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策划方案内容页

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3-09-04 23:15:21 策划方案 打开翻译

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持续做好”五项管理”工作重点强化问题整改的通知》__政教督办〔20__〕__号文件及《__市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坚持育人方向,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结合”双减”工作,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01、领导小组

1、组长:____

2、副组长:____

3、成员:____、各班班主任

02、作业管理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注重总量学科平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供作业设计质量,分层次布置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

03、睡眠管理

明确学生睡眠要求。要保障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中小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的规定。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倡导中小学校将午休时间排进课表,除午餐时间外,午休的时间安排原则上不少于40分钟。

04、手机管理

学生原则上不得带手机进入校园。学生确有需求带手机入校园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时将手机归还学生。教师原则上不得带手机进入教室,特殊情况带手机进入教室的,需将手机调为静音状态且不得在教室内有接拨电话、语音聊天等干扰教学的行为出现。

05、课外读物管理

”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课外读物的推荐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课外读物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的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课外读物。

06、体质健康管理

努力提升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质量,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因地制宜,学校每天实施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学校安排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落实每学年2次全覆盖的视力筛查工作并建立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深入推进营养和健康学校建设工作。以学校为主体,调动家庭、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合理膳食营养、科学运动、心理疏导等干预方式,降低学生肥胖率,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健康教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开课率达100%。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健康讲座和实践活动。学校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__〕__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明晰职责分工,讲究工作方法,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2、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由家长书面提出申请,并经学校同意,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3、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4、学生在家期间,禁止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玩网络游戏和看视频及网络小说等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二)具体措施

1、在校内保安室和学生公寓共安装13部公用电话,供学生联系家长使用;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便捷家长联系学生;学生如遇到特殊情况,学校教职工为学生联系家长提供方便。(由政教处和总务处负责)

2、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利用发放家长信等途径,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规定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督促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制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并请家长学习具体内容后签字。(由政教处和年段负责)

3、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会干部的带头作用,以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名义向全校学生发出不带手机进校园的倡议。(由校团委负责

4、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宣讲国家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讲清校园内携带和使用手机的危害性。由政教处负责

5、利用召开班团队会、宣传板报、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由政教处、心理教师、班主任负责

6、每位教师在校园内任何场合,见到学生使用手机都应给予制止,并收回手机交班主任处理,同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由政教处和班主任负责

7、建立巡查机制,组织专项负责团队对各班级学生是否带手机进校园进行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巡查,各班要将学生手机管理的内容写进班级管理公约。由政教处、年段长和班主任负责

8、加强对寄宿生管理,生管老师每天在宿舍区内要对学生进行检查,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按《__第十一中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由生管组、年段长和班主任负责

9、考试期间使用手机一律按作弊处理,单科成绩零分,并按学校有关制度给予纪律处分。由政教处负责

10、学生因在校园内携带和使用手机上报到政教处的,取消该生当年所有评优评先资格,并且不能作为贫困生资助对象;每学期班级有5人次在校园内违规使用手机并报送政教处的,取消当年各项先进班集体评比资格。由政教处负责

11、学生在校园内携带和使用手机,一律按违纪处理。具体处理办法如下:

⑴学生第一次违纪,进行书面检讨,班主任联系家长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教育并管控学生不再将手机带进学校,并且代管手机一个学期,学期结束前由其家长领回。由年段长和班主任负责

⑵学生第二次违纪,班主任可移交政教处处理。学校对二次违纪学生在全校予以通报批评。政教处代管至学期末,学期结束前由其家长领回手机。由政教处负责

⑶学生第三次违纪及以上次数违纪,由政教处报送学校行政会对违纪学生视情节轻重进行不同等级的处分,政教处代管手机至中考、高考结束后由其家长领回手机。由政教处负责

二、学生睡眠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学校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2、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每天达到9小时,高中生每天达到8小时,学生每天上课时间不早于8点。

(二)具体措施

1、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学校每学期要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班校会课对学生进行科学睡眠知识的宣传,并将科学睡眠知识列入教师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由教务处、政教处和教研室负责

2、加强充足睡眠管理。学校每学期要利用家长学校授课时间向学生家长普及科学睡眠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由政教处负责

3、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

(1)通学生作息时间

学校要指导家长履行监管职责,结合学生个体午间和晚上睡眠状况,在家阶段晚上睡眠时间初中不少于9小时、高中不少于8小时,做到:

初中晚上22:00分准时就寝,早上7:00分按时起床;

高中晚上22:30分准时就寝,早上6:30分按时起床;

夏秋季:每天中午12:40—14:10为学生午休时间(90分钟)。冬春季:每天中午12:40—13:50为学生午休时间(70分钟)。学校和家庭要做到沟通协作,及时了解学生睡眠情况,确保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由教务处和政教处负责)

(2)住宿生作息时间

住宿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床,不懒床;准时就寝,不熬夜,晚上熄灯后保持安静,不随意讲话,不使用其他照明工具,不做妨碍他人休息的事,不违规使用智能手机。(由政教处、生管组负责)

4、合理控制学生作业时间

⑴学校要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班主任要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由教务处负责)

⑵指导学生对完成当天各科作业做好安排,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作业,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发生,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其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同时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说明情况(可以手写小条、微信留言等方式)。(由教务处负责)

⑶教师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由教务处负责)

5、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⑴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学生,要做到及时提醒,指导学生统筹安排好在家的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由教务处负责)

⑵教师要做好与家长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睡眠情况,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提高睡眠质量。(由教务处负责)

三、学生作业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要科学合理调控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放松身心时间。

3、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各教研组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和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教研室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5、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6、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鼓励教师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7、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随意要求家长协助打印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8、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教研室要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并在校内公示。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做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9、严格规范教辅管理。进校教辅材料严格按照“一科一辅”要求,订购使用坚持学生自愿原则,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家长不随意为学生增加购买教辅材料。

(二)具体措施

1、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育人功能,认识作业的价值,提高作业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由教务处负责)

2、加强作业统筹调控监督,积极的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点,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各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要对作业质量进行把关,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保证作业难易适度,配置有坡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教研室负责)

3、教师要规范作业布置与书写,要求学生作业书写重视格式和规范,统一使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做到字迹清楚,书写工整。班级任课教师要经常性举办优秀作业展示,表扬优秀作业,公开讲评作文。(由教务处负责)

4、班主任要协调好各学科教师布置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数学作业要一天一练,语文作业要一课一练,大作文每学期6篇。其它学科按照本学科的学期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自己设计,原则上作业次数与所上课时数等同。(由教务处负责)

5、教师要高度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提倡学生作业面批。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该督促学生订正,同时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馈改进教学过程。(由教务处负责)

6、教师要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批改采用A、B、C、D等级别。及时逐词、逐句、逐题批改作业,批改要用统一的批改符号,使用激励性、启发性、指导性批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由教务处负责)

7、加强作业讲评的精准性,提倡个体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给予个别辅导。(由教务处负责)

8、教务处要定期进行作业检查,统计和分析各年段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并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推广,对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由教务处负责)

四、学生读物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学校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⑴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⑵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⑶适宜性。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⑷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⑸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2、进入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⑴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宣传____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⑵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社会形象。

⑶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⑷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3、明确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12条负面清单

⑴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⑵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⑶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⑷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⑸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⑹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⑺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⑻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⑼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⑽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⑾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⑿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4、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5、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6、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8、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有关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教务处、图书馆负责)

2、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读书交流会、撰写读后感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由图书馆和语文教研组负责)

3、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由政教处负责)

4、建立阅读激励机制,每天中午和下午图书馆面向学生开发放,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对建设书香校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给予表彰鼓励。(由图书馆负责)

五、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和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和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4、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的体育竞赛体系。

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学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二)具体措施

1、开展主题活动。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体育锻炼方面的专题培训,班主任要利用班团队课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由教研室和政教处负责)

2、提高测试成绩。利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测试项目的成绩。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由体育组负责)

3、加强素质训练。按课程规定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见课表),坚持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上午9:40分——10:10分,主要以中学生集体跑操和身体素质训练项目为主。坚持每天下午第四节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主要以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体育游戏、立定跳远、接力跑、中长跑等为主,根据年级的不同,学生选课走班,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监督与指导。每学期都开展全体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比赛活动,对学生测两次,根据班级平均分给予奖励(详见竞赛方案)。(由教务处和体育组负责)

4、管控训练时间。坚持每天统计学生运动时间,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活动+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30分钟,体育课常规45分钟或课外体育活动40分钟。组织开好春秋两季体育运动会,开展班级篮球和足球联赛。(由教务处、政教处和体育组负责)

5、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体育中心,抓好体育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工作,如: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运动队。(由教务处和体育教研组负责)

6、加大设施投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配齐测试器材。因地制宜做好体育场地的建设工作,为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条件。(由总务处负责)

7、做好健康监测。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__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有政教处、医务室和体育组负责)

8、完善责任机制。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促进学生健康工作校长和班主任负责制,每学年认真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由教务处、政教处负责)

9、强化督导检查。学校要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由政教处负责)

10、关注特殊群体。对因病或残疾学生,确实不能参加锻炼的学生,应持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历等证明材料,向学校提交免予参加体育锻炼的申请。学校领导小组签署意见后,将材料存入学生档案。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按相关要求上报教育行政部门。(由教务处负责)

11、确保安全保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体育锻炼时,要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具体要求。锻炼前要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避免出现突击体育测试的现象,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由政教处负责)

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确保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工作目标

加强学生作业布置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加强学生睡眠及午间休息管理,确保学生睡眠充足;加强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确保必要时学生能和家长正常沟通交流;加强学生读物排查清理,确保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加强体质管理,确保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主要任务

(一)加强手机管理

责任部门:政教处、团委、学生发展中心

1、限制带入校园。各年级、班级应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3、做好家校沟通。各年级、班级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二)加强作业管理

责任部门:教科研处

1、把握育人功能。各年级、班级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注重作业设计。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工作体系,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

(三)加强读物管理

责任部门:教科研处

1、激发阅读兴趣。各年级、班级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充分利用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科学推荐读物。强化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组织课外读物的推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各年级、班级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3、加强图书馆建设。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四)加强睡眠管理

责任部门:教务处

1、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年级、班级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2、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睡眠相关要求。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3、加强睡眠监测督导。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体质管理

责任部门:艺体中心

1、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严格落实中学应力争做到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要求。体育课堂要严格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确保指导运动技能符合要求,运动量达到要求。

2、开展体育活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综合性体育节,大力发展校园特色体育项目,加强专项体育人才培养。每天统一安排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综合防控近视。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超过40分钟。

4、做好体质检测。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并将测试成绩及时录入系统,保证上报率100%,及格率不低于85%,优秀率不低于8%。完善学生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台账,针对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改善计划,健全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

5、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学校教学、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加强学生营养配餐管理,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抓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要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细化工作措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并通过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使“五项管理”制度家长知晓,学生熟记,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使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五项管理”制度,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__区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规定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我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校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学生作业的源头管理,形成布置作业的区域规范要求。二是强化学生睡眠的综合管理,加强午间休息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三是强化学生手机的进校园管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体育和健康素养。

三、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明确要求

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专题会议、公众微信号宣传等措施,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将落实“五项管理”作为当前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建立健全“五项管理”工作专项管理机构,明确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五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五项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和贯彻实施。

3、畅通渠道,加强监督

学校采用信件、电话、网络等多种沟通方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畅通群众对违反“五项管理”行为的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办理投诉,解答咨询,汇总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违反“五项管理”行为的监控。同时,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听取意见,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提高管理效果。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作业管理

1、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各年级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3、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老师要根据年级、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年级要将作业设计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5、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基本做到延时服务期间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6、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鼓励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7、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8、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并在校内公示。教务处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二)加强睡眠管理

1、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全校上下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2、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应达到9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3、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充分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4、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各年级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5、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各班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学生一般不晚于22: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6、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三)加强手机管理

1、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传达室设置免费电话、建立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读物管理

1、课外读物界定。本方案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2、推荐坚持原则。

①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核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②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初中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③适宜性。符合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视力保护需求。

④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⑤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3、进校基本标准。

①主题鲜明。

②内容积极。

③可读性强。

④启智增慧。

4、禁止推荐类型。

5、读物推荐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区教体局备案。

6、坚持自愿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7、进校严格把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本办法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8、大力倡导阅读。我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争创书香校园,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五)加强体质管理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我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初中每周3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4、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应全面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7、健全责任机制。学校进一步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五、工作保障

(1)加强领导,形成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对标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分专题研究工作,共同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措施,稳步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学校实施方案,制定实施办法,细化实施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及时跟进专项调研,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和减负措施的有关要求,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共建新时代教育生态,切实强化“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____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五项管理”,切实落实中学生减负措施,做到全覆盖、齐步走、常态化,有效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确保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生态化。

二、组织机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成员:____、各班班主任

下设“五项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____(兼)

三、工作目标

加强学生作业设置和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加强学生睡眠及午休时间管理,确保学生睡眠充足;加强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畅通学生能和家长正常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强学生读物的排查、清理、整顿力度,让学生能静心读精典,夯实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和管理,给足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提高。

四、主要举措

(一)加强学生作业管理

1、紧盯作业育人功能。作业设置和布置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人而设、因材施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把握作业设置的基点。在课堂教学增效提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作业育人功能,设置和布置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体系、锻炼能力、培养习惯、掌握知识本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制度、教学管理、科学评价、提高学科质量、构建特色品牌。

2、聚焦强化作业统筹。建立健全作业总量控制机制,学校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和平衡各学科作业总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90分钟。各年级组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聚焦强化年级组、学科组的作业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尽量利用自习课和延迟服务时间等时间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

3、注重作业科学设计。要切实提高作业质量,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创新实行差异化作业,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实施效果。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不得通过微信和QQ等方式向家长和学生布置作业。

4、严格作业批改规范。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批改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充分利用纠错本等介质,要求学生及时对错误作业进行订正,及时向学生进行反馈、答疑等工作,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做好答疑和辅导工作。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

(二)加强学生睡眠作息管理

1、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确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低于9小时,给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一般不得晚于22: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可与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班主任要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2、统筹学校作息时间。学生到校时间一般上午不早于8:00,下午不早于2:10,各年级组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门卫应提前开门,做好妥善安置。

3、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年级组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和宣传睡眠知识,告之学生和家长,充足的睡眠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4、加强学生睡眠督查指导。学校成立学生睡眠督查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睡眠情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督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量化考核之中。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生睡眠管理日常监督。

(三)加强学生手机进校管理

1、有限带入校园。各年级利用班会、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告之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学生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保安和门卫统一进行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______、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将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家校群、学校公众号、电子流动字幕等形式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让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课外读物管理

1、课外读物推荐原则。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要求。不能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的“十二条”规定。

2、课外读物推进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规范课外读物购买。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校开设依托“大阅读”活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聊书活动、名著大家谈、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和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学校将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5、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学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将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校将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家校群、电子流动字母、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会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每周3课时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各年级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6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4、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创建青少年体育社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体育竞赛体系。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23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7、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六)切实降低考试压力

1、严控考试次数。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随意增减内容、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前期要对学生精准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迎考态度。

3、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七)强化家长协同管理

1、家校联动促管理。学校要主动做好家长工作,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五项管理”,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做作业习惯、睡眠习惯、手机使用习惯、阅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科学预防肥胖和近视。

2、减负家庭要行动。家长不随意增补孩子家庭作业,不盲目报班参加校外培训,以减轻自己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各部门、各年级组要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要站在为国家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肩扛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做实做细做好“五项管理”工作,使“五项管理”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加强宣传引导。“五项管理”工作,一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二是学校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学校要通过公众号、班级家校群、电子流动字母、宣传栏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的宣传与引导,让“五项管理”深入人心、扎根沃土,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一、共同参与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和良好教育生态。

3、强化督导问责。建立学校“五项管理”工作体系,学校校长是“五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由专人负责“五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和督查,不间断对学校“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实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学校把“五项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办学、师德师风和教师量化考评等体系中。学校建立“五项管理”约谈和问责机制,对未认真履行“五项管理”或工作履职不到位的年级和个人给予严肃的追责问责。

4、及时总结上报。学校要对“五项管理”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总结、精心梳理、精准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六:本方案自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工作要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抓好落实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号召。深入贯彻党的__大和__届__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将着力推进和实现“双减”及“五项管理”家校全覆盖。为落实文件要求,我校积极采取多项管理措施,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也向家长提出相关建议,家校携手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具体措施

(一)手机管理

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要求,制定如下措施。

1、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班主任老师将手机号码向家长公开,家长如有紧急特殊情况需要联系学生,可直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由老师转告。

2、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在学生面前玩手机。

3、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科学使用手机的教育与指导,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和电话手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给家长的建议:

1、不让孩子将手机、电话手表等带入校园。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如需与孩子联系,可通过班主任进行沟通。

2、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与学校一起对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引导,形成育人合力。

(二)睡眠管理

为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如下措施。

1、利用班会、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2、我校上午上课预备时间7:20,中午12:50——14:20午休,晚上21:50就寝。

3、教师每天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定期对孩子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监测。

给家长的建议:

1、重视孩子的睡眠管理。督促孩子按时就寝不熬夜,避免出现因玩网络游戏等原因导致的晚睡现象,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2、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寝环境。全面检查孩子的睡眠环境,如亮度、温度、湿度、噪音等因素,确保孩子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3、做好陪伴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设定好固定的睡眠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切实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读物管理

根据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通知要求,学校采购规范的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含数字出版产品),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1、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班主任对孩子带到班级的读物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

2、学校给每个班配备书柜,设立图书角,开放图书室,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指导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3、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学校对学生带入校园的读物进行管理,消除不良影响。

给家长的建议:

1、阅读文明读物,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倡导亲子阅读,分享读书成果,为孩子爱读书打下基础。

2、引导孩子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书籍,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从读本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重视课外读物的价值取向。家长要购买符合孩子认知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籍。家长关注孩子在家阅读的课外读物内容否合适或健康,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处置,引导孩子多阅读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书目。

4、在正规渠道购买课外读物。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正版书籍,不购买盗版、未正式出版的书籍,培养孩子从小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四)作业管理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制定如下措施。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我校作业管理的实施过程,做好六举措——重视作业生成、控制作业总量、创新作业形式、落实作业批改、强化作业监控、定制个性化作业;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3、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尽量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培养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4、合理科学布置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鼓励老师布置科学探究类作业、体育锻炼和艺术欣赏类作业。

5、学校定期开展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搭建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6、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服务;学校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7、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8、深化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相关规定。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学校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禁学校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职业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相关建议如下:

1、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好居家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2、不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不过量给孩子报兴趣班,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

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讨论高效完成作业方法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和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4、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不要让孩子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参加校外机构学科类培训。

(五)体质健康管理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如下措施。

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天保证40分钟大课间活动并科学设计内容。保障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在校体育活动时间。

2、学校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类社团。

3、每日一次眼保健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4、每学年组织开展“文体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锻炼。

5、在课后服务中增加艺体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锻炼资源。

给家长的建议:

1、督促孩子每天坚持校外体育活动,营造亲子锻炼的氛围,保障居家锻炼时间,增强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2、如孩子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运动,请及时告知老师,避免因运动而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3、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读写姿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

4、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

5、确保孩子在家学习使用护眼光源的台灯,将孩子的学习桌椅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并经常关注孩子作业或阅读的姿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希望通过家校携手,齐心协力,助力每一个孩子拥有阳光心态和强健体魄,共同把孩子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