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读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2023-11-03 23:39:39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读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篇1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新担当,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和践行兵团精神?如何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为更好弘扬兵团精神,更好履行职责使命,《兵团日报》编辑部即日起举办主题征文活动,深入研讨兵团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助力兵团精神在新时代持续发挥滋养初心、锤炼党性、凝聚力量的作用,凝聚起推动新时代兵团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稿将在理论版刊发,并在新媒体推送,热忱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党员干部和理论爱好者踊跃参与,积极撰稿支持。

征文主题

“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兵团精神”

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奖项设置

征文要求

1、应征文章请自行确定研究方向及题目,要求原创、未经公开发表。文章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意义,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btrb381@163.com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马梦

责任编辑:夏振忠 丁梦飞

读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篇2

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 刘以雷 张宜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把握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证。

屯垦戍边作为党和国家治理新疆的有效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经过70多年的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和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兵团屯垦戍边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有的已形成了制度,有的需要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总结思考新中国屯垦戍边60多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回答屯垦戍边事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战略资源重要的生产和储备基地,也是反分裂反渗透的主战场,新疆的发展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同样也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源 wwW.ZUowEnbA.nET

兵团就是在这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新疆履行特殊的使命,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兵团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兵团嵌入式分布在新疆“两周一线”战略要地,通过亦兵亦民、劳武结合、发展经济、壮大实力、集聚人口,发挥着强化社会基础、优化人口资源、促进民族融合的特殊作用;兵团是承载中华主流文化的社会群体,既熟悉内地文化,又了解边疆文化,具有传播中华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独特优势,在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传播、引领和示范带动的特殊作用;兵团遵循“不与民争利”原则,始终坚持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了相互支持、相互交流、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特殊作用;兵团多数团场建在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新疆绿洲的第一道屏障,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生态卫士”的特殊作用。

实践证明,兵团屯垦戍边是党和国家边疆治理的有效方式和重要制度安排,兵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时代,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兵团屯垦戍边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兵团的“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功能及 "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的四大作用。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维护的是国家利益,体现的是中央意志,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在屯垦戍边事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领导,统筹党政军企各方面事业发展。要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二是坚持和完善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兵团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有利于兵团履行中央赋予的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有利于统筹兵团各方面的力量,有利于发挥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既符合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要求,也是兵团发展壮大的一大优势。要继续坚持,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彰显“军”的属性,强化“企”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党政军企合一体制框架下,理顺兵团内部党、政、军、企、社之间的关系,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把兵团特殊体制优势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兵团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坚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定位的新要求。兵团要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要求,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要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兵团改革,建设高素质兵团队伍。

四是建立和完善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新体制和新机制。国有企业是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参与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承担着通过投资建设活动执行国家战略意图。兵团作为承担国家“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组织,体现的也是国家战略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兵团,国有企业上述功能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体现得更加充分和具体。国有企业发展对兵团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事关兵团屯垦戍边的物质基础。在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上,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做实做大做强中国新建集团。构建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兵团组织化集约化程度高的特性得以发挥、兵团行政和市场、企业、社会的职能、定位、责任及相互关系更加清晰,更多地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有利于在全兵团范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在更高层面、更大空间构建融资和发展平台,促进“资源、资产、资金、资本”联动,从根本上解决投融资主体和责任主体不统一的问题。

五是坚持创新和完善兵地融合发展新机制。兵地融合是兵团作为新疆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是兵团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要主动融入新疆大局,利用自身优势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要完善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加强兵地发展规划衔接协调。加快构建兵地融合发展的城镇体系,完善利益调节与分享机制,建立兵地互助互利的产业分工体系、规范统一的市场体系、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兵地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新局面。

六是坚持和完善向南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南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难点,加强兵团南疆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战略之举。要完善战略布局、探索正确路径、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动南疆生产力发展,增强师团综合实力,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优先在南疆师团设市建镇,辐射带动周边,发挥兵团城镇在维稳戍边、集聚人口、传播文明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是应人民日报《国家治理周刊》之约撰写的学习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作者刘以雷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中国投资咨询公司原首席经济学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兵团原副秘书长。张宜琳系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兵团党委政研室原副处长。)

读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篇3

兵团精神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情感、无私奉献品质、艰苦创业作风、开拓进取意识,所展现的政治情感、道德积淀、实践取向、行为追求,内涵十分丰富,意义极其深刻,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我们必须结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要求,深入认识兵团精神的育人意义,充分发挥兵团精神的育人价值,不断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认识兵团精神的育人意义

兵团精神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兵团精神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情感、无私奉献品质、艰苦创业作风、开拓进取意识,所展现的政治情感、道德积淀、实践取向、行为追求,内涵十分丰富,意义极其深刻,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兵团精神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的,更是对井冈山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对于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生的精神成果及其普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兵团精神的形成史,是兵团事业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实践史。兵团精神的丰富内涵、屯垦戍边的价值追求、兵团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先进事迹,为坚定大学生崇高理想、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精神资源。

二、充分发挥兵团精神的育人价值

兵团精神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在高校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兵团精神具有凝聚爱国主义情感的价值。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兵团精神的灵魂。这种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情感是兵团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从这个角度讲,兵团事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兵团人的爱国主义光辉史。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国土在我心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凌云壮志,学习兵团人“为祖国站岗放哨”“当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

兵团精神具有塑造无私奉献情怀的价值。奉献精神是人类独特的精神品质,是人们为集体成就一番事业的内在动力。无私奉献本是对先进分子的一种崇高道德境界要求,却成为兵团人普遍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了兵团精神的本色。新中国的屯垦戍边史,同样是一部无私奉献的历史。兵团人用自己一生的奉献和奋斗,书写了兵团人无私奉献的壮丽诗篇。弘扬兵团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摆在首位的大局意识,学习兵团人始终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让利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奉献精神,学习兵团人“勇于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塑造大学生的无私奉献情怀和道德取向。

兵团精神具有锤炼艰苦奋斗意志的价值。一个人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挫折,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兵团事业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兵团人白手起家创伟业的光辉篇章,融入了兵团人艰苦奋斗的不懈追求,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创业历史,凝聚形成了激励后人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实践取向。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抗挫折能力,锤炼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面对艰苦的实践条件时以艰苦为荣”的态度,学习兵团人“用双手开创未来”“乐观对待艰苦生活”的钢铁意志,学习兵团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执着追求,不断锤炼大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和在挫折中成长的抗挫折能力。

兵团精神具有养成开拓进取品质的价值。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兵团各项事业发展,展现和凝聚了兵团人开拓进取的强烈意识和不懈追求。兵团精神是伴随着兵团事业长期积累、延续和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是兵团人在适应社会形势变化中展示出来的精神状态,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中开拓进取的品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不断开拓兵团事业新辉煌的追求,学习兵团人顺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客观环境开拓进取的品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和与时俱进品质。

三、不断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

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所彰显的育人内涵、育人意义、育人价值,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特点与要求,深入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开展兵团精神育人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立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断提高边疆高校的人才质量和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兵团精神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兵团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牢记初心使命创业奋斗的生动写照。通过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完整准确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需要,又可以引导广大师生深入贯彻落实践行兵团精神。如,组织师生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跨界舞台剧《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话剧《万方乐奏》、杂技剧《唐古百戏》、秦剧《在绿色原野上》等兵团创编文化作品,通过体验式教学、渗透式教学的方式厚植爱党、爱国、爱新疆、爱兵团的情感,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兵团精神代代传承。

将兵团精神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兵团精神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兵团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结合新疆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兵团精神辅助教材和读物;同时,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兵团精神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接受兵团精神教育,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将兵团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让大学生在了解兵团的过程中感悟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义。例如:开展“寻访兵团故事”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红色之旅”兵团精神实践教育品牌,实现了兵团精神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将兵团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的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一方面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兵团精神所依托的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主题演讲、征文、话剧展演、读书报告会、红歌会等多种形式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打造具有兵团红色基因的品牌活动,让大学生在集时代性、趣味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活动中弘扬和传承兵团精神;另一方面要把兵团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人物故事、文化作品作为校园文化标识建设的重要素材,使承载兵团精神的红色文化标识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可感、可学,依托固化的物质文化承载方式,营造良好的兵团精神文化氛围,使兵团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大学生的思想、心灵、品行。

作者:孙 松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李晶晶

编审:卿 涛 周小斌

读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篇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原标题:兵团精神在时代变迁中推陈出新,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引题)

荣光不减 创新不止(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马安妮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听着讲解员讲述老一辈兵团人的坚守,来自北京的游客刘仰深受感动。展览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刻着岁月痕迹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视频,诠释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开拓戈壁,扎根边疆,建设城市……兵团人用双手引领着发展变迁,兵团精神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戈壁上筑梦

1949年10月1日,三五九旅的战士们翻过冰大坂,穿过星星峡,向着荒凉的戈壁,徒步进南疆,扎根边陲。

没有房子,就住地窝子;没有耕地,就开垦荒漠。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中有“戈壁三宝”,是当时人们为了应对恶劣气候所必备的3件生产生活工具,即坎土曼、毡筒靴和皮袄。

“‘坎土曼甩出千方土,柳条筐担出万亩田’,这种生产工具最早是当地维吾尔族人民使用的,战士们早期使用的苏式锄头并不适合当地的土质,而后才转而使用这种合二为一的生产工具。”纪念馆讲解员说道。

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等加入兵团,他们扎根西北,在戈壁上筑梦。

几代兵团人在新疆的万古荒原上节衣缩食,住在地窝子,饿了吃野菜,渴了喝盐水,白手起家建立现代化农业、工业和城镇。

忠于党、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甘于牺牲,是兵团人最真挚的情感,在北疆种棉花、开发设计农业机械、在荒漠中建起美丽城镇……扎根新疆以来,兵团人始终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将绿色和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寸荒凉的土地上,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团场和军垦新城,在扎根边疆边界守护西北寸土的基础上,推动了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

化身幸福家园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南疆的阿拉尔市胡杨河滨水公园显得格外热闹,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河边散步、纳凉,稚童则奔跑于灯影之间,充满活力的广场舞、节奏动感的音乐,与灯光一起,点亮了公园的夜。

“这以前没有湖,是后来建造的,现在每天吃完饭和家人在这里散散步,感觉很舒服。”市民马晓佳说。

兵团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的面貌,兵团从河流入手,对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及边远垦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当时提出‘戈壁滩上建花园’,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军垦老战士毕淑媛激动地说,“经过艰苦奋斗,今天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是值得的。”

原本被称为“朵尔布尔津”(蒙古语“荒凉”)的荒原,1958年被命名为“北屯”即“最北面的屯垦大军”,在一代代兵团人的建设中,如今的北屯蜕变成为一座美丽的新城,不禁让人感叹“唤起千年沉睡梦,大地茫茫一手翻”。

守住绿水青山,打造美丽家园。

如今,新疆建设兵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实施“封湖保湿”工程,通过保护野生胡杨林,打造独特景区,吸引了不少候鸟在湿地栖息;第五师双河市打造街头绿地,使中心城区绿地率达45.2%,形成了“城在田中、园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画中”的新景;第十二师全面改善头屯河沿岸生态环境,让往日臭气熏天的“头疼河”变身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美丽河谷……

永不移动的界碑

广大兵团职工群众履行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体现。“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屋后头,边境带上种庄稼,界河边上牧牛羊,别人离边我不走,世世代代把边守。”这是守边兵团人的《守边谣》,也是他们守边的真实写照。

在新疆边境线上,兵团人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家人也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全年无休保卫边境安全,用实际行动铸成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在大漠的边缘,塔里木大学是兵团人建设新疆的见证,更是传承发展新疆的“孵化器”。塔里木大学随着屯垦戍边而生,在西部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兵团向南发展的过程中兴起,校园里留存着兵团建设发展的印记,也展现着兵团精神在时代中发展的过程。如今的塔里木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摇篮。

兵团精神在时代变迁和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如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竞争、抢抓机遇、开放搞活、注重和谐、求真务实、把握大局……兵团精神整体内涵的丰富完善,成为推动兵团事业前进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肖天

读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篇5

日前,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党课开讲啦》节目第2期《伟大建党精神》播出,由中共中央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引领广大党员重温党史,深入理解伟大精神的内涵。党员干部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找方向,在矢志前行中标定为民服务方向、工作发展方向、个人建设方向,在人生方向的引领下行稳致远、开拓事业。

标定为民服务方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共产党为民的奋斗征程中,找准为民服务的方向,把群众幸不幸福、快不快乐、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标准,在推动民生上下功夫,夯实群众的幸福之基。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要强化为群众谋福祉的决心和导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主动和群众谈心聊天,从群众吐露的心声里收集民情民意、民智民盼,工作上更有方向、思路和计划,从初心中找力量,从使命中找方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标定工作发展方向。共产党人在工作上讲求规律和方法,善于运用发展规律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风险,为发展凝聚力量。党员干部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要运用系统思维,紧抓问题关键、注重统筹兼顾,以创新举措、实招硬招化解邻里矛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梳理、研究、总结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并着力改进工作中的短板,在大战大考中彰显英雄本色,在驾驭复杂局面、对战前路风浪时夺取亮眼成绩单,创造良好的发展态势。

标定个人建设方向。共产党人特别注重个人建设,无论是作风建设还是能力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学思践悟中增强信仰、坚定信念,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学习中明大势、知大任,在实践中练筋骨、淬铁肩,在自我革新中推动自我发展和成长。党员干部也要善于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提炼理论成果,在实践锻炼中提取实践经验,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多讲土话、多言农事、多谈生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干事的能力水平,能够辨清善恶是非,在纷繁的表象中抓住事物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硬本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