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
干部就是真金子,好比春晖放光华。能让穷乡生五谷,敢教百姓好安家。
电影说:遵义有个草王坝,天渠近万挂悬崖。决战贫困党功伟,一方群众乐开花。干部不是天上神,农民儿子黄大发。乡愁《天渠》要传播,愚公精神要光大。
道是当年为缺水,一年四季包谷沙。党员最怕民不乐,贫穷最怕志气差。带领群众奔小康,关键时刻写神话。
乡亲勤劳听党话,愚公信念不掺假。谁说支书官儿小,能福百姓就够哪。三十六年撸袖子,山间绝壁任攀爬。
宁静致远忠于党,初心不忘念千家。志在必成为民生,厚德载物大文化。
赞曰:干部优秀,人民福达。又赞曰:思变图成黄大发,楷模时代把他夸。燎原星火愚公志,逐梦复兴壮伟华。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2
《天渠》一部能震撼人心的影片,讲述了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具备奉献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以群众的利益为重,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践中去。片中的主角黄大发就是当代党员的楷模,因为有他的坚持奋斗才有了草王坝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一条渠,承载的不仅仅是水,而是草王坝村百姓的所有希望。它更是一条“生命渠”,不仅能让百姓摆脱贫穷的状态,还能从此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黄大发深深的意识到这条渠的重要性,为了能让百姓脱离苦海,修渠成为了他一生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一走就是36年,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挫折,面对着百姓一次次落寞的深情,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独步前行,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不能造福百姓就违背了自己的信仰。
在个人和党两者之间,黄大发无疑选择做党坚强的臂膀,为党服务,传承党的精神。岁月如梭,时光带走了他的容颜,带走了百姓们的希望,却带不走黄大发修渠的决心。他四处学习,讨教修渠的方法,向上级请示帮助,在面临诸多的问题上,黄大发从不退缩,而是冷静沉着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不忘初心,坚强乐观,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片中我们看到黄大发在平凡岗位中做着不平凡的事,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百姓,带领百姓能真正过上好日子。遇事自己身先士卒,没有一点领导作派,这样才能使百姓信服,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匠人精神的优秀品质。
这部电影掀起了学习当代愚公精神的热潮,大力弘扬并践行愚公移山精神,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品格,也让我学习到不管是在党的哪个地方工作,首先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为党干实事,永做人民公仆,争做时代先锋。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3
观看电影《天渠》,我的内心一直在深深地被感动之中。我不相信欣赏还有什么柔软的地方被这个身影感动着,让人热泪盈眶。仍记得,一个苍老的身影,点燃生命的激情忘我工作地定格在山间,像清晨的阳光不知疲倦,像傍晚的落日,余晖依旧洒满天际……
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走过》中有一句话:“想了解一个人究竟在想什么,比起他所做的内容,其实他所做的方式与途径更重要。你的欲望,决定着你说话或者做事的方式与途径。欲望,就是最基本的元素。”此情此景,电影《天渠》中的黄大发老支书,与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纯朴的村民,硬是与大山较劲,硬是与贫困较劲。那份执着而坚定,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当时做事的时候没有想到现在,只要家乡改变了,乡亲们吃饱饭了就行。”36年如一日,黄大发老支书坚持不懈动员并带领群众,在险峻的山区环境中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水渠。水渠让当地村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我感动于那份震撼,只觉得让我们的心一起一伏强烈地共鸣,只觉得每次重温,泪水就要忍不住夺眶而出。
我想起了一张照片。周恩来总理1945年去重庆谈判时,身穿毛呢大衣,头戴礼帽缓缓走向人群。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人民尊敬你,敌人害怕你”,这就是我们的总理,轩昂的气度,大家的风范。
时代楷模黄大发,愚公精神谱新曲。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黔北深谷群山屹,万米天渠绕绝壁。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这就是我们的黄大发老支书,顶天立地。“活一天就干一天。”铮铮誓言,响切云霄。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是让他们看得见绿水青山,看得见白云蓝天,看得见碧草小溪,看得见雪域高原……还是让他们在有限的文本中打圈圈?我们不断追问。
一路修行做教师。在这条路上,我,以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即便要穷其一生,也要“蹲下身子看学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不会忘记给每一个学习成绩差、表现差的同学鼓励,哪怕是再干涸的土地,也要如黄大发老支书一样有着坚定而又执着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种子。
从你的全世界走过
你我相逢在璀璨的夜空
你守望初衷的身影
在缀满露珠的山头竞相绽放
你倾尽所有
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你,不老的身姿
温暖我潮湿的信仰
……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长成他们应该有的生命姿态、尊严和价值,无论是参天大树,或者遍地野草;无论是芬芳玫瑰,或者无名野花,都要做到心中有生、心中有责,用“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镌刻着光荣与梦想。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4
电影《天渠》是以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改编的。从上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坚持不懈动员并带领群众,在险峻的山区环境中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水渠。水渠让当地村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深受黄大发精神震撼与影响的村民们,亲切地称这条水渠为“大发渠”。这个故事不仅深入刻画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创业的崇高品质;更是充分体现了以黄大发为代表的基层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谋发展、谋致富,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为民情怀。
黄大发,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平凡的遵义人,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面对挫折失败不气馁,以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以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用尽一生修渠、护渠。可赞可喜,在他的带领下,草王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用干创事业的精神谱写了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理想信念,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引来了清泉灌贫瘠,始终为民服务,对党忠诚。
他,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楷模!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5
今日观看电影《天渠》,我的内心一直在深深地被感动之中。我不相信欣赏,还有什么柔软的地方不会被这个身影感动着,让人热泪盈眶。仍记得,一个苍老的身影,点燃生命的激情,忘我的工作定格在山间,像清晨的阳光不知疲倦,像傍晚的落日,余晖依旧洒满天际……
在现实生活中,无私奉献、造就丰功伟绩的英雄确实少有。而这种“现代愚公”更是少见。黄大发自小无父,9岁时母亲去世,此后便成了孤儿。十几岁时在大冬天打着赤脚给村里站岗,上级领导看到后,觉得这个瘦小的少年勤劳、能吃苦,于是发展成为党员,吃百家饭长大的他被任命为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后,他自己立誓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修渠历程。
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草绳下到擦耳岩用锤子凿。不知道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洪水一来,沟渠和草王坝人的心被冲得七零八落。修修补补十几年,水始终进不了草王坝村。修渠失败,黄大发没有选择蛮干。他暗下决心去学习水利技术,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修渠项目再次得到县、乡政府支持。
过年了,黄大发却带着一家老小又上了山。鞋磨破了没钱买,干脆赤脚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背炸药,脚板磨破皮,双脚血淋淋的。春去冬来,风餐露宿,三年时间,草王坝人勒紧裤腰带,用双手硬生生凿出了绝壁引水的奇迹!大渠竣工,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这条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时36年完成。
它镶嵌在灵宝山半山腰,就像是从天上引来的,水流到每家每户门口,灌溉着良田、喂养着牲畜。在2016年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500元。结束了草王坝因为缺水,全村种包谷洋芋,吃不上白米饭,只能吃包谷沙,无水、无电、无路,男人娶不上媳,光棍村名声不胫而走的日子!
我感动于那份震撼,只觉得让我们的心一起一伏强烈地共鸣,只觉得每次重温,泪水就要忍不住夺眶而出。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6
昨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为主人公的电影《天渠》。影片讲述了遵义市播州区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当地的群众靠着锄头,铁锤和双手,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九千多米的渠。这条渠是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这是一个让人为之感动和敬仰的事迹。他的这一举动让我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影片开始时,黄大发把红星水利修在了两山之间的夹道上,因为遵义市的气候炎热且雨水集中,如果不下雨就好长时间不下雨,一旦下雨,就一定是大暴雨,暴雨把山上的泥土都冲了下来,因为没用水泥修,导致一场暴雨后,所谓的渠已经不见踪影。就这样,知识欠缺导致了这一次失败。可是黄大发心里不甘,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去县水利站学习,从一无所知,到最后做出了设计方案。是啊,村支书黄大发的这种精神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但并不屈从命运的安排,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并在清华大学旁听,后来因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使世界为之震惊。果然知识会改变命运,他用自己的毅力缔造自己命运的神话!同样村支书黄大发在修渠的道路上经历这样那样的艰难困苦,他却用正确的设计方案为草王坝修成了渠,让这里青山绿水富饶美丽。
若是不学习先进技术而一味埋头苦干,这是没有结果的,而学习先进技术,不光是选择了希望,更是选择了用知识的力量,掌控自己的命运。改变贫穷,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草王坝的村支书黄大发很好的诠释了:只有用专业相关知识才能做成想要的事情,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7
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90后,没有喝过浑浊的水,没有经历过过年才能喝米汤饭的日子,更没有在大山悬崖边上负重走过路,更别说还得起早贪黑的干活儿了。我无法同曾经历过穷苦日子的草王坝村乡亲们感同身受,也无法真正体会穷苦日子下的坚韧不屈,只能从《天渠》里寻找那些艰苦的岁月和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愚公移山,移山的其实不是愚公,而是政府和群众。”《天渠》里的这段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9400米盘缠在悬崖绝壁上的水渠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是怎样的不易和艰辛。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群众的全力以赴。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为了这条渠,他被乡亲们质疑、嘲讽、埋怨,甚至失去挚爱的女儿,但他从未动摇过,始终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告诉群众——水渠一定要修,草王坝一定要摆脱贫穷富起来,他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兑现。
作为基层的一名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更多,能更好地聆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知晓基层现况,更能体会到基层工作开展的不易和群众思想上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总能碰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事,但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和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就一定得放在工作主心骨上,放在最前面。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我们就更要多跑几趟田坎,多开几次群众会,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了解当地的明情,多体谅群众的不易,也多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竭尽所能的为群众办事,做到问心无愧,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党组织的信任。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8
大化流行,生生不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滋养。人类要在千变万化的自然世界,获取这些资源、能量、营养,以备生存之需,还得付出艰辛的努力——天人合一,人须主动。于是,就有了盘古氏的开天辟地,燧人氏的钻木取火,神农氏的遍尝百草;有了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这是古老传说中的中国精神。
黄大发一位老支书,与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民,愣是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展现出了“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工作理念。黄大发36年如一日,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以实际行动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弯道,“一股劲”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们坚毅执着、有勇有谋,“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为一个时代镌刻光荣与梦想。
《天渠》这部影片的放映,我深知做为一名党员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黄大发为镜子,在思想认识、精神境界、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进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政治修养;实践党的宗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本色,加强作风修养,身体力行践行黄大发“凿渠”精神。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9
20__年4月2日晚,在__中医大学大礼堂观看了20__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黔剧《天渠》。
黔剧《天渠》主要讲述了黄大发一直带领群众,坚持不懈地在绝壁上凿渠引水,历时30余年,凿出了三个村的“生命渠”,解决了长期缺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能感受到黄大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黄大发支书作为一个外姓人,他被乡亲们质疑、嘲讽、埋怨、甚至失去了疼爱的女儿,但他没有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动摇过,始终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告诉群众——水渠一定要修,草王坝村一定要脱贫。“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评价他: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包谷沙变成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把水渠打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悬崖峭壁上凿渠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还要给村民们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黄大发多次召开党员支部会议,通过做思想工作和他自身的一举一动感动了当地村民,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们自发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村老小上山凿渠。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黄大发为了修渠,一是给女儿办嫁妆的3000元钱都捐去修渠,推迟了女儿的婚期;二是卖猪给女儿治病的钱都捐去修渠,却错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期。
面对草王坝村山高地贫的艰苦环境下,黄大发没有认命,没有叫苦,他毅然选择自学技术修果引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带领下,草王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党员黄大发为群众能吃上米饭、喝上清泉、过上好日子坚定决心,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担责的精神,令人敬佩。
当前,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都应树立勇于担当、实干苦干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不退缩,在实干中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在实干中破解发展难题,用实干担当坚守初心,永葆本色。始终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0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一首群众自创的顺口溜,充分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播州区平正乡草王坝村的贫苦日子。
电影《天渠》再现了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三十余载,绕3座高山,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9400米水渠的感人故事。黄大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给群众交上了一张满意答卷,他无愧于党员信念、无愧于群众信任。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黄大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心里要装着群众,凡是想着人民,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习黄大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懂得感党恩、守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严以律己,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始终保持党员本色。要学习黄大发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在本职工作中,积极主动,兢兢业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压,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1
4月15日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在储运部会议室共同观看《天渠》这部电影,看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触很深。有以下可以值得借鉴学习的。
1、黄大发愚公移山的精神
电影中黄大发利用毕生的时间,将水渠最终建设成功。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同样要具备这样的精神,不屈不挠,始终如一,迎难而上。目前摆在我工作的重要事项就是改革,用信息化、系统化代替现有自己的操作,从一人参与转变到多人同时参与,形成互相监督和互相督促的工作模式,这些都是基于新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
2、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电影中黄大发舍小家顾大家,具体表现为:女儿的嫁妆钱、儿子的工作、甚至于因耽误治疗失去了女儿的生命等等,这些鲜活的实际事件,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在工作上只有具备了为公的心,才能将工作做好。
3、勇挑重担,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在修建到难度特别大的工段时,工人们已经无法攻克这么大的难度时,黄大发挺身而出,踊跃投入到建设最前沿,将问题攻克。在工作中一定要具备这样的胆量,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4、切身为民,为民请命。
为什么能有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祖祖辈辈的人就是被水难倒了,这些是广大草王坝村全体村民世代的最大问题,为民请命,切身为民。
以上几点对我很是震撼,值得我去认真思考。生活中和工作上我将以黄大发的精神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砥砺奋进。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2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一首群众自创的童谣,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播州区平正乡草王坝村的贫苦日子。
电影《天渠》就是以这个不起眼的村落所发生的感人故事为题材,讲述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的获得者——黄大发凿山修渠,带领群众战天地、斗贫穷,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先进事迹。
电影再现了黄大发老支书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敢担当、牢记使命有作为的优良作风。黄大发老支书号召全村山下,历时三十余载,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绕3座高山的生命之渠,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落后历史,创造了百姓富裕的美好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群众交上了一张完整答卷,他无愧于党员信念、无愧于群众信任,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
通过电影的观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群众排忧难、做好事、办实事,凡是想着人民,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要懂得感党恩、守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严以律己,带头弘扬清风正气,保持党员本色;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在本职工作中,积极主动,废寝忘食,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压,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努力为社会事业奋斗。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3
《天渠》讲述了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在艰难困苦面前选择希望,通过知识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渠”,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
他是“山神”?
他是“当代愚公”?
不,他只是从平凡真实中走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在风雨兼程的执着坚守和战天斗地中,完成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的老人。
在观影后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年轻的黄支书带领着群众因为没有专业的挖沟、修渠知识,被一场大雨充成了烂泥沟。没有知识就改变不了命运,但他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希望。连20公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他决定去水利站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不比年轻人差,反而比年轻人更卖力。最终,做出了设计方案。这个片段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一点,有知识可能改变不了命运,但没有知识不可能改变命运。
挖沟、修渠需要大量的经费,在这种困难下,黄支书想到了政府,他打报告给县里,县里也高度重视草王坝缺水的问题,协调了各乡的水利预算款,凑齐了6万元工程款,但是扶贫不等于分钱,还需要村里群众凑集资款。一家两百元成为草王坝村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这时候作为党员的黄支书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他女儿拿出了自己的“嫁妆钱”,在悄无声息中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砸锅卖铁”凑齐了最后的一万块钱。这让我感受到要想克服困难群众与政府是密不可分的,这世上根本没有超级英雄。
影片中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黄支书女儿因病去世了,黄彬彩是家里最理解黄大发的人,支持父亲的每一个决定,她懂父亲的大爱,懂父亲无私奉献为的是谁。父慈女孝,可黄支书作为领头人,不得不将小爱搁置一边。当天渠造成,跪在女儿墓前的黄支书再也忍不住对女儿的思念、对女儿的爱在这一刻喷泉而出,嚎啕大哭起来。天渠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在我看来,要根除贫困,靠的是知识、群众、政府、领头人、还有小家的支持,这几个一个都不能缺。
不干,一点成功的希望都没有;
干,还有一线生机。
在困难面前,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4
电影《天渠》公映了,听到这个消息,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去看一看。原因是这部电影与《出山记》一样,都是演遵义人自己的电影,都反映的是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主题。影片是根据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的。播州区的前身是遵义县,新蒲新区未成立之前,所辖乡镇也属遵义县,所以对平正仡佬族乡来说,我并不陌生,甚至还能叫出许多亲戚朋友的名字。故《天渠》的公映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心灵的距离。影片中的主人公黄大发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历时36年,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深入刻画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创业的崇高品质。12月3日,在单位的组织下走进了电影院,置身于《天渠》中。
黄大发,201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先后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年份英雄”“全国道德模范”“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见过黄大发的人都说,这是一个朴素而慈祥的老人,没有过多的言语。《天渠》中的主人公几乎就是原型的翻版,让人感到影片就是真实生活的再现。的确如此,故事简单而感人,让我在观看中不知不觉反省自身,深刻认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一、执着就会成功
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没有畏惧过,一直不懈努力,最终水到渠成。
二、小事做到极致
修路、修渠在一些人的眼中就是不起眼的事,认为体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黄大发修渠,整整坚持了36年,天寒地冻不怕,悬崖绝壁不畏,是典型的“新时代愚公”,但就是这种小事做到极致的精神,成就了他最为辉煌的人生。
三、团结就是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无穷,黄大发带领群众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生命之渠。”再一次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钢、是铁。
四、信仰就是成功
信仰的力量无坚不摧。黄大发是老支书,是共产党员,他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放在心上。农民吃不上饭了,他夜不能寐,水渠可以说就是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天路”,最终,他靠坚定不移的信仰完成使命,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观影《天渠》,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影片中的一幕幕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现实中的黄大发曾这样说“我当时做事的时候没有想到现在,只要家乡改变了,乡亲们吃饱饭了就行。”“这条渠是我要修的,我是主人家,老百姓是帮我干,不是我帮他们干。”敢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凸显无遗。
《天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应该是浇灌我们生命的精神之水。“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所说的话,黄大发一生就是这样一锄一锤一脚一步地用普通人的平凡抒写出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忽然,我又想,许多人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而,黄大发未必读过。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5
古希腊人常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而这个包袱里面装的就是“责任”。
哪个人都有责任,但都是用行动来完成的。电影《天渠》的主人公黄大发用三十余载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勇于担当、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这是一个让人为之感动和敬仰的事迹。黄大发是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渠成开了致富路,过去长期流传于草王坝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的顺口溜现实已不复存在,如今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景象。
黄大发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老支书的故事,也不是简单的遵义人的故事,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燎原星火愚公志,同梦同心壮伟华。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是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身体力行自觉学习和发扬“凿渠”精神,做群众的模范,作青年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责任。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6
观看电影《天渠》,我的内心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始终记得,一个苍老的身影定格在山间,像清晨的阳光不知疲倦;像傍晚的落日,余晖洒满天际……
时代楷模黄大发,愚公精神谱新曲。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筹;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这就是我们的黄大发老支书,顶天立地。“活一天就干一天”,铮铮誓言,响切云霄;此情此景,无比动容。
我感动于那份执着,只觉得每次重温,泪水就会忍不住夺眶而出。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是让他们看得见绿水青山,看得见白云蓝天,看得见碧草小溪,看得见雪域高原……还是让他们在有限的文本中打圈圈?我们不断追问。
一路修行做教师。在这条路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关怀和鼓励,如黄大发老支书一样有着坚定而又执着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种子。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长成他们应该有的生命姿态、尊严和价值,无论是参天大树,或者遍地野草;无论是芬芳玫瑰,或者无名小花,都要做到心中有生、心中有责,用“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镌刻光荣与梦想。
从你的全世界走过
你我相逢在璀璨的夜空
你守望初衷的身影
在缀满露珠的山头竞相绽放
你倾尽所有
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你,不老的身姿
温暖我潮湿的信仰
……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7
近日,观看了影片《天渠》,影片是根据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讲述了从上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同志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一直以来滴水如油的历史。这个漫长的凿山引水的宏伟工程,也是一段曲折的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的新时代愚公移山的天渠精神。
在影片《天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水渠,更看到的是黄大发为了让百姓脱离缺水情形,坚定地投入修渠当中。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这种不忘初心,坚强乐观,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管理者,就要在管理工作中狠抓安全生产,落实各项管理规定。要作表率,依照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行使权力,处处以身作则,切实做表率作用。深入工作现场,了解现场环境,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深入员工之中,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法规教育等,组织员工学习,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当仓库库房紧张,工作开展困难时就要学习不怕困难的昂扬斗志,要像黄老支书及其率领的团队一样,“修不成渠、引不来水愿意拿命来换”,克服困难,不懈努力,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这部电影掀起了学习当代愚公精神的热潮,大力弘扬并践行愚公移山精神,团结奋斗,苦干实干。作为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党员,在工作中更要敢于担当,为员工干实事,为员工谋福利。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8
电影《天渠》是以原贵州遵义市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讲述了他在面对草王坝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困状况下,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迎难而上,以36年的不懈努力,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夸三个村10余个村民组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贵如油的落后历史。
电影的开始是一条等待打水的排队长龙,但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打出来的水竟然是黄泥水,这种情况是让我们生活在现在社会中完全体会不到的,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90后,没有喝过浑浊的水,没有经历过过年才能喝米汤饭的日子,更没有在大山悬崖上负重走路,更别说起早贪黑的干活了,我可能无法同经历过穷苦日子的草王坝村乡亲的感同身受,但是我能从电影中寻找那些艰苦岁月里的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主人公黄大发的那一句“愚公移山,移山的其实不是愚公,而是政府和群众。”他不单单停留在激励村民的话语上,为了凑足那修渠的1万块的缺口,甚至不惜卖掉自己早已置办好的棺材本,在自己妻子极力的阻碍下,还说了“如果没有完成这条渠,哪怕是躺在棺材里也不能安心。”这句话非常的重,更是体现出了黄大发对修渠坚定的决心!见黄大发如此的坚定,黄大发的女儿也是非常的支持自己的父亲,拿出了自己的准备好的彩礼钱,给予了父亲实实在在的支持,更是解决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子,也是在乡亲的面前做出了一位党员该有的带头作用。
在修渠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面对自己儿子的不理解,乡亲们的反对,黄大发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最终儿子还是加入了修渠的队伍中,分配时将儿子分配到最远的工段,做好了表率作用,在没有运输车的情况下,他主动找人,在不支持的情况下,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对方,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就带头下,自己下不动了就找到自己的儿子去下,一句“别人的儿子我赔不起”的经典话语。为了这条渠,在刚开始的时候,被乡亲们猜疑,嘲讽、埋怨,甚至失去了挚爱的女儿,更是连女儿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直到电影的最后,天渠修成,拿着一碗干净的水端到女儿的墓前,看着女儿的墓碑痛哭起来,此情此景,让人动容。
因为这条修了36年的渠,让村里的乡亲改变了滴水贵如油的情况,让乡亲们喝上了干净的水,因为这条渠,带动了村里的农业,产量对比从前更是翻了好几番,就是因为这条渠,黄大发把村民从贫困带向了发展的新农村。
通过观看电影,使我感触良多,生活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学无止境,学习强国,党员就是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敢于冲锋,冲到群众的最前头,身为一名生活在新时代温饱不愁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学习黄大发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的信念,克己自律,远离不良作风,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19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勤于学习、知行合一,敢于担当、勇于创造,心系群众、廉洁奉公……我知道可以用这样一些词汇来形容黄大发的精神品质,但是,也只有当我从影片《天渠》中目睹一位年过半百的共产党员,为了让饥肠辘辘的乡亲吃上米饭、喝上清水,而苦学技术,而忍辱负重,而栉风沐雨,而冒死凿岩,而强忍悲痛的场景时,我才明白:这每一个词汇的背后,都是数不尽的艰辛,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德服人、以文化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触及灵魂……我也知道可以用这样一些词汇来评价电影《天渠》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但是,如果不去亲眼看看影片中黄大发的妻子为了阻止丈夫变卖棺材筹钱修渠而哀声恸哭,看看黄大发那体贴孝顺的女儿病危之时硬撑着让父亲忙自己的事情却说自己没事,看看沟渠通水后乡亲们欢欣不已而痛失爱女的黄大发独自一人以水祭女的镜头……不听一听影院里观众轻声抽泣的声音,便体会不到那些词汇的真正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看了电影《天渠》之后,我对这些论述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代需要英雄模范鼓舞士气,时代需要精品力作成风化人。期待黄大发这样的时代楷模不断涌现,期待影片《天渠》这样的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观看《天渠》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篇20
观看电影《天渠》后,我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电影讲述了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老支书黄大发历时36年,带领广大村民开山劈石挖渠引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大发渠”,解决当地靠天吃水困境的感人至深“当代愚公”故事。
“大能,你说,那座大山是谁移走的?”“是夸娥氏两个儿子啊!”“不,我想明白了,这两个,一个是政府,一个是群众!”这是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台词。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之下,我们还有什么山移不开,什么渠打不通,什么困难不能去克服呢?大发精神,即是“愚公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很多次了,可是在电影中,黄大发以自身的坚定为我们诠释了当代的“愚公精神”。为弘扬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黄大发同志“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除了“愚公精神”,黄大发身上,我还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钉钉子精神”。电影中,黄大发挂在悬崖上,下面是万丈深渊,上面是群众们拉住的绳子,黄大发在这中间,唱着“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为自己鼓劲,手上的钉锤一锤一锤认真、不懈地敲打着。正是他这样的精神,才能坚持三十六年的修渠之路。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干事业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我们更要学习黄大发的“愚公精神”“钉钉子精神”,坚持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