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2024-01-02 08:38:38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1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结推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党委教师工作部前期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征集工作,经各二级单位申报、学校专家小组评审,现已评选出典型做法、特色活动优秀工作案例19项,花梨先生将持续推出这些优秀工作案例,助力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

合力打造外语“金课”,彰显党员教师担当

外国语学院

我院高级英语教学团队以打造国家级“金课”为契机,通过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带动课程和团队建设,取得了一些实绩,树立起良好的师德群像。

一、规范师行。依托所在系及党支部活动,定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文件,收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典型事迹,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提升师德。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讨论,感受和诠释“修身、立德、敬业、爱生、奉献”精神。通过团队带头人、全国师德标兵颜静兰教授的教书育人事迹感染和教育团队。通过系列讲座,如颜静兰教授的《教师的素质与修养》《今天我们怎么做老师》《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素养》等,助力全国及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

三、强化师能。通过积极参与大思政教育、建立和实施“六化”教学管理体制、锻造在线教学能力、做好“结对子”和“传帮带”工作,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等系列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了一批教研骨干,有效带动了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升了师能。

四、传递师爱。成员都曾经或正在担任班导师,不仅在课内知识传授、也在课外交流的细微处体现对学生的真挚关爱。通过融洽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扶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和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参加学科竞赛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传递师爱,助力学生成长。

五、造就师才。团队师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成员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教学名师,全国教学比赛特等奖、全国演讲和写作最佳指导教师等各类教育教学荣誉。国内多家媒体,如《解放日报》、上海教育新闻、《浦江纵横》杂志、图书《解密榜样——华东理工大学典型人物报道集》、《华东理工大学校报》等报道了颜静兰、王慧、赵宏等老师的事迹,有效宣传了华理外语教学,形成了较好的媒体影响力。

推进“1+1+3”工作模式,立师德铸师魂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评价一名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道德考量。师德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围绕“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依托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提出“1+1+3”的工作模式,第一个“1”是1个结合,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规章制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第二个“1”是1个重点,以教育教学为重点,“3”是3个着力点,分别是工作机制、师资团队和考核监督。

一、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共管、系所落实”的工作机制

聚焦立德树人,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严把政治关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学院党委的领导,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成立由学院书记、院长牵头,党委委员、副院长和资深专家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学院相关建设规划和任务,通过支部主导,系所协同实施开展。新建的工作机制达到了以顶层设计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落实,以分层行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全覆盖。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依托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了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上海市科技功臣、国家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张江树教学名师等名师引领,使全院200多名教师在行使课堂教学主体时,成为传播知识与思想,塑造灵魂与使命的担当者。

牢记初心使命,厚植立德树人的情怀。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育人情怀,如“为人为师为学”宣传典型徐志珍教授的西部援疆故事、田禾院士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取得卓越科研成果的故事、服务西部精准扶贫的优秀学生事迹、诺奖得主费林加教授的成长故事等,以及结合学院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典型案例的“感悟化工强国之路”党课,培养有情怀的教师、有情怀的课堂。

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育人观念。分别组织教师参观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延安和井冈山等,观看优秀教育影片等。2019年,学院以“身边榜样、引路青年”思想篇、专业篇、生涯篇、成长篇四场系列活动覆盖了教师、学生、校友、退休教师等不同群体,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亮度”,增加了“红色”,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年邀请马列学院的思政名家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建设了青年教师培训基地,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师结对子,形成“教研相长”共同体。

三、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健全综合评价,关注教师发展。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自我约束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岗位责任书设置、工作量测算、绩效奖励优化等精准发力,开展“优秀年度教师”、“化学之星”等评比活动。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在各方面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教师自评三者相统一,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教学能力和育人情怀、教学成果等多元维度作出系统、全面的评价,促进师生全要素发展、全人格成长。开展了专家听课、领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等模式综合考察教师的育人效果,给予精神奖励与绩效奖励。五年来,学生评教满意度逐年提高,在2019-2020学年达到99。8%。

党建引领思想建设,以全方位教育培训立师德铸师魂。以“学好新思想”为重点带领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确保学院办学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育人导向。制定师德培训方案,五年里分别组织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研究生导师、班导师、辅导员、教师党支部书记等500余人次参加22次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基地、教学授课比赛、教改项目研讨等30场活动,邀请名师和团队现场进行师德教育和带教活动20次。发挥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的示范作用,带领教师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化学堂”培优平台,在名师的引领下开展教师风采展示,引导百余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援疆、扶贫、科普等活动中,覆盖活动人次3500余人,媒体报道超过300次。

多年来,学院引领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突出。学院建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持续推进师德涵养,涌现了一批优秀集体与团队,包括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五四红旗团委等各类优秀集体22个。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造就了一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层次师资队伍。田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徐志珍获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宣传典型,2名教师获评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屡创佳绩,四十余名教师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张江树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党建引领、精准育人”成效显著,培养造就了一只高浓度的人才队伍。新增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16人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效显著,田禾院士三十年秉持科技强国初心,带领团队参与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成立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构建国际高端人才在上海开展新形式国际合作的新机制。以张金龙、牟伯中、黄永民等为代表的学科教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领青年教师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在催化材料制备和新能源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采油菌种送上太空,解决微生物采油的“卡脖子”问题;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动机研制核心功能材料-催化剂,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2

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艺术学院将该项工作与专业知识教育深度融合,强化教育带动,筑牢教师理想信念根基。2019年3月,艺术学院成立了“学习创未来”工作室,围绕理论学习可视化,以师生同创、专家参与的形式组建。两年来,“学习创未来”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为主要内容,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将党的理论知识、革命故事、英雄人物传记、红色景点介绍等,用专业的视觉表达方法,以图片、长图、动漫等形式生动展示,不断引领全院师生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引导专业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到专业作品创作与指导的全过程。

一、项目目标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学习创未来”工作室围绕理论学习可视化,以师生同创、专家参与的形式组建,让所有参与进来的教师都能在课堂之外共同挑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担子”。在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逐渐主动提升专业知识教育中的政治高度、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在作品创作实践中坚持育人的价值性,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保证育人方向,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二)深化教师的价值引领

为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做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就要坚持“让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原则。一方面,“学习创未来”工作室聘请了上海党史研究室相关处室的专业研究人员担任理论指导专家,定期为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确保理论可视化中的理论准确度和严谨性,增强理论学习的生动性、系统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学习创未来”工作室在新媒体平台不断推出的动漫长图、MG动画、四史学习卡片等内容,引导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四个意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助力教师提高政治素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以专业融合为引领的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实践

(一)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结合,增强教师育人意识

“学习创未来”工作室分为文案组、视觉组、动画组,以师生同创、专家参与的形式组建,目前已有13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在承担自我创作、指导学生的任务中,需要做到作品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发展历史和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不再是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专业人员,而成为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关怀国计民生、具有人文情怀和责任感的育人能手。

目前,工作室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已精心创作了21章节系列动漫长图和5集系列MG动画,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线,制作了原创MG动画,重温建党历史,致敬建党伟人。2020年6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开启了“手绘接力建党99周年,重温党的历史重要时刻”活动,由15名教师与40名学生共同参与,手绘了50余幅作品,通过手绘回顾建党99年以来的沧桑巨变。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

根据师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学习创未来”工作室主动转变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不断推进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2019年6月,“学习创未来”工作室策划推出了“我写”、“我说”的重温入党誓词和“手抄入党誓词”的书法展览活动,共有7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2021年2月起,“学习创未来”工作室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学党史系列,包括“连环画里学党史系列”、“喜迎建党百年100天倒计时系列”等,以连环画、学习卡片为阅读载体,共同回顾党的党的革命岁月与烽火历程。

三、工作成效

(一)扩大以专业融合为导向的师德师风建设覆盖面

“学习创未来”工作室策划的系列活动中,已有13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师生所创作的作品均在艺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目前已推送60期,累计阅读量突破1万。

(二)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从2019年起,艺术学院教师申报课程思政项目的人数逐年上升。2020年,艺术学院获批3项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2021年,艺术学院申报6项课程思政项目。

(三)作品成果获科研项目立项

由“学习创未来”工作室师生申报的“学‘习’三十讲”已获得校文化建设委员会项目立项、“思想理论学习可视化设计”已获得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发展专项研究基金,两个项目均已顺利结题。

传承经典,师德师风代代传主题党日活动

生工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物工程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上级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工党支部活动相结合,围绕师德师风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一直传承着优良的师德师风,即将退休的__老师是团队中优良师德师风教师的典型代表,该系的教师团队近几年陆续引进了5位青年教师,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正迎接国家工程认证,基于此,食品系教工党支部借助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建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建设。

主题党日由食品系教工党支部组织策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__主持,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__、副院长赵黎明、工会主席__出席。

__在致辞中肯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借老教师退休契机开展师德师风传颂活动的积极意义,高度赞扬了__老师从教30年桃李满天下和对专业建设的重要贡献,代表学院对__老师的光荣退休表示祝贺。__鼓励青年教师传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打赢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关键之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__以同学同事的身份,满怀深情地回忆和分享了她和冯老师一起读书、一起为学院、为食品专业努力所走过的峥嵘岁月。她为__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师德修养点赞,畅谈见证华理发展的感想,抒发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心声。

__老师回忆起在华理读书到从教37年的经历,分享了三点感悟:“执着、关怀、梦想”。首先,冯老师高度称赞了华理食品人坚毅执着的追求,从一无所有到渐成规模,是华理一代代食品前辈不懈努力的回报。其次,冯老师重点强调了华理生工学院及食品系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事例及生活细节,让在场的各位青年教师也感受到了生工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最后,冯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当初的梦想和华理食品人当初的梦想,以及为梦想奋斗的不懈追求历程。同时,也期望新一代华理青年食品人继续努力,让食品系未来越来越强大!

__概括了__老师在食品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方法、学生培养等方面的突出成果,同时,对冯老师为食品系做出的贡献表达最衷心的感谢,也祝福冯老师在退休后能够身体健康、开启绚烂的人生崭新篇章。

__老师与每位参加党日活动的老师分享了她亲手制作的饼干,赵黎明代表学院赠送了退休纪念品。

随后,新老教师展开了关于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教学方法、学生培养、科研方向等方面的互动讨论。同时,为表达对__老师的感谢,食品系全体教师为冯老师献上鲜花以及荣誉证书,以感谢__老师对华理生工学院和食品系做出的努力。活动结束之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为各位新老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为青年教师创造了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学习、相互交流,食品系的教学质量及团队凝聚力将会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3

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旨在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展示优秀导师和优秀科研团队的卓越风采。“良师益友”评选活动自开展至今,每三年举行一次,已在全校范围内推选出50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20个“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在研究生导师中树立了一批先进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密切了师生关系,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出教学相长、师生相宜的优良学风。

一、工作目标及意义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导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建设的思路逐步转移到内涵建设,从以量为先转为以质为本的发展阶段,而高水平的导学团队是学校“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战略推进的重要保证。高水平的团队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对构建适合中国高校发展的一流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导师与优秀导学团队的评选和培育,既是对广大导师的亲切关怀,同时也是对广大导师给予厚望,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旨在通过这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关注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加强导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二、工作实施与开展

一、根据工作主题,明确工作目标

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以“高山仰止,青蓝互映”为主题,旨在展现“师生亲爱,科研热爱,同学互爱,生活珍爱”的浓浓师生情谊,挖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展示优秀导师和优秀科研团队的卓越风采。

二、指定参与对象,保证公正开展

活动参与对象为华东理工大学全体在编在岗的研究生导师、科研团队,在评选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每次评选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10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提名奖10名;“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10个、“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提名奖10个。

三、制定评选标准,保障工作质量

1、“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标准。体现“五佳”:师道风范佳、学术水平佳、育人成效佳、开拓创新佳、关爱学生佳。

(1)师德风范佳: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2)学术水平佳: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在本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带领团队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3)育人成效佳:所指导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4)开拓创新佳: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注重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在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方面有所成就;

(5)关爱学生佳:能对研究生的生活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必要的支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未来发展方向。

2、“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评选标准。体现“四优”:团队建设优、科研成绩优、学习氛围优,文化建设优。

(1)团队建设优:团队教师总数两名及以上,学生总数(包括已毕业学生)10名及以上,有已毕业的研究生;含博士点的团队必须包含硕士、博士,若无博士点则不要求含博士。

(2)科研成绩优:团队成员在重点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或在相关学科领域获奖,以及拥有专利成果,或指导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获奖等;

(3)学习氛围优: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业,团队学生中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数不超过10%,延期毕业学生不超过30%,有受处分学生的团队不得参评;

(4)文化建设优:师生间关系融洽,亦师亦友,同学间互助友爱,情谊深厚,团队每年至少有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四、创新活动形式,发挥榜样作用

本项目通过开展优秀导学团队、优秀导师的评选活动,在我校传统项目良师益友的评选活动中增设优秀导师导学团队的评选,创新评选形式。实现导师对研究生智育、德育的全面指导,共同树立优秀导师与学生的典范。同时举办获得各类优秀个人或优秀团队荣誉的研究生导师年度表彰大会和经验交流会,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导师育人的使命感。通过兼具“示范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展示宣传,形成带动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导学团队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同行的肯定、学生的尊重,真正做到“学好为师,德高是范”。

三、工作经验与成效

一、在研究生导师中树立了一批先进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

通过一系列活动评选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10支“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通过华东理工大学校园网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设立“良师益友”专栏,将优秀导师的卓越风采展现给广大师生。

二、密切了“师生亲爱,科研热爱”的良好师生关系

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学团队的评选和培育,既是对广大导师的亲切关怀,同时也是对广大导师给予厚望。通过这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导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深刻认识到导师是研究生培育的第一责任人。使导学团队意识到“四个明确”:明确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拔尖创新性人才;明确责任——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主导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明确要求——掌握培养过程、培养环节等各项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方法——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三、营造了教学相长、师生相宜的优良学风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受生源多样化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良师益友”活动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4

信息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班导师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的指导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的工作职责。学院倡导将积极教育理念引入班导师工作当中,通过正确思想的引导,让学生感受正能量,成为一个阳光、乐观,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通过学业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制定职业规划;通过心理疏导,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困惑和困难。班导师应该善于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增强自信,体验成功;发展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创造出积极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达到可以在更加积极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积极教育理念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它是心理学领域在20世纪末兴起的革命思潮,是致力于研究人们自身所固有的积极心理、发展潜力和美德等优秀品质的学科,而不是关注问题本身和纠正错误,强调对个体实施积极有效的积极心理干预,主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内心所产生的各种疑惑和问题,进而激发人自身内在所特有的积极力量,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固有的特殊潜力,以帮助有效的应对其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使其最终获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以此来推动个人、家庭与社会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人生目标与规划

案例:“如何引领大学新生新起航?”。初到大学,环境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班导师首先要引领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分析大学与中学的深刻变化,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看、所想、所思,引导学生去接纳所不能改变的,积极主动迎接变化,去看所拥有的优势和资源,积极调节心态;其次激发学生的梦想,深度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撰写大学四年的规划。梦想是点燃生命的发动机,伽利略曾经说过“没有人能教你什么,你只能发现存在你心中的一切。”每个同学写下文字中看到对梦想热切的渴望,并从学业、学识、兴趣及身体健康等多维度建立了详细的长期目标,同时设立每学期的短期目标,使同学在新生阶段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很好地预防新生的松懈情绪出现,大胆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

(二)着力构建优良的班风

基于积极教育的理念,提倡“助人自助”精神,突出强调个体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与集体互赢之间友好关系的普遍意义。具有良好班风的班级体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体,优秀的班级体是一个学生成长的沃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班风,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优良班风,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形成遵守的行为,起到陶冶情操、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导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相处:推荐《人性的弱点》和《非暴力沟通》等书籍共读,珍惜缘分,求同存异,共创思维。在班会和其他同学分享阅读感想,彼此滋养,彼此促进。其次在文体活动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组织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齐心协力,共同创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一次次的共创,促进积极思维和坚定信念的建立。班导师全程为同学加油喝彩,赞赏与赋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独一无二的价值感、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分享共创助力学业发展

“大学之学,即学府、学人、学问、学业。”学业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首先,端正态度。对于大学生,学习很重要,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尽快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制定集体的学习目标,共创切实可行的方法;成立课程学习小组,带领全班同学定期组织每门课程的学习讨论交流会,邀请学霸小讲师给全班同学讲解题目,邀请学长给全班同学介绍每门课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了创造更多的交流讨论机会,组织全班学生定点教室自习。班导师要不断为同学们赋能,肯定同学们的努力,赞赏班委和小讲师在班集体的积极奉献,跟踪到每个学生的每一门课,一对一帮助基础薄弱学生。终究原因,良好的学风和分享共创,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帮助学生提升人生格局

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发言。在班级成立读书会,共读好书。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困惑,班导师推荐并分享好书,诸如《终身成长》《一生的旅程》《掌控习惯》及《人生效能手册》等等。班导陪伴学生学以致用,定期地分享践行中收获和困惑,每月养成至少一个好习惯,不断的坚持与更新,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变成自己的习惯,收获不一样的人生,助力学生人格成长。

二、效果与反馈

将积极教育理念引入班导师工作的班级,无论从学习成绩上还是精神状态上,都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收获和成长。除成绩表现优异外,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正面、积极、阳光。

三、思考与小结

积极教育理念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理论指导,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决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学生的情况、专业的特点、以及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不断修正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班导师的工作中运用积极教育理念,能够更有力地感召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并帮助学生落实到每天的行动,激发学生不断追求优秀的内驱力。

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

——以义务法律咨询为抓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法学院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法学院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为学校师生以及附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难题。同时,影响和带动了大批学生参与法律咨询志愿服务。

一、主要举措

(一)以党支部为中心建设骨干队伍

作为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院重点组织动员学院青年党员教师,以3个教师党支部为主力,徐汇校区与奉贤校区学生党支部作为后备支撑力量。以党员师生为骨干,建设了一支精干得力的法律咨询队伍。学院师生们利用自己在经济法、劳动法等法学领域的专长,积极为学校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二)日常咨询与专场咨询同时推进

义务法律咨询依托与学校工会的共建,在工会八角亭一楼专设了法律咨询室,在工作日开展日常咨询。周一至周四由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咨询服务。每学期,设一名研究生党员为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负责督查、指导与总结整理,周五则由教师接待咨询。

参加义务咨询的师生会对日常咨询的情况进校讨论,整理并加以总结。学生如果因为知识及能力限制不能当场解答,则在讨论时请教老师或查阅资料。之后再回复对方,保证了法律咨询服务的准确有效。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学院安排了专场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除了解答相关法律问题,还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展板、发放法律维权宣传资料,引导师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三)线上线下多种咨询方式相结合

义务法律咨询采用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和电子邮箱咨询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服务对象可以通过排班表了解值班师生的信息,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咨询方式。这对服务对象来说,是极大的便利。

二、创新之处

参与力量方面,以党员教师为主力,非党员教师和学生做支撑,逐步建设起一支专业力量雄厚、拥有奉献精神、精干得力的法律咨询队伍。

咨询内容方面,咨询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在劳动就业、消费者权益、刑事法律、债务问题、教育问题基础之上,不断增添婚姻家庭、住房法律、医疗过失等更为生活化的咨询项目。学院还根据不同节日或群体订制了不同主题的专场咨询。妇女节着重女性维权与福利,“3。15”突出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五一劳动节强调劳动权益保障,教师节期间则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各个方面。

咨询形式方面,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方位咨询。现场、专场、电话、邮件等咨询方式,更好地为师生群众提供方便。

三、工作成效

(一)通过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学院教师们得以深入了解世情、社情、民情,强化了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

(二)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师们的带领下,学生志愿者不仅在提供法律咨询的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还将老师们服务群众的志愿精神传承下来。他们除了参与义务法律咨询,还在周边社区、中小学校开展送法进社区、进校园的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开展普法宣传。

(三)师生发挥专业能力,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法律问题。义务法律咨询为学校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咨询法律问题的途径,在相当程度上切实帮助他们解答法律疑惑,解决法律纠纷。

(四)通过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有效促进了法律知识、法制精神的传播和普及,为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提供了群众基础。

(五)自学校设立法律系以来,法学院教师就不定期地在校内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十几年来,青年教师和历届研究生、本科生持续加入义务法律咨询队伍,形成了学院良好的传统。

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法学院的义务法律咨询服务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了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老师们的行为,无声地向学生传达着奉献理念和法治思维,春雨润物一般实现了价值引领。法学院将切实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持之以恒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5

自教育部等七部门发文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以来,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为标准,以支部特色党日活动和共建活动为抓手,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服务师生,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一、夯实学习教育,初心使命烙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要以理论学习为基础,思想上的坚定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支部以学习教育主题为载体,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确保主题教育出成效。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支部聚焦脱贫攻坚,结合专业特点,精心组织开展“向世界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先后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挂职的两位华理扶贫干部,通过现场座谈和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扶贫中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往事,党员切身体会到扶贫工作中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扶贫干部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如何在民族脱贫减贫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形成一个个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活动还邀请了身边教师同行分享翻译妇女脱贫故事书籍的心路历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拿起手中的译笔,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部还注重抓好“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围绕“四史”学习教育,支部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时任支部书记赵蔚以改革开放史为重点,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并带领党员学习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支部很多党员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可以说是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随着党课一边梳理,一边回忆,让支部党员更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正确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支部还把“四史”学习教育和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和观看红色影片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参观四行仓库和观看电影《八佰》。抬头仰望弹痕累累的西墙,驻足在烈士们的“英名墙”前,看着让人泪如泉涌的电影片段,党员们心情沉重,倍感新中国之来之不易,更激发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斗志。

坚持思想铸魂,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使理论学习系统化、常态化,强调学习要入脑入心,见于行动。支部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相互督促,你追我赶,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在学院党委开展的“学‘四史’、悟初心、践使命‘学习强国’APP积分周周赛”活动中,支部在所有支部中党员平均积分排名最高,获得“2020年度‘学习强国’学习优秀组织奖”;支部五位党员获得“2020年度‘学习强国’学习优秀奖”。在‘学习强国’的总积分学习报表中,学院前10名学习标兵中就有5位是支部党员。两年多来,支部党员已经养成了随时、随地、随手打开“学习强国”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每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在召开之前,支委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就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民主评议大会上,支委和党员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检视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计划,每过一段时间,支部要求党员自检整改计划的落实情况,切实贯彻把学习教育的实效落在党员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上。

二、严把教学质量,课程建设创新篇

支部始终把学习教育和教书育人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相结合,不断激发党员教师内生动力,让党员教师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成为教学改革的先锋队,引领广大教师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改革创新,开创教学科研新篇章。

支部所在的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的是学校一、二年级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多、水平差距大、教学班级多,近年来又面临课程学分从10学分锐减到6学分,给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难题。大学英语教学部实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首先,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分层次教学,从原来的两个层次增加到三个层次,设立拓展班、提高班和基础班,其中拓展班是为英语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设立的,党员教师勇挑重担,寻找新的教学材料,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等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为优秀学生量身定制精品课程。大学英语部还设立跨文化交际、学术英语读写、语言基本技能等多个模块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也是支部党员,带头组建教学团队,承担模块课程教学。其次,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投入,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大学英语晨读基地”晨读活动已连续开展11年,每年吸引3000多名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基地负责人的支部党员余建平每周都要去晨读现场看看。没有那么早的校车,他总要自己驾车提早一个多小时到学校,到晨读的教室去转一转,听一听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支部封宗颖、史晓慧等老师连续5年面向全校低年级大学英语学生开展“大学英语陈述大赛”;张杰老师携手拓展班教学团队连续2年组织拓展班学生开展“英语短剧大赛”;张新老师负责组织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华理赛区比赛,并指导我校学生获得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特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教学工作面临着一场“大考”。支部将如何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作为新学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主题党日活动。视频会议上,四位党员教师分享了各自开展网络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吴承钧老师新开了《老子思想与美国戏剧》的全英文慕课,介绍了慕课建设的程序和细节,建课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以及由此引发的她对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思考。朱晓琴老师从课前思考、内容设计、调整反馈和课后总结几个方面分享了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始线上教学的过程,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待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谨慎严谨的教学态度。史晓慧老师从技术层面介绍了自己录制课程视频的方法和经验,并用丰富详实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线上课堂和学生互动,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智慧,给其他教师带来新的启发。疫情期间,支部所有党员教师都参与了课程视频录制。在录课过程中,有的老师发现深更半夜的时候环境噪音最小,录课效果最好,于是半夜开始录课,一录就录到了晨光初现。还有老师做过大概的计算,每准备线上2课时的教学内容,线下的付出超过20个小时。课时没有变,班级数量没有变,但大家的工作量大大地增加了,但是支部党员牢记初心使命,顶住了压力,保质保量完成了教学任务,战胜了“疫情”。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这是一线教师党员的深切体会。走过了不平凡的2020,我们又迎来了发展的“新征程”。五位支部党员组成的教学团队成功获得我校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楼燕斐老师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以及课程思政专项奖。接下来,支部将沿着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道路不断探索,坚持以党建引领育人,以党性煅铸师魂,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夯实立德树人之路。

三、依托专业优势,志智双扶育英才

支部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帮扶共建活动,把教书育人向课外、校外拓展。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实施了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的高校专项计划“励志计划”,招收进来的学生组建了“明德班”。这些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子,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由此,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与“明德班”学生开始了结对帮扶,至今已累计惠及807名学生。

7年来,支部为“明德班”学生量身定制了系列帮扶活动:通过各类英语专题讲座,教会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问题,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资料;利用学习交流群,定期给同学们推送合适的英语学习资料;利用午休时间,每周开设读书会,带领同学们一起读英语报纸,扩大阅读积累词汇;推出固定的面对面答疑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为了鼓励同学们开口说英语,组织定点晨读和英语朗读竞赛。此外,还用支部的获奖奖金为同学们购买英语词典、词汇手册、四级真题等学习资料。

结对帮扶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同学们不仅英语成绩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许多学生还不约而同选择反哺社会: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报名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有的选择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到云南贫困山区扶贫支教,在校生也主动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公益夏令营,用“云”支教反哺家乡学子。

不仅如此,“明德班”的一名毕业生还牵线搭桥,促成学院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大成中学开展暑期夏令营,志愿者们用英语设计各类兴趣课程和活动,为山里孩子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2019年暑假,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时任支部书记赵蔚带队,赴云南寻甸为当地高中教师进行培训。从“英语教师素养”到“英语史”,从“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到“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用8堂内容丰富、讲授精彩的培训讲座,为乡村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智慧。

“把英语带给乡村,把世界带进课堂,把‘扶贫’‘扶志’‘扶智’落到实处。希望支部党员能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把向贫困地区的支教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这是学院党委书记__对支部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党员们的辛苦付出和多年传承,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成为了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上海市新时代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及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面向未来,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全体教师矢志深耕三尺教学讲台,不忘初心使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甘做“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选树师德师风典型,“校园新星”正当时

工会(妇委会)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意愿,遵循教育规律,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先后向广大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党中央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对师德师风建设规律的把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兴国必先强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管理改革、教师待遇、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举措。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

“校园新星”的评选,旨在面向全校所有岗位发现、举荐优秀青年人才,鼓励青年教职工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理念,搭建展示、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助推青年教职工成长成才,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评选活动现已成为一项青年品牌工作,成为校各级党政关心重视、教职工关注支持、青年热情参与的一项活动。

一、主要举措

(一)建立三年一评选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层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新星”评选活动始于2011年,至今举办四届。2011年6月,校工会组织开展了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校园新星”评选活动,来自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岗位的37名候选人参加评选。截至目前,总计评选产生“校园新星”83人。

(二)多方协同,宣传弘扬育人名师先进事迹

“校园新星”评选产生后,校工会注重与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等部门多方协同,形成了密切合作、系统推进的工作网络。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工会、花梨先生、华理教务等微信公众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新星”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楷模看齐,凝心聚力、戮力同心。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引导广大教职工,旗帜鲜明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在模范引领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深度对话“校园新星”,用“有温度”的文字材料献礼建党百年

一个典型一根标杆,一个“新星”一种导向。近期,校工会启动《对话新星》书籍稿件的收集、整理及撰写工作,在现有新闻报道、网络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近“新星”,挖掘“新星”背后的成长、成才故事,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的温度。

二、工作成效

(一)师德师风建设“风向标”旗帜鲜明,各自岗位不断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他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树立了良好榜样,激励着全校青年教职工为学校事业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他们中有些教学科研骨干勇挑重担成为了学校中层干部,有些管理新星勤奋求实、踏实努力,也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学校“十四五”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校园新星”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显著

“教学新星”带领着青年教师们奋战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赛场上,他们正金夺银、勇攀高峰,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教学新星”孙金煜作为市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教学能手”,投入大量精力,协助我校第三届、第四届市青教赛参赛选手做好备赛工作,两届选手取得骄人成绩。“科研新星”马骧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长,始终坚持“交流、创新、凝聚、发展”的宗旨,带领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各理事,积极开展了“优青沙龙”“院士有约”“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属于自己的“青椒梦”。诸如孙金煜、马骧这样默默影响广大青年教师的“校园新星”还有很多,共同为学校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做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6

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职业生涯的开始是塑造教师道德风貌的关键时期,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从教知识的积累、教学观乃至教育观的浸润等。据统计,目前艺术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已超过45%,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速度,既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本案例就当前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影响其成长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把握,通过开展“星光计划”系列活动,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

(一)自我身份角色的转换

入校后一段时间内是青年教师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渴望学院给予特别关注的时期。艺术学院有超过80%的青年教师为外地来沪,他们对上海、对学校、对同事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同时,青年教师作为新进教职工,经验少、定位模糊,可能会存在只注重眼前的具体任务、具体工作,很难考虑长远的发展,对未来缺少规划或者难以自行规划的问题。

(二)教学角色的转换

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但由于他们可能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自身专业积累和向学生传授知识之间存在不平衡,授课效果还不够不理想。

(三)科研角色的转换

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压力。结束了博士求学的阶段,没有了导师的指引和原有科研团队的支撑,青年教师进入了一个独立开展科研的阶段。除了要解决科研项目申报难度大、研究资金缺乏、研究时间碎片化的困难,多数还需要结合学院发展调整研究方向。

二、项目目标

“星光计划”以“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发展”为理念,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创造有效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校的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发展,推动青年教师紧紧跟随学校发展的节奏和方向。由此首先要提升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引导他们热爱学校,从而激发自身的使命感。二是学校要与青年教师共发展,以青年教师的发展助力学校的发展。虽然青年教师还只是科研成果并不丰硕的“青椒”,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定位将决定学校发展的潜能,只有切实关心每位青年教师,从生活、学习、工作中给予他们支撑和引导,才能使得青年教师更加有理想、有激情、有本领、有担当,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

三、项目内容

艺术学院“星光计划”系列活动围绕政策引导、交流平台、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展开,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一)健全政策措施,提速青年教师成长

艺术学院讨论制定了《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扶持办法》《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材建设规划(2021-2025)(试行)》《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创新实践和参加专业竞赛、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等多个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奖励。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的推出,让青年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学院的关心和温暖。在引导青年教师聚焦学院重点工作的同时,解决了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缺乏的实际困难。帮助青年教师更好的融入学院发展,更加专注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二)搭建交流平台,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能力

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分享交流会、沙龙等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不同层次与方向的交流平台。交流活动分为“了解华理”、“职业提升”和“合作向上”三大模块,从多个角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了解华理”模块,学院邀请学校不同部处的老师开设主题讲座,解读学校政策,让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体系等各方面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华理。

在“职业提升”模块,学院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授课比赛、职业技能竞赛,并邀请不同学院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嘉宾。青年教师同台竞技,老教师点评指导。每次活动既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阅,也是青年教师向其他教师汲取经验的一次机会

“合作向上”模块旨在为青年教师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研究交流提供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引导青年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科资源共享和跨学科合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凝聚青年教师奋进力量

利用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等媒体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19年起,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共计推送60余篇相关文章,其中包括课程展示、教师获奖喜讯、教师风采展示,以及“星光计划”、教学竞赛等活动报道。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全新栏目“师说”,用于展示教师关于专业的观点与看法。

四、工作成效

近两年内,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学科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青年教师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

学院逐渐涌现出一批能够踏实钻研、精心授课、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群体,其他教师见贤思齐,积极提升自我,从而营造出艺术学院积极、团结、奋进的整体氛围。

(二)培养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目前,学院已建立4支研究团队,依托团队建设,近两年内,艺术学院2名青年教师主持的项目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名青年教师成功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与“晨光人才”计划。青年教师林轶南获得了第四届上海高校青教赛三等奖、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他所主讲的课程《设计基础》先后获得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除此之外,许多青年教师在科研、竞赛、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出版著作2本;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4项,参加国际会议10余场,国内外重要奖项3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虚实结合有序,师生互动有情

教务处

2017年7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根据通知精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我校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学校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提高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2017年起,我校正式启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

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经济社会需求、遵循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新体系,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和人才培养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课程平台,规范教学管理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以来,学校已经完成校级层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56项,覆盖20多个学科门类,这其中5项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项入选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原名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20年起更名为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0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2项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同时已经建成“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并上线运行,有效加强了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三、开放共享,打造有温度的网上课程

2020年春季学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受疫情影响,学生无法返校学习,打乱了学校所有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运行正当其时,学生通过“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线上学习实验课程,使学校实验教学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得以顺利开展,为保障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发展。

2020年及以前的项目均已在“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上线运行并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除本校学生学习使用外,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也同时上线学习我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课程资源,成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课内外互动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实践学习,让实验教学活起来,深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目前“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上的总学习人次数已经达到146153人次,推广及应用效果良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发挥“金课”资源优势,强化示范引领

以国家级一流课程及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为契机,在学校推进“金课”建设工作的指引下,努力推进实验课程建设工作,打造实验“金课”,发挥优秀实验课程的榜样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经有共计23项入选国家级或上海市级课程项目,比如金浩老师领衔的《流化床单元操作虚拟仿真实验》、刘殿华老师领衔的《大型甲醇合成反应系统虚拟仿真案例实验》、刘金库老师领衔的《极端条件下可控制备多维石墨烯虚拟仿真实验》、孙学芹老师的《虚拟仿真实验-无水无氧综合化学实验》、庄英萍老师领衔的《糖化酶催化啤酒发酵工艺虚拟仿真实验》等5门课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并在华理E教务公众号进行宣传,示范效果良好。

五、组织市级会议,示范作用立足上海,辐射全国

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学校组织召开上海市级实践教学研讨。分别于2019年11月召开“2019年上海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讨会”、2020年7月召开“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专题研讨会”,两次会议全市高校参会,每次会议参会人数达150人以上,总结研讨实验、实践教学,有效促进校际交流、推动上海市及我校实践教学的发展,共同推进实验育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六、受媒体关注,有效扩大影响力

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受到诸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一定程度宣传了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7

01、__市北庄幼儿园

一个“德”字抓到底:坚持以“德”为先,教师们不仅在园挥洒汗水辛勤耕耘,还能利用双休时间,走进少儿图书馆定期开展“书香馥郁志愿同行”活动。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3-6岁幼儿提供精准服务,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个“爱”字贯始终:践行爱的教育,师德建设工作中始终贯彻一个“爱”字,力争将温暖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在园内常规开展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带着爱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走进“暖时光”工作室,通过绘本故事讲述、亲子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温暖互动。

一个“民”字挂心头:该园坚持以弘扬新时期教师的高尚师德为主心,以人民的需要为抓手,思人民之所思,想人民之所想。积极携手港城爱心社联合开展“甜甜蜜蜜与爱同行”糖果募捐活动、“用心编织爱,温暖衣加衣”活动、“情牵大山,小小张文明在行动”的义卖等活动。

02、__市实验小学

传承范贤文化、端勤毅的校训,创建“香樟树下”为意象的教之道品牌栏目,实施高位引领,为教师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师德、师能融于心、践于行,构建共学、共研、共享、共进、共成长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案例概述:“教之道”是教师交流、学习的舞台。在这里,教师讲好自己教育教学的故事,以贤为范,在互动、互助的实践中共同进步。骨干教师,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和指导;青年教师,继承前辈们敬业、乐业的精神,多思考,勤实践,总结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截至目前,学校已经举办了如下10期教之道专场活动:

具体案例:在第十期“教之道——行板如歌向未来”专场活动中,邀请了老中青三个层面教师代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金燕老师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把满腔热忱和无限的爱都奉献给了学校的体育事业;周敏老师用温暖的语言,讲述自己工作24年来从一名新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蜕变;蔡晓波老师分享了他“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的初心故事,为了师生之间纯粹的情感,他将继续散发光和热。听了三位老师的成长故事,在座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生命的鼓舞和感召。

案例效能:“教之道”覆盖了各个层面的教师对话、分享,每个层面的教师都在不同阶段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百年老校的“范贤精神”镌刻着实小人的精神追求,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促使每一位教师竭尽全力去坚守。

03、__市__高级中学

创建乐语“廉”心廉洁教育品牌,下设“清风乐高”“沧浪濯缨”“红‘廉’花”“新‘清’年”四个子品牌,以不同方式对不同教师群体开展廉洁教育,打造师德建设新样板。

清风乐高(面向全体教师):校内建有廉洁文化长廊、三省亭、清风竹林等有形的廉洁文化阵地。同时,在学校网站、校刊《乐苑》等开设廉洁文化宣传专栏,进一步拓展廉洁文化宣传阵地,让“崇廉、学廉、守廉”蔚然成风,逐步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的校园生态。

沧浪濯缨(面向行政人员):为行政人员开设“警钟”课堂,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和理论学习活动,引导行政人员时刻紧绷纪律弦,牢记廉洁底线和法律红线,避免懈怠和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

红“廉”花(面向党员教师):为党员教师开设“红色大讲堂”,讲述红色故事,开展廉洁演讲,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廉洁教育和师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红色的种子,开出“清廉”的花朵。

新“清”年(面向青年教师):每年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开设“廉洁从教第一课”,为青年教师扣好廉洁从教的第一粒扣子。选派优秀退休教师为入职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开设廉洁讲座,以优秀退休教师从教多年的教育故事,感染青年教师。

04、__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念“融”字诀:把师德建设与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建设工作相“融汇”,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思政课程建设的相“融通”,结合学校“习匠手、养匠心、铸匠魂”教育特色,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创新活动方式等,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

建“新”平台:建好师德师风建设基础设施,学校先后建成匠心党建园、廉洁文化园、校史文化长廊、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产教融合成果展示厅等校园文化场馆。开通师德师风建设宣教平台,分别开设优秀班主任事迹展、年度先进个人事迹展、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等,微信公众号开辟“爱廉说”专题频道,网站专门开设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加大宣教力度。

练“真”功夫: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技能名师工作室、创新名师工作室、启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团队,常态化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党员先锋展示课、文化专业评优课等活动,推动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练就真功夫,激励全校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8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__区教体局坚持把提升师德水平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以制度规范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科学化,以学习研讨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化,以主题活动打造师德师风建设品牌化,以多维宣传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导向化,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本期起,将介绍各校优秀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今天带来的是____路小学师德师风案例分享。

____路小学深化“养正”办学理念,重点围绕学习教育、基地建设、全员育人、宣传引导、专项整治、监督考核推进师德“六项工程”建设,抓长效机制、抓内涵发展、抓创新突破,为师生的幸福成长及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02、探索实践

学习教育,促内生动力

学校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六个一”学习教育行动,举办一次师德报告会、举行一次师德交流会、每人一篇心得体会、做一名全员育人导师、对照“正风聚力”开展一次反思活动、每人制定一份整改方案,引导和培养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化人,争做新时代立德树人“大先生”。

基地建设,立师德示范

学校以市级名师工作室——宫雪丽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依托“养正”青年读书会,先后开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新时代四有教师”读书沙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专题论坛、师德主题演讲等活动,通过广揽专家,聚合工作室资源,建立以学习为主导、以研究为主体、以工作为主线、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骨干教师为纽带的教师发展机制,为学校优质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宣传引导,树师德楷模

以学习“身边的微榜样”,争当“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为引领,积极树立宣传典型,用身边的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责任感、使命感,提升教育的社会美誉度。

育人导师,炼师德之能

围绕学校蒙养十项育人品格,依据导师特长,确定十个类别育人导师,从“仁、义、礼、智、信、勤、健、雅、新、悦”十个方面指导学生成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每月一主题,导师通过导师课、共进午餐、实践活动、师生周记、个别谈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和家庭进行团队活动或个别化沟通,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关注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点亮每一个孩子梦想。育人导师,为师生的共同成长赋能。

专项整治,净师德阵地

扎实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警示教育活动、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每一位教师认真对照《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典型案例自查自纠,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学校公众号发布《致全体教师一封信》《致家长一封信》接受家长、社会监督,以“零容忍”的态度向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亮剑”。

监督考核,守师德规范

__路小学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师德学习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家长及学生民主评议师德师风制度,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开展师德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师德考核工作,积极参与师德考核。

03、工作成效

依托“六项工程”,推进学校师德建设的实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职工不断提升师德涵养,自觉淬炼师德师能,推动学校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山东省文明校园、首批__市五星级阳光校园等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__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明星单位。五位教师获评山东省优秀班主任、__市优秀班主任、__市最美教师、__市学科带头人、__市教学能手等称号。

04、启示思考

师德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发挥出蓬勃的力量,带动这所百年老校持续创新发展。

下一步,__路小学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师德建设的内涵外延、载体途径,抓长效机制、抓内涵发展、抓创新突破,切实使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继续探索师德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在内容与过程上的深度融合,使师德建设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9

__是嘉荫县第一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数学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她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已经30年有余,在教育工作中,她始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并从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感受快乐。她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尊敬。

一、投身教育教学,不断探索实践

她崇尚科学精神,能够不断坚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经验,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教学方法,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学、自思,再合作交流探讨,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中她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人,鼓励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边学边思、经历知识构建过程,总结规律,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二、以身作则,关心热爱学生

教学工作中,她不仅关爱优秀生,也善待那些后进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她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她教育工作的一项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对于后进生,热心对待,本着不轻易放下,耐心说服,循循善诱的理念,勤奋辅导后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简单学习,乐于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在工作中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对班级里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力所能及的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把自家孩子穿小的且比较新的棉服、毛衣送给他们,在政府给学生发营养餐之前,她常常把自家蒸好的肉包子带到班级,送给那些不愿意吃早餐的孩子们,有时候还买一些水果带给孩子们。李老师用她最朴实的爱去温暖那些住宿、单亲、平日里表现较自卑的孩子们那一颗颗稚嫩幼小的心灵。她努力将关心和爱传播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多少次面对面的讲解,多少次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多少次课间里苦口婆心的叮嘱,才换来学生的不断进步。正是由于她无限的倾注,使一些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信心,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勇敢、阳光、自信。

扶贫不忘扶智,她常把她家孩子在小学时读过的许多书都拿到班级送给家境贫困且爱读书的孩子,有时候还到书店里给他们买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给他们树立近期容易达成的目标,帮助他们努力实现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一点一点的取得进步。上一届有一个男孩在五年级时转学来到她的班级。当时李老师听说孩子的妈妈患有语言障碍,家庭经济较困难,李老师就每学期都为这个孩子买一些学习用品,为他解除后顾之忧,并在学习上不断鼓励他。

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青春,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范文 篇10

__,女,出生于1979年,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2015年被评为市、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21年被县宣传部和__县精神文明办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现任__县__镇小学中心校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捧一手暖阳等一季花开

伴随着第一缕晨曦,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光的洗礼。我喜欢这样的阳光,干净、澄澈、而且温暖。自1997年8月踏上工作岗位,我便与“少先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次带领学生参加__县春晚和各种文艺汇演活动。每天的心境都有如这明媚的阳光。只是有的孩子花期不定,需要我静下心来缓步前行。正可谓:三月繁花枝头,尚有初蕾待花间。春来莫道花期晚,汗洒花畦累也甘。

2012年9月,我有幸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一职,伴随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少先队工作的神圣与艰巨;十年的辛勤和汗水,让我更加懂得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从事的是阳光底下最美丽的红领巾事业。望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看着孩子们胸前飘扬的那一抹红,这都时刻激励着我潜心研究,认真学习,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让每位少先队员的回忆中都闪烁着星星火炬的光芒!有人说辅导员就像一棵小草,虽然平凡,却能用它的本色给大自然以无限的生机。那么,我就永远做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为了美丽的家园、未来的希望,我愿把一切爱心全部献给可爱的孩子。心中始终牢记一个信念:用我的真心去关爱学生,用我的真情去温暖学生,用我的真诚去感动学生。

从事少先队工作以来,我把孩子们的信任当作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作人生的光辉阵地,我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我以爱心和恒心,让雏鹰翱翔天际。图片

一、与时俱进,明确工作方向,抓好思想引领。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少先队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正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措施,作为一线工作者,我认真学习方案,通过学习获得了最新工作动向,明确了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以少先队员为中心,着力抓好思想引领、组织教育、实践成长、权益服务,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以丰富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途径,按照“一手抓活动,一手抓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二、立足校园,利用红色基因,传承政治启蒙。

以建党100周年与学习“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组织队员们开展了“最美孝德少年”评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花儿向阳开,童心永向党”、“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我的孝道故事”、“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综合互动体验性的系列活动,了解了当年的艰苦岁月。在参与活动中了解党史,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家庭、关爱身边人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活动中孩子们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今天,一颗颗报效祖国的种子正在每个少先队员心里悄然萌发;明天种子将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培养”小干部”,让少先队工作如虎添翼。

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光靠中队辅导员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让我懂得培养强有力的中队骨干,是建设优秀团队的工作核心。我采用了竞聘上岗的形式选拔队干部,由队员们自告奋勇推荐自己,并组建少工委评审团进行评议,最终评选出德才兼备,有强烈责任感的队员做为少先队大队委员。随后,我便手把手向他们传授工作方法,刚开始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会时常出现小小的失误,但我并不加以责备,而是耐心地给予具体的指导,久而久之,小干部们便有模有样地进行工作了。

四、勇于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在组织活动时,我力求达到“五点”:即活动主题要小一点;活动内容离队员近一点;构思设计要巧一点;活动要落得实一点;内容形式要新一点。带领队员们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党是阳光我是花”、“红色基因代代传”“红领巾小主人”、“红领巾小健将”、“红领巾小书虫”、“红领巾小创客”、“弘扬先锋精神、传递好家风、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国梦”,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践行国家的梦想,争做小小追梦人。

为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丰富队员的社会实践经验,我多次组织大队委成员及优秀少先队员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给老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食品、水果等。队员们还为老人们打扫了室内外卫生,并为他们献上精彩的演出。通过活动,队员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做力所及的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样才无愧于“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于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孩子们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他们的人生也终将充满爱意。图片

五、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快乐成长。

在农村,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管教,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致使他们轻者影响学习、打架斗殴,重者违法乱纪,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各中队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成长需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学校实际,我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与“青苞米”公益组织一起携手,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并组织成立了“手拉手”互助小组,让他们团结友爱,共同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实践,孩子们懂得了即使父母没有在他们身边。他们也依然会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来自周围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孩子们也将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好好学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常怀感恩之心,加倍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取得的荣誉

回顾十年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我为我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更为自己能更好地服务一群群孩子而骄傲。我在担任辅导员期间,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并和所有少先队员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于2014在__县“追忆峥嵘·礼赞青春”大型红色题材文艺汇演中获奖;在历届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2017年__县首届中小学生舞蹈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2018年编排的情景剧“逆境中成长的小女孩”在全县汇演中获一等奖。同年带领学生参加“辽宁省少儿春晚”,也取得良好的效果。2019年,__县中小学生艺术中,我指导的舞蹈和朗诵均获二等奖;2016年,我在学校组建了小记者团,其中我指导的学生范家美,在辽宁省“立德树人百千万”——千名小记者寻访最美活动中被命名为“优秀小记者”荣誉称号;2015年先后获得县、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2016年10月,我做为葫芦岛市少先队员代表,带领本校一名优秀少先队员钟睿林参加辽宁省第七次少代会;2017年5月,做为__县少先队辅导代表,带领本校两名优秀少先队员葛茗溪、张潇艺参加芦岛市第二次少代会;2018年4月,做为__县农村少辅导员参加了辽宁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2018年11月,被授予”辽宁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2019年7月,带领本校一名优秀少先队员孟凡傲参加了__县第一次少代会。今年12月,也将带领本校优秀少先队员葛美泽参加__县第二次少代会。每一个活动的参与,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是鞭策和激励我的动力,让我在少先队工作岗位上一路前行,在理论上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步构建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特色,也明确了我的奋斗目标——立足校园,做科研型辅导员。图片

少先队是一个舞台,让我体验和扮演着各种角色;少先队是一个熔炉,使我炼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少先队更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让我的智慧、能力在这里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便将我的毅力和爱心深深地植人这片殷红的土壤里,捧一手暖阳,等一季花开。在一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让我感受良多:“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这段最好的时光。”是啊,在少先队工作的这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经努力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增强人格修养,在上级组织部门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少先队员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