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1
20__年1月,我回到北京,担任“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装帧课程教师,尽管已经是第六次了,心情仍然忐忑激动。
20__年1月,吕敬人老师正在筹备“敬人纸语“纸店开幕和第一届“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我作为老师工作室的一员,也担负了一些设计和事务性工作,其中包括联络和接待巴黎装帧师Catherine Malmanche女士。从此,“装帧工作坊”成为了每次研究班的固定课程;而我也爱上了书籍装帧,前往巴黎,与Catherine度过两年制书时光。再后来,回国接替她曾经担任的教学工作,我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三年间,我不断改进,积累经验,跟敬人纸语工坊工作人员的合作越来越融洽。“法式精装“讲座和演示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同一天内,长达5、6个小时。可是,制作一件皮面经典装帧,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等待胶水干燥、压平纸张,观察不同材料的适应程度,包括让装帧师保持良好工作状态,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讲座约一小时二十分钟——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一场“分享会“,学员有任何问题,即时讨论。我侧重介绍法国手工制书行业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参与其中的每个手艺人,是他们支撑着这个古老的行业,使其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得以留存。也要重点提及现代“制书业先锋”,他们年龄不同,风格各异,活跃于自己的国家和领域,共同拥有的是对手工纸质书的热情和信心。有些当代装帧师看上去热衷于质疑和突破传统,事实上,又无一例外地传承着行业精神,希望推动书籍艺术和工学共同发展。
在两周的研究班课程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探讨手工书的未来,主要目的是共同体验经典技艺。我用五本半成品书进行”跳跃式“讲解,展示超过三十五道工序的山羊皮经典法式精装。尽管学员们都是与书籍设计相关的专业人士,但几乎毫无手工制书基础,观看这场”表演“,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就像七年前讲台下的我,当时作为负责拍照的工作人员,被Catherine利落的身手深深迷住,震惊于世上还存在着这样美好的行业。
一本平装旧书,被拆分,重新缝缀,在锤子的敲击下渐渐显出圆脊;书槽里的纸板必须严丝合缝,书脊的弧度和平滑度被反复加工和确认,等待乳胶干燥的时候可以同时处理其他环节;山羊皮已经在工厂整体削薄,但仍需要手工处理细节;最后,在压平机里,这些书页、纸板、麻绳、麻线、皮革都更加紧密,它们组成了一本手感舒适的半皮半纸法式经典精装书,制作过程中任何细小的操作和情绪,都在成品中一览无余。
设计师在编辑人员和工厂之间发挥创意和沟通能力,职业细分化使标准化成为可能,高质量的批量生产至今仍是制造业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作坊手工生产理应消失,私人装帧工坊仍存在于世界各地,虽然失去了从前浩大的规模,却迎来了新型的客户:他们不再是所谓“王公贵族”,需要用昂贵的皮面套书来彰显身份地位,而是对千篇一律的产品感到厌倦、坚持个人审美要求的人们,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染上了爱书的“病”,“这种病的特征就是病人根本不想痊愈”(《古书比孩子重要》鹿岛茂 麦田 20__)。同样的行业,在不同时代和地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然也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两周课程结束后,吕老师和我们一起前往韩国,在首尔,参观了一家私人装帧工坊(BoYoungLee Atelier),负责人李宝英女士也曾在法习装帧艺术,我与她相识于巴黎,她热情开放的性格和坚定勇敢的个性吸引了我,也吸引着韩国的欧式装帧爱好者,经过七年的努力工作,她已经拥有稳定的客户群,每周都有学生来工坊上课,三十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满满当当的工具材料,令我感到亲切,也使刚做完第一本精装书的学员们实地感受装帧工作室的魅力。
宝英专门为我们空出了一天,作为“开放参观日”,精心地在工作台上摆放展示专业工具和装帧作品,她很高兴有来自中国的客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其间有人提问:”在没有相同的文化基础的亚洲国家,开设专门制作欧式装帧书籍的工作室,最初是否有所顾忌呢?“她想了想:“我没有想过。我觉得自己如此喜爱的事物,应该也会有别人喜欢吧!”
在距首尔一小时车程的坡州书城(Paju Book City),我们照例参观韩国现存唯一还在运营的活字工坊,在这里,全部实行手工检字排版,铅字印刷,因此可以实现精工细作的小批量独立出版,一般用于诗集、集等。相应地,书函也是手工制作。李宝英与活字工坊也有业务往来,正在准备策划和印制特精装版书籍。
吕敬人老师在“书籍设计研究班”中加入手工装帧的课程,不仅“法古”,更激发“创新”,这也是吕老师书籍设计事业的一贯理念。参加课程的学员,大都是在出版行业默默耕耘的专业人士——偶尔把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从现代书籍产业的领域抽身,触摸材料,动手制作,是一个重新审视“书籍”的好机会,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时,也许将有所启发。这个过程,也是我对纸书的现在与未来所尽微薄之力。
2023年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2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书籍也在不断的进化着,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形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书籍的发展也预示着人类的进步。以前,人们对书籍装帧设计很少有针对性的设计与概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书籍装帧在不断的进入市场,书籍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信息的载体,在千百年的流程中,已形成了自身的形态。那么,该怎样去理解“形态”呢?“形”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形态,“态”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姿态,当这两种结合在一起,便有了一种叫形态美的东西所存在,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和书籍打交道,就开始学识图书,识字母,直到二十世纪,陪伴我们的书籍有很多,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方面与不同程度的认识,因为各自需要的不同,所以对书籍的形态也不一样。于是,便有了一门关于书籍装帧的学问。想要系统的了解书籍的装帧,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从古代的甲骨文、青铜铭文、竹简木牍、简策、帛书等,一直到新千年的简装、精装。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慢慢的形成了古朴、简雅、实用的独特形式,也在书籍装帧设计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籍装帧(又称书籍艺术)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为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书籍装帧包括封面设计、正文设计、扉页设计和插图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书籍设计要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2023年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3
12月9日上午,“纸·愫”——20__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装帧教学汇报展在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一楼大厅成功举办。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副院长王圣松,欧亚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李卫国、副书记黄鑫、副院长杨春伟,以及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美术学院副院长蔡玉硕主持。
席卫权在致辞中表示:书籍装帧教学汇报展已连续举办七届,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每一次都让人眼前一亮,他告诫设计专业的同学,设计重在创新,永远都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为指导教师之一,蔡玉硕表示,书籍装帧教学汇报展呈现的作品有很多是探索性的、实验性,我们不求作品的完美无缺,因为创意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艺术无止境。作为过程性评价课程,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视,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视。
教师代表朱瑜珠对同学们的创作进行了总结,她说,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很欣慰,从一开始同学们的艰难探索到一步步的突破自我,最终才看到了今天的作品,她希望同学们可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砥砺前行。
学生代表马姣姣、卢倍祯在发言中表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应该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了一技之长和灵活的思维,我们才能立足于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欧亚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李卫国宣布展览正式开始,并20__级的同学们:学海无涯,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希望同学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2023年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4
今天来介绍第二本书了。
第二次作业的初衷是要和第一次的作业区别开来。非艺术专业的背景也让我放弃了再次手绘的想法——毕竟不是我的强项。
但我还是认为要做一本有用的书——什么书会让你一用再用?工具书!回想自己现在忍不住会买的书很大程度上都是有意思的工具书了。
然后就确定了主题——《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主要适用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者。里面的内容嘛就是中国成年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段,从身高到体重,从头围到手掌长度的各种标准。
在网络上可以直接下载到。A4的pdf也只有17页。这个量也对手工书来说非常友善。
确定了主题后就开始分析主题,并进行构思。
首先分析了当下《人体尺寸》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表格密集,查阅使用体验差;也没有围绕此专门的手册设计,无论是在使用上还是保存上都存在问题。
针对问题,并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尺寸。
我的设计目标是将《中国人体尺寸》设计成一本可收藏、方便查阅的书。原始资料的A4尺寸使得表格密度过大,查阅体验差。
经过考虑将尺寸定为A5,A4的一半大小使得表格密度扩大,也方便收纳。
封面选用了彩烙纸(其实是因为手头只有这种纸)。棕黄色彩烙纸的颜色和牛皮纸很像,但比牛皮纸更细腻光滑,细看会有独特的纹理。选用这个颜色初衷是想营造一股朴实复古感(我把它称为中国工厂复古风233),和设计师查阅数据的踏实是相符的。
但封面问题很多,后面再讲。
书脊是特别考虑的设计。因为这本书本身内容比较少,若要作为收藏类的书, 存在感应当提升。因此加厚了书脊。这样放在书架上也能比较方便地取出它。
书脊上的字是橡皮章雕刻的,也和封面一样存在我比较无奈的问题(…)。
内页的设计主要包括表格和插图两部分。
表格部分因为内容量比较大,并没有做花哨的改动,只是用蓝、黄两个主题色将男性和女性表格区别开来。一来使得沉默的内容更活泼,二来这种可视化确实能提高一定效率。
这个装帧方法不太常见,但是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原创者将这个装帧法命名为“风琴装”。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书页可以180度平摊。这难道不是一个工具书必然的要求吗!
此外这个方法对于连接我塑封之后光滑的页面也非常友善,是个方便的方法。
反思and改进
哎。这本书要改的地方太多了。
作业评讲那天我一度不想拿出来233!
因为和视觉传达同学们艺术化的设计相比我的中国工业复古风太outstanding了!(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悲痛。)
嗯。。。
首先是封面。手工书你让封面情何以堪啊。
这个装帧方法不太常见,但是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原创者将这个装帧法命名为“风琴装”。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书页可以180度平摊。这难道不是一个工具书必然的要求吗!
此外这个方法对于连接我塑封之后光滑的页面也非常友善,是个方便的方法。
反思and改进
哎。这本书要改的地方太多了。
作业评讲那天我一度不想拿出来233!
因为和视觉传达同学们艺术化的设计相比我的中国工业复古风太outstanding了!(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悲痛。)
嗯。。。
首先是封面。手工书你让封面情何以堪啊。
2023年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5
20__年4月22日下午,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12名老师集聚在西校区伦理楼208,对本学期20__级《书籍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总结与交流,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林平、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云曼以及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10名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林平副院长主持。
交流会上,李林平副院长指出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纸质图书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书籍设计》是一门检验综合设计能力的必修课,它涉及字体、版式、插图、开本、纸张、印刷等基础知识,还揉合了学生对书籍设计的主观思考、风格提炼、审美诉求、文化定位等,是对学生前期所学知识的综合呈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云曼老师在分享经验中时提出,学生最初的选题很重要,选题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同时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书籍蕴含的文化气息,充分利用视觉元素点、线、面之间的组合,结合纸张肌理带来的不同触觉感受,了解印刷工艺和装订方式,尽可能探索书籍设计的特质。
曾竹竹老师指出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是为了完成作业,设计流于形式和外表,缺少对书籍内容的通读和把握,尤其缺乏对书籍本身的喜爱和感情投入,以至于书籍的设计创意表达不够完整,甚至匾乏。
陈力行、梁雨荷、马啸、聂泰宇、曲忠成、张光等几位老师分别展示了班级学生作品。几位教师就教学中遇到的关于学生选题把控、印前检查等问题,向在场经验丰富的老师提问,云曼主任和曾竹竹老师针对老师们的提问分享了她们的教学方法。
李林平副院长围绕老师们提出的课程中“创新更重要还是合理更重要?”这个问题谈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创新”应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创意不能凌驾于文本阅读之上。我们学校作为应用型大学,根据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生基础能力等,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偏向于合理和实用,其次再考虑所谓形式的创新。教学重点在字体、字号、图像、空间、节奏、层次、阅读性的整体把握,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会后老师们细细翻阅了学生作品并做了进一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总结会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学习研讨,在研讨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收获颇丰。
2023年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6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一本好看的书是不是就像好吃的营养品、冬日里的暖阳,色彩纷飞的翅膀一样呢。在艺术设计学院就有着一门课程是设计“美味的营养品”的呢!这门课就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啦。
书籍装帧设计简单地来说,是指对书籍的内外形态和结构整体的包装和美化。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面展示的是15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成果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赵丽老师提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书籍内容的需求,更加注重强调的是对书籍内在精神以及书籍文本设计的提炼和外化,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装帧”就有了设计的意味。”近年来我院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上更加注重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此次课程成果亦是通过项目式教学,提升了同学们的书籍装帧的实践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