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2024-02-24 08:20:17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1

●爱真理也爱生活

大学的时光似乎转瞬即逝。此时此刻,大家有学业已成的欢乐与欣喜,也难免有同窗离别的惆怅与伤感;有走向未来的憧憬与忐忑,大概也有回顾过去的留恋与不舍。或许你们还在感叹文科图书馆的舒适便利,或是怀念“名厨进清华”带来的四方美味;或许你们还能记起入学时与家人在校园里的合影,而今天却穿上学士服,犹豫着究竟要摆一个什么样的雷人造型。

而在我的眼中,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公益;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没有什么畏惧与不可能,你们是阳光的7字班!

――顾秉林,清华大学,20xx年 F105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__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__。非常荣幸能够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时刻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我们亲爱的母校告别,向我们亲爱的老师告别,也向这段不能忘怀的岁月告别。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和为我们学习生活提供保障的工作人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向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父母说声“您,辛苦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有人说:“岁月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如今,当它匆匆翻过之时,这无数个日日夜夜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我们无法忘记第一次住进宿舍的无眠,无法忘记期末考试前一周一本书、一天一本书的辛酸,无法忘记对食堂“手抖打饭”的无奈,更无法忘记前几天为论文又大了好几圈的脑袋。而今,我们将踏入社会,我们恐怕再也找不到一年只要800块的房子,再也看不到在学校路上亮起彩灯手捧玫瑰的男孩儿,我也再听不到老师同学嘴里喊出的“小李同学”。即将告别,我们无法像徐志摩那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的成长足迹在这里,我们的美好回忆在这里。

回首大学时光,我从刚入学时极其平凡的自己,成为现在蜕变成长的我,有幸担任过学生组织负责人,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入选了华为中国好学生计划,也成为了最具影响力毕业生,这些成绩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养与支持。是啊!何其幸运,我们遇到了这么多孜孜教诲的思政老师,是他们倾注了满腔的关怀,让我们明白要将家国情怀融入个人理想,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何其幸运,我们遇到了这么多德高学厚的科研导师,是他们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让我们懂得追求真理的意义。何其幸运,我们遇到了这么多润物无声的任课老师,是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让我们能够昂首阔步迈向我们的星辰大海。何其幸运,我们遇到这么多为我们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的宿管、食堂、门卫的叔叔阿姨们,是他们的默默奉献,让我们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顺利成长成才。感谢奋斗路上引领我们前行,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所有人,让我们体会关怀与温暖,让我们明白责任与担当。无论我们曾有多少荣誉与遗憾,也无论我们如何走过,此时我们都不必懊悔,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我们,是正值青春芳华的我们。

又是何其幸运,我们在砥砺奋进的江科大相遇,是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我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入学以来,我们见证了学校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的突破,见证了学校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见证了科大学子们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诸多赛事中摘金夺银,这一切的进步离不开每个科大人的点滴努力,相信“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同学们,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牢记母校“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让时间见证,用行动证明!面对新的人生挑战,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将以铿锵的步伐前进。请家长放心,请校友放心,请恩师放心,请母校放心,我们定会牢记教诲,鞭策自己,脚踏实地,此生无悔进科大,回首仍是科大人!

最后,我代表全体毕业生衷心祝愿母校早日成为国内一流造船大学,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培养更多精英。祝愿各位老师万事顺意、桃李芬芳。祝愿各位嘉宾、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20__届的毕业生们同风而起、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3

●只想扫一屋扫不了天下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要说:“一心只想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我期盼武大的毕业生,既能踏踏实实地“立地”、“扫屋子”,更有“顶天”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扫天下”的豪气和雄心,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武大120xx年的历史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革命家、科学家、理论家、艺术家、企业家……如今,我期盼着每一位武大学子都能够闯出大事业,成就真英雄,让20xx年、20xx年、30年之后的杰出人士中有更多的武大人!最后,我用武汉大学校歌中的一句话为大家壮行:扬帆长江,奔向海洋;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李晓红,武汉大学,20xx年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个离别的季节,这也是收获与感恩的时刻。祝贺大家顺利毕业!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每一位同学!

从今天开始,大家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欣喜也会有艰辛。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情,需要做出判断和选择。有的选择让你幸运和自豪,比如说,你选择了北大,选择了刻苦学习,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有的选择可能使你纠结、甚至煎熬;其实不要紧,我们都是凡人,都难免犹豫、寂寞和焦虑,只要我们确信,确信良知、确信美好、确信未来,就会坚守正确的价值判断。纠结和艰辛都会成为财富,成为岁月长河中最宝贵的礼物。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几周前我去了弥渡,这是云南大理的一个县,北大的对口扶贫县。进入弥渡,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郁郁葱葱的山川和一片片梯田,山上散布着星星点点的居屋,景色别有一番诗意,让人心生陶醉。第二天,我们开始走访山上的贫困家庭。经过几年的扶贫攻坚,山区的道路、住房、通讯条件都有了改善。但那里的生存条件很差,缺地少水,靠天吃饭,即使是好年景,也仅够填饱肚子。我们看到的一些家庭几乎是家徒四壁,吃用的水全靠水窖收集,甚至连灶台都是用石头临时搭成的。政府希望大家搬到山下,但都不愿意。

我很理解他们。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大山,对他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和不安,当然可能还有对儿时记忆的眷恋。学校的房子是村里最好的。天真稚气的孩子们,眼中充满了渴望,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走出大山,渴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孩子们质朴的愿望和纯真的言语让人心碎。看到苦苦支撑的教师和闭塞险恶的环境,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我真心希望孩子们梦想成真。

在大山深处的牛街乡,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村子内外有很多古茶树,有的已经存活了近千年了。建立不久的茶场虽然还没有盈利,但充满喜悦的村民,让我们体会了大山的慈祥和恩惠,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力量。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光华、经院、国发院、法学院、国关、艺术学院、信息学院和工学院等8个院系。他们参与了对口扶贫弥渡的8个乡镇。我们的很多老师都多次深入偏远的乡村,出谋划策、寻找资源、筹措资金,帮助兴修水利、发展产业、改善教育和人们的生活。

我还要感谢在弥渡挂职和支教的师生,感谢所有参与对口扶贫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和深厚的情谊。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北大?什么是北大人?北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她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卓越的教育和学术上,体现在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上,还体现在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的人文情怀上。

早在一百年前,蔡元培就提出“劳工神圣,人人平等”,并倡导创办了“校役夜班”,傅斯年、罗家伦等一批学术大家亲自授课。邓中夏、廖书仓等人还组建了“平民学校”、“平民教育讲演团”,传播知识、唤起民众的自觉。直到今天,北大仍然保持着“平民学校”的传统,很多在工勤服务岗位上的工友,白天工作,夜间学习,在这里追寻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你们中也有很多同学,担任了这个学校的志愿者工作。北大永远要追求卓越,但我们的精神应当是平等的,我们的心胸是开放的,我们的爱是没有疆界的。

北大人满怀着一腔的青春热血。在艰难险阻的中国第一次西部科学考察中、在千里跋涉的西南联大路上、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在荒漠深处原子弹的实验现场,到处都可以看到北大人坚定的足迹。

今天,有更多的北大人选择去西部、去部队、去基层,去开创不同的人生。“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林毅夫老师的这段话道出了北大人的心声和胸怀。

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消除贫困是一场实现全面小康的攻坚战,也是一代代北大人的追求和理想。我们要感恩弥渡。作为一所学校,我们能为弥渡人民做的事情并不多,对弥渡脱贫的贡献可能真的微不足道。但弥渡人民却给予我们极大的信任和关照,使我们能够亲身体会消除贫困的艰辛,使我们能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践行理想。我们从弥渡人民身上学到的、体会到的精神营养和力量,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帮助。谢谢他们!

两个月前,来到北大考察,希望青年人要“爱国、、求真、力行”。人生就像是一部书,每个字、每一行、每一页都是用我们的行动书写的。责任并不是一个甜美的、轻盈的词汇,而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负重前行正是一代又一代中流砥柱最美的英姿。

当你帮助山区孩子实现梦想的时候,当你用智慧和勇气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时候,当你的科研成果造福社会的时候,当你竭尽全力使无助的人重燃生命之火的时候,你是在用爱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帮助别人就是在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感恩与珍惜会使你的心胸更宽,奉献与付出会使你的视野更广。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们要思考和探索大道理,更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最后,再次感谢大山和弥渡人民给予我们的爱和包容,让我们谨记为国家、为民族复兴奉献与奋斗的誓言,也让我们为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每个人绽开我们的笑脸。

从此后,无论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无论身在何方、从事什么职业,愿北大人远离平庸、勇敢担当、学在路上!

祝大家一路平安!谢谢!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机会代表20__届全体毕业生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可谓是心潮激荡、思绪万千。今天是某大多少名毕业生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过了今天,我们的大学生活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将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循循善诱的老师,告别辛勤培养我们的母校,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某大学__届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几年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踏上了中原大地,选择了这个充满了自由,激情的校园。日月辗转,光阴似箭,眨眼之间,离别的钟声就在耳旁敲响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忘不了课堂上老师那谆谆无私的'教诲;忘不了教室中你我孜孜不倦的身影;忘不了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腾跃;忘不了舞台上激情嘹亮的歌声;进入母校以来,我们从被动学习的中学生模式,转变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大学模式,随着学校层次的改变,我们更加注意把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几年来,我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更学会了选择。而今天,当我们即将手捧毕业证书,即将别离这方校园时,我们便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回顾在工大的学习生涯,我们在母校的怀抱里结下了不可替代的深厚友谊,在学习与生活中,在研讨与争辩中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忆的情景与往事,今后,无论是深造还是工作,我们都将打点行装、各奔东西,然而我们的同学之情却不会随着时光而消逝,无论我们经过多少风雨波折、结识多少新人好友,这份大学的同窗之情都将重,不仅在生活上有如慈母般的关心,更是在课堂上为我们解知识之惑、传做人之道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同时,学校、学院领导、各位老师更是对我们情深义重,传知识之道、授强国之业。是他们原谅了我们的懵懂无知,是他们宽容了我们的任性而为,也同样是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成熟而早生华发!在此,请允许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有人说,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是一个熔炉,燃烧出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我们经历了大一的纯真年代,走过了大二的轻舞飞扬,告别了大三的紧张与忙碌,来到今日大四的依依别离。大学四年,我们见证了学校的飞速发展,从母校合并更名,到新校区一幢幢高楼崛起;更有幸得是我们陪伴母校度过了五十岁生日。随着学校学习氛围的营造和人文环境的改善,我们感受到了母校对我们人格的塑造和素养的提升。同时,在德高博学的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人做事。这些丰厚的收获,宝贵的财富,无疑使我们走向社会时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无疑使我们在竞争中更多了一分信心和勇气,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快、更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牢记“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我代表某大20__届全体毕业生,祝愿我们的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我们的母校兴旺发达,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6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000多名同学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作为校长,我和大家一样激动,在此,向你们和你们的亲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是我担任校长之后迎来的第一批本科生。我很高兴能见证你们四年的成长,很欣喜看到你们顺利毕业。从20xx年8月20日的开学典礼,到今天20xx年7月7日的毕业典礼,你们在这个园子里走过了1418天。你们入学的那一年,西操换上了漂亮的蓝色跑道,紫荆园举办了“川湘美食节”。今年,你们又见证了清华田径队实现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十连冠”、校园里诞生第一家24小时书店。四年前在东操,你们身着迷彩服,嘹亮、英姿飒爽,完成了大学第一课——。四年后的今天,还是在东操,你们身着学位服,心怀壮志、意气风发,参加大学里最后一次全校集体活动——毕业典礼。“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涵养了你们的君子气质,行胜于言的校风塑造了你们的笃实品格。你们用热情奔放的青春活力,在清华120xx年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绚丽的一笔。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一同见证了奋进的清华不断呈现新气象,变革的清华持续展现新作为,开放的清华主动拓展新视野。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自信的清华担当起时代的责任,不断开拓进取、昂首向前。

青年是时代的先锋。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成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在山河破碎的年代,清华学子在“一二·九”运动中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救亡呼声。在改革开放之初,清华人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动口号。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成为清华人的坚定选择。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同学们,你们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清华为你们打下了自强的人生底色,你们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自强者,以青春之我、赤子之心,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自强者,强在自胜。《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不以战胜别人为目标,而以超越自我为追求。11月5日,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发表题为《君子》的演讲,勉励清华学子“摈私欲尚果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进而“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自强者要主动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断成就更好的自我。

自强者永远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成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今年90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学长,1946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求学。上世纪60年代初,正在国外工作的周光召毅然放弃已取得重大突破的理论物理研究,回国参与原子弹研制。他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同学们,希望你们永远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在服务祖国、人民的奋斗中绽放自我。

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奋斗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真正的强者总是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你们之中的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江国琛同学,承受着父母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始终坚定自立自强的信心。他学习刻苦、进步显著,曾在学校的资助下赴斯坦福大学进行暑期研修并取得优异成绩。他饮水思源、热心公益,成为了一名清华大学五星级志愿者。你们之中的宫克威同学,曾为清华夺得11个冠军,去年代表国家参加雅加达亚运会并获得男子十项全能第四名。其实,他在入学之初的运动成绩并不理想,但他每天坚持训练,风雨无阻。今天,他没能来参加毕业典礼,因为他正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赛场上全力拼搏。同学们,让我们为江国琛和宫克威点赞!也为你们每一个人过去四年的成长成熟和你们呈现出的自强精神点赞、喝彩!

自强者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总是满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志豪情。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这个蕴含无限可能、充满无限挑战的大时代,创新精神是自强精神的最好体现。要自强,必创新;唯创新,才自强。在前进的路上,自强创新是我们直面风险与挑战、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坚定姿态。同学们,希望你们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之中,努力时代难题,服务国家发展,促进人类福祉,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出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力量。

“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刚健自强是清华人永远的精神气质。新时代的清华人要自觉听从历史的召唤,不断超越自我,厚植家国情怀,无畏艰难困苦,敢于引领创新,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一个让人眷恋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你们随时回家!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7

●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20xx年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8

●我们的背景是北大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北大的学生,要保持这种胸怀。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国际舞台上,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始终保持胸怀祖国、心系苍生的抱负。

同学们,不管你们走得多远,你们永远是母校最牵挂的孩子;不管你们走了多远,未名湖、博雅塔、五四路一定会在你梦中“依稀重现”,那是母校对你们的召唤!

北大于我们来说,它的恩泽既表现为它曾经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人品,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又表现为它始终作为一道背景,永远地矗立在我们身后的苍茫之中。同学们,请永远记往:我们的背景是――北大!

――周其凤,北京大学,20xx年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9

亲爱的20xx届毕业生同学们、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济大学已走过111载风雨春秋,一代代优秀的同济人从这里出发,“闯荡”世界。此刻,我们在这里欢送新一代同济人学成毕业,开启人生新的阶段,踏上新时代祖国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征程。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xx届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兢兢业业传道、授业、解惑的各位老师们,向一直含辛茹苦的家长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我们一起见证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在这个时代里,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大批富有新时代特点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催生出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革命的甘霖为这个时代焕发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开启了无限的可能,也为即将离开校园的你们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更大的机遇、更精彩的人生。

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是这个时代最幸运、也是最幸福的一代。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既是新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你们的每一份付出,展现的都是同济人的风采;你们的每一份成绩,定义的都是同济人的高度!在你们即将告别校园,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之际,我想再嘱托几句:

志存高远 时刻心系国计民生

学校校史馆前的石柱上刻着四个大字“同济天下”,这正是同济历代师生坚守的一个使命。

120xx年来,踏踏实实服务国计民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同济人的日常,也是这所百年老校的传承。民族危亡之际,一批批同济师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李国豪、项海帆等力主黄浦江上的大桥要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新时代,学校以专业智慧对接国家战略,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在同济几乎所有专业都是面向社会需要设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着眼为人类谋福祉。港珠澳大桥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整体规划等多项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都凝聚着同济人的智慧。胸怀志向,心怀祖国,这就是同济人!

120xx年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同济人始终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办学传统,将学校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同学们,不管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时刻牢记“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信念,这是同济人身上永恒的印记!

持续学习 为青春奋斗积蓄新动能

走出校园,同学们将要面临全新的环境,你要考虑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会经历工作的压力、会体验人情冷暖……

但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磨了自己的锐气,不要让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变得悄无声息。

毕业,不是你学习阶段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社会,已经没有绝对的、固化的知识,只有不懈地学习,才能追赶时代步伐。“吾身有涯,而知无涯”,应该持续学习,不断挑战,为青春奋斗输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希望大家牢记当年报考同济时的初心,“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每天早上8点半进办公室,晚上11点回家。在今年五月“深海勇士”号西沙载人深潜航次中,作为年龄最大的“乘客”,汪院士3次下潜到南海1400米水深以下,每次下潜观测采样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老先生耄耋之年尚且锲而不舍,我辈青年又怎敢不持之以恒。

持续学习,会让你始终积极奋进,你将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价值;持续学习,会让你始终心怀梦想,你将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持续学习,会让你始终胸怀洒落,你将心无畏惧,开拓创新,披荆斩棘,书写自己青春的华丽篇章。

不忘修身 坚守同济人的品质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繁杂的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很容易让人浮躁、焦虑。希望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坚守一点理想主义,守护好内心的“自留地”,重视个人修养的提升,因为高尚的品德修养会让你在前行的道路上如虎添翼,也会让你的生活充满着阳光。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布袋教授”杨贵庆,自20xx年与黄岩古村落结缘以来,每两周一次往返上海与黄岩之间,他把对中国乡土文化和建筑的传承、坚守当作自己的生命,把乡村规划、文化再生的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写在了黄岩乡村的土地上,用心血浇灌出“美丽乡村”之花。坚毅、勇敢、勤劳、奉献……,杨教授传承的不仅是民族的文化,更是同济人的品质。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人生长跑中,能够继续传承同济人踏实严谨的学风;能够始终追求人格独立和高尚品德,涵养虚怀若谷、从容自信的胸襟态度;能够在艰难困顿时保持定力,锻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坚毅品格;能够“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防微杜渐、不弃微末”。

做到了这些,我相信,若干年后,你将会更有智慧的看待世间万物;你将会用宽容的态度面对人情冷暖,从容直面各种挑战;最终你将会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健步在精彩的人生之路上……

同学们,6月19日你们在学校微信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不要悲伤,毕业总是伴随成长,不管在哪条路上,只要有光就能绽放,难免彷徨,可那又怎样,身后母校同济是最坚实的臂膀,请为了梦想,一直保持倔强。”

写的真好!走出校园,累了,倦了,可以再回校园走走樱花大道、抚摸第五街的小白猫、听一听音乐广场的演奏、漫步“济海”湖畔、回味“吃在同济”味道,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

新时代,正是扬帆启航时。衷心希望同学们怀揣新的梦想,勇担时代责任,勇做新时代的建设者,用你们的知识、能力、思想和境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引领未来,实现那份让母校和大家共同期待的精彩!

谢谢大家!

2024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篇10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共同祝贺20xx届的7811名本科生和6175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你们就好比是学校精心培育的一颗颗种子,承载着川大的基因,饱含着知识的力量,迎风飘向大江南北,将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学们,一进入6月,校园里就弥漫着毕业的氛围,每天早上我一进学校的黉门到晚上离开主楼的广场都能看到同学们开始还是三三两两、然后是一批一批、这几天已经是熙熙攘攘排着队合影留念了,偶尔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到你们大热天穿着学位服匆匆走过和听到你们照相时的嬉笑声,就有一种很是不舍的感觉,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就像小河边的“摆渡人”一样,一船一船的把你们摆渡到对岸,看到你们即将要远行的青葱背影,总是忍不住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讲。

同学们,今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殷切希望: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同学们,现在你们一毕业就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期,这些都为你们提供了巨大的事业舞台,但凡那些善于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的人,那些具有为国担当、报国情怀的人,那些在各种挑战中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就能放大人生的价值,就能在前进中不忘初心、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学们,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不是虚无缥缈,也非遥不可及, 它往往就孕育在你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孕育在你们干事创业的奋斗过程中,孕育在你们对人生、对自然的态度中,更孕育在你们每一次的个人选择中,同学们在选择时如何懂取舍、明得失、知进退,选择之后面对不同的结果又如何有胸怀、能担当、识宽窄,做到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这就是今天我想与大家谈的主题:人生无进退,天地宽窄间。人生不外乎有进有退,天地有宽有窄,这既是人生的道理,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所谓“人生无进退”,是指每个人的事业有进有退、有快有慢、有得有失,有时看似在进其实是在退,有时看似停止或者后退其实是在厚积薄发,在为前进准备。所以,人生往往就是在进退、取舍和得失之间才有了新高度和新境界。所谓“天地宽窄间”,天地大小本来是不会改变的,但每个人看到的却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一般在前进时就会觉得天地广阔、世界都是你的,而在后退时则会感到天地越来越小、空间越来越窄。事实上,对待人生的进退和看待天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视野、胸怀和格局。站得高,自然望得远;胸怀广,进退就有度;格局大,行止就从容。一个人视野开了、胸怀广了、格局大了,生活就会更有意义、奋斗就会更有价值!

“人生无进退”,强调的是一个“进”字,人生是一种无法抵抗的前进,进是一个人年轻时的主旋律。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要敢闯善拼,完整的人生就是走过、路过和闯过,人类的生命过程本质上就是生生不息的创造接力和不断进化、不断延续,才使人类越来越伟大。大家可能知道,牛顿发现微积分时22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22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二十五、六岁。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自然奖成果发现之初的平均年龄才28岁,国际上很多重大发明初次提出的平均年龄也不过34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前几天,福布斯发布了中国科技女性榜单,你们的学姐李坦也入选了,其实她和她的丈夫李锂都是我校化学系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时就立志于生物制药方面的研究,毕业以后,他们只身到重庆闯荡,据说90年代初财富就过亿了。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他们预感到在深圳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于是变卖家业,转战深圳、白手起家,七、八年前他们的公司上市了,产品占领了国际市场40%以上的份额,很快就成为了当时中国的首富。所以有人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机会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青春再美丽,自己不奋斗,听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好消息。

“天地宽窄间”,重在一个“宽”字,虽然我们的事业有时宽有时窄,但在窄的地方仍然可以做出很宽的事业来,有时面对很宽的局面不审时弄不好也会走进很窄的小胡同。去年,我到华西医院调研的时候,康城生物的一位年轻负责人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当时他讲:他们是在一公分的宽度上要扎到一公里的深度,才能把新药临床转化和药效评价这个细分的领域做到极致,从而支撑一个很大的市场。真是方寸之间见天地!大家可能听说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照相时所用的胶片,主要是在柯达和富士两家中作选择,两家竞争了几十年,后来柯达逐渐占了上风,占领了2/3以上的市场,但好景不长,后来(20xx年左右)兴起的数码技术又让日本的几个公司出尽了风头,20xx年柯达终于倒下了,其实击垮柯达的不仅仅是数码技术开发晚了,而是谁也抵挡不住现在的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摄影技术的颠覆性革命。所以,宽广的视野、深度的思考、战略性的判断才是决定一家企业、一个单位、一个领域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在宽处时我们要有窄的危机,在窄处时只要我们有宽的视野,同样可以走出一片新天地。

“人生无进退,天地宽窄间”,这一进一退、一宽一窄尽显了你的生活态度、敬业精神、兼容并蓄、张弛有度、豁达从容、顺势而为,这既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生活境界。同学们,可能你们都去过离这里三、五公里远的宽窄巷子,其实宽巷子并不比窄巷子宽多少,窄巷子也不比宽巷子窄几分,实际上这个“宽窄”代表的就是成都人骨子里的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宽窄之道,让这座城市不仅创新创造不断,而且人们的生活也过得巴适、安逸。大家可能也听说过,离宽窄巷子不远处的杜甫草堂里有一首很著名的诗,是晚年的杜甫蜗居在一小间茅草屋中写出来的,其中一句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何等的情怀啊!今年3月,在四川家喻户晓的作家、105岁高龄的马识途老先生专门来到川大,向学校捐赠了105万元的书稿费。马老一生热爱川大,关心川大的文学新青年,他的名字——老马识途就表达了一生爱党爱国。那天在与马老的交谈中,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幽默和通透,难怪几十年前他写的作品中的一个小故事后来被人们演绎成了“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金句。同学们,时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你可以把人生中百思不得其解而纠结的事,令你万般无奈而伤过心的人……一切的一切统统交给它,总有一天它会给你一个最圆满的答案。所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同学们,这些天来,我在偶尔翻看大川微信时看到了很多感人的留言,其中一条微信是同学们讲离开川大前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有的说想到江安长桥边再坐坐,有的说想去图书馆再占一次座位,有的说想再喝一杯华西老酸奶,还有的说想去望江体育馆出一身大汗,也有人说想到川大剧场再看看舞台的灯光,……。有一位小哥在跟帖中说到:“今年是他毕业的第十个年头了,好想与夫人一起回母校看看,很开心在川大不仅学习了知识、结交了朋友,还收获了爱情。”我想,不论是在校学子还是毕业校友,大家都充满了对母校发展的关心,这再次确认了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川大人”。

同学们,不管大家今后身在何地、身处何境、身遇何事,川大永远是你们的家。

最后,祝愿同学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