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01-04 20:51:05 工作总结 打开翻译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篇1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____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绍兴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五财并举”,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了财政担当、体现了财政作为。期间,专项债争取再创新高,新增专项债务限额为我市历年来最多;成功入选省2023年第一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县创建名单,为绍兴唯一;直达资金分配进度100%,支出进度98。94%,均居绍兴第一位;收支运行智管试点、“浙里捐赠”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受到省财政厅充分肯定;政府采购“无感监测”指标达到满分值。

一、1-11月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2023年1-11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50931万元,同比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4496万元,同比增长5。7%,其中税收收入349749万元,同比增长8。7%,非税收入入库144747万元,同比下降1%,税占比达7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税务部门375467万元,同比下降1。6%;财政部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029万元,同比增长38。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6000万元,同比下降14。3%。

二、今年以来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一)以党建引领为突破,务实笃行优队伍

一是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主题教育方案,并逐月推进落实。聚焦理论学习凝心铸魂,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全体干部跟进学、循迹溯源现场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开展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着力营造共学、共研、共悟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结合预算编制做好课题调查研究和成果转化,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办法。

二是高标准推进队伍建设。依托周一学习机制,打造高素质财政排头兵。优化提升培训模式,牵头组织绍兴市财政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持续升级财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参加路口文明劝导、“红立方”“先锋亮旗”等志愿服务活动。赴江西、哈尔滨、长春等高校,开展“招才引智”博士招聘。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开展事业人员招考工作,向组织推荐选拔副科级干部1名,提拔中层正职6人,副职2人,中层干部交流10余人。

三是高站位打造党建品牌。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精心打磨党建品牌,着力推动“红色财政”“先锋财政”“阳光财政”“智慧财政”“深耕财政”“清风财韵”廉洁文化品牌串珠成链,形成品牌集群。全面打造清廉财政“六大体系”建设,积极创建清廉财政建设标杆单位。

(二)以增收节支为抓手,从严从紧稳运行

一是财政收入承压行稳。在异常严峻的收入形势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目标形成、部门合作等机制为抓手,压实各部门、镇街等主体责任,提前谋划、统筹调度,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过更紧日子的要求,按照10%、5%分档压减日常公用经费,按照10%分项压减“三公”经费。从严从紧编制年初预算,切实做到可压尽压、应压尽压。积极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严格按照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控新增支出。按从严从紧的原则,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11月清理收回各类存量资金9。01亿元。

三是全力向上争取资金。全面梳理省市转移支付政策,形成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的合力。组建专班运作,谋划项目申报,积极对接省市,获得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4。2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亿元、专项债务42。24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务限额为我市历年最高。建立专项债项目支出进度“周晾晒”工作机制,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督促尽快支出,防止债券资金沉淀。

(三)以“一号工程”为中心,集聚增长新动能

一是远程异地评标率先推进。首次打破评标地域限制,在绍兴范围内率先开展多系统、多类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进一步降低评审成本。同时,完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机制,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目前我市已形成远程异地评标配套工作机制3个,作为主场已推广应用远程异地评标项目6个,总预算金额超5400万元。

二是全面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截至12月18日,已完成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政府采购项目449个。进一步推行提高预付款比例,鼓励免收履约保证金等措施,切实减少企业投标成本,提高采购效能。打通“政采贷”融资渠道,协同多家银行,利用“政采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搭建“政采贷”、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等融资桥梁,企业凭采购合同可在线申请无抵押、纯信用、利率优惠的贷款,实现秒贷秒放款。

三是迭代升级惠企政策体系。梳理优化我市2023年“1+9”政策体系资金盘,保障各类政策资金落实到位。按照“能快则快”“应兑尽兑”的工作要求,依托“越快兑”平台,不断简化政策兑现流程,进一步加快资金兑付速度,1-11月共兑付我市“1+9”政策资金5。86亿元,兑付进度133。3%。积极提升直达资金分配、支付进度,有效保障直达资金精准、高效落地、惠企利民,1-11月全市争取直达资金98654。42万元,分配进度100%,支出进度98。94%,居绍兴第一位(全绍兴97。8%,全省92。19%)。

(四)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兴农惠民保民生

一是社会保障更有温度。努力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建立暖心无忧专项基金,不断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提高困难群众综合保障率。加大社会救助兜底帮扶,落实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直达机制,2023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050元/人提高到1134元/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补偿机制改革,支持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安排资金19630万元用于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安排养老服务扶持资金3677万元,用于做好失能老人照护、养老床位建设、适老化改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工作。支持企业稳岗留工“护岗”,努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积极推进“七优享”“老有康养”,安排资金350万元用于老年就餐、配送以及“爱心食堂”运营经费补助。「 wWW.ZuoWENBA.Net 」

二是乡村振兴更有力度。谋划拟定扩中家庭增收致富一揽子政策,成功入选省2023年第一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县创建名单,为绍兴唯一。稳步推进省级粮食产业融合发展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致力打造粮食产业“____样本”,1-11月项目形象进度完成额17065。2万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目标,推进省级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已拨付财政资金2235万元。持续加大财政收入对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支持力度,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734万元,用于推进“3A示范村”培育、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管理、美丽庭院示范村创建及美丽乡村风景线项目建设等。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安排资金943万元用于2023年市级抱团项目财政补助、村级消薄增收项目奖补、消除经济薄弱村贷款贴息等。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市财政安排资金5263。51万元支持全市1。6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科教文投入更有深度。助力教育提质,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助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2023年安排教育支出达16644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补助、经济困难生生活补助、营养餐补助、音美教室、体育场地改造等,确保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求。安排科学技术支出资金87343万元,支持我市创新产业综合服务体建设,确保科技支出增幅不低于15%。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676万元,支持我市越剧事业传承与创新发展,确保绍兴市第十届运动会顺利举行。安排人才政策兑现资金11128万元,支持实施我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五)以整体智治为抓手,创新引擎促变革

一是积极打造数字财政。圆满完成“浙里捐赠”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试点,助力拓展慈善捐赠渠道。“非税收缴”提效升级,顺利完成非税收缴“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截至12月中旬,全市57家执收单位开展数字人民币非税收缴业务,共计发生收缴业务1033笔;新增微信非税收缴公共支付场景,截至目前,全市44家执收单位开展微信非税收缴业务,共计发生收缴业务941笔。积极推动非税收入代理银行动态监控试点,从多维度开展预警和监控。“浙里报”应用提级扩面,财务报销拓展至所有经济事项、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实现财务报销从“追人跑”到“数据跑”的迭代升级,截至目前,“浙里报”报销单总量22933笔,报销单总金额31。67亿元。“浙里基财智控应用”提质创新,实现平台应用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积极打造基层财政管理新模式,截至11月底,“浙里基财智控应用”通过支付申请数11070个,成功支付总金额85。87亿元。深入运用“网招”平台,组织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网上招标,实现了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的数字化转型。稳步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推动电子凭证从开具、接收到处理、归档等各环节全流程标准化无纸化处理。

二是加强财会监督管理。落实“财会监督年”各项活动,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开展治理年底突击花钱顽疾专项行动、财经纪律关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基层“三保”等九方面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三违”问题集中整治、农机购置补贴检查、工伤保险基金专项检查、代理记账机构“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专项检查等,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持续推动内控内审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财政内控建设,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内控防控措施和内审工作机制。完善分行业、分领域、多层次预算绩效指标体,组织开展64个部门及下属单位的绩效自评、各部门及乡镇(街道)的整体绩效自评;抽取100个项目开展绩效抽评,涉及财政资金5。8亿元;开展1个下级政府、1个部门整体、1个部门项目以及1个PPP项目的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3。34亿元。严把财政项目预决算审核,联合纪委监委,牵头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专项清理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会商机制,全面梳理清理项目202个,截至12月中旬,自行清理项目已完成决算审批175个,完成率90。2%。

三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稳妥有序做好化债工作,根据今年化解20亿元的目标任务,按月拨付化债资金并及时进行还款,1-11月已累计完成化债34。29亿元。建立健全政府、市管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及收益测算定期协调会商制度,参与国企、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和融资平衡方案集中会审,从源头上防止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健全库款调度机制,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根据政策调整做好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实施,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上解省级统筹责任分担117158万元,有力防范社保基金风险。

(六)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做强做优稳国企

一是持续提升国企投融资能力。开展国企注资及营收相关工作,2023年下达“1+4+3”市管国有企业经营指标为营业收入40亿元、融资602。47亿元(其中净增融资212。80亿元,债券发行98亿元)、资产注入190亿元。创新拓宽国有资本经营模式,完善市内资本市场组成结构,组建“国投开发基金”,推动国有资本与优质民营实体经济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国投开发基金”已完成“陌桑高科”投资2000万元。

二是持续提升资产效益。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和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活,截至11月底,国企资产盘活重点项目共3个,盘活资金20。96亿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现盘活收入214。90万元。圆满完成“线上公物仓”建设,推广应用线上公物仓管理,实现通用资产物尽其用,集中共享,切实提高闲置资产周转率、有效节约财政运行成本。成功上线全市国有房产管理系统,实现各类国有房产数据全覆盖、不遗漏及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国有房产家底清晰、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回头看”工作,巩固国有资产清查成果,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三是持续谋划国企管理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机制,规范薪酬管理。搭建国企“乐采云”采购平台,建立我市国企采购电子卖场、采购专家库以及项目采购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分阶段开展全市市属国有企业七大方面专项教育整顿,全面查摆问题,逐项研究分析,开展清单式整改、销号式落实,切实解决国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明年财政工作初步构想

2024年,我们将在上级厅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____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扛起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财政担当,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助推我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聚焦“稳运行”,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一是坚持平稳可持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注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二是坚持放水养鱼。积极培育优质税源,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监控分析。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和动向,在形势不断变化中争取更多主动。全面梳理研判非税收入,挖掘潜在的可征收的非税收入,为收入盘子增加新的增收点。三是坚持厉行节约。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等。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管理,落实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要求,加快资金分配、使用进程。以绩效为导向,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持续优化支出结构。

(二)聚焦“优供给”,全心打造民生财政

一是充分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强化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保障,大力开展产业共富、政策固富、平台创富、品牌带富等四大行动,完成2024年新增2%的中等收入家庭扩中目标,加快形成更多举措扎实、效果明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标志性成果,为全省贡献更多“____经验”和“____样板”。二是充分发挥财政保障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科学、高效、完备的财政保障制度体系,着力保障人才、科技等各项政策。探索建立家庭型共富财金体系,助推实现家庭扩中。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健全“省市县协同、政银担合作”基层农担工作机制,建立政银担风险资金池持续补充机制,发挥“1+X”带动效益。三是充分提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供给。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实做好重点民生项目的财政保障,确保“老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聚焦“守底线”,全链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坚决守好基层“三保”。进一步增强“三保”力度,科学编制预算,贯彻“零基预算”的理念。科学监管“三保”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各项“三保”支出及时足额保障。制定“三保”风险管控和应急预案,储备应急工具,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二是坚决守好债务防范。关注财力和债务风险水平变化,及时跟踪上级政策,推进专项债券项目谋划与储备。加强项目发债需求和融资平衡方案审核,避免“低小散”以及后续不具备发行条件的项目储备入库,优先保障续发项目以及浙经院____校区项目等重点项目发债需求。加强专项债项目运营期管理,督促和指导项目单位提高运营水平,严控运营成本,确保实现项目收益目标。研究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缴入国库机制,防范专项债券到期还本付息风险。继续做好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结合实际财力情况编制2024年化债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同银行对接,合理规划月度化债金额,确保完成全年度化债任务。完善相关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按照“三债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管理,规范国企融资行为,防范重大债务风险。三是坚决守好财经纪律。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底线思维和规矩意识,大力维护财经秩序。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狠抓整改,进一步深化与纪检等部门协作,实现监督力量优势互补,共筑严肃财经纪律防火墙。

(四)聚焦“变革型”,全速深化财政治理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数字改革。巩固优化政采云、财政电子票据等传统优势项目,迭代优化浙里基财、浙里报、浙里捐赠等特色应用。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乐采云”、“资产云”、绩效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收支运行智管等系统建设,全面提升财政数字化治理能力。二是构建全面预算绩效体系。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四全”建设,即事前绩效评估覆盖全部新增重大项目和政策、绩效目标覆盖全部预算部门和项目支出、绩效监控覆盖全部预算部门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覆盖全部预算部门和项目支出。推动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运行及预算绩效管理成果应用,集中攻关重点领域,积极构建更加科学、精准的绩效评价标准。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重大问题处理、监督结果运用等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加大财会监督数字化应用建设力度。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充分发挥“收支运行智管”和“动态监控”应用的执行预警监测功能,聚焦重点监督项目资金,有序推进预算执行专项监督行动,构建上下联动闭环管理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五)聚焦“提干劲”,全面优化财政队伍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坚持以业务能力建设推动工作落实,以工作落实成效体现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的整体效能。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财政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深化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局中心工作置于同等位置,坚持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着力推动清廉财政建设融入财政运行体系。开展廉洁风险排查活动,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积极营造崇廉尚廉良好氛围。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篇2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保障重大战略支出,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截止9月,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81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位列____市第四;政府性基金收入60。65亿元,同比增长5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2。93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00。72亿元,同比增长5。7%,为____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财政环境。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主动出击争支持。密切关注上级出台的对地方激励支持政策,全力做好直达资金下达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国库库款管理、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获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深入谋划头门港产业园区、____湾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资金保障方案,向上争取专项债资金,做好要素保障工作。争取到专项债券额度42。76亿元,获批额度居____第一,目前已全部拨付完毕。同衢江区结对协同,合力探索以产业链山海协作促进产业共富的新模式,争取到三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专项激励共2。7亿元。用好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大力支持“溪山有道”共富村建设,截至目前,已拨付资金1250万元。

二是优化环境促发展。延续和优化实施税费优惠政策,截至9月,共减免税费42。1亿元,同比增长13。88%,累计退税25。61亿元。加快拨付“8+4”资金,9月底,____省级资金和地方资金拨付率分别达到85。9%、88。03%,其中,拨付涉企资金10。2亿元。主动对接政策牵头部门,推动政策扶持从“面面俱到”向“培大育强”转换,迭代出台“1125”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方案,培优扶强龙头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企业雁阵梯队。投入1800万支持港口、航线、集装箱运输等重点项目建设,制定集装箱运输发展奖补政策,打通头门港产业集聚地的远洋通道,推动我市海洋运输业发展。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效能,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截至9月,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0。56亿元,中标(成交)项目金额占96。9%。

三是民生为本助共富。截至9月,民生支出74。44亿元,始终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四分之三以上。联合十六部门印发《____市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实施方案》,____市成功入选省厅2023年第一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县创建名单。牵头打造财技共富学院,以“技术教育促富”为突破口,建立“财技融合”双引擎扩中机制,相关做法在潮新闻等媒体刊登报道。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给予相应补助,截至目前,已有14家托育机构收费标准降至2180元及以下,惠及848个托位。相关做法《幼有所育,幼有善育——普惠托育____模式助力百万家庭奔富显成效》在新华社上刊登报道。

四是强化管理提效能。深化预算体制机制研究,建立省以下财政收支均衡度评估机制、提升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等两个项目成功入围全省预算重点任务“揭榜挂帅”名单,通过前期调研及整理,已形成调研论文。印发“财会监督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三公”经费专项督查等监督检查工作,发现违法违规违纪问题单位23家,对涉及单位均已进行处理。同市纪委、监委部门协作,制定出台《____市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实施办法(试行)》,并随机对13家单位开展资金安全“回头看”检查工作,共发现6大方面、19条问题,下阶段将通过纪委进行全市通报、督促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单位进行约谈,进一步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五是数字赋能添动能。强力推进“浙里基财智控应用”系统,全市19个镇(街道)全面上线运用,并深化与预算一体化系统融合,逐步将镇(街道)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监管,截止9月底,浙里基财推广应用考核得分在____市居第一。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2家公司入选全省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独立接收端单位,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电子凭证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切实打造智慧便捷的营商环境。依托____市公物仓虚拟平台,建立“实体+虚拟”公物仓,完善公物仓管理制度,探索过紧日子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创新实践,推进共享共用,降低行政成本。

六是清廉建设强队伍。围绕“廉韵财正”品牌主线,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书记上廉政党课、清廉财政宣传月活动等形式,结合“吴山清风”廉政文化教育专线等各项“走出去”活动,不断强化财政干部廉政思想,筑牢清廉底线。全力开展廉“镇”网行动,积极打造“双重塑三链三网”的基层财政风险防控示范标杆,打通清廉财政最后一公里,在____市全面从严治党暨清廉财政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搭建干部学习交流平台,开展“财说·大讲坛”系列活动,强化科室业务交流,促进干部全面发展,打造廉且优的财政铁军。

二、明年工作思路

(一)加力提效,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上精准施策

一是持续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着力稳住明年一季度、上半年的财政收入。积极谋划稳收入举措,加强分析研判,全面掌握可入库资源,合理把握个月组织收入力度和节奏,努力稳住收入基本盘。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健全增量资金与存量资金、财政拨款收入和非财政拨款收入的统筹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的统筹力度,按季收回存量资金,用于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健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逐步建立过紧日子评价制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预算。

二是积极谋划向上争取资金。按照“成熟、急需、统筹、集中”原则,进一步优化全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安排,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落实,扎实做好专项债券额度对接争取工作。第一时间拨付债券资金至项目单位,用足用好专项债资金。会同发改部门定期“晾晒”债券资金支出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及时使用,针对支出进度较慢相关单位进行“点对点”通报,督促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抢抓政策窗口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特别国债,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二是加快政策落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8+4”政策体系,助力经济稳进提质。建立政策落实清单,定期总结落实情况、配套政策出台情况、政策储备情况,持续推动工作做好做深做实。继续开展直达资金每月通报,督促财政业务科室、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关注直达资金预算执行进度、数据质量、监管发现问题等情况,切实规范直达资金管理,加快释放政策效应。对于财政部监管局、省财政厅、审计等反映的各地共性问题,开展自查整改和举一反三,完善相关措施,提升直达资金管理工作质量。

(二)均衡统筹,在擦亮共同富裕成色上更进一步

一是加快推进一事一议共富项目。及时督促“溪山有道”项目开工建设,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施工质量监控,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质量监督小组等组织的监督管理作用,实行民议、民建、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不定期到实地查看项目建设及进展情况,对项目进度滞后的,督促其加快进度,确保项目在2024年完成。

二是推进“大三农”政策体系变革。在已有的乡村振兴相关议事协调机制基础上,因地制宜,健全完善内外联动、多跨协同的工作机制,有效协调解决“大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政策体系变革重塑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更好保障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主动上门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划分好政策支持边界、部门职责边界,避免“大三农”资金重复投入、分散投入、低效投入。

(三)集成发力,在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上持续深化

一是抓预算绩效。持续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围绕“科学、精准、绩效”的要求,聚焦“压一般”“保重点”“强绩效”,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与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相融合。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单位、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对预算编制、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综合管理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执法质量和成果,促进单位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二是抓风险防范。推进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进一步加强与纪委、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多方协作、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监督效率,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将“三保”支出预算管理和财政运行监测全面纳入预算一体化系统,开展日常监测,提前研判形势,制定应对措施,切实从源头防范和降低财政运行风险。

三是抓国企改革。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实施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实施“12345”工作法,即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行经济建设与清廉建设并重的两条主线,分三个阶段推进“清廉国企”建设,聚焦人、事、财、权四项重点,构建以“五廉体系”为基底的新一轮“清廉国企”建设热潮。

(四)实干争先,在厚植干事创业氛围上再上台阶

一是继续创优完善清廉品牌。深度融合清廉与财政业务工作,积极培树基层乡镇财政管理建设清廉示范标杆。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和业务风险防范,持续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续营造清廉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网络、报刊、新媒体等宣传矩阵作用,全面展示清廉财政建设的工作成果和典型做法,讲好____“财政故事”。

二是巩固巡察整改成效。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做好巡察整改及选人用人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注重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选拔,注重在日常工作、关键岗位、重点一线了解年轻干部的综合表现。合理配备中层干部,及时调整长期未交流人员,加强梯度培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严格和规范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三是强化队伍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平时考核,结合《____市公务员“三维六力”平时考核办法(试行)》,拟定我局公务员事业人员“三维六力”平时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担当指数、管控指数、争先指数”三大指数。规范编外人员管理,制定并完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加强编外人员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篇3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争先创优,全力组织财政收入

一是组织收入尽心竭力。我局靠前协调、主动对接,积极克服一次性因素导致的增幅畸高等不利因素,1-10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8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税收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32%,非税收入16。67亿元同比下降1。1%。二是向上争取加码加力。争取到2023—2025年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3。6亿元,有效保障我县项目建设;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争取省级财政约1。1亿元资金支持;成功入围2024年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争取省补助资金8000万元;成功申报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项目,争取省补助资金2000万元,____市唯一;成功争取2024年一事一议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资金2000万元。三是积极探索资产盘活新途径。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可盘活资源资产调研,建立可盘活资源资产清单。截至目前,我县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盘活主城区停车位,盘活资金71954万元。

(二)聚焦发展大局,助力经济稳中向好

一是认真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科学设置政策责任分解清单,截至11月27日,我县获得“8+4”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共7大类56项资金,合计金额9。296亿元,拨付金额8。21亿元,拨付率88。28%,按计划提前完成上级部门要求85%以上的任务要求。二是加快惠企政策兑现速度。以“政企通”平台为载体,加速资金兑现,让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发布18条县级惠企政策,开通政策专项83项,项目申报947条,审批通过607条,共计申报金额11216万元,审定金额7711万元。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打出“退缓免减”税费组合拳,截至目前,减负降本共计8。61亿元,真正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加法”。

(三)聚焦共同富裕,加快发展民生事业

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构建产业共富、探索支农促富、推进国企助富”三大共富途径,建立具有____特色的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政策体系。一是探索财政支农促富新实践。争取省补助资金2000万元,立足产业特色,大力推进以油橄榄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充分调动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盘活农民存量土地和闲置宅基地。预计带动试点乡镇20个村村均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万家农户户均年收入增加10000元以上。二是开创财企携手助富新局面。投资400万元,与县交旅集团携手建设县级农村物流共配中心,全域规划并运营了6条运输线路,开发了1条客货邮融合线路(____-蛇蟠),签约并建立了195个村级物流服务站,乡镇覆盖率达100%,助力我县成功入选____省2022年度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星级样板县名单。

(四)聚焦数字赋能,稳步推进财政改革

结合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创新理念,理清思路,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数字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财政数字化改革。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整合预算管理全流程,升级完善预算模块功能;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范围,1-10月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达65。32亿元;持续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推进系统间多跨协同综合集成,1-10月我县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发生收缴业务22。07万笔,执收金额17。45亿元。二是推动乡镇财政改革。深入开展乡镇财政管理改革,不断完善乡镇公务卡推行工作。全面推进“浙里基财智控”应用上线运行,乡镇覆盖率达100%,深入推进和落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实现在浙里办随时同步查询。三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完善我县公款存放办法,迭代升级公款竞争性存放网上招标系统,有序开展公款竞争性存放,做好直达资金支付监控工作。

(五)聚焦勤廉财政,锻造高素质财政队伍

一是严格行为管理。出台《____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将监管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开展廉政家访,通过与干部家属面对面深入“谈”的方式,深化家庭助廉教育,及时掌握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情况,有效预防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二是构筑勤廉合力。与县审计局联合出台____市首个《关于建立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协同联动机制的通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把关守口”职能和审计部分“经济卫士”定位,实现两类监督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发挥财企“廉”动合力,强化国企监管,持续推进清廉国企建设,今年,我县资源集团“加强风险防控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相关做法被中纪委网站报道。

二、明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目标任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守住财政可持续发展底线,勇挑重担、勇毅前行,为现代化新港城建设贡献财政力量。

(一)狠抓收支保平衡,稳中求进谋发展

2024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2。02亿元,同比增长15。3%(剔除矿产出让收入的影响,同比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2。1%。非税收入预计完成21。79亿元,同比增长31。2%。我局将聚焦核心任务,科学有序抓收入。一是高质量组织财政收入。对全县收入形势进行跨周期分析,针对性破解。紧密向上对接,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和动向;牢固树立税源意识,着力培育涵养更多可持续发展的优质税源;全面梳理研判非税收入,依法统筹非税收入收缴工作,为收入盘子增加新的增收点;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联动资规、交通、农业、水利、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挖掘更多可盘活的国有资源资产,拓展盘活路径,加快处置速度,有效增加我县可用财力。二是高效率紧盯土地、矿权出让。积极争取更多土地出让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出让,尽早形成可用财力。三是高站位落实支出结构优化。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减少非刚性项目支出,2024年一般性支出计划继续压减10%;强化全过程执行进度监控,有效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建立财政涉企政策兑现专项资金“切块限额”的竞争性分配机制,即根据往年政策支出的平均数确定涉企政策资金限额,对超额资金采取按比例兑现、择优奖补等方法进行盘内调整。

(二)有保有压推项目,聚焦重点助发展

深化“项目为王”理念,在重大项目谋划、申报、包装,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方面靠前参与、做好保障,督促部门做足项目储备,更好地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一是聚焦重点领域保障项目。围绕县域发展规划与重点中心工作深入谋划项目,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从项目的必要性、成熟度、收益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审核,确保续建项目有保障,新建项目有规划,确保项目成熟一个、包装一个、审批一个、落地一个。二是坚持项目为王储备项目。保障资金支持项目谋划擂台赛,进一步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的良好氛围,激发部门提前谋划项目、储备项目的积极性。三是转换思维方式落实项目。勇于担当、多措并举,通过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融资机制,提升国企融资能力,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强化保障,整合部分功能重叠的项目,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三)兜牢底线防风险,化解隐患固发展

一是防范“三保”风险。我局将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从基金调入资金弥补“三保”缺口,确保“三保”项目足额编列、不留缺口,同时完善“三保”执行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切实兜住“三保”底线。二是防范社保资金风险。切实兜住社保基金底线,保障民生福祉,我局将密切关注基金运行状况和上级政策走向,做好基金运行风险预警预测,完善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管理,确保不发生支付风险。三是坚决守好财经纪律。强化对“三公”经费的执行监控,在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等环节同步预警监测,实行全流程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加强直达资金监督管理,确保直达资金切实惠企利民。

(四)国企改革赋新能,强根固魂促发展

一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计划通过盘活资产注入、固定资产投资及两高项目建设资金拨付路径调整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国企资产规模,做优国企资产结构。二是提升国企资信评级。计划通过股权划转和财务调整等方式,于2024年5月前,助力县国资公司和县资源集团获得主体信用AA+和AA评级,实现我县AA+国企0的突破。届时,我县将拥有AA+评级企业1家,AA评级企业3家,从而大幅提升融资能力,提高融资上限,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三是高质量推进国企项目建设。2024年,全县县属企业续建及新建经营性项目12个,总投资约67。7亿元,预计2024年完成投资11亿元。县国资办将建立国企重点项目清单,与县发改局实时考核项目进展,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明年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同时利用“周督查、月走访”行动,实地调研国企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形成工作合力。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完善外部董事制度。计划于四大县属企业设立外部董事,形成董事会内部监督与制衡机制,从而进一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出资人权益;修订考核细则。修订完善2024年度县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细则,全面签订经营业绩目标考核责任书,以考核为指挥棒,引导企业注重经营质效,加快项目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制度来规范国有资产交易行为,明确管理权限、决策程序、工作流程和工作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篇4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____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的“五财并举”理念,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主赛道上展现财政新担当新作为。

1-11月,全县财政总收入52。78亿元,增长11。2%,完成年度预算的9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3亿元,增长8。0%,完成年度预算的92。4%,其中税收收入26。01亿元,增长8。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7。6%;非税收入7。51亿元,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66亿元,增长2。0%,完成年度预算的84。9%。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聚力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稳进提质

围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发展”目标任务,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贯彻落实“8+4”经济政策。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科学设置责任分解清单,形成政策支出合力。在11月24日通报的省级“8+4”政策资金执行情况中,____县执行金额6。8亿元,新争取资金0。37亿,执行率87。22%;截至11月底,本级“8+4”政策资金执行金额13。94亿元,执行率95。56%。完善涉企政策智兑应用。借助工业企业数智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资金预拨、流程优化和预算追加绿色通道等措施,加速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1-11月共兑现涉企财政奖补资金5。28亿元,惠及企业5838家次。产融共赢提速发展。发挥产业基金在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组建____金武润升基金,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3亿元,预计撬动社会资本2。1亿元。

(二)聚力都市化新目标,优化发展民生事业

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推进共同服务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确保财政支出增量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1-11月民生支出44。83亿元,增长6。4%,占财政总支出的80。6%。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2023年安排基本公共文化支出1。91亿元,增长18%。加快城市更新节奏。1-10月政府投资项目资金25。61亿元,用于支持____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____县中医院迁建工程、____县学前教育补短板工程等147个项目建设。1-11月累计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核309个,审核金额23。21亿元,核减金额9161万元,核减率3。94%。强化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全面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农村政策,安排5。89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约占土地出让收入的16。83%。出台《财政支持“大三农”政策体系变革重塑工作方案》,整合涉农政策资金12。52亿元,用于支持粮食安全保障、乡村建设行动、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持续优化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供给模式。聚焦“一老一小”,持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寻求“老有所养”,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____县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实施方案》,逐步提升我县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探寻“幼有所育”,于11月份出台《____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财政扶持政策》,对新建托班给予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积极推动全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三)激发财政创新能力,增强改革内生动能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台《____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完善入市规则和程序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管理和土地使用权抵押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目前已有2宗地块共4690平方米交易成功,成交价380万元,有效盘活农村“沉寂资产”。探索公职教育生均成本核算机制。作为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金华市唯一试点县市,____县依托戏曲、烹饪、数控机床等八个大类12个特色专业,坚持加大投入力度和优化支出结构并举,不断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4月份,全省职校生均成本核算培训会在我县召开,____职校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并在会上做业务讲解。探索融资担保业务新模式。围绕“完善财金担政策协同机制,助推强村富民建设”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出台全省首个涉农领域“见担即贷、见贷即担”政策。1-11月____“政银担”合作业务累计为147笔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担保放款2。92亿元,同比增长88。77%;其中“见担即贷+见贷即担”模式业务开展14笔,放款共计3730万元。深入实施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在“富农增收”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定出台《“____县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锚定“扩中家庭”,通过实施增收、减负、共享、补偿等工程措施,切实提升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8月,____县入选省厅百万家庭共富行动计“培育县”名单,打造的标志性成果《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带动农村家庭增收》列入省百万家庭三年行动计划成熟模式倡导清单。构建毗邻协作型乡村共富联合体。新宅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项目名单,共争取到省级竞争性补助资金2000万元,这是我县近5年第4次争取到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成后,可落实就业50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吸引和撬动社会主体投资7400万元。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强化重点领域监督。结合“财会监督年”,结合“财政智慧监管系统”试点工作,以“财会监督常态化监管,财会监督数字化检查,财会监督精准化施策”的财会监督改革为方向,推进重点领域专项监督检查。牵头开展财政监督检查28个,涉及对象5766家,财政资金15。19亿元,累计发现问题232个,提出整改资金6667万元,现已完成整改。坚决防范债务风险。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关部门、乡镇、国企等责任主体,规范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列明每年还款计划,建立定期报告制度、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和日常监督考核问责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1-11月共化解隐性债务6。19亿元,截至11月底我县隐性债务化解进度92。05%,12月将继续化解2。72亿元。夯实社保基金抵御风险能力。强化社保风险准备金筹措,今年以来及时足额计提土地出让金1。33亿元,截至11月底滚存结余11。37亿元。出台《____县2023年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工作方案》,全面实施“七个一批”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四个工作机制”,将社保提标扩面工作落到实处。

(五)聚力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把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作为财政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提升队伍战斗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抓住“1+4+X”组织体系,压实“一岗双责”,制定局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及有关事项报告书,签订科室、局属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6份,下发党风廉政建设有关事项通知书21份,全覆盖签订廉洁自律个人承诺书96份,夯实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廉政工作格局。深抓清廉建设。完善《关于纵深推进清廉财政建设的工作方案》,梳理6个方面27项具体工作,提出创新举措53条。成立清廉财政“三不腐”能力指数评价工作办公室,围绕三大类32小项指标,统筹推进各项指标工作落实,实时监管清廉财政工作进度。强化内控管理。规范11个重点环节75项财政管理事项的内控管理和操作流程。强化小微权力管控,动态摸排廉政潜在风险点252个,制定防控措施175条。定期开展风险防控“回头看”,明确对65个小微权力风险点落实整改举措49条,确保公权力运行规范、有序。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制定平时考核指标量化评分标准42项,梳理考核加分事项33条,按季开展平时考核工作,进一步突出考核激励、监督功能。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全力统筹,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减税降费、财税政策调整等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的严峻形势,全力以赴做好抓收入协同组织工作,联合税务部门加强分析研判,做好挖潜增收,联合资规部门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狠抓出让进度,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促进收入平稳、协调、可持续增长。

二是加强保障,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支出标准,实行零基预算,严格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按基本民生支出、债务还本付息项目、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其他需安排的项目,明确项目优先级次,优先保障三保项目,集中财力确保硬性考核指标支出达标。加大各级财力、存量资金和当年收入资金等的统筹力度,对部门内部和跨部门间方向相近、用途类同的项目进行整合,提前布局谋划,形成资金合力,切实发挥资金效用。

三是聚焦共富,系统谋划财政改革。持续推进财政业务变革、数字化改革,提高夯实共富基础。深化家庭型财税政策和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改革,以缩小城乡差距为主要方向,瞄准农村家庭增收,探索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挖掘更多农村产业共富“小切口”。推进财金助力扩中家庭项目,加强与农商行、金融办协同配合,梳理扩中家庭名单,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共富专项贷款。

四是双擎发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牢固树立“大监督”“大绩效”理念,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与绩效评价“两个引擎”在监管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监督绩效要求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全生命周期,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向资金要绩效、以监督促管理,坚持防范化解各类财政风险,提升财会监督震慑力和财政风险防控力,推进财政工作全链条管理提升、全方位服务优化、全领域机制完善,为县域财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是从严担当,打造财政铁军队伍。按照“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干事能成事”要求,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责任压力传导到位。着力推动警示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及清廉财政建设取得更多新成果、新成效。深化青年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夯实基层、服务基层、关爱基层”专项行动、“立足岗位做贡献、牢记宗旨办实事”活动三大重点行动,持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通过能力淬炼、实践锻炼等形式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持续健全科学精细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篇5

今年以来,区财政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坚定落实上级财政部门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开展“财源建设增效年、绩效管理提升年、融资化债攻坚年、机关作风建设年”四项行动为主抓手,进一步加力提效,注重精准、全面统筹财政资源,全力服务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努力提升提高科学理财、依法管财、为民用财水平,持续推动____财政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综合治税(税费精诚共治)先进县市区、全省财政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财政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财源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先进集体(市级)等荣誉。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壮大财政资金池,增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一是科学调度,依法依规抓实收入。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税收收入征管,认真查找征管薄弱点和潜在增长点,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税源逐条逐项对照清收,做到不漏项、不漏户;加大对矿产品贸易、人力资源网络平台企业的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做优服务。加快土地储备步伐,加大土地招拍挂力度,同时,加快与市级已出让土地价款的结算清算,确保土地价款及时入库。二是用好专项债,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成功申请发行2。7亿元土地储备置换债券,缓释了今年到期债务的化解压力。三是争资立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充分发扬“争、抢、拼”精神,密切配合相关业务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参与谋划,认真研究支持政策,全力沟通对接上级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与相关部门齐心聚力,通过认真研究上级政策的目标取向、实施重点和分配办法,加大汇报衔接力度。

(二)打好政策“组合拳”,财源建设有序推进见成效

一是大力培植产业财源。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经开区园区作为撬点,加快推动产业园区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1-9月全区(含经开区)累计完成制造业税收46217万元,同比增长28。72%,行业税收占比为11。76%,较上年同期提升1。51个百分点。二是重点培育骨干税源。建立完善____、经开“区区合一”骨干税源库,将年纳税200万元以上企业全部纳入骨干税源库管理,加大对骨干税源企业倾斜力度,对重点骨干税源企业给予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有竞争力的重点税源企业。三是高效推进园区换挡提速。深入推进亩均产出综合评价,着力提升园区项目投资、产值、税收等产出效益,加大推进“腾笼换鸟”,完善低效和闲置项目用地的评估监督和退出机制。1-9月,经开区累计清退振诚包装等僵尸企业5家,累计收回闲置标准厂房面积5。9万平方米,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40。42亩,处置率36%;处置低效(空闲)用地534。23亩,处置率47%。湘南物流园已完成陆港总部经济大楼等6宗地共272亩处置工作,处置率达到45%;处置低效(空闲)用地完成处置4宗406。65亩。新签约引进泓高科技等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三类500强”项目1个,有力增强产城融合发展后劲。四是加强重点税源管控。加强对股权转让、大型商业综合体、总经销、总代理、商业房产出租、地下车库的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对企业开票、取票等数据进行分析,加大留抵退税复查、发票虚开虚抵行为核查力度,找准税收风险点和征管突破口。

(三)兜牢“三保”底线,全力保障民本民生

一是预算编制全纳入。在年度预算编制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足额预算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津补贴等人员支出,建立日常公用经费标准体系,基本民生支出按中央、省、市政策标准全额纳入预算,做到“三保”预算安排不留缺口。二是财政支出优三保。制定《财政支出管控方案》,将“三保”支出确定为第一支出顺序,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加强国库资金调度,科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库款调度安排要优先用于“三保”和重大民生项目;建立库款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库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确保库款处于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三保”支出不出现财政支付风险。三是民生支出稳增长。1-9月,区本级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142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8。18%,同比增长6。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7720万元,同比下降25。2%;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8044万元,同比增长1。7%;农林水支出20131万元,同比增长10。4%;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合计186136万元(主要包含教育支出完成7855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69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4765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546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15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0491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009万元),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4300元,同比增长15%。确保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三保”支出及民生民本支出落实到位,基本达到收支平衡。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激活发展后劲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绩效评价等模块的有效衔接,完善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建设,将工资统发系统纳入了预算一体化发放,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做好资产管理系统上线准备工作,逐步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域上线、全流程打通、全业务覆盖。二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向上争取市、区财政体制相关政策,推进市、区共建共享形成有机的整体,实现合作双赢格局;扎实推进乡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结合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联合国库股、乡镇财政管理股等相关业务股室对全区14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和体制等工作,为下一步优化调整乡镇、街道财政体制打好基础。三是深化资源统筹改革。通盘考虑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统筹财力,加大各类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加快建立统筹协调、有机衔接、科学完整、互为补充的政府财力筹措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

(五)强化财政统筹,全力服务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局领导牵头、股室对接旅发项目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和股室责任,制定《____区财政局服务____市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作战方案》,全面推进项目保障、债券申报、向上争资、投资评审和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二是主动靠前服务。与项目单位积极对接,主动服务,涉及旅发大会的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对各项目业主单位向上争资立项的帮助和指导,积极与省直对口部门对接,寻求对____区承办旅发大会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主动到项目现场做好财政评审服务,旅发大会的项目优先审核,对于加急项目,先行受理,容缺办理,全力以赴加快项目评审;实行上门服务、专人对接,初审结果出来后立刻与建设单位沟通,不因评审工作影响项目进展、质量,保障旅发项目的实施进度。三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科学统筹,优化整合各类资金,通过结合当年预算安排、统筹上级资金、收回结余结转、盘活存量等方式,打破部门利益,跨部门整合资金,全区一盘棋集中力量用于保障旅发大会资金需要。对于旅发大会项目,进一步减环节、减要件、减时限,加快流程审批,及时优先拨付资金,确保旅发大会资金需求和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据统计,通过当年预算安排、统筹上级资金、收回结转结余、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整合各类资金3。1亿元保障旅发大会资金需要。

(六)强化财政监督,着力保障民生资金安全

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区民生领域惠农补贴资金、临时工作机构财务的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关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和农村低保金、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资金等五项补贴。为有效抓好整治工作,我区出台了《____区护农补贴资金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实行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财政、审计、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组成的专项检查工作组,召开了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和重点检查工作推进会,在全区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专项检查。同时,选取三个村开展了“解剖麻雀式”驻场检查。市人民政府派出联合检查组对我区也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专项检查。6月份,区委常委会议和全市涉民生重点领域全面“回头看”工作部署视频会后,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回头看工作方案,我局又迅速按照责任分工将排查任务分解压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对照市政府下发的民生项目,结合前段时期市、区两级各单位自查和专项检查情况,我区将回头看范围从市政府自查的29项,进一步延伸到互联网+监督民生项目和全区惠民惠农89项一卡通项目,确保所有涉及民生领域财政资金的项目全部自查到位,不漏一项,不留死角。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

一是拓宽财源发展空间。按照“培植城区财源、经营城市财政”理念,不断推进财源建设工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自贸区____片区等发展战略,全面拉开城镇发展空间,拓展财源发展空间;物流园区、郴城西区、下湄桥片区、高铁万华片区、西城门户片区形成新的财源集聚地;城中村改造、城市综合体建设、环____公园商贸区和环五岭广场金融区的打造,提升了中心城区服务功能,推动了财源的增量提升。华塘、鲁塘、石盖塘新型城镇化、小埠生态城和仰天湖片区的建设,架起城市向城乡财源空间延伸的链接点,为____财源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主动作为积极争资立项。招商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促进____产业发展、培植财源税源的重大举措。立项争资工作要密切跟踪国家产业布局和投资导向,找准中央投资方向,加强与上级等有关部门主动汇报和项目对接,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全区各部门、单位要吃透政策,加强政策研究,强化跟踪对接,精心包装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瞄准特殊转移支付、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产业布局等重点支持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争资立项工作,力争将立项项目纳入国家投资的笼子。三是压实收入责任,严格进行考核,积极组织税收收入入库。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紧咬全年财税收入目标,对照收入进度和增幅的差距,找准收入方向,压实收入责任,挖掘收入潜力,将收入计划细化分解落实到征管单位、征管部门及征管人员。加强税源监控力度,开展纳税评估,确保已实现税收及时入库。要实抓税收入库,

(二)千方百计保支出

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简称“三保”,下同)是财政收支的底线任务,对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重大。一是全面压实“三保”责任。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的三保目标。强化“三保”预算管理。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采取广辟财源税源,统筹“四本预算”、强化收入征管等方式,要量力而行,不能新增财政负担。加强产业链项目建设,推动优势产业链做强做大。二是积极盘活沉淀资金。财政部门要建立定期压减清理机制,认真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用好结转结余资金。对各部门本着节约的原则,压减暂缓的年初预算专项资金和办公运转经费,可以统筹调剂用于本部门的支出。三是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学习贯彻好修订后的《预算法实施条例》,全面推行零基预算。2024年年度预算执行中,一律不得出台新的增支政策,一律不追加部门预算。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对评估认定不具备实施条件、存在风险隐患的支出政策,一律不得实施。坚持“无预算不安排、无资金不开工”。四是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将所有的财政收支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对专项支出实行绩效评价,确保“用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五是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全面实行支出保障排序管理。明确财政保障范围。严控财政供养人数。严格控制政府服务购买事项,临聘人员只减不增并履行审批手续。严格国库管理。科学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重点领域特别是“三保”支出资金需求,确保库款保障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三)竭尽全力化债务

科学制定2024年化债工作方案,明确明年化债工作目标,落实一债一策资金来夯实2024年综合财力,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和处置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指标分别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部门,力争各收入指标较2023年增长10%及以上。配合做好平台公司企业化融资,一方面保障平台公司到期关注类债务偿债资金不断链,另一方面可满足平台公司拓展市场化业务的需求。继续争取2024年专项债券发行额度。专项债券的发行,可快速解决我区新上项目建设资金,节余出更多财政资金化解到期隐性债务。继续补充百福公司资产、资源和现金流,将政府投资的项目依法依规交给公司承建,进一步推动百福公司向“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过渡。继续坚持不踩“红线”和严守“底线”,严禁区直部门和平台公司新增隐性债务和其他关注类债务,坚决守住政府性债务风险不“爆雷”的底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