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2023-11-13 22:32:01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如何搞好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水平不高是现实。那么,我们不能束手待毙,那样只能恶性循环。如何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它,我在实践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出题激发: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作文时出好题,避免陈旧,不能一看便索然无味,无话可写;出的题要能写,有的,新颖性强。看见题就想写出来,一吐为快。比如:《论“弯腰”》、《我的名字》等等。有时,我让学生出题,且每次不止一个题,任选。有时,无题,随意写,只限定训练目标。“放胆文”时常写一写,也很好。

随笔激发:拿出一个笔记本,全班按学号写,每天一人。一般是后一人,一是看看前一人有作文,且要求一人写出三言两语的评价。学生很看重“面子”问题。随笔不规定题目、内容,只要语文课代表的后记便知:我们不必担心写跑题,不用苦恼没话说,不用害怕不及格,我们放马在心的中原,毫不岩石地写出心里话……我们写着,说着,甚至笑着,哭着……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批语激发:我喜欢热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一点进步,一个优点,我都在批语中表扬。哪怕与作文无关的,比如,祝贺你期中考试获得第一名;祝贺你当上班长;你的字真漂亮;才女……这里成了我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好地方。不要小看它,你的一句关心话,他可能记一辈子,作为教师,要承认个性差异,优点要去挖掘。

张贴激发:这是一个老办法。优秀作文,我贴在走廊里,令年纪甚至全校师生都知道。有时要主动去找其他的老师或领导,要求他表扬一下某位同学。这个作用可大了,他们的成就感一下就上来了。被张贴三次以上的,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个纪念品,再奖励性地告诉他,可以免写一次作文。实际上没有不做的,他还争取第四次张贴呢。

结集激发:开学初,我就宣布:今年作文要结集,作为纪念品,永远保存。实际上就是作者把优秀作文打印若干份,装订成册。有一次,我们把作文集赠送给外校来参观的领导老师,并得到了他们的夸奖。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有的呕吐能够学还把作文集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他们极为荣耀。人人都努力写好作文,争取人选。

目标激发:把作文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每次作文之中。每次作文只提一两项要求,只要达到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差点,也是好文,也表扬,缺点不足下次改就行了。我想降低要求,学生容易成功,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喜悦,成功会激励他们再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给分激发:平时的每次作文,我都给打分,且都尽量给高分。目的就是激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作文还不错,有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作文不值这些分,但他们心里还是很喜悦。每次发作文都喜悦,每次都感觉自己在进步,这样,学生也有积极性,因为我知道,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技法激发:学生作文,有时是不自觉地运用一些作文技法,他们没有意识到,我就尽量挖掘出来,还往往批上:某某大作家就用过这种方法,很好!再家上一个感叹号,表达我的赞许。另外,我还告诉给他们一些技巧,用“如果用上什么什么方法,你的分数还会提高5分……”的话,巧妙地激发他们协作的积极性。协作是输出,如果不读书输出,哪来的才输出呢。这个道理,我也常跟他们讲。

演讲激发:演讲两分钟,一种是每天课上前五分钟,找一个学生口头演讲,题目不限,练习他们“说”的能力。因为“说”与“写”是分不开的。另一种就是自己的优秀作文,因为,让他们“背”下来,当众演说一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不管是哪一种,师生都进行点评。因为不是按学号,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机会,被选上的学生,很自豪。点评时,有时还发生争执,场面很热烈。

模仿激发:被模仿文有时是学生的习作。经过反复修改,成为佳作。让全班同学模仿优秀作文的思路、写法、语言等等,重新写一篇。作者很高兴,很得意。这实际上是一题多作,也是一种修改训练。也有不屑的,那就个他叫板,让他拿出更优秀的。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xx月份,我申报了市级微型题《小学写作教学堂模式研究》并立项。本题研究为时半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四月份立项开始到六月份结束,我积极参与堂研究。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使题研究能够顺利的展开,收获不少。为了把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的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如下:

一、制定题研究方案。

作为一名一线语教师,作教学一直以是我最头疼的一个板块,这次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因此我想了又想,最后鼓足勇气试着研究一下,不管成功与否,这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为此我确立了“小学写作教学堂模式研究”这一题,确定了题研究中心,预测了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题实施方案,并深入研究调查、分析思考、力求积累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案例,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帮助,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确定题后,我决定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和理论知识,使研究顺利展开,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借阅、网上查找、购买书籍等方式,收集了许多相关的材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为接下的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确定本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本题主要研究备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2、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研究。本题重点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和堂训练的有效性。

3、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四、明确本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查我校堂教学的现状,为题的提出、立项、研究作准备。

2、献研究法:查阅与本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观察法:在本题中,我准备在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

4、个案研究法:在本题中,我打算研究某一个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五、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深入进行题实验,努力探究如何提高语作教学堂的有效性。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3、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一定会不断地改正不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题实验任务!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记叙文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文体形式,经历小学到初中的训练水平仍停留在“低幼”阶段。抛开学生本身阅读积累不够,生活阅历尚浅缺乏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本身对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没有进行系统的、具体的指导与训练。记叙文的教学在初中三年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结合课文逐步引导,反复强化。

1、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

“布置题目—批改—讲评”这是大部分教师教学的传统模式。题目的布置,常常根据教材单元作文训练而定;批改、都大部分老师显得随意性强;讲评,主要以学生范文及老师自选范文来读为主。题目的布置、作文的讲评,往往没有一个系统性,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指导,初中三年下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低幼阶段。

2、读写“分家”

语文教师80%的时间都用在阅读课的教学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便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时紧、任务重,教师们忙上课,其实“课文”不就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吗?

3、教什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教什么,我们需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细化:

1、立意;

2、谋篇布局;

3、详略得当;

4、情节曲折;

5、细节描写;

6、环境描写;

7、真情实感明确了自己需要教什么,将这些具体目标分解到六册语文书中,分点训练,重复指导。六册语文书每册都有记叙文,甚至都有经典的范例引导写作教学。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要与记叙文阅读找到结合点,分点指导。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许多语文老师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学生只要多读作品,达到感悟,就能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这种看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我认为,面对紧张的教学课时,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实际,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我认为教师的教法至关重要。唯有教学得法,才能提高效益,少走弯路。叶圣陶老先生曾讲过一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的。下面就有关记叙文写作中的教法谈几点体会。

一、多角度拟题并选取材料法

当今的作文命题往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随着中考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给材料作文的方式越来越多,因为这种作文形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尽力释放自己的写作欲望,还可以把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出来,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必须写好记叙文。因为写好记叙文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此基础打结实,要想打好这一阶段的基础,尽快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那么交给学生高效的写作和思维方法就至关重要了。

给材料作文,虽然给人写作的空间很大,但是如果学生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那么也会犯离题万里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让学生看完材料后,首先让学生想到记叙文写作无外乎有两个表现角度:“一是写人的记叙文;二是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先让学生在头脑中选准此次作文的侧重点。再明确,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包含许多个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而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不同,写事为主的文章则从始至终有一件事,要通过记叙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带给读者相同感受和启示。只要把握住了和区别清了这一点,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在立题和选材时就不会发生混淆。

其实,上面所谈的也是记叙文分角度拟题和立意的问题。把记叙文的材料分为“人”和“事”两个角度以后,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所选取材料也就不同,学生根据同一材料写出的作文内容和表现出的中心也就会形形色色,避免立意的千篇1律。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校园的车棚里每天都发生许多不同的故事,以‘车棚记事’为题。或自拟其他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看着大屏幕上这则作文材料,有些学生脸上略有难色。在此时,我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写人”和“叙事”这两个角度入手去想。又提示:“写人可以写学生,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非学生的人也可以到车棚给我们帮助呢”。经过从不同角度提示,写人为主的学生想到了班上的一位好学生经常帮学生修车,默默做好事。有些同学想到了看门的老大爷经常义务打扫车棚,义务为学生修车。这些都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材料。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何立意和选材呢?其中有一位同学构思这样的情节:“放学后,同学们都赶到车棚去取车,可是大家发现车棚门口倒了几辆车堵住了去路,大家埋怨着、咒骂着。一个个从倒了的车上面跨过,踩过,轧过。却没有人去扶,车棚外排起了取车的长龙。这时,高年级的同学进车棚扶起车,他的举动感动了他人。经过大家的努力,道路通畅了,同学们有说有笑的离开了车棚。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选好记叙文的切入点。对于解决学生的材料和立意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能力。

二、详略结合表现主题法

记叙文的笔墨当然要用在记叙上,但是对于记叙的笔墨并不是“平分秋色”。这就涉及到一个详略问题。根据记叙文的分类“写人”或“写事的不同”,要区别对待。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所涉及的不止一件事,那么在确立了中心后,只要将表现主题的六要素写清就可以了,其他次要事件可简略一些。这里讲的六要素的详略也要处理好,六要素不必要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了,例如:我们都学习过魏巍的课文《我的老师》。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老师的.教鞭并刚要落下的时候,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边上,老师笑了,我也笑了。”虽然只几句话,但是却交待了地点(教室);人物(教师和学生);事件(师打生)。前两者都是略写,事件是详写。并且地点、人物的交待是隐含的,并没有直接的描述,是通过情节推导出来的。这样的详略安排才会使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

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摆正“人”和“事”的位置,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来表现人的品质,进而突出文章的中心。而对于人的描写要让人融于叙事之中,处理好略写的内容。这就要避免处理详略时犯“避重就轻”的毛病,应把这有限的笔墨用在最有力的情节上。这尺度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人物特征为准则。

三、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任何记叙文中都是有人物的。如何把记叙文中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这就要解决一个方法的问题。我们知道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很多,是不是在一篇文章中都必须涉及到呢?我想这倒不必。我认为选取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来确定。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的主要人物是“闰土”,刻画这个人物,作者最突出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闰土二十年后与“我”见面时称“我”为“老爷”,这一语言的描写,写出了闰土内心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这也是作品所要表现中心的一个方面。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而定。“让人物说什么话”;“让人物有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穿戴;什么心理活动,这一切都要归文章的中心所领导。

此外,通过细节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要注意与人相关的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要根据情节和中心的需要。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犯言语啰嗦的毛病。还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对于“杨二嫂”这个尖酸、刻薄小市民的刻画,就采用了这种细节描写方法。当“向我家索要东西不成,出门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逃跑了。”这个细节既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又写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经济衰落、破败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根据中心设计不同的人称进行记叙。

记叙文中采用第几人称记叙,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需要而定。每种人称都有它的优势。例如:第一人称使文章真实,有利于表现人的内心感受。第三人称记叙的范围广,有利于控制全局,点明事件的中心。

在记叙文中,为了选择恰当的人称,可以采取“假设法”进行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最适合中心的,有利于表现和突出中心的人称来记叙。因为,中心是记叙文的灵魂,一切与之相关的内容必须都能服务于它。例如:“在写有关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时,为了便于感情的抒发,使读者感到真实,并使人动情,最好选用第一人称。如记叙文《我的老师》就用了第一人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魏巍对恩师的敬爱和思念。

总之,在作文课上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要比给学生现成的作品强的多。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现成的果子,不如教给他们如何上树摘果子。”这句话不正好说明了方法和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吗!又如古代有一位名人也曾讲过:“教给学生学习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不也强调了方法对于学生作文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吗?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规律,并用它指导我们的作文实践,引导学生刻苦训练,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我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在作文时的一些“共病”:

一、内容抽象笼统,叙事不具体;

二、写事没用的话太多,到了关键的地方反而没有了;写人,状物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三、生造词头,疙里疙瘩,辞不达意;

四、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些问题在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这与农村学生的见识面相对有点儿窄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看得少,见得少,这就导致学生在作文时,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或者写出来的话干巴巴的,就象是一道无色无味、无营养的菜,令读者读来毫无兴致。

针对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多看多想

对于前三类问题,我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看多想。“行千里路,看万卷书”。多看,既要多看一些别人的优秀作品,(可以是优秀作文选,也可以是一些名著。)从中学习别人在作文时的技巧和方法,还要尽可能地利用节假日跟着家长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到一些城市中去,通过浏览自然景观、观看人文科技等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要在平时学会观察生活。有句话说的很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都可以观察,在观察实际的人、物、景的过程中,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把我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天长地久,日积月累,看得多了,想得多了,记得多了,这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

二、多学多练

对于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我是这样做的:

我先讲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学生运用练习,我看了之后加以批改,学生改错;我再讲,学生再写,我再批改,学生改错后再写。概括起来就是:

我讲,你做,我看,你改;我再讲,你再做,我再看,你再改,你再做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用得多了,学生自然对标点的用法就能够正确运用了。

我教给学生的方法很笨,但是是很有效的。我所接手的每一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习,作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对作文都不是那么害怕了。我所辅导的学生在县里的各种作文竞赛中都有不俗的成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