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2024-01-04 20:58:26 工作总结 打开翻译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篇1

2023年,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工作职能,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力增收减支,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是狠抓财政收入。加大与税务及各执收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每月收入动态趋势分析和重点增减收因素分析,确保收入“颗粒归仓”。做好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工作。

二是拓宽收入渠道。加强债券项目前期谋划,建立债券项目库,共申请到位政府债券13。9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亿元,专项债券11。91亿元,支持项目10只。通过公开拍卖、协议购买、无偿授权经营、无偿划转注入等多种方式,加快盘活存量资产。

三是持续压减支出。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编制年初预算,切实做到可压尽压、应压尽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同时,积极做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对结余资金的管理要求,开展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工作。

(二)聚焦三个“一号工程”,财政政策加速赋能

一是助力加快产业体系迭代升级。推进“8+4”政策承接落实,确保涉企政策直达快享,。加大力度对接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到位省工业与信息化专项资金5622。94万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70万元。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0。5%以上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整合筹措专项资金1097。71万元,支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好用活产业基金,推动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市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已参股设立12个子基金和3个直投项目,累计认缴出资11。78亿元,投向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设备制造、健康等八大万亿产业项目161个,投资金额35亿元,累计带动社会资本386亿元。

二是助推科技创新加力提速。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积极参与____市银行业支持科技企业和人才创业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修订完善,引导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三是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严格落实免收投标保证金、取消工本费、下调履约保证金比例等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举措,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政府采购全程无纸化投标(响应)项目数占比达100%,中小企业中标(成交)项目金额占比97。21%,各项指标均达全省前沿值标准,三季度在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系统中被列为标杆指标。

(三)聚焦共同富裕,财政保障持续发力

一是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分别拨付珍珠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同山烧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财政资金8674。02万元、5795。50万元;安排茶叶、香榧产业专项资金各2000万元。建立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申报省厅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项目,解决农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步推进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试点(马剑镇)项目建设,其中7个子项目基本完成建设,计划投资额达4836万元。

二是健全完善社保体系。认真做好省、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等社会保险基金工作要求。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3608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22080元。助力提升爱心食堂建设运行质效。

三是助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健全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城东初中、东望小学等新建工程项目资金7212。03万元。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累计拨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702万元,主要用于农村电影、电影进校园、周末剧场、市民影院、送书下乡、文化走亲等项目。做好省级民生实事工程资金保障,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3个、城市书房9家和文化驿站1家。

(四)聚焦变革型组织,财政治理求精求细

一是财政数字化改革再推进。扎实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构建更加科学、高效、便捷的财政票据管理体系。实现“浙里基财智控”应用全覆盖,实现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数字化、风险管控智能化、“四资”监管动态化和队伍建设规范化。

二是财政风险防范再兜牢。严格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财政承受能力和债务风险评估,对新增隐性债务“零容忍”,进一步强化事前源头管控、事中动态监测、事后专项督导的全过程监控。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三是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再提升。开展“财会监督年”活动,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完成农机购置补贴、政府购买服务、涉企补贴补助资金等专项检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完成2022年度绩效自评项目1824只,涉及项目资金53。44亿元;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大修项目等10个项目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37亿元。强化财政投资项目预决算审核,“党建+红色调解”模式入选全省财政系统变革型财政组织创建最佳实践案例,

四是国有资产管理再升级。积极推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筹整合和共享,启动市级“公物仓”平台应用。完成2022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编制工作,截至2022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472。96亿元,同比2021年末增长1。92%。不断提升国企信用评级,产投集团和文旅集团达到AA+评级要求。持续优化国资国企监管,开展国企资产租赁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及市属国有企业货物和服务采购、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领域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积极培育“清廉国企”建设标杆,优选国资公司、建设集团、文旅集团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有企业特色廉洁文化品牌,努力提升我市国企清廉整体水平。

(五)聚焦“强队伍”,财政文化日益浓厚

一是压实压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五查五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深化“四责协同”机制,修订完善《“四责协同”手册》。持续深化“三定”运行机制,梳理完善科室职责和个人岗位职责,累计梳理工作职责595条。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防控,累计排查出风险点98个,提出防控措施199条。

二是提档升级队伍建设。抓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围绕敏感时间节点,守牢守好机关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新提任中层干部13名,平职交流19名,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名,公开选调镇乡财政干部1名。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财政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向绩效管理要财力、以改革突破增动力、用创新创制添活力,推动财政工作合力更加强劲,财政保障更加精准,财经秩序更加规范,党建和业务实现双优同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____财政力量。

(一)在保平衡上更加精准发力

一是要全力以赴“统”。深化财税联动协同机制,突出税源和财源经济两大导向,充分发挥部门的能动性,尽可能掌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加快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聚焦生态公墓陵园、国家储备林、矿山特许经营权等重点领域,多途径分类盘活一批国有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二是要系统全面“保”。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更紧日子要求,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大力压减行政运行成本,围绕财政重点支出领域和主要共性项目,逐步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提高支出的精准度和支出效率,确保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二)在助发展上更加积极有为

一是夯实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聚焦市委十七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项目谋划,积极争取新增债券额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上级专款支持,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力度,扎实做好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保障。

二是注重政策协同发力。精准完善财政支持清单,强化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的协同,统筹财政奖补、减税降费等政策组合工具,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优化产业基金运作流程,争取更多产业基金落户我市。坚持首位战略首位保障,将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科技投入同比增长15%以上。

(三)在助共富上更加用心用情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确保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三分之二以上。

二是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落细。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重点突出支持粮食、耕地等核心关键,加快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夯实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巩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成果,引导财政资金更多向村集体产业倾斜。

(四)在促改革上更加创新突破

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1+5”国有企业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特色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关业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领域的合理业务布局,适当整合各国企重合业务,提升全市国企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国企市场化程度,拓展融资渠道,挖掘发展优势,提升平台公司投资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AA+主体信用评级。强化薪酬管理,全面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一企一策差异化设定指标,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国企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管理链条。突出预算绩效目标系统化管理,完善核心指标体系,实现预算编制系统应用。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强化绩效事中监控管理,推动资金早下达、早使用、早见效。做实事后绩效评价,提升评价结果应用实效。

(五)在防风险上更加守牢底线

一是构建安全型财政运行机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全口径债务动态监控,健全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积极拓宽化债路径渠道,以“真金白银”切实加快化债进度。兜牢“三保”支出底线,密切关注“三保”支出预算执行、库款保障水平等指标,及时排除潜在风险。积极防范社保基金风险,持续做好社保风险准备金筹集工作。

二是构建高效型财政监督机制。持续深化财会监督年行动,加强内部控制、财政监督检查与纪检监察、审计等业务贯通协调,持续开展关键时点、重点领域专项检查。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六)在严作风上更加走深走实

一是纵深推进党的建设。深化“财政管家”党建品牌,加强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高质量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不断学思践悟,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为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持续深化清廉财政建设。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抓紧抓实日常监督执纪,继续开展“一月一督查”活动,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提醒、警示谈话,持续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清正忠诚财政队伍、清明依法财政制度、清廉尚德财政文化的清廉财政建设品牌,确保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两个安全”。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篇2

一、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持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着眼服务保障全区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提升财政支撑保障能力。一是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有升。今年以来,在减税降费的影响下,财税部门多举措强化科学征管,广途径挖掘增收潜力,全面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截至11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占年计划的76。1%,同比下降10。5%,税收占比达71。1%,高于上年14。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加大基层“三保”、乡村振兴、教育发展、就业保障、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保障力度。截至11月底,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7亿元。三是聚财争资取得较大突破。争取上级专款资金6。97亿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券7。35亿元,再融资0。29亿元,支持了生态环保、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

(二)积极防控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在财政收支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统筹用好财力,坚持把“三保”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财政收支和库款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顺序,切实兜牢“三保”底线,2023年“三保”支出需求16。7亿元,实际预算安排17。8亿元,保障率为106。9%。截至11月底,“三保”支出完成13。1亿元。二是有效防控债务风险。2023年到期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进行预算前置审核,到期本息已足额列入年初预算。截至目前,累计偿还本息4。3亿元。2023年我区隐性债务余额1。235亿元,本年度我区隐性债务化解任务0。33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完成全年化解任务。三是严管严控财政暂付款。坚持以分年度具体消化目标为基础,积极拓宽存量暂付款消化渠道,截至目前共消化暂付款3。13亿元,完成全部消化任务。

(三)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严格开展预决算评审。进一步优化评审流程,提高评审效率,1-11月份,财政投资预算评审项目50个,审减资金4896。6万元,综合审减率13。7%。决算评审项目93个,审减资金2885。9万元,综合审减率7。6%,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是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在区政府网站全面公示2023年预算情况,利用“减税降费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目录清单”、“扶贫政策资金”等专栏,公开相关政策和资金拨付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严格落实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减免投标保证金、清理质保金等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前三季度政府采购额17272万元,节约资金371万元,节约率2%。为响应____省财政厅印发的《____省2023年政府采购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建设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实现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规范交易活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实现公共资源领域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强化阵地意识,抓好舆论信息管控引导,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甄别、抵制谣传谣言,强化主流舆论宣传。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坚持“政治引领、守正创新、科学高效、竞进有为”十六字要求,做到财随政走,政令财行,着力在收支管理、防范风险、财政改革等方面求创新、提效能、抓落实、见成效。

(一)夯实财源基础,促进财政收入提质增量。培育厚植好财源,财政收入才能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进一步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加大宣传解读和辅导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着力助企纾困,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大力支持扩大内需战略,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分类施策、精准扶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不断引导更多税源集聚。强化组织财政收入措施,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监测、涉税信息共享共通等制度机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和全年目标任务。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增长6%,预期目标16。6亿元。

(二)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促进财政平稳运行。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又提高支出精准度,同时兼顾“开源”“节流”两手抓。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以及区委政府确定的大事、急事、要事。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节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支出,加强对相关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清理财政存量资金,按规定应收回的资金一律收回预算统筹安排。

(三)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国家延续实施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第一时间衔接落实国家新出台的税费支持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减负”,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财政矛盾收支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密切关注上级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科技基础研究、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政策资金动向,研究吃透政策,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支持,缓解财政紧张局面。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优先考虑在建项目、续建项目和前期审批手续完备的项目,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发行,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拉动效应。

(四)坚持节用裕民,做好民生保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财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支持接续办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统筹运用税费减免、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就业,持续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全力做好社会保障,严格执行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配合做好社保基金改革工作。三是支持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保持衔接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全面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五是支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统筹资金,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

(五)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一是严格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严格管理债券支出范围,确保法定债券不出任何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偿还和风险化解规划,足额安排到期利息支出。二是坚持“三保”优先保障,在财政收支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统筹用好财力,坚持把“三保”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财政收支和库款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顺序,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三是从严加强暂付款管理,全面清理消化存量,严控增量,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加强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挂钩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六)持续深化财税改革,提高管理效能。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财政资源统筹、全口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约束等机制,落实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改革要求,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着力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水平。二是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拓展预算绩效管理深度和广度,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着力强化绩效目标实现强度和预算执行情况“双监控”,抓实抓细重点绩效评价,推动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良性循环。三是持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落实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减免投标保证金、清理质保金等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严格实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信用+承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着力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篇3

今年以来,____县财政局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政府资源统筹调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入推进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全力支持实现“六个新突破”,全力保障开创“六个新局面”,不断为奋力推动“强优富美”新____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保障全县财政安全平稳运行。一是牢固树立“保收入就是保大局”的意识,全面加强与执收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重点税源跟踪管理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税源管理,持续做好财源培植,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努力提高收入质量,确保应收尽收。1-9月份,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1亿元,占预算的81。8%,增长13。2%,增幅居全市第2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0。92亿元,占预算的82。5%,增长49。3%,增幅居全市第1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1个百分点;税收占比为74。8%,居全市第2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力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对县直部门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10%,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工资按时发放、保证了机关正常运转、重点民生正常落实到位,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截止9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81亿元,占预算的79。3%,增长3。4%。其中民生支出完成25。87亿元,占比达84%,重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二)落实减费降税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市场主体。今年以来,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六税两费等税费优惠3。91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1。15亿元。加大政策宣传讲解力度,助企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

(三)加强民生资金保障力度,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23年,我县安排教育支出预算9。3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24%,全力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截止2023年9月底,已拨付教育资金6。67亿元。其中,安排1。09亿元用于落实原民办代课教师教龄补助、班主任津贴、中小学教师一次性退休补贴等政策,截至目前已拨付8637余万元。将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教师的工资,纳入工资系统,实现同工同酬、同等待遇,有力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坚持增进民生福祉。自今年起,提高全县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支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670个左右,全力支持稳岗就业。支持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健全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筹措资金近2亿元,全力支持县域医疗次中心、分中心建设及县医院、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改造。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和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收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2023年以来共到位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4。43亿元,为我县支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确保我县现代水网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建设任务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按照上级四个不摘的要求,其中统筹安排6100余万元用于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为我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2023年成功争取两个项目落户____,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社会公益事业专项资金1131万元,争取中央财政补助1000万元用于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大力支持耕地保护工作,我县被表彰为2022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区”,获3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1500万元资金奖励。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深入推进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充分发挥公物仓最大效益,推动资产高效利用,全力保障全县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资产需求。严格落实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一对一”服务机制,守牢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底线,持续推动全县资产管理秩序持续向好。二是深入开展财经纪律专项行动。制定《____县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聚焦财经纪律方面“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问题、基层“三保”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问题、财政收入虚收空转问题、违规返还财政收入问题、财政暂付款管理问题、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本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问题”的8类重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重点、亮点工作

(一)在全市率先启动新一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激发镇街组织收入积极性。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县与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新一轮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更好破解乡镇财政运行困境、更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合理调整县乡收入范围。在合理划分县与镇(街道)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基础上,对县乡两级财政收入范围进行合理划分,进一步健全完善权责明晰、区域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二是实行分档差别化管理。根据各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规模、税源基础、发展潜力等因素,实行超收分成“三档”差别化管理,且对当年财政收入超收部分,镇(街道)全留,县级不再参与分成。三是首次实施奖励性激励。为充分调动镇(街道)组织收入积极性,对当年收入完成额达到预期目标90%、95%以上的,县财政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新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兼顾差异激励与均衡保障,有力激发了各镇(街道)发展经济、涵养税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主动性。1-9月份,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1亿元,增长13。2%。其中,乡镇级完成4。25亿元,增长5。6%,6个增幅在10%以上,新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力激发各镇街组织收入积极性。

(二)扎实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管理改革试点,有力提高市场主体活力。牵头拟定《____县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省政府以鲁政发〔2023〕3号文件正式批复。二季度,全县199家试点企业共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1036。3万元,减税348。8万元,减负率达25。2%。1/4的应缴税款回补企业,为企业直接注入现金流,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稳企纾困等,有效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有力提高了市场主体活力,为我县高质量发展积攒了后劲,也为全市改革探索了方法、积累了经验,试点工作成效初显。

(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涉及支持企业创新创造、质效并提等7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今年又印发了《成就企业家梦想助推“强优富美”新____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涉及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创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8个方面23项措施政策,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以赴筹措资金,加快政策兑现,2023年以来,共兑现财政奖补资金10942。86万元,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梳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295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持续实施“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自2021年开始,我县实施“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至今已公布4批清单、共计28项。截至目前,为49家企业提供了“免申即享”服务,发放资金490万元,实现助企“免申即享”“零跑兑”。面对今年全市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大幅下降的不利形势,经积极对接争取,省财政厅共下达我县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6。85亿元,居全省41个直管县第3位,集中用于棚户区改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供水设施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打造高效资产管理系统,提升“公物仓”资产管理效能。为推动闲置资产高效利用、节约财政资金。我县于2017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____县县级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公物仓”制度。公物仓成立后,有效保障了各种应急、临时工作的需求。2023以来公物仓新增办公设备204件,价值13。84万元;借出资产19次492件,计款83。39万元;收回已借出资产13次348件,计款63。34万元;调拨资产12次41件价值7。11万元。公务仓现有资产677件,价值108。18万元;外借资产375件,价值82。11万元;剩余资产302件,价值26。07万元。全力开发我县公物仓资产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11月初全面上线运行,公物仓资产管理系统将实现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业务流程“网上运行”、“网上审批”、“线上打印审批单”,仓储状态“一键查询”,进一步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第四季度冲刺工作措施

第四季度,坚决克服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运行面临的矛盾问题,变压力为动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主动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是更大力度加强收支管理。持续完善税收共治体系,强化与国土、税务、交通、住建等部门沟通,紧盯土地交易进度、津潍高铁,及G228丹东线、G339滨榆线____段、S511大车线拓宽改建工程等重点项目税收收入,加快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清算和住宅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契税增值税清收,确保应收尽收。完善财源建设推进机制,结合制造强县三年提升行动,巩固基础税源,培植新兴税源,积极探索财政增收的新路径、新方法,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面压减其他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积极稳妥做好“三保”财力保障、资金调度、舆情监测化解等相关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坚持管严管住政府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是更强担当支持高质量发展。坚持财政工作政治属性,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定位,进一步整合资金、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支撑、引导、撬动作用,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扩大“免申即享”范围,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增能。支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落地落实,在财税优惠政策、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加快政策资金直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用足用好专项债券,加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向好。

三是更快步伐推进财税改革。主动应对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做好政策研判,争取政策倾斜。强化“三保”运行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确保基层“三保”不出任何问题。有序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完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完善城投公司举债融资监管体系,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底线。推动财会监督扩围增效,加快构建财会监督新格局。研究出台县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切实做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

四、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____县财政局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牢固树立“保收入就是保大局”的意识,全面加强与执收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重点税源跟踪管理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税源管理,持续做好财源培植,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努力提高收入质量,确保应收尽收;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力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对县直部门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10%,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工资按时发放、保证机关正常运转、重点民生正常落实到位,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适时组织开展盘活存量资金工作。坚持管严管住政府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持续落实减费降税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接续实施“免申即享”惠企政策,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市场主体。加大政策宣传讲解力度,助企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用好用活专项债券、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手段,以财政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资”;积极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管理改革试点工,进一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提高使用效益,全力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加强民生资金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力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落实部分退役士兵“两险接续”和退役士兵公益性岗位工作,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困难帮扶,为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缴纳意外伤害保险,切实维护涉军群体合法权益,持续落实优抚安置保障政策;持续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加强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支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不断织密扎牢民生兜底安全网。

(四)持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单位对新增重大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科学合理安排预算。严把事前绩效评估关口。强化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提升绩效目标填报质量。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发挥纠偏止损的预警机制作用。实现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全覆盖,实施财政抽查和重点评价,进一步提高项目绩效管理质效。深入推进“绩效评估+预算评审”的事前绩效评估模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把关。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树立花钱必问效的鲜明导向,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考核与报告、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不断提升部门单位“花钱问效、花钱有效”的紧迫感。实施“项目入库分析成本,预算编制细化成本,预算审核核定成本,预算执行控制成本,预算完成评价成本”的全成本绩效管理,督促部门单位要求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编制成本绩效指标,完善相关支出标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切实提升投入产出性价比,全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支持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缓解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全力化解政府债务。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到期政府债券,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偿还法定债券比例。按期偿还隐性债务,降低隐性债务规模。督促指导城投公司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特别是高息非标债务,严格管控新增债务,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不断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非标债务占比。

(六)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继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保值增值;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