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的系统论述,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要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一是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战略先导、重要支撑、有效途径、基础工程地位和作用,深入领会这一论断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地位和战略定位。
二是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目标。深刻认识“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论断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战略部署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关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旗帜。
三是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深刻认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
四是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任务。深刻认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重要使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核心功能,聚焦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教育对外开放、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全社会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中国教育报刊社各媒体正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推出系列评论,开设专栏组织笔谈文章进行理论阐释,将持续宣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典型事迹和进展成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切实发挥好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对于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上发挥龙头作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要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社会文明进步上发挥龙头作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教育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结合起来;要在引领基础教育发展上发挥好龙头作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学生更好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基础教育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建设好高等教育、发挥好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一是在教育价值观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认识高等教育对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的全面价值,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和支撑作用。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形成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需求多样化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相应的标准体系,满足日益丰富的社会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公众期待。三是在教育功能上,促进适应未来发展、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高等教育功能再造,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四是在教育手段上,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增强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五是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自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篇3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教育强国。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展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我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23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第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要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第四,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0。67亿人,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第五,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要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牢教育对外开放正确方向和安全底线。
第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实际需要,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总抓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篇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明确了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刻领会强国必先强师的重要战略意图和战略要求。
一要深刻领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对强师目标的总体要求。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统一认识、系统分析、整理落实,立足高素质专业化标准建设支撑教育强国的强师队伍。
二要深刻领会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战略布局要求。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应包括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应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实践体系应推进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习实训体系和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面向职后持续发展的教师发展体系。
三要深刻领会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战略环境要求。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青年学生选择教师作为终身职业方向,不断提升教师供给数量和质量,确保高素质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四要深刻领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战略关键要求。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总体维度,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培养“为人、为事、为学”相统一的大先生。
五要深刻领会强师是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撑、内在一致的战略环节要求。构建以强师计划为关键环节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互支撑的强师建设体系,实现强师支撑强教的战略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