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1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和寻求突破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20__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在共同建设的未来,“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更大的活力。
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3月22日曾表示,“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此前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平发展,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2
“丝绸之路”——说古老也年轻。古代的“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兴于唐代,历经2000多年。如今,它再度成为高频词汇,但明显具有了新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其含义呢?
和平与发展是不变的历史主题
说起“丝绸之路”,无人不知。2000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陆上通道。由其衍生的海上丝绸之路亦连接东南亚,通南亚,到阿拉伯,至东非,覆盖欧亚非三洲之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商旅驿客,无不在这条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在古代,这条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往来的商贸之路,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今昔两条“丝绸之路”始终有一个最显著的共性——传承和平与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情怀,也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从“雄鸡”到“和平鸽”的国土新奇观
众所周知,我国的版图如同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当前,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全球思维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将让这片神奇的国土呈现一种新的视觉奇观。
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一直向西,以新疆为首,东北为“路翅”,南海为“海翅”,台湾及附近岛屿为尾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祖国如同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这种“由鸡变鸽”的视觉形象转变,其背后是思维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一带一路”就是“和平鸽”翱翔的空间,“和平鸽”是“和合”精神与希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它既是“一带一路”的追求目标,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强源固本的泵站-—“黄河几字湾”
“一带一路”必须依托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要强源固本。在讲座中特地强调了“黄河几字湾”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
“黄河几字湾”由黄河流经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接壤地的21个市盟组成。这片区域不仅是我国同蒙古、俄罗斯、东北亚地区以及中亚和阿拉伯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如果这片“富矿”能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集群,在这片区域内现有的10个国家战略区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的整体规划,进而驱动“一带一路”的发展,“黄河几字湾”所起到的泵站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做好“六个协同”
“一带一路”的关键抓手是要把握好六个协同,即远近协同(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新旧协同(新旧“丝绸之路”)、东西协同(国内的东西部和国外的东西方)、陆海协同(“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内外协同(驱动国内外合作的双引擎)、软硬协同(中华软实力的建设与硬实力)。
此外,“一带一路”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置,丝路基金的开启,标志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将扮演一个新角色,由过去的“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中华民族凝心聚力,调动国内外中华儿女的积极性,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华力”的作用。“中华力”是由”六力合一”的多种力量构成,包括党的领导力,中华文明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以及国家软实力、由经济、科技和军事构成的硬实力、纵横捭阖的外交巧实力。这些力量最终必将汇集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中华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3
“一带一路”提出十年来,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对世界产生了多重影响。
第一,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指明方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投资实体经济而非制造金融泡沫,成为国际共识。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再工业化等无果而终或遥遥无期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最可行、最有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引领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振兴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第二,世界纷纷向东看,学习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蔚然成风。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持积极态度,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而发展起来,其他国家也正在走出对西方普世价值和华盛顿共识的迷信,开始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确立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世界经济。如今,西方发达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不足40%,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供给侧。建设“一带一路”,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经历了一个由观望到响应的转变。过去十年,“一带一路”成果出人意料地多,国内外积极性出奇地高。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自信与自觉,感染、吸引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合唱之中。
当今世界,许多人把美好期望寄托在中国,寄托在“一带一路”身上。“一带一路”让世界更加美好。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4
十年来,由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合作吸引力不断增强,为促进全球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唯有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合作,才是各国应当作出的明智选择。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要“以绘制‘工笔画’的精神,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把共建“一带一路”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
精谨细腻绘好“和平画”。中国人素来追求天下大同,这体现的是“和合共生”的智慧、互利共赢的思想。从古丝路上的烽火,到近代战争的硝烟,再到今天“一带一路”的兴盛,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和则兴、战则衰,和平安全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前提和保证。要强化和平观念,牢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公道正义,着力化解冲突,积极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增进合作互信,减少相互猜疑,着眼消除贫困,致力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环境。
精谨细腻绘好“繁荣画”。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共建“一带一路”,需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在“一带一路”上,各国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各有优势,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合作前景广阔。要充分凝聚共识,在全面照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基础上,按照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的工作思路,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实现优势互补,切实将共识转化为行动。要强化互联互通,抓住产业这一经济之本,畅通金融这一经济血脉,聚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重点领域,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设施联通,充分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努力打造同甘共苦、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精谨细腻绘好“开放画”。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一带一路”发轫于开放,通达于开放,繁盛于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坚持开放导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立足全局、放眼未来,积极主动打破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走出“小圈子”、扩大“朋友圈”,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要弘扬开放包容精神,把握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机遇,加快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流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努力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精谨细腻绘好“创新画”。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共建“一带一路”是运动向前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必须向创新要动能。要提高创新能力,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努力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要优化创新环境,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实施创新人才交流项目,大力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举措,激发沿线各国人民的创新活力,为各国青年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精谨细腻绘好“文明画”。文明因多样而精彩,文明因交流而升华。共建“一带一路”打开了各国各民族交往的窗口,书写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篇章,要持续挖掘当中的文明底蕴和文化内涵,努力促进沿线国家相向而行、互学互鉴。要健全人文合作机制,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通架设桥梁。要开辟文明交流渠道,广泛开展民生领域的合作,联合开展一系列环保、反腐败等领域培训项目,深化各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不断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形成和而不同、多元互动的文明共荣发展格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我们必将迎来周道如砥、终和且平的锦绣前程,携手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5
一直以来,在谈到丝路合作时,旅游业充当着先导产业的角色,可以加强各层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开通航班航线、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带动各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心相通。
那么作为先导的丝路旅游本身又该如何发展呢?在刚刚结束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这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注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主打丝路旅游文化牌、推进跨界发展,这些各有侧重的建议,为丝路旅游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思路,从丝绸之路兴起之初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0多年前,倘若没有一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思路,古人如何能够毅然突破山水阻隔,开通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畅通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更是如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强调:有思路才有丝路,尤其是各地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具体到丝路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跨境联合推广、客源的聚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划。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年轻的路。古老在于,这条路上集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年轻在于,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成熟、系列性的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
此次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专家们所提供的发展建议,从宏观上为丝路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共同开发。具体到各个地方,则需要有更具象的措施。以丝绸之路上的西安为例,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地位显著,许多景点享誉世界,然而西安旅游业宣传推广的国际化程度较弱,而丝路旅游恰恰需要国际合作,客源互送。因此,就西安而言,发展丝路旅游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注重保护文化资源,主打文化牌,更需要在具体操作中考虑自身的现实困境,有的放矢。而这也正是国内丝路沿线省份发展丝路旅游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6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系,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7
17世纪,这本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由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翻译,如同打开一扇思想大门,在欧洲大陆激荡久远,曾给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启发。如今,《论语》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也向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让世界读懂了这个复兴的、发起“一带一路”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东方大国。
中国是一个为人类共同进步、人类和平发展而奋斗的中国。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意为:自己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新时期,这种思想演进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这正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头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基于这种使命,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中国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等背景,我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与沿线国家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是一个秉持平等、尊重、共赢原则的中国。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论语·颜渊》,意为:四海之内都是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在现在中国处理外交关系上体现为:不论国家强弱、领土大小、人口多少都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也正是“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中国外交原则。“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坚持公开透明,谋求互利共赢,打造包容可及、价格合理、广泛受益、符合国情和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设施,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参与进来,都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不存在大国损害小国利益、剥削小国、压迫小国。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好客的中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意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2023年5月,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经贸投资合作、金融合作等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已经驶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成为了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一股强大动力,也见证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真挚友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朋友只会越来越多。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在北京举行,中国欢迎远方朋友聚于中国,共商合作。让“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2023范文 篇8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扩大地区投资和内需,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的亚欧大陆,运载的是琳琅满目的货物,联通的是亚欧国家的市场需求,架起的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桥梁,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为增进各国民众福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在惠及世界。
今天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复苏脆弱乏力,增长基础不稳。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和碎片化的矛盾凸显。但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双边和多边、区域和全球的合作势头渐起,各国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重视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经济多元化。我们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找到打破困境、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鉴古知今。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各国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搞封闭、排他的安排没有前途,只有开门搞合作、大家都受益,才是光明大道。正如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所讲,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是其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我们希望高峰论坛有助于冲散经济低迷的阴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正能量。
为了更好凝聚共识,推进合作,中国将高峰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各国领导人参加的圆桌峰会是高峰论坛的重点,主要讨论两个议题:一是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我们认为,上述主题和议题针对当下形势和挑战,突出国际合作,突出联通,突出对接,与各方普遍关注的议程高度契合。在此,我想提一点,近年来,国别、区域规划和全球议程层出不穷,区域倡议包括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欧洲投资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全球协议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社会应该抓住机遇,推动各倡议协同增效,实现合作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