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2024-01-14 02:47:24 各类稿件 打开翻译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四班X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精彩人生路法律伴我行》。

同学们,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12月4日定为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在第十九个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我想和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法律?

有人说,法律是明媚的阳光。阳光照耀之处,耕地、河流、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等等都有相应的法律保护着,法律的保护使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谐。

有人说,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人从一生下来开始,法律就对幼儿、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财产不受侵害、社会医疗保障、老年抚养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地生活。

还有人说,法律是行动的指针。像我们开口不能骂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样,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

原来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法律为我们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给予了我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同理,在我们学校,校规的制定,为我们构建了和谐校园;班规的执行,让我们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那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呢?首先,努力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自觉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同时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周围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还需要把学法守法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

1、努力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用校纪校规约束自己的行为。穿着校服,发型大方整洁;排队集会静齐快,列队整齐有精神。在宿舍内,遵守秩序,不嬉戏打闹,文明洗漱,认真进行内务整理。在餐厅,排队打餐,坐在指定位置,不浪费粮食。在教室,上课认真听讲,端正坐姿,课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2、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笼头、随手捡拾废纸垃圾等等。

3、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尊重老师,见到老师轻声问候“老师好。进出教室、办公室轻轻推门,随手关门;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语言文明有礼貌,争做文明阳光少年。

4、注重课间安全。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

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高度的法律意识,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青春和安全奏响生命的乐章!

法律就像明媚的阳光,它照耀、滋养着大地、河流、动植物和矿藏资源,有了它,我们的天空更蓝、大地更绿、河流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谐。”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2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到演讲的题目是《宪法在我们心中》。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宪法日”。

宪法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矩。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们的最高行为准则。我们要守法首先要遵守宪法。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着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要遵守基本的规矩,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着我们行为,如升国旗时,《国旗法》对我们的行为要求就有约束;在上课、学习方面,《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对我们有所要求;在回家过马路时,《道路交通法》就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扔废品和纸屑时,《环境保护法》、《爱国卫生条例》、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对待残疾人的关爱行为方面,《残疾人保护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在我们上网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作了明确规定。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知道宪法和法律都是为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遵纪守法,那我们的社会就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就更加美好。同时,我们要知道:法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基本准绳,我们要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哪些事必须做。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和谐稳定程度。那么,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全面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而努力奋斗!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宪法在我心中》。

刚刚过去的周六(12月4日)是我国第X个“国家宪法日”,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决定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那么,考考你,宪法到底是什么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现行宪法都有哪些内容呢?现行宪法共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很多人眼里,宪法很“高冷”,其实不然。“她”每时每刻都在你我身边默默守护,指引着我们一生的航向: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宪法便赋予了我们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便享有了生命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这些都不容他人侵犯;6周岁时,我们开始接受义务教育,升国旗、奏唱国歌成为每周的必修“课程”;18周岁,我们成年了,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意味着我们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大学毕业后,遇到心仪的他(她),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我们步入了婚姻殿堂,宪法也为我们祝福;我们为家庭幸福而奋斗,宪法也守护我们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当我们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后的生活也一样受到宪法的保护……从出生到年老,从婚姻到职场,生活的一点一滴,莫不和宪法密切相关。宪法总是在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地方守护着我们,为我们的前方带来光亮,为我们的明天带来希望,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为我们的权益战至终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不论何人,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这是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让宪法精神在每个人心中落地生根!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天津市蓟州区上仓中学2003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中有法,行事有度”。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汉穆拉比的《石柱法》成就了一位明君:拿破仑的民法典》造就了一个盛世。历史不会说谎,法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的必要条件。作为新时代青年,爱国、守法,不能止是说说而已。因为只有心中有法,行事才能有度。真的是这样吗?

生活中,时常会有同学说,宪法离我们很远。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受着法律的保护,我们每天上学、接受教育,是遵守《宪法》。我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遵守《宪法》。我们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遵守《宪法》。《宪法》陪伴我们成长。作为青年人,我们只有了解了《宪法》,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法,生活中遇到可能触碰《宪法》的行为时,如当有人故意破坏污染环境时,当有家长不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时,当有人侵犯我们的人格尊严时,我们才能拿出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维护正义。

但心中有法这句话说着容易,可要真正做到,不仅需要国家从上到下的宣传,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有很自觉的守法觉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生态保护迫在眉睫,女生态文明已经写入宪法,“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的重要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蓟州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全淡水区,为保护水资源,保障天津市淡水供给,打造水清河畅生态环境,2013年,水库南部居民全部搬离,住进蓟州新城。北岸,实施严格管控污水管道,建立起水库生态保护涵养区。对于这些生态保护措施,如果没有水库两岸居民极力支持,切实拥护,严格落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些人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法,行事有度。

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有一天我们00后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那么我想问大家,如果到那一天,我们又能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做什么?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呢?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那种站在时代潮头把握国家命运的伟人,但我相信有一件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到,那就是遵守《宪法》、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的最后一段话局作为结尾,“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第X个“国家宪法日”,也迎来了我国第一个“宪法宣传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你我共同参与。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强化规则意识,助力法治中国》。

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女乘客因错过站与驾驶员发生争吵,继而两次出手殴打驾驶员,驾驶员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冲出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人全部遇难。“2人争执,3秒互殴,1人错过一站,14人错过后半生”。当我们关注、评论这一事件时,“规则意识”“法律责任”“安全意识”成为了高频词汇;当我们在评论抢夺方向盘的人没有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时,我们也反思车上其他乘客对破坏规则行为的漠视……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在学校里,校规就是我们遵循的规则;而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公约和法律就是公民应遵守的规则。规则具有普遍性,它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可是你看:食堂里有同学买饭时插队、吃完饭不收拾餐桌;教室内有同学在课堂上讲小话、看漫画,甚至在考试时作弊;校园林荫道上有同学随手丢垃圾,践踏草地;楼道里有同学飞奔上下楼、横冲直撞……面对这些情景,我们都能清楚地判断:这是不对的,这是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那为什么总有人漠视规则、不遵守规则呢?因为总有人觉得遵守规则就会吃亏,不遵守规则是聪明、灵活、有本事的表现,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漠视规则的人,往往只有到了生死关头,才会打心底里生出对规则的敬畏!

同学们,一个人缺乏规则意识,往往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们看到重庆万州公交车上的女乘客和司机,用生命为漠视公共安全规则“买单”;我们看到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里,女游客漠视“野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则,被老虎活活咬死;我们还看到高铁上的“霸座男”“霸座女”,纷纷受到行政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严厉处罚……今天,我们不守规则的行为可能随时被“现场直播”,不守规则的代价将更加惨烈。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法治意识不断觉醒、权利意识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注重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规则是法律的基础,遵守法律从遵守规则开始;敬畏规则、遵守规则、维护规则,应成为法治时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常态。

所以,当我们在食堂面对拥挤的人群,请按照先来后到的规则排好队;在课堂上,请遵守班级、学校纪律规则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诚信参考;在楼道里放慢脚步,在校园小路上绕行一步留给大家一个美好的环境;在能力范围内,请及时提醒、制止不守规则的行为。愿我们江声学子用实际行动强化规则意识,书写规则文明的新篇章,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六班的李奕彤,我是XXX。今天我们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严以律己,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规矩。对于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一个个人,都不能置身于法律之外,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里进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法律素质,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自觉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我们要热心宣传法律法规,以正确的法治观念去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周围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邓小平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法律素质,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自觉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我们要热心宣传法律法规,以正确的法制观念去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周围的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对于同学们来说,现在更为重要的是遵守校规、校纪。著名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同学们正处在中小学时期,正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坚持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天天坚持,时时提醒,日积月累,就会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会使我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影响我们一生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法守法,与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改变不良习惯,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学生。为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7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高三三班的X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播宪法文化、传递宪法精神》。

或许有的同学觉得宪法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宪法一直在默默的陪伴着我们、保护着我们。从出生的一刻起,我们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就在方方面面开始受到宪法的保护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一位著名的学者韩非子,就提出了有关于“法”的学说,由此可见,法律早在古代就有了雏形。众所周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大家族的兴盛、发展离不开家规,一个国家的和平安定、独立发展更离不开严格的法律。正所谓:国无法则乱,家无法则衰。

21世纪,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我想同学们对法律都有一定的了解。《宪法》是我国的“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一方面规定了我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身财产受到保护,另一方面,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制定,不得违背宪法。

现在网络发达,同学们更容易关注社会的时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太多,手机、网络如此发达,一些不良信息可谓无孔不入。而我们的年龄小、经验少、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举个例子,现在很多网络平台、网络主播大肆宣扬消费主义,很多学生听之信之,互相攀比,比高档、比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甚至去参与走私、贩毒……逐渐坠入违法的深渊,一朝梦醒,悔不当初。所以,对于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来说,除了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之外,学习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只有具备法律知识,才能减少、避免做出违法的行为。鹰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我们受宪法、受法治社会的保护,所以更应该为维护法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文明上网开始,不断加强法制意识、抵制不良诱惑。既是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我们的家人、朋友,更是为维护社会安定贡献出我们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众志成城就能够共筑我们的法治乐园。

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开始正式实施,因此每年的12月4日是我们中国的“宪法日”。但是,并非这一天才要想起宪法、尊重宪法。法的行为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法的精神更是要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每天都是我们自己的宪法日。今天,我想借此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呼吁大家:航中学子,要做知法、懂法、守法时代青年!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704班的XXX,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宪法在我们心中”。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法”。它是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这也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它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法律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神圣而又模糊的名词。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从我们出生开始,法律就对幼儿、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财产不受侵害、社会医疗保障、老年抚养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特别在1991年制定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障进行了完善。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法律是行动的指针。像我们开口不能骂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样,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大人们每做一项工作,每签一个合约,都要涉及很多法律条款,法律使社会运行有序,人们和谐相处。

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像空气、水、或面包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法律和道德。如果没有“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就不会通畅,如果没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社会就会混乱,甚至走向消亡。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覆盖着我们生活的天空。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先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拥挤的公车上,我们让一让座位;在红灯面前,我们停一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在家里,我们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这都是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表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从小学习好法律知识,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让我们首先从遵守校规,班规开始,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走出校园后不仅自己遵纪守法,还要把法制意识宣传给周围的人,成为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增强法制观念,创建平安校园”。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若想创建平安校园,全校同学应一起学法、守法、用法、宣传法。

一、学法。我们每一个学生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守法。中国是一个法制愈加完备的社会,而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依法办事,远离犯罪边缘。

三、用法。法制法规无处不在,它像是我们身旁的军人,时刻保护着我们。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四、宣传法。我们学生不仅需要用法制的知识武装头脑,还要学会用法制的意识武装中国。我们应该鼓励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家长,让他们一起学习和掌握法制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

作为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制知识,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时代,更影响着我们的终生。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里的法律既包括国家的各种法令法规,也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纪律条令。有的同学对校规校纪视而不见,忽视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行为言语等方面的要求,不爱护公物、乱扔垃圾、做危险游戏、随意拿别人东西等等,这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我们美丽校园的和谐氛围。这些同学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个人的行为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会形成一种性格,性格会成就一种命运。如若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积小恶成大恶,最终必然自食恶果。希望同学们在校内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外严格遵守法纪法规!

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和谐校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安全。在增强法制意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特别提醒以下几点:注意食品安全,不吃卫生不合格的食品;注意消防安全,要提高防火的安全意识;注意交通安全,教学楼内严禁喧闹、追逐;注意运动安全,希望全体师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与健康的同时,注意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量力而行,防止运动创伤。

最后祝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安全、健康、快乐度过每一天!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六班的XXX,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国家宪法日,你知多少”。

每年的12月4日,也就是今天,是法定的国家宪法日,从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决定》,再到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以立法形式予以国家宪法日合法的地位。设立宪法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了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体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都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顺利实施的职责。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人民的幸福安宁。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宪法、坚决维护宪法,做一个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宪法,与我们如影随形,大到国歌国旗的制定,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规范与原则,都离不开宪法。它既像一套坚硬的盔甲,随时保护着我们的安全;又像一道长长的栅栏,限制着我们,约束着我们,让我们的社会秩序井然。

宪法的解释结果具有唯一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宪法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宪法内容是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宪法根植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方式不应该是机械的,而是出于内心的真正渴望,是我们对于宪法中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等精神内核的向往,出于对宪法权威性的敬仰,出于对个人民主权利的追求,出于对国家、社会制度的疑惑,出于对宪政的民主程度的期待。它不仅仅需要被制定、被遵守,更需要每一位公民发自内心地去信仰、去拥护。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它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但它又不仅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我们的国家因为和平,因为和谐,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作为一位炎黄子孙,有责任去维护我们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牢牢记住12月4日这个日子,更应该认真学好宪法,全面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基本义务。在校园生活中讲宪法,敬宪法,爱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地位,担当起宣传宪法的责任。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担负起我们对国家未来,对宪法的责任!不停地努力奋斗,争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和谐社会!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树立宪法权威,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公民”。12月4日是我国的第X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国家根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不是生硬的一个文本,也不是抽象的政治宣言,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宪法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小培养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应该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卢梭增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要着重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

第二,认真学习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比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通过学习,懂得认真接受教育,全面发展是我们学生的根本任务,懂得为了身心健康成长,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三,在学校生活中,守法要从守纪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着重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处理好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要知道“任何自由都是以约束为前提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之中。集体离不开纪律,纪律是取得集体自由的重要条件。课堂上你有发言的自由,但是你没有说闲话的自由,否则,你就影响了他人认真听课的自由和学习的权利。二是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你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你也有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练习的责任和义务;在校园班级中,你享有窗明几净的学习生活环境的权利,但是你也有承担劳动卫生工作的义务。你有言论自由,但是你不得污蔑陷害诽谤他人。

同学们,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为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1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八(2)班的_____,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本周六正好是12月4日,所以,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学生”!

在演讲之前,我给大家讲一则我最新看到的新闻。今年上半年,贵州瓮安“男孩刺死霸凌者获刑8年”一案当事人陈某已出狱。他是因何入狱的呢?因频繁受到校霸的欺凌,惨遭毒打,当校霸用刀刺他的时候,陈某为了自保用刀还击,刺死了校霸,为此陈某获刑8年。这是由校园欺凌引发的案件之一,由于陈某和校霸不懂法而造成的。为此我们要好好学习宪法,法律明确告知我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也许在场的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想法:宪法这么严肃、晦涩的东西,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其实不然,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上述的这则新闻就是很好的例子。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将守法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呢?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例如: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上下楼梯时,做到保持安静有序,轻声慢步靠右走;要尊敬老师并主动问好等等。

二、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理解宽容、友好相处,要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以强欺弱,不给他人取侮辱性的绰号。

三、要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要有正义感,在校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反映;在外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如果遇到意见不和或发生矛盾与摩擦,一定要冷静处理,要有纪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别人。

四、要择友而交,要善交益友,不交恶友。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由于结识了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朋友,自然比翼齐飞;但也有个别学生因糊里糊涂结识了有不良嗜好的损友,人生充满荆棘或走向末路。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共同进步。

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我们做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要提高自己的法治观念,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学生。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13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昨天,12月4日,是第X个国家宪法日和第X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教育科学发展”。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培养法律精神,做遵纪守法、文明正气的三中人。

提起法律,总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前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先生曾这样说过:确立全国法制宣传日,有助于营造全社会浓厚的法治氛围,使广大公民像逐步熟悉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禁毒日一样,让“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成为全体公民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节日,成为展示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节日,成为树立我国良好法治形象的节日,为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执政”打下牢固的社会思想基础。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大家有幸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那么,作为追求成为“卓越”人才的每个三中学子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在成长道路上,如何培养法律精神,与法同行?

与法同行,要充分意识到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比如说,我们极个别同学,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轻则对同学敲诈钱物,重则拳脚相加,实施校园欺凌,殊不知这些行为就可能触犯了法律,是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的。因为不懂法而犯法是愚昧的,所以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精神。

与法同行,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恪守法律规范,也就是常说的“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马克思曾经讲过,“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可见,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只有最大限度地遵守法律、纪律,我们才能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

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可是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有同学经常讲脏话、说谎话、抽香烟、考试作弊、破坏公物、乱涂乱画,刚刚刷过的雪白的墙壁上就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脚印,刚刚打扫的包干区又被扔进了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行为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有时违纪与违法只有一步之遥,坚持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据统计,当前我国14—25岁青少年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24。38%,而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在押犯中所占的比例却高达35。15%,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无知的人最可怕,无知才会妄为,无知才会导致悲剧,法制观念淡薄,以身试法,最终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校纪校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格遵守。因为遵守纪律是遵守法律的最基础的环节。

2、认真接受法制教育。除了在政治课本上了解法律,更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要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了解《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自己应明确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学会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增强法制意识。

3、胸怀宽阔。产生矛盾,双方要退让一步,积极化解矛盾,宽容地待人处事,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4、提高自身控制能力。许多人并不是不了解法律,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但因为一时的冲动,也许就做出了让自己后悔终身的事。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丑恶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我们都应坚决制止,决不含糊。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一起学法、知法、守法,为形成崇尚文明、弘扬正气的校园风尚,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24年宪法教育国旗下讲话 篇1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知法守法,与法同行。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X个国家宪法日,11月29日至12月5日是第X个“宪法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宪法宣传教育作为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塑造青少年法治精神、培育青少年规则意识的必修课程,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作为青年学生,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我们首先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第三,我们更要自觉主动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让我们将“宪法至上”的树苗根植于心中,主动学习宪法、自觉尊崇宪法、真诚信仰宪法,努力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知法守法,与法同行,让守宪成为一种笃定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弘扬宪法精神,敬宪于心,维宪于行,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二中人。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