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个人工作总结2023 篇1
本学期我担任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地理个人工作总结2023 篇2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来源 wwW.ZUowEnbA.nET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__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_年9月~20_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习。内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主,将初中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具体地分为三块,即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上册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将初中地理中的时区和区时、经纬线、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结合进来,补充地图、地形、等值线等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册教材为主,适当结合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区域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用10个课时完成;这些知识的"梳理"均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按2课时/周计算,高三第一学期的总课时为40课时,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故将第一轮复习延至第二学期开学。
第二轮复习侧重学科内的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构成学科体系,强调训练、点评。第三轮复习注重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复习阶段主要查漏补缺,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并进行考前指导、心理训练等。我们分别在20__年3月25日、5月12日参加佛山第一、二模拟考综合测试卷,统一把握在全市中的复习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向分管教学校长和分管主任通报情况,便于对高三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控。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 疑给中学地理 教师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 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 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 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 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课时不允许(注:高三地理课为每周2课时),另一 方面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根 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 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 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 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 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 ,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 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 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 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础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这一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应该先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能力,重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 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联系和相互沟通,努力探 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 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点"可以定位在"理解"这个层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理解"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怎样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地理个人工作总结2023 篇3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__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_年9月~20_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习。内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主,将初中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具体地分为三块,即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上册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将初中地理中的时区和区时、经纬线、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结合进来,补充地图、地形、等值线等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册教材为主,适当结合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区域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用10个课时完成;这些知识的"梳理"均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按2课时/周计算,高三第一学期的总课时为40课时,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故将第一轮复习延至第二学期开学。
第二轮复习侧重学科内的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构成学科体系,强调训练、点评。第三轮复习注重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复习阶段主要查漏补缺,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并进行考前指导、心理训练等。我们分别在20__年3月25日、5月12日参加佛山第一、二模拟考综合测试卷,统一把握在全市中的复习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向分管教学校长和分管主任通报情况,便于对高三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控。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 疑给中学地理 教师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 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 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 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 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课时不允许(注:高三地理课为每周2课时),另一 方面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根 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 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 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 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 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 ,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 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 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 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础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这一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应该先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能力,重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 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联系和相互沟通,努力探 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 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点"可以定位在"理解"这个层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理解"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怎样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地理课的状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问题基本上是念书。学生没有对所学内容消化吸收,没有把所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表述出来,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教学效果亦大打折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所学知识的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就真正理解了,也真正学会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理解联系实际,这个过程中潜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在每一部分知识学习前,教师应尽可能介绍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面广量大,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把握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再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人文状况(如人口、民族、宗教、工、农业生产部门、布局、交通、城市等)。在评讲试题时,也应讲解题方法,如材料题的解题方法,解答跨学科的选择题的思维步骤可以概括为:认真审题,接受信息——信息筛选——联系地理有关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地理知识进推理——迁移有关知识找出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解答跨学科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从已定的材料(文字材料、图像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最终参加高考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校组织教师做了有关这一方面的专门讲座,还把有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印发给每个高三的学生这些对学生,尤其是对像我校这样档次的学生大有裨益。
综合考试强调“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并不是说综合考试是超纲考试,它 所反对的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提倡的是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 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去与其它学科综合、渗 透。 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及时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 知识结构。
在培养能力上,应强化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运用 图表、数据说明问题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试题的设计,要用各种形式的图表 及文字、数据材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的研究 方法、形成的观念去阐释、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 地理现
三、联系实际,关注生活,重热点
高考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考试发展方向是趋向学以致用,(目前提出的如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这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死读书,读死书。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地理高考内容的主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时政的新闻报道,把学习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全球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研究方法、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在高一、高二,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而校领导应多多支持,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观测、气象测量、环境检测、岩体鉴定等活动,增强感性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探究性学习)
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提供了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洪涝灾害问题、____伪科学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中国台湾问题、中东问题、巴以地区、克什米尔地区、科索沃(北约轰炸我南使馆)、哈瓦拉(南方首脑会议)、俄罗斯车臣问题、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朝鲜问题、20__年奥运、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等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渗透的专题研究课还有:(1)中国季风气候与历代水利建设;(2)经济结构战略调整;(3)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加入WTO;(4)环太平洋经济发展趋势;(5)国际经济新秩序;
(6)石油提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7)假日经济;(8)城市化进程与小城镇化;(9)多极化问题;(10)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1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1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1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势力侵略等。(还有诸如这些问题是世界和中国正在或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高中毕业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认识。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
如何学习、研究这些专题呢?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这些问题,学生亦可以有独特的见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的专题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还涉及到文科综合,甚至更多学科的知识。如中国台湾问题,可以从花莲地震入手,复习有关地震和地震分布知识,再联系到中国台湾的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等知识,还可以从地理学科延伸出去,如海峡两岸关系、历史上中央政府对中国台湾的管辖情况等。总之,设计这些专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效率,重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地理学科比较侧重于宏观地研究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很多地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电教媒体的使用对于地理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用电教媒体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关键在于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等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电教媒体真正为地理教学服务。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电教媒体的作用和优势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紧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尽可能多的提供大量信息材料;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有利于表现个别地理要素特征及相互关系;为师生共同完成训练题提供方便;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等。
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自然地理部分"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这部分内容时,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二个课时就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令人满意。
总之,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应突出基础、强调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理个人工作总结2023 篇4
本学期前半学期我担任了七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后半学期担任四个班,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我校实行“1+3教学模式”,在整个学期中,从网络中收集各个地区关于新课改的理论内容来充实自己课改理论,并同其他地理教师讨论关于课改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对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力争全部学生学到东西,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一学生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八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三、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3、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地理个人工作总结2023 篇5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xx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习。内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主,将初中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具体地分为三块,即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上册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将初中地理中的时区和区时、经纬线、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结合进来,补充地图、地形、等值线等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册教材为主,适当结合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区域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用10个课时完成;这些知识的"梳理"均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按2课时/周计算,高三第一学期的总课时为40课时,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故将第一轮复习延至第二学期开学。
第二轮复习侧重学科内的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构成学科体系,强调训练、点评。第三轮复习注重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复习阶段主要查漏补缺,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并进行考前指导、心理训练等。我们分别在20xx年3月25日、5月12日参加佛山第一、二模拟考综合测试卷,统一把握在全市中的复习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向分管教学校长和分管主任通报情况,便于对高三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控。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 疑给中学地理 教师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 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 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 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 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课时不允许(注:高三地理课为每周2课时),另一 方面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根 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 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 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 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 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 ,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 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 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 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础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这一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应该先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能力,重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 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联系和相互沟通,努力探 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 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点"可以定位在"理解"这个层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理解"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怎样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地理课的状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问题基本上是念书。学生没有对所学内容消化吸收,没有把所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表述出来,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教学效果亦大打折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所学知识的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就真正理解了,也真正学会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理解联系实际,这个过程中潜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在每一部分知识学习前,教师应尽可能介绍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面广量大,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把握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再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人文状况(如人口、民族、宗教、工、农业生产部门、布局、交通、城市等)。在评讲试题时,也应讲解题方法,如材料题的解题方法,解答跨学科的选择题的思维步骤可以概括为:认真审题,接受信息——信息筛选——联系地理有关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地理知识进推理——迁移有关知识找出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解答跨学科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从已定的材料(文字材料、图像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最终参加高考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校组织教师做了有关这一方面的专门讲座,还把有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印发给每个高三的学生这些对学生,尤其是对像我校这样档次的学生大有裨益。
综合考试强调“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并不是说综合考试是超纲考试,它 所反对的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提倡的是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 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去与其它学科综合、渗 透。 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及时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 知识结构。
在培养能力上,应强化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运用 图表、数据说明问题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试题的设计,要用各种形式的图表 及文字、数据材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的研究 方法、形成的观念去阐释、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 地理现
三、联系实际,关注生活,重热点
高考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考试发展方向是趋向学以致用,(目前提出的如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这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死读书,读死书。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地理高考内容的主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时政的新闻报道,把学习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全球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研究方法、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在高一、高二,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而校领导应多多支持,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观测、气象测量、环境检测、岩体鉴定等活动,增强感性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探究性学习)
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提供了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洪涝灾害问题、伪科学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中国台湾问题、中东问题、巴以地区、克什米尔地区、科索沃(北约轰炸我南使馆)、哈瓦拉(南方首脑会议)、俄罗斯车臣问题、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朝鲜问题、20xx年奥运、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等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渗透的专题研究课还有:(1)中国季风气候与历代水利建设;(2)经济结构战略调整;(3)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加入WTO;(4)环太平洋经济发展趋势;(5)国际经济新秩序;
(6)石油提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7)假日经济;(8)城市化进程与小城镇化;(9)多极化问题;(10)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1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1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1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势力侵略等。(还有诸如这些问题是世界和中国正在或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高中毕业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认识。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
如何学习、研究这些专题呢?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这些问题,学生亦可以有独特的见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的专题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还涉及到文科综合,甚至更多学科的知识。如中国台湾问题,可以从花莲地震入手,复习有关地震和地震分布知识,再联系到中国台湾的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等知识,还可以从地理学科延伸出去,如海峡两岸关系、历史上中央政府对中国台湾的管辖情况等。总之,设计这些专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效率,重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地理学科比较侧重于宏观地研究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很多地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电教媒体的使用对于地理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用电教媒体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关键在于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等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电教媒体真正为地理教学服务。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电教媒体的作用和优势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紧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尽可能多的提供大量信息材料;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有利于表现个别地理要素特征及相互关系;为师生共同完成训练题提供方便;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等。
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自然地理部分"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这部分内容时,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二个课时就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令人满意。
总之,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应突出基础、强调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