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戏外”,正是她对于教材的了解、对于学生的了解、以及对于自身文化素养的自信和积淀,成就了她的精彩课堂。这份“看得透”,是她课堂“松弛感”的前提。
其次,有办法。
陈佳钏老师立足单元整体,对《坐井观天》《寒号鸟》两篇课文进行整合教学。她以“小故事、大智慧”为切入点,引起了学生对寓言故事及其内涵的兴趣。首先,在《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陈老师引出学习小妙招,引导学生运用“从标题找重点”“读懂角色语气”“从不同角色行为思考故事传达的道理”“注意重复出现的信息”等妙招一步步读懂寓言故事,然后,带领学生将课堂所学在《寒号鸟》的学习中进行迁移运用。整堂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启发智慧。展示了多元语文活动的魅力与效果。
1、抓“课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陈老师以课题《坐井观天》切入,让孩子们把题目拆成两个词:“坐井”“观天”,引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做的事情,若再知道主角,就能知道完整故事,从而引出学习的妙招一“从标题找重点”。
2、理“课脉”,循序渐进品对话
清晰的“课脉”,不仅可以让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也可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逻辑清晰的学习印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受。陈老师结合故事的发展,以“谁和谁在争论——它们在争论什么——它们是怎样争论的——争论的结果如何”为“课脉”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知小鸟和青蛙之间争论的具体内容,并在交流讨论中感悟寓意,形成个性化理解。教学中,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学习主线很明确。学生学思结合,学有所获。
3、搭“支架”,方法引领贯始终
陈老师非常注重方法的引领。她的课层次分明,分为准备活动、发展活动、综合活动几部分。其中,准备活动中,她引导学生运用标题猜想内容、揭示课题,运用关键词猜想故事,带着好奇进入故事。而在发展活动中,她启发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角色对话,思考争论的问题,并通过读出人物语气,感受想法的差异,学习蕴含的道理。最后在综合活动中,她带领学生迁移所学,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中。然后带领学生将课堂所学在《寒号鸟》的学习中进行迁移运用。整堂课,陈老师十分注重搭建各种学习支架,既依托于文本,又不限于文本,使学生思维不断拔节,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创建有活力、有魅力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最后,能喜欢。
所谓能喜欢,指的是我们能够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怎么让自己长期喜欢上一件事?尝试给自己找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保持长期热爱的关键。我想,上了陈佳钏老师的课,孩子们一定深深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
陈老师的课从容大气,没有花哨的活动,但是在老师富有智慧的教学语言调动下,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陈老师对于学生的发言都给予高度的认可并能精准抓住回答的闪光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即使学生的发言出现了偏差,陈老师也不会打断,而是耐心倾听,给予学生极大的表达安全感,然后再给予巧妙的引导与点拨。难怪整堂课中,孩子们小手林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就如陈老师所说:“关注互动的课堂,就会发现有时孩子的反应和我们预期的不同,追问或澄清都会花费比预期多的时间。为了孩子的学习,当下调整教学的节奏或策略,我认为都是专业素养的展现。比起孩子回答正确,透过教师的引导而产生思考,不是更有价值的事吗?目标导向固然重要,过程导向更为可贵。”这份等待,这份尊重,这份引领,怎么能不让孩子们深深地爱上课堂,爱上学习呢?
总之,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学习,谨借这篇短短的学习心得表达一二。学海无涯,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成长,亦然。在漫漫的教学路上,我将继续向下扎根——不断沉淀自己,静心学习、思考;向上生长——持续努力、探索,让自己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观两岸教育风光,悟单元整体教学
《四季之美》的作者认为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而我认为今秋最美的是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的研修时光。
20__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工作室领衔人____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来到____参加第十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与来自全省各地的800多名老师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本次活动邀请海峡两岸教育专家、教学名师,通过优质课展示、专家讲座、现场互动、学术交流、综合探讨等方式,围绕“基于新课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虽然只有两天的日程,但整个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对新课标下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海峡两岸教育交流活动,感受最深的是海峡两岸教学名师们的优质课展示,各有各的特色,让人佩服不已,如一场场精神盛宴使人收获颇丰。
诗意语文,走进鲁迅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崧舟教授执教的《走进晚年鲁迅》充分展示了“诗意语文”的课堂魅力,感染力非常强。王教授整节课的设计与实施非常精妙,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教学活动,进行单元统整,将单元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善于搭建支架,巧妙地以一副挽联为引子,带领学生探寻挽联背后的故事,又结合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记叙的六件事情,相互依托,互为依据,引领学生一遍遍地诵读与表达,一次次地摘录与分享,既让学生学会了搜集、整理、分析、转换资料,又让学生品味了鲁迅先生作为“第二种人”所具有的高尚人格和品质,使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世界,消除与鲁迅及鲁迅作品的隔阂,升华了对鲁迅的情感。观王崧舟老师的课,很容易随着他富有激情的诗意语言沉浸其中,这就是诗意语文的魅力所在吧。
轻松互动,学以致用
台湾新北市顶埔小学的陈佳钏老师温婉优雅,听她讲话如沐春风,愉悦舒畅。她执教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坐井观天》《寒号鸟》两课,师生轻松互动,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陈老师首先利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一步步引导学生运用“从标题找重点”“读懂角色语气”“从不同角色行为思考故事传达的道理”“注意重复出现的信息”等策略,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紧接着陈老师又在《寒号鸟》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巩固阅读寓言故事的策略。整个教学过程,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是循循善诱,学生的学是层层深入,师生间的互动轻松愉悦,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氛围中学策略、用策略。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折服于陈老师举重若轻的教学艺术,叹服于她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惊讶于她极强的课堂松弛感。课后,陈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思路,她对照课标,深入解读教材文本,发现文本之间的共同模式,立足单元整体,以终为始进行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同时也基于低年级学生学情,注重情境的设计和学习支架的搭建,精心设置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以及个人自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陈老师教学过程中也秉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愿意给孩子多一点时间等待,给孩子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不要求和自己想要的答案一致。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认真的研读、深入的思考与缜密的设计,有这样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陈老师才能拥有这样的松弛感,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抵达轻松互动、学以致用的教学彼岸。
指导方法,迁移训练
台湾辅仁大学师培中心兼任讲师、台北教育大学兼任讲师陈丽云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海滨小城》,通过课堂引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如何阅读。陈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整合了《海滨小城》《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教学中,陈老师出示风景图片导入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进行“字词解码”。接着选择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并借助其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陈老师还利用台湾的两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课堂上,陈老师条理清晰、干脆利落,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使学生乐于学习和运用,值得学习。
智趣相融,探寻秘密
深圳市园岭小学的正高级教师李祖文执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的秘密》,李老师教学语言风趣幽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随他去探寻神话的秘密。上课伊始,李老师以“带脑袋了吗”这个问题开启课堂,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探寻秘密的课堂。李老师将《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普罗米修斯》等多篇故事有机整合,多次出示后羿、马良、普罗米修斯、阿凡提、盘古、女娲等人物的图片,启发学生不断探索,同时也运用工作纸,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的异同点,逐步揭示隐藏于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中的秘密。李老师的课堂,是笑声不断的课堂,是思维活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导深入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只有讲求科学性、艺术性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海峡两岸教学名师的优质课展示,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名师们科学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艺术地进行教学,在备课与教学中看见学生,想方设法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乐学乐思。
群贤毕至,相会雅集,短短两天的研修活动,让我们在荡涤与熏染之中,领悟专家启迪的话语,感受名师精彩的演绎。感谢第十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让我们领略两岸教学名师的风采,各有千秋,美不胜收,令人获益良多。
语文课堂,美在一分明澈
十月,秋虽深,但意不浓。不仅没有秋的寒意,甚至还有点夏的热情。就在这样别样的深秋里,一行人奔赴一场诗意的学习。
20__年10月24日至25日,我们在工作室领衔人____老师的带领下,来到____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与来自海峡两岸的800多名教育工作者一同参加第十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基于新课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主题,以海峡两岸专家、名师专题讲座、课例展示、备课分享等方式开展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两天的学习紧张而又充实,名师们专业的引领给我带来了深度的滋养,让我对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当我再次捧起罗兰的《秋颂》,目光停在文章的第一句话上:“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明澈!美在一分明澈!语文课堂之美,不也该如此吗?
明澈,是一种简单
教语文就该简简单单,钱梦龙先生常说此言。什么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教语文,教学生学会读书,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语文教学没有那么繁杂,就是让孩子在语言实践习得语文知识与技能,同时根据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情感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王崧舟教授在执教《走进晚年鲁迅》一课时,设计了制作“摘录卡”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摘录卡”包括拟小标题、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摘抄相关语句四项内容。“如果一件事做一张摘录卡,要做几张?为什么?”“你为什么摘录这句话?”“因为内容与标题相符,标题‘笑谈碰壁’,摘录的语句也是有关‘碰壁’的。”就是在这样朴素的活动中,在这样简单的交流里,学生学会了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摘录内容要与标题相关联。王老师的教学如此朴素、自然,大道至简。
在概括“欢放花筒”这一小标题时,学生概括为“燃放花筒”,教参也是如此概括,如若是我,我定是心满意足。可是王老师却不满足,硬是让学生“锦上添花”,“你想想他当时的神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你在努力思考。”“慈祥放花筒,慈放花筒?可怎么听怎么别扭。”“‘欢笑’,你取了‘欢’字,聪明!因为前面‘笑谈水浒’‘笑谈碰壁’已经有两个‘笑’了。”循循善诱中,一字一词尽显斟酌,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在理解“四周黑洞洞”“碰壁”的含义时,我非常好奇王老师会让学生借助哪些资料来理解,是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还是鲁迅先生受迫害的有关事件?没想到王老师举重若轻,满屏呈现的竟是150多个鲁迅先生用过的笔名,在场的师生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化身无数个形象坚持战斗的身影,真正体会到了鲁迅先生“一生战斗刚毅不屈,是青年先锋;满腔热血慈爱至诚,为大众导师!”
最朴素简单也是最能走进文字深处的依然是朗读。王老师一如既往地将朗读进行到底,通过一遍遍朗读臧克家的《有的人》,两文相互依托,互为依据,在一咏三叹中,孩子们徜徉在语文的诗意里,就像往湖中掷进了一块石子,波纹一圈圈荡漾开去,让人感到水到渠成,又使人觉得荡气回肠,“鲁迅精神”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优秀文化的种子深深地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
明澈,是一种尊重
我们经常说,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但还是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在台湾新北市顶埔小学陈佳钏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教学中,我看到了她确实把自己当作与孩子一起阅读的学习者、合作者,在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陈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分享了她作为阅读者的想法,如“要先苦后甘”“事情要为未来打算,不要只顾眼前”“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事情的后果”等,没有灌输之嫌,完全是阅读者的对话与分享。这是身为师者的职责,也是对自己身为阅读者的尊重。
当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想法不同”时,学生说:“因为青蛙坐在井里,所以它只能看到像井口一样的天。”老师并没有像我们习惯的那样,引导学生认识青蛙的孤陋寡闻,而是基于学生的思维去做适当的点拨:“青蛙所处的位置不同,经验也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也不一样。”在理解《寒号鸟》的寓意时,孩子们大多谈到“要勤劳,不要懒惰”“贪玩刚开始时很开心,但后果很严重”等。虽然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感悟尚浅,但学生各抒己见,陈老师都给予鼓励,她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层次是不一样的。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不急于拔高拓深,让学生充分享有表达抒发的自由,是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重。当然,这种尊重不是迁就,而是适时贴切的点拨引导,让教学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学生真切地收获。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对于文本特性的尊重,这应该是教学者的明澈之思。
明澈,是一种清晰和灵动
简洁的课堂表现为步骤清晰、层层深入,拎起一条线,课堂的脉络就一目了然、明澈到底。台湾陈佳钏老师的《小故事,大智慧》一课,分为三个板块:准备活动——运用标题,猜想内容;发展活动——理解内容,体会道理;综合活动——迁移所学,联系生活。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引导孩子运用“从标题找重点”“读懂角色语气”“注意重复出现的信息”“从不同角色行为思考故事传达的道理”等方法一步步读懂寓言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之后在《寒号鸟》一课中同桌合作学习,进行迁移运用,再到课后自己尝试运用课中学到的策略读一读《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了让学生感悟“小故事,大智慧”,陈老师创设了“小小说书人”的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支架,从“教师导学”到“同桌合作学”再到“个人自学”,渐进式释放学习责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运用策略,联结生活,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能力,增强学习的价值感。纵观整个教学活动,教者以终为始,逆向设计,将单元内容进行巧妙整合,有策略,有抓手,以素养为导向,以学为中心,形成了清晰、扎实、灵动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台湾辅仁大学师培中心兼任讲师陈丽云老师常说:“老师带着孩子把课文读完了,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得教孩子写作策略。”她主张以写作为导向的阅读,重视语用实践。她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以“这是一个的地方”把握景物总体特点入手,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整合,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海滨小城》一文中以典型段落引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并借助其理解一段话意思,体会作者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最后再引入两篇台湾文本进行实践运用。她着力于如何“教学生学”,将“知识型的内容单元”改造成“任务型的学习单元”,从“学科知识传递”转向“学科实践构建”,以终为始,整体设计教学,教学评三位一体,思路清晰。教阅读,再从阅读教出写作力,让孩子从“会读”“读懂”走向“慧写”“写好”……丽云老师真实、朴实、灵动的课堂带给我诸多启发。
读着名师们的课,我仿佛走进了那个简单至极、却又丰富至极的秋天,那里有枫叶,有秋水,更有可爱的学生、朗朗的书声,还有睿智的教师,灵动明澈的语文……
两天的课程洗礼,让我们领略了各位专家、名师的教学魅力,使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启发,理念上得到了更新;单元整体教学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设计、深度的学习、思维的进阶,让我们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储备了动力。在秋日的阳光下,在教育教学的路途中,我们将与学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语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