的培训真可谓一场盛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阅读还是写作等等,不管是哪一方面,要想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都首先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勇于改变陈旧低效的教学行为,这正如周枫琳老师所说的:“如果不改变理念,换一万套教材,结果都雷同;如果不提升专业水平,再先进的理念,最后也都无法落地”。
三、素养培训提升能力
职业规划能力、课题研究能力、专业写作能力、专业成长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这是又一道饕餮大餐。如果说理念培训更新了我们的脑袋,基本技能培训强健了我们的骨骼,那么,这一道大餐则丰满了我们的血肉,全面地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养,而法治教育讲座,又为我们保驾护航,使我们坚守师德底线,为人师表,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余映潮老师的讲座犹如他的课,永远那么朴实、清晰,重点突出,充满智慧。每每听来,都久久回味,反复参悟其间博大精深的教学真谛。每次听余老师的讲座,都很认真地做笔记,后来遇到问题就不断翻看,所以在我看来,余老师的讲座内容就是我进修语文专业知识的宝典。比如他以前讲到的小说文体的一系列知识和这次讲到的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其理念和做法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成为我语文教学行走的方向。
周宝荣老师详细地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他的讲座使我明白了拟创新点和技术路线这两个陌生的概念;刘齐晋老师教导我们勤于练笔应成为我们的执业常态,要学会用笔描写美、抒发情、弘扬善;时苇芬老师的讲座给我补白了分层赋分这节课,使我知道分层赋分需要培养学生的关联思维,关联读者的感受、关联生活、关联社会,她的真裸备的韧劲也着实让我佩服!牛文华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那真叫一个“牛”,她教给我们的小妙招能那真叫一个“好”,很快就使我赢得了学生粉丝,比如智影和微软听听,嘿,还真管用!张凤霞老师的《教师的职业规划》、李杰明老师的《今天如何做教师》都从宏观方面促成教师提升生长力、发展力。
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纵深的专业功底,还要有横向的发展,才能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专业和素养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一体两面,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培训就接近尾声了,回望这一场学习之旅,从教学理念到基本技能、从科研能力到师德素养,课程的安排全面而科学,既使我收获了前沿理论和专业能力,又使我受到实践的启发,还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名师清澈而深邃的教育情怀。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师之大,不在于其头衔之多,而在于其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高超的教学能力、灵活的教学艺术和倾情奉献的大爱。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将多年的研究心血传授给我们,使我得以站在他们的肩上看到更远的世界。因此我不得不由衷地赞叹:
这一场旅行真好!好到每一个瞬间都值得回眸,值得细细品味。
这一场旅行真好!好到连附中老师们的主持都让人赏心悦目。
这一场旅行真好!好到不忍挥手说再见。
依依回望正在徐徐关闭的培训之门,我知道这一场思想与灵魂之旅,是我的归程,更是我的启程,是带着新的思想和灵魂重新出发,就像刘齐晋老师说那样——
肉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今年九月,我有幸参加“20__年国培计划县骨干教师项目”,倍感荣幸。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我的专业理论基础得到了加强,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思想得到了升华,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我觉得,这不仅是种学习,更是种享受。
9月13日下午高宏院长为我们做了开班典礼,李玉向教授就如何做好“四有”特教教师进行了阐述。9月14日邓猛教授与我们一起探索了特教及融合教育教学策略。
很多特教领域的大咖们使我对特教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最为深刻的是雷江华教授的“校本研修:特校高质量发展之路”。雷教授主要从六个方面探讨了“特校高质量发展之路”。校本研修之例:由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杭州市杨凌子学校、武昌培智中心学校三个学校的成功案例为出发点,深入研讨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模式、五字德育等。校本研修之本:立足本体、明晰本源、发展本能、达成本意。从学校、学生、教师、课堂几个方面入手,对校本研修进行根本研究。校本研修之智:校长之智谋、教师之智慧、学生之智能、家长之智识、专家之智慧,全方位分析“智”,最终促进孩子质的飞跃。校本研修之思:理念之思、策略之思、效果之思、问题之思四个方面入手,遇到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校本研究之路以及校本研究之效,对特校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深入分析。理清了特校未来发展趋势,对我今后的教学开通道路,指明方向。还有一些是特教一线的教师们,如二七辅读学校的时艳丽老师、奇色花幼儿园的蔡蕾院长、管城区辅读学校的于红莉老师,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特教发展的长久之路。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我的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透过自我不懈的努力,必须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__年,我非常有幸选为参加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组织的教育部“国培计划(20__)”骨干班主任示范培训班的一员,从11月7日起,开启了我的国培,到11月16日结束。培训的课程内容涉及了五大模块:“理论与政策”、“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与沟通”、“研究与实践”,通过高层次专家的递进式培训课程,专家们把价值、能力、知识有机统一在培训活动中,并给我们安排了三次线上研讨,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和论文答辩,凸显了我们受训的课程体系的思想性、学理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培训过程中,每天延续着正常的上班状态,事先调整好自己的课表,做到尽量不影响自己的网上培训课,去参与学习、记笔记、梳理笔记、写体会,并结合着自己的日常工作加以思考和反思,晚上还要断续的进行网上研讨和课题分析,让自己陷入一种着魔的状态。持续不断的培训,聆听专家讲座,和大师空中对话,夜晚的小组空中交流,课堂上的精彩研讨……,十天的培训给了我无尽的思索,的确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的思想有了一次高质量的升华,原来的一些虚无的东西,听了老师的分析和讲授,渐渐在大脑中成型,原来一些觉得断续的理论,在指导专家的指引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想法。整个的培训也激发了我的内生动力,让我的的政治与理论素养、管理素养、学生发展指导素养以及研究素养的全面提升。
从首都师大杨志成书记主讲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开始,到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的《新时代中学班主任核心素养》,再到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探索》,这些大先生每个人用短短的半天时间展示了他们的丰富内涵并感染了我。同时,首都师大还安排了各高中一线的校长、班主任专家讲的家庭教育、家校沟通、班级育人、班主任工作、心理调适等等各个方向。既有政策方面的解读,又有实践方面的演示,还有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从班主任成长、班级管理思维、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案例、心理话题思考等分析角度出发,我学到了很多,也深深为这些专家的长远卓识折服。整个的培训切合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领域,以新时代高中班主任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按照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员为本、实践导向、按需培训的理念,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内在统一性原则,重视把提升价值情感和满足专业学习中的需求相结合,让我受益匪浅。
有人说,个人信念的固定性不仅可能反映思维的一贯性,然后而且还可能反映思想的惰性。这个道理翻转到班主任工作本身也有类似的可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当班主任越久,越容易形成自己固化的思维,不愿意突破原来的框架,因为工作简单和舒服。班主任的工作都是做班级管理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育人。做班主任久了,确实需要参加这样的培训,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和拖。在深受触动之后,才会对照反思自己现在进行的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等工作,才会进一步反思目前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引领所面临的巨大变革,然后改变自己,更好的服务学生和学校工作。
当然,目前的课程学习仅仅是一个开始,还在继续,我也会继续学习,让培训的精神内涵带动、激励并引领着我今后的工作。再次对首都师大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对各位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的全程陪伴和用心指导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的辛苦传授表示感谢,我也非常期待疫情之后更加美好的线下相遇和专家面授。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这次有幸参加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我倍感珍惜,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习。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专题讲座,有附中名师的微型课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提问答疑,有骨干教师的微型课展示和现场点评,十二天的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充实;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本次学习培训,我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博学近思,提升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时代的大先生”。
一、回归统编教材,重视基础
讲座中,几位专家提到的共同话题就是依据课标,用好统编教材,深挖深研教材。无论备课的先裸备教材,还是从试题来分析课后习题的联系,都强调了依据课标精研教材的重要。杨亮老师分析了中考语文命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应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基础性考查,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命题原则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坚持依标命题,体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特点,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考试命题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情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景,设计多样的问题或者任务,激发学生内外动机和探究欲望。测试由原来的套路话答题和写作宿构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测试转变为情景化测试,其特点是打破套路与宿构,有利于考察学生综合能力,避免死记硬背,指向素养、深度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回归教材,深化基础。丁亚宏老师从教学评角度学习课标,提出教学评的一致性、一体化,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落实双减政策,让教学回归学校,回归课堂,回归教材。教学评价强化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依标考查,引导教学应教尽教。内容范围和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标,引导教学严格按课标实施,做到应教尽教,既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标淮,也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内容。关联教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参考答案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引导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提高学生成绩。创新形式,减少“机械刷题”,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度,进一步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审视我们平时的教学,一方面没有用好教材和教参,没有深挖教材,不理解教材的用意,另一方面没有领会课标精神,备课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到现在还做的是知识的搬运工,在教材上批注详细;审视我们的课堂,把教材上批注的内容到课堂灌给学生,缺乏整合,缺乏情景化设计,不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学习内容停留在一段一句的分析中或者是语文知识概念的讲解中,学习内容碎片化,是单纯以知识传递和能力为价值取向的语文教学。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浅表记忆。应该用教材教,用好教材,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体验、教学生表达,研读教材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公开信息、背后的秘密四个维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感知思维表达,激发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能提升初中学生习作水平,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曾运用许多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习作语言表达,包括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顺序等,还总是用范文加以讲解和示范。每上完一个单元,就会根据教材的单元写作训练设计一节课来进行教学,给学生做习作指导,但我从来没有根据教材的编排目的,也就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的作文编排意图进行分析,总感觉每次给学生进行单元作文分析后,学生没有兴趣,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反感,收效甚微。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这样分析指导作文,学生练笔少,知识点理论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次培训中,听了周老师讲到了教材上作文专题编写的理念及感知思维表达作文教学实践后,突然解开了我很多疑惑。其实每个单元后的作文专题都有目的,七上的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下的写出人物精神,八上的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就明确的点明了感知的对象是物、事、人、景。九年级的注意审题立意,讲究布局谋篇、勤于修改润色、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力求有创意。作文系列要求对准的都是中考,七年级侧重观察思维,八年级侧重实用性,九年级侧重应试技巧。只有从整体上进行单元的作文教学实践,应该才能达到一个好的预期效果。周老师的感知思维训练,用感知的五种工具:眼耳口鼻舌,进行感知的三级追问:是什么?像什么?想到了什么?运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感知,激励学生多点比喻、多点联想,采用加分原则,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了周老师的作文教学理论实践课后,我隐约觉得作文批改也不难了,并不是每篇作文都从不同方面进行批改,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专题知识来布置作文,然后就这个单元的作文目标来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重视评价的重要性,尤其是过程性评价更重要,想让学生训练什么,备课时应该备出来,才能做出评价。这样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训练,我想一定会有一个不小的收获。
三、突破串讲局限,感受传统魅力
蔡水英老师分析了我们当前常用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简单的串讲不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一个被灌输的对象串讲翻译把古诗文的魅力全讲没了,翻译至多只是教学的起点,有些文章无需翻译,有时翻译了反而有害。因为文言作品中话语信息不是最重要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情致和韵味。在学习古诗词时,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而不是老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在具体古诗词教学中,要从文章、文学、文化三个角度进行解读,文章方面解读要重整体阅读,重思路摄取,重章法布局,重构思技巧的研究,这是文章阅读的必经之路。文学方面解读要重文学形象的解析,重文学语言的揣摩,重文学表现手法的研读,这是文学欣赏的重要依凭。文化方面解读应该认识到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文本,必然是特定时代的人类文化思想与审美风尚的浓缩,必然是特定的文本作者的道德品质、精神操守、人格志向的结晶。中考对于古诗词的考查趋势,越来越重视思维发展提升,更加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注重古今联系,强调学生独特感受的表达。侧重深度阅读,综合性、探究性增强,这就对古诗词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表层的串讲上,不能深刻领会背后的文化内涵,更不能进行情景化的迁移,不能感悟古诗词的美感,也就无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次培训,收获丰富。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有结合教材的分析,还有具体微型课的展示,是视觉盛宴,也是头脑风暴,更需要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去专研、去不断的学习提升。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不断的学习中,思想的碰撞中,力求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作为新时代教师,牢记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____!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今年是为期三年的安庆市、池州市“国培计划(20__)”中青骨干教师提升研修活动的第二学年。9月24日,我荣幸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和来自安庆市和池州市的23位小学语文教师一道安排在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在一周的跟岗学习中,我们严格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认真对待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思考,激发了研究。跟岗学习期间我们学习很充实,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有研修听课、专题讲座、互动讨论等。下面结合阶段性培训,谈谈自己几点体会:
生本课堂高效扎实。本次跟岗学习,共听了四个讲座以及鼓楼实验小学王迎娣、李菁菁、张悦等8位老师的生动课堂,真切感受生本教育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吴广岭老师的《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吴老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教学策略,“创意表达”教学法更是进行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准确定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把充分的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表达。其中,当理解“逶迤”一词时,出现了瓶颈,在座的老师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老师一句“看注释!”就点破了僵局,”五岭“是指五座山岭,再提醒学生联系“逶迤”的偏旁,学生恍然大悟:“逶迤”有绵延起伏“之意。还有,对于“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竟然在老师同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大爆发,三位同学发表出了三种不同的感受,并读出了三种不同的情感来。整堂课下来,吴老师得到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王迎娣老师的古文《精卫填海》,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课堂中王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说”的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一个成熟型老师教学风格。课堂上,学生们欢呼雀跃,畅所欲言,课堂充满灵性,充满动感。在学生思维发展训练方面,全文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老师都引导让学生根据注释、依据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达成。另外,课堂结尾的情感升华引导得巧妙:精卫人死而不灭的不是身,而是他的精神,精卫有哪些精神?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出生活中也有很多像精卫一样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物,让学生受到人格的敬仰和熏陶,达到德育教育融于文本的学习目的。
一篇文质优美的诗歌《听听,秋的声音》被张悦老师演绎得如诗如画,精美的课件、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配乐、巧妙的教学设计,都给人以美得享受。这首诗歌前三节结构一样,张老师就采用了老师范教、总结方法、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方法,“授之以渔”。同样,张老师也侧重孩子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学生拓展秋天还有的声音,进而仿写训练。
寓言故事《寒号鸟》和《坐井观天》被夏敏和高莹两位老师上出了异曲同工之妙:①都关注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课程的尾声都渗透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谈了体会;②都在情境中展开了教学,如配乐朗读、氛围创设、图片绘画、板贴使用等;③都关注了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语言文字。两人都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例如高莹老师在板书课题的“井”字时就生动巧妙地展示水井贴画,接着在井底贴上青蛙,井沿贴上小鸟,用直观的方法让孩子识记“井”这个生字,进而理解“井沿”这个词语。夏敏老师也是利用贴画形式让孩子认识寒号鸟这一动物;墙的板贴让孩子更加直观地理解“一堵墙”的“堵”,墙上的“一道缝”就是寒号鸟的家。生动的课堂让听者陶醉其中,受益匪浅。
专家讲座引人深思。程云教授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堵点”与“痛点”问题解决的思考与实践》讲座,先诠释了新课标的方向践行,接着从“在课堂教学层面解决‘堵点’”和“破解‘痛点’是专业素养提升的阶石”两个大方面,结合课堂实例展开讲述,得出“坚守‘特质’,鉴定核心素养目标,坚持研究中解决‘短板’”的结论;最后发出“必定稳进致远,实现以语育人”的呼吁。
吴广岭专家就他上的《七律·长征》一课,给我们做了简短的《情意共生学科育人》讲座,提出了新课标的四大主要改变,即: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定生活,实践主线;强调情境,主题统整,并就这四方面做简单讲解。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题统整”这块,吴老师就拿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为例,单元语文要素、习作、口语交际、课后练习题都渗入到教学设计当中去,可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
杨跃教授《教学的经验提升与研究写作》就为什么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研究什么、教师如何论文写作三大块做了详细的讲解,给许多对论文写作迷茫的老师解疑了。
史春妍特教向我们剖析了新课标,着重指出思辨教学,特别强调小学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且提出低年级的生字教学不能过度关注辅助线(田字格),而应强调汉字布局及摆放,先从整体上看大结构,再局部看笔画,合理分布,为以后没有辅助线书写做准备。
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不断研究新课标,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培训思考提升自我。学习即将结束,在培训中,我不但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聆听了专家关于教学理念和新课标等内容的阐述,让我的头脑受到了一次次冲击和洗礼,不得不结合自身情况及本学科特点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1、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对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多的了解。
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中,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结合程云教授讲座中提到的教师职业素养,我将自己在课程中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引导者,今后还将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精品课堂。
2、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更关注学生的需要。
作为一名科任教师,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没有班主任多,这就要求我们更关注学生的需要,以此为契机展开丰富有趣的活动。在跟岗中,鼓实小学老师给了我很多启示,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无论是知识层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在今后的课堂上,我将更关注那些蕴藏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和交流时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但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我希望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综合实践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综合实践大餐”!继续扎实落实20__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们必须不断前行,不断感悟,才能不断生长。疫情惶惶,我们一行人在中原名师蔡水英老师的带领下,蜗居书屋一隅,仍能线上相聚,聆听专家的声音,汲取力量,行走在语文教学革新的路上,领悟语文教学“新”、“美”、“力”。
与时俱进之新变
观念上,我们有了新的改变,立志于成为“时代的大先生”。国家社会对于教育的目的、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的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教师要提升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时代的大先生”,提高自己政治素质、能力素质、以学生为本,进行终生学习。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稳定的工作动机,强烈的成就需要,良好的心理调节,乐于教育教研的老师。
方向上,我们有了新的引领,向研究型教师成长。真正的好老师,第一要会做题,还要会研究题,更要会命题。杨亮教授的《测量与评价-基于统编教材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第一天晚上就给我们以当头棒喝。杨教授分析了中考语文命题,指出中考对知识的测评转向对知识在情境中运用能力的测评,要求我们研读课标的相关要求,坚持素养立意、坚持依标命题,选取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的的材料,命出能够体现问题或者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的综合性题目。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让情境和知识之间构成动态化共生的关系,展现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和能力的相融相生。
方法上,我们学习了新的教学模式。丁亚宏老师的讲座《从教学评角度学习新课标》案例翔实、深入浅出,使我们受益匪浅。丁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提出目前教学主要问题是由教师的“教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不到位”。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如何确立教学目标——紧扣“核心素养”,用什么教——““学习任务群””,怎么样评价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一体化,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丁老师紧扣教材用具体生动的例子向我们展示“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小石潭记》课后习题的演化、游记的考点等。丁老师强调“学习任务群”是为语文核心素养而生。我们可以把单篇与多篇、精读与鉴赏、单元与“学习任务群”相联系,尝试按照“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尝试单元教学、主题教学、专题教学、项目化学习等。这就要我们学会如何依据目标、依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避免目标和情境两张皮。对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我们还应落实在语文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结构中,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参考单元导语、人文主题、预习提示及思考探究题等,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反思平时教学中如成语、四字词语的积累这一语言学习任务。在学习现代文时,留心积累和梳理四字词语或成语。古诗文学习时,可以让学生系统分类背诵积累情感表达的语句,重点关注四字词语。最后尝试将四字词语运用在写作实践中,比如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时。而这一实践的过程,也就符合新课标关于语言学习的思想方法,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发现语言现象,再进一步抽取语言运用规律,并借助这个规律反过来搜集观察语言材料,从而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声色动人之美丽
语文之美,在于有声的课堂,声色动人,身临其境。吕娟老师《基于统编教材的朗读教学》,分析近几年语文卷中和朗读有关的试题,系统的讲解了各学段课标中朗读的具体要求,强调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奇妙的上声、朗朗上口的四声音节、回环往复的叠词,加上感情的烘托共同构成了抑扬顿挫的汉语声韵之美。朗读、朗诵、吟诵,一个读字是如何有不同的解读?朗读不是随便让学生读就可以的教学手段,而是要让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真正走进文本。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研究这一门艺术,好好的写好这篇大文章。首先要树立一种态度,充分用好七上第一二单元,把朗读带入课堂,让学生们一升入初中,就树立朗读的意识,用朗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然后试着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语文之美,在于诉诸于笔端的文字流淌,涓涓细流,浸润身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周枫林老师的《基于感知思维训练的作文教学》,还有一个个作文微型课讲座,为我们梳理统编教材中作文专题编写的规律,明确教材编写的良苦用心,将感知思维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倾囊相授。七上的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下的写出人物精神,八上的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就明确的点明了感知的对象是物、事、人、景。在此基础上,九年级写作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技巧性点拨,注意审题立意,讲究布局谋篇、勤于修改润色、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力求有创意。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周老师就是带领孩子们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最美的风景!孩子们每天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入睡,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他们只是经历了纷繁复杂的人、事、物、景,唯独没有感知生活,而作文恰恰就是感知生活、体悟生命的过程。周老师带领孩子们感知生活,眼、耳、口、鼻、手,人、事、物、景、情。是什么,像什么,想到什么!随时随地、各尽其能、好玩有趣的写作,有支撑的定向训练,帮助学生把思维升华,将经历抽象成经验,帮助学生找一块安放灵魂的净地。
语文之美,在于情致与韵味,语文教学要强调文化自信,立德树人。蔡水英老师的讲座《统编教材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从古诗文意义和教学现状、中考相关命题变化趋势,梳理教材,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做智慧老师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解。文言作品中话语信息不是最重要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情致和韵味。我们当前古诗词教学,重串讲仅翻译,把古诗文的魅力全讲没了。古诗文教学要立足于言进行教学,在言的教学过程中,去融合文的内涵,跳出狭隘的言。蔡老师分析了各地市中考中的古诗文阅读题目,中考命题越来越重视思维发展提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注重古今联系,强调学生独特感受的表达,侧重深度阅读,综合性、探究性增强。我们在具体古诗词教学中,要从文章、文学、文化三个角度进行解读,教学要从单篇文章解读到群文阅读,从诵读到补充相关故事,结合语境讲解、动笔训练文言写作等方法进行有情致和韵味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借鉴历史,丰富语言,提高审美,开拓审美境界。
涤荡灵魂的力量
本次国培,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的教育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使我受益匪浅。教育是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幸福的人感染更幸福的人。作为教师要开拓眼界,扩大格局,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我们要相信光,才能做学生的那束光。
余映潮老师《语文骨干教师需要进行三项重要的专业研究》,指出我们要立足科研树标高,努力做一名探索研究型教师,要进教育教学的前沿研究、大方向研究、时政研究,研究新课标、研究双减、进行教学技能的细节研究。我们不但要认真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如果只是埋头教学,不进行反思,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需要。科研并不高大上,比如研究课题、教学反思等都可以说是科研。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积累,持之以恒,就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才能有所顿悟,才能从理论素养上不断提升自己,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国培”集中理论培训时间虽然已经结束,但实践之路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不断拾取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努力做一名研究型、科研型教师。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学习课程标准,优化课堂设计
20__年12月12日至24日,我参加中西部项目县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13天的培训,初中语文教育大咖和新秀们为我们带来的讲座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让人如沐春风。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教学任务,任重道远,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一、提高专业能力,改变陈旧认知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十七个年头,自以为是个成熟教师了,其实还在路上。处理不完的各种工作上的琐事、学生中的小事、家里的杂事,让人到中年的我时不时处于一种倦怠的状态。张凤霞老师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人的优秀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不断地自我突破,才能认识更好的自己。我国的教育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几经改变,国家每年都出台若干教育方面的文件,“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已经成为我们时刻要铭记在心的一句话,因为教师于我们可能只是一份职业,于国家、人民却是百年大计。明确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才能够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说,思想意识很重要。
二、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0__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这大半年来,我参加了多场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这一次的学习再次梳理其关键词,也有新的收获。
1、课程性质——国家通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20__版课标性质相比,“语言文字”之前加“国家通用”四个字,既是对语文学科的限制,也是其核心基础地位的凸显。
2、语文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到了语文课程的四个语文实践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课程性质中提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究竟该怎么“实践”?通过以上四个活动实践。丁亚宏主任说,这就是我们课堂上要做的事,余映潮老师也说,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要通过主问题活动方式去落实实践活动。这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课堂无论设计何种活动形式,无论进行怎样的课型教学,都要依据这四个语文实践活动。识字和写字,根据语境随文学习,随文而考;阅读与鉴赏,方法有提取、归纳、概括、理解、把握、评价等,方向有文本信息、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创作动机、表达效果等;表达与交流,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语用能力;梳理与探究,对信息进行提取,采用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的方法。
这些实践活动反映出我们语文课程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源于真实语言运用环境,源于真实需求。
3、核心素养
自高中语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就一直在被比对、参照、呼唤。新课标出台后,核心素养也真正落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有其内在逻辑,文化自信是思想上的引领,语言运用是学科基本特征,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需要,审美创造是当下教育缺失但育完整的人特别需要的。我觉得如果说语文实践活动是具体的方法的话,那核心素养就是指挥棒,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我在哪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没有得到提高。同样,如果是命题人,命题时也要考虑,我要如何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试题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性与层级性。
4、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很多老师很关注的名词,似乎在很多优质课中看到老师们标注了“任务一”“任务二”这样的学习任务,这是不是学习任务群呢?也许是,但不是课标中所说的“学习任务群”。在丁主任的指导下,再读读这几句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组成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可见,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不是具体的某个任务,而应该是某个学段的整体规划,指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学段适应性和学段之间的连贯性。
那如何用老教材育核心素养,如何用老教材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首先心中要有这三个层面的6个学习任务群,从基础到发展到拓展,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和层级是有区别的,无论是采用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等何种教学模式,都要明确此次教学在学习任务群中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要求我们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科技作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是内容;方法是“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这是情境;“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这是任务;“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这是考查方式。
5、情境
情境这个词并不陌生,从近几年的考试当中、优质课当中都可见到。之所以强调情境,我想是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分不开的,其实任何课程的学习一定是为了学生能解决问题,也许是现实生活中具体而微的问题,也许是精神文化领域的问题。当然考试中的情境,在教学中应该成为真正的情境,才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情境不能只存在在试题中,也不能总是假设,现实总有更多可能性,只有真正经历,很多问题解决起来才有方可循。
三
关注教学细节,优化课堂设计
(一)重视朗读教学
我相信大部分语文老师都爱朗读,甚至擅长朗读,也一定教学生朗读,只是我们所说的朗读可能只是发出声音读出来,并不能上升到真正的朗读。我曾负责学校广播站十几年,给学生做过辅导,也曾参加各种朗诵比赛,得过奖,也上过以读带教的课,也得过奖。听了吕娟老师的报告,才发现常见的停连、节奏、重音原来并不简单,看似普通的“卖杨梅”(《昆明的雨》),奇妙的三声,读好了意味无穷,甚至不用分析解读。任何一个技能成为特长时,产生的影响一定是巨大的。作为语文老师,朗读,不能只是基本功,更应该是专业技能。这次培训,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二)结构化
聂智老师的讲座是关于阅读教学的,这里我学到了一个新词——结构化。这个词让我对语文课堂的逻辑层次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反复思考的问题有了更准确的一个词去表达。无论是课堂,还是命题,或者是学习任务群,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考查的内容,都一定有一个由浅入深、有零散到整体的层次。这是语文课程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正途。之所以人们常常以为语文课好上、好听、好评,都是因为设计过程中的思维含量不够,老师就缺少逻辑思维能力。
(三)还原语文课堂真正的样子
余映潮老师、周枫琳老师、蔡水英老师、时玮芬老师都多次讲到语文课要怎么上,怎么利用好教材的助学系统和教参去备课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训练。他们对课标、双减、教材和教参研究之深入,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备课以及教学行为。接下来,我也一定向他们学习,扎扎实实重新梳理教材和教参,对照课标要求,开展语文教学。
本次培训恰逢疫情严峻,很多专家和学员老师都是带病上课、听课,当看到周枫琳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每次讲座都是新备课、新材料,当看到周宝荣院长忍着高烧连续讲了三个小时,当听到附中的老师们嗓子沙哑还在做微型课示范,我特别感动也很感慨,优秀不是一个形容词,是一种习惯。“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在专家的引领之下,我当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