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的演讲稿 篇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题记
不知何时听到李煜这个名字,只是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心头的颤动,就这样我被吸引了,或许是因为那似有似无飘渺的伤感。
如同那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不知有一种光芒可以那样耀眼;不知有一种生命可以那样纯萃;不知有一种情结可以那样缠绵,让我不敢忘怀。无数次,我低吟着他的词,便宛如看到了那夜色下的孤独。凄凉绝美的背影。晚风徐徐,灌满那及地的长袍,清秀俊丽的脸庞,总有抚不平的眉,大概是种绝望吧!
李后主的词内容博大,因为他不是从外延来理解认识世界的,他是从自己内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他坦率地表达出来,毫不遮掩,这是他作品的风格,也是他命运中止的地方。
战火纷飞的代,杀戮成性的五代,李煜过于柔弱了。我们在他的词里面尽管会看到泪水,会看到思念,但看不到恐惧,看不到卑微。柔弱而包容,有水性,有水的灵性,特殊的经历往往会造就这样的人。李煜,他拥有一种魅力——凄楚。他有更多的细腻,哀愁,伤感还有绵绵的情丝。
李煜归宋以后,虽然宋太祖用高宅大院供其休憩,但并没有多少人身自由,只能终日里待在这精致的大院里,以泪洗面。庭芜绿,但是绿的惨淡,绿的无奈。因为与江南的绿相比,这里太狭小,太局促,大自然的生机在这里也是有限的。江南永远是绿的代表,春的代表,而自己却守着这小小的一庭之绿。他反复的说,想要说服别人,也想说服自己,这里面藏着一个落寞的视角。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句句的荡气回肠,不知所终,有点西楚霸王项羽的意思,只是霸王是沙场上征伐的气魄,而李煜是文学里高远的气氛,这里包含了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了——就是宇宙的无尽与人生的无常。宇宙的无尽永远与人生的短暂无常,年年春来,年年花开,年年秋到,年年月圆,可词却要日日囚禁于这里,内心的悲凉,忧伤便一触即发,这是种无奈,“往事知多少。”而那些走过的路,自己又知道多少是对,多少是错呢?
“小楼”“昨夜”“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与“人面朱颜”,这三组对比不断的切换,让人有种置身于画中一样,有不断的炫转,当站在那“雕阑玉砌”的阁楼上时,望着故国,那里的月会更圆,一切如旧,“只是朱颜改”读起来让人感到惆怅,而李煜心中的落魄恐怕也如同月光一般流泻吧?最后一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头顶的星空是宇宙的神秘,内心的法则是心灵的追溯,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一个位置,但这个位置让你能体会到让人“赞叹与敬畏”的东西,最后他却答非所问“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没人知道。那尘积了多年的恨,悲,愁是否能流走,那逝去的,只在历史中留下记忆。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的灿烂,一花凋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力度过每道阻碍,不轻言放弃,我想当他面对圆月与星空时就已经释然了。别样的经历,让他更赋有一种沧桑感和非同一般的洞悉力。柔弱而赤诚,所以隔着战火硝烟的历史,我们还是能够为李后主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而感动,这不仅有生命的感发,还有生命透过历史的领会。这种赤诚而简单的理解,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人类凭着这个成为宇宙中最简单而可贵的存在。尽管李煜恨别吞声,但你听他的哭声何曾嘶哑过?这就是赤子之音,饱满深宏。
喜欢他的词,是因为那份孤寂和凄清感;喜欢他的词是那种诗境背后的忧愁;喜欢他的词是因为那种永不卑下的情怀;喜欢他的词,是因为他特有的风格,和其中那份品之愈浓,查之即散的焦愁。读他的词,就如同梦境般,清新却又小心翼翼,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些不易察觉的画面。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夏柳春花画满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夜未央,长恨泪,诗心一片,未见春晓拂亮,就已人去楼空。夜未央,尽思绪……
10分钟的演讲稿 篇2
完美——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面对完美,我们变得挑剔,用我们狭窄的瞳孔来丈量纭纭众生,我们不曾发现我们的不完美。作为一种高等动物,我们为之自豪,我们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除了我们自己。
在评价身边事物的时候我们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们那太完美的眼中容不下一点错误,于是剩下的只有悲伤了。
何必如此的去挑剔身边的一切呢?没有现实的意义嘛!我们是生活在世界中,我们不是因为完美而生活,而是世界因为生活而完美的。不是吗?审视我们的生活,审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完美,我们会有缺点,我们会有过错,我们会有痛苦,我们会有失败,我们会有误会……我们不论从生活还是从学习,我们在追求完美,可是说白了我们在逃避过错,我们在逃避现实,我们在埋没自己的过错……因为我们不完美!
我们永远不会满足,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没有刻度,我们无法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完美。当我们离开时,我们不会得到我们所要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完美。也许你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乞丐,他虽然贫困,但他非常快乐,他每天只乞讨今天所须的食物,他从不要钱,他就这样过着他快乐的生活……但有一天,他在一个庙里捡到一包钱,他数了数一共是99英镑,他很开心,但他也很失落,他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他抱着着一包钱想区买东西吃,可是很快他改变了决定,他告诉自己要得到第100英镑后再说。这一天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乞讨,但他失去了笑容,他开始向行人乞讨钱——为了他第100个英镑。认识他的行人们都十分奇怪他的行为,因为他失去了欢乐,所以行人们便不再给他食物和微笑,他依旧没有笑容,他为了他第100英镑他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到了晚上他只差1个硬币就得到他的第100英镑了,可是路上没有了行人,他拖着病体回了破庙,他没吃一点东西就躺下了……第二天,以是正午了,而行人们并没有见到他,他依旧躺在破庙的地上,正在这时来了一个人——一个富足得人,那人诧异地看着他,问行人“他怎么了”“他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怎么会呢?我前天在这里留了一包钱,共99英镑”“是的,可他希望得到第100英镑,所以……你为什么给他钱?”“因为他的快乐,我希望他更快乐”“可你知道吗?因为你的希望,他失去了生命……”这时,富人把手放到他的鼻下——没有了呼吸……富人诧异地看着远方………听了这个故事,不知你是否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是完美毁了他,是追求夺取了他的生命……
朋友,或许你会问:“人就不应该追求完美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是的,人生活在世上是应该有所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但是过分的追求完美会使我们失去许多东西,这样的完美我们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像郎平所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气概。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现实……这样我们才不会掉进“完美”的陷阱中,我们才能在现实中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看待生活……
完美很美,她是一个美好的境界,我们应该用现实的美去打开她的大门……
10分钟的演讲稿 篇3
一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更为崇尚世俗与自由。当代青少年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就是“文革”也只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朦胧的童年式的印痕,他们天生具有历史记忆的缺失,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一涌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这种文化形态消解传统权威,对历史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直接解构的作用。大众文化猛烈的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成为不断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大众文化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
二
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同时,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大众文化消费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在大众文化的运作过程中,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从而滋生出人的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这有悖于人性的自觉提升。正由于大众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这种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生活观的影响 1.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赋予青少年乐观的生活观,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多样的生活色彩
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性赋予青少年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使他们能在娱乐中忘记烦恼,这为青少年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活色彩多样化。据笔者调查,听音乐磁带,参加其他活动(如跑步、玩其他球类、游戏等)、听CD、看电影、在家看VCD、使用电脑(但不玩游戏)、在家看录像带、踢足球等都属于高参与度的活动,大众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各种文化场所与虚拟的网络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尤其是电子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所追求的时尚,并且开始处于上升的趋势,电脑与网上世界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种信息收集渠道,而更多的是一种交友娱乐方式。
2.大众文化的运行促使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造就了青少年的消费主义观念
大众文化的市场操作使大众文化以盈利为目的,大众文化的运行必然使青少年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消费方式的影响主要通过大众文化的炒作和现代广告来实现的。“炒作”实质上是当代大众文化对宣传的重新界定,并由此将宣传的中性意味消解掉了,保留了宣传中的广而告之的功能之时把夸大、虚假注入其中,它所依靠的手段仅仅是喧闹的媒体渲染。《泰坦尼克号》以文化帝国的一个极端例证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炒作现象,《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上映引起无数青少年的狂热,他们为这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付出了一张张门票,这部被称为“雕刻精美的萝卜花”的好莱坞大片并无多少思想内涵,但依靠其浮夸的外壳、巨额投资以及别具匠心的炒作注定了大片的命运,随之而来的所有副产品从文化衫到时装表,从印花信纸到铅笔橡皮,从儿童拼图玩具到少儿科技模型,都有“泰坦尼克号”的影子,青少年并以此作为消费时尚,让这部雄壮的泰坦尼克号捞足了钱。由此可见,追求时尚是当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费方式。现代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向青少年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准确而又生动的广告定位,使得某一产品甚至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进入广大青少年的心中,并且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一个牢固的无以替代的位置,不停的灌输着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更多以青少年个性的彰显、炫耀性消费为广告定位的切入口,使现代广告强化了青少年消费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青少年的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名牌可谓是最大的时尚,青少年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艳羡和流行的认可。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青少年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也把该类消费看作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3.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当代青少年“酷”的时尚
据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1997年以来在京、沪两地进行的一次探索性调查表明,510名受访的青少年中,5%的调查对象经常用“酷”这个字眼,19%的调查对象经常用“酷”这个词,41%的调查对象偶尔用这个词;三成多的调查对象表示喜欢“酷”的东西。这项调查表明,“酷”已成为时下青少年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当今青少年一代成为“酷”的一代。在笔者调查的数百名青少年中,男女中学生对“酷”的理解有显著差异,女生更乐于认为“气质冷漠,不轻易说话”为“酷”(34.3%对男生的16.9%),而男生则将充当电脑黑客当作一件更“酷”的事情(19.6%对女生的8.5%)。
青少年更多的将“酷”表现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现象,一种欣赏的对象,他们或认为“酷”代表一种个性,“酷”是有自己的个性、见解,举止风度带着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气质,接近于帅,或认为“酷”代表一种前卫的风格。在受访的青少年中,大多将“酷”理解为冷,或为高仓健式的孤傲,或为王杰般的忧郁,还可以理解为高消费,模仿明星的动作。“酷”的形象代言人是大众文化明星,香港的男明星几乎一统天下,刘德华以14%的比例独占鳌头,成龙以5%居第二,以下依次为周润发、郑伊健、林志颖、郭富城、张信哲、周华健,前八位几乎全是以青春偶像定位的男明星。由此可见,“酷”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源于大众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歌星影后的英俊、潇洒、冷面、反叛,是它最好的注解。
“酷”之所以会走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青少年文化消费心理,在青少年看来,“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酷”是个性的一种充分张扬,而不是简单的追随与模仿,它比较需要投入心理成本及独特的个人目标。从对“酷”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酷”满足了青少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在文化工业的背景下,以彰显个性为特征的文化成为泯灭自我的刽子手,批量生产的大众文化无法代表人的个性,在丰富多彩的流行文化中,人们一步步迷失“自我”,“从众”心理成为工业社会最明显的心理状态,人们害怕茫茫人海的孤独,但更渴望异质化的表现。青少年作为工业社会的大众,为得到被众人发现的满足,也必然选择“酷”这一彰显个性的生活方式。
形象消费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主要方式,随着形象化文化的浸透,形象由一种代表文本的直观性解释异化为文本自身,异化为本体的形象必然要有一个被展示的载体以成就一种文化的潮流,明星作为文化潮流的外化形态必然成为大众追逐的对象。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制作人已普遍接受了包装意识,目前“酷”相已成为文化市场上走俏的包装形式,从影坛到歌坛,不少人争相扮酷,许多人陷入了“流行歌坛流行酷”的巨大误区,以为冷艳就是艺术的成功,面无表情就是艺术。作为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大众文化明星就这样成就了一种“酷”式文化潮流,青少年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领导群体,也必然是这一文化潮流的最早接受者。
“酷”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酷”的本质内涵是现代竞争下产生的孤独感、挫折感和焦虑感等痛苦心情的“克隆”,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态,是人类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少年一代不应是冷酷的一代,病态的一代,更不应该将病态的“酷”作为一种前卫的风格。青少年应充分展现自我个性与风采,而不应将“酷”作为个性的彰显,应做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一代,文艺工作者不应视酷为艺术,以酷自我定位作青春偶像,应发展多元化的文艺风格来领导时尚,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及时纠正这一不良倾向。
(二)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层面,它的变化更能代表青少年文化的流行轨迹,体现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的冲击,经调查发现,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文化有助于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
大众文化对于人性的重构是其重要的实践功能。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为青少年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人格的嬗变的直接动因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巨大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人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巨变已极大触动了我国的文化精神体系,对传统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模式形成新的震荡和冲击。当代青少年已不同于上一时代的人们,他们已从单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惧怕权威,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我就是我”成为这一代人的生活逻辑。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青少年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自己的心理成熟度的认定上,认为自己在心理上“很成熟”和“比较成熟”的人不很多,同时大多数人都同意“我觉得大部分同龄人都很幼稚”这一观念,在种种群体特征的认同中显现出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标示的代际群体的尺度:“自我肯定,坚持自我”。可见理性精神在当代青少年身上的体现是,他们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2.大众文化的商业化使青少年文化正在经历世俗化的洗礼,世俗性成为当代青少年文化的精神特质
大众文化的传播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世俗化首先是一种对乌托邦的理想主义的反叛,对宗教般迷狂的反思,“追求世俗的幸福”是它不变的目标;其次,由于大众文化的盈利性特征,使它在传播过程中,蔓延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一种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这是世俗化的另一种情形。世俗精神在青少年身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理想主义淡化,理论性价值淡化,价值观念向个人本位偏移的特点。调查显示,虽然多数中学生将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但其价值观已明显向个人本位偏移,在中学生人生价值的调查中,只有三成的人愿意“做人民公仆”将社会价值的实现放在第一位;三成的人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理想实现的首要因素;四成的人主张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结合下实现人生理想。如果说中学生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偏移只是初见端倪,而大学生价值观则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北京六所高校择业心理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方面考虑更多的是把福利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在人数和比例上都是最多的,分别占36.6%、27.1%、23.4%。
(2)当代青少年的行为和成功观念呈现功利性。他们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诸如实业家比尔·盖茨,歌星任贤齐、童安格。大众文化明星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青少年的成功观到爱情观几乎都带有明星的印记。大众文化所塑造的魅力人士对青少年一代更具时尚动员力。从自我塑造方面来看,对当代青少年最具稳定动员力的是那些有一定成就又具个人魅力的人士。大众文化明星的成功之途是千千万万青少年所梦寐以求的,最近成千上万的青春少女对张艺谋选秀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可见一斑,这反映了他们“投机取巧”、“一夜成名”的价值观念,体现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误区,这实际上是媒体误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文化媒体给大众制造了明星之路就是“潇洒走一回”的假象,使千千万万青少年对明星梦趋之若鹜,很多青少年由于仅仅看到赵薇式的成功,就以为当明星完全归属于命运的机遇,这使他们只看到明星的成功,而未看到明星成功的艰辛。青少年对明星的追逐不仅仅是对明星之路的艳羡,明星崇拜的同时也是信仰缺失状况下的填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更加崇尚自由与个性,领袖不再是人们敬奉的神明,中国本身有缺乏宗教信仰的根基,当代中国缺乏神祗,更缺乏英雄。在英雄与上帝退场之后,明星自然被推上宝座,青少年对明星之路的追求和对明星的崇拜说明了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的世俗性。
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还表现在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上,这种趋势在大学校园里尤为突出,这使大学文化越来越受到来自大众文化的严峻挑战,大众文化已逐步扩展到高等学府这块历来被认定是属于精英文化的领地,校园文化模仿大众文化的市场操作使校园文化的发展更具功利色彩。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有些社团活动的积极意义不大,如十大歌王比赛只是模仿文化炒作,只为少数人的“成名”。校园文化的世俗性体现了青年一代功利、金钱意识的增强。当代青少年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他们相信权力尤其相信金钱,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认为金钱、权力和声望是当代成功人士所追求的目标。当代青少年的功利性意识及其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利益驱动性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文化“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欲的满足以追求世俗的幸福。
(3)青少年的社会观日趋现实化。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并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虽然各种各样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仍然萦绕在他们的耳际,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取代了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允诺和动员,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
通过分析青少年对媒体的接触情况可以发现,当代青少年更愿意选择娱乐性的节目类型,而对于政治型的节目却缺乏热情。青少年对专业板块性质的电视节目、开放性的注重受众参与的综艺类节目尤其喜欢,经常观看综艺类节目的人最多,其下依次为影视类、音乐类、体育类、科技教育类、新闻类。即使从大学生对看电视的诉求来看,大学生对娱乐的关注超过对社会新闻、社会问题的关注,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生活、娱乐层面,沉重而艰难的话题不再是大学生媒体的重点,体育类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其下依次为影视剧、新闻类、综艺类、社会类。从媒体接受的诉求来看,当代大学生正从思想先锋转化为时尚先锋。
生活于大众文化环境中的青少年一代,从政治倾向和选择上更少理想主义色彩,政治不再是当代青少年关注的焦点,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成为政治的简单动员对象和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社会观呈现出更多的世俗性和现实化的色彩。
(4)受大众文化的冲击,当代青少年文化世俗性的精神特质呈现庸俗化的倾向。大众文化在适合大众消费的同时,由于其商业追求,以娱乐消遣为主,不可避免的造成固定化的消费模式,不仅把自身推向平庸低俗,也把大众推向平庸低俗。
受大众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会或多或少的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主要表现在享乐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和“波普主义”所代表的颓废主义的精神生活取向上。青少年享乐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主要表现在青少年行为和成功观念的利益驱动性及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上。青少年颓废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则表现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特有的反叛性的消解,当今的青少年对现实的适应性大于批判性,对于现实生活采取极为冷漠的态度。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着“一无”、“二没”、“三拉倒”的口头禅。“一无”就是无所谓,“二没”就是干活没劲、玩也没劲,“三拉倒”就是“一切都拉倒吧”。这是一种消极的文化倾向。这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倾向已逐渐渗透于青少年的价值观中。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另类活动的追求已成为一种追随潮流性质的行为:上网与染发在中学生流行程度较高,在校谈恋爱、逛酒吧成为有一定好奇心驱使但可能谨慎尝试的行为。在极谨慎的条件下在校中学生会尝试的行为有:性行为、做朋克头、抽烟。全国11所高校1000名研究生婚恋和性价值取向调查表明:80%以上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的宽容,对婚外性行为或第三者插足有66.3%持“理解”、“说不清”,有43.8%的人把“托付终身”放在第一位,34.2%的选择“感情深厚,不一定白头偕老”,这体现了文化进程中扬弃和背叛的关系,也反映出研究生性价值取向的迷失。
(三)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众文化以更为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化的舞台,伴随着大众文化繁荣的现代步伐,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感性化与低俗化的趋向。
1.当代青少年审美追求的个性化
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的生活使青少年的审美呈现明显的广泛性和多种选择性。这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青少年审美的个性化特征表现为他们追新求异,展现绚丽多姿的自我,从自己的服装样式、发型设计乃至自我形象和文化品位都体现了新时期青少年审美的个性化特征,这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自由意志,表明新时期青少年对自身发展的重视,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以及对审美自身的追求。
2.当代青少年审美追求的感性化
大众文化的类像化特征一方面利于大众文化产品的接受与理解,另一方面也造就大众审美趣味的感性化。青少年审美追求的感性化表现为他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成为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图形、图像成为当代青少年阅读的主体内容,从青少年对媒体的接触情况来看,电影与电视成为当代青少年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同时,大众文化正以图解的方式冲击着文字这种媒介,图片成为一些杂志的主角,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此外,古典艺术、精英文化也正不断以图形图片的形式展现给青少年,如《红楼梦》等名著被影视化、光盘化,《老子》、《庄子》漫画化,甚至出现了《图解资本论》,把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予以图解。大众文化对形象化的追求使青少年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使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呈现感性化特征,如大学生对电影的诉求更为强调对视觉的冲击,调查表明视觉效果突出、制作精良的美国大片更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美国片占据了最受大学欢迎的影片的前六席,他们分别是《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魂断蓝桥》、《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
青少年审美情趣的感性化还表现为包装、表演与虚幻,大众文化往往通过精美的包装向大众提供一个虚幻美好的世界,大众文化的虚幻往往遮蔽青少年对现实的视线,如娱乐剧《还珠格格》及其续集,不过是一个毫无思想内涵的“故事大王系列”,却俘虏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小燕子赵薇成了他们追逐的偶像。
3.青少年审美情趣的低俗化
大众文化的世俗性使青少年的审美趣味走向低俗,但高雅艺术的审美对青少年具有永久的魅力,青少年仍然在从古典艺术的神圣与抒情,长篇名著的理智与深邃,革命文艺的激情与斗志中吮吸甘露,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寻求生命的精神支柱。
青少年审美的低俗化在青少年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牛仔裤、文化衫、艳情VCD、迪斯科成为时尚;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如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速食主义的爱情观,大学生的爱情减少了浪漫情调,而更具“快餐”特色。
大众文化的流行必须借助于高雅文化的扶持,它本身具有高雅文化的痕迹,当代青少年内心仍然存在着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等古典西方影片历久弥新,仍归属于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行列。
10分钟的演讲稿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快乐课间十分钟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是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也是我们调节和放松的时刻。对于我们来说这十分钟应该是健康的、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文明有序的课间活动,能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愉悦,好让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当中去。但我们也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只是一味地在走廊或楼梯上追逐打闹。好多小朋友拉拉扯扯、跑来跑去,攀爬扶梯,或是到远离教室的地方玩耍,这样既不安全又不雅观,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坐到教室里好长时间平静不下来,反而影响学习了;课间休息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不是在轻声细语地交谈,而是高声喊叫、大吵大闹,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与放松。因此,希望同学们都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的内容,那我们该如何做呢?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当下课铃声响起以后,请小朋友们先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把相关的课本和学习用具拿出来,再进行其它的活动。需要去洗手间的小朋友,要抓紧时间去一下。
第二,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一节课坐在教室内,室内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容易使人精神疲乏。课间十分钟的时候,走出教室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让我们疲劳的身心得到舒缓。
第三,课间可以做些小游戏。譬如:下下棋、看课外书、玩玩魔
方、跳跳绳,踢踢毽子等,还可以在老师带领下做些有趣的体育类活动。
第四,课间可以做些休闲又愉悦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谈谈心,聊聊开心的事;还可以约上好友一起静静地欣赏欣赏班级墙报、欣赏小朋友们优秀的作业、美术作品等等。
第五,课间活动一定要安全、文明。课间在教室,在走廊,在厕所,在操场不打闹,不追逐,不乱跑乱跳,更不大声吵闹,要做到文明礼让。约束自己的活动范围,学会玩耍,开展文明游戏。
希望各班同学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休息的十分钟,让我们的课间多一些欢笑,多一些趣味,也让我们的校园多一份文明与优雅。
谢谢大家!
10分钟的演讲稿 篇5
岁月悠悠,时间老人悄无声息地沐浴于冥冥的太空,当日嬉戏于林间的小精灵们早已走出童年的红房子,欢喜地沐浴在风雨里,奔向了诱人的成熟。在片片雪花中,我们又开始了自己一年一度的寒假生活。
有人说,欢快的日子,总感觉过的很快;而无聊的日子,却仿佛度日如年。我想,刚开始的寒假对我而言就是日日难耐吧!毕竟,突然卸下了所有的学习任务与工作,从整天忙碌转到了整日无所事事。也想过去找兼职,可是由于今年学校放假太晚,兼职已无空缺。而几天的寒假生活已让我开始觉得乏味了,我又开始想念我的学校生活了。
难道,我真的要这样当一个寒假的撞钟和尚吗?我能经历的寒假,又还有几个呢?不行,来之不易的假期,来之不易的暇余时间,我应该要学会珍惜!是的,我要让自己的假期过得充满意义!于是,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假期目标——看书。是的,自己是一个很喜欢与文学打交道的人,一直都很喜欢看书。只是进入大学后,因为自己的学习与工作,能够投入到书的海洋中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而这个寒假,正好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重温过去徜徉于文字世界的美好时光。
执一卷书,呷一口香茶,低声吟诵,心静如水,音乐袅袅,无考试之负担,无作业之干扰,尽情地读,随意地遐想……徜徉于文字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偌大的岔路口,每一个方向,都是一条路,都藏匿着一个不同的世界。
《小妇人》,带我走进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世界。拍打的浪花,直触你的心灵深处。马奇一家,一个平凡的家庭,却用他们的平凡生活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地对待亲情、友情、爱情,并且应该为此而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平凡的家庭生活可能很枯燥,但若是谁能发现它温馨的底蕴,那他就具备了发现美的慧眼。
《狼图腾》,把我带进了一个震撼的世界。一个去内蒙插队的知青,彪悍智慧的蒙古人,桀骜勇猛的草原狼,宽广辽阔的大草原,丰富有趣的草原生物、狼群和人群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无一不让我唏嘘神往蒙古那辽阔的草原。在主角陈阵与蒙古老人与草原狼一次次的对话和遭遇中,一个狼的图腾逐渐清晰起来。对于狼,蒙古人是又爱又恨,但更多的,是崇敬。这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完全相反。在草原,狼是牧人痛恨的妖魔,是屠杀牲口的天才。而在蒙古,狼却是保护草原母亲的战士,是腾格里(蒙古语:天)派到地上的勇士。
《巴黎圣母院》把我带进了一个人道主义的世界。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中说得那样——“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百大绝世奇景》将我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纵观千年世界奇景——埃及金宇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唯一幸存者;巨石阵,天外来客的神来之笔;新天鹅堡,迪士尼乐园的睡美人城堡;埃菲尔铁塔,法国地标建筑;布达拉宫,历史悠久,建筑恢弘;黄石国家公园,地球活动大型橱窗;亚马孙雨林,食人鱼、吸血蝙蝠、吼猴、天堂鸟;乌卢鲁,令人目眩神迷的沙漠巨岩;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兵马俑,“千古一帝”的豪奢工程;冬宫博物馆,神秘皇室风采,海量皇室收藏;布拉格古城,伏尔塔瓦河畔的“建筑博物馆”;圣托里尼,消逝的亚特兰蒂斯……美丽的景色,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更爱我们可爱的地球母亲了。
是的,每一本书,都将我带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我们的生活似乎多了多了一丝浮躁。那份曾经的宁静,早已消失得踪影。而书,却为我找回了那份宁静,那份我寻找已久的宁静。
因为书,我的假期宁静而平凡。因为书,我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因为书,我的世界丰富而多彩。这就是我的假期生活。虽然没有游山玩水,但却很充实。书像一艘船,正把我从狭隘的地方载向无边无际的海洋。新翅膀也许会遇到伤折,但正如尼采所言——“没有礁石的阻挡,怎能激起美丽浪花?”
10分钟的演讲稿 篇6
在我的心中,最疼我的一个人,是姥姥;最让我留下遗憾的,也是姥姥。
我妈管姥姥叫“婶子”,按照他们那里的风俗,这是亲得不能再亲的称呼。我妈兄妹四个,上面三个都是哥哥,她是老小,取名“巧云”,可见姥姥对于她的喜爱。
姥姥近一米七的个头,身材板直,面容清癯,看她年轻时的照片,眼睛大大的,梳着辫子,活脱脱一个美女。但据母亲讲,姥姥的婚姻,其实是很不幸的,因为她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男人——我的姥爷。姥姥年轻时是村里出了名的美人儿,向她求爱的男子,几乎踏破了门槛儿。但由于姥姥的父母过世早,从小跟着其三叔长大,其三叔自作主张,要将姥姥许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一个其貌不扬、驼背而矮小的男人,否则,就要与她断绝十几年的养父女关系。尽管聪明、伶俐的姥姥一向颇有主意,但孝顺的她还是违心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嫁给三叔的儿子——我的姥爷。
我不知道他们婚后生活得幸福不幸福,但我想,旧社会的婚姻,恐怕大抵如此吧?也怪姥爷福浅命薄,无法消受这天赐美玉,早早的就过世了,抛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
打记事起,姥姥就踮着小脚一直在不停的忙活,扫地、做饭、洗衣、喂猪…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往往手里刚刚拿了抹布,又匆匆去寻剩下的碗;鸡鸣犬吠的同时,又急乎乎的赶往厨房填上几把火。但她从来都不喊累,相反,她说要是停下了,反而心里空得慌。在我家也是如此,那时母亲特别忙,全凭姥姥一个人张罗。每每放学回家,看到大槐树上一缕炊烟,闻到一缕饭香,我就知道一定是姥姥在那,果不其然。
别看姥姥不识字,但她对后辈的管教却是相当严厉的,毫不含糊。那时,我和弟弟尚小,不太懂事,经常把吃了一半的馒头乱扔,姥姥也不言语,悄悄的给我们收起来,等到下一餐了,逼着我们咽下去。于是,我和弟弟小时候没少吃剩下的窝窝头。虽然这种管教方式近乎“苛刻”,但她的大方却也是旁人想不到的。姥姥一生没有私存的一分钱,所有好吃的、好用的,都毫无保留的给了孩子们,甚至在她去世时,没有多余的钱为自己做一件寿衣。
说到姥姥的死,真是让我痛不欲生。那个时候我正读高二,学习紧张。而姥姥已到了食道癌晚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痛苦的很。忙碌的我亦很少回家,所以几乎没有多去看过她一次。据母亲的说法,是姥姥身体尚好(后来才知道那是姥姥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刻意编造出来的谎话),姥姥!一个星期二的黄昏,我正埋头念书,教室门“砰”地一声响,抬头一看,父亲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拉起我的手就跑:“快,你姥姥不行了!”
西天飘着厚重的云,时而上浮,时而下沉,各色各样,都脱不了令人窒息的黑。车子在崎岖的小路上颠簸,我的心就要哭出来:姥姥,等我!
冲进三舅家的大门,看到各人脸上挂着肃穆的表情,和掩饰不住的凄哀。我的姥姥,安详而宁静的躺在棺木里,一米七的个头萎缩成了一米五六,平时有力的胳膊只露出了筋骨。她安然的躺着,似乎没有经历过任何的风雨,也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尘霜……
姥姥出殡的那天,我哭得一塌糊涂。时正刮着北风,仿佛更加重了心中的冽冷。眼镜丢了,白色的裤子跪在地上,磨出了隐隐的圆圈。但这都不足以,表达我对姥姥的哀思,和一丝隐憾。
后来,经常在梦里看见姥姥,总是去世时的那副模样,间或跟我说上几句话,仍像以往那样语重心长。去年的时候,在西坡的麦地里,给姥姥送上一个花圈,含泪磕个头,在心里默默地说:“姥姥,我想你了。”
是的,姥姥,我想你了!……
10分钟的演讲稿 篇7
拿起梦想的画笔,勾勒出独属于你的图画。——题记
我是华夏儿女,我是炎黄子孙,我是骄傲的中国人。泱泱大国,文化千年,走在伟大的复兴路,21世纪的新迹象,代代传承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的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和煦的春风再次拂过,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又是一个梦想启程的时光。
梦想千千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心底都有柔软的触角,都有坚守的执着,都有梦想凝聚的地方。
梦想是什么?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到,盲人可以“看”到;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
青春里有什么离奇大胆的想法,都可以放肆的成为梦想。梦想毫无拘束,就像湛蓝的天空一望无垠。“梦想”是一个博爱的词语,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忆。
在我眼里,梦想就是和家人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梦想是在理想的大学读着自己爱读的书;梦想是和儿时的伙伴一起奔向青春的彼岸……
我的梦想很简单,简单纯粹到毫无杂质。她没有色彩艳丽外套,她没有奢华的包装,但她却有一颗热诚的真心,一个低调的真实。她就在离我不远的前方,只需我迈开步伐,大步向她走去。
然而,这也是一次充满惊险伴着泪水的旅途。在这次旅途中,你不知道下一站是何方,你不知道车两旁的风景是生机还是荒凉,但这并不可怕,因为终点站就在心灵的前方。只要心中还有梦想,再大的迷惘,都会成为休憩的驿站,再大的挫折,都会成为命运的催化剂。
在这次旅途中,中国走得并不容易,在近代尤为悲惨。摇摇晃晃,跌跌撞撞,摔倒了,重新爬起,磕破了,咬牙坚持,风雨中,再大的困难决不放弃,只因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中国梦。90多年来,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终为华夏铺就了走向辉煌的康庄大道。
中国成功了,中国图强了,中国正奔跑向强者的大门。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斗志的年代里,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中国梦”努力呢?
你我的梦也许很小,小至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千千万万的小梦,构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当你收获梦想时,你会发现你的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为了我的中国梦,我努力收起浮躁,按下性子,陪父母聊天唠嗑,努力收起倔强,与家人敞开心扉,只为他们真心的一笑。
为了我的中国梦,我不惜占用休息时间,早早的来到教室,读自己并不喜欢的教科书,将它来回翻动到破旧,只为某日的午后,一杯茶,一个人,一本书,一下午。
为了我的中国梦,我曾不顾老师反对,和朋友站在高速公路桥上大声放歌,宣誓心中的那份呐喊,只为了青春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为了我的中国梦,我付出了许多,失去了许多,但也获得了许多。梦想其实并不遥远,只需要你真心的耕耘。
“小人物也要奋斗,没有奋斗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最美女医生钟晶,用自己的青春,扼住了大山里的病痛;“守礁王”李文波,用自己的坚守,撑起了南沙的一片天;“哥“甘相伟”,用自己的毅力,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这样一个个小人物,这样一个个榜样人物,给了一代代人拼搏的动力,坚定了一代代人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实现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为了我的梦,我学会了实干,懂得了积累。我知道,再大的梦想,最终都要落实于脚踏实地,唯有一步步向前走,中国梦才不会昙花一现,南柯一梦。
实现中国梦需要锐意进取。为了我的中国梦,我知道了自强不息。我学会了心无旁骛。只有不甘落后,锐意进取,才能掌握梦的船舵,控制梦的去向。
从两万里长征到新中国的建立,从港澳回归到区域经济全面隆起,从神舟飞船到航空母舰,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中国的哪一次跨越不是用血汗换来的?哪一次成功不是用艰辛踏来的?中国的每一步都烙上了深深的脚印,中国的每一步都积极进取,永不言败。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用青春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中国梦,我的梦,从我做起,为梦想的房子“添砖加瓦”。
10分钟的演讲稿 篇8
常常忆起母校-------五寨师范的古槐。
忆往昔,分别在即。六月的古槐枝叶扶疏。校园里满是别离的气息。晨练的臃懒,午夜不绝的萧笛,彻夜的呢喃。我不以为然。天下筵席总归离散,逝去的随它逝去,至于陪我三年的古槐,抽时间去看也不是奢望。古槐婆娑,在微风中含笑。淡看行色匆匆,讪笑泪千行。乘车离即,窗外闪过那苍翠的古槐,我的情感在此时爆破,片片碎瓦,尘土飞扬。和古槐的分离不光是空间上的阻隔,更多的是一种角色的改变。我总觉悟太迟,望一眼古槐,一时语塞,任泪如泉涌。一别小十年,时间印证了我的幡然悔悟,我不曾再见到古槐。只是常常忆及古槐,我知道古槐已经在我心底扎根,深深地,我不能忘却古槐,我无法把她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和着轻风,追云逐雾,争取每一个新的高度,我俯瞰田野上碧绿的田禾此起彼伏,随河流神游,耳旁是古槐不绝的叮咛,我知道,我无法脱离古槐,升降自在古槐的收放之间;驾着扁舟,搏击浪尖,拓展每一寸新的视野,我眺望大海上滔天的巨浪汹涌澎湃,任拍打心襟,岸边是古槐魁伟的身躯,我知道我不能没有古槐,远近只在古槐的视野之内。古槐十年如一地伛偻在母校大门口,满是闪闪的泪花翘首,她拂去我肩头的风尘,粗糙的手掌拭去我额头的汗水,满是爱怜。古槐一定想知道很多,想询问很多------
盘根错节、弯腰扭身、木质部已锈蚀中空、仅存苍老树皮的古槐斜卧于混凝土盆中,绝对称得上是一种生命的风景,更不用说附带周围滴水不渗的混凝土。细雨沥淅,暴雨倾盆,雨水横流,不曾驻足;大雪纷飞,雪被堆起,小部分投入盆中,大部分倾倒与远处的花池。寒暑易节。我常担心古槐一睡之后不再醒来。我常沉思,古槐何以繁荫。
五月了,母校春寒依然料峭,春天来得特别迟钝。家乡的杨柳叶子已长全,母校的杨柳才吐芽。松柏在触及温暖后,猛得长了一大截,那翠绿的新枝桠点缀在老树上,浓浓淡淡。古槐依然斜卧在那里,不时抛下几枯枝,颤巍巍的。一阵又一阵春分,一场又一场春雨。古槐才打了个呵欠,悠悠得吐出了嫩芽,一头嫩芽密密麻麻。槐叶不多几天就遮满了地皮。疏漏的阳光,斑斑驳驳。微风中,古槐抖擞抖擞精神,园园的羽状复叶间又悄悄挂了一穗穗的槐花。那槐花由小变大,由嫩绿变浅白,鼓鼓得像一艘艘待命的帆船,满是甜味的花香飘荡着。槐花褪掉,又钻出槐荚,一穗穗的槐荚沉甸甸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古槐依然繁茂。这一点在许多师弟师妹的口中一次又一次得到证实。那古槐真使人惊异。
古槐随唐帝国的建立而落地生根,随唐帝国的繁荣而繁茂。朝代更替,荣荣枯枯,帝国早已不在,而古槐依然挺立在那里。古槐见证了金戈铁马,炮火纷飞,送走了暮鼓晨钟,耐倒了膏药旗,迎来了辉煌的晋绥二中。古槐是忠实的守望者。古槐敞开心扉收纳了多少青涩的学子,送走了多少豪情满怀的青年。多少学子在古槐下舞文弄墨,稚手丹青,多少学子一次次掀起雄壮的校歌。那黝黑健美的肌肤,那窈窕多姿的蛇腰,那如仙境的才艺舞台。古槐给予的太多。以至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她的脉搏,触摸到她充满生机的绿意,嗅到她馨香的气息,浮现她那谦恭的身姿。
每一个清晨,古槐第张开双臂托起鹅黄的太阳。古槐有足够的耐心,看太阳挪动双脚,夸张地舞动双臂,极尽憨态,低声哼唱渴望呀呀语声。静静等待,直到太阳蹦跳出云海,目送日升中天,光泽万物,羽叶现出古槐灿烂的笑容,阵风送来古槐那爽朗的笑声。每一个夜晚,古槐看灯光点点很久很久,直到人去楼空,灯火熄灭。古槐遥望高远的苍穹,细数装点晋西北天空的璀璨群星。古槐有理由自豪,可古槐没有,依然如一的姿态。那古槐真使人惊异。
古槐高不过两三丈,却擎天捍地;古槐方圆不过十步,却荫蔽四方。古槐使人驻足停留,脱帽肃立,屏息凝神,而后自惭形秽,论荫蔽不及一羽叶,论馨香不及一槐花,论成果不及一槐荚。轻轻拨开群山,远远窥视望眼欲穿的古槐,匆匆离去。漫漫求索黑夜里,古槐是我永远的星杓;茫茫人生大海中,古槐是我永远的罗盘。
母校-----五寨师范的古槐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