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策划方案内容页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2023-12-26 23:43:33 策划方案 打开翻译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篇1

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根据《__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本市责任督学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的通知》要求,本校就“五项管理”工作认真进行自查,特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20__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着力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组员:____

三、工作遵循基本原则

1、强调系统性、统整性。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入手,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管理。

2、体现科学性、专业性。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

3、凸显协同性、操作性。学校齐抓共管,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手机管理

1、做到统一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家长与学生双方签字确认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携带,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教导处统一保管在指定地点,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

2、正面宣传引导。利用公众号、家长会、班会,微信群、网络、宣传栏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学生手机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配合学校落实有关管理要求。加强教职工培训,结合全员导师制,明确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做好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和分享手机管理的好做法。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制止和矫正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不当消费等行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落实管理措施。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意见,学校拟定《__教育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对学生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则的行为,要注意批评教育艺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快乐。

二加强作业常规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学常规《__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__教育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条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科研、师训及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围绕作业管理,组织专题校本研修,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2、提高设计质量。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建立和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的校本作业具体要求。关注学情差异,加强单元作业设计,加强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3、统筹作业总量。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完成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4、认真批阅。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赏识”功能,探索增值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校每学期对作业批改情况开展两次的常规检查。

三落实睡眠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本市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计划,明确作息时间。8:20后开展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将每天30分钟的午休时间排进课表,通过科学利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等,为学生创设午休条件,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2、加强作业管理。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按照要求严格执行,21:20前应准时就寝。严格落实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天补交,对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必要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每月开展专项工作调研,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3、优化课程管理。重新修订学校课程方案,努力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结合道法、语文、自然、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结合党团队活动、睡眠日活动、场馆学习、专题教育、主题讲座等活动,将学生的睡眠教育与学习体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

四加强读物管理

1、丰富馆藏图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充实优秀读物,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结合学校读书节、学科节等,开展有主题的图书馆课程开发活动和读书沙龙分享活动;利用学校文化长廊、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开展好新书推荐、名师导读等。

2、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渠道“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把关,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3、完善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强化图书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

五加强体质管理

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做好体育意识与体育知识相关测评工作,定期上报学生日常体育学习成绩,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__年修订》测试工作。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应急处理机制。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篇2

为贯彻20__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系列文件精神及《__省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强“五项管理”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保障。当前,部分中小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手机不离手、作业写不完、睡眠不足、身体素质差、读物需指导等问题,各中小学校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五项管理”,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善“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作业管理优化、睡眠管理有效、手机管理加强、课外读物规范、体质管理强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作业管理

1、落实各学段作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要求,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高中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

2、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构建以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的学科作业协调机制,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以及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学校可探索建立作业管理平台,统筹在平台上发布每日作业。完善作业指导制度,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不得使用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3、全面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学校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重要内容,确保作业难度与课程标准一致,提高作业针对性。教研处要开展作业设计的研究、指导与评比等活动。鼓励建立教师试做作业机制,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及适宜情况,杜绝随意布置作业,不得将各种练习册、试卷等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

4、统筹优化作业布置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探索布置“基础+拓展、基础+分层、基础+个性”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避免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鼓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每周无作业日,探索零作业制度。

5、强化作业全批全改制度。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或同学之间互相批改。提倡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加强面批讲解和集体讲评,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好学生答疑辅导,并使用鼓励性和指导性评语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自我改进。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6、规范培训机构作业管理。县教育局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

(二)有效睡眠管理

1、落实各学段睡眠时间。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要求,落实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2、规范学校作息时间。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要求科学制订学校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除九年级外,走读生早上统一到校时间不早于8:00,高中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00。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原则上不早于7:00。中小学校要普遍实行午休制度,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要指导家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做好作息安排。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3、努力提高睡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指导学生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避免孩子睡前接触电子产品。对于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实事求是调整作业量。

4、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培训,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游戏活动不得在每日22:00到次日8:00为未成年人提供;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三)加强手机管理

1、落实分类管理要求。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要求,落实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特殊情况需要带手机进校的学生,须经学生家长书面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同意后方可;学校采取学生、家长与学校签订保管协议的形式,进校后学生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等学校指定人员统一保管。

2、制定手机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组织召开家长会,在广泛征求家长、教师、学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生活实际的手机管理办法。要明确经家长申请、学校批准后带手机进校的走读生,仅中午时段在非教学区可使用手机,鼓励寄宿制学校探索学生手机使用的时间段、场所和有效管理的办法。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各学校要明确手机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可采取班级成立手机管理小组的形式,由班主任、家长、学生代表组成,具体负责手机存放、发放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学校要提供如手机保管柜、手机袋等必要的保管装置,确保手机妥善安置。对于违规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点,切实做好有效引导,体现教育温情,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加强技术支持力度。各学校要通过设立校内专门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公布学校应急值班电话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便捷联系沟通需求。

5、加强家校合作沟通。各学校要刚性要求、柔性执行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相关规定,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明确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监督管理的教育职责,及时并把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前告知每个家庭、每名学生,争取理解与支持。

(四)规范课外读物管理

1、遵守负面清单。各学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__〕__号)要求,不得推荐或选用戏说党史、国史、军史,危害国家安全,存在科学性错误,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有违公序良俗等12条负面清单读物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2、规范推荐程序。严禁各学校擅自向学生推荐校园课外读物,按照“初选、评议、确认、公示、备案”等程序推荐校园课外读物,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要全面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所有进校园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3、明确推荐主体。各学校是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主体,坚持“谁推荐谁负责”,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根据实际做好本校课外读物遴选、审核工作,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4、培养阅读习惯。各学校要把阅读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多将经典引入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素材,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按照省厅要求,进校园课外读物参考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进行推荐。

5、加强读物管理。对于涉及民族、宗教、安全等内容以及捐赠的校园课外读物,必须经县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把关后方能进校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各学校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课外读物的有效治理,县教育局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或专项督查。

(五强化体质管理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各学校要严格落实《__市推进校园足球全覆盖工作实施意见》(__府办函〔20__〕__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__〕__号)要求,足额配齐专(兼)职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足球”等课程。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4课时,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全面落实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足球”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2、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理论知识”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知晓基本的运动常识,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赛起来。教研处要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改进。

3、完善体测体检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确保数据真实有效。要将体育活动、体质监测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改善中小学生营养膳食结构,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并做好指导和应用。成立专(兼)职心理健康团队,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全面加强心理健康和预防近视眼教育工作,丰富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途径和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素养,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加强家校沟通合作。要积极倡导家长切实担负起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责任,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孩子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断降低“小胖墩”和“小眼镜”比例,让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品质。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五项管理”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相互衔接、内在统一。各学校校(园)长要切实履行“五项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专人负责,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办法措施,精准综合施策,将“五项管理”工作抓细、抓实。

2、强化督导检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五项管理”纳入学校规范办学督导检查内容,各中心校要将“五项管理”纳入辖区内学校质量评价和规范办学督查检查,各学校要把“五项管理”特别是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五项管理”要求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强化积极引导。通过科普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以及《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优化作业、充足睡眠、健康体质、合理使用手机、有效课外阅读等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醒家长承担并履行好监管职责,引导全社会重视、理解和支持“五项管理”工作。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篇3

为确保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体育局对中小学生在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地见效,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____视察__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育人方式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属地管理、部门协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努力从“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切实引导中小学校、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转变育人观念,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任务

(一)手机管理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并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各校应及时建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便捷家长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各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手机管理以及带入校园申请制度;联合家长对学生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手机管理的必要性;严格执行学生手机不得带入课堂的规定;设立手机保管装置和明确手机保管方式及责任人;规定并严格执行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各校要加强日常监督监管,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二)作业管理

各校要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各年级组和学科组统筹协调作业问题,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的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高中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各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性的基础性作业。要不断创新作业类型,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工作能力,鼓励分层次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等,禁止布置机械性、重复性、超越课程标准的作业,禁止把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特别是要注重面批讲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Wl好答疑辅导工作,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学校教研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的教研活动,并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

(三)睡眠管理

各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

各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展睡眠管理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严格执行上午上课时间,禁止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建立家长反映意见的渠道;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四)课外读物管理

各校要对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遴选、审核把关,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物资料,一律禁止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各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对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现象以及对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诛外读物行为进行有效管控;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根据__市中小学校“阅读提升工程”,积极开展读书节、书香校园等阅读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将组织督导部门对各校课外读物进行专项督查,对课外读物进校园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五)体质健康管理

各校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让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按照国家要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一次学生体质测试。

各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配齐体育专任教师;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锻炼1小时方案,并有效落实;制订针对雨雪天气的室内体育活动计划;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做好学生近视防控,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对近视防控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定推进举措;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县教育体育局将对学生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进行测试与考查,并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举措

1、组织一次“五项管理”教师学习。各校校长是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教师是'五项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各校要尽快召开“五项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国家、省、市、县印发的关于“五项管理”的一系列文件,深刻领会开展“五项管理”的意义、目的、要求及做法,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

2、印发一封“五项管理”致家长信。“五项管理”要落地见效,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各校要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样式)见附件1〕和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引导家长转变育人观念,明白开展“五项管理”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使家长配合学校的做法,形成家校育人强大合力。

3、召开一堂“五项管理”主题班会课。各校在教师全面熟悉并掌握“五项管理”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组织各班级召开一堂“五项管理,主题班会课。班主任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关于“五项管理”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知道在校使用手机的规定,科学合理睡眠的重要性,合理的作业量和做作业的时间,阅读正版的正能量课外读物,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等,让学生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共同监督学校和教师对“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

4、开展一批“五项管理”课题研究。20__年__月,我市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我县选择了《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等5个课题进行推广。各校要将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实施“五项管理”紧密结合,迅速开展关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方面的研讨和研究,互相学习交流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好的经验,并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加以推广应用,起到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5、举办一场“五项管理”成效展示活动。推进落实“五项管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作业更少、锻炼的时间更多、睡眠的时间更充足,成长更加健康,教师的工作量更轻,家长社会更加满意。各校可以通过演讲、讲故事、写心得体会、开展体质健康活动等形式充分展示实施“五项管理”带来的变化,推动教师更加坚定地落实“五项管理”,学生更加拥护“五项管理”,家长更加支持“五项管理”,社会为”五项管理”点赞。

6、开展一次“五项管理”专项督查。县督导室将组织责任督学将每月开展一次实地督查。为全面推进我县各校“五项管理”的进展,查找漏洞补齐短板。近期,县教育体育局将对各校“五项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实地督查,对标对表,逐一检查,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实落地。督查结果作为年度中小学办学质量考评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清“五项管理”工作重要意义。“五项管理”是教育改革的“小切口”,是家长关切、社会关注的大事,要求在本学期内全面落地,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各校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与正在开展的“阅读提升工程”“明亮工程”“润心工程”“浪花工程”有机融合,提升工作实效。

2、积极营造“五项管理”工作良好氛围。根据“五项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具体要求,各校要进行集中宣传。要加强典型经验和有效成果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知晓面和影响力。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队会等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

生的综合素质。

3、全面形成“五项管理”工作协同机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完善家校社联络制度,构建方便、及时、有效的家校社沟通机制,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倡导家长主动用阅读、体育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4、常态督导“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见效。县教育体育局将“五项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对学校办学质量考评内容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重要内容;责任督学采用校园巡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推动“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见效。为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县教育体育局特设立监督举报电话__________,及时掌握和改进相关工作,确保家长与学生反映问题和意见的渠道畅通,将“五项管理”作为常态化监管重点。对“五项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学校和个人,按照有关程序严格追责问责。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篇4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遵循中小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切实引导中小学校、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转变育人观念,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学生手机进校园管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二是强化学生作业源头管理,形成布置作业的规范要求。三是强化学生睡眠综合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四是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室(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过程管理,提高学生体育和健康素养。

二、工作任务

(一)手机管理

各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手机管理。

1、实施分类管理。小学生手机不准带进校园。中学生(含初中和高中)手机不准在校内使用,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时将手机归还学生。寄宿制学校中学生手机有限使用,教学期间不得使用手机,适度使用手机,但不得沉迷网络和游戏,不得过度使用影响视力,不得影响晚间睡眠。

2、细化管理措施。各校要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各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学校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设备的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电子白板代替传统黑板,在作业安排上不能以电子作业代替纸质作业,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以电子阅读代替纸质阅读。

4、凝聚家校合力。各校要将“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纳入家校合力育人工作范畴,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引导,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明确要求,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

(二)作业管理

各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加强全市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__教办〔20__〕__号)等文件精神,确保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布置家庭作业。

1、加强管理措施。县教体局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并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和展示交流活动。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等全过程管理。

2、严控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小学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初中作业难题基本不回家,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学校要加强个性化辅导,难题尽量在学校完成。高中作业控制总量。全学段严格落实20:30后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3、科学布置作业。学校年级组、学科组统筹协调作业总量,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分层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禁止有超过课标要求现象;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根据不同年级严控书面作业量,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评改作业。

4、严控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不得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

5、开展作业研究。开展教考关系背景下的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研究,坚持“教什么、练什么、考什么”,努力实现“不教、不练、不考”。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课程指导意见,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

(三)睡眠管理

各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和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__教办函〔20__〕__号)等文件精神,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边界,科学、细化学校的管理方式,提出学校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开展调查和监测,及时了解本校学生睡眠情况。

1、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按照“一生一表”的原则制订学生个人作息时间表。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学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中小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2、规范学校课时管理。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3、强化学生个性化管理。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指导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要加强分析和辅导,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4、开展作息宣传指导。各校要通过家长会、班会、宣传栏等渠道,开展学生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合理确定晚上就寝时间。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指导家长提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学会处理孩子电子产品和网络使用等问题,引导家长为学生健康睡眠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切实发挥社区街道在中小学生健康睡眠宣传普及中的重要作用,在社区街道广泛开展“关注学生睡眠促进健康成长”的宣传活动。

(四)读物管理

各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__〕__号)文件精神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落实好学校的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主体责任,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完善课外读物监督检查制度。县教体局进一步完善对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监督检查制度和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和教育督导范围;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对课外读物进校园违法违纪情况进行处理。

2、规范校园课外读物推荐。学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3、严格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校园课外读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学校不得提供校内场所供单位或个人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4、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体质健康管理

各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__〕__号)等文件要求,将健康体质作为学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

2、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深入实施校本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中小学下午课后服务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制订针对雨雪天气的相对静止的室内体育活动计划;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家庭作业的指导,及时和家长沟通。

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要聚焦“会教、学会”,严格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严禁“放羊式”教学,确保体育课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小胖墩”和“小眼镜”得到有效遏制。

4、开展体育技能比赛。各校要严格按照“勤练、常赛”的要求,通过组建运动队、社团活动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健全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全员运动会或体育艺术节。学校和教师不得随意取消体育训练、竞赛和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

5、做实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各校要按照国家要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一次学生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合格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要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工作,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各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

6、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各校要认真落实《__县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__府办字〔20__〕__号)要求,做好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学年开展1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对近视防控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有推进举措。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县教体局成立“五项管理”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五项管理”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教育股,负责具体工作。

各校要制定“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工作举措,周密部署,责任到人,做好组织实施。学校要开展“五项管理”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即刻整改。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做到“一校一策”“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发动,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形成良好氛围。

各校要积极做好“五项管理”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微信工作群等宣传渠道、通过召开教师会和家长会等方式,向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宣传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学校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家校合作,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各校要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家校联络制度,构建方便、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学校通过家委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群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倡导家长主动用阅读、体育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县教体局将“五项管理”工作情况纳入教学常规检查、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学校年度目标考评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同时将作业管理纳入全县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重要内容。县教体局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学校日常管理,指导和监督责任督学开展“五项管理”随访督查,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实地调研学校,做到一月到校督导一次,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切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督促中小学校按照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教育督导部门和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立行立改,确保“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设立举报电话,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常态监管。

县教体局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及时掌握和改进相关工作。通过明察暗访以及通报整改等方式,将“五项管理”作为常态化监管重点。

县教体局“五项管理”举报电话:________(教育股);________(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五项管理”工作落地见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__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学生作业的源头管理,形成布置作业的区域规范要求。二是强化学生睡眠的综合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三是强化学生手机的进校园管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体育和健康素养。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教育督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重点内容

(一)加强作业管理

1、加强管理措施。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等全过程管理。基于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性设计。

2、明确作业管理底线“六要”和“六不得”。

(1)要建立作业监管统筹协调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制定作业管理细则,实施作业布置班内公示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加强过程监管,及时删减过量作业。

(2)要加强作业布置质量研究。各中小学校要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倡导情境化命题,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作业。教师要试做作业,遴选优质作业,创新作业形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3)要注重作业总量的学科平衡。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将作业布置列入学科组集体备课内容,根据每周每天的课程安排以及学科特点进行学科作业的平衡,确保作业总量合适。

(4)要控制作业完成总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5)要建立作业管理家校社会协同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与质量观,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密切关注学生课外辅导作业情况,切实监管中小学生课外辅导作业负担,避免出现“课内减负、课外增负”的现象。

(6)要加强教师作业管理工作考核。各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作业布置与及时批改作业情况纳入教学常规工作考核,每月定期开展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调查并分析学生对教师作业布置的满意度情况。推行年级教学捆绑评价,引导学科教师协商精选,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结构比例,实现作业总量审核监管。

(7)不得布置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

(8)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

(9)不得布置超过时长要求的作业。

(10)不得布置要求家长检查或代为评改的作业。

(11)不得布置统一的网络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的作业。

(12)不得布置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

(二)加强睡眠管理

1、明确学生睡眠要求。要实现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中小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2、规范学校课时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的规定。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倡导中小学校将午休时间排进课表,午休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具体形式可以由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实施。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3、开展作息宣传指导。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在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工作中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开展学生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合理确定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寝室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要求。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指导家长提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意识和能力,赋能家长学会处理孩子电子产品和网络使用等问题,引导家长为学生健康睡眠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4、探索实施学生午睡管理。在小学探索实施一年级学生午睡管理工作,精准排摸其余年级有午睡需求的学生,因地制宜创造午睡条件,推进学校空间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优化教室布局、利用图书馆、小剧场、专用教室、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午睡垫、午睡枕等设施,创设学生午休条件。利用午间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5、实施睡眠监测与干预。建立县市区、校两级睡眠监测机制,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生睡眠监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睡眠监测。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形成针对性举措。深化医教结合,针对长期失眠、睡眠质量不良、存在睡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诊断评估和睡眠指导;对于个别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学生,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前提下,可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6、构建中小学睡眠管理协同体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采用专项检查、双随机检查、纳入信用评价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培训机构晚间授课、作业布置等专项检查工作;确保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且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或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三)加强手机管理

1、实施分类管理。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时将手机归还学生。寄宿制学校中学生手机有限使用,教学期间不得使用手机,适度使用手机,但不得沉迷网络和游戏,不得过度使用影响视力,不得影响晚间睡眠。

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学校要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设备的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4、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教职工培训。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明确要求,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党政要齐抓共管,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各县市区行政部门要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加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要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1、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积极提升每天锻炼一小时质量。系统推进各学段体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实现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县市区本、校本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推进课间跑,做好室内大课间活动的预案;每节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推进体育家庭作业,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加大对体育特色项目及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高标准投入新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2、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要严格落实《__市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落实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

3、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按照国家要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一次学生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合格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抽测复核制度,探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思路。各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率100%,优良率不低于50%、合格率不低于98%。继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监测结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4、深入实施健康生活试点项目。以学校为主体,调动家庭、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合理膳食营养、科学运动、心理疏导等干预方式,降低区域内学生肥胖率,全面提高区域内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五、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形成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联合卫健委、宣传部、网信办、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专题研究工作;县市区教育局各职能科室要和家委会等部门齐抓共管,研究制定区域工作方案,共同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措施,稳步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区域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内各中小学制定各校实施办法,细化实施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做到“一校一策”“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及时跟进专项调研,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4)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学校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工作实效。指导和监督开展“五项管理”随访督查,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实地调研学校,及时反馈督查结果。督促中小学校按照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__〕__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__〕__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__〕__号)等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课外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工作落地见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指导思想

坚持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加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学生作业的源头管理,形成布置作业的区域规范要求。二是加强学生睡眠的综合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三是加强学生手机的进校园管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水平。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体育和健康素养。

3、工作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建立科学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教育督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4、重点内容

(一)加强作业管理

1、加强管理措施。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作业公示制度,进一步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等全过程管理。基于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性设计。

2、明确作业管理底线“六要”和“六不得”。

(1)要建立作业监管统筹协调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制定作业管理细则,实施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加强过程监管,及时删减过量作业。

(2)要加强作业布置质量研究。各中小学校要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倡导情境化命题,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形式,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3)要注重作业总量的学科平衡。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将作业布置列入学科组集体备课内容,根据每周每天的课程安排以及学科特点进行学科作业的平衡,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确保作业总量合适。

(4)要控制作业完成总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5)要建立作业管理家校社协同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与质量观,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密切关注学生课外辅导作业情况,切实监管中小学生课外辅导作业负担,避免出现“课内减负、课外增负”的现象。

(6)要加强教师作业管理工作考核。各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作业布置与及时批改作业情况纳入教学常规工作考核,每月定期开展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调查并分析学生对教师作业布置的满意度情况。推行年级教学捆绑评价,引导学科教师协商精选,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结构比例,实现作业总量审核监管。

(7)不得布置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

(8)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

(9)不得布置超过时长要求的作业。

(10)不得布置要求家长检查或代为评改的作业。

(11)不得布置统一的网络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的作业。

(12)不得布置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

(二)加强睡眠管理

1、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要实现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中小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2、规范学校课时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的规定。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避免学生在校门口大量聚集;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管理,避免学生过早到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应合理安排课间休息、下午上课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放学时间可由学校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学生错峰离校。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3、开展作息宣传指导。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在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工作中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开展学生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合理确定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指导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就寝,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赋能家长学会处理孩子电子产品和网络使用等问题,引导家长为学生健康睡眠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4、加强学生睡眠监测。建立睡眠监测机制,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生睡眠监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睡眠监测。

5、构建中小学睡眠管理协同体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采用专项检查、双随机检查、纳入信用评价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培训机构晚间授课、作业布置等专项检查工作,确保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且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或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三)加强手机管理

1、细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学校可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或探索使用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2、实施分类管理。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时将手机归还学生。

3、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设备的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4、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教职工培训,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水平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加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要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1、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系统推进各学段体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实现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推进体育家庭作业,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要严格落实《__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制度。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每学期进行2次视力筛查。

3、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按照国家要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一次学生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合格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探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思路。各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继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监测结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4、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学校教学、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宣传、网信、体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研究工作,共同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二)细化实施措施,稳步推进工作落地见效。各县(市、区)要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区域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内各中小学制定各校实施办法,细化实施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做到“一校一策”,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及时跟进专项调研,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宣传,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开展专项督导,提升学校管理工作实效。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五项管理”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组织开展“五项管理”随访督查,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实地调研学校,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并督促中小学校按照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