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1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减负增效”这一课题又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我认为减负,不仅仅是简单的减轻课业负担的问题,其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外是辅助。想要在减负的同时还增效,教师则要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我们要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就不能课堂一家言,可以把课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堂内容师生的共同呈现,后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当堂练习、消化吸收,就是学校一直倡导的堂堂清,让学生当堂掌握。我的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变“满堂讲”为“精教巧练”
讲的多不代表学生学的多,学习还是应该是学生自我实践的结果,教贵精简,学贵充分。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以精讲为练习赢得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精选例题,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备课组充分利用了人员优势,每次备课准备都很充分,要备什么内容?谁来备?重点例题是什么?重难点怎么突破?有什么困惑?什么补充?当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但是作为每节课的实施者我们也要消化吸收备课的内容,为全面把握课堂做准备,所以用时最多的大约就是备课。虽然网课期间,大家普遍反映课堂时间不够,但是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时间,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慢一点,等一等,成了我每节课中的自我提醒。
二、变“课后练习”为“课堂练习”
教师的教要有意识地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与实施。课堂练习的时间可以是上课开始阶段,可以是课中,也可以在上课结束阶段,不同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相应的课堂练习也不同。比如,在概率的学习中,每节课前我都会出两道不同类型的概率题目,让大家练习;再比如学完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之后我们的练习就在课中完成,等同学们在练习中掌握了公式之后,我们再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算。而在学习圆的切线的判定时,由于证明较难,我们则是讲完一道例题,再针对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再让学生自己讲完才算过关,可能一节课学习不了几道题目,但是在疫情放开的特殊时刻,大部分学生身体不舒服的背景下,大家能学会切线的证明与计算,我认为学不在多,在理解,在吃透,在思考。
三、变“明日再说”为“今日事今日毕”
课堂练习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学生认真作答,老师当然要及时的批改,及时的反馈,尽可能的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有时是拍照上传学生课堂练习本,有时是每日一练,我尽量做到每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补差培优。
而在课堂中我们必须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了使课堂更有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实现增效的目的;同时根据学生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活动,再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作业内容展开设计,合理布置作业,以达到减负的目的。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2
20__年__月__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我认为可以主要从打造高效课堂以及优化作业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这里面我们需要明确两点:
第一,减轻负担不等于没有负担,减少作业不等于没有作业。其实适当的压力和作业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但最难的是这个度的把握。新课标中也提到我们需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这也意味着我们老师将面对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准组织课堂内容,并能精心设计出突出重点的作业,力求让学生上课能提高学习效率,下课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
第二,减负不只是减书包之重,作业之负,更要减心理之负。教学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两个场景:1、某某老师来上课时,下面同学们要么一片懒洋洋状态,要么一副受人强迫的不情愿状态。2、临近下课时,某某老师安排作业:“接下来说一下我们今天的作业是……”这个时候下面就会唏嘘声一片,而如果有一天我们说“今天没有作业……”,这时下面就会一片欢呼,不难发现“上课”“作业”这两个词在学生听来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某一天出现这样一些场景:当学生见到老师时兴奋不已,争先恐后瞪着求知的双眼等着老师上课;当学生听到老师要留作业时出现欢呼声一片?说真的,很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在双减政策及新课标的引导下,各类课改纷至沓来,通过对自己日常教学生活的总结反思,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提高生物课堂效率以及作业创新设计方面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尝试解放学生的天性,为他们量身定制自己喜欢的课堂和作业,把课堂和作业活起来,让学生能够乐意、主动的去完成,这样的话在减负减压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下面就我平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同大家进行分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一步而言,最好的老师是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而我正努力地朝这个方向靠拢,平时我一般会利用视频、图片、生活实际结合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我会充分利用希沃的功能,将随堂练习题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我会在课堂上拿出自己制作染色的玫瑰花导入新课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布置相应的动手操作作业;在学习鸡翅的结构时,我会安排学生去超市购置鸡翅,在家解剖观察完再动手做成一道美食与家人分享;在学习花的结构时,我会给每个小组分配我自制的各种各样花的标本以让同学们更好的观察和学习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又提升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学生能够转变思想,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上课及作业完成的效率。
①听课习惯。上课40分钟为黄金时间,而能否把握住这40分钟是一个学生能否学会本节内容的关键所在。每节课我都会设计相应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静心自学、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学以致用的生物学习模式。尤其是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好好利用这个时间的话,既可以使他们对本节所学内容以及重难点有一定的把握,又可以针对性地去听课、思考,在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的同时当堂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并且长期坚持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有目的、有针对性阅读的学习习惯。②课堂笔记习惯。如何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呢?我认为课堂笔记应该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我也经常建议家长闲暇时翻看一下孩子的课本,孩子在校的状态便可一目了然。而一份好的课堂笔记绝不在于内容的多少、形式和颜色是否花哨,而在于是否精炼和准确。出处 wWW.zuOWeNBa.nEt
3、博而不精往往不能事半功倍
“少而精”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及作业的设计与安排。课堂内容应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能够精准把握重难点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会充分发挥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优势,做到积极认真备课,多请教、多质疑、多思考;而作业方面,我也会给学生精挑出一些经典题目进行练习,避免出现机械性的刷题现象。每位学生由于知识储备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在作业设计方面还应充分体现出分层思想,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安排相对应的作业。当然,在作业检查时我也会做到分层要求和批改。对于优等生,我会不满足于他们“做的全对”,而是指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其他解题方法,从而寻找更优解法。对于中等生,我会不满足于他们“订正错题”,而是要督促学生找到错误原因并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对于潜能生,我的作业批语会尽量详细,有时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或在教室里进行“面批面改”,指出他们的具体错误,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问题是概念性错误、知识性错误,还是解题方法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等。我还经常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再找一些难度适当的题目帮助学生强化巩固。
每一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思路,每一种教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我认为适合自己、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其实就是好的方法,所以以后我也会在备课组、教研组长及各位优秀教师的带领下,不断更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争取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3
近几年来,本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减负政策,认真学习、研究、总结减负方法,颇有成效。
第一招,熟读成诵。老祖宗总结的这一方法相当厉害。在英语语言学习中非常适用。这一环节中我和同学们先通读全文。具体做法是先和同学们齐读两遍课文。接着口头翻译两遍。然后我会带领两个演员代表用夸张的动作和全体孩子们一起齐读演绎课文若干遍直到熟练背诵。孩子们在这个热烈的氛围中即使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被热烈的整体环境所感染,同时也迫于压力不敢走神,否则那样太显眼,一下子就被抓到。
第二招,背诵默写。在孩子们熟读成诵后,我会抽取一些孩子背诵。在这些孩子们背诵的同时还会再抽取两个孩子到黑板前默写。台下的孩子们也同时默写。这样同时做到背诵、默写和检测,同时也能很好的控制课堂纪律。
第三招儿,举例理解内化。对于课堂中的重点短语、句型等语法项目反复举例说明,并和孩子们共同把这些例子写下来,再经过整理、强化、背诵。
通过以上三招,孩子们自信满满,感觉英语非常简单,背单词这种让人头疼的事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变得不是个什么事儿啦。
第四招儿,表演迁移应用。孩子们有了前面三招的知识积累,感觉自己学的很好,急于表现,跃跃欲试。表演这一环节应了他们的需求,正是他们的用武之地,所以孩子们就表现的得积极热烈,而没有演到的孩子们感觉很遗憾。
第五招,精简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布置的原则:适量、趣味、有效、发展、多样。我布置的作业通常包含以下三个内容:一是基础作业:朗读、听写单词。二是发展作业:根据当天所学内容结合生活编写对话或作文根据自己的兴趣可配图(加分项)。三是自我检测作业:不足一页的分层提升练习题。
第六招儿,塑造个人魅力。说实话,这不是我的长项,也是我的一个理想。但我要经过刻意练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律己宽容型的老师。以此换取学生的友好信赖和亲近。
最后,在减负的道路上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路愉悦、一路收获!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4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增效减负是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增效”“减负”呢?我认为落实该主题的关键在于“上好每一堂课,关注每一名学生,向40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成为英语教学的主阵地,真正做到增效减负。
“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时刻牢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保持乐观向上的处事态度,临危不乱,泰然处之。教师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为高效的教学创造过硬的自身条件。所以,实现增效减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因此一节课每个环节的高效处理是整节课的关键所在,每个环节的有效处理对于一节课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班中安排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独学、对学,小组讨论等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1、精心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做到开门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重要一环。要上一节高效让学生感兴趣的好课,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而导入环节作为新课的第一步,怎么样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这节课的主题上显得特别重要。这样就需要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话题采取热身活动。方式很多,比如可以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歌曲,可以表演上一节课所学的重点,或者讲一个有趣的英语小故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口头或笔头的提问。
2、小组合作探究,有效交流展示是高效减负的关键环节。课堂上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在对于自学和组内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进行及时的激励和评价,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在全班掀起探讨问题的热浪,让学生拓宽思维,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理解掌握。
3、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减负的切实有效的做法。在课堂上,对于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能掌握的不讲,能少讲的则少讲,要讲就讲到位,讲得透彻,讲得精确易懂,讲与不讲时刻要把握得当。
二、优化作业设计
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是减轻学生负担的直接途径。作业布置不能简单机械的重复,得视不同的学科而定,在我们英语学科中其基础性作业,如抄写单词、短语、句型并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此基础上我也会布置一些创新性作业,如:让同学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自己通过做题过程中或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整理下来,另外,在传统节日制作英语手抄报,通过创新型作业的布置能够给学生更多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更好的锻炼自己对于知识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学科,好多学生学起来不是像学习其他音乐、美术等技能型学科那么容易,很多内容得识记,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和这门学科必须得下点功夫。
首先,多用漂亮的课件,吸引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和渴望,盼望着英语课的到来。其次,在课堂上多用奖励评价机制物质和语言的奖励,让他们期待英语课上专注的努力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奖励和肯定,从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提升自己在班级的地位和荣誉感。
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初中英语高效减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祖国的花朵绚烂绽放。希望初中英语插上增效减负的翅膀,为在校生营造幸福快乐的学习新天地,不再为过多的学业负担而烦恼。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5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对课堂内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和学生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每天布置一定的英语作业是必需的。作业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就时间来讲,可以分为课前的预习,课堂内的消化及课后的复习;就空间来讲,有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就作业形式来讲,可分为口或头作业和书面作业。
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不至于厌烦呢?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作业布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反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降低预期效果。
布置高质量的作业是门大学问。作业布置得太少,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布置得太多,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抄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等现象。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如果还坚持题海战术,收效就微乎其微。我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尽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布置作业要适量。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但若让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重复做一些机械单调的习题,只会导致学生厌学,产生逃避的心理,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作业布置要适当,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精选题目。初中英语每周六课时,学生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那么英语学科的作业量要控制在20分钟内,否则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负担,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会影响学生的活动和休息,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作业布置要有趣、形式要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比如:在讲授仁爱版Unit1Topic2SectionC时,就利用学生对老师、同学感兴趣这一心理,让学生课后利用课堂所学句型编写对话和短文,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而且能激发学生内在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布置英语作业时,教师不仅要布置一定的笔头作业,而且要布置一定的听力作业和口头作业,让学生养成课后听英语和说英语的习惯。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尝试各式各样的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从而避免让学生感到单一乏味。
三、作业布置要有选择性。授完一堂课后,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业量须适中,需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便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动机实现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坚决不搞一刀切,不一整套题的布置,而是给孩子们布置指定的能够切实提高他们能力的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有所差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这样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做作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改全班统一,忽视个体差异的作业为层次性作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个体差异,设计适宜各类学生的难度不同的作业,引导他们去自主选择。例如我在布置背记单词的作业时就要求孩子们在三天或者四天之内背完即可。
五、作业布置要有实践性和延伸性。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便于学生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用英语进行交际。
总之,作业的布置要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论为先导,围绕教学要求,从听、说、读、写等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6
减负增效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育新思想。减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摆脱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给学生讲述一些方法策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单词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中不可避免且比较苦恼的一大难点。首先分享一点英语单词速记方法。一记单词犹如做游戏。以熟记新,通过替换字母、增减字母、分解单词等方式,找到拼写相似的熟单词,在新熟单词之间建立联系,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准、记得牢。如saint圣人可以借助paint(油漆)来记忆。二记单词犹如认汉字:说文解字。一定要熟记常见的前缀和后缀。如前缀re-表示”重复”或者”回”等,许多单词都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教师检验学生掌握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想减负,就必须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解题。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的反馈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为了真正减负增效,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同时巡视查看学生当堂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可以让学生争做讲课小能手。由他们身边熟悉的学生来当老师教他们,学生也可以感到既新鲜又刺激,从而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小老师为了上好课,势必会做一番精心的准备,比如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究教材,与同学讨论等,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遇到小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一起来讨论,让学生们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实在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时,我再来释义解答,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当然小老师的选择不应只是优等生,要培养一些中等生,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些中等生学习原本有一些困难,但是为了讲授,在课下他会花一些功夫去弄清楚一些他们掌握的不太好的知识,从而巩固了知识。对于中等生,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也会因为老师的夸赞,令他们更加充满了斗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他们的成绩会更上一个台阶。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7
减负增效,原本是指企事业等单位为增加产出效益或效能而实行的减员或精简机构等措施或手段。在教育上,它的含义就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负增效的提出,为我们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挑战。就英语教学而言,时常会出现许多矛盾,既要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又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要打破固有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实现一种新的良性循环。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
一、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训练,尽可能做到当堂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确保每分钟都能发挥作用,实现减负增效就容易多了。对于教师而言,课前就需要做好非常充分地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要保证自己在课前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不良情绪是不宜带入课堂的。课程的准备工作,对于教学的内容,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科学地安排重点和难点。课程讲述要简单易懂,讲课与练习的安排有机结合,对于训练活动也要安排适当,适当地增加英语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讲课的过程之中,要生动和幽默,课堂的气氛要确保活跃,还要增加一些语言实践的密集度。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一个观点,就是不断地进行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让学们感觉到语言是容易接受的。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提高学生的听说效率,当然,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高效的发展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讲究英语教学的预见性,课上的每一分钟都要安排妥当,每个环节之间要衔接好,安排好,做到环环相扣,高效地使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深入思考、不断训练,达到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就练得很熟练,那么课下在完成作业时就会减少生疏或卡壳现象,从而从根源上解决减负增效的问题。
二、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拓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与课外活动应该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我们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学要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渠道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我们要重视开展各项适合初中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不能把课外活动时间依旧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为了提高生硬的教学质量而把学生整日关在教室做题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天性,也丧失了学生对于学校的热爱。课内、课外的活动渠道不能被扭曲对待,不能理解成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讲知识,课外活动其实就是做英语练习,更不能把课外活动看成“堤内损失堤外补”。英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使课堂的英语教学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要通过英语课外活动,使初中生更好地加深对英语书本知识的理解,获取知识,决不能让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比如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分级阅读、运用网络APP进行趣配音、运用百词斩等学习英语单词,学习方式轻松有趣又高效,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主要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提升作业质量,让作业、练习达到真正的减负。
1、新编制作业。为避免学生作业量多质差,不可盲目搬用现成的教辅资料。为了确保作业的优质高效,编制作业应该多下功夫。可以借用教材中数量合适、质量较高的练习。但是,由于地域和学生的差异,有些练习脱离学生知识和生活实际,既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能给学生的操作造成障碍。对这样的练习应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取舍或者改编。
2、用资料中有效度的练习。对教辅资料,不管来自何方,都不能生吞活剥,机械照搬。用这些资料必须先审视,然后严格筛选,只选用那些确能弥补教材不足,有利于巩固、运用、拓展所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练习,其余的应统统舍去。
3、改编现成练习。教材或教辅资料上的练习,有的内容好但形式欠佳,有的形式不错但内容不合适,或者内容和形式都可以,但有某些毛病。对这样的练习,可以根据情况和需要加以改编:可以是数量的增减,可以是顺序的调整,可以是题干的变化,可以是问题的重置,可以是某些细节的变动,等等。
4、增加一些实践性、创新性作业,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定的新鲜感。比如让学生就单元主题进行一些校园或社会调查,再比如让学生动手录制一些英语视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或社会生活。上次我们进行的母亲节创意大赛,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创造性和也很强。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力保障。
学生的课下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从管着走、扶着走到放手自己走,最终学生应该摆脱老师和家长的监管,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课下时间,在写作业时管理好自己,逐渐养成专心、认真、高效的学习习惯。
总之,减负增效的实施能促使老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课下时间安排进行再思考,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善于打破常规,不断改进提高,勇于与时俱进。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8
在减负政策下,要想实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提问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个性化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达成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推动课堂教学和辅助作业完成
在进行初中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自己记忆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这给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为了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根据教学目的,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题目进行提出,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对于相应问题的解答,因而学生并不需要在课后应用更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达到了减轻学业压力的目的,这同减负政策的目的是相吻合的。同时,该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提质增效的目的,因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在生活中,你们经常能够见到哪些金属?它们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我们常说的‘五金’指的是什么?”。因此,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生活经验的方式,尝试获取与之匹配的素材,并且能够在同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这对于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一定的帮助。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进一步地提问:“为了防止金属资源被锈蚀,人类做出了哪些尝试?这些金属保护措施的原理是什么?”。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化学原理,对相应的现象进行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应用知识的机会,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相对良好的知识学习成效,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学生还可以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尝试根据自己对于化学原理的把握,提出几种保护金属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给出学生需要完成的练习题,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课堂时间,完成自己的课余学习任务,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能够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以更为良好的学习心态,实现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这同减负政策的目的是吻合的,也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减小学习难度
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对于化学知识点的记忆,因而能够帮助学生降低自己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学习体验。同时,该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明确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因而能够帮助学生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使得学生能够在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这对于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用学生常见的酸碱反应,对课程进行导入,并且予以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的时间,促使学生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对酸碱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因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促使学生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因而这也将帮助学生降低自己的学业压力,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这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以小组的形式辅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
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合适的渠道,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因而这对于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是不利的。为了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应的化学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分享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个性化问题,并且能够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以便捷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例如在教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本课时的学习主题进行探讨。如,可以让每个小组学生以“营养物质的类别”作为话题的讨论方向,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教材内容,然后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看法,增强他们对于课时内容的整体把握,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完成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以辅助学生降低自己的学业压力,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9
人间最美深秋始,研讨学习正当时。20__年__月__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师要严格限制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数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同时各类校外辅导也被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对咱们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势必更高,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监督和把控也变得尤其重要。那么,作为咱们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认真研究教材,进行精心备课。
首先,备好教材。我们不仅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理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灵活使用教材,能够从整体分析教材,包括教材中知识的结构、教材的编排顺序、教材的隐藏知识点、各单元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教材进行有效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添加、删除等,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备好学生。我们要多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当前的语文学习水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业完成情况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来进行有效的备课。因为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个体,因此一定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以及真实需求。
第三,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准备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主要流程,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提出的问题。尤其要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体现出层次性,要对每一个课堂问题进行认真的推敲。
第四,把握好有效评价和鼓励的时机。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一定的鼓励和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发展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会,准备灵活多样的课堂评价用语,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赞赏。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热情
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语文听课状态,从而更加轻松的学习到相关语文知识。并且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积极的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不断的提高言语表达以及分析理解能力。比如学习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文章主要是对济南冬天的景象进行了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喜爱之情。我在正式授课之前,搜集一些济南冬天雪景等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看到了济南美丽的冬日景象,就快速建立起浓厚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集中了注意力,增强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接下来在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时,我播放了与课文情感相匹配的音乐,让学生们可以视听结合,在适合的乐曲中完成朗读,形成和谐的朗读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进而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走进生活,丰富课外实践
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最终要促使学生走进生活,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所以语文知识的应用场所不应限制于课堂的“一亩三分地儿”,应促进学生未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传统的逻辑方式下,语文的学习顺序是“听说读写”,但是在新课标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应该建立重新的学习顺序和学习逻辑,这种逻辑性在于对“听说读写”的重新解构上。语文的学习过程应是从“听读”到“写说”的进步。听读的过程是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吸收和内化过程,而说和写的过程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所以只有秉持这一逻辑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的相关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通过对背影中描述的场景进行课前的导读与分析,在课堂上对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培养培训。然后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自己父亲的样子,从模仿开始,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命题。学生可以以自己的父亲为写作素材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这样既能表达父爱,又能提高他们的感恩思想。
四、优化作业布置,做到巩固、提升两不误
首先,从作业的功能来看,无非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两大作用。就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巩固课堂知识,作业的目的就已达到;只有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才需要一些具有延伸运用特征的作业。在一课一教辅的原则下,恰当运用我们手头的《基础训练》是作业减量、优化布置的关键。基础运用题可以用作预习检查,当堂完成;后面的部分则可用于教学任务完成后的巩固和提升。
其次,从作业的形式来看,初中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只局限于书面形式,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拓展作业,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散步》时,我设计让学生晚上为家中亲人洗一次脚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的作业;学习《秋天的怀念》、《散步》时,我设计一个有关和谐家庭关系的社会调查,并要求学生写出简短的宣传语,以此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同理心;
“双减”就是要把中国义务教育重新拉回到一个应有的平衡局面,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让每个孩子拥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如何才能增质提效,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长路漫漫,让我们不断上下求索吧!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10
20__年__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指导思想为:坚持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总指导思想中,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学习要更好地回归校园,就需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那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深远。双减政策的具体执行程度,最终须归结于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
本文就从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出发,简短地谈一谈在不增加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探寻历史真相,体悟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历史学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初中生刚接触历史这门新学科,加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偏多,而课时有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本就面对着不小的挑战。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是本人思考历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四精”过程
(一)精备课
“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步骤,是有序开展教学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备课不仅是上课前对即将要讲到内容的熟知,更多是对教材和课标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及对所讲内容的教学设计,并且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应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只有精备课,教师才能精准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从而精简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二)精授课
授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授课最直接的呈现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如此重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什么,能得到什么,这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须时时关注的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目录部分。在每册教材的开篇学习中,让学生查看本册的单元构成,以及每个单元的内容构成,以形成对本册教材的整体感知。在每单元的开篇课上,让学生查看本单元的内容构成,以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感知。
第二,引导学生把握每个单元的主题,即单元标题。单元标题一般是该单元的主体线索,贯穿本单元的课时内容,体现某段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三,每节课开始时,引导学生解读本课的标题,查看本课的组成部分。每课的标题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小标题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概括。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思路,做好每部分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精确把握内容的处理程度,合适的方式,以及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
第五,每册结束后,在开始复习之前,引导学生认识并梳理本册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性,以强化学生对整本教材的整体感知,不仅能有条不紊地复习,并能取得历史思维上的发展和突破。
另外,在以上强调的整体感知环节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由五课内容组成,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把握该单元的学习内容
再以第四课为例,本课虽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但结合学生的认知顺序,把“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从第四部分“西周的分封制”中分离出,在做思维导图时把本课内容分成了五部分。
(三)精要求
根据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初中历史课程承受不少的压力,因为历史课程内容繁多,而历史课程课时有限,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进行不完完整的一课内容。历史学科是一门故事性、思想性与理论性都需兼具的学科,这使本就课时有限的历史课,矛盾更加明显。该怎么办?
在各种权衡下,本人做出了改变与选择:在精授课的同时,明确告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处理把握程度。明确哪些内容是通识性的记忆、理解性的背诵、理解并熟读、读一读有印象、看一看就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所有内容都背诵,分不清主次,会加重学习的负担。
(四)精练习
历史学科不需要题海战术,适度的练习即可,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储备,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和方法,是必须。所以,当堂练习必须是精确练习,尤其是材料题。当堂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所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堂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正确地作答。
选择题较简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题干找出该题的题眼,结合自身所学,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项。材料题较有难度,也是拉开分值的关键,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理解、历史思维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对材料题进行阅读理解、问题解读、相关分析、精准归纳以及规范作答,这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刻意引导,甚至刻意训练,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长期坚持。
三。“一精”归宿:精心育人
在学科学习中,传道授业解惑,可以看作教师的显性影响力。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眼前的学科学习,还应看到学生的内心和灵魂,小孩子终会长大的自然规律,以及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勇气和阳光心态。
所以啊,要始终记住: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终将走进多彩世界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幸陪伴他们的这三年里,尽自己的能力,全方面地助力他们的成长,然后看着他们更加沉稳地走进人生的下一个征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不断提升,才能用我们的能量去影响学生,以促使他们不断地成长。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美吾美以及人之美,愿自己能给学生的成长产生尽可能多的积极影响。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11
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的。在“双减”政策出台和“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质”。怎样才能做到创新教学,减负增效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多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爱历史、学历史、用历史的兴趣,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需要,给他们推荐了许多历史书籍和历史纪录片供他们阅读、观看,让他们涉猎课外历史知识。
如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的中国古代史内容,内容距离我们最久远,学生最先接受、不好理解等问题,我推荐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资源。如讲到都江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新课标要求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材内容有限,而且仅限于都江堰示意图和文字介绍,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一水利工程的原理,也谈不到能从这一工程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对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从选址、开凿建设到建成后发挥的作用的学习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推荐大家观看《中国通史》之“旷世壮举——水利史上的奇迹都江堰”,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影视资源,和教材相互补充,既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观看视频后,再读教材内容,纷纷表示能理解书上“结论式”的文字了。
针对九年级学生学习的世界史内容,我们推荐学生假期看《全球通史》这本书、《大国崛起》纪录片等。这一举措颇受学生欢迎,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这些课外资源的涉猎,对课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教材内容看起来很熟悉,有一种亲切感。
二、认真研读课标,精心备课,编写学历案
崔永漷教授指出“教学变革要从教案开始,教案不变,课堂就不会变”。新课标正式颁布后,我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我重新审视教案的编写,放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案,关注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学会什么)、学完本节课能达到的程度(有没有学会)、学生该怎么学(怎么学会)等,摸索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学历案。
三、精心组织课堂,改变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案编写的改变只是第一步,然后我就试着改变授课方式。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课堂秩序,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就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难点时,通过生生合作探究、师生探究等方式适当的给予帮助。
现在的课堂上,我主要是维护好课堂秩序,然后给出学生学习任务清单,再适时给予学法指导,主要是学生自学为主,一般课堂的前20分钟以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为主,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最后教师再进行点拨。针对内容较简单、学生兴趣比较大的课程内容,我安排学生课下自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课堂上让学生来讲。如九年级历史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时,我发现一班大部分男生都对二战的历史比较感兴趣,有一些内容课本上没有提到他们却如数家珍,能娓娓道来。于是我就给他们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课堂上讲。结果,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好多同学主动跟我说自己要讲。事后我还听到同学们说xx为了讲好这一课内容,把有关二战史的书翻看了几遍。接近着二战后的冷战、美苏争霸,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现在回想起来,这一举措在当时确实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指导,从七年级开始,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教材,概括所学内容入手,进而指导学生解读史料,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史事进行分析,其实这就是在学习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突破教材编写体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提倡“以概念为本”的教学,开展“大单元”教学。所以我也开始突破教材编写的限制,整合教材,摸索“大单元”教学。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一共有7课内容
我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大概念,在这一大概念指导下,整合教材,第9。10两课是围绕秦朝的历史展开讲的,第9课内容多且重要,第10课内容少好理解,所以我把9。10两课整合为《秦朝的兴与亡》这样一个小专题,课时仍为两课时,通过学习秦朝的统一、陈胜和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早期发展过程;11。12课是围绕西汉的历史展开讲的,11课内容少好理解,12课内容多且重要,我把它也整合成一个小专题《西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课时仍为两课时,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进而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
实施大单元教学,老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要有取舍,突出重难点,不能面面俱到。老师这样做也意味着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做到更高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系统的历史观。
五、创新作业布置形式,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和吸收课堂知识,还可以帮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实际情景当中,进而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所以作业的布置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出台这一大背景下作业的布置要与时俱进,不能再是简单的读、背、写,而要创新作业模式,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
就历史学科作业而言,减量、提质、增趣是我作业设计的关键点。一般识记性的、基础性的作业(针对配套的基训),我一般都是先做,然后挑选围绕本节课重难点且难度适中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做,当堂完成。这一方面减轻学生作业数量,一方面又高效,达到了巩固所学的目的。课下布置的作业一般都形式多样,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学生通过第一单元《史前文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的学习,知道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化石、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神话传说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等。我布置的课下作业是:课下搜集资料,说说现在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我预设的答案有:学生会说网络这么发达,上网查阅或者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或者去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或者说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等。在归纳总结学生这些答案的同时,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史料的分类,让学生初步形成史料实证意识。再如学习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涉及的成语故事特别多,同学们兴趣特别大,我布置的课下作业是:搜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组织开展一个故事会。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非常高,通过这一作业,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学完第三单元内容后,我布置的课下作业是:以绘制年代尺的形式梳理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等。还有历史手抄报、编写历史剧本、实地考察历史遗址等作业,我还在探索中。
以上就是我为达到“减负增效”这一目标的一些做法,有的还不成熟,有的还在摸索。“减负增效”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12
新时代的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给学生“减负”、给课堂“增效”、给教学“提质”?我想,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自觉地自我“增量”多读书多学习、自觉地自我“提升”深入研读教材、自觉地自我“加压”多研究作业,方能给学生“减负”、给课堂“增效”、给教学“提质”。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和浅显的认识。
一、自觉地自我“提升”,给教学“提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知识渊博如海,方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欣赏到瑰丽奇美的风光。当今的学生爱好广泛,个性各异,见多识广,知识的来源渠道更是广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本身应该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矿产种类丰富且要齐全,如此方能应对当今的学生。那么,老师要做到“富矿”、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要多读书多学习。浅薄的知识需要进行深厚的积淀,陈旧的理论需要更新换代,新颖的教法需要传承创新,这些都需要读书与学习。教师只有自觉地增加阅读量,知识量,方能站在高处清楚地知道一堂课或者整个教学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升,无形中就是给学生“减负”。
教师“教”的质量的提升才能造就学生“学”的质量的提升。最近,一直在读余映潮先生的“语文教学技法80讲”,书中各种技法琳琅满目,再对比自己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做法,真有醍醐灌顶之感。书中“挈领而顿,百毛皆顺”一章,示范了阅读教学如何抓住一个主问题而波及其余,纲举而目张。“生动演读,激动心灵”,就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问题做了很好的阐释,这个方法经过我自己的学习与感悟,在讲授《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古文中,我精心设置了“演读”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情绪高涨,表演欲望强烈,很快的就融入了角色,声情并茂的“演读”,不仅让学生走进了人物走进了文本,就连枯燥无味的字词积累也一并解决了。只有教师自觉地自我提升,方能给课堂提质,只有教师“教”的质量的提升才能造就学生“学”的质量的提升,学生“学”的质量的提升了,学习自然就减负了,高效了。
二、教师自觉自我“增量”,方能给课堂“增效”。课堂的高效率是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最有效的法门,那么,要追求课堂的高效率,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我“增量”,把课备熟备透,备出妙招高招,如此,高效率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学生在课堂上的如鱼得水了,在课下才能“如释重负”。
在备《老王》一课时,平时多是在网上下载一个课件,然后修修改改,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如此,自己对课文研读不深,对下载的课件也一知半解,只会抓住文中的“善”与“苦”照本宣科,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仍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文章真正的妙处,自己不甚了了,导致学生也不甚了了,而学生在课下做题时,仍疑窦重重,费时费力。这一次,我干脆摒弃了教参与网上的课件,只抓住课本,一遍一遍的进行深入的研读,终于拨云见日,抓住一个“只”字,让学生体会老王的“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老王的一句话“我不要钱”,让学生体会老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作者给老王的又是什么,如此,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一主题。
学生负担的减轻取决于高效的课堂,而高效的课堂取决于教师课下自觉地深入地专研教材。教师的“量”增上去了,学生的负担自然就减下来了。
三、教师自觉的自我“加压”,方能给学生“减负”。平时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体现在作业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课下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则需要老师自我加压。此时,我采取的方法是:第一,自己先深入题海,筛选出典型的题,让学生课下通过做典型的题来掌握知识。二是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本来应该是学生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分层次作业,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是让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中都能获得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基础性铺垫型作业为主,中等生以拓展性提升型作业为主,优等生以探究性质疑型作业为主,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如此,方能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
总之,我的减负增效办法,就是作为教师的我先动起来,忙起来,自觉自我加压、自我增量、自我提升,方能给学生减负,给课堂增效,给教学提质。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13
早在减负增效的名词提出之前,很多老师都在自发尝试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从来不是从上而下的被动要求,而是教与学的主体:师生双方,争取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功效的主动努力。梳理自己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值得坚持的有这样几点:
一:兴趣永远是学习的永恒动力。无论任何学习,兴趣永远是第一动力,每一届的开始,我都会调查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遗憾,最初喜欢语文的同学并不多。所以,我总会引导同学们用种种方式感悟语文的美好,精选优秀的人文纪录片、营养丰富又趣味盎然的书籍、给人以启迪的电影、美妙的书法……让学生明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几本教材,几乎所有的丰沛都与语文有关。
某种程度上,一位老师就代表着你所教的学科。我心中的语文是丰沛、有趣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应是广博的。还好,我在坚持读书、写文字,以自己对文字的喜爱影响更多的同学爱上语文。
二、化繁为简,举重若轻。语文教学说难也难,它的知识点太细太琐碎。很多同学感到语文学习不能立竿见影,作为老师就不能迷失在知识的围墙里,我们先要跳出来梳理知识框架。对于语文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同学,我总会用轻松的语气和他们分析努力的方向,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一通“忽悠”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每一道题仅提高一分,轻轻松松就能进步,事实证明,不断地鼓励,原本接班之初几名从来没有上过一百分的同学,基本能稳定在优秀之列,其他同学也有或多或少的进步。
三、心有规划,会列计划。我有一个从学生时代坚持的习惯,就是列计划。那时是每天早上列出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用便利贴粘贴在课桌上。工作后,我会在一周的开始列出本周工作要点,每完成一项,心里总会生出一种成就感,深感受益。所以每一次考试前,我会要求同学们根据日期倒推,列复习计划。把庞大的复习任务分解,一天一个需复习一篇古文或两首诗歌,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地复习了,就可以心有成竹地去考试,消除紧张心理。
四、作业适量、练习精当。一直以来,我的语文作业量并不多。基本只有一种书面作业,有随笔时绝不布置练习。无论是随笔还是练习,切忌盲目布置,有时我会随文写作,有时精选中考作文题目布置练笔。针对同学们阅读理解的难点,选经典题型强化练习。早读结束前几分钟听写字词或默写古诗,及时批改反馈。如此,基础、阅读、写作共同推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教无定法,我仍然在思考着更多。
减负增效落实情况 篇14
20__年__,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对作业提出了多项明确要求:一是减少作业总量;二是提高作业质量;三是强化教师职责;四是减轻家长负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优化作业,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增强学习的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多年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用好实践性作业这个巧“扶手”,做到减量增效。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教学做到“三贴近”。减量增效的核心在“增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学生在思想认知上是否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为什么在这个条件下这样做是对的,而换了个条件这样做就不对了?”帮助学生理清生活中的疑问,树立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使用“三贴近”的方法,创设符和学生认知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在情境中辩论,在情境中释疑解惑。
第一,贴近学生生活。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政治课就是“假大空”,“喊口号”,没有实际用途,老师上课画画知识点,学生课下背背知识点就可以。这是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的错误认知。2022年新课标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业质量,设计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可以说,对人的成长进行了系列化的设计,非常好的解决了学段间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有设计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关注度,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起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在学习“管理情绪”一课时,我运用“试卷发下后”这则小故事来导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接着来分析案例中的学生情绪变化,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每次考试试卷发下后看到分数后的情绪反应以及你是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绪的,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不一定必须让学生去分析“成功人士管理情绪的案例”。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说的是自己的是,讨论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实实在在解决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类似这样的知识学生在课堂就已经理解了,课后就不用布置作业。
第二,贴近社会生活。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青少年自我认知的萌发和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在深化,引领学生认识社会,学会适应社会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留心社会上的点点滴滴,社会处处是学问。
在学习国家机关一课时,让学生到人民路政府门口观察大门口挂了几个牌子?到开州路上看一看老检察院门口现在挂的都是什么牌子?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分析,每个牌子都代表一个单位,那么,这些单位都有哪些职能?你将来有没有打算到这些单位就业呢?这些单位招聘都有哪些条件呢?通过一系列的关系社会发展和学生未来的问题,就在这一个情境中解决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贴近时政热点。这一做法主要强调的是选用案例要“新鲜”,要具有时效性。对刚发生的事情,学生总是愿意分析讨论。比如“俄乌冲突”、“濮阳的学制改革”等,用这些选活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育人的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唯有从学生出发设计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作业布置突出实践性。作业布置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是国家颁布双减政策的初衷和目的。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正式提倡学生在课后要运用和实践所学的知识。从此,家庭作业成为课内学习的继续,为师生所认同。国外绝大多数教育家、思想家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典型的如杜威、夸美纽斯等强调课外作业和课内学习的互补。夸美纽斯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作业练习,让他们“从实践中去学习”。杜威倡导“做中学”和开展“活动课程”,倡导主动作业、有用的作业。
基于上述教育家的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有意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针对我所任教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习惯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例如: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观察社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在学习“环境保护”内容后,让学生实地走访我市的濮水河、马颊河,撰写《关于濮阳市内河流的现状》调查报告。指导学生从“存在的问题、现状和思考”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激发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撰写“路塞人更塞”小论文,引导学生观察我校门口放学后的交通状况,从“路塞的原因及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遇到一些宣传日,让学生收集路边的宣传标语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性作业,有效的解决了学生乐学,善学的问题。
德育是一门潜移默化的课程,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模仿形成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专业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点,及时引导学生清除心中的阴霾,让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田,用爱滋养学生的心灵,用美好的未来点燃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