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2023-12-24 12:34:54 工作总结 打开翻译

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1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一本好看的书是不是就像好吃的营养品、冬日里的暖阳,色彩纷飞的翅膀一样呢。在艺术设计学院就有着一门课程是设计“美味的营养品”的呢!这门课就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啦。

书籍装帧设计简单地来说,是指对书籍的内外形态和结构整体的包装和美化。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面展示的是15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成果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赵丽老师提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书籍内容的需求,更加注重强调的是对书籍内在精神以及书籍文本设计的提炼和外化,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装帧”就有了设计的意味。”近年来我院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上更加注重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此次课程成果亦是通过项目式教学,提升了同学们的书籍装帧的实践设计能力。

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2

《书籍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从书籍的封面、开本、印刷、纸张、装订方式到字体设计、插图设计、版式设计再到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动手制作等环节,考察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书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是智慧的积累、传播、延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如果从简装书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于书籍的阅读方式也开始随之变化,多媒体电子书籍相对传统的纸质书籍受到年轻人的广泛追捧,纸质书籍设计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般情况下,纸质书籍设计需要充分体现出它的不可替代性,并且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不同于电子书籍的阅读体验,以便应对市场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

本课程正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插图风格,不同的排版方式,不同的纸材、不同的展示手段发展书籍的多感官互动的优势,使得读者和书籍之间有了不同感官的接触,以此来提升书籍的传达信息的效果。让人们感受到从知识信息的传承和阅读的感官体验,纸质书籍阅读都有它的无可替代性。

5周的书籍设计让我和学生们感受到,书籍设计师何其幸福,因为我们从事的正是这样一份创造美好的工作。

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3

书籍装帧这门课程是15视觉传达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历史上以及世界史上书籍的出现与演变,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利弊抉择下发展出各式各样书装形式。同学们再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总结,做出一本有意义,有专业特色的书籍。

书籍装帧是对书的形态、用料和制作等方面所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呈现出满意的作品,老师带同学们进行了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博士开发的“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训练,因此从收集资料、思路产生、利弊分析到把控方向制作完成一气呵成,省了不少弯路。

书籍从外观的开本 、封面、护封、书脊、书函,到内部的扉页、版式、插图、插页、封底、文字全权由同学们自行选题创作。尤其在视觉专业特点下,同学们对内部的排版设计、插图设计更是大下功夫。

历时四周,日夜兼工,拆缝翻补,乐此不疲,最后呈现的每一本书都是同学们注入情感和心血的宝贵果实。

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4

12月9日上午,“纸·愫”——20__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装帧教学汇报展在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一楼大厅成功举办。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副院长王圣松,欧亚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李卫国、副书记黄鑫、副院长杨春伟,以及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美术学院副院长蔡玉硕主持。

席卫权在致辞中表示:书籍装帧教学汇报展已连续举办七届,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每一次都让人眼前一亮,他告诫设计专业的同学,设计重在创新,永远都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为指导教师之一,蔡玉硕表示,书籍装帧教学汇报展呈现的作品有很多是探索性的、实验性,我们不求作品的完美无缺,因为创意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艺术无止境。作为过程性评价课程,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视,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视。

教师代表朱瑜珠对同学们的创作进行了总结,她说,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很欣慰,从一开始同学们的艰难探索到一步步的突破自我,最终才看到了今天的作品,她希望同学们可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砥砺前行。

学生代表马姣姣、卢倍祯在发言中表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应该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了一技之长和灵活的思维,我们才能立足于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欧亚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李卫国宣布展览正式开始,并20__级的同学们:学海无涯,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希望同学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5

20__年1月,我回到北京,担任“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装帧课程教师,尽管已经是第六次了,心情仍然忐忑激动。

20__年1月,吕敬人老师正在筹备“敬人纸语“纸店开幕和第一届“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我作为老师工作室的一员,也担负了一些设计和事务性工作,其中包括联络和接待巴黎装帧师Catherine Malmanche女士。从此,“装帧工作坊”成为了每次研究班的固定课程;而我也爱上了书籍装帧,前往巴黎,与Catherine度过两年制书时光。再后来,回国接替她曾经担任的教学工作,我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三年间,我不断改进,积累经验,跟敬人纸语工坊工作人员的合作越来越融洽。“法式精装“讲座和演示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同一天内,长达5、6个小时。可是,制作一件皮面经典装帧,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等待胶水干燥、压平纸张,观察不同材料的适应程度,包括让装帧师保持良好工作状态,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讲座约一小时二十分钟——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一场“分享会“,学员有任何问题,即时讨论。我侧重介绍法国手工制书行业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参与其中的每个手艺人,是他们支撑着这个古老的行业,使其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得以留存。也要重点提及现代“制书业先锋”,他们年龄不同,风格各异,活跃于自己的国家和领域,共同拥有的是对手工纸质书的热情和信心。有些当代装帧师看上去热衷于质疑和突破传统,事实上,又无一例外地传承着行业精神,希望推动书籍艺术和工学共同发展。

在两周的研究班课程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探讨手工书的未来,主要目的是共同体验经典技艺。我用五本半成品书进行”跳跃式“讲解,展示超过三十五道工序的山羊皮经典法式精装。尽管学员们都是与书籍设计相关的专业人士,但几乎毫无手工制书基础,观看这场”表演“,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就像七年前讲台下的我,当时作为负责拍照的工作人员,被Catherine利落的身手深深迷住,震惊于世上还存在着这样美好的行业。

一本平装旧书,被拆分,重新缝缀,在锤子的敲击下渐渐显出圆脊;书槽里的纸板必须严丝合缝,书脊的弧度和平滑度被反复加工和确认,等待乳胶干燥的时候可以同时处理其他环节;山羊皮已经在工厂整体削薄,但仍需要手工处理细节;最后,在压平机里,这些书页、纸板、麻绳、麻线、皮革都更加紧密,它们组成了一本手感舒适的半皮半纸法式经典精装书,制作过程中任何细小的操作和情绪,都在成品中一览无余。

设计师在编辑人员和工厂之间发挥创意和沟通能力,职业细分化使标准化成为可能,高质量的批量生产至今仍是制造业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作坊手工生产理应消失,私人装帧工坊仍存在于世界各地,虽然失去了从前浩大的规模,却迎来了新型的客户:他们不再是所谓“王公贵族”,需要用昂贵的皮面套书来彰显身份地位,而是对千篇一律的产品感到厌倦、坚持个人审美要求的人们,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染上了爱书的“病”,“这种病的特征就是病人根本不想痊愈”(《古书比孩子重要》鹿岛茂 麦田 20__)。同样的行业,在不同时代和地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然也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两周课程结束后,吕老师和我们一起前往韩国,在首尔,参观了一家私人装帧工坊(BoYoungLee Atelier),负责人李宝英女士也曾在法习装帧艺术,我与她相识于巴黎,她热情开放的性格和坚定勇敢的个性吸引了我,也吸引着韩国的欧式装帧爱好者,经过七年的努力工作,她已经拥有稳定的客户群,每周都有学生来工坊上课,三十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满满当当的工具材料,令我感到亲切,也使刚做完第一本精装书的学员们实地感受装帧工作室的魅力。

宝英专门为我们空出了一天,作为“开放参观日”,精心地在工作台上摆放展示专业工具和装帧作品,她很高兴有来自中国的客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其间有人提问:”在没有相同的文化基础的亚洲国家,开设专门制作欧式装帧书籍的工作室,最初是否有所顾忌呢?“她想了想:“我没有想过。我觉得自己如此喜爱的事物,应该也会有别人喜欢吧!”

在距首尔一小时车程的坡州书城(Paju Book City),我们照例参观韩国现存唯一还在运营的活字工坊,在这里,全部实行手工检字排版,铅字印刷,因此可以实现精工细作的小批量独立出版,一般用于诗集、集等。相应地,书函也是手工制作。李宝英与活字工坊也有业务往来,正在准备策划和印制特精装版书籍。

吕敬人老师在“书籍设计研究班”中加入手工装帧的课程,不仅“法古”,更激发“创新”,这也是吕老师书籍设计事业的一贯理念。参加课程的学员,大都是在出版行业默默耕耘的专业人士——偶尔把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从现代书籍产业的领域抽身,触摸材料,动手制作,是一个重新审视“书籍”的好机会,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时,也许将有所启发。这个过程,也是我对纸书的现在与未来所尽微薄之力。

书籍装潢课程总结 篇6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书籍也在不断的进化着,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形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书籍的发展也预示着人类的进步。以前,人们对书籍装帧设计很少有针对性的设计与概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书籍装帧在不断的进入市场,书籍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信息的载体,在千百年的流程中,已形成了自身的形态。那么,该怎样去理解“形态”呢?“形”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形态,“态”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姿态,当这两种结合在一起,便有了一种叫形态美的东西所存在,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和书籍打交道,就开始学识图书,识字母,直到二十世纪,陪伴我们的书籍有很多,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方面与不同程度的认识,因为各自需要的不同,所以对书籍的形态也不一样。于是,便有了一门关于书籍装帧的学问。想要系统的了解书籍的装帧,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从古代的甲骨文、青铜铭文、竹简木牍、简策、帛书等,一直到新千年的简装、精装。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慢慢的形成了古朴、简雅、实用的独特形式,也在书籍装帧设计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籍装帧(又称书籍艺术)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为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书籍装帧包括封面设计、正文设计、扉页设计和插图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书籍设计要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