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23-10-09 13:00:01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培根也以前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这些中,我们能够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们都将会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道”。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答案。”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读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感受颇深。在读到“教育,唤起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一篇章,看完我深深的反思了,什么是教育,我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的工作,怎么样才能做好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我感到,新世纪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光有热情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会做孩子工作,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独生子女教育中的许多新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一、给学生以新鲜感。

习闻常见与保持新鲜是一对矛盾体。若要永久保持学生的兴趣,单靠几种方法是不够用的。如在教单词时,以教水果为例,先一样一样地让学生看过放在桌子上,等全部水果都让学生看过后,把它们罩住,然后让学生一样一样地回忆出来;或者让学生听老师的指令,把听到的东西画在纸上,锻炼学生的听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探究,设计出形式新颖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二、教师应在课堂上保持一贯的激情。

在课堂上,首先而且最应该保持激情的应该是教师自己。有时候,一项原本无甚新意的活动就因为你的激情而带动全班学生的兴趣,一项原本很有新意的活动,就因为老师的心情而影响学生。三、正确处理好纪律问题。课堂纪律问题处理得好与坏,非常直接地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弘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好一名教师,这是我们与时俱进、共创和谐的一代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暑假时在球馆里见了一位老友,她工作出色,精明能干。但她那天却满脸愁容,一见面她就摇头叹息:“很有挫败感,做母亲真失败!”原来她说服中考后的儿子每天傍晚陪她去打羽毛球,因为孩子的身体发育都不好。谁知去了两天就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任她怎样游说,儿子就是不跟她出来打球。“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运动?为什么怕苦怕累?我真烦恼。他在家里玩游戏上网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觉得累!以前我叫他干什么他都去做。现在越大越难教。”

我的孩子比她儿子大几岁,也曾经犯过这样的毛病,现在则比较积极跟着父母天天出来运动健身。之前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陪运动,于是心平气和地与老友分析:

“你别生气,别操之过急。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是智育第一,头脑发达,四肢无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体育运动也要有兴趣有毅力,并养成习惯。而且必须从小培养。现在十多岁才注意培养他爱好运动,是比较难一些。运动的好处要耐心讲解,自己说服不了,就请他爸出马,双管齐下,保证事半功倍。他不愿意跟你,说明他长大了,你可以鼓励他找附近的同学玩。同龄人容易沟通好玩。父母也要做榜样,坚持运动,身教胜于言教。”

过了两天再见老友,不见她身边的儿子,但见她有了笑容:“今天他愿意跟同学去打球了。因为他爸昨天帮他洗了脑!我自己也来打球,为他做榜样!”

我恭喜她,孩子不用做你的尾巴,你自由啦!老友很感慨:“现在孩子总是对着干,不听话。不去夏令营,不去旅游,不去探亲……什么事都我行我素。”其实我的孩子也曾有过他们的“通病”,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寻找“良方”,孩子总算开心平稳地度过了叛逆的青春期。

我发现做家长的失落都是自己找来的。我们做父母没有陪着孩子成长,没有跟着他们身体心理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教法,总是把17岁的孩子当作7岁的样子去教育。对孩子居高临下,追求完美,处处干涉,缺少耐心和宽容。小时候这些方法似乎管用,但一到孩子独立独行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不是孩子对手,以为付出的一切付之东流,懊丧灰心挫败相继而来。管不了孩子,就唉声叹气,或者放之任之。

其实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我们发现小时管得越严,反叛越厉害。其实孩子叛逆有时并不是坏事,是他成熟的标志,与你思想背道而驰是他独力思考人生的开始。如果他永远是你的应声虫,你更担心。到了孩子读中学了,就不能再以权威的角色管教孩子了,应该顺其自然,耐心倾听,适时点拨。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伊建莉所说:“不管”是最好的“管”。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4

拿到这本书,真想一口气读完。但因里面值得研究的知识太多,不得不细嚼慢咽。真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学习的好书。因为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也是家长,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有益的方法。该书序言中说,“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但在我们的班级制授课的教育体制下,又是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我们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去解决这对矛盾。“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俗话说,“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我认为,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较难于实现的,但我们却要努力去培养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不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好的教育目标。书中还说,获得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勤奋,然而现实中,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其最终原因就是不勤奋,没付出,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取得进步,但是这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起作用,对于部分学生,我们有这样的`主观愿望,而无实际效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成功源自脚踏实地,而我们的一些学生,就是缺乏这样的精神,因此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明知不可为却更要努力去改变现状,力求更大范围地去影响学生的发展。

尊重别人,受人尊重。尊重是人际关系的起点,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让学生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感念师恩。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甚至是步入社会功成名就的人,除了感谢父母和朋友,对于那些教育过自己的老师,都应该有发自内心的感谢,但现实社会是纷繁芜杂的,我们又能如何呢?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好冲突,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了这种修养与能力,我们努力营造的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这需要有良好的契机,机不可失,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学生获得进步。

总之,我觉得,我们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父母家长,因此无论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对于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人及发展来说,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很值得认真研读的。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5

新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观

这种方法观源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是本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改变社会中所有的人的行为。他相信科学,主张严格的科学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由此被称为行为主义者。他的观点与以往的行为主义者不同,以前的行为主义者把人的行为的产生和形成完全归功于外界事物对行为主体的刺激,即当一个刺激出现时,行为主体将表现出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而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人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反应的模式不同,而是由于人的活动(或者叫操作行为)与他周围环境出现的强化之间的耦合而逐渐形成。

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

20世纪,代表人本主义倾向的理论有罗杰斯、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及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无论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还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萨特、后现代主义的利奥塔,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人的情感、需要方面的研究,他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性。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从尊重人的个性出发,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重视学生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们的这种方法观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在前不久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在这本书中一共是有四个部分的,一共是做人,做事,学习和交往。

围绕大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个主题展开了很多小的标题,这本书是值得每一个老师看的书,因为在书里面写了很多教育上面的细节,也是很多老师不注意的一些方面。如果能够好好的注意的话,那么相信将来肯定能够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规定的答案。有的觉得老师能够给孩子增加学习分数,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那么就是更好的教育。

而有的觉得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够和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好好地了解学生心里面的想法,并且能够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的能力。

虽然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学习成绩好的话,那么将来这个学生的前程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我觉得最好的教育并不是学习成绩,所以我更加赞同的就是后面的观点,这句话用在这本书中用四个字就可以代表了,那就是无为教育。

在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去批评,而是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慢慢地知道自己错了,并且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改变。这个就是无为的力量了。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7

作为教师,应该对教育关注,我精心拜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后,感慨良多。这本书从交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很多名人也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法国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前苏联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名家们为探索教育真理,穷其一生精力,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着最好的注解。在这个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很多人看不到精神教育的方向,尽管人们生活已大大改善,温饱已不是问题,但竞争却更为激烈,于是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也在这条路上辛苦地攀爬着,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根本。尽管有那么多的教育家现身说法,诉说着教育的本质,但社会依然急功近利,学生们为了分数,依然辛苦。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更准确的说是给予)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那么如何给予孩子自信呢?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良好心态,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有好分数,敲门砖就会多一块,就会硬一些。无论成绩好坏,分数高低,努力学习的行为本身,就是在锻炼自己。教师有良好心态,就会包容、理解所有学生,有了理解、包容,学习好的自会更加努力,学习不如人意的,也不至于自暴自弃,或压力山大而导致心理问题。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会心情愉悦,接受知识就快,即使差生,也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更容易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除了自信,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学生有了自尊,懂得了自爱,就会自律,就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何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身教大于言传,成长中的孩子最烦单调枯燥的说教,我们要亲身垂范,要“无言”的教育,我们自己也要自律自爱。平时,还要多和学生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用心倾听孩子心声,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在亲历体验中懂得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爱。

我们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成长期的孩子,没有完人,我们不能随意撕开学生不好的一面。面对有缺点的学生,只能用心交流,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关注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和学生有了心的交流,也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体会到师生平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去尊重别人,平等待人,更会体验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真爱之心。在了心与心的愉悦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灵魂净化了,成绩自会提高。

给予孩子自信,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爱,懂得尊重别人,在我看来,这就是教育孩子做人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无论社会竞争多么残酷,生存压力多么巨大,孩子都会行走在正确的路上;孩子的路没有走偏,成才也就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最好的教育的一点基本认识。在教书的这条路上,在日常教学中,我正在无怨无悔,身体力行着。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8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自己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开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开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也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我们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就会觉得孩子时时在进步,到处是优点。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是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的,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假如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打不起精神来。教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假如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假如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时机,影响本身的开展。

书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优秀的教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答复: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视自己多做一道习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的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疑心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方法可是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工作的同时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的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中考压力,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浅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忽略他们的纯真、心爱。

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之后隐藏的无助与孤单,为什么有时候看到这些学生都会觉得腻烦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压迫下,我们有点无奈的把学生成绩优秀作为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的标尺,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的,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就把他们教成聪明非凡,所以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心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心,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假如古人都能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不要只为中考成绩而去工作!

选取书中我最喜欢的话来阐明我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我想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所要到达的本质!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我读的书是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感受颇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来自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每每想起这句话,我就忍不住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唤醒?”

那么所谓的唤醒是什么呢?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答案。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教育却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于每一处都要认真观察,随时留心的。也只有这样,我想才能像笔者所说“润物细无声”。

回到这本书,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我想读完这66个小主题,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书中把我所理解的“唤醒”命名为“无为教育”:它是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我觉得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那什么是“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那么如何做到“无为教育”?自然首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

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

说到这里,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不陌生。因为我们都知道,观点理念一直都很清晰,但实施却不是一朝一夕。 全书很细致的论述教师如何创设一种淡化说教、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悟出教育的目的。书中大量的教育教学材料,很实用也很有价值。但我细细读来,教师自身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引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话: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因为在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在起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作用。因为行动更直接、直观,所以往往比任何演讲说教具有更为有力的渗透作用。

我喜欢这两个字“唤醒”。唤醒别人的前提是先唤醒自己。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也是与孩子们交往的点点滴滴都正在唤醒我们,要时刻注意心灵的沟通。

联系现实中,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其最终原因不仅是他们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更是没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时候要做的不仅是努力去改变现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是要唤醒孩子们要学习的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 都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都一位老年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老人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这个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的哲理。我却觉得它能更好地解释这两个字“唤醒”。这位老人

宽容的倾听唤醒了孩子真正爱琴、学琴的心。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无为”之道结合起来,加速学生“要我学”和“我要学”思想的进一步融合,唤醒他们,也唤醒自己!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觉得我们也要把这种“唤醒”渗透其中,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也是黑眼晴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端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个人受过苦,便知道珍惜;一个在贫寒中长大的人,不会不知道勤俭的重要;一个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会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贫穷中什么也学不到并进而失去人的自尊。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她得知妈妈患了不治之症后,想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希望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挣一点钱。她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觉得手被扎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颗红红的小血珠,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她见桌子上有一条石镇纸,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可是几分钟后,韩国经理却派人将她追了回来,她被聘用了。

一个在爱中长大的人,他最好的回报也是爱。当爱促使一个人去做他很难做到的事情时,这足以证明爱的力量!

而在一件很细小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也能体现出对别贴和关心的人,他所受到的爱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有一个岗位需要招人,先后来了四位应聘者。在招聘条件一栏中,有一项条件是必须具备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前三位应聘者都称自己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但面对应聘者的考问,很快显示出自己对这一行的无知。最后来了一位男学生,他坦率地对招聘者说,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并且有信心经过短暂的实践后,能够胜任它。招聘者毫不犹豫地录用了他。此后他和那个招聘者曾经有过一段对话,那个招聘者说,有很多求职的人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并不诚实,而他为什么能够诚实相告呢?他说小时候有一次他捡了钱,奶奶问他时,他撒了谎。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后告诫他:"穷不可怕,只要你诚实,你就有救!"他说他永远记得奶奶说的这句话。试想一个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骗来取得众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远吗? 一个诚实的人,其实是最需要勇气。他必须敢于面对事实和真理,在别人含含糊糊、唯唯诺诺的时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诚实比一切智谋都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