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策划方案内容页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3-09-04 23:08:06 策划方案 打开翻译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学生视力保护,教育全体学生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文件精神,经学校党委会研究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为确保该项工作平稳顺利推进,现制定以下方案。

二、工作目标

1、教育青少年知晓、理解、认同学校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并自觉践行这一纪律要求。

2、引领全体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负青春韶华,集中精力学习、争做有为青年,杜绝在校内使用手机。

3、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为抓手,加强家校协同教育,做到双向发力,促进莘莘学子减少对手机的使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秀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手机管理、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成立__二中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成员:各处室、委、年级负责人

其中,分管政教安全工作的班子成员兼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政教处,由其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日常工作。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活动:举行强化管理月启动仪式,组织学生在宣传展板、横幅上签名,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警示牌、橱窗等加大宣传。

(二)教育活动: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召开主题班会,各班办好主题黑板报,加强教育引领,并签订《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承诺书》。

(三)治理活动:学校值日值班领导把“手机禁令”作为重点内容来查处;政教处、安稳办和年级、班级联合执法,在教室、宿舍开展严查严治活动。

五、治理时间

(一)强化管理月(20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

1、班主任自查,检查学生仪容仪表、行为规范、携带管制刀具、男女交往过密和带手机等情况,做好登记,教育学生并告知家长,结果上报年级。

2、年级组复查,年级主任组织班主任进班级检查,做好登记,教育学生并通报家长,登记结果上报政教处备案。

3、政教处、安稳办、学生会干部组织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学生违规携带手机等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对相关学生和班级进行相应处分与处罚。

(二)巩固加强期(__月__日至本学期结束):由值日值班领导、政教处、安稳办、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生会共同查处,确保不反弹、不回潮。

六、违规处理

1、对学生的处分: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拒不上交、不全部上交或私藏的,第一次被查处,代为保管手机至学期结束,放假时由家长来校领取,给予该生通报批评处分;第二次被查处,约谈家长,给予该生记过处分;第三次被查处,约谈家长,由家长带回家反省,情节严重的给予该生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2、对班级与班主任的处罚:在班主任班级管理评比中增加“手机治理”专项评比内容,将手机专项整治情况纳入红旗班级评比,对按要求坚决杜绝手机进入校园的,得10分;发现手机进入校园、班级的,一次扣2分,直到扣完为止。对整治不力的班级和班主任取消月度红旗班级评选及本学期评先评优资格;并将班级“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工作管理实效作为班主任聘任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同时,将各年级对学生手机管理的成效纳入学校对各处室、年级的考核之中。

七、活动要求

1、加强宣传,强化教育。把宣传教育放在第一位,让家长、学生与学校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做到家校合作共育新人。

2、坚决执行,不打折扣。对于学生携带手机进学校,实行零容忍,采取严防、严查、严抓、严惩的高压态势,保证活动效果。

3、协同配合,齐抓共管。政教处、安稳办严格组织实施,各部门紧密配合,全员参与,全校师生相互监督,确保把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落到实处。

八、服务保障

1、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的通讯,在东、西教学楼一楼大厅和门卫室、寝室管理员室等场所安装固定电话,为学生与家长沟通提供方便,家长需要联系学生的建议拨打班主任的电话。

2、必要时,所有教职工无条件为学生提供通讯服务。

3、针对住宿生装设专门的手机储存箱,每周入校存储,离校取回。

4、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手机的利与弊,切实解决思想上的症结,明确在校园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意义。

5、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形成管理合力,共同管理好手机。

九、有关建议

1、周一至周五,无特殊需要,不使用手机。

2、周末或节假日期间,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不超过一小时。

3、浏览健康安全的网站,不沉迷游戏,不散布负面言论或者谣言。

4、尽量以运动或者纸质阅读代替电子产品的使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确保孩子在校高效学习,有效维护孩子身心健康,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安全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维护学校教学秩序,遏制学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不良风气,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____

成员:全体教师

三、手机的危害: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小学生们也纷纷跟随“时代潮流”用上了手机。

1、它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却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如: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

2、不健康内容毒害大。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电子书等功能,以及不良短信毒害青少年。

3、干扰教学,影响学业。课堂上手机铃响、听音乐、收发短信等,均会扰乱教学秩序。

4、助长攀比之风。学生比手机好坏,助长攀比之风,滋生享乐思想。

四、管理细则:

要想管理好学生带手机的问题,学校与家长要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学生的使用手机情况。现将关于加强新学期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制定如下:

1、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2、学生因特殊原因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由家长向班主任书面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携带手机入校。入校后应立即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其他场所。

3、未经同意将手机带入校园或入校后没有立即将手机交给班主任的,一经发现,无论是否使用,立即给予收缴代管。

4、学生携带电话手表入校的不得在课堂内使用,一经发现立即给予收缴代管。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校育人环境,优化学生思想,使学生文明勤学、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及《__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转发__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__县中小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远离手机,健康成长”为主线,以“杜绝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之心,提高学业成绩,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

二、组织领导

成立__县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体育局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和各学校校(园)长为成员。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条件,细化措施。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要求各学校要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各学校要明确手机进入校园的原则、程序和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二)精准服务,优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的需求,因校制宜,以适当方式提供家长和学生联系的便捷途径,解决通话需求。优化学校管理,学生入校后,需和家长联系时,学校要提供通话条件;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三)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各学校要将手机管理作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要集中开展手机使用、管理专题教育。

(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各学校要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宣讲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加强手机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家长应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言传身教,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学校要指导、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引导学生在家期间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五)强化监督,保障落实。各学校要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禁入课堂等要求落到实处。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监督领导小组要将学校手机管理工作纳入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范围,适时对学校手机管理情况开展督导,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手机管理常态化。各学校要成立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主任、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手机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使本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促使教师、学生、家长对手机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访等方式宣传中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办法,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学校手机管理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各学校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要适时对手机管理情况开展检查,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区教育体育局关于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校园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成员:__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细化管理措施

学校成立学生手机管理小组,明确分管领导,部门负责、手机保管员、班主任等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通过各年级办公室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提供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保障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督导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在手机上布置作业。原则上不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除相关部门规定的网络学习内容。学校对教师落实情况不定期或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加强教育引导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宣讲、校规校纪督促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自觉遵守规范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制度规定。对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等问题,针对学生实际,及时给予教育引导,帮助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一)规范日常管理

学生一般不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学生使用电话手表的,家长为孩子设置好使用时间),学生因特殊原因需要带手机进入校园,需由监护人到校填写学生情况说明与申请表,经学校批准后方可带入校园,但禁止带入课堂,带入校园后主动交予班主任保管。否则一经发现,学校将无条件没收,到学期末才能由家长领回。

(1)学校德育处不定期开展关于学生携带手机的检查活动,对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将统一保管手机并通报批评,并取消该生当年评优资格。同时,通知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手机进行有效管理。

(2)教师在收缴过程中学生出现不予配合的要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3)如果学生确有把手机带到学校,由班主任代为管理,待放学后要求学生带回家,并告知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能进入校园。

五、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学校通过召开学生集会、家长会等方式将校园手机管理相关要求告知学生及家长,争取家长理解和配合,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六、强化督导检查

各班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将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及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精心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重要意义,将手机管理摆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

2、细化管理措施。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完善手机管理制度,告知师生和家长,形成学校手机管理机制。

3、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正面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4、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开展教职员工、家长的宣传和培训,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共同打造学生身心健康守护网。

三、组织机构

(一)手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

(二)手机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____

成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

四、主要任务与推进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召开校务会、班主任例会、全校教职工会议,集中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及《__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做到人人知晓,高度重视。

2、细化管理措施。

(1)原则上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包括功能较多的电话手表等)进校园。学生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方可带入。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放学后领回,禁止带入课堂。

保管场所:门卫室手机保管箱

保管方式:进校后自觉投放手机保管箱,并做好登记,放学后领回

责任人:专人负责

(2)学生因特殊原因确需随时和家人保持联系,可以免费使用校内公用电话或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直接由班主任进行联系。

校内公用电话:________

班主任热线:个人手机、班级微信群

(3)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打卡或完成作业,严禁将作业通过手机变相布置给家长。

3、加强教育引导。

(1)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校园节日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快乐。

(3)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结合信息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运用现代化技术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于未及时上交手机或隐藏手机的学生,一旦发现立即没收手机交于家长立即带回并对该生进行批评和教育。

4、形成育人合力。

(1)组织开展教职工培训,结合全员导师制,明确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做好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监督管理等工作,积极探索和分享手机管理的好做法,形成教育个案。

(2)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设指导课程,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对其下载的app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科学使用手机,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将手机管理工作纳入学校五项管理,作为学校重点任务,成立以校长和书记牵头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

2、加强经费保障。完善学校设施、场馆等环境建设,推进学校空间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为“手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3、加强专业指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手机管理”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专项教科研活动和相关交流研讨,将相关工作任务纳入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

4、加强氛围营造。加强家校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家长共同落实手机管理规定,深入挖掘提炼学校手机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尽量减少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经学校研究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加强教育引导

1、学校每学期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进行1次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的教育宣传活动,讲明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与制度要求,提高学生科学、依规、合理使用手机的意识。

2、班级每学期开展1次科学合理使用手机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训练学生掌握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的技能。

3、定期开放学校的心理健康室,为部分已经沉溺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合理使用手机。

二、加强家校沟通

政教处每学期通过发放一封致家长信、开一次相关家长会、组织一次相关知识的家长读书的方式,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鼓励、引导和要求家长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和教育引导,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三、加强手机使用管理

1、每学期政教处以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班主任、政教处要不定期检查学生手机携带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入班级考核工作中。

3、对于经过申请后,准许带入学校的手机,学生入校后要将手机交至政教处,由专人专柜予以保管,每天放学后找政教处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师取走。负责老师每天要做好学生的交和取的记录工作。

4、对于违规带入学校的,学校要将事实和处理方式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手机将由学校代为保管,至每学期的期末通知家长领回。

5、班级要告知学生家长本班每位任课教师和政教处主任的联系方式以及学校办公电话,确保家长有问题能够及时与学校沟通。

6、规划好学生在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方式和途径。学校办公室和政教处设有公用电话,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手机也可随时给学生借用,确保学生可以及时联系到家长。

7、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任课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确有需要的,如:听力练习、安全知识学习等,需要向教导处和政教处提出申请,两处室审核通过后,方可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__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__教办基函〔20__〕__号)的相关要求,加强__市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重要意义

各地各校要提高政治站位,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重要性。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各中小学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及省厅的相关要求,做到“六个明确”,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生活实际的手机管理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学生手机规范管理,有效预防电子产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

二、强化宣传教育,凝聚手机管理合力

各中小学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坚持“管”“教”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和手机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致信、座谈、家访等方式,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明确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的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三、细化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各中小学要明确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具体办法和保障措施。明确手机有限带入校园,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申请,进校后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各中小学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场所、方式、责任人。通过学校公用电话、办公室电话、班主任热线等途径,有效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讲评等常规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四、坚持“五育”并举,创设有利环境氛围

各中小学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手机远离校园、学生远离手机创设有利的环境。各地各校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科技、文艺、体育等各类活动,挖掘学生个人特长,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指导家庭细致规划环境布置,引导孩子养成阅读、艺术、运动、实验等多方面的兴趣,鼓励孩子参加劳动,引导孩子“走下网络”,防止孩子形成手机依赖。

五、深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把监督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调研和督导,督促学校全面落实学生手机管理规定,及时解决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常态开展、要求落实到位,合力营造和谐、稳定、健康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8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校育人环境,优化学生思想,使学生文明勤学、健康成长,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对学生手机继续实行专项管理。为了把此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且卓有实效,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__县实验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远离手机,健康成长”为主题,结合“杜绝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为活动宗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发挥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之心,提高学业成绩,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成员:及所有班主任

三、使用规定

(一)学生层面

1、小学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将手机带入校园。更不能在教学时间早读、正课、课后服务内使用手机。

2、不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各功能室等教学场所内使用手机。

3、不在两操(上下午课间操)使用手机。

4、考试过程中不携带、不使用手机。

5、家长如因重要紧急事项需联系学生,请提前记住班主任的电话。

6、学生手机号应在班主任处准确登记。

(二)教师层面

1、登记至少2位家长的手机号,对学生手机号乃至电话手表手机号严格并准确登记在册;对手机型号等信息也要进行登记。

2、学校各年级组办公室电话作为学生紧急联系家长的公用电话。原则上准入学生带入校的手机由年级组长统一保管,各年级组长为本年级手机保管责任人。

3、不得用手机布置家庭作业和利用手机收集作业。

4、学校统一发放《告家长书》和《申请手机带入校申请书》,各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宣传教育与登记工作。

四、措施及检查

(一)措施

学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广泛向家长宣传并争取家长支持。学校通过广播会、班会等形式在校对学生进行宣传。

(二)检查

1、学校所有领导、各处室干事、班主任、任课教师、少先队干部有权检查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学校各处室学生干部有权在教学时间内抽查学生手机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违反本规定的处理办法

1、违反本规定的,第一次由班主任批评教育,并通报家长,手机由班主任代为保管;第二次由安全处对该生进行全校通报批评,手机由家长领回;第三次给予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手机由班主任或安全处保存至期末家长会,再由家长领回。

2、考试过程中携带或使用手机,按作弊对待,依据《学生违纪处罚办法》处理。

3、检举揭发他人私藏手机的,班级常规考核加2分/人次并对学生个人行为加分。

六、附则

1、本规定由安全处、少先队组织实施,解释权属学校安全处。

2、本规定执行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每发生一次违规现象,扣班级量化考核分0。5分。

3、本规定自20__年__月__日起试行,并根据试行情况逐步修订完善。

猜你喜欢