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2023-12-04 22:40:39 各类稿件 打开翻译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其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每一“下”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四下基层”同主题教育重点措施衔接联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教育“加把劲”。

走基层学会“弹钢琴”,用思想宣传为主题教育“加把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大任务。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会用“十个手指弹钢琴”,深入学习宣传“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和典型案例,根据基层工作实际适当进行合理“转化”,身子往下探、眼睛往下看,深入基层群众,把书面政策通俗化、简单化。牢记“国之大者”,捕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共振点”,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用“方言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小切口”反映“大内涵”,用“身边事”讲“大变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基层下好“先手棋”,用调查研究为主题教育“加把劲”。一切正确的决策都在调查研究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要下好主题教育“先手棋”,要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调查研究的“方向标”,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接解决问题,做“根于基层”的调研。“调”以务实,“研”以致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对标“实”字再落实,绝不“坐着汽车转、隔着玻璃看”,学习“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等典型,坚持调、研、用并重,问题一个一个梳理、一条一条研究、一项一项解决。着力“下”字做文章,深入矛盾集中的地方察实情,走到乡村振兴最前沿去感受,真正把情况摸清、把对策提实,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存在感”,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主题教育成效。

走基层读懂“无字书”,用信访接待为主题教育“加把劲”。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检视整改是此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措施,要把群众信访和诉求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构建“四面八方”的群众诉求感知体系,对“碎片化”群众诉求进行整合分析,画准“问题像”。进一步精准查摆问题,形成一张清晰且动态更新的问题清单,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及时解决,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坚持学查改贯通,深挖问题的根源,推进问题的再梳理、再督促、再深化,让矛盾在萌芽阶段就得到有效解决。力求“当下改”牵手“长久立”,深入细致查不足、找差距,围绕信访接待,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把群众“上来访”转为干部“下沉接”,推动主题教育深入人心。

走基层绘就“工笔画”,用现场办公为主题教育“加把劲”。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工笔画”为喻,描绘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正在进行的主题教育,像如椽画笔,勾画美好未来。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扎实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通过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面对面问情况、听意见、解难题、办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把狠抓发展的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在实干担当促进发展中再建新功,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出处 wWW.zuOWeNBa.nEt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2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基层是干事的根基,人民是创业的动力。“四下基层”的传承发扬,对于如今的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有新气象、新作为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声音向下传、眼睛朝下看、脚步往下迈、力量往下使,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起于“门到户说”,在“声音向下传”中坚定“惟有为民真实意”的宣讲之道。理论宣讲工作是推动党的理论和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工作方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只有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更好地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原汁原味得以贯彻落实,并转化为生机勃勃的基层实践。一方面,要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突出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可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坝坝会”“围炉夜话”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场面”阐明“大道理”,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喜欢听、听得懂,使群众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实践上得到指导,确保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承载“人民期盼”,在“眼睛朝下看”中恪守“身为官者当为民”的从政之道。信访工作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希望和期盼,是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重要手段之一。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要在为群众答疑解惑的同时,更主动深入基层,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同基层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想擦亮信访工作这个“窗口”,需要既“坐诊”又“出诊”,一方面要向群众“拜师”,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心声,掌握沟通的技巧,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学干相促中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另一方面要强化接访下访、下沉一线的工作导向,“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端”,多往矛盾“窝”里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地亲自“嚼一嚼”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在亲力亲为中找到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的新方法。

转变“工作作风”,在“脚步向下迈”中深悟“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调研之道。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脚步向下、直奔基层,方能查实情、谋良策。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找实找准,把根源挖深挖透,要深入一线开展蹲点调研,发现和掌握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的“活”情况、真问题。同时,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要“趁热打铁”,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调研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因地制宜地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办法举措,努力将其变为效果清单,进而真正解决一批制约改革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凝合“过硬本领”,在“力量往下使”中践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实干之道。四下基层的落脚点是“让群众得实惠”,注重“实打实”,切勿“空对空”,不能是轰轰烈烈开场、寥寥草草收尾,避免收集的问题建议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如此,现场办公就尤为重要。只有秉持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姿态,让党员干部多去基层现场,才能让党员干部接地气、长才干,让现场办公“实至名归”。为此,要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抓好下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落实好群众的每一项诉求,将成果运用到出台的每一项惠民政策上,切实把深化运用“四下基层”的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要力戒形式主义,将“四下基层”的开展贯通落实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中,为民服务创造实绩,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真真正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3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多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欢迎。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好运用好“四下基层”,努力做到“心到”“身到”“行到”,真正解决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心到”涵养为民情怀。“四下基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求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与主题教育具体要求之一的“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一脉相承的。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矛盾问题更为复杂、群众关切更为具体,唯有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满怀真挚的人民情怀,才能“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真正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走实群众路线,实打实调研衣食住行、产业发展,面对面问询生活情况、身体近况,心贴心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实现“被动知晓问题、整改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必须尽心尽力做好接诉、派单、办理、答复、回访等各个环节的信访工作,特别是在办理环节,要统筹各类民生项目、配套政策,精准高效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问题,让群众拥有“稳稳的幸福”。

以“身到”彰显实干担当。“四下基层”着眼于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发展落实在基层,体现出鲜明的实干导向,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实干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人民群众诉求和地方发展难题,唯有躬身实干、担当作为,才能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实,把步子迈实,用智慧本领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真抓实干、力求实效,着力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关键问题,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群众的问题在一线,问题的答案也在一线。要运用系统思维抓实抓细群众工作,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为“圆心”,把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半径”,深入总结、形成机制、全面推广,绘就出群众工作覆盖面广、好评度高的“同心圆”。

以“行到”锤炼务实作风。“四下基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有助于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以贯之传承、弘扬、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在宣讲、调研、接待信访、现场办公时,既要原汁原味讲党的创新理论,又要津津乐道说群众话语;既要看“高楼大厦”又要看“背阴胡同”;既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又要摸到最详细、最深处的实情。要深入人民群众、扎根田间地头中做好“下”的基本功,做到把行动带下去、把思路带下去、把感情带下去、把职责带下去、把纪律带下去,实现把本领提上去、把工作质量提上去、把服务态度提上去、把老百姓口碑提上去,从而在“下”“上”之间养成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实、把步子迈实。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4

作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发展的工作方法,“四下基层”制度历经三十五年实践传承而发扬光大,是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立场的生动写照,是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思践悟“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通过规范“言行举止”让“四下基层”在新征程上绽放新光芒、焕发新活力。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言”之有物,让党的旗帜飘扬在一线。新时代践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传“新”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行动依据,严格落实“学思想”内涵要求,不断创新宣传方法,打造有特色、有品质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目一新的宣传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向基层延伸、向民意靠拢。又要发“心”声,灵活运用“板凳课堂”“围炉夜话”等一系列“接地气”的形式,讲百姓话、唠群众嗑,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宣讲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党的精神,在面对面、心贴心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纾解群众的心头“乱麻”,做到顺民心、暖民心、得民心,让党心和民心水乳交融、同频共振。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行”而有实,让社情民意反映在一线。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亦是工作的导向。党员干部需“行之有道”,抓住第二批主题教育“一线巡诊”契机,将传统调研手段和大数据等现代调研新方式相结合,直插一线、直奔现场,身入且心入、用心且用情,聚焦群众最关心、企业最牵挂的“关键小事”,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听民声、问愁苦、找难题,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确保调研结果的立体全面、真实可靠。又要“行之有效”,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稳定所忧、群众所盼,系统梳理利害关系,找准找实问题症结,科学研判破题要点,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大兴调查研究察“实情”助推高质量发展见“实效”。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举”之为民,让急难愁盼化解在一线。“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信访接待下基层是新时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有力举措。党员干部需“一心为民”,紧扣“人民”关键词,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化“信访”为“信任”,推深做实信访源头治理,让矛盾纠纷就地受理、就地处置、就地化解。又要“一网情深”,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群众工作创新机制,将网上信访渠道打造成访民情、解民忧、护民利的“绿色通道”,不断优化一线工作方法,主动做好回访和下沉,进而提升“网上互动+网下联动”的信访化解能力与化解效率,让信访工作更具温度广度深度,在“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中擦亮“民呼我为”金名片。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止”于至善,让担当作为锤炼在一线。“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检验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以学促干”,在思想行动上解决好为谁干、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将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将问题落实、将工作做细,在躬行践履中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尽职尽责当好服务人民的“宗旨践行者”。要“撸袖实干”,坚决杜绝“摆拍式”办公,清楚认识到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没有终点,通过窗口前移、服务下沉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在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实现党群干群关系“零距离”,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干事姿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面貌新成效。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源于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蕴含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真抓实干的责任担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细心品读“四下基层”的“至美内涵”,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使命担当,努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华章。

品读矢志为民的“真情之美”,在“脚下有泥”中办好民生“关键事”。“四下基层”本质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党员干部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鲜明呈现。“四下基层”的重点在于“下”,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千家万户,在深入基层一线中了解掌握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助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坚定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迈开步子,俯下身来,带着情感与责任深入基层,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话家常”中深入掌握其真实情况,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认真研究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疑难杂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读直面问题的“豁达之美”,在“心中有底”中解决群众“烦心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便要求党员干部敢于直面问题所在,收集掌握生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解决基层一线的矛盾问题,着力剖析根源、厘清思路、科学决策,对群众诉求做出快速响应。“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要消除畏难情绪,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把群众期待摸准。传承弘扬“现场办公下基层”,关键是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进行解决,让党员干部既在“机关会场”又在“基层现场”,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同时,要具有辩证思维,将问题看作努力方向,将不足看作发展空间,以立行立改的务实行动,广泛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存在的各项难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品读真抓实干的“担当之美”,在“眼中有光”中砥砺奋进“增福祉”。“四下基层”着眼于“下”,但“下”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下”而有为、下而有效。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挖“四下基层”中蕴含着鲜明的实践导向,发扬好其中优良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增进本领,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担当精神干事创业。要努力追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强化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危机感,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强筋健骨,提升综合业务素质,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要将担当作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踏踏实实的成效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奔赴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6

今年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提出35周年。近日,中央主题教育办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各地对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出明确要求。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直接在基层群众“家门口”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四下基层”作为弘扬优良作风的“传家宝”、拉紧干群关系的“强纽带”、破解基层难题的“杀手锏”、推动基层发展的“助燃器”,从基层一线“春风化雨”“盛夏勤耕”“秋收硕果”“瑞雪丰年”的四时之景中,读懂“四下基层”的深刻含义。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有“春风化雨”之效,推动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蕴含着如春风般的温暖和力量,党员干部要通过下基层把惠民利民政策传递给人民群众,让政策理论真正在“润物细无声”中聚民意、暖民心、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通过下基层宣讲、举办读书班、召开报告会等形式,为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借鉴,当好政策理论的“快递员”“推销员”,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广场、村民院落开展宣传教育,灵活运用“短、小、微”的形式,生动呈现“新、鲜、活”的内容,既讲好“党之大计、国之大者”的“大道理”,也讲清关乎基层群众“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小故事”,让政策理论“冒热气”“接地气”,让基层群众从“看热闹”的旁观者成为“懂门道”的践行者,推动党的政策主张成为基层群众听得进、听得信、得实惠、享普惠的“好声音”“最强音”。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有“盛夏勤耕”之姿,推动党员干部“知屋漏者在宇下”。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党员干部要学习盛夏骄阳下辛勤耕耘的劳动者,勤奋劳作“采鲜菜”,沉入深水“抓活鱼”,真正充满热情、怀着感情下基层调研。要秉持“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都是方法”的工作理念,保持“永远是小学生”的姿态,自觉向“民间高手”求教问策,深度获取在“办公室”“文件堆”“电脑边”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多与基层群众拉家常、话冷暖、谈心声,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工作好不好找、赚钱难不难、看病贵不贵等民生关切问题,把“群众呼声”捞上来,把“政策哨声”吹起来,为群众纾困解难找准切入点、着力点。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有“秋收硕果”之实,推动干群关系“鱼水情深永相连”。很多人直言信访是“天下第一难事”,但基层群众四处求助无门、合理诉求无果更会令人痛心。信访接待不能让带着合理诉求的基层群众“空空而归”、一无所获,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基层下访接访回访,让信访群众感到有人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真正在面对面、实打实中结出干群情深、群众信任、“事心双解”的累累硕果。要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对待信访群众的利益诉求、困难疑惑,把信访作为跟踪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总结为政得失的“反光镜”,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以“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的勇气决心和开放心态,主动到矛盾纠纷多、行业风险高、问题化解慢、群众意见大的地方,精准研判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有“瑞雪丰年”之势,推动积极践行“不辞辛苦入山林”。瑞雪兆丰年,雪落万物生。面对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就需要以现场会诊、现场开方、现场协调的现场办公方式,深入基层下一场瑞雪滋润沃土田野,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生机和希望。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七下晋江”,深入现场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等问题。党员干部要真下基层、真解难题、真抓落实,变“被动接招”为“主动出招”,带着感情责任、带着使命任务、带着锦囊妙方、带着措施办法,走出“机关会场”,奔向“基层现场”,看一看项目推进到什么程度,想一想存在什么堵点卡点问题,问一问有什么需要协调解决等等,对“当即看到”的问题,用情尽力“马上办到”;防止“摆架子”“走过场”,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狠抓不放、一抓到底,做到“按期报账”直至“销号结账”,真正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7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要求,深刻体悟其中蕴藏的民心所向、问题导向、破题方向、实干取向,立足于“下”、根植于“民”,“行之有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读懂“民心所向”中聚力于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入“耳边”走向用在“身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大党员干部当站稳人民立场、读懂人民心声,让好政策真正入民心、解民忧。不仅要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把政治话语转变为日常用语,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将固定阵地“定点讲”和流动阵地“巡回讲”相结合,少些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多些“板凳会议”“围炉夜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乡土话”、讲浓“百姓味”、讲出“时代性”;更要让群众用得上、得实惠,站在群众视角“看问题”、坐在群众位置“想问题”,找准“切入点”“落脚点”,按需定制政策“菜单”,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鼓励广大群众积极表达意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让党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在瞄准“问题导向”中问计于民,调查研究下基层,从锻炼“脚力”走向磨炼“能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研是破题的路径。唯有心中装着群众、脑中带着问题、脚下踩着泥土,方能真正脱虚向实,避免调研沦为“调演”。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身入”基层、调出真相,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少些规定路线“打招呼”,多些自选动作“搞突袭”,做好前期准备、知晓短板弱项,“实打实”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诉求,以“蹲下去看蚂蚁”的求实姿态,把情况搞清、问题摸透、症结找准;更要“心到”基层、研出妙方,带着亲情、温情、热情“拜人民为师”,在上百姓炕头、下农户地头中,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善用“解剖麻雀”的研究方法,从“群众意见”中追根溯源、开方解题,真正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切实将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在明确“破题方向”中心系于民,信访接待下基层,从被动“坐诊”走向主动“出诊”。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广大党员干部决不能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而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架好信访工作这座党群工作“连心桥”。既要保持“坐诊”的责任感,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事有回音”、提出合理的诉求“件件有落实”,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把“脉”号准、把“方”开好;还要增强“出诊”的主动性,放下架子、沉下心思,与群众“零距离”“心贴心”交流沟通,将等矛盾问题“找上门”转变为把对策建议“送上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变群众来“上访”为干部去“问访”,着力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秉承“枝叶关情”的真挚情怀,擦亮人民公仆的“金字招牌”。

在坚持“实干取向”中取信于民,现场办公下基层,从机关“会场”走向基层“现场”。当年,习近平同志福建工作期间,一有时间就用脚步丈量民情,留下了“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七下晋江”等生动事迹,以实际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干部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临的问题矛盾更复杂、群众期待的结果更具体。广大党员干部不应困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陷入“文山会海”不能自拔,当利用好“一线工作法”,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基层一线去,查找“停留在笔头、搁置在案头”“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顽瘴痼疾”,让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决不让一件群众关切的事“悬在梁上、挂在墙上”。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小步快跑”的为民姿态,切实解决改革难点、发展堵点、民生痛点,知群众盼、解群众愁、暖群众心,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35载实践传承,“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明白“下沉”是行动,“沉下”是状态,只有付诸行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有所作为。让“四下基层”制度在中国大地牢牢扎根、开花结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关键一招。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下沉的是“声音”,沉下的是“责任”,在“以学促干”中全力以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内容,也是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领悟思想伟力的根本途径。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内核。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为党发声“红喇叭”,扛起政策宣传“重担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主动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当好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多面手”。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站稳群众立场、讲好群众语言,大力开展既生动活泼又内涵丰富的宣传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打造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学习,解开群众的“思想扣子”,让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调查研究下基层,下沉的是“双脚”,沉下的是“务实”,在“摸爬滚打”中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深入调查研究,必须要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广大党员干部要脚下沾满“泥土味”,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建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长效机制,逐步整改,扎实推进,推动解决一批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打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既看“高楼大厦”也看“背阴胡同”,把调研重心放在梳理问题、排查难题上,准确把握问题症结和瓶颈难点,研机析理、找准症结,形成问题清单,一条一条研究,一项一项解决。

信访接待下基层,下沉的是“架子”,沉下的是“温情”,在“倾听民意”中暖人身心。“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走出办公室、走进人民群众中间,是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体现了党员干部始终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高高在上“官架子”,答好信访接待“问卷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积极主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直面群众、现场“应考”,不搞“运动式”信访接待,弘扬践行优良作风。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通过零距离倾心交谈,为信访人答疑解惑。在“法、情、理”中寻求矛盾化解突破口,现场解开群众心结,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量水平。

现场办公下基层,下沉的是“时间”,沉下的是“效率”,在“一线决策”中擎旗奋进。“向时间要效率,时间必会给出最好的答案。”一线工作的科学方法正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的三年期间,曾多次上高山、下农村、进农户,深入海拔最高最偏远的白交祠村和军营村,在群众“家门口”第一时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全力以赴“赶时间”,跑出现场办公“加速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使出积水成渊的韧劲、水滴石穿的钻劲,把问题发现在基层,工作落实到一线,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不满足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摈弃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把纠纷前沿作为检验实战能力的“主战场”;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用实际行动搭建联系群众百姓的“连心桥”。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9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具体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必须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在身入基层、心入基层的过程中找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答案,在“一线”书写“人民至上”答卷。

“下”到基层宣传政策,变“我说你听”为“你问我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理论的作用,一以贯之强调理论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立足“群众想听什么”而不是“我想讲什么”,将“灌输式”宣传变为“服务式”宣传,要鼓励群众积极提问,将“我说你听”变为“你问我答”,要以群众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为标准,通过“情景式”解说、“案例式”介绍,将宣传内容融于生活,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聚人心。

“下”到基层调查研究,变“我看你”为“你教我”。“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调查研究要获得实际效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要以“拜人民为师”的姿态,将西装换便装,将皮鞋换布鞋,深入乡村走一走、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到群众家中听一听,放下架子和群众在一起,拉一张凳子和群众坐在一起,坚持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向贤者求计,在群众的闲谈中发现问题,从群众的经验中找出问题症结,在群众的实践中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在群众的期望中找到推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将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调研结果转化为务实举措,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下”到基层信访接待,变“你上来”为“我下去”。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早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就指出了信访工作的为民本质。信访工作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到基层信访接待,核心是解决问题、调解矛盾、打开“心结”,而不仅仅只是接待。党员干部要到问题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矛盾纠纷突出的地方去,多听群众需求,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要将心比心,尽最大努力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真正做到“围着群众转,解决群众盼”。

“下”到基层现场办公,变“我安排”到“你提议”。1989年,习近平同志来到省定贫困乡寿宁县下党乡。乡政府没有办公场所,就在鸾峰廊桥上现场办公,决定支持下党乡水电建设资金40多万元,尽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随后,他又两次到下党调查研究、现场办公。鸾峰桥,成为闽东人民心中的党群连心桥。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工具、村寨凉亭、农家院落……许多地方都成为习近平同志的“移动办公室”,推动了很多问题解决和经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循着习近平同志的“脚步”,带着真诚深入基层一线,把办公桌搬到基层社区,将议事会开到老乡家门口,把“端坐会场”变为“现场办公”,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切实把下基层、到一线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都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坚持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想方设法尽快解决,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让群众从“下”基层中得实惠。

四下基层专题研讨发言稿 篇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35载接续传承,35载历久弥新。“四下基层”跨越历史长河,历经岁月洗礼和打磨,在长期坚持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广大党员干部要从35载跨越中读懂“何以基层”,传好“四下基层”接力棒,坚持身子往下扑、步子往下迈、眼神往下看、力度往下压,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最是理论聚人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深入浅出、入脑入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到任宁德伊始,习近平同志就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入手,通过举办读书班、下基层宣讲、召开报告会等形式,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为宁德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昔日的“老少边岛贫”地区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党员干部要化身“讲解员”,当好“理论导师”,通过“院坝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做好理论政策解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党的声音”转化为凝聚共识、激发干劲、携手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最是洞察见真功,调查研究下基层要“足履实地、探微知著”,让鲜活材料“沾染土气冒热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初到宁德,习近平同志就坚持以调研开局,三个月内走遍闽东九县,边走边调查、边思考、边研究,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重要理念,破解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难题,为全党同志提供了“何以调研”的生动示范。党员干部要变“居高临下”为“下马观花”,经常带着“问号”下基层,坚持脚力与脑力并用,少些“既定动作”,多些“出其不意”,以“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直达问题现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吃透、把对策提实。要当好“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常到群众的热炕头坐一坐,把群众的“话匣子”打开,让社情民意了然于胸。

最是真情能动人,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将心比心、排忧解难”,让矛盾纠纷“一线化解不留痕”。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亲自推动建立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下访,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将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将定纷止争作为分内之责,多到基层摆摊设点、带件下访,勇钻矛盾“窝”,坚持“新账旧账一起理”,并做好“问题台账”,制定“一案一策”,跟踪处理进度,以“穷追不舍”之心推动矛盾化解,真正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解开困扰群众的“千千结”。

最是实干能致远,现场办公下基层要“主动接招、对症下药”,让难点堵点“踏平坎坷成大道”。好话说上千千万,不如实事办一件。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一有时间就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深入现场集中“会诊”,千方百计办实事、解难题,留下了“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七下晋江”等生动事迹。党员干部要将办公桌从会场搬到现场,变“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直击问题现场,直面问题症结,直接靶向治疗。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打好破题“组合拳”,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深入践行“马上办、限时办、盯着办”优良作风,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坚决啃下“硬骨头”,清除“拦路虎”,搬走“绊脚石”,赢得“满堂彩”,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