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00字

2023-10-08 09:08:07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

我一定带你去北方,在黄土高坡上引吭高歌,吼一声秦腔,抖落一声黄土,唱响安塞腰鼓的劲律。在夕阳下,与你一起看那滔滔不绝的黄河。

——题记

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漫步在黄土高原,嘴里轻唱着这首歌,我来到陕西安塞县。这里到处都是黄土,踏上凸兀的黄土高坡,犹如踩在男人裸露的胸肌上,万仞沟壑是你股股血液的流淌,沉睡千年的巨人啊—黄肤色的女人,匍匐在你枯竭的躯体上,千年的爱,万年的情,来滋润你那干裂沧桑,她要让这片贫瘠的黄土地,散发出缕缕芳香。

春节的气息愈来愈浓烈,腰鼓的声音也愈捶愈烈,不由得自己的步伐逐渐急促,敲打锣鼓的汉子们高大威猛,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他们在空中自由地摆着舞姿,黄土飞扬,显得多么豪迈。在轻轻的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然一挥,我开始睁大了眼睛,害怕错过奇迹的一瞬间,一声破天惊的巨响刺进了我的耳朵,鼓点不断的急促,我的内心仿佛跟鼓点般狂跳,使我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的人的脸上挂着喜悦的表情,有力地甩动着红布条,每一个舞姿都不断的匆匆变幻,飞扬的黄土衬托着人们的热情与淳朴,我站在这群勤劳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震撼人心的奇迹,他们就像一团神秘的音符!一首昂扬的歌曲,让你无法自拔……

大自然却给了这毫不起眼的黄土无限的力量啊!

母亲河—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在北方的黄土高原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几”字,你们瞧,那黄色的水雾,此水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雾中辽阔的黄河多么像一卷巨幅画轴伸向远方,连接蓝天呢?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黄河,它浩浩荡荡,天水相接,万里奔腾,他冲破山谷横贯中国映着明在这轮帆:有时平静温柔,有时如怒如吼。仿佛每一朵浪花都告诉人们,在这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可赞的故事。它蜿蜒曲折,但终究朝东奔流,倾注入海。

黄河母亲还曾有过文静的一面。黄河上游的水清澈柔缓,夏日,来到黄河边上,微风轻轻的抚过脸颊,使人有一丝惬意,河岸边的芦苇摇动着它的身体,多么和谐的场面啊!黄河的水不像那般凶猛,她突然像一位优雅少女,让人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黄河真奇特啊!夕阳西下,坐在河边,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我想带你来这夕阳下,看母亲黄河文雅的一面,与你一起徒步走在这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曾踏上过黄土高原,看过那激昂,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感受过黄土高坡上农民的勤劳与热情,浏览过祖国的母亲河。今天,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她一步步的走向世界,没有人再也看不起她,我们都为她自豪和骄傲。安塞腰鼓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它,让世界都为中华喝彩!

中华民族!向前冲!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2

大家好,我是东方红小学501班的__,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通过收看诗词大会,让我对中国的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淮大地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人辈出,古有嵇康、刘长卿、张籍,今有胡适、海子等大诗人;江淮风景也怡人,不信你看,有诗为凭——“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的家乡山好,水好,人更好;心中顿然感觉的很自豪,也更要好好学习,传承历史的使命。

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作为铜陵人,寻找古人在我的家乡留下的足迹;呀!大诗人李白来过,从来没有感受到和伟大的诗人如此的近距离;今天我带大家了解大诗人李白留宿我家乡留下的作品,五松山也由此而得名至今……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首诗里的五松山,就是我的家乡,铜陵的五松山;诗中讲到五松山下,住着一个姓荀的农民老妈妈,李白有一天晚上借宿在她家,荀妈妈听说是大诗人李白,想到用雕胡饭款待他。诗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描写了李白住在偏僻的乡村,没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所见所闻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米”秋收的季节,农民劳动的辛苦,本来秋收是喜获丰收的季节,但农民在繁重的税赋压迫下,没有一丝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传来,一声一声,显得格外凄凉。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妈妈:“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所以荀妈妈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李白。荀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李白的热情款待。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李白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这诗里的漂母指荀妈妈,荀妈妈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傲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当下的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中华之标志。它的形象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多姿多彩。它奠定中华基础,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龙文化。

龙文化有其独特的精神。生而为龙,龙,天地之主宰,是不屈、独傲、强大的。或许独傲是一种缺点,但龙有资格。但今天的我们必须要有团队精神,一个巴掌拍不响,自高自大,只能加速自己的毁灭。我们要不屈,要由此变得强大,龙一站再战,才成为自己,今天的王者。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我曾经是一个平凡的小学生,后来被分创新班了,父母鼓励我尽量考取。可小学总有那么多不顺心的事情:同学的嘲笑,成绩的下滑,自己的颓废……但我是龙的传人,怎么能被一点点小挫折打败?于是我开始努力的听课学习,加大阅读量,多做思维题并想方设法积累多的知识,同时也在平时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考试那天我很惊奇的是我竟然没有紧张感。考试大部分题我得心应手,但有一部分不会看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进了创新班。一学期学习下我的水平更上一层楼。终于在毕业考试中进入一中,分班考试进了22班。这一切都是我努力得到的。我也曾遇到过困难。单元考试86分的教训中,那些鲜红的笔印只能为我的逆袭提供动力。直到今天回首,才觉得这一切真不容易,当然,这还不够,要到达人生巅峰,我还只是走出万里长征第一步让我继续不屈斗争,强大起来吧!

龙文化有其凤表龙姿的形象。龙华夏之图腾: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形似神隐虚毫,意若飘逸乾坤。曹操云:“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龙有多变,能随遇而安;龙能腾云驾雾、噬水喷火,能操纵万物;龙会顺时推是势,能顺应万物、世界的变化。我经常到城市去散步。石刻公园刻着龙的雕塑,栩栩如生;路边小摊卖着龙的装饰,琳琅满目;建筑、招牌印着龙的图腾,威武而又亲切。没有人视而不见,没有人熟视无睹,每个人都如此严肃,对,它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生的归宿。每当我在路边看到龙的时候,我都会笑着想:“龙是同我们一起的!”龙的形象是我们的信仰,是炎黄子孙永远的灯塔,它在世界独树一帜,没有谁能抹去它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龙啊,一个民族永远的眷恋!

龙文化有其深远的传统龙的文化,不仅涉及精神形象,更有深远的传统。春节舞龙,元宵舞龙灯,端午赛龙舟……龙的文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一次过春节的时候,我跑到大街上去看游行。一条条龙,在空中飞舞,那光芒照亮了大街,照亮了前途,。我也和人群一起呼喊着,那喜庆的氛围深深的刻进了我的心里。这时龙也一定在天上祝福我们吧!龙的传统中也有艺术。古自屈原的《天问》,现自《龙的传人》,文人墨客都为龙挥毫泼墨,载歌载舞。这之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思想。龙书法,一笔一画,行云流水,遒劲时若千尺高峰,放松时若汤涌波涛。那墨韵,不是龙之文化?龙歌唱,一腔一调,抑扬顿挫,高亢时若万马奔腾,缓和时若沙漏流逝。那声韵,不正是龙之文化……我体会着它们的神奇,生活在龙的庇护下、龙的文化中,我释然了。我们遵循龙的传统,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龙的文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好好珍惜它,若人人都能在龙之下“浴火重生”,东方巨龙会在世上崛起,神舟雄狮会在混沌觉醒。八千年文化,我爱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龙文化一起出发吧!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4

漫长悠远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诗词的种子自小便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品读钻研诗词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愈品愈浓厚。唐诗、宋词更是成为你我案前床头的必备书目。蒙曼老师说:“当代中国人诗心不死”。诚然,诗词代代相传,从几年前回复量百万的续写诗词的帖子,到诗词大会上圈粉无数的“飞花令”比赛,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诗词,中国人有不死的诗心。但诗心究竟为何?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快意人生,亦或是柳永叹惋的儿女情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生坎坷流离的陆游心里,诗心是对国家的热忱,在弥留之际,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看到国家统一。家国山河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写进了他的诗词之中,融入到他的生命之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欺压临蓐,国人诗心依旧不死,秋瑾的长歌还在徘徊,谭嗣同昆仑肝胆在长啸,诗心便是一腔赤忱的爱国之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依旧不能忘记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爱国之心。今日抵制萨德,乐天的兴旺不再,是爱国的诗心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另一种体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一颗诗心是多情的蝶恋花。古人为追求心上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如今年轻人的“女神,留个微信”,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古今人共有之。一直觉得拥有一颗诗心的人,在感情路途一定不会走的太过艰难,纵使经历过“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的落寞,但也一定会以诗词的独有的底蕴内涵以及个人的诗心体会,去排解忧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与亡妻十年生死相隔,纵使无法体会哽咽无语和泪流千行的痛楚,但却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一见钟情的转辗反侧到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红玫瑰也是白玫瑰,再读柳永东坡自己的内心也就多了份纯粹与平和。

年轻时曾一度执迷于诗词工巧,而经历时间的洗礼方才渐渐醒悟,诗心也越来越向往恬淡从容的山水诗词,流水让人向善、忍让,高山教会人包容,远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清丽,字字洗涤人心。如今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消失的是大漠孤烟、小桥流水,但不灭的是一颗恬淡的诗心。当我们衷感叹红于二月花的枫林,如银河下落的飞流瀑布,淡妆浓抹总适宜的西湖之时,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可以内心深处得到诗词的滋养,而不是在发愣片刻后大脑空白大喊一句“真美啊……”

人生的历练也使我渐渐明白:诗心即人心,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久不衰的真正缘由,写尽人世悲欢,道尽家国情怀,在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给予你我精神的和平与宁静。如今的我,报效家国的激昂陈词不减,家国故土的深沉留恋更添。在车马喧嚣的忙碌生活之后,不忘一杯清茶,一本诗词,细细品味在午后的落日黄昏。

真正的诗心,即是人心,诗心不死的你我始终坚守着生活的初心,都痴恋着诗意的栖息。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对笔者触动很深。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稳固根基,保护传统文化,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文化是历史的索引,要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人类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文化与文明,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结晶,是老祖宗留给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优秀文化可以催人奋进,亦可以发人深省,我们可以顺着文化这条索引找寻心灵慰藉和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在学习中坚持辩证的观点,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留住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又要对传统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不断探索新时期下文化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牵引,要把稳中华儿女精神之舵。文化是一种内生动力,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诗歌、舞蹈、歌曲等各种形式,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补充能量、凝聚共识,是人类的心灵导师。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牵引。民族文化能释放出“强磁场”,汇聚成“大能量”,将亿万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中华儿女点亮心灵之灯、把稳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时代的显照,要推动文艺创作大放光彩。文化的传承既要回望过去,也要立足当下,文化创作要紧跟时代节奏,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与人间百态,与时代同频共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时刻秉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弘扬社会主旋律、倡导社会正能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为文艺创作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不断推动新时代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源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天长日久的文化积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6

五星红旗飘扬于空中,那鲜红的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现着中国人的自信。每当学校的五星红旗升起时,我就用自信的眼光随着红旗一直升到顶端,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心也被那鲜红的颜色染得通红,激动人心的国歌令我心潮澎湃。

中国正迈着豪迈的脚步向世界走去,以强大的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的文明风采和中国人的自信,健康的大国风范被世界所信服。多年来,中国如巨龙腾飞而起,向世人展现中国的魅力,中国的博大精神!

在学习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我看到一朝一代的兴盛与衰亡,一个国家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兴衰之后,昔日华丽的宫殿与至高无上的权利被下一代更有才能的君主所推翻,变成了一堆只能载入史册的一段中国人的记忆。我从书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的诞生是开天辟地,她的诞生为中国的历史抹上了绚丽的一笔。从此中国人民在她的领导下,逐渐走向希望和未来。

1978年党的__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开始昂起头,挺起胸,以她那磅礴的气势,向世人显现她的雄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拼搏、积极开拓,一个强大、自信、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被世界所公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世人震惊。奥运赛场上,每一个中国奥运健儿展示着自己的英姿,以自己的优异成绩不断地为祖国增添辉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高兴地欢呼,激动地流泪,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增强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灾难也不断地降临在神州大地上。2008年四川同胞们遭受巨大的苦难,中国人民被这一刻的震动所惊醒,人们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呼唤着。此时此刻,中国共产党以强有力的措施去实施救援,运送物资,拯救灾难同胞。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流泪,多少温暖的事迹让我感动。在国家救援队中,他们不辞辛劳地在拯救生命,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斗着,因为他们肩负着国家交给的使命和受灾群众的期盼。全国各地也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积极捐钱捐物,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全国各族人民无私地奉献着爱心。汶川地震后,党和国家积极投入到灾区重建工作中,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不久,灾区人民又恢复了生产,重新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在历经风雨后,中国也愈加坚强,经过苦难,才能体验到幸福的生活。我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一直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希望的照明灯。正因为如此她才让人民如此满意,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殷实,才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我们怎能忘记这经历千辛万苦,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她,怎么会有新中国的今天?没有她,怎么会有如此富足的生活?没有她,又怎么会有今天幸福的我们?

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过程中,就让我捧上一颗心,献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殷切祝福。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学习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心中的那个她——中国共产党历久长存,让她引领着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我中华,因为她我才有幸福;报效中华,因为她我才有希望。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7

提到龙,你会想到什么呢?龙是神话中的一种神奇生物,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节日里当然也有龙文化。

最富有龙文化气息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啦!吃粽子、喝雄黄、赛龙舟,有些地方还有穿新衣的习俗,还有热闹的庙会呢!

那次观看的划龙舟比赛,到现在我都还记忆犹新。吃过粽子,才十二点过,我们一家人一起来到湖边,准备欣赏一场极具特色的比赛。那可真是一场激动人心,最能体现龙文化的比赛啊!岸边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紧紧拉住爸妈的袖口,生怕被这人群挤走。下脚的地方都很难找到,说话也必须振着嗓子高喊。尽管如此,我们的热情依旧没有减少。烈日升到头顶,已经一点了。我的额头上早已冒出汗珠来。大家总算挤到湖岸边了,这时我才看到那湖面上泊着的几只龙舟。每只龙舟都做工精细,美得无法言语。龙舟前都有一个栩栩如生的木雕龙头。五彩的龙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龙的眼睛更是圆鼓鼓且炯炯有神,仿佛在眺望远方。我笑了笑,想:莫不是那雕刻的龙也有远大志向?“这龙啊,不就是要中华民族坚定有抱负吗?”爸爸感叹道。我的心的确被触动了一下,但我还是去关注比赛了。

比赛就要拉开帷幕,对面的小山坡上,也挤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人群。

一声锣响,比赛正式开始了。龙舟上的桨手卖力地划着,龙舟便稳稳地前进。湖面上溅起无数朵水花,俏皮地在湖面跳舞,大概也在为比赛助威吧!船员们口号声阵阵,响亮而又整齐,散发着自己的朝气。龙舟上的鼓手有节奏地敲着鼓,“咚咚咚”,声如雷鸣般震耳。桨手们紧握桨,急速有力地上下划着木桨,动作干脆利落。龙舟很快就要过弯道,这至关重要。岸边的人们安静许多,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我的心仍在急促跳动,呐喊助威声在我耳边响了一阵又一阵。

船员们都平稳地过了弯道,体力也逐渐下降,但在这时候是万万不可以放松的,这才是出现差距的时候哇!

有的龙舟遥遥领先,有的则被甩在后边儿,甚至不见踪影。激烈的比赛还在继续。太阳更毒了,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温度逐渐升高。人们没有因为这点儿小事而离开,只是岸边的人们带起了遮阳帽,五颜六色的一个个,就像天空下的一片花海。人群都往前靠拢,要目睹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也不例外。我慌得赶紧踮起脚,想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啊,终于露出个头来。爸妈也在认真地观看。我仿佛感觉到人们的呼吸变得凝重。而龙舟在船员们的努力下,像活了一样迅速前进。

“近了,近了!”有人在大叫。只见那湖绿色的龙舟过了终点。比赛结束了。顿时锣鼓喧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是啊,那次的龙舟赛我还历历在目。赛龙舟不为拼输赢而是拼勇气和意志,还有团结。龙舟,龙的精神多元一体,而我们,就是那群龙!龙文化需要我们传承,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诗经》里有生活、有感悟、有情怀,作为组工干部,要善于向古人学习智慧,我们不但要读出古人之诗意,亦要激发当下之情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理想信念里诠释忠诚情怀。“忠”即“忠诚”,一心一意一辈子跟党走。《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见,诠释忠诚之情就要守住初心从一而终。革命历史纪录片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细细琢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__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湖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不顾绝症在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组工干部要__使命,铭记革命历史,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员精神高地,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旗帜鲜明跟党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平凡岗位上塑造工匠情怀。工匠,是中国人几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以精湛技艺在人们生活中打下底色,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推陈出新、认真踏实的精神获得人们称赞。《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阐明了古人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彩,干出极致,干到无可挑剔,这就是当下提倡的“工匠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决定了组工干部应有敬业、专注、执着、创新的精神。组工干部要做组工业务的“活字典”、行家里手的“政策通”,在组工岗位上,塑造如切如磋的工匠情怀,怀工匠心、务工匠业,书写工匠情怀的组工人生。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在优良作风中践行担当情怀。担起该担当的责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党的干部敢于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组工干部应实干苦干敢担当,勤勤恳恳善作为,要守住敢于担当的初心,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急事难事能经受起摔打。担当作为,还要做到清正廉洁、以身作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品德像高山一样的人,人们会敬仰他,也让人不禁以他的举止为行为准则。组工干部只有兢兢业业、率先垂范,以过硬的作风、实在的本领,以身作则当好领头雁,作风优、有担当,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组工事业才能一往无前。

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繁重,责任重大;组工干部,忠诚不渝,追求极致,迎难而上。古人智慧里,寻得今日之精髓,愿智慧与情怀,伴我组工成长之路。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9

每当春节临近,我都会想起故乡的龙文化,因为在我的心里,龙是神圣的、伟大的,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而故乡,是我最早了解龙文化的地方。

记忆中,每年春节,故乡都有精彩的表演。每个村表演的风格不同,表演的节目也不同。有一个村子演的是舞龙,演技更是高超。什么“飞檐走壁”啊,什么“疾钻火圈”呀,都十分精彩。每次表演都让人目不暇接,连连惊叹。

可以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演出就要开始了,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先走出一个拿球的人。他像武术表演一般,拿着球上下翻飞了一阵。突然,他的身后出现了奇异的龙头。那龙头金光闪闪,特别精神,龙头左摇右摆地升上天空,龙的身子就接连不断地从幕后显现出来。龙头引领着龙身,指引着方向,龙尾尾巴就跟随龙头前进,一阵游走,如行云流水一般。霎时,龙爪“跳”了起来,整个龙身和龙尾一起“跳”了起来,顿时在空中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波浪。在场的观众立即热烈地鼓掌欢呼起来。接着,这条龙“嗖”地一声没影儿了。观众们一下子惊呆了。

一眨眼的功夫,那条龙又出现在观众们的眼前。为了防止这条龙再次消失,观众睁大了双眼,瞪大了眼珠。渐渐地,人们个个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生怕这条龙从天上掉下来,冲过来,一口把他们给吞掉。果然,巨龙从高空中俯冲下来,观众们一阵惊呼,个个抱住自己的头,急忙蹲下了身子——这是一个高难度的表演,表演者十分辛苦。如此惊险的表演,自然赢得了阵阵欢呼喝彩。

突然,场上排出一团团烟雾,不远处的空中,出现了楼房一样的东西,这可让观众开了眼界,原来这是用竹子搭建起来的“空中楼阁”,支撑楼阁的长杆在烟雾中根本看不出来,就好像这楼悬停在半空似的。于是,这条龙就在台上时而飞来,时而飞去,还不时飞到观众的头上……观众们有的被吓得惊呼起来……紧接着,龙又一次消失了,等了许久也不见出来。

过了一阵子,人群中一阵骚动,那龙从人们中间出现了,它不等大家回神,突然从某人的身旁直升上空,只留下龙尾的影子,在风中摇曳。场内又沸腾起来……

故乡的龙文化,如此的令人神往,以致于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去看一次舞龙的表演。

在这之前,龙是我曾在动画片中见过的,那里面的龙十分神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真正喜欢上龙,是那一次我与龙的“亲密接触”。有一次,我不小心被一条蛇咬了一口。结果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四处求医,都没有医好。后来,奶奶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吊坠,为我挂在胸前。我很纳闷,仔细端详那神奇的吊坠,上面刻了一个飞龙在天的图案。没想到几天后,我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奶奶说,是龙保佑了我。尽管这有点迷信,但似乎那条龙,真的一直给我勇气。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喜欢并且信仰龙,也一直对龙怀着一种敬畏的好奇。

这个龙的吊坠,至今我还戴在身上。每当舞龙表演开始时,我就仿佛看到了当年拯救我的那条龙,腾出我胸前的吊坠,来到了我的身旁。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北京的锁龙井。当年,在修建地铁时,想把这口井挖开,有几个工人去拉动里面的巨石,那根大铁链一往上拉,里面就会传出怪异的声音,还有黑水不断地往上涌。拉了几次以后,谁也不敢继续往上拉了。他们紧张地互相对视着,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们只好把铁链放下去,地铁也就只好绕道而建。那口井又恢复了正常,再也没有听到什么巨大的声响了。自此,很多人都认为那里有龙的存在。

龙真的存在吗?我不得而知,但我一直对龙有着特殊的感情,有着特别的敬意,因为是龙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故乡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要像龙一样,继承龙的文化,努力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0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一直是中国的象征,受到国人的膜拜。外国人也总说中国是一条东方巨龙。中国人总是自称是“龙的传人”。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如:舞龙、龙舟赛、龙须酥、糖画里栩栩如生的糖龙、奥运赛场上体育健儿穿的龙服装……龙在中国象征着美好,是中国文化的凝聚积淀。

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皇帝常自称“真龙天子”。龙的出现象征着天下太平,所以中国人都很喜欢它。我们一直将龙的观念、理念、精神传承下去。龙的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体现,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容的多元文化观。龙的理念: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奥运会上,运动员们身上的龙似乎特别兴奋,因为它们知道它们就要为国争光了。当国歌缓缓奏响,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它们仿佛要从那衣服上挣脱开来飞向广阔的天空一般。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行时,烟花在天上打出的大脚印,我总觉得那应该是龙的脚印,它正带领着中国大步走向世界。龙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古时中华民族想象出来的。《辞海》云“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呼风唤雨的神异动物”在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義、女蜗。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龙传人”龙所拥有的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精神也传承下来。

在鸦片战争时期,一箱箱鸦片,一声声炮轰,将龙打下了深渊。龙在黑暗中挣扎,在痛苦中坚定意志,韬光养晦,在为挣脱枷锁蓄力。终于,它扶摇直上,它超越了许多发展中的国家,一步步的创造历史。到今天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曾几何时,我们羡慕外国的核电、高铁,如今却成了我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肯摒弃的东西,而龙的精神必定是其中之一。

“人不可有傲气,也不可无傲骨”这话是爷爷告诉我的。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这是龙的精神,永不低头的精神。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这首歌唱出了所有华夏儿女的心声。

如果有人问我,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龙文化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它会一直流淌在我们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更烙印在我们的心上。因为我们永远都是龙的传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